疫情之下,VC加速分化。作为LP,家族办公室应如何筛选优质GP?如何精准捕捉能够创造高回报的基金?本文,以琳家办重点剖析了创造了3倍以上回报的六支基金,并归纳总结了其八大共同特性,描绘了一幅优质GP的画像,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只有20%的基金是赚钱的10年是股权基金一个生命周期。目前以琳家办投资的很多基金,已经进入了清算期或退出期。近期我们复盘了所投基金的业绩,归纳总结了业绩好的基金的共性,为自己未来投资作为参考和指引。由于积累的基金数量比较多,本次复盘我们可以从数据角度进行一些分析。从结果来看,好基金存在一定共性。在我们投资覆盖的38支基金中,考虑到分析的有效性,我们剔除了2018年后成立的基金,因此最终分析的基金数量是30支。从这30支基金的业绩结果来看,截止目前账面回报超过3倍的基金共有6支,占比20%;回报倍数在2-3倍的基金有15支,占比50%;回报倍数在1-2倍有8支,占比27%;回报倍数低于1倍有1支,占比3%。这一数据与欧美GP统计数据相似,即前20%的基金是赚钱的,大约50%的基金不怎么赚钱,剩余30%的基金则处于亏钱的状态。优质GP的八大要点以下是账面回报超过3倍的6支基金的概况,也是本次复盘重点分析的对象。通过分析以上6支基金,我们发现以下八大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一,这6支基金都属于First Fund(指GP发行的一期和二期基金),其中一期有4支,占比67%;二期占比2支,占比33%。国外知名研究机构Cambridge Associates曾研究表示,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中基金的First Fund的业绩通常要好于后发行的几期基金。其核心原因在于First Fund处于GP的创业期,具有很强的内在驱动力把基金业绩做好,否则就无法募集第二期基金,因此必须孤注一掷。此外,能创业的GP至少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能量,比如有些是项目资源,有些是产业资源等;处于创业阶段的基金,执行效率、决策机制十分高效灵活,因此只要团队不错的背景下,这些First Fund的业绩从概率上能跑出比较好的业绩。二,这6支基金都是早期投资基金,其中4支是天使,另外2支是VC阶段。只有早期投资才会有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可能性,而后期PE投资通常是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投资主要衡量的是财务指标和上市成功率,因此回报相比早期投资不那么高,但风险也会低很多。国内的PE投资很多是投Pre-IPO阶段,这是由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在2015年之前一直存在很大的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随着注册制的放开,上市门槛的降低、透明化和标准化,企业上市不再是一个稀缺机会,这大大压缩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因此,近几年会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破发,后面进入的几轮投资机构都存在浮亏的现象。据投中统计2022年一季度,A股共有86只新股上市,其中20只首日破发,占比23%。如果考虑上市之后的累计跌幅,那么2022年已有38只出现破发,占比达到45%。这两年“新股神话破灭”已经喊了很多遍,如今总算成真了。多年投资下来,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股权投资的高风险特性。作为LP投资VC基金,应该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规划。《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你可以把一小部分的资金放在如果极小事件发生就会受益的机会里,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资金会亏掉,但因为资金小,所以伤害并不大。可是,一旦发生偶然的意外,你就会得到极大的好处。”三,这6支基金的规模都不大,最大的一支是6亿,最小的是2000万。投资行业中一个真相是,好业绩会带来更大的管理规模,然后到了某个临界点,更多的资金进入会导致较差的投资表现。当GP业绩好了后,募资规模扩大,但此后随着市场变化、策略等原因,可能投不出去或投不到这么多好项目,但不出手又需要承受很大压力,一急躁就容易“翻船”。当一个项目可投可不投的时候,钱多了就会投。但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项目如果投出去了,80%的表现都很鸡肋。此外,基金投资的项目多了后,一旦管理能力没跟上,也会对业绩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用常识来思考下,1亿规模基金如果是3倍回报,需要拿回来3亿的钱,但如果是10亿基金规模,同样是3倍的回报,就需要拿回来30亿的钱。作为LP在投这个基金前,建议看看这个GP过往最亮眼的几个项目拿回来了多少钱,再比对下当下的基金规模,心里应该会有个数。现在,我们现在把资管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匠人”,一类是“工厂”:“匠人”的资产规模更小,但是更加劳动密集,基金经理的技能更高,业绩也更好;“工厂”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管理巨大的规模,但是很难有非常出色的投资表现。四,这6支基金的资金使用率都比较高,最低87%,最高为93%。资金使用率是指投资金额/基金实缴规模。资金使用率越高,说明GP的信义责任越高,即GP有没把LP的钱当做自己的钱去省着花、更高效去花。我们看到过行业中有LP投了100,但最终投到项目中的只有80,剩下20都被GP的管理费和其他各种名目给花掉了,这对LP的资金使用率来说太低了,对业绩影响也会非常大。之前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假设,如果投资1万美元,在40年后截止,预计每年回报7%。在没有收费和税收情况下,40年内我们将获得149744美元;如果收取5%初始费用(500美元),然后每年再收取2%费用,最后数字是63877美元,比原来少了85000美元;把它换一个基金,被一个初始费用1%,年费2%基金所吸引,40年后拿回66567万美元;如果是一个初始费用1%,年费为0.5%基金,40年后可以得到121369美元。因此,最初的收费很重要,但是年度收费则堪称关键。五,这6支基金的续轮率都比较高,最低为57%,最高为72%。续轮率这一指标对早期投资筛选GP具有比较大的参考作用。续轮率越高,说明项目后面接盘的机构越多,项目拿到钱了,那后面发展存活的概率就越大,跑出来的机会也就更高。续轮率越高,也说明了接盘的后面机构对早期GP的投资能力的一种认可。因此,续轮率这一指标在我们尽调筛选GP的时候,特别是投早期阶段的VC时候是重点分析的一个数据。六,这6支基金都有10倍以上的项目,最少1个,最多一支基金有11个。通过分析,除了B基金外,其他5支基金至少有一个项目实现了“本垒打”,即通过1个项目拿回来了基金本金并还赚取了额外收益。对于早期投资而言,本垒打非常重要。本垒打是指一个基金投中一个能拿回一个基金本金的项目,如果投不中,那这个基金业绩大概率是不会好的。“风投女王”徐新在前不久的南大校友访谈中提到,一个基金90%的收益基本都来自投资组合中前3个项目。七,这6支基金中,大部分基金投的项目数量都不是很多。其中,最多的是A基金,作为一支天使基金,投了有70个项目,最少的只有9个项目。从投资组合数量和回报的关系角度,数量越多,虽然降低了风险,但同时也降低了回报。从我们过往经验来看,一个基金比较舒服的项目数量在15-25个项目左右。投资项目数量太少了,风险会比较高,毕竟早期投资的失败率很高。数量太多,那又太分散了,对回报影响会比较大。当然这也要结合基金规模、GP策略、团队管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考量。八,这6支基金中,多数GP出资比例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愿意高比例出资的GP一是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二是确实相信股权投资能赚钱,三是与LP利益更能保持一致。五大共性以上是从数据方面做的一些分析,从GP层面,我们也发现创造账面回报超过3倍的六支基金存在五大共性:1. 独立思考,保持专注这些GP都比较专注,多数是在赛道冷门的时候就开始布局。除了2支投资TMT外,其他4支都是专注于投资细分领域。比如B基金专注创新药领域,在2015年,敢投这一领域的基金非常少。现在创新药则是大家公认的大赛道,很多钱投进去,香港和科创板也为创新药企提供了未盈利也可以上市的退出通道,因此目前正是B基金退出收获的好时机。D基金是硬科技,在2015年专注投资硬科技赛道的基金非常少。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是个转折点,D基金也是科创板推出的直接受益者;E基金是医疗和科技结合的领域;F基金是专注企业服务,这一领域也是近两年开始火起来的,当前也正是F基金退出的好时机。这些基金成立时间集中在2014-2017年,当时正值国家鼓励双创,TMT行业大火的时期。在那时,这些基金敢于投资一些偏冷门的赛道,并专注某个细分领域持续耕耘,现在回过头看业绩都还不错。股权投资是个长周期行业,当下做出的投资,最少要5-10年后才能产出结果。因此,GP保持独立思考,不跟风非常重要。国内投半导体领域的华登坐了10年冷板凳,但自从2018年贸易摩擦后,特别是在2019年科创板推出后,一跃成为明星基金。此前,有篇文章指出某GP做决策就看这个项目是否有知名机构领投,如果有就跟着投,如果没有就不投。LP投了这种基金,意义不大。2. 不盲目迷信榜单和基金品牌这6支基金的GP,除了一支目前是行业内的知名机构,其他都是不知名二三线,有些甚至是三四线的GP。这给我们启示是,在筛选GP的时候不必盲目追求各种榜单或白马品牌。投GP本质是投人,如果人靠谱、专业性又高,策略逻辑清晰,且团队整体背景不错,哪怕是新机构也可以投资。3. 硬科技时代,具备产业背景的GP更受青睐以上6支基金中,GP团队背景中有50%是产业背景出身,而且在产业呆了至少5年时间以上,之后再去做投资。其中,有2支基金的管理人是创业者背景出身,创业成功后把公司卖了后开始做天使投资。目前我和一些家办、母基金朋友交流后感受到,在当下偏硬科技的投资大环境下,有产业背景的GP会更受大家青睐。因为硬科技投资是非常专业的事,产业资源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初创期公司,资金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找到落地场景、打造标杆客户,以此来一步步打开市场。创业者背景出身的基金管理人由于自身经历过创业过程,所以对创始人更能感同身受,具有共同语言,也能传授企业发展过程中哪些坑可以避免,这些对创业者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4. 这6支基金的GP核心团队年龄普遍在35-45岁之间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曾说,VC机构是有生命周期的,它强烈依赖于明星个人,通常不超过25年——15年的爬坡+10年的品牌消耗。这个周期是以人的人生阶段精力变化为基础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35-45岁这一年龄段是拼搏事业的黄金年龄。在这一阶段,基金管理人有了一定的积累,如产业、人脉、资源、经验等,身体方面也处于当打之年。做投资是个体力活,需要到处看项目,出差是家常便饭,年轻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记得和一个LP朋友聊天,他提到LP选GP就像“吃鱼”,要吃“最有肉的那一段”,选GP就要选最黄金的那个时间段。5. To B VS To CTo B行业死亡率很低,通过下表可以看出,C基金和F基金死亡率为零,TMT的最高分别是29%和39%,医疗处于20%-30%的区间。To C项目优点是爆发力强、成长快、容易长的很大,上市也快。比如拼多多3年上市,这在To B领域几乎很难实现。但To C项目缺点是死亡率很高,每年创业公司死亡榜单上基本上大部分都是To C项目。To B项目虽然成长慢,但一旦跨过某个阶段后基本不太会死掉,就算不融资也能活下去,但后面如果无法上市,退出会是个潜在问题。因此,从资产配置角度,这两者都应该投,但需结合LP风险承受能力,其中求稳健的可以多配置To B策略基金,对风险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可配置一些To C策略的基金。综上所述,在筛选基金方面,我们总结了一些GP的画像:1. First fund优先2. 基金规模适度3. GP团队要有产业背景4. 偏好核心团队年龄在35-45岁5. 专注在某一些细方领域6. 不追风口,独立思考,敢于逆势投资7. 投资阶段偏早期为主8. 投资领域偏To B方向9. GP出资比例高王国维谈人生的三境界: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10年的老LP,回首过往我们在投资GP时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刚开始的追逐白马基金,到寻求黑马基金,再到现在的不论白马、黑马、斑马,能投出好业绩、人靠谱的基金都是我们要找的好GP。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物业是和小区品质直接挂钩的,一个烂物业会加速房子进入到“老破小“的状态里面,这不仅会降低居住品质,往往房子也难以获得溢价。而一个好物业的优势是可以让房子在一个二手房市场里卖的比边上更贵;反之,一个烂物业会让原本的资产贬值。所以,有很多人都希望换掉小区的烂物业。但换物业这个事,对每个小区来说,似乎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难题,令很多业主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根据上海市消委统计,上海近七成业主对于小区物业不满意:(数据来源:上海市民用物业管理现状调查)不少粉丝留言,表示希望谈谈换物业的流程。所以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如何一步步教你换掉小区的烂物业。一、首先,需要一个愿意干又能干的业委会说起来,小区换物业的流程本身很简单,只要这四个步骤:根据《物业管理条例》,以上换物业的各个流程环节,每一位业主都有资格和权力参与决策:第一步成立业委会最为关键。它决定着后面能否换掉物业,同时,它也是最难的。大致的步骤是:想找到合适的业委会成员就不那么容易。一方面,能够成为业委会成员的业主需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不能拖欠物业费、契税、房屋维修基金。没有交纳物业费就不能担任业委会委员,所以要选择那些正常交物业费等费用的业主。在竞选失败的案例中,就有出现因为没有缴纳物业费而不能顺利投票的情况。人员信息核实清楚后,还要保证这个业主是对已有物业深度不满意的,不然影响后续投票选择旧物业去留的环节。另一方面,如果是首次成立业主大会,需要由几名业主联名向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申请书、业委会名单、业委会章程等。选拔过程中,还要提前15天公告业委会候选人名单和选举日期,其次是提前3天向全体业主发放选票。并且,投票人需要是持有房产证的业主或者本小区的房东,需要这些业主投票选出业主委员会。最后,新的业委会成员选出之后,要及时在小区公告选举结果。整个成立流程看下来,是不是有点繁琐?事实上,绝大部分小区都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其中包括那些居住了20年的小区。据住建部统计,全国各地小区业委会成立率约为30%。上海是全国业委会成立率最高的城市,可以达到80%;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这些大城市,也只有30%左右。二、需要过半业主投票选择物业的去留当业委会成立后,需要征询小区业主对于换物业的意见,这时候要召开业主大会公开投票,并获得一半以上人同意。看到这你可能觉得,一半业主签名也不难啊,怎么那么多小区都没办法推动呢?首先要向社区发起申请,具体是需要准备一份书面申请,申请通过方能举办,申请是否顺利要靠街道社区的配合;还要考虑如何真正了解小区每一户业主的意见,征集过半比例的业主投票,并不简单。一些小区空置率高,如部分投资的、毛坯房没入住的,还有业主常年在国外没法回来也不怎么管;有的业主都换了也找不到人,其他业主对投票参与度不高等等。这都需要业委会成员通过实地拜访、业主群等方式号召各个业主参与其中,对于上千户的小区,要花费不少的功夫。好在投票有多种方式:1. 线下人工投票上门送票;录音电话投票;投票点票箱投票;打印表决票委托亲友代投。2. 线上网络投票传统的线下投票方法,到业主家送选票至少都要跑上好几天,几经周折才能收集完所有业主的投票。近两年,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工作,不少街道自主研发电子投票系统,用线上小程序投票代替了入户送选票。在小程序上可以随时参与线上投票,同时,关于选举的公告、报名通道、结果公示都能够查看到。线上办理,通过手机点几下就可以参与投票,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人与人的面对面接触,操作起来也很高效。意见达成一致后,怎样与原有物业解约呢?要知道,老物业才是换物业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1. 有业主大会的情况下:更换物业的理由要有法律依据,先看下《物业合同》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是,要找到物业违反其《物业合同》的具体事项,有违约的情况并且有足够的证据就可以根据《物业法》解除其合同,终止其受聘关系。如果《物业合同》到期了,走居委会程序,不自动续签,重新与招标的新物业公司签约合同就可以了。2. 没有业主大会,怎么办?建议的办法是与原物业协商解除合同。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更换物业了,就派代表去找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协商和平解决。如物业公司不愿意停止《物业合同》,拒不移交,业主可以请求街道办事处出面解决,也可以去相关部门投诉。三、公开聘请新物业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有具有热心肠、有时间,并且懂得一些招标流程的业主,起到牵头作用。具体方式有:1. 公开招投标由业委会选一家专业招投标公司协助,公开向社会上的物业公司发出招标公告,在投标公司中选定一些知名、优秀的物业公司来评选出物业管理单位。这些物业单位的选择是由第三方决定的,所以不容易体现小区业主的意愿,招标下来的结果也只能被动接受。2. 邀请招标和招标方式类似,但是不公开招标,而是定向。一般选择一些优秀的物业公司发出邀标书,邀请他们来,从中选择一个来实施物业管理。这个方法后期可能会给小区加重负担,因为参与招标需要缴纳招标费,这个费用自然就计入物业成本里了。3. 直接指定一般采用这个方式的,通常都是业主数量比较少的商业物业,可以在同几家物业公司协商后,直接指定其中一家作为物业管理单位。没有业委会可以委托居委会招标,或者其他机构组织招标,最后在业主大会上,由业主投票选择使用哪一家物业。四、流程看似简单,但有几个地方可能存在难题首先,对于成立业委会这件事,不少业主都选择了旁观者的态度,积极性并不高,这种情况下,业委会里总需要几个“牛人”,带头引领业主同意换物业。其次,小区物业关系到业主、物业公司、业委会三方的利益,聘选新物业,其中可能发生的冲突就阻碍了重新选新物业的进行。其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灰色产业链,可能会有物业公司联系业委会,给其各种好处,例如减免物业费,或者直接给一笔钱。根据地区不同,这笔钱的说法也不同,比如入驻费用、进入竞标费用、签约费用……业委会会变着法要。更甚者,投票决定换物业之后,老物业不愿走也是一个问题。最后还有一个隐患,很多小区物业换不成功就是因为物业费上涨。物业服务收费机制执行市场调节价后,小区换物业会不会面对物业费上涨的局面。但烂物业比上涨物业费更可怕。一些常年使用3元/㎡、5元/㎡的业主,可能不太能接受高涨的物业费,再加上业委会对物业服务市场不了解,缺乏议价能力,诸多问题都有可能存在换物业的每一个环节。如何解决这些“痛点”、顺利换物业,需要每一位业主费心争取。明年,希望想换掉自家烂物业的小区,能够如愿吧。...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变革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并实施后,这一主题更是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当前看来,我国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虽然国家层面的政策多次倡导“普职同重”,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僵化、教育培训内容落后的现状,使得职业院校仍旧是一个并不受欢迎的升学“保底”选项。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近日提出的“技术大学”[1]引发的广泛讨论,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现状: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高中阶段)实际上并不能培养出面向“制造强国”的高端技能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引发的“技术性失业”背景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教育应该是旨在推动重构工作模式的职业教育。也即,职业教育需要提升技能劳动者在工作中自主发展的权力和能力,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性强的、有价值的知识型劳动者,而不是仅仅作为机器的影子,被困在重复的工作任务中。因此,如何革新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创造未来的技能教育,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一、人工智能发展与“技术性失业”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波技术革命兴起,人工智能对劳动者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逐渐成为受到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关注的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技术是会带来劳动生产率提升,并且通过创造新的劳动任务,形成总体上来说更多的就业机会,抑或是会取代大量工人,从而最终将劳动力挤出工作领域?对于上述主题,许多学者都进行过大量且深入的思考。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力量”(replacing)与“互补力量”(enhancing)孰强孰弱的争论,更是衍生出了“技术替代”、“创新效应”、“人机合作”等等多个理论派别。事实上,从文献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学者都对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抱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倾向“技术替代”观点的学者在当前占有多数。[2]例如,阿西莫格鲁和雷斯特雷珀(Acemoglu and Restrepo)[3]通过研究1990年至2007年间美国 19个行业的数据,就发现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引进造成了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就业率下降,以及以蓝领工人为代表的多个岗位被替代;在这17年间,美国失去的工作岗位在36万个以上。虽然自动化也会通过创造新任务衍生新的就业机会,但这样的补偿效应是十分有限的(也即,仅仅在引进机器人能节省50%以上成本的情况下)。与阿西莫格鲁和雷斯特雷珀相似,牛津大学的Frey和Osborne[4]也在考察美国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在他们所研究的702种岗位类别中,有47%具有较高的被计算机替代的风险。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例如,Trajtenberg在论文中[5]就提出,人工智能和高级机器人带来的创造效应在近期可能与其替代效应持平,因为自动化会提升业务量,并创造新类型的岗位,最终吸收大量的劳动者,并对自动化所替代的岗位产生补偿效应。此外,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人类劳动者和自动化机器间不一定是竞争关系;人机合作也可能是未来的主要就业形式。宇宙学家Tegmark[6]更畅想了一个人类劳动者与人工智能“人机合一”的未来:在未来的一种版本中,人类首先会和通用型人工智能合作并相互提升对方的能力;其次,人类会逐渐升级成为改造人(Cyborg),并且可以将自身的智能上传到新的硬件上,人与机器的界限日渐模糊。到那时,也就不存在“机器是否会替代人类”这个问题了。然而,纵观这些理论讨论可以发现,无论是“技术替代”理论家,还是技术乐观主义者,在一件事情上还是会达成共识:那就是,正如部分学者所说的,“工作替代似乎是一个在十年后才会展开的问题,而不是立即”[7]。也就是说,即使人工智能颠覆所有人类工作的未来最终有可能发生,但至少在近十年间,人类在特定的某几个工作领域还是更具有相对优势(下文将进一步阐述这些优势);“技术奇点”并不会马上到来,人类也并不会完全失业。那么,面对这一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人类该如何选择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才能使其通过补偿性的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整体发展,而不是取代人类、统治世界?正如人类学家格雷伯所言,无论探索怎样的新技术路线,都需要实现更加平等的权力和财富分配[8];这其中也包括实现劳动者技能的重新分配,也即劳动者(尤其是中间技能劳动者)的“再技能化”。为了实现劳动者的“再技能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动具有赋能作用的人工智能发展,将劳动者从重复性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并安排到更有创造思想的工作岗位上。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实现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性变革,是必不可少的。要建设一个这样的创新性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这一问题在当前的技术性失业环境下尤为重要。一个创新性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劳动者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框架识别能力以及复杂的沟通能力,帮助劳动者成为一个可持续性强的、有价值的“知识型”劳动者(在这个语境中,“知识”指劳动者敢于怀疑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因此,不仅仅是教育学家,许多政治经济学家也从自身的学科领域出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简要梳理了部分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希望能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与启示。二、“想象能力”作为人类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第二波浪潮开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从窄人工智能逐渐往通用型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由于通用型人工智能具有与人类智能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未来,难道人工智能会在所有领域都远远超越人类吗?对这样的疑问,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至少在近几十年内,相对人工智能来说,人类仍旧具有独特的、高价值的优势,也就是人类的“想象力”。正如布莱恩约弗森和麦卡菲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中所说的:“计算机并不是毫无用处的,但它们仍旧只是提供答案的机器,而不会提出有趣的新问题。那种能力好像仍然仅仅属于人类,而且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9]《知识经济》的作者昂格尔在书中认为,人类的智力活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0]:一方面,和工业化大生产中的老式机器类似,人的智力是模块化(modular)和公式化(formulaic)的:这部分智力活动按照固定的计划、规则行动,因此产生的是重复性的行为。另一方面,人的另一部分智力活动既不是模块化的,也不是公式化的。这部分智力活动具有两个能力:第一是“无限递归”(recursive infinity),即舍弃既有的实践方式、推翻先前的假定,并重新组合事物的无限的可能性;第二是“否定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即超越事物本身、并创造出革命性变化的联想能力。昂格尔将这第二种智力活动称为“想象力”:在这个定义下,想象力指的是人类相对于作为机器的智力来说,作为“反机器”(anti-machine)的智力;这是人类最根本的特质,也是当前的自动化机器和人工智能所不能具有的。在昂格尔看来,想象力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人类提供了在不同的环境中预测变化的能力;这种“预估产出”(approximation of production)的能力就是当前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昂格尔在书中提到,在老式的福特主义大规模生产中,劳动者和机器的关系就像是“工人和他操作的机器是等同的”;工人和机器的这种关系为泰勒制的管理手段提供了实践基础,导致工人进一步困在重复的工作任务之中。然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既然机器有能力学习如何完成更复杂的公式化任务(例如,从学习如何开门到学习如何驾驶汽车)并替代了部分劳动者,那么劳动者就可以节省出时间进行机器无法完成的、非公式化的劳动任务:与想象力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中,劳动者不应再作为“机器的影子”劳动,而是应该发挥想象力的“否定能力”,在劳动中开拓视野、打破既有的规则。三、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在昂格尔看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技术进步需要以“促进人的想象力”作为标准,也需要变革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因为职业教育是帮助技能劳动者提高长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昂格尔认为,在包容性的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提高想象力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包含如下四个特征:(1)优先培育劳动者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的能力;(2)有选择地培养劳动者在某个专业上的深度知识,以便在日后的劳动中进一步提高必备技能、灵活运用信息;(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授课者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4)辩证地传授任何知识,也即为学生提供关于同一个知识的两个相反角度的信息。昂格尔提出的教育理念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体系创新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理论方向。那么,具体来说,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法需要如何变革,才能进一步提高技能劳动者(尤其是面临着极高计算机化风险的中间技能劳动者)的想象力?《劳动力教育》一书的作者Bonvillian和Sarma在书中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新职业教育教学法。[11]Bonvillian和Sarma认为,当前职业学校里“一体通用”(为所有学生提供同一套课程大纲和相应课程内容)的传统线下教学方法早已过时。符合技术革命潮流发展的职业教育课堂(包括职业院校、企业等等)除了要摒弃传统线下课堂的特征之外,也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科技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这也就是阿西莫格鲁和雷斯特雷珀所提到的“用技术重建生产流程”的理念:不是和技术革命作斗争,而是利用新技术为重振劳动力需求服务。Bonvillian和Sarma认为,新的职业教育课堂首先需要打破“一体通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对课堂教学实施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方面,将课程设置成“小模块”(bite-sized chunks),即10分钟的讲授学习加上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或考试。这样的课程设置比一节十几分钟的课程更能令学生有效地记忆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设置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ies,即在记忆知识时人为设置难度,会使得记忆更加有效)。简要来说,有四个可参考的方法:(1)缩短考试的间隔时间,并安排突击考试。突击考试比起提前安排好的考试更能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深刻。(2)采用间隔考试方法,也即当天讲授的内容隔几天再对学生进行测试。这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遗忘知识的程度,以便进行个性化辅导。(3)在一堂课中穿插不同模块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乘法时,穿插讲授除法的内容;如此可以达到一种“认知干预”的积极效果。(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最好进行延迟的、简洁的反馈,给学生提供思考时间。此外,在新职业教育的课堂中,需要使用哪几种新技术、如何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职业劳动者的想象力?Bonvillian和Sarma列出了当前几种新技术及其在这个创新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可能的运用模式:(1)与学习相关的电脑软件与手机应用程序,如记忆类软件SuperMemo、语言学习类软件多邻国(Duolingo)、抽卡背单词的软件Quizlet等等。这些学习类软件一般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些学习类软件进行突击考试、穿插教学、个性化反馈等,有效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法。(2)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平台,如edX、Coursera、优达学城(Udacity)等等。慕课平台在新职业教育课堂中可以运用在讲授、考试、反馈等多个教学环节。在讲授环节,慕课平台可以为职业院校、企业和个人提供在线观看服务以及课程视频下载服务。对于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来说,慕课平台的在线课程不仅可以在疫情期间代替线下课堂讲授,其自带的视频回放、视觉参与的功能也更加适合技能教育的特征(例如:需要重复讲授和练习同一知识点)。对于企业主体和需要继续教育的个人来说,慕课平台全面、大量的在线课程也为其提供了比线下课堂更可及的学习机会。在考试和反馈环节,部分慕课平台自带课程作业修改功能,并可提供学生间相互修改作业的服务。将慕课平台的这种功能应用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中,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并增加学生间的互动频率。(3)各种类型的人工智能。和慕课平台相似,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也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前,人工智能在赋能个性化教学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例如,智能辅导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就是当前已经投入教学实践的人工智能之一。当代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模拟人脑运行,因此可以在探测学生学习进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模型进行模拟,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辅导策略。此外,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例如聊天机器人等,也可以有效运用在课堂的考试、提问环节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应用在教学领域的人工智能仍旧还是单一领域的窄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教师。(4)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两种技术在职业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需要实操的专业技术教学上,并已大量投入实践,例如飞行员和潜艇驾驶员训练。VR和AR技术的成本较低,并且是非竞争的产品,因此将VR和AR技术应用在讲授环节,一方面可以减少实践练习的成本(大量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实操练习)、降低部分实操训练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没有现场培训条件、但又需要培训的在职员工提供实操机会。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并对人类工作岗位产生威胁的新环境下,职业教育的目的不能再停留在“获取完成重复工作的最基本技能”,而是应追求“终身学习”,确保人类劳动者能够应对能力越来越强的机器所带来的未知的新挑战。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在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僵化、地位不高、教育培训内容较为落后的环境下,上述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为我国当前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理论参考。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如何用当前的新技术赋能教学法,提高劳动者的“软技能”,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第一次被动离开在商业世界里,人才流动是最能反映一个行业水温的指标。今年,从互联网大厂开始形成的绝望冰川,终于延伸到了投资行业。近日,一则有关基金人员优化的消息引发震荡。尽管该机构而后明确否认了该传闻,但之所以这则“谣言”能如此迅速地蔓延,很大程度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击中了投资人们的当下情绪。过去数月间,「暗涌Waves」接触到的很多投资人,尤其是董事总经理以下级别者,的确都不同程度地表达过对团队调整——甚至是自己可能被优化的担忧。事实上也已经有案例在发生。据我们了解,一家管理千亿人民币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过去半年有近1/3的人员变动,个别小组从7人满员变成只剩2人;在单一项目投资收益亏损近80%后,一家知名VC对应赛道的团队被“整体优化”;另有美元基金的GP拒缴租金、放弃个人物品,在疫情前就关闭了上海办公室。而在过去两年迅速膨胀的消费可能是最大的重灾区:多家投资机构已经完成对消费团队的调整,甚至把原本看消费的成员全部优化。过去十年是中国投资行业节节攀高的十年。Preqin的数据显示,其间,大中华区VC/PE管理资产规模从不足2000亿美元猛增至1.78万亿美元。尽管投资行业也曾有多次的波峰波谷,但总体保持着扩张之势。尤其是2014年之后,VC/PE就像一块强力磁石,吸引着可能最优质的人才涌入。一种流传行业的说法是,2017年的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人就已达到了20万。但从2020年开始,人才流向陡然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投资人,开始流出。”一位专注投资行业的猎头告诉「暗涌Waves」,从业十多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投资行业也陷入“失业焦虑”。在产业轮转和经济周期中,投资人的进进出出,其实在所难免。但这一次的不同在于,此前更多是投资人们的主动选择,比如走向二级、Web 3等行业,但正如一位多家美元基金背后的LP对「暗涌Waves」所言,“这是第一次的被动离开”。客观地说 ,中国投资人的数量的确过分庞大、甚至冗余。我们综合了清科、智研咨询、烯牛数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等机构的研究,对比了2021年中美两地VC数量、投资笔数的统计后发现:美国VC单支基金年投资均数为2.7个,而中国的这一数据仅为前者的二分之一:1.2个。鉴于中美的商业环境、投资行业发展等都不尽相同,这种比较的科学性还有待商讨。但这足以进一步表明,中国投资行业存在已久的、供过于求的现实。所以表面上来看,本轮VC行业人员优化潮,是对经年扩张后的一次收缩。然而,这只是这个时代命题中最浅显的部分。当顶级人才成为“效率工具”根据「暗涌Waves」的观察,此次创投机构优化的核心是机构的junior层:从分析师、投资经理向VP级别蔓延。而在很多基金里,VP是职级体系的风水岭,也被认为是“最危险的title”:一般只有到达VP级之后,才有独立牵头投资的权力。这也是机构的人员优化逻辑显著不同于大厂的一点。相较于后者,投资机构——尤其是中腰部以上的机构,其人员优化目的并不只在于“开源节流”,而更多是为了提升机构运营效率。冗杂的人员反而可能带来信息效率降低,加剧牛尾效应——这对投资基金来说才是更致命的问题。这里有一个需要交代的背景是,对于大多数的二线以上VC基金来说,有一个存在已久的策略,即人海战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加大项目覆盖,这种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尽管这一点被很多初入行业的年轻投资人诟病,但大多数人又很难改变这样的自我定位。有美元基金投资人告诉「暗涌Waves」,很多GP们视自己为决策者、“keyman”,而“年轻的、junior级别的人,则更像是一种效率工具”。对比中美投资人群体的不同画像也能窥见一斑。美国VC投资人最普遍的情况是,在自己领域小有所成的企业家在三四十岁左右受邀加入一家VC直接成为合伙人;或者作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加入VC,经过2-6年升级为合伙人。即便是名校MBA毕业的学生,一般也会先去投行或咨询公司从业两三年后再进入VC,很少会从投资行业最基层做起。而在中国,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和对IPO神话,大批名校毕业、金融管理类背景的学生会径直选择VC开启职场生涯。即便在行业收缩的当下,有一家位于北京的FA告诉我们,他们最近依然连续每周收到100多封简历,光来自“清北复交”的应届生就占到了1/4。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中美投资行业对“people business”的理解不尽相同。美国VC的组织构成更类似多个个体经历和智识的聚集,强调的是“脑力者”;而在中国,大量从业者承担着最为基础的行业研究和覆盖项目的功能,是更偏劳力的“工具人”。这与2014年之后资金急剧涌向一级市场,头部机构日益庞大的AUM直接相关。Skyline Ventures创始人梁杰告诉「暗涌Waves」,海外机构给到中国VC的资金从“2013、2014年开始起飞,一直到2018、2019年达到最高峰”。有数据显示,过去10年,前10大中国GP的募资额占比,已近整个市场的三成。头部效应下,LP们对中国白马基金们都倾向于认为:由于人力成本占管理费比重越来越小,以招收新人员换赛道和项目覆盖,成为一种“极具性价比”的方式。有母基金投资人向「暗涌Waves」算了一笔账:对一家规模20亿人民币的机构来说,2%的管理费即4000万。若要养活近10人的投资团队,以人均薪酬80万计算,加上差旅等支出,管理费几乎不会有任何盈余。但当规模达到100亿时,管理费就能达到2亿,即便建立40-50人的投资团队,人员支出总和约在1亿元左右,仍能积累8000万-1亿的盈余。“AUM比较大的基金,单靠管理费都是非常赚钱的。”这位投资人说,“所以,他们甚至不需要为LP精准打猎,确保覆盖不错过即可。”专注LP/GP生态的光尘顾问曾于2019年研究了国内外GP的收入分配模式。他们发现,包括黑石、KKR等在内的国外PE会用90%的管理费来支付团队基础薪酬,相当于用carry一半的数额来激励团队。这显然与国内大多数机构“人力成本仅占一半管理费”的做法不同。人民币市场募资结束后,更多时候是GP的“老大”拿走管理费中的大部分。另一种则是作为管理公司的收入,用于支付行政或公关等开销。如果有利润,甚至还会分配给管理公司的股东。更有甚者,会使用管理费出资GP应该在基金中出资的部分(GP commitment)。在此种情况下,“人海战术”被催生出来。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有了一条不折不扣的“金科玉律”:一级市场投资的主流是以做大AUM为基础的people business。比如在2014年,经纬近60匹“狼”见了近6700个创业团队,投资了120个项目。有媒体曾这样评价经纬的“群狼战术”:赌不准项目时,押宝在跑道上。“覆盖一切”和“内部赛马”策略让一些头部机构的人员变得愈发密集。与此同时,在一个个投资人与互联网神话彼此成就的美妙故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投中一个,财务自由”、“亲身缔造创业神话”的梦想,加入进来。有投资人向「暗涌Waves」回忆,他2010年入行时,GP要求应聘者不仅得是中外名校出身,拥有产业、专业背景,同时还得具备咨询能力。“当时投资人的普遍画像是具有复合型经历的高知人才。”但到2015年之后,从业者门槛开始明显下降,应届生、单一经历者、金融小白、交易掮客也大批涌进行业。这些新进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工具人”的使命:分散决策者研究压力,以极度的工作强度换机构层面的赛道覆盖。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VC内卷”成为GP们乐见的一种短期实现覆盖面的“良性竞争”。当然这种情况在很多行业或许都普遍存在。但投资行业的这一特质却尤为突出。在消费投资最狂热的2021年,有一家PE机构内部存在5个小组同时在看消费项目。当红杉、高瓴成为一级市场行业的巨型旗舰,圈里人几乎能在所有赛道遇到来自二者的投资经理。“相当一部分大基金的投资团队如果砍掉一半的人,或许会投的更好。”不止一位投资人和LP向「暗涌Waves」如此表示。根本在于中国创投模式的改变当投资热点向To B、硬科技、先进制造等更硬核的领域时,“工具人”对于风投基金依然奏效吗?至少从结果来看,一些机构已经意识到了变化。据「暗涌Waves」了解,一家超一线基金在不久前做了一次内部复盘,根据不同层级和组别的投资人,明确划分了各自的重点关注领域,“具体到非常细分行业”。“这也为了防止不同sector的团队之间的互抢地盘,避免无谓的内耗。”一位和他们多有合作的FA机构创始人如此评价道。这种改变的背后,对应了中国的创投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仅来源于产业重心的迁移,也来自于VC狩猎方式、回报分布等等涉及一家基金运营中募、投、管、退等所有环节。“结果就是:基础人才对于GP们的价值在降低。”曾有在投资行业浸淫20余年的从业者向「暗涌Waves」分析:为何规模庞大的综合型机构鲜少实施有效的内部转岗,而更愿意找猎头挖角。核心原因正是,遵循“工具人”价值一路走来的内部投资人很难在短期内完成行业转移,对于重视产业认知、强调圈子联结的硬核领域,“花钱招人买新知、买人脉”是一种更容易、也更高效的方式。如何在新的产业周期里,调整更适配的打法,是此刻VC们人员结构调整背后的隐线。2020-2021年,包括GGV、启明、五源、高榕、源码等在内的多家头部机构完成最新一轮募资,双币种总规模都已达到100亿人民币以上。其间,机构原本的短板和空白,通过增加人员的形式得到补足。比如,五源罕见地进行了人员扩充,从外部吸纳了针对中后期阶段的投资人。人民币募资成绩堪称优异的源码也集中招聘了新的团队,以应对更本土特色的投资风格。过去十几年,中国投资行业从未停止过对人才的主动吸纳,只是“口味”变了。此刻他们更在意的事,能为机构拓展新兴赛道,或者对某一领域掌握真知的经验者。一家猎头公司负责人告诉「暗涌Waves」,这两年VC/PE市场招聘需求呈现出一个很分化的状态:要么倾向于找到可以独立做项目的投资人来主导一条业务线,从级别上看,大概率是VP 以上的level;要么倾向于找行研能力强的分析师来做行研,从级别上看,大概率是analyst level,反倒是“中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断层”。01猎头创始人许庆林对此的观察更细微。他说,目前市场有三类投资人才可称得上“抢手”:一是“研究型”,逻辑思维强、受过系统化训练;二是“行业/赛道深耕型”,指多年专注单个行业或方向、经历过周期,并有成功案例的投资人;三是在行业里扎得足够深、拥有极强水下优质资产人脉的“稀缺资源型”。“现在大面积是供过于求,但局部依然供不应求。”许庆林对「暗涌Waves」说,目前GP们最向往的、具备“清北复交理工科教育背景+MBA+corporate经验+投资经验”的候选人,不过也“着实凤毛麟角”。中国创投诞生30年,属于投机者的低垂果实已然消失殆尽。面对更难攀登的硬核时代,重新系统化地思考组织、思考人效将成为每一个GP必须攻克的难题。“用什么人”、“怎么样地用人”,将和“钱从哪里来”、“投什么项目”一起,成为未来基金管理者的灵魂叩问。当下正在、或即将发生的VC人员优化,只是一个局部的风向标。一切才刚刚开始。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17800付费上班三个月,你愿意吗?近期,有媒体报道,完美世界被爆一项收费17800元的教学实践项目,学员缴费后可在完美世界技术中心参与开发一款无缝大世界多人在线生存类网络游戏。(网传截图)此举引发网友关注,不少声音指责这是招人“收费打工”,有以培训名义赚取开发资源之嫌。据网传图片显示,学员进入工作组后,需在理解项目核心玩法的基础之上,完成策划、原画、3D建模、动作、特效等一系列工作。根据游戏项目开发进度,实践时间将长达三个月或以上,超过三个月部分不再额外收费。据介绍,实践项目共计放出14个名额,面向人群为完美世界教育在读学生和已毕业学生。涵盖了游戏开发的美术、原画、动作、特效、策划等多个工种。申请费用17800元/人,申请方式为主动申请和导师推荐。其中,主动申请需要经过能力评估,才可以进入项目组;班级导师推荐可直接进入项目组。公司回应:只是对内项目舆论发酵不久,完美世界就对媒体回应称,该项目为内部项目,培养游戏人才,教育属于体外业务,不是体内的,跟上市公司没有关系。天眼查信息显示,完美世界教育与完美世界同属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完美世界教育官网显示,完美世界教育像素种子(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艺术+科技”创作型专业人才孵化基地,致力于为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文创领域,培养设计、研发、运营等专业人才,让零基础学员在经历6-8个月培训后,具备从业的基础能力。包括网易游戏、阿里游戏、腾讯游戏、西山居、昆仑万维在内的多家游戏公司都曾与像素种子达成合作。对于“付费上班”,一部分网友表示不理解,还有一部分网友表示,这种操作其实是花钱购买项目经历,不仅是游戏公司,很多影视后期公司也会有类似项目。据了解,争议项目为内部测试教学产品,现已搁置。一季度营业成本大降 股价反弹近4成此前,完美世界发布2022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完美世界实现营业收入21.28亿元,同比减少4.60%。其中,游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73亿元,同比增加23.01%,影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731.72万元,同比减少80.48%。对于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完美世界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调整海外游戏业务布局,出售美国研发工作室及欧美本地发行团队,相关欧美子公司自今年2月起不再纳入合并范围所致。扣除上述影响后,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34%。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仅同比下降4.60%的同时,完美世界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成本却同比大幅减少31.14%,营业成本减少的幅度大幅超过营业收入。对此,该公司称,主要系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带来毛利率提高,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6.56%提高到68.65%。盈利方面,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40亿元,同比增长80.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30.15%。其中,游戏业务实现净利润8.64亿元,同比上升102.27%。报告期内,完美世界出售美国研发工作室及相关欧美本地发行团队的交易完成交割,并确认非经常性收益约4.0亿元,扣除该交易及其他游戏业务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后,游戏业务实现净利润4.46亿元,同比上升34.52%;影视业务实现净利润0.22亿元。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为了不让新房停工,一个号称“河南最高学历楼盘”的业主们开始维权,他们自发学习工程造价、资金管理等,还运营起公众号,多次组织理性谈判,这条维权之路,能走得通吗?烂尾楼正在困扰着业主。“复工仪式后,工地现场就再也没有任何声音,太假了。不知道怎么办,房贷都还一年了。”一位恒大业主,站在停工的楼盘工地前说道。另一边,在西安高新区,一些业主维权无果,拉家带口在烂尾楼里住了5年。在广州,已经烂尾25年的澳洲山庄仍在维权。“最近有一个巡查组到区、市巡查,请各位业主联合签名。”澳洲山庄业主张维(化名)在盘活重建群发起动员。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组织维权了。拉横幅、游行、喊话,这些业主都尝试过,但依然没能解决问题。谁都可能遭遇烂尾楼。截至6月6日,“四百硕博想要一个家”这个话题在新浪微博阅读次数达65.1万。这个话题源于河南郑州一个停工的楼盘,涉及2000位业主,由于包含约400多位硕博学历的高知人才,引发网友关注。上述楼盘业主黄欣(化名)对无冕财经介绍,统计了900多名业主,就有72名博士、近300名硕士,超82%为本科学历,加上大专,超过97%,小区有超20%拿着人才补贴款。说“郑州人才引进的人才超大半都在西棠”,虽有夸张成分,但西棠确实是河南最高学历楼盘,没有之一。但再耀眼的学历光环,也阻挡不了楼盘的烂尾风险。今年5月底,几位业主去现场转了一圈,发现项目依然在“表演式”复工。“目前只有未封顶的4栋楼在施工,且进度缓慢。最早封顶的已经有1年没动静了。”黄欣说。“靠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经历了半年维权的业主黄欣总结,与此同时,“一闹就妥协,不闹就吃亏”的对抗论调开始出现。面对即将烂尾的房子,这些不提倡“闹”事的高学历业主,是怎么做的呢?多次谈判,换来“表演式”复工“麻蛋永威,麻蛋金桥,搞欺诈”,今年3月8日,一个名为“永威西棠”的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一条推文。该公众号由永威西棠楼盘的业主创办。文中提到,自2021年11月份以来,永威金桥西棠(下称“西棠项目”)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期间业主朋友向售楼部、永威、金桥传达了对开工的渴望,希望得到一个开工的明确答复。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推诿,不愿正面回应。”▲永威金桥西棠新项目由永威公司与金桥公司联合成立“金威实业公司”开发,目前售价约17500元/㎡。除了停工外,业主发现,合作方之一永威公司似乎要退出项目。业主回忆,早在2021年12月,合作开发的永威、金桥公司就传言要“分家”。“部分业主通过自己渠道打探消息。金桥、永威任凭传言怎么传播,无人回应,更是加剧了业主恐慌。”永威公司是郑州当地知名开发商,与操盘经验不多的金桥公司合作开发西棠项目。一些业主认为:“永威金桥西棠,这个名字价值在于永威二字。”发现停工后,业主们也曾大闹过。3月10日,他们拿上红、黄、蓝一类颜色鲜艳的牌子,戴上口罩,来到提前约好的金桥置业总部楼下,并等待金桥公司的回应,直到深夜。▲永威金桥西棠业主维权直播,图片来自业主。那天,业主争取到了开发商与业主方的会谈,时间定在第二天,即3月11日。春寒料峭,那天的郑州,还是很冷。“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此次谈判,把广大业主的心声、诉求,准确、清晰、完整地传达给永威和金桥。”开会前,业主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呼吁。为此,业主们在每个楼每个单元选出一名代表,以“壮大”谈判队伍,防止谈判人员被各个击破;其二,业主提前进行拟稿,这是担心现场起冲突等,遗漏谈判事项,于是对谈判进行拟稿,逐项谈判;其三,业主代表强调,要杜绝无效谈判。要与能代表永威、金桥公司的人谈判。谈判的结果要形成纸质文件,三方要签字盖章。第一次会谈的准备相当严谨。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3月11日15时,第一次三方会谈在郑东新区建业总部港7楼会议室开始。这是一场金桥、永威及业主的三方谈话。但由于金桥公司不愿表态,并执意要永威公司退出。为此,业主等待近10个小时,直至深夜。但金桥公司的决策人依旧没出现。光闹没用,还得谈。眼看如此,业主隐隐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三日之后,3月14日,第二次会谈开启。这次会谈由当地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召开。事后,业主总结:“两轮会谈仍未取得好结果,金桥、永威虽有所承诺,但却视承诺、法规为无物,拒不履行承诺。”继续谈。3月22日上午,三方终于协议启动复工。开发商承诺在3月25日完成工程付款,走复工程序。但进展依旧不顺。“一个46万方的工程,每天十来个人在那敲敲打打,让业主拿着放大镜找人。”4月初,业主到场发现复工进度缓慢,称其为“表演式复工”。为此,业主自发成立了监督人员小组,参与后期实地监督。停工、无法网签,搞清楚根源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还不仅是复工。“未网签的共有68户,涉及首付款7390万元。开发商挪用了该部分资金,并且拒绝退还,致使申请人无法办理网签。”业主称。“金威置业直接转移走我的首付款,导致如今还未能网签,面临着财房两空的局面。”一位自称在北京毕业来郑工作的硕士业主提到。疑问不断涌现:项目为什么突然停工?复工为什么缓慢?业主为什么无法网签?这时业主怀疑,项目监管账户的资金已经被挪移了,没钱动工了。业主向当地房管局递交项目售楼资金监管情况申请书。3月21日,得到的回复是,监管账户支出均按照相关规定审批使用,无异常支出。3月22日,业主从永威公司了解到,监管资金剩下1.4亿元。要知道,永威金桥西棠入市一周年之时,项目曾发布海报称销售量累计达到42.7亿元。那么,监管资金去哪了?在沟通会上,永威发了一则关键数据,西棠项目合计有约39.9亿元(包含销售款项约33.8亿元及贷款余额约6.1亿元)。但是,项目的现金流却是“-6.126亿元”。永威公司提到,崔红旗合计挪用了约16亿资金。黄欣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解释称,金桥方挪用到北龙湖项目的资金为10.115亿,16亿的说法是加上金桥实控人从西棠地块拿走了4亿多的溢价款,另外实控人所担任法人的郑锅股份,以西棠项目公司金威实业为主体贷款了2亿多,三者合计约16亿。“金桥对此(说法)无异议。”黄欣强调。▲图片源自公众号“永威西棠”“被挪走的钱,至今仍未归还。”如今,各方在等金桥公司的实控人崔红旗出面,答复、解决相关疑问。“很遗憾,即使在郑州市、区两级领导亲自指导下,至今仍未见到其本人。”业主说。做好“长跑式”维权准备情况逐步清晰,下一步,等待金桥公司的回应。5月18日,业主发出“邀请函”给各部门、公司负责人,要求开一场促进会,并强调要金桥公司董事长崔红旗以及永威公司董事长李伟参加。当日,永威公司的董事长李伟首次与业主见面,但金桥公司的决策人没有露面。永威公司代表当场提到:“之前听说(金桥公司)崔总不来,公司都已经劝我不来了。”金桥公司派代表出席,但没有被授权。业主认为,金桥公司此次参加会议没有意义。而四方会谈直到结束,金桥公司的决策人仍未到场。“能不能给崔总联系,让崔总来。”业主提问。于是,在众人面前,金桥公司的代表拨打了几通电话。“嘟嘟嘟。”现场沉默了几分钟后,对方说:“找不到人”。为此,5月19日,高新区的管委会专班组发函通知金桥公司的实控人崔红旗,要求他在5月20日出现。但在次日,崔红旗告知身体不适,不能出面。于是,管组委、永威公司、业主三方,从上午9点等到下午2点,也没有等来他。业主无奈。他们在各个社交平台发起“全网呼叫崔红旗”的话题,截至6月6日,微博话题阅读次数达到219.8万人。接下来,仍是漫长的交涉、等待。经历半年维权,一位业主总结:“被迫开始学习工程造价,开始学习资金管理,学习政府部门职责,学习维护权利,学得越多,对郑州很失望。”一些业主甚至拍了剧情视频发在微博、视频号、抖音的等平台,还收集业主故事编辑成文。“写书,拍视频,我们没有这么闲。”黄欣说:“这些都是无奈之举,呼吁引起关注,早日解决问题。”▲业主撰写的册子,图片来自“永威西棠业主”新浪微博。对此,有人在维权公众号留言处写道:“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表演式维权,表演式复工,演得好。”“西棠项目问题复杂,涉及方比较多,业主们都是齐心协力,很团结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对方的水军混入捣乱。那些信息放出来(指质疑的留言),也是让更多人明白,敌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黄欣对无冕财经研究员解释:“我们维权的宗旨就是合理合法,要走出一条不同路。靠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业主发文:“合法合规,文明理性表达诉求是我们的工作总基调。离开了这个前提,我们可能也将会走上一般维权情绪化、对立化的老路,这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6月初,西棠业主从初维权的冬装换成了夏装,并组织一场夜跑。而他们的维权之路,现在看来,可能也是一场马拉松式长跑。...
破产一事对其他信托公司而言也是个警示,各家机构及其股东应当更加重视信托公司的治理和经营。6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接近新华信托人士处了解到,在为期两年的接管之后,这家信托公司未能引入新股东,并且较大概率面临进入司法破产程序的结局。多位业内人士对新华信托或遭破产的消息表示震惊。相对于同批被接管的信托公司,新华信托历史包袱轻,股权意向受让方众多,原以为会在接管期结束之前完成股权转让。“选择破产是监管的意思,可能也是处理问题信托公司的一种新尝试。新华信托的债权人多为机构,很少有自然人,破产后各个债权人的债权减计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省去了麻烦。”上述接近新华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破产一事对其他信托公司而言也是个警示,让各家机构及其股东更加重视信托公司的治理和经营。”此事的前因是监管层对明天系资产进行风险处置。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消息,鉴于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触发了规定的接管条件,银保监会决定于2020年7月17日起,对上述六家机构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如接管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接管期限依法延长。接管新华信托的是交银信托。此前担任新华信托接管组组长的是银保监会非银行机构监察局局长吕宙,另由重庆银保监局党委委员金利佳及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王利华担任接管组副组长。去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决定,调整新华信托接管组组长人选:银保监会信托部副主任唐炜将接替吕宙,出任新华信托接管组组长。公司法人相应变更。业内原本看好债务重组“真没想到新华信托会走到这一步。”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业内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此前大家比较看好新华信托的重组。原因之一是“壳”比较干净,意向受让方比较多。新华信托早前业绩不错,Wind数据显示,2013年营业收入达18.66亿元,净利润为5.40亿元。历史包袱轻的原因在于,在2014年就出现塌方式的兑付危机,业务条线收缩,其官网发布的新产品信息停留在了2014年5月。可以说,风险提前暴露,近些年业务停滞,资产负债表清晰明了,没有少数后来爆雷的信托公司的借新还旧、信用无序扩张的情况。原因之二是新华信托股权结构比较清晰,股东没有自然人,股权转让实施起来相对容易。根据2015年7月原重庆银监局《关于新华信托增资扩股、股权结构调整及章程修订的批复》,其注册资本金42亿元,股权结构为:上海珊瑚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持股40%;上海纪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1.43%;北京宏达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0%;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33%;人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67%;巴克莱银行有限公司持股5.57%。上述股东除了第六大股东巴克莱银行以外,前五名股东均为明天系旗下企业,明天系一致行动人对新华信托的持股高达94.43%。此前各种迹象表明,新华信托的重组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去年5月,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独家报道《新华信托将引入新股东,招商局为意向受让方之一》,当时距离监管要求的接管期仅剩下2个月,结束后将进入重组阶段,当时已经有不少于5家机构有意愿“接盘”成为股权受让方,包括招商局和某国有大行。去年8月,新华信托官网发布《关于公开招募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的公告》,称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新华信托重组工作,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恢复财务健康,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受托服务专业能力,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新华信托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者参与重组。其资格要求有五条,包括符合监管对于股东资质条件的规定、较强资本实力、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财务及信用状况良好和为新华信托提供潜在战略资源回归信托本源等。并且意向投资者要承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以及新华信托现有员工的相对稳定。但没想到股权谈判进展缓慢,虽然已经完成清产核资、第三方审计工作,并与数个意向方有过接洽,但并未没有来得及完成转让,于是监管同意在一年接管期之后又延期了一年,延期到2022年7月16日,目前距离接管期结束仅仅还有40天。本不必走向司法破产?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中华律师对记者表示,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将可能进入破产程序。从新华信托的案例来看,去年8月发布招募投资者的公告,属于在监管部门接管期间寻求司法之外的债务重组,而并非进入司法破产程序。假使在接管期完成债务重组,有新的投资人进入,那么不一定要走到司法破产程序这一步。许律师称,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这类金融机构出现资不抵债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即是否启动破产程序系由银保监会根据信托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假如监管部门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后,法院出具正式的受理破产裁定文书就意味着企业进入司法破产流程。如启动重整程序,经过债权债务清理,相应的重整计划草案经债权人表决通过或经法院批准通过,则重整成功,企业可以获得“重生”,得以继续经营。如果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或者已通过的重整计划未获得批准的,法院将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宣告企业破产。一旦进入清算流程,则企业所有财产会被通过拍卖变价出售,依法对债权人进行分配,最终这家企业的主体会消亡,破产程序终结后,要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对债权人而言,一般希望企业能重整成功,尤其是对普通债权人而言,获得清偿的数额要比破产清算拿到的多。那么,新华信托的债务重组为何不顺利,最终或将走向司法破产的境地呢?上述接近新华信托人士称,重组没有进展或有债权人不愿意让步的原因。新华信托的债权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很多是地方国企和银行。对于股权受让方来说,得先处理完新华信托的既有债务,假使债权人不愿意退一步,谈判可能陷入僵持。假使实施破产,就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破产清算后彻底注销牌照,从此少了这一家信托公司;二是破产重整,重整后股权转让,这也意味着债权人最终可能损失原本投资的大部分本金。在第二种结局下,未来的股权受让方可以付出较小的代价。如果买家愿意出资的金额比较少,难以覆盖新华信托此前的债权,相比较在破产之前参与重组,或许破产重整后接盘是更优的选择。业内还有一种尚有争议的论调,认为信托公司的牌照价值在缩水,尤其是在无法明确能否继续做非标业务的情形下。今年4月,陆续有信托公司收到了监管下发的《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信托公司应当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作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但是并未提及融资类业务这种影子银行业务。业内认为,在新的业务分类下,传统融资类业务要有序退出或转型。非标压降甚至不做之后,信托牌照虽仍有价值,但还值不值之前的价格,业内有争议。这也是信托牌照受让方需要考虑的问题。6月6日,社交网络传出一份新华信托总经理项琥写给部分员工的信,信中提及“也许过了这个月,我们就都一样了,不论是高管、中层和员工都有一样的称呼了,那就是失业人员,破产公司人员。新华信托走到这一步,走到今天,确实令人悲催,百感交集。”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能核实到这封信的来源。不过业内有人为新华信托总经理项琥感到可惜,认为其作为一个信托业的“老人”,是公司最精通业务的高管之一。2014年在新华信托出现重重问题之后,他并没有抛弃老东家离职去别家机构,并在2016年临危受命担任总经理,当时也是雄心勃勃想要带着员工们“二次创业”,但如今这个结局令人唏嘘。...
核心提示:1、近日,申万宏源因员工“讨薪”引发热议。凤凰网《风暴眼》发现,类似情况出现已并非首次。然而值得对比的却是,去年该公司年薪200万以上的董监高有5人,人均薪酬也超过70万,公司2021年全年营收及净利也双双创下新高,业绩亮眼。这背后究竟是公司“缺钱”还是另有安排?2、如果将时间拉长,可以发现,申万宏源的“烦恼”并不少。自上市以来,申万宏源业绩常年“过山车”,其中近两年业绩增速出现放缓,显示出增长乏力。此外,公司股价长期低迷,在同业中排名倒数,令股民“受伤不已”。同时,申万宏源还经历着持续的内部人事调整,并且频遭监管“点名”,或暴露出一定的发展隐患。-------------------------------一直以来,金融行业都被视为是“高薪”的代表,但谁曾料到,一向“多金”的券商貌似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5月30日,一张申万宏源员工“讨薪”邮件截图在网络上流传。该邮件题为《恳请公司领导加快推进2021年度年终奖发放》,内容显示“目前已行至2022年中,2021年各部门的考核早已完成,但2021年年终奖迟迟未发。”邮件还写到,由于疫情影响,该员工的家庭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处于深水火热之中。“面对高昂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的刚性支出,全家时常夜不能寐,持续加大的贷款断供的担忧如噩梦一般挥之不去,我也难以像从前一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该消息迅速引发券商从业人员纷纷围观。随着事件的发酵,疑似申万宏源另一名员工的“讨薪”信也流传开来。信中称:“这几年,年终奖越发越晚,并且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放,我们普通员工本身就拿着微薄的月薪,每年等待着年终奖来解决全年的大额资金需求”。信中,该员工进一步提出质疑:“奖金本就是员工的,为什么扣着不发?去年的超晚发放当时说是偶然现象,那今年到底什么时候发?”与多名员工“讨薪”形成对比的是,就在5月中旬,中国证券业协会刚刚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对券商薪酬制度做出了完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等三方面规范。其中,明确要求证券公司保障稳健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实。“证券公司应明确薪酬制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薪酬递延支付、问责等相关机制,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和员工价值引导,增强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促进证券公司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申万宏源因“薪酬”引发的员工不满事件并非首次,2018年就曾被曝“通过绩效工资的形式变相降薪30%”而遭到多名员工“怨声载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老牌A+H股上市的大型综合性券商,申万宏源近两年业绩增速虽出现下降,但整体营收和利润情况仍较为可观。其中2021年,申万宏源343亿元的年营收还创出了历史新高,在近50家内地券商中高居第6。那么,申万宏源又怎么会如员工所说“发不出年终奖”呢?1、去年业绩创新高背后:人均年薪超70万,5位董监高年薪超200万据申万宏源2021年年报,去年,申万宏源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43.07亿元,同比增长16.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93.98亿元,同比增长21.02%。细分来看,申万宏源的业务主要包括企业金融、个人金融、机构服务及交易、投资管理四个板块。其中,报告期内,企业金融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5.99亿元,同比增长58.87%;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60亿元,同比增长7.25%;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5.70亿元,同比增长20.78%;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同比下降23.53%。从中可以看出,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作为申万宏源的支柱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过半,达57%;业务增速方面则是企业金融业务最快,58.87%的同比增长遥遥领先其他板块;而唯一同比下降的业务则是投资管理业务。对此,年报指出,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以通道、非标为主的证券资管、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持续下滑。值得注意的是,Wind数据显示,343.07亿元的全年总营收也是申万宏源首次总营收站上300亿大关,创下公司历史以来的营收新高,并在当年的上市券商全年营收排名中位居第6,仅次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及银河证券。与此同时,93.98亿元的归母净利也同样创下了公司历史新高,在证券行业中排名第11位。不俗的业绩表现之下,为何申万宏源会爆出“迟发年终奖”的传闻?凤凰网《风暴眼》查阅公司2021年年报发现,在员工情况方面,截至2021年年末,申万宏源共有员工11440人(含经纪人1001人),其中,申万宏源集团公司96人,申万宏源证券及其子公司10774人,其他子公司合计570人。与2020年对比发现,申万宏源2021年员工共计减少267人,其中96%的人员变动发生在证券及其子公司,共减少257人,另外10人的减员则出自集团公司。应付职工薪酬方面,2021年为62.27亿元,与2020年相比基本持平,同比微减0.03个百分点。据此,有媒体测算,申万宏源2021年人均薪酬71.21万元,同比增长27.66%。针对员工薪酬政策,申万宏源在年报中表示,公司薪酬包括基本薪酬、年度绩效薪酬、福利、特殊津贴和长期激励等,员工薪酬会与公司、部门以及员工的绩效表现直接挂钩。而在董监高薪酬方面,则出现了整体报酬缩水但分化程度加剧的现象。根据申万宏源2021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于公司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共计人民币2318.15万元,而2020年度则为2659.5万元。其中,去年年收入在200万以上的董监高共有5位,比2020年增加1位,分别是: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储晓明2021年税前报酬为351.61万元,排名董监高薪酬首位;总经理助理刘跃去年全年薪酬为277.43万元,排名次席;财务总监、副总经理任全胜同期薪酬位居第三,达275.07万元;公司董秘徐亮薪酬紧随其后,达264.91万元;监事会主席方荣义则是最后一位全年薪酬在200万以上的高管,当期实现209.87万元的个人报酬。2、“年终奖迟发”传闻并非首次,昔日“一刀切降薪”引争议值得注意的是,申万宏源的“年终奖迟发”传闻并非首次,而其员工“降薪”的消息也曾在业内引发过不小的争议。2018年,在证券承销收入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有媒体报道称,申万宏源证券于5月执行了新的薪酬制度,调整了薪资结构,基本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占基本薪酬比原则上为20%至50%。与此同时,报道称,薪酬改革后,公司有权根据经营状况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因素,依据相关薪酬制度的规定决定是否调整其具体比例及是否予以发放。这一改革令不少当时的申万宏源员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降薪,受影响较大的部门包括投行、资管、机构销售等部门。“起码降薪30%,多的就降50%”,一位知情者表示。收入锐减的申万宏源员工,甚至化身“段子手”以纪念自己的降薪遭遇:图源:微博而对于降薪引发的物议如沸,申万宏源彼时有部分领导曾站出来表态,“正在研究解决方案”、“有制度上的问题也会同相关部门和领导沟通”。其中,时任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的总经理张剑公开回应:“我个人(也是我在各地调研时所得到的最大体会),这种挑战影响最大的是年轻一线同事的月度现金流,因为起薪就比较低,按现在的房价、物价、婚嫁等水平,真的会直接影响到部分职工的日常生活安全和稳定,而如果温饱问题都得不到保障,也确实很难谈及发展甚至奉献。”但其同时表示,“本次调整绩效工资是既往证券母公司对承销保荐公司薪酬及考核管理的惯性延续,采取的是全公司一刀切的做法,没有给承销保荐公司回旋的余地”,并称“望改革方案能够改善大家的投行职业存在感。”为了配合新的薪酬制度,张剑还在当时自掏腰包设立了一个“50万专项基金”,其称,该基金用于帮助因为薪酬调整而出现日常生活流动性困难的年轻同事,“帮助同志们解决暂时周转支付困难,肯定无息,但是要还,而且那些因为本次调整而选择了下家的同事,在离职前一定要还清,我才会给予批准离职。”除张剑外,同样公开表示要对员工进行资助的还有时任申万宏源分管机构事业部的陈晓升,他回应称:“对于最近公司新制度引发的有新员工每月收入太低的情况,请各位新同事有困难和我说,我来负责借钱。”而就在申万宏源执行新的薪酬制度的同时,有员工同时爆料称,当时(2018年5月),公司2017年的年终奖还未发放。3、连续两年业绩增速放缓,股价“末等生”排名行业倒数第6资料显示,申万宏源是一家A+H股上市的大型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包括申万宏源证券、宏源汇智、宏源汇富、宏源期货、申万宏源产业投资、申万宏源投资等子公司,其中证券类服务业务是其核心业务,由申万宏源证券、申万宏源西部、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三家证券公司共同从事。2015年,在完成了中国证券行业最大规模的市场化并购后,申万宏源在深交所上市,2019年又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了第12家A+H股上市券商。然而,或许是运气稍差,申万宏源的上市并未带来显著的业绩腾飞,由于上市后次年就碰上了A股历史上的“熔断之年”,因此尽管是券商新贵,但“靠市场吃饭”的申万宏源还是难以幸免地遭遇业绩“滑铁卢”。据2016年年报,申万宏源当年总营收、归母净利遭遇“双杀”,下滑幅度均超过50%。其中,2016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47.20亿元,较2015年同比下降51.68%;归母净利54.09亿元,较2015年同比下降55.50%;基本每股收益0.27元/股,较2015年同比下降55.74%;每股净资产2.61元/股,较2016年年初下降22.78%。具体到细分业务则更能直观地看出“惨状”。2016年,申万宏源总营收的两个大头——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以及证券自营及其他投资业务均缩水过半,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全年营收同比减少56.36%,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10.38个百分点;而证券自营及其他投资业务表现更差,全年营收同比骤减89.20%,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逾65%。熬过2016年后,申万宏源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触底反弹,2017年业绩继续下滑。当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合并营收133.6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9.15%;归母净利46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4.96%。2018年开始,申万宏源业绩终于开始复苏,但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当年实现总营收152.77亿元,同比增长14.29%;归母净利则为41.60亿元,同比减少9.55%。2019年,公司业绩终于全面回暖,总营收及归母净利分别录得245.93亿元及57.35亿元,同比增长60.98%及37.86%。进入2020年后,申万宏源业绩继续增长,并于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在过去两年间,其营收和净利的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数据显示,2020、2021两年,申万宏源总营收分别实现294.09亿元及34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8%及16.66%;该两年的归母净利则分别为77.66亿元及9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1%及21.02%。除了营收和净利增长的“过山车”外,申万宏源近三年的负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资产负债率也不断提高,2019-2021年分别为78.17%、81.66%及82.19%,均高于同期行业均值,在同业中也处于较高位置。不难看出,从上市以来,随着市场变化,申万宏源“走”得并不稳,业绩波动较为明显。申万宏源上市以来营收同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Wind)申万宏源上市以来归母净利同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Wind)而另据最新的2022年一季报,申万宏源今年前三月主营收入48.3亿元,同比下降44.16%;归母净利润10.71亿元,同比下降55.95%,不尽如人意的季度表现也给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市场影响的,不仅是申万宏源的业绩,还有更直观的股价。拉长K线图可以发现,申万宏源股价在上市后走出过一波高潮后就进入了漫长的下降通道,股价长期处于4-6元区间,最低时曾下探至3.59元/股。申万宏源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源:同花顺)与行业对比看,申万宏源的一直以来的股价表现也较为疲软。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来,申万宏源的股价走势稍强于行业整体情况,然而如果将时间拉长至两年和三年,可以看出,该股跌幅一直大于行业跌幅,其中近三年券商整体行业出现了0.67%的涨幅,而同期申万宏源却累计下跌11.03%,明显跑输行业。图源:Wind目前,申万宏源现价为4.05元,在48家券商股中股价排名倒数第6,当前总市值1014.12亿元。如果与2021年9月阶段性高点6.76元对比看,172个交易日里,申万宏源股价已回撤超40%,总市值蒸发约678.58亿元,若以今年一季报最新披露的股东总人数30.71万户A股股东估算,股民户均浮亏22.09万元。4、多方“烦恼”缠身:频遭监管点名,内部人事动荡除了业绩增长的停滞和股价的长期低迷外,申万宏源还经受着不少其他的“烦恼”。今年4月,北交所网站公布了《关于对(拟)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口头警示、监管关注、约见谈话、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监管措施的情况公示(2022年3月)》,其中,申万宏源等3家保荐机构被北交所口头警示,违规事由均为信息披露违规。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这并非申万宏源近期唯一遭至的监管“点名”。今年3月22日,上海证监局网站发布了对申万宏源证券的《责令增加合规检查次数事先告知书》,申万宏源证券因为投顾业务违规被采取监管措施,同时被处罚的还有3名业务相关人员。仔细回溯后则发现,此番申万宏源遭到监管处罚源于去年与蚂蚁财富的在线投顾合作。其2021年中报中曾提到,投入500 万元自有资金与蚂蚁合作开展种树项目。图源:申万宏源2021年中报监管措施内容显示,申万宏源证券与蚂蚁财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线上投资顾问业务时,未独立开展适当性管理,未全面了解投资者情况,未获取客户的住址、职业、财务状况、投资经验、诚信记录等信息,相关信息系统运行不处于公司自身控制范围,未能本地保存客户信息、适当性管理以及相关服务记录等资料。据此,上海证监局责令申万宏源证券自监督管理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1年内,每3个月开展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监局报送合规检查报告。与此同时,因为上述投顾业务违规,申万宏源证券首席信息官谢晨收到警示函措施,财富管理事业部总经理房庆利收到监管谈话措施,项目负责人赵耀收到监管谈话措施,业务线主要人员悉数被罚。时间再往前推,2021年11月,因私募产品估值问题,上海证监局还曾对申万宏源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存在对不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同类资产采用不同估值方法的情形,且个别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未严格遵守公允估值原则,估值方法不合理”。除此之外,申万宏源证券还在2021年内因业务违规4次收到监管函——2021年9月,云南证监局对申万宏源证券云南分公司出具了警示函措施;6月,申万宏源证券盐城解放北路证券营业部被江苏监管局责令改正;4月,申万宏源证券重庆分公司收到了重庆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3月,申万宏源证券西部子公司库尔勒滨河路营业部被新疆监管局出具警示函。接连遭到监管层“点名”的同时,申万宏源的管理层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动。2021年9月,申万宏源副董事长、董事杨文清因工作安排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10月,申万宏源监事会主席、监事徐宜阳同样因为工作安排原因辞去原有职务;同月,申万宏源联席公司秘书及公司授权代理人发生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申万宏源还经历了两位“爱将”的“出走”。其中,去年8月,曾在申万宏源工作17年的“元老”张克均加入中金公司,原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助理兼合规总监薛军也于11月离职,出任银河证券副总裁。进入今年,申万宏源人事调整仍在继续。5月,公司又宣布,总经理杨玉成不再兼任合规总监,由申万宏源集团和申万宏源证券纪委委员毛宗平出任合规总监。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或许从侧面印证这这家老牌券商在经受着“洗礼”,而随着证券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屡屡被员工爆料的申万宏源又该如何稳定人心,在同业中站稳脚跟?参考资料:1、《绝交?申万宏源“快刀斩乱麻”,互联网巨头的“悲催”》,券业行家2、《申万宏源降薪引发证券业热议,多家券商还未发2017年终奖》,澎湃新闻3、《独家起底申万宏源降薪事件:不发4月绩效=降薪3至5成!这口锅考核制度背不背?》,每日经济新闻4、《【独家】降薪风波中的申万宏源紧急开会 有部门存在员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标准》,界面新闻...
创业红火那几年,许多公司为了吸引员工,纷纷养猫,有的猫甚至还有工号、专属工位和进口食品。“司猫”在创业时代可谓风光无二。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遭遇困难,叠加疫情,许多中小公司发展无力,生存维艰,“司猫”不再拥有安稳优渥的环境。风急浪高,倒闭、裁员的消息步步紧逼,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其他,“司猫”们也沦落风尘中。被裁员的猫白橘间色的英短猫“钱理想”蜷缩在黑色的办公椅上睡觉,一些猫毛粘在它身周的椅面上。2021年一个普通周五清晨,杭州滨江区南环路边一座写字楼里,“钱理想”栖息在11楼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它能好眠的时间不长了,很快到了9点半,这家广告公司的职工们陆续抵达办公室打卡上班。在万众创业的年代,养猫在中小创业公司中形成一股潮流。猫们被领回公司,它们中有的被当作“安慰剂”福利,被写进创业公司的招聘启事,也有的作为团队吉祥物,参与团队新媒体账号、卖货直播等对外宣传工作。公司猫,是创业红火年代的一种象征。“钱理想”就是这家广告公司的“司猫”。不过,这是它任职的最后一天——集团调整业务,决定“优化”掉这家孵化了两年有余的广告公司,今天也是团队所有人任职的最后一天。办公室的氛围比以往沉默许多。所有业务都已收尾,也不用考虑明天公司的生计,这一天,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等待下午六点半下班,收拾各自的办公用品搬离。图 | 钱理想在桌子上睡觉整个办公室,只有“钱理想”对此没有觉察,悠哉度日。关上专属隔间的门,公司负责人张育林略微放空了一会儿。今天之前,他完成了公司财务状况的交割。办公室的交割最为简单——团队的办公室原本就在集团内部,直接退还给集团即可。此外,集团承诺接收团队成员转岗工作,张育林在今天之前,也把每一个成员流动到母公司新岗位的相关事项全部沟通清楚了。2019年把“钱理想”领回公司的时候,公司花了2000元,走了报销。集团财务交割清算的时候,将“钱理想”划归成“公司财物”处理。也就是说,“钱理想”或者会作为办公物资流转到集团其他部门,如果没有部门接受,它有被当作无用物资处理掉的可能。略微思忖后,张育林做了决定。他和公司达成协议,由他买下“钱理想”,价格就按照当初购入价的一半结算。就这样,“司猫”钱理想免去了流落街头的风险。消息不胫而走。周五这天从早到晚,陆陆续续有集团其他事业部的员工来敲11楼办公室的门,和“钱理想”告别。有人来了,径直把“钱理想”抱起来,也有人逮住它、摸摸它,另一些人,只是静静地和它待一会儿。下午六点过,公司成员们开始收拾各自的物品,最后打扫了一次“钱理想”的猫屋之后,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最后一个走的是张育林,他把“钱理想”的猫包提到楼下,放在车后座。把它习惯用的猫食盆、猫玩具也装到后备箱,驱车回家了。图| 在办公室时,张育林逗钱理想玩“钱理想”的无奈,也发生在许多“司猫”身上。当一个公司、团队解散时,他们的“司猫”可能会遭遇流落街头的窘境。过去两三年,创业时代的朝气消散,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公司养猫的热潮褪去。猫们“失业”了。在上海市浦东工业园区一家经营环保材料的公司,两只“司猫”也面临裁汰境况。这家公司饲养了两只猫,来到公司后,它们划归在公司的电商部门,还承担了在直播时出镜“带货”的职责。同事直播时,它们在产品上跳来跳去,以展示产品承重性能等。“电商猫”们的工作只持续了不到3个月。2021年年末,由于它们所在的电商部门线上营业额寥寥,公司决定裁撤掉这个成立不满3个月的年轻部门。解散这天,两只“电商猫”和往日一样,悠闲地在办公室里踱步。直到部门解散时,同事们还没来得及给它们正式取名,告别的时候跟它们说话,也只能叫它们“咪咪”。以往“电商猫”们应该在下午6点直播,直至晚上9点。那天起,它们不用再工作了。公司决定,解散后,两只“电商猫”会由部门负责人领养回家。一墙之隔,“电商猫”的铲屎同事就没有这么幸运。电商部门3名应届生员工倚着墙站在走廊,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在想着生计。3个月来,他们的工资一直延发,直到部门解散这天也没有结算。猫,在工作两只“电商猫”供职的工厂,老板是一位60岁左右的企业家。2021年下半年,由于直播带货的潮流,他决定利用自产原料,新增与宠物相关的产品线,比如猫爬架、猫抓板等,来拓宽企业营收项目。为此,工厂在2021年9月,专门成立了电商部门。工厂设计部的员工李璇也被划去协助电商部门工作。“当时电商部门很受宠的,”李璇回忆说,“公司很多对接的资源都向电商部门倾斜。”为了提高直播数据,电商部门领导决定在直播间养只猫,增加内容吸引力。于是两只猫辗转到了直播间开始工作。直播期间,在近30平方米的空间里,它们是绝对的主角。不过李璇发现,“电商猫”的加入没有给缓慢发展的直播间带来转机。她每次点进直播间时,观看人数都在10人以内。图 | 电商猫在直播间活动有段时间,身为“电商猫”其中一员的美短猫得了猫癣,开播的时候,同事就在镜头前抱着它擦药;另一只田园猫在旁边上蹿下跳,时不时用爪子扑座位上的同事。“后来我再看他们直播,已经完全没有直播间带货的样子,”李璇说,“就像是在看居家监视录影仪,特别日常。”互联网进入短视频时代之后,许多公司开始自营短视频账号。在这股潮流下,饲养“司猫”对于许多团队来说,在义举和付出之外,还有了获得经济收益的机会。2019年,张育林看到互联网上正在催生的“萌宠经济”,多个平台上,能看到越来越多宠物向的内容。快手、B站、抖音等平台甚至专门开辟了“萌宠”的标签和视频分类。在一些平台的统计数据中,这类账号粉丝渗透率,也就是粉丝对内容“转”、“评”、“赞”的比例超过50%。看到这种趋势后,2019年6月,张育林和团队决定做一个有关萌宠的账号,作为团队独立运作的“项目”,看看能不能为公司创造新的营收品类。考虑到猫的独立性更强,他们决定在公司养一只猫。一个月后,他们就花2000元,从杭州滨江区的一家宠物店购买了幼猫,取名“钱理想”。起初,张育林和同事没想好拍什么内容。于是就“随便拍拍”。账号建起来几天后,同事们给“钱理想”买的猫爬架邮寄到了公司,大家把半墙高的猫爬架搭了起来,就此拍了一期视频。还有一天,“钱理想”要到宠物医院打疫苗,当天就把全过程拍下来,传到网上。2019年10月,员工潘潘离职,张育林拍摄了她告别的过程,其中包括和“钱理想”的告别,发布后,这则视频登上了平台热门推荐。张育林发现萌宠与职场日常相结合,也会吸引一群固定粉丝,于是“钱理想”在互联网上,积累了一定名气。图 | 幼猫时期的钱理想在办公桌上和家养的宠物猫相似,出现在职场上的“司猫”承担了为人类提供情绪价值的功能。社交网站上,经常有年轻人提到不愿离职的原因,会指出是舍不得公司养的猫咪。许多年轻人也乐于迎接猫同事到来。在北京一家电影票务公司,英短猫“嘻嘻”是2019年秋天入职的。公司的商务专员姜钰还记得,那是她在公司任职的第二年,总经理宣布会给大家领回来一位“猫同事”。工作令人疲累,听说公司要来一只猫,想起工作累了,能和猫一起玩一会儿、抚摸它们柔软的毛发,她虽然不是“猫奴”,心里也有些喜悦。“想象起来挺治愈的。”姜钰说。同事中,期待猫来的大有人在。一位做运营的女孩听说有猫要来,自荐承担每天给猫铲屎的任务。她在望京附近与人合租,卧室不足十平米。虽然喜欢猫,却因为租住空间太小,考虑到合租有诸多不便,养猫的愿望就此作罢了。图 | 开会时,嘻嘻在会议室懵懂的“钱理想”更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个中好手。“钱理想”的一位前同事回忆,它来了之后,办公室氛围松快了很多。以前午休时间,大家不是戴上眼罩睡觉,就是自顾自打手游,同事们总是“各过各的”,不算亲密。“钱理想”来了之后,猫室里装了监控,每个成员只要在手机上安装软件,就能看到猫咪的一举一动。那时它才四五个月大,不敢从办公桌上跳下去,就只能游走在各个桌子间,时而踩到键盘,时而碰到鼠标。但没有人生气。相反,当猫咪踩过桌面时,许多人会暂时停下工作,静静等待,目送“钱理想”毛茸茸的身体路过、离开。偶尔被它柔软的毛发抚摸到,还能感觉到一阵轻松。“司猫”们提供的情绪价值,比家养宠物更多。它们往往还会串联起更多人的关系。在许多办公室,“司猫”成了团队成员的关系粘合剂。四处游走的“钱理想”,也串联起同事之间的交流。“钱理想”隶属的创业公司与母集团在同一楼栋。公司独立时,集团应允提供团队办公地点,房租、物业、水电费另行缴纳。“钱理想”来了之后,同事们也共同拥有了新的身份——“钱理想”的监护人。他们一同接待集团其他部门的员工来办公室撸猫。“钱理想”偶尔会到其他楼层玩,闯了祸,也是大家一起去道歉。图 | 钱理想在公司与同事们相处直到今天,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还记得那个海外事业部的男同事。他特别喜欢猫,一遇到“钱理想”就给它吃的、摸一摸。久而久之,他就成了部门之外,“钱理想”最喜欢的人类之一。除了自家办公室,“钱理想”最喜欢下楼去那位男同事的工位逗留。一天中午,“钱理想”又外出游玩了,大家四处寻找,最后是团队成员灵森在楼下海外事业部这名男同事的工位找到了它。和男同事打了声招呼后,灵森一把抓过“钱理想”,正想抱着猫回工位时,闻到了在空气中慢慢扩散开的怪味道。灵森一看,男同事正展开午睡要用的折叠床,准备坐下、躺倒。“别坐下,”她急忙制止对方下落的身体,“钱理想好像尿在了你的折叠床上……”灵森叫来了张育林。在办公室的团队成员们一起动身,大家抱着“钱理想“、提着零食,去了海外事业部的工区,像做错事的孩子的家长一样,向那位男同事低头道歉。男同事哭笑不得,摆手说:没事儿,平时也不是白摸它的。“始作俑猫”钱理想回到猫室后,被拉着爪子敲脑袋,狠狠“教育”了一通。不过,这没能阻止它继续在公司的探险。无意中,借着“钱理想”在大楼里的“探险”,广告公司的成员们和集团其他事业部同事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原本,张育林与隔壁人事部门的主管关系生疏。后来因为“钱理想”总去隔壁“串门”,他去那里往回领猫的时候,张育林偶尔也会和对方说话,一来二去就熟络了起来。猫的告别没有人预料到“钱理想”会遭遇提前"退休"。虽然团队小,张育林的广告公司还是在2019年创造了盈利。2020年公司被通知解散前,“钱理想”频道的视频内容稳定更新,年底时,已经收获了5万多名粉丝。一名叫做阿正的粉丝,为“钱理想”写了首歌。“即使生活再难,也要保持善良;心怀理想,认真生活。”原本,团队7人还在为“钱理想”粉丝数达到100万而想方设法设计内容。张育林专门做了一份20多页的《宠物自媒体发展规划》PPT,靠着这份规划,他向母公司高层争取到了延长公司项目发展考察时间的机会。不过,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公司的变故跟着新冠疫情一起来了。受疫情影响,许多品牌方将自己的宣传预算砍掉。2020年4月正式复工后,张育林发现,曾经合作过的客户下单量骤减。此前,他们还能从母公司接到一些内部营销项目,但疫情也影响了母公司营收,这些内部项目,2020年后也都消失了。图 | 张育林与钱理想生意愈发难做。那段时间,张育林和同在创业的朋友碰在一起的时候,聊的基本都是大环境变得更差的情况。有一位做欧洲进出口贸易的朋友,2020年初就决定关停自己的业务,及时止损。他们猜,经济寒冬可能持续将近10年。2020年末,集团高层告知张育林,决定停止孵化他的子公司。猫是办公室唯一无忧无虑的员工。“钱理想”每天还是无所事事,睡觉、吃饭、和人玩闹。它的天真,也慰藉着许多同事,消解大家因工作产生的疲累与孤独。2020年5月,母公司开始裁员。兵荒马乱里,两位喜欢“钱理想”的女性同事,专程来和它告别。团队成员倩倩和她们坐在茶水间,宽慰说,以后想看“钱理想”还可以过来。两位女同事拿出手机,给倩倩看自己之前拍摄的“钱理想”日常:隔着玻璃门想要出来,趴在地上打滚儿,跳到猫爬架上……一位女同事讲述了自己和“钱理想”在公司走廊的一次偶遇。那天她因为工作情绪低落,正好看到“钱理想”走了过来,于是她便抱着猫躺在一处没人注意的走廊,感受“钱理想”传来的温度,毛茸茸的、柔软的。“你以后也可以养一只猫。”“但它不是钱理想了。”到时间离开时,倩倩想把“钱理想”叫过来和大家告别。猫不理解发生了什么,女孩们隔着玻璃门跟它说“再见”的时候,“钱理想”只是懵懂地仰面看着她们。公司关停,“钱理想”也退休了。退休后,“钱理想”跟着张育林回了家。张育林也在2022年1月从集团辞职,成了一名全职视频博主,内容与猫无关。图| 钱理想在公司窗台“退休”之后,“钱理想”很难适应公司以外的生活。它从小在宽敞的办公室长大,跟着张育林回到家后,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它得了情绪病。一开始,张育林发现它经常舔自己,把肚子的一块毛给舔掉了。咨询了医生,对方判断“钱理想”可能得了猫咪的抑郁症,开了一些抗抑郁药给它吃。新冠疫情延荡,像摧毁“钱理想”的公司一样,摧毁了许多小微企业。另一只司猫“嘻嘻”所在的电影票务公司,是最先被新冠疫情影响的一批公司。疫情让人们警惕出门、聚集,而当年的春节档电影,上座率直线下降。每天都有春节档影片撤档的消息。全国大小影院宣布停业,票房受到严重影响,随之悬滞的是电影及其周边行业相关从业者的生活。“1月份,只发了7成工资。2月份,就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发了2000多元。”姜钰说。她住在北京北五环外,立水桥南站,月房租大概2500元,每月收入,连缴纳房租都不够。一直持续到6、7月份,公司只负责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那是她工作以来最落魄的日子,交房租还要靠母亲接济。7月份,“嘻嘻”供职的公司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公司总经理从家乡赶回北京,和同事们吃了最后一顿饭。“一顿沉默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意味的散伙饭”, “嘻嘻”的同事姜钰形容。散伙饭后,司猫“嘻嘻”被总经理带回了老家,没有被抛弃。而姜钰开始投简历、面试。8月时,数十份简历石沉大海后,她终于面试上了新单位。图 | 被带回家乡后的嘻嘻并不是所有“司猫”都会得到老同事的帮扶照料。比如,那两只“电商猫”的其中一位,最终还是流落街头。按照计划,元旦假期开始前,电商部门的员工会办完离职,两只“电商猫”由部门负责人带走。3天元旦假期结束,公司职员们回到办公室,有人听见从天花板里传出的猫叫声。李璇很快在原本的直播间里发现,“电商猫”中,那只中华田园猫被原地遗弃了。猫食盆空空如也,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喝完了,猫粮也不剩一颗。原来,电商部门负责人只带走了那只美短猫,剩下这只中华田园猫,可能由于没有名贵血统而被遗弃。整个元旦假期,它被关在办公室,无人照料,也无法逃出去觅食。很多同事关心着这只被遗弃的田园猫。李璇早晨上班时,会给它倒水、喂食。好几次,她到了发现水盆、食盆都是满的,连猫砂都铲好了。她住在员工宿舍不能养猫,其余爱猫同事家里都养着猫。同事们自发为它发朋友圈、登领养平台,希望能在春节假期前帮它找到一个家。图| 发在领养帖里的田园猫照片工业园食堂的一位厨子看到了帖子,答应领养它。那位厨子年纪约莫40多岁,对猫狗有爱心,李璇傍晚下班后时常看到他带着食堂剩下的食物在园区里喂狗。本以为,田园猫终于找到了好归宿,但春节后,同事们也找不到那位厨子了,听说他被公司调离了工业园,到了别的地方工作。从那之后,李璇工作的工业园里,多了一只流浪猫。上海在6月1日全面复工复市,李璇的公司也已经重启。公司所在的工业园往北三公里就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错过一季春天后,李璇觉得园区里的氛围更加“野生”。树木变绿,草也一个劲儿向上生长。最近上班的时候,他们开车路过一条河沟,竟然看到了展翅起飞的白鹭。李璇工作着,却隐约担心公司不能扛住,内部裁员趋势仍在继续。她偶尔还会在园区遇到那位“司猫”老同事。田园猫成为流浪猫后,身旁总是陪着两只“猫朋友”。田园猫因为从小在人类环境长大,并不怕人,就每天蹲在它曾居住过的公司门口,向人讨吃食。...
在中国网约车平台巨头滴滴出行宣布已提交文件申请从纽约交易所退市后,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监管机构将结束对滴滴出行等三家中国科技公司长达一年的数据安全调查,并允许这些公司开放新用户注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监管机构还将允许滴滴出行、物流平台满帮和线上招聘公司看准的应用程序最早从本周起可重新在应用商店上架。知情人士说,多个政府部门上周与滴滴、满帮和看准的高层会面时传达了这一消息,中国监管机构预计将在同一时间公布对这些公司的调查结论。知情人士说,这三家公司将面临罚款惩处,其中滴滴将面对相对高的罚款,而另外两家公司面对的罚款则相对较轻。这三家公司向国家提供1%的股权,并让政府在企业决策中直接发挥作用。去年10月,相关部门建议这三家公司寻求在香港上市。今年5月,滴滴称股东已批准公司从美国退市的计划,并寻求在香港上市。滴滴曾说,为更好地配合网络安全审查整改措施,公司股票将不会在退市完成前在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滴滴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6月2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表格25,申请于10天后正式从纽交所退市。消息还称,满帮也正在推进在香港上市的计划,目标在年底前完成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