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P2P行业逾期事件多发,先有银豆网出现2000万逾期,后有老平台808信贷因项目逾期导致提现困难,今日又曝出招财宝现1.2亿元逾期。而日前,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主动披露,红岭创投坏账率预计2%至3%之间,预计核销坏账总额可能会接近5亿元。早前陆金所计葵生亦披露过陆金所的坏账率为5%左右。 P2P行业鱼龙混杂,风险不断暴露导致投资人信心不足,向来闻“坏账”、“逾期”色变,平台亦少见对坏账/逾期率有所披露,即使披露,统计数据的口径也不一样。P2P行业所暴露的坏账、逾期真的是无法容忍了吗?坏账率到底该如何计算?今天热词就来好好扒一扒坏账/逾期这个P2P难以言说的秘密。 目前P2P坏账率有哪几种统计口径?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统计样本来看,公布坏账率/不良率/逾期率的P2P网贷平台不足5%。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由于P2P网贷投资人对于平台的安全性是高度敏感的,所以行业内大部分平台都选择不公布平台项目标的风险指标,仅仅少数平台敢于去披露。目前,P2P行业在计算坏账率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各个平台对于坏账率的界定标准和计算方式差距较大。对比已披露的数据看,P2P的数据表现甚至普遍优于传统商业银行。 网贷之家专栏作者彭旭曾将各个平台公布的坏账率问题和谬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原文见《P2P平台公布的坏账率猫腻知多少》): 第一, 简单相加型。即将月坏账率简单相加得到年坏账率值。 第二, 内外不一型。即对外对内的统计标准不一样,内外披露坏账率数据不一样,导致坏账率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改动的数字。 第三, 逻辑谬误型。用坏账除以历史成交额的计算方法,是行业内的普遍算法,将未到期且未逾期一定时间(比如该平台是30天)的成交额算入到坏账率分母,是不合统计逻辑,不合理的。 第四, 无统计逻辑标准型。平台在披露坏账时,并不公布坏账统计标准,和坏账率计算逻辑。 第五, 新平台无法统计型。如果是新成立的平台,很多借款还没有到还款期限,不知道借款人是否能够还款的情况下,也就无从谈坏账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各个平台都会选用有利于自己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所以最终公布的坏账率可能并不是该行业真实风险的反映。 P2P坏账率到底该怎么计算? 在对坏账率的计算上,行业尚未有统一标准是一大问题。这也就给各平台计算坏账率留下了“空间”。 在计算公式的“分子”中,项目逾期多久算坏账,目前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多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不等。期限越长,相应的数字越小。 而在“分母”统计中,若把贷款总额作为分母,把未到期且未逾期一定时间的成交量(如1个月)也算入到坏账率的分母。这样会大大加大分母值。 参照中国小额信贷发布的《个人对个人(P2P)小额信贷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自律公约》以及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发布的《2013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网络借贷行业准入标准》里关于逾期率的定义,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操作性,逾期率计算公式应该是逾期率=逾期90天以上借款人未还本金金额/120天以前平台累计成交量。” 但也有人认为,分母应该用贷款余额更为严谨。无论如何,投资人在看平台的逾期率或坏账率时,应该看清其统计口径和计算逻辑,一些过于夸大“分母”或缩小“分子”的统计方法,都不太具备参考意义。 该如何看待P2P的坏账 截至2015年二季度,不良率已达1.5%。由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预计今年银行资产质量仍将承压,不良率持延续上升趋势。银行尚且有坏账,更何况P2P。网贷之家专栏作者姜樊认为,无论P2P有多创新,总也逃不开金融的属性。既然如此,那么P2P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也就是说,出现坏账也是理所应当。 出现坏账不要紧,能否妥善处置坏账才是关键。网贷之家专栏作者秋源俊二撰文指出,不管坏账率是多少,只要: ①平台因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所收取的各种管理费,那么平台就是非常健康的; ②平台收取的各种管理费<平台因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新吸收的资金量(也就是从投资人那收过来的钱),那么平台只要不东窗事发,就能一直存活下去; ③平台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新吸收的资金量,那么平台就会倒闭。 所以投资人不必对平台产生坏账或者逾期过于恐慌,还应结合平台的实力进行判断相应影响。同时建议平台,靠打“擦边球”人为降低坏账率不是长久之计,做好风控,在公布诸如坏账率等数据时,坦诚相待,才能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
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各类监管细则进一步明确P2P平台自身不能提供担保;担保公司由于资质和运营模式造成P2P平台风险加剧,去担保化已成定局。《意见》中提及:鼓励保险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越来越多P2P平台通过与保险公司联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监管的深入及年关将至,P2P平台与保险的合作也不断深入。截止2015年9月,共有近50家P2P平台和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由于P2P平台自身的结构和运营模式不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内容也种类繁多。账户安全险、交易资金损失险、借款人人身意外险、抵押物财产险、履约信用保证保险、风险准备金管理保险、履约保证保险、险企自营,保障内容对应账户安全、交易资金安全、借款人人身安全、抵押物安全、风险准备金管理、本息安全、险企增信7大类。这7大类P2P保险到底有何作用?对投资者的保障力度有多强?以下是对7类P2P保险的深度分析: 履约保证保险 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即投资人)承诺,如果债务人(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还款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 保障范围:本金及收益 风险隐患:无 由P2P平台为投资者购买履约保证保险,用来保障投资者的本金和投资收益。如果借款人发生逾期,那么保险公司负责兜底优先兑付。或者,如果网贷平台跑路,那么保险公司负责理赔,投资者的利益不会受损。而保险公司愿意对P2P平台进行兜底,进行本息赔付,本身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该P2P平台在抵押物质量、风控保障、平台资质等方面都是经得起保险公司考验的。 风险准备金管理保险 风险准备金管理保险,其主要的运作模式是由P2P公司每月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为P2P公司的风险准备金池子提供保障,确保风险准备金始终能覆盖坏账,一旦出现风险准备金不足,则由保险公司垫付。作为条件之一,P2P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则由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保障范围:风险准备金赔付 风险隐患:风险准备金赔付力度有限,且保险赔付比例未知。 由于该保险在国内并无开展保险业务的牌照,由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进行具体执行。这种中间人的保险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什么问题,需要拭目以待。而且该平台有保险的标的都是5万元的小额标,对于投资者来说略显鸡肋。 险企自营平台 除此以上的形式之外,国内一些P2P平台是保险公司独资筹建或与保险公司合资组建而成,其目的上为平台增信,但无明确的保险保障条款。用户也只能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投资心理,本身发生逾期的风险也是极高,有的平台甚至频现逾期问题。 保障范围: 大树底下好乘凉 风险隐患:借款人逾期 账户安全险 个人账户资金安全保险,保险责任仅针对平台操作过程中因盗刷、盗用导致账户资金损失这一非常规风险。 保障范围:因盗刷、盗用导致账户资金损失 风险隐患:借款人逾期、平台跑路 账户资金安全险,发生的概率小,且投资者可通过登录和交易密码分设、提高密码难度、不暴露账户信息等行为进行主动规避。而与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本息保障则不再保险范围内,加上正规P2P平台对平台安全的重视、多维度提高安全标准,所以这类保险类似于锦上添花。 交易资金损失险 交易资金损失保险,即保险公司对P2P平台的每笔交易承担保险责任,包括资金的充值、资金的提现、资金的投资及资金的赎回四个操作过程。而上述4个过程之外,比如站岗资金被盗,或平台遭受黑客攻击,或与第三方接口存在漏洞,或平台跑路,这些情况都是不予赔付的。 保障范围:资金的充值、提现、投资及赎回四个操作过程 风险隐患:借款人逾期、平台跑路 虽说保险是以防万一,但技术背景好,平台安全级别高的P2P平台未见此类保险。P2P平台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交易资金损失保险,看似是为投资者增加一道保障,但从侧面反应出该平台对自身安全性的担忧。换句话说:P2P平台与保险合作推出交易资金损失险,表面是保障投资者自己操作过程安全,实际上更多是为自己平台的安全性加把锁。 借款人意外险 借款人意外险是指:是为借款人购买人身意外险,比如P2P平台对平台借款人自身安全进行投保。当借款人出现身故、伤残、重大疾病等意外情况而无力还款时,由保险公司向投资人进行赔付。 保障范围:借款人出现身故、伤残、重大疾病等意外情况而无力还款 风险隐患:借款人逾期、平台跑路 首先借款人意外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其次在多数P2P平台跑路中,未见哪家平台跑路是由于借款人意外导致的。只有在借款人出现意外情况时才有保障效力,在实际逾期中,借款人超过99.9%都是主观行为造成的逾期,而并非发生人身意外无力还款。由此借款人人身意外险也是锦上添花性质,保障力度范围和力度均有限。 抵押物灭失险 抵押物灭失险,是指融资方对担保抵押物投保财产险,抵押物因意外比如遭受火灾、洪水发生灭失时,保险公司将对抵押物进行赔付。 保障范围:抵押物因意外比如遭受火灾、洪水发生灭失时 风险隐患:借款人逾期、平台跑路 仅针对抵押物灭失进行承保,也仅仅是针对小概率事件。且抵押物灭失险,咋看保障投资者,但实质上的作用仅仅是帮助平台增信。因为只有在抵押物出现意外情况灭失时才有保障效力,同样并非投资人所期待的本息保障。 ...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强调生物之间存在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丛林生存法则,丛林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概念。我们这一代人(生于1990年代)小的时候传统村落正在慢慢衰弱,城里的孩子已经不怎么玩泥巴了,农村的小孩也渐渐脱离农活。我记得几年前在农村避暑,凌晨4点跟随长辈进山采蘑菇,雨后青山,泥土芬芳,采摘新鲜蘑菇,那种感觉是兴奋和喜悦复合后的反应。 最近有一档综艺节目深得我心,《跟着贝尔去冒险》,节目担当是贝尔·格里尔斯,有着“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称号,制片方请来一众明星深入贵州丛林探险。节目的内容很简单,几个城里人(明星身份更耀眼)在贝爷的调教下放下偏见,重拾人在绝境下生存的本能。贝尔不仅是一个野外生存专家,他在英军特种部队服役过,24岁那年登顶珠穆朗玛峰,他和他的团队去过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地区,由于他在探索频道主持的节目《荒野求生》中对野外生存技能言传身教式的分享,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P2P网贷从来就不是一个温室环境,它从一开始就扮演了丛林的角色。丛林天生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好坏、善恶之分。角色不同,你眼里看到的丛林风景也不一样,树木看到的是阳光,野花看到的是蜜蜂,兔子看到的是野兽,蘑菇看到的是雨露,而人置身在这荒野之中,看到的是生存的本能,是生命的延续。 P2P丛林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虽无形却控制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 一、物竞天泽 P2P在发展过程中“基因”会出现变异,这种变异如果是有利于P2P发展的,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保留下来。P2P一词是舶来品,这一模式的雏形是尤努斯博士创办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P2P无论是在英国、美国等国家都是遵循它最开始的定义,个人对个人借款,P2P平台纯粹是信息中介,不提供担保和刚性兑付。在利率定价方面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竞价拍卖,一种是风险评级。监管方式上,英国是注册制,美国是将P2P归为有价证券。 但是P2P引入中国后,受益于中国长期以来金融抑制的背景,P2P这一”外来物种“与本土强劲的金融需求一拍即合,开始野蛮生长,发源于北上广深,流行于神州大地,一时间百花齐放。在最初的阶段,P2P就像是游戏里开挂的BOSS,打遍天下无敌手,得益于它完善的模式和高效的融资能力,一时间小贷同行束手,银行监管无策。然而物极必反,P2P从无到有,从0到1,已经渐成体系,具备自我免疫的能力。首先,排斥效应,一些打着P2P旗号行诈骗之实的平台潮水过后浮出水面,虽经历投资人的集体阵痛,却也为P2P行业扫清李鬼。其次,优选效应,双向选择,投资人经历一轮倒闭潮,一轮跑路潮,一轮监管潮后,心定则不乱。风险厌恶型和风险偏好型投资人逐渐隐退,剩下来的是P2P投资人的中流砥柱,稳健型投资人,耐得住寂寞,守得见花开。作为P2P平台来讲,洗涮涮洗涮涮,一轮又一轮洗牌,明面上零门槛零投入,实际上成本早已水涨船高,这一波下来,P2P平台被选中的,非恶意诈骗型、非捞钱跑路型、非枯名钓誉型。 二、优胜劣汰 P2P的发展往好了说是与时俱进,往坏了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P2P平台的数量经过13、14、15年的爆增后,目前已经稳定在3000多家左右,据统计有1000多家平台因各种原因已经折戟。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贫瘠的。P2P平台抱着普惠金融的梦想杀入丛林中,无奈竞技场上只看谁的刀块,谁的枪准,谁的心稳。我们已经习惯了社会上对资源的偏好:择优,高考择优录取,招聘优先考虑,婚嫁也是择优。优秀是评价P2P平台最好的标准,你可以举很多例子试图说服我,比如这个平台老板人很好、讲信用,平台活动很多、有奖励,收益率很高、心动,这些在我看来只是皮毛,真正的核心是P2P平台是否足够优秀。优秀可以是我有亲爹李刚,也可以是我有干爹马云;优秀可以是我默默耕耘信贷市场十年,员工人数数万,积累客户数据上百万;优秀可以是我屈居一隅,但自有渠道已成气候,车贷、房贷全覆盖。 三、弱肉强食 P2P丛林中还是有一群抱残守缺的人存在,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立志于打造中国互联网金融。他们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罢了,与其相信他们,将自己一生积蓄托付,还不如自己弃笔从商,去改变世界。弱肉强食是丛林最精彩的部分,从百花齐放到百家争鸣,我看到有的平台长袖善舞,穿梭于各种会议、演讲、财经版面;也看到网贷名人华山论剑,风头出尽;我看到网贷协会一出,尽收各家平台,武林盟主,号令天下。我为有的平台惋惜,他们原本兢兢业业,做事脚踏实地,但是P2P属于金融业,金钱二字,搅乱法理人情,P2P乱局之中,非金融人才不能担此重任。我尊敬所有的仍在创业中的P2P平台老板,是你们闯入这荒芜之地,凭借自身的专业所长,聚家族人脉资源,招贤纳士,真正地在为自己,为企业,为使金融像普通商品一样流通于市场,让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享受金融便利而奋斗不止。 ...
上一小节呢,我们聊到了行业的痛点和困境,那么这一节,我们就谈谈行业希望吧,探讨行业可能风口,或许下一个陆金所就诞生在这些领域。 DT时代的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呢,一直就像青春期的性,谈的人很多,真正做过的却没有几个。话虽然这么说,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大家对于“性”、“荷尔蒙”的青春幻想。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注意到,假如你去京东看了某个商品,那么接下来,你在浏览其他网页时,一定会看到你曾经浏览过的商品广告吧。 这就是大数据,它跟踪记录了你的“痕迹”。大数据是广义的概念,并非仅仅指数据本身,含义比较广。大数据的产生,可能有以下五种途径: √、官方数据 你在银行系统、通信系统的任何一次动作,相关官方机构,都会有备份。 √、购买产品或者购买服务留下的信息 如果你经常在淘宝上购买商品,那么在你消费一定频率后,系统可以根据你的消费情况,判断你下次可能会购买什么,例如女性,则可能根据一定的算法,推断出你下次例假将要来时,你可能需要购买的相关物品,网站直接进行推荐。 O2O的打车服务,根据你通常的打车路径和时间,下次到点时自动推断你可能的需要服务。 √、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拥有用户大量的购买信息、住宅地址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不言而喻。 √、社交数据 无论是Facebook还是微信,社交数据基本是涵盖面最为广泛的,你在会与人进行网络交往中,会无意识的暴露数据。 √、手机系统 小米的MIUI系统,天生就是个数据偷盗狂魔;360的各种安全卫士,为你数据备份;这些手机上的APP总是明着暗着窃取你的私人数据。 全国范围内,数据最为好用方便的是官方数据;数据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是阿里的消费数据;数据最多最全的是腾讯社交数据;而手机APP和快递公司的那些数据,总显得那么有点“不道德”。 数据本身的价值,需要去挖掘,例如京东白条、花呗,这属于大数据应用里面的消费金融;芝麻征信、腾讯征信,这属于互联网征信; 当然在笔者看来,他们最渴望实现的价值可能是想依托自身的产品或服务,成为一个“账户”式工具;有了刚需、高频的账户,那么就是下一个“支付宝”、“微信支付”啊!超级入口无论是推广自己的产品还是服务,一切都是那么轻松。 DT时代的大数据金融,前景很值得期待,只是大家有些不成熟,“荷尔蒙”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成熟起来的果子会比较好吃。 场景化互联网金融 所谓的场景化,就是活动具体化、可见化;放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就是贷款者在资金的用途方面,是定向的而不是自由化的。 国外的LC、Prosper等网站,都会披露贷款者的钱具体应用到哪。国内虽然有披露,但是很多都以理财计划的形式进行,这也可以理解为贷款而不是场景化;由于投资人的钱不知道去哪了,因此里面就会存在一个“黑盒子”区间,无论是平台还是借款者,操作空间就大了;大的自由活动区间,意味着不确定风险; 而当具体场景化后,上面的这些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场景化意味”阳光化”,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无处可逃。 这是从狭义层面理解场景化的互联网金融,它更多侧重于不存在“黑暗且不确定的可操作区间”。 从广义的理解,场景化意味着是具体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可能是购物场景、娱乐休闲场景、乘车出行场景亦或生产加工场景,这些场景对应着确定的信息流、资金流,场景化金融就是这样诞生的,它也意味着具体的、透明的、确定的互联网金融。 1、购物场景 各大电商平台,基本都会推出分期购物;当然电商平台,也会把这些分期购物产生的“优质资产端”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例如京东白条的证券化。 这些电商平台,一方面是促进销售,平台的GMV;另一方面是挣金融的钱。 2、娱乐休闲场景 社交场景、游戏场景是娱乐休闲场景的典型代表。腾讯游戏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开创了一个王国。具体可以参见下面这个逗比图片: 确实,当你发现游戏的充值,装备的购买,能够让你有那种虚假的成就感时,金融的就来了。笔者也是玩过网游的人,可以设想一下,以大话西游这款游戏为例:假如你在交易平台上,购买了一件很昂贵的装备,你没有去卖出,这个装备,就是你的资产;剩下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因为随着你的升级,你可能不需要这件装备,但是在持有这个装备期间,是否能够给予玩家一定利得呢?笔者设想了两种: ①、给予收益或者利息呢?这对于吸引玩家的作用,那是不言而喻的; ②、以游戏装备的估值为基础,可以在游戏平台上,进行信贷借款; 由于笔者是一名“资深不要脸的”人民币游戏玩家,所以非常期待上述场景展开。 3、乘车出行场景 要论当下最为火热的O2O共享经济,uber、滴滴快的就当仁不让了。 身边很多朋友,超级喜欢用这两款搭车软件,除了每天的上下班,出去办事也都会用这些软件,正是由于刚需、高频,造就了这样的超级APP。在支付车费时候,互联网金融的生意就诞生了。于是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滴滴快的推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包。 4、生产加工场景 这个方向的场景,以企业为主;强调核心企业上下游生产销售,产生的真实关系,在此基础上,展开供应链金融。 场景化的互联网金融,说到底,就是资产端质量高,中间资金需求方、平台操作空间小,说到底是安全。 强势的供应链金融(可以参见笔者先前拙著《从产业链金融的探讨,思考互金行业的未来》) 这一部分,也是上面的谈到的场景化的互联网金融——生产加工场景。 基于核心企业上下游生产销售的真实关系,展开信贷或者抵押金融活动,缓解供应链企业的资金紧张局面。 为什么笔者对此比较看好呢? 首先笔者表明一下,说这个是有一定的私心的。主要是基于目前国内制造业的萎靡不振,实体经济不景气,让人难以接受;在先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表达对经济“脱实入虚”、制造业“空心化”的担忧,而供应链金融,包括整个互联网金融的最初出发点,都着力解决这个矛盾。或者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德与道”吧! 其次,供应链金融,有其自身优势: √、违约成本相当昂贵,导致违约概率小 不担心你不还钱,因为你违约,代表着你以后无生意可做,除非经营性破产,那个谁也没办法。博弈论里面有一个观点,在进行长期多次选择时候,大家都倾向于遵守规则(也就是长久利益最大化);而在江湖式的一次性买卖,大家都倾向于背叛(也就是当期利益最大化)。 由于供应链是一个长期关系,相关企业除非没法混了,一般不会违约。 √、展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企业,有足够动力 大家可以看看目前做供应链金融的新希望集团、五粮液集团等,这些企业为自己上下游企业,展开互联网金融业务,原因两个方面: ①、促进自己业务拓展,生产顺利进行 ②、通过供应链金融,也适当挣点钱 其实,他们的逻辑,和京东等电商企业类似,只不过京东白条的资产端,最后是选择了证券化处理,卖给了机构;而供应链金融,选择直接接受广大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的资金而已。 √、核心企业,很好的掌握了风险 由于真实生产关系,长期的接触,核心企业对于需要融资的供应链上的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状况、品德状况,自然是一清二楚,这也算是一种“熟人借贷”吧,知根知底,风险自然小。 供应链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它有前景,但天花板也是看得到的;而且在笔者看来,对于核心企业而言,有一定“自融”性质;只不过这种“自融”,是没有直接股权关联的“自融”。 以上谈论的三个方向,笔者较为看好。当然,也可能出现别的潜力无穷的方向。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 ...
人人贷800万美金买域名押宝理财市场;积木盒子开始代销120只基金;宜信拿下独立基金销售牌照;金信网女掌门也不甘落后的打造理财平台;投哪网向资产管理方向发展;陆金所不仅要做P2P行业的“人民公社”,更要转型综合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P2P平台纷纷转身做财富管理为哪般? 今年以来,P2P网贷行业迅速发展。9月,P2P行业单月成交量首次突破千亿;10月14日,P2P累计成交规模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网贷行业正式进入“万亿时代”。 作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标杆行业,P2P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政策得大力扶持,万亿规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将有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另一面,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跌破7%,经济下滑,实体经济更是持续低迷。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借贷需求萎缩,导致P2P平台的优质资产难觅。但P2P在这两年的飞速发展后,理财人群数量飙升,加上A股震荡使得股市资金流入网贷投资。P2P投资需求旺盛和借贷需求稀缺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各大平台资产端与投资端极度不平衡,导致出现大量“资金站岗”现象即大量闲置资金趴在账户上。 大量“闲置”资金+巨大蛋糕诱惑,迫使P2P转型 随着互联网指导意见的出台,P2P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P2P收益率持续走低,各大平台纷纷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靠拢。 截止2014年末,仅国内居民储蓄(以存款形式存在的财富)就高达 50.88 万亿。据前华安基金总经理、现投身互联网资管的张祺估算:“就互联网金融本身而言,目前余额宝大约6000亿的规模,而各类其他在互联网理财渠道的余额(含P2P)等合计也就3000多亿,也就是说互联网渠道目前管理的资产余额约1万亿,未来3年互联网财富管理的规模至少是10万亿”。 P2P平台上用户大量闲置资金趴在账户上,放眼未来互联网财富管理数十万亿规模。一边有现成的用户和渠道,一边有一个诱惑的大蛋糕,该怎么做,不言而喻。 曾专注于P2P领域的互联网金融老牌公司人人贷近期发布了人人贷WE理财,旨在打造一个重磅依靠金融机构的互联网理财品牌,WE理财旨在采用数据化的管理,以人机结合的方式打造更高效、更便捷的专属定制化的财富管理。 最近刚获红杉资本B轮投资的“人气小生”真融宝。从今年开始,真融宝便开始向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转型。随着业务的发展,真融宝这个最初的P2P买手已经成功转型成为资产配置平台,现在P2P资产占真融宝资产的份额不足5%,更多的资产是在小微信贷、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领域中进行配置。 积木盒子在上线之初就号称要打造“以不同风险度和不同预期收益的丰富产品库为基础,通过数据搜集、分析、定价,解用户需求,管理用户投资预期,为用户进行资产配置”的口号,可见积木盒子意旨在走资产管理路线。从它上线的产品来看,除了P2P传统的车辆周转贷、核心商圈贷以及项目集资,最大的特色要数其基金产品,而债券型、货币型、混合型等产品。 再来看看“财大气粗”的投哪网,当然这里的财大气粗除了平台本身的资金实力,还有就是其上线的产品多为起投点上百万的信托资管,私募、量化基金等金融机构产品。说它是P2P的话,只是因为它提供了部分贷款业务,比如车贷、薪资贷款等。 据金信网透露,他们目前正在研发自己的财富管理平台-“无忧理财”。它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未来银行、信托公司、券商、基金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产品都可以对接到平台进行销售,用户还将拥有自己的专业理财师为其规划投资。 财富管理市场虽大,如何做好资产配置才是关键 虽然蛋糕看起来很大,但是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认为,大资管平台(财富管理平台)不会像现在P2P一样上千家,最终只会留下综合实力较强的少量平台。 目前各家号称建财富管理平台,初期,为了安全起见,接入的产品几乎都是金融业的标准化资产,如委托贷款、信托计划(含信托受益权)、基金公司及子公司发行的特定/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票据收益权等,从资产端来说会产生大量的同质化,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配置,来帮助用户挣钱仍是大难题。 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先生曾说财富管理的关键词是资产配置。如果做好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就是资产包中有多少房地产、多少固定收益类、多少股权类(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多少保险,多少现金,多少海外,这个资产配置做好了,财富管理就解决了90%以上。 ...
美团最近风头很盛,不过似乎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与大众点评长年缠斗、上市窗口关闭等现象,令外界对美团发展前景产生了质疑。9月中旬,关于美团“融资失败”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但是对于市场疑惑,美团始终没有将投资方和真正的融资情况进行密集披露。 美团E轮融资,几个月来,不停地空穴来风,直到整出美团点评合并这个大新闻。但融资的问题还是没有最终解决。 直观来看,美团的巨额亏损和融资额度,膨胀一个数量级,击穿了投资界的心理底线。但美团不是第一天运行这个巨亏的模式,之前的投资人应该预料到今天。可能问题在于,受美国股市上个财季的影响,显示资本主导的C2C模式已经越走越窄,甚至穷途末路,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绊脚石,投资界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P2P,同样的亏损运营,同样的吸引风投,同样的顽抗生存着。“烧钱不一定能活下去,不烧钱就很难活下去”已经成为了平台们的心声。 巨额融资助力平台成长 美团以前一直是密集融资,2015年1月18日,美团宣布已经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7亿美元,整体估值达到70亿美元。美团此轮融资距离上一轮不到一年时间。2014年5月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泛大西洋资本,C轮融资时美团整体估值大约在4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美团曾分别于2011年7月获得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的B轮5000万美元投资,2010年时获得红杉资本A轮1200万美元投资。 与之相对应的P2P平台也是深受投资者的“厚爱”。 拍拍贷于2015年4月2日,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亿美元。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获得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真融宝获得红杉资本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投资;P2P平台永利宝获得深圳博汇源、汉理资本、深圳金丰合泰以及冠太创投等企业,总共为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P2P平台点融网获得渣打银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基金领投的2.07亿美元C轮融资。 但是,这种烧钱补贴用户的模式能够持续多久,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粘合度又有多少? 砸钱获客引来羊毛党扎堆 根据美团公司7月13日公布的数据,1-6月,美团总交易额达到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0%,也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460亿元。这其中,酒店旅游业务交易额71亿元,电影60亿元,外卖42.5亿元,纯团购296.5亿元。 但是在净收入情况上,甚至没有被美团的业绩报告提及。据知乎曝料,保守估算,美团一个月亏损大约6亿元左右,上半年亏损大约36亿元左右。一个形象点的说法是:美团每进账1元钱,就同步净亏损2.7元钱。 美团亮眼的交易额是靠亏损补贴贴出来的。而不少P2P平台目前也面临相同的命运。 眼下,全国P2P平台数量已步入2000家的量级,这意味着平台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僧多粥少”的现实,刺激着各平台使出浑身解数揽客。于是,砸钱获客,成为其攻城掠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是这样砸出来的客户,可能并没有任何粘度。 要烧钱到何时?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不管是P2P还是美团这样C2C模式的企业,要“烧钱”到何时?参照今天出行市场上滴滴、快的的合并,及赶集、58的合并,美团会步入后尘吗?那么P2P呢? 无论是美团还是P2P还要一直“土豪式”补贴吗? 其实,土豪的补贴对于一个P2P平台是发展是巨大的,多个方面来看,获得了融资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按照目前市场来看,短期内这种“土豪式的补贴”还是不会停止的。 毕竟目前P2P行业内,有些“土豪”仍然有兴趣,那么“烧钱”短期就还停不下来。 P2P不断融资的最大弊端,是短期选择。各种资本业态,从天使到PE、IPO,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只要能交接下一棒,并不关心这孩子最后,能不能生出来,长大成人。这样的心态影响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创业者)也如出一辙,只求按时完成投资人规定的数字,就像一个金牌销售。但很有可能当P2P平台老板们像美团的王兴一样时,把数字刷到史无前例的新高,资本Boss们却不乐意了,要改看基本面了。 所以中国式P2P的发展还很漫长,在如今的风口浪尖上,每个平台老板、投资者都要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想要干什么。 ...
尊敬的P2P网贷监管部门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广大投资者: 你们好! 我是一个普通小硕啊星,最近看到网络上各种有关网贷监管细节的猜测,什么注册资金实缴5000万,P2P银行存管等,搞得某些盲从的投资者神经很紧张,因为这增加了这些投资者“过冬”的不确定性,并经常信以为真。听说P2P监管细则要广泛征求意见,不知道是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还是网贷平台CEO的意见,特别是少数几个大平台CEO的意见?有没有征求广大投资者的意见?——这一点啊星很怀疑。 小硕啊星特别喜欢提问和质疑,从什么注册资金实缴5000万、P2P资金银行存管这两点,我就特别怀疑,是不是只征求了少数大平台CEO的意见及与这些大平台存在利益关系的专家,因为绝大部分平台达不到这个要求也雇不起那么高大上的专家顾问。我更有一个疑问?注册资金实缴5000万对一个待收上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的平台作用到底有多大?P2P资金银行存管,注意是存管不是托管,到底是个什么鬼?有多大作用?存管流程机制和保障投资者资金的流程是怎样的?出事后银行会兜底吗?不会兜底那到底是谁要叫的那么响?好像有银行存管就无敌一样,是不是银行与大平台搞出来的噱头以加强垄断限制竞争逼小平台出局?监管到底是监管什么?监管谁?以上只是啊星对网上猜测的再猜测。作为一个网贷投资者,从保护我们投资者的角度,啊星想向给位领导专家及广大投资者发表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和网贷成交量,监管细则一定要有前瞻性,而不是简单的银行存管,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目前成为大家最关注的。 2. 啊星认为,银行存管治标不治本,应该强化的是对P2P网贷平台资产端及开发资产端的人的监管,特别是基础资产(部分网贷平台已经打包组合形成类证券化了) 3. 中国的P2P网贷去担保化暂时不具备条件,未来如果具备条件,第一家去担保化最有可能也只有拍拍贷一家(下次进行详细说明)。 一、下面是具体分析 1.为什么P2P监管具有前瞻性很重要? 学过货币金融学的人都知道,对全世界所有国家来说,股票、债券、股权交易等直接融资方式不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中小企业,而中国中小企业占到90%,只有好的大公司才能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例如发行债券和股权。于是,与直接融资(即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从贷款人手中获取资金)相比,间接融资(即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融资)的重要性要大出数倍,金融中介,例如银行、小贷公司、P2P等才是企业外部资金最重要的来源。为什么是金融中介?因为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要求金融中介。信息不对称来源于一篇非常著名的有关“柠檬”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经济学论文,按照这篇论文的理论,没有一辆二手车能卖出去,好的二手车车主决定不卖,因为价格太低,市场上全是差的二手车,消费者决定不买,因为他们觉得不值这个价,最后二手车市场将崩溃,写这篇文章的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么最后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买卖双方是怎么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呢?答案在中介。由于个人很难获得有关二手车的足够信息来判断车的好坏,因此大部分二手车并不是直接在个人之间买卖,二手车通过中介——二手车交易商来进行,这些交易商从一些人手中购买二手车,再将其转售给其他人。二手车交易商成为辨别二手车优劣的专家,如果他们知道二手车的质量良好,就会在销售时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由于有交易商的居中担保,人们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买质量较好的二手车。通过生产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交易商能够以高于购入价的价格将二手车售出,从而获利。P2P平台在中国民间借贷市场上扮演者与二手车交易商相似的角色,P2P平台成为辨别借款者信用状况好坏的专家,并为投资者提供担保,投资者才愿意在其平台进行投资。那些声称要去担保化的平台,一定会去弄其他的隐形担保,要不然必死无疑,去担保在目前根本不可行,啊星不知道网络上还有多少伪专家说要去担保,真正的专家暂时绝对不会夸此海口。 《说谎者的扑克牌》中提到,放开利率后,另一种力量开始介入——美国的借款人,政府、公司、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自己的负债,债券的发行量开始爆炸性增长,从另一个角度讲投资人出借资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自由。中国目前正在实行利率市场化,美国的这种状况会不会在中国实现?如果债券会爆发性增长,我想P2P未来的类证券化一定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P2P将会是我国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未来会发展的更好更快,成交量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1万亿,明年有没有2万亿?由于金融中介在处理借贷双方信息方面如此重要,所以未来P2P在中国不会像某位自称的专家说的,99%的平台未来即将死亡(这位专家还用了两篇文章分上下来写《为什么说99%的P2P平台即将死亡(上和下)》,啊星看了也是醉了,本想反驳的,但看到很多人都写帖子反驳,也就没再动笔。综上,由于啊星非常看好未来P2P的发展,所以啊星认为网贷监管细则一定要有前瞻性,而不是简单的银行存管,啊星想谈的是监管的根本方向。 2.什么样的监管才是前瞻性的监管?为什么要监管?监管什么?监管谁?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最严重的两个问题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网络借贷有这两个问题,所有我们才要监管。P2P平台进行风险把控和担保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借贷逆向选择的问题(类似上文对二手车市场的分析),但是平台自身的道德风险和由此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目前中国所有跑路或者出问题的平台都是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没处理好,所以啊星认为目前具有前瞻性的监管是监管P2P平台的道德风险和由此带来的代理问题,监管平台的资产端以及开发资产端的人,从本质上和来源上进行监管。看到这里,一些所谓的或自称的专家肯定会说不就是加强平台信息披露要求吗?加强信息披露就可以解决啊星说的平台道德风险的问题。啊星对这些专家是相当质疑的,但无奈的是貌似广大投资者和相关部门确信以为真并给予大赞,啊星曾经也努力反驳过以减少类似软文对大家的误导——啊星属于忧国忧民愤青型。关于要求平台信息披露,啊星想打个比喻,要求平台信息披露、信息公开透明,就像要求当官者公布其财产一样不现实,另外强制要求P2P平台进行规范的信息披露,中国目前很多东西是不规范的,要做的规范会给平台带来高昂的信息披露成本,最重要是是信息披露如果没有相关配套法律和制度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举两个例子,一,平台会进行欺诈伪造借款人和抵押文件,或者和借款人合谋诈骗篡改抵押文件,帮助风险很大的借款者发放次级贷款;二是,平台自身乱估抵押品价值或者引诱不动产评估人谎报抵押品价值,例如把100万的房子说成价值300万。要求这样的信息披露能解决本质问题吗? 3.啊星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第一关,用法律约束平台道德风险 啊星今年投资网贷中了一个雷,中雷的经历让我思考我国应该如何保护我们投资者,而且我基本同意中雷了就认命吧,维权没用,只能等待的说法,为什么我说的这么悲观,因为现在的法律和相关制度无法保护好我们投资者,可以说基本无权可维,只能等待。所以我认为当前我国最迫切的问题是制定《投资者保护法》美国称为《贷款真实性法》,要求所有贷款人(此处为P2P平台,因为由平台审核把控风险并进行担保)向投资者提供有关借款的成本信息,包括利率和贷款融资总费用,还款能力,信用状况。啊星认为,平台向投资者公布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包括利率和贷款总费用)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了解借款人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说利息高的风险也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平台所赚的利差和盈利情况,进而判断平台的风险。没有法律约束,信息披露制度只能是空文,投资者维权也只能是空话。 第二关,以风险准备金约束平台道德风险 就像私募基金通常用有限合伙和一般合伙人组成,原因就在于限制基金经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以防止其从事高风险的投资。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平台根据待收资金按一定合理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并存入银行托管。啊星我今年中雷的平台(慧财网),风险准备金根本就是平台虚构的、假的,因为不是根据待收资金提取的,平台突然宣布经营困难,停止发标营业,然后同时风险准备金立刻为0,还振振有词的说由于不发标了所有风险准备金也没有啦,难道风险准备金是要靠未来投资人的钱,而不是根据业务提取的?原因只有一个,慧财网原先根本就没有风险准备金,由于没有法律,任何欺骗或者虚假的材料都无法可治。如果有相当大的真实的风险准备金,平台就会减少道德风险,谨慎做好风险控制,因为一旦出现危机,你将损失相当大的风险准备金,而目前平台跑路或者经营困难只要在网站发个限制体现或雷了的公告就可以了,根本无任何成本,还可以要求大家资金转股,这种激励机制完全是鼓励平台从事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因为平台CEO觉得,风险高的项目利率也高,成功了没出事可以大赚一笔,成为富豪(豪车豪宅,慧财网老板开保时捷并炫耀他老婆开宝马),出了事,损失由投资者付,反正投资者也不能拿平台怎么样。这种情况下平台的道德风险特别严重。 第三关,严格的注册和审查制度降低平台道德风险 在网络上开一个P2P平台基本上不用审查,什么人都可以开P2P公司,这导致大量没有借贷方面专业能力的人涌入,其中骗子和没能力的企业家居多,也吸引了大量先自融然后找项目投资的人,这是冬季倒闭潮和打新羊毛党的克星,政府应该设立准入标准并对开办的平台进行检查,但绝对不是网上某些人说的注册资本实缴5000万这种没有经过大脑无良的话,例如要对其平台管理人员是否合理,经营计划书、资产负债情况所有权情况等进行分析,当然注册资本金也不能太低,并要随着平台业务量的增加而增资。 4.啊星最后的话 限于啊星能力有限,只能提这几点建议,还请各位领导专家广大投资者批评指正,这原本是想写成一封严肃正式的信,但啊星写的时候发现这很可能会成为自不量力的典型,从而引火上身,所以改成还是网络版,但还是请各位原谅啊星“愤青式”的语言。最后啊星想说过度监管和依靠某些人说的P2P平台必须银行存管和实缴5000万等限制竞争加强垄断的方法非常不可取,(啊星非常怀疑这里面有阴谋论和利益集团论),不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附录: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解释(考虑到部分投资者不是学经济的,为方便理解,啊星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解释) 逆向选择(事先不知信息):在某个二手车市场,由于拥有二手车的卖主要比买二手车的顾客更了解自己的车子的好坏和价值,假设质量较好的二手车价值6万,质量较差的二手车价值4万,而购买二手车的顾客不知道谁的车质量好,所以顾客的出价将低于6万,假设为5万,于是拥有较好的二手车车主决定不卖,因为卖要亏1万,于是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差的二手车,因为差的可以赚1万,如果顾客预料到市场上全是差的二手车,顾客将决定不买,逆向选择导致二手车市场崩溃,注意这只是啊星简单的分析说明, 道德风险(事后不知行动):经典的是在保险市场,假设为汽车险,由于交了保险费,一些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爱好飙车的人就会更不注意自己的开出行为,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反正出了事有保险公司赔偿。再举一例,例如朋友向你借钱,他说借钱做生意,你了解了一下觉得如果他认真做这个生意应该可以还钱,但你朋友拿到你的钱以后却去炒股从事高风险投资而不是做原来和你说的生意。这就是道德风险。 ...
什么是穷人思维?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讨论下穷人的形象。在大多数人的心里,穷人就代表着自私、小气、嫉妒、敏感、愤怒,虽未必完全确切,但也多少刻画出了穷人的心理。 没有贬低穷人的意思,更何况,什么样的人是穷人,什么样的人是富人——这仍是一个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你未必是穷人,或者你未必认为自己就是穷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你或多或少带有那么一点穷人思维。 穷人思维是什么?是短视、盲目和贪婪。 先来讲一段故事。 在股市还好的时候,同事A因为炒股赚了不少钱,这个消息被同事B知道了。 “你是怎么赚的?”,B问A。A就把他是怎么赚的一五一十地讲给B听。听完之后,从来没有涉足过股市的B动心的,“我现在投10万,什么时候能翻一倍?”,他问。A说,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B就跟着A买股票,第一个星期,有4天上涨,1天下跌,B还是挺开心的,算下收益差不多到了20%。于是B请A吃了顿大餐。第二个星期,形势有点不对了,只有两天是上涨的,3天下跌,B的收益不到20%了。 B有点急了,跑去问A:怎么会这样?A说,我的也跌了,我也不知道原因。 …… 最终,B的股票亏了30%,10万块钱只收回了7万。一说起这件事,B就开始抱怨:我还以为A是股神,没想到也不靠谱,害我亏了这么多,以后真的不能听他的了。 股市就是人性的一面镜子——笔者是很认同这句话的。在上述这个故事中,在B身上,穷人思维显露无遗。短视:股票涨了就请吃饭,股票跌了就埋怨别人,只看短期利益,没有长线思维,因而会因为没有耐心而失去“翻身”的机会;盲目:B是一个没有任何炒股经验的人,看到A赚钱了,他便设法效仿,最终连本都亏了。在决定入市之前,B没有去系统了解证券知识,没有知识储备,也因此缺乏自己的判断,始终只能人云亦云,处于被动;贪婪:还未入市,想的就是什么时候能翻倍,赚了20%,还想继续赚,没有根据内外形势作出合理的判断,没有及时收手的后果,必然是陷得更深。 扪心自问,你没有一点穷人思维吗? 对于P2P投资人来说,警惕穷人思维则显得尤为重要。与股票、基金、信托、银行理财等理财方式相比,P2P投资实在过于新鲜。一方面,平台尚无成熟的模板可以借鉴,行业规范亟待完善,所以违规操作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投资人对于P2P的理解,对于风险和平台优劣的判断,仍尚未成熟。短视、盲目和贪婪对投资人的误导,在P2P投资当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显然会放大很多倍,这也是笔者之所以强调要警惕穷人思维的原因所在。 1.越是容易得到的,就越是暗藏着巨大的风险。很多投资人之所以中雷,其原因就是经不起某些平台高息的诱惑——不管会不会跑路,先捞一笔再说,最终落入别人的圈套。要知道,游戏规则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跑路的速度永远会快过于你醒悟的速度。此外,对于P2P行业走势的判断,也需要有长线思维。任何暂时的负面现象都不会影响一个新兴行业前进的脚步,所以在行业频繁爆出跑路、诈骗等丑闻的时候,投资人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下错车。 2.不要被任何人怂恿,保持独立思维。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强调过,通过渲染强大的“背景”来误导投资人的平台数不胜数,投资人如果没有独立的判断,则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高大上不意味着绝对安全,小而美也可适当去尝试。笔者此前拜读过一篇关于P2P进入“小时代”的文章,就深有感触。一些新兴的平台,吸取了前人的营养和教训,在平台制度设计、风控体系建设以及用户体验上都有更为成熟的思路,也因此更能接近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投资人可以多多关注。此外,笔者给出的建议是,赚钱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夜暴富也并非唾手可得。在没有充分了解P2P行业,没有基本的P2P知识储备,没有基本的风险认知能力之前,谨慎投资。 3.认清行业基本规律,认清自己。戒除贪婪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年6月股市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笔者曾与一些朋友有过交流,大多人都在感叹,如果给自己设置一个止盈止损线该多好,或许还可以赚一点,至少也不会亏那么多。这些都是事后的反省,在事中呢?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觉悟。不同的理财方式,成熟之后都会有一个被行业普遍认可的收益水平,P2P也不例外。目前来看,规范的P2P平台给出的年化收益在10%—18%之间都属合理范围,过低的不建议投,过高的需警惕风险。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投资人就不应盲目追高而导致中雷。同时,在认清行业的基本规律之后,投资人自己心里也需有一杆秤,给自己设置一个收益区间,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区间就直接PASS,这也是相对较好的方式。 由穷人变富人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比起做穷人来说,做一个思想上的“穷人”更为可怕。 ...
互金行业,发展到今天,仍然一片乱象纷呈,或许是某些困境或者痛点,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笔者在此,盘点一下当下行业的困境与痛点,也做一下简略分析。 难点一:资金池(重点分析) 大家小时候,一定做过一道数学题,一个水池进水和放水的问题。 其实互金行业的资金池问题,可以用这个逻辑去理解。资金池英文名叫“cash pool”,我们可以简单把P2P流程,看做是很多进水口(相当于投资人投资)和很多出水口(相当于借款人借出),由于来来去去的资金,就会无形中形成一个池子。银行就是这样的原理,无数的存款人和借款人,就代表了资金的流向。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行业是怎么定义的:P2P是信息中介。 意味着中间不能存在池子,我用一个图来简单描述一下两者的区别: 上图可以清楚的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资金能否完全有效匹配。美国LC具体的项目,都是对应具体个人或者项目,很多都是过桥资金性质;而国内,笔者不敢说每家互金网站都存在资金池问题,但是一旦涉及理财计划之类的,就一定存在资金有效匹配的时间差问题。既然存在资金的时间差,那么资金就会在企业账户,形成一个“蓄水池”,这就成了资金池。 假设企业挪用资金,只要来去资金正常流动,那么这就是一笔沉淀资金。余额宝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于是,大家看到各家消费类网站,想尽各种办法,叫我们把资金存到他们账户下,那都是资金池啊。 P2P行业,你觉得会例外吗?资金池100%存在的,没有例外。但是笔者在这里要阐述的观点是:资金池是一个正常、自然而然形成东西,它不会因为银监会的某些禁止性规定就消失,相反大家更多的要去理解资金池产生的背景原因。因此笔者对资金池是否要禁止,一直是持有中立态度,在当下的互金行业,完全禁止是完全不可能。(具体课参见笔者先前的论述《P2P行业不应该对资金池噤若寒蝉》) 当然,笔者在今年七月出台的《互金指导意见》中,没看到关于资金池的说法,对于之前那么提倡的“八条红线,四个不可以”,基本上很多都不现实,所以监管层也及时调整了,《指导》中也有意的避开了这个话题,这些都颇值得大家玩味。 但是,大家也要理解监管层为什么在前期提出禁止”资金池“口号或相关言论。原因很简单,就是保护各位投资者,早期连个银行资金存管都没有,当平台对资金的权限越大,可操作空间越强,那么出问题的概率,理论上就越高。 早期的直接禁止,应该是口号式、运动式、中国特色官僚式的文化,而不是禁止它。行业内一直都对这个话题,非常敏感,笔者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 难点二:坏账率和相关风控 由于是借贷行业,就会存在一定的坏账率。 互金行业的坏账率,一直都是一个谜。笔者听到几种声音: 1、声称坏账率为零的 2、计葵生声称陆金所坏账率为5%左右 3、干脆不公布的 4、笔者曾经了解到的,中关村某些小贷公司,坏账率高达20%以上 具体的风控、坏账这些,笔者认为,这些会一直是一个谜题,因为不会有客观中立第三方人知道; 当然,像第一种说法的,完全是把投资人当傻子,他们的逻辑是:只要平台把钱垫付了,就可以宣称自己没有坏账。但实际情况呢?是一旦平台垫付不了这个钱,那么出现的后果就是,平台所有借款都是坏账,也就是坏账提升到100%。 关于计葵生自爆家底,笔者认为,他们的数据,真实性比较高一点,陆金所的逻辑也很简单,假设行业老大是这个水准,那么基本低于这个坏账率的数据,基本都有水分?这让笔者突然联想到手机制造业的乐视手机,他们公布制造手机的MBO(原材料清单),也就是把底全部公布出来,也算是下了血本的。 不公布的呢,可能很多是数据不好看(平台的风控总监,需要时刻清楚坏账的变化情况,否则平台资金断流,将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种说法,是笔者自己在工作中,从大股东口中听到的,真实性无法考证。 在笔者看来,不管坏账率是多少,只要:①平台因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所收取的各种管理费,那么平台就是非常健康的; ②平台收取的各种管理费<平台因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新吸收的资金量(也就是从投资人那收过来的钱),那么平台只要不东窗事发,就能一直存活下去; ③平台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新吸收的资金量,那么平台就会倒闭。 详细可以见下图(按照定义域的概念理解): 给大家透露点信息吧,笔者私下了解到:大概积木盒子之前8600万美金的融资,就是因为河北融投事件,导致的现金流紧张,这家企业平台差点因为河北融投事件的恶劣影响,成为了问题平台。只不过由于融到钱了,当然积木盒子平台本身平台价值也还挺不错,所以它存活下来了,也就是用融到的钱,堵住了坏账导致的资金缺口。 难点三:获客与营销 在上一个章节《战国时代》,笔者曾详细讨论过互金秀肌肉的问题,这就好比买东西,畅销与否,取决于嗓门大小;现在则是营销劲头。 强者如”借贷宝“,活动无下限,强迫学生下载APP营销;中者如“撸精锁(陆金所)”,尺度无下限,色情基调;当然,最次者,那就是直接骗老头老太太了。 就目前笔者了解到情况,随着竞争加剧,而行业的投资者人数发展缓慢,目前人均获客成本已超500元,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据,也意味着大笔营销费用。 获客与营销,更多是中小平台的问题,大平台之间,关键是营销转化率。 难点四:非法集资、自融、资金存管与监督 每次和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特别是那些不懂这个行业的,总是避免不了解释一下这些传统民间借贷的问题。 因此,笔者在和父母解释自己工作时,总是很无奈。 还好,目前银行开始展开存管工作,对资金的流向,多少有了一定的规范。 难点五:投资者的不成熟(刚性兑付、兜底和风险保证金) 每次出现什么“危机”、“跑路”等新闻时,笔者从来都是冷眼旁观:过于贪婪导致他们选择高息;过于懒惰导致他们不挑选平台,而投资是一件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事情,世上没有白来的午餐,投资也别想着随随便便就能获得高息。 看着“泛亚危机”,真是让人嘀笑皆非,拉横幅堵政府就想挽回损失,可能吗?不能承受那个风险,就别投资;玩股市的目前是被教育出来了,互金行业,则不知能够何时成熟起来! 难点六:优质资产端的匮乏 对于那些整体素质不错的平台,他们一般都有优秀“吸储”能力,制约平台发展壮大的,不是投资人的问题,而是标的资产是否优质。 小平台求能够快速成长,而大平台追求的是能够健康成长,也就是不同平台之间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 小平台追求高风险,所以营销开道,用户数据为王,那将是决定他们融资故事的关键要素;而中大型平台,可能追求在一定风险阈值下的高速发展,因此,缺乏优质资产,就成为了制约大平台发展的关键要素。 可能互金行业的困境与痛点,远不止这些,在理解行业问题、抉择具体投资哪家平台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一些细节;但是面对行业这些问题,其实就像一个人一样,只要健康就行,不可能完全没有上述情况。就如同那些无免疫力的病人,必须在ICU病房里,那反而是不健康的;真正健康的平台,或许存在着某些问题,例如对坏账的态度。 我们考察一家平台是否值得我们信任,看看这家平台是否有一定的抵御坏账风险能力,也就是人体免疫能力。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 ...
(文章系作者授权网贷之家首发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继财加曲线上市之后,star这个词突然之间在互金行业热了起来。从歌手平安与陆金所“牵手”到那英为“小赢理财”站台,再到star vc投资融360,直至近日传出范冰冰将出任紫马财行的形象大使以及9月1日,唐嫣、李湘、瞿颖、钟丽缇、胡静五大女星纷纷通过微博发声“缪斯时代来了”,明星正在慢慢进入到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互金行业,似有再掀起风雨搅动风云之势。 为什么会在最近有这么多的star代言或者进入互金行业。 从周期来说:从最初的虚假欺骗,到后面的假标自融,再到后来的拆标建池,以及到现在真实资产的垃圾债权累积,专家所谓的资产荒,各种方式的变现渠道开发以此来消化坏账,都意味着行业已经在慢慢朝着国家所理想的第三财政发展——消化坏账,消化产能淤积,消化产能过剩,淘汰垃圾产业,促进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发力改善实体经济新的发展环境。于行业周期中的具有真实意义的起步阶段入手或者代言平台,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于投资机会来看:第一、一些新的慢慢褪掉泡沫的平台将会慢慢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即将到来,今年过后,明年也许会是新的资本元年。因此于此阶段出手,买入平台,借助自己的公众优势保证平台的资金流不断,同时帮助平台刷好运营数据和增长数据,来年卖个好价也未必不可期。 第二、今年伊始,开启了资本狂欢,同时也开启了创投圈的资本泡沫。据清科中心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初到现在为止,全国新注册的企业数量是1200万,其中2015年前6个月是600万家。也就是说,去年全年的量等于今年半年的量。而2014年全年活跃的天使机构却只有52家,投了不到800个项目,平均每家投资15个项目,而今年上半年在“互联网+”的狂风下,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达到248家,投资的项目有1000个,每家3.7个。 于此通过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的结果就是投资泡沫已经初显,因此才会有下半年大家所倡导的资本寒冬,当大家都进入消化阶段以无力顾忌行业内一些好的,稍有实力平台的时候,投资机会也已经来到。 第三、于当下国情而言,没有比股权投资更具有投资价值的投资手段了。相较于以前还有“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作为投资的时候,再来细数现今的创投渠道,已没有比互金值得出手的股权了。从股市、债市的坑爹坑娘,到近期没有价值的O2O大面积倒塌,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下行,最后到霜降来临,房产泡沫破灭。投资渠道已然扼杀殆尽。 第四、这是最好的时代。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国家重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把金融大众化,也重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走完利率化市场最后一步,因此形成的格局就是,这是一个抢粮,抢钱,抢资产,资产重新分配洗牌的时代。未来的互金行业,绝对会有巨无霸企业出现,其庞大程度会让银行惊心,会要了小贷,融担的命。 第五、每一家上市公司都会有互金梦,每一个当地的龙头企业也会有互金的想法,因此互金的未来不差最后的接棒者。从今年的一封封意见来看互金的未来格局已经比较清楚要么作为第三财政,回归实体,拥抱产业,回归上市系,要么拥抱传统金融,融入金融体制;要么打破体制,创新模式,形成生态闭环;要么当一个红顶商人,寻求政策庇护。不管怎么样,互金的格局就决定了他的未来不会小,不会小的未来收益也绝对不会低。 Star来了,平台就真的好吗? 表面看来会有不少好处,从行业的角度来看:star代言互金会让更多人关注这个行业,从面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从投资人角度:打开增量市场,让一批新的小白加入,注入新鲜血液。从平台角度:加大曝光,有助于形成平台品牌优势。 深层次想其实这也许是资本利益的追逐和平台新一轮的增信手段而已,因为它依旧违背着至死不变的道理——明星≠安全。从最初的花式噱头,KOL、考察、评级增信,到后面的各种巅峰、高峰论坛曝光增信,再到后来的央视,协会征信,以及到现在的明星增信,也只不过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结果然并卵的玩法而已。 所以对于很多投资人,尤其是没有玩上一年以上的初级投资者或者明星自身的粉丝小白来说这种行为更是一种妖魔化的诱导。安全=明星的加盟,安全=明星的代言,安全=人气旺等一些已经被证伪的悖论也许又会袭来。 因为于投资而言,或者对于投资人教育来说,简单粗暴的妖魔化诱导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从对投资人负责的角度来说:投资理财从来都不应该因为加上互联网就应该简单粗暴,理财首先是基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判断,其次是基于自己对于理财产品风险的认识、把控,最后再经过多方面何时信息,细心思考并进行心理博弈之后所做出的理性的投资理财行为。而所谓的互联网化的简单粗暴言外之意就是“有我在这里,钱就安全。”可是出事之后,代言人简单的官方回应,在加上时间的消磨作用慢慢的就不了了之,就像股灾爆发一样,不少人去证监会闹事,可是到现在呢?该割肉割肉,该走人走人,抵押房车的,回去继续搬砖,重新从0开始,因为除了这样你什么都做不了。 行业的春天即将来临,作为投资人练好基本功,根据实况,理性分析,理性决断也许更好,作为行业人,也不应该迷茫。99%的互金平台要倒闭,死亡之说也就当个笑话。且不论99%这个数据从何而来,有何依据,就凭借目前对于绝大多数投资人来说易于把控,易于分析的理财通道来说,互金应该是很多人的首要选择。春天即将到来,且行且珍惜! 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贷之家官方立场,如需刊登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并注明作者,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