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记者12月8日从有关部门获悉,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e租宝”网站以及关联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据了解,“e租宝”网站在19:00左右开始处于打不开的状态。紧随其后,e租宝官方微博发布声明,e租宝董事长承认公司因经营合规问题,正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在此期间,公司网站及线下机构停止推广、发布新产品,亦暂停其他日常业务。本公司对由此给新、老顾客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有关进展情况将后续通报。 据e租宝官网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日,平台累计成交额达729亿,注册用户数接近490万。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8日,e租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 新华社报道相关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2/08/c_1117398323.htm ...
据悉,国内大型P2P平台PPmoney已经完成了曲线登陆新三板。 经过半年多时间,广州万惠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天锐科技的定增,完成了PPmoney的置入。万惠股份的董秘徐铁诚告诉记者,“此次定增完成后,我们的持股比例接近100%,也就是反向收购、借壳上市。”徐铁诚表示,之所以没有通过IPO的方式,是因为考虑到时间成本、监管政策等因素。起初,PPmoney方面曾透露要通过IPO的方式在美国上市。 据PPmoney官方网站公布,截至12月6日,该平台成交总额达294.31亿元,为客户赚取收益5.36亿元,平台注册人数为558.51万人,为广州第一大网贷平台,在成交额规模上也位列全国4000多家平台中前列。 11月10日,停牌近半年的新三板公司天锐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2元/股向万惠网络、新余宝创5名对象进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89亿元。其中,广州万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万惠股份)认购1.4亿元,新余宝创网络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301.6万元,珠海安赐互联股权并购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认购475.5万元。 11月26日,天锐科技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收购广州万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议案》、《关于变更公司名称、住所的议案》等议案。PPmoney的董事长陈宝国、联合创始人胡新顺利进入了董事会。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运作,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实现上市和融资的P2P平台。”徐铁诚说,万惠股份将申请变更为做市商制度,此前辅导天锐科技的中投证券,将成为新公司的做市券商。据悉,PPmoney将在12月12日上线三周年之际公开上市信息。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生力军,经过爆炸式的增长后也暴露了行业问题。寻求更优的融资渠道、更好的品牌背书,成为P2P行业增设安全垫的新追求目标。 受盈利门槛、监管细则不明朗等当前政策限制,P2P尚不能登陆A股市场。徐铁诚表示,未来待转板机制成熟后,将积极推动公司进入A股市场。 11月17日,宜信旗下P2P网贷平台宜人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预计将在本月内上市,届时,宜人贷将成为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P2P网贷平台。 此外,有消息称陆金所将于2016年启动在香港公开IPO。而民贷天下、拍拍贷等也表示有意登陆资本市场 ...
据知情人士透露,12月3日,互联网金融平台e租宝深圳分公司被经侦突查,40余人被警方带走调查。据悉,该公司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存在自融等问题。消息人士称,公安部已介入。据透露,e租宝老板跟缅甸佤邦有一定交集,e租宝母公司在缅甸开设了银行,不排除融资洗钱到缅甸的可能。 对此e租宝回应:系深圳代销公司员工协助经侦部门例行了解情况。 e租宝在登陆央视《新闻联播》前黄金广告时段,并赞助多个卫视节目后,快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据e租宝官网资料显示,平台累计成交额达729亿,注册用户数接近490万。 e租宝背后运营公司全称为“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隶属于安徽钰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2月25日,总部位于北京。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2日,e租宝总成交量约726亿元,总投资人数88万人,待收总额695亿元。 据网贷之家统计, 2015年10月份,共有309个借款公司在e租宝平台上发布借款标,借款标共计649个,平均每个借款公司2.1个借款标。 值得一提的是,盈灿咨询发现,上述借款公司中有292家企业在借款之前发生过注册资本变更,占比达94.5%。且其注册资本变更,距发布第一个借款标的时间平均为33天。变更前,这些企业的注册资本平均为154万,变更后达2714万。 另据统计,有302家公司在借款之前发生过法定代表人变更,占比达97.7%。变更后,有32人在2家以上的借款公司中任法定代表人,即一人控制两到三个公司。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南宁市骛远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钧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10月份通过e租宝平台均借款5000万元。通过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得知,这两家公司分别于9月2日和1日进行了注册资本变更和法定代表人变更,南宁市骛远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1万元变更为2050万元,广西南宁钧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变更为2100万元,同时,这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变更为庄旭强。 再比如,广西南宁利高服饰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博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10月通过e租宝平台分别借款5900万元和5000万元,同样,这两家公司在借款前的9月16日和9月1日做了注册资本和法定代表人变更,法定代表人均变更为欧瑞朝。 今年6月,据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报道,e租宝确实存在内控不严、虚假标的、自融嫌疑等问题。网贷之家论坛网友多次发帖质疑e租宝,表示钰城集团为中国最大传销集团。网贷之家专栏作者网贷运营汪曾表示,e租宝此前曾对外宣称资金由兴业银行托管。但是,兴业银行向客户群发短信称:从未与安徽钰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过任何形式的资金托管合作,其业务的资金安全与我行无关。 网友曝光贴 兴业银行给该行客户的群发信息 ...
日前,一则借款企业与P2P平台“撕逼”消息不胫而走。据悉,P2P平台红岭创投遭南京某亿元欠款企业恶意举报纳税问题,深圳市地方税务部门已签发税务检查通知。 12月2日,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通过微信公开表示,红岭创投遭南京某亿元欠款企业恶意举报,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于12月1日向红岭创投签发税务检查通知,并前往公司调查取证。 周世平称平台虽然微利经营,但是仍然正常按章纳税,相信税务部门会公正执法。其还提醒上述企业恶意举报非明智之举,尽快还款才是正道。 据投资人爆料,恶意举报红岭创投的企业是江苏4号项目的借款方——南京正旺置业有限公司。该次借款项目是时代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东宝路8号,分3期开发,借款额度1亿元。 南京正旺置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2005年7月8日成立,注册资金8000万,房地产三级开发资质,主营是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等,股东是上海秉卓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香港正旺置业有限公司。 据了解,该家南京企业已被查封。目前案件已进入法律程序。 图片来自红岭社区 ...
上周刚宣布迎来新大股东“五牛基金”后,匹凸匹12月2日公告称,董事会、监事会收到多名高管的辞职报告。转型故事还没讲出模样的匹凸匹,在大股东易主后又迎来了高层人事风波。 匹凸匹12月2日公告,近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分别收到董事向从键及监事长陈国强等多名高层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而辞职的具体内容和生效说明,公告显示竟同时为个人原因。值得玩味的是,在公告发出当天,匹凸匹股价也结束了近日来的狂飙,死死地钉在了跌停板。 这半年多以来,匹凸匹故事不断,先是今年5月“强行”更名,宣布从房地产立志向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转型,却遭到上证所的问询;后利用壳资源策划转型,但最终惨淡失利;再到最近迎来颇具争议的新大股东。眼花缭乱的故事背后却是转型无成果、业绩颇惨淡。而对于上述人事风波,有关注该公司的投资人表示,或只是高层动荡的序幕,在新的野蛮人杀进公司后,能否将匹凸匹的转型故事继续下去,则难以预料。 高管集体辞职 揭高层动荡序幕? 公告显示,匹凸匹董事会、监事会收到多名高管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李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但仍出任公司财务总监一职;向从键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史洁申请辞去公司职工监事职务。向从键和史洁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匹凸匹目前董事会、监事会算得上“人丁稀少”。据《公司章程》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公司董事会成员应为5人,匹凸匹前实际控制人鲜言及向从键辞职后,匹凸匹现有董事会只剩下成员3人。而公司监事会成员应为3人,自8月25日监事金卓及近日职工监事史洁相继申请辞职后,匹凸匹现有监事会成员仅1人,低于了最低法定人数。 “五牛举牌入主,会先启用自己的人,公司本来就管理层混乱。”对于匹凸匹多名高管同时辞职,关注匹凸匹的某投资人并不意外,而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时间上看,巧合的是,在上述高管集体辞职的一周内,匹凸匹才对外公布,公司收到上海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五牛”)通知,10月26日至11月25日期间,后者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1696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981%,由于另一致行动人此前买入该公司5%股份,上海五牛目前已持有其9.981%的股份,超过原第一大股东5.87%的持股比例,从而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在上海五牛入主之前,匹凸匹已经历经陈隆基、李勇鸿、鲜言三任实际控制人更迭。而最新杀入的野蛮人上海五牛也非“等闲之辈”。其背后控制人韩宏伟、韩啸父子,已以同样的举牌方式杀入了四家上市公司,此番入主匹凸匹因为信批问题曾遭到上交所发函过问。而此前在增持东方银星的一役中,还曾被指利用隐秘账户买卖东方银星股票获利。 对于韩氏父子而言,目前的匹凸匹问题一箩筐,管理层的混乱也被市场有目共睹。公开资料显示,匹凸匹作为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职位空缺,而董事会秘书则长期由其控制人、匹凸匹董事长鲜言代理。而鲜言自2012年就多次遭到监管层特别”关注“,因虚假陈述案件,遭到警告、罚款,除此之外,鲜言目前正在被投资者集体索赔,相关案件已经上月开庭审理。 “转型故事”图穷匕见 匹凸匹的转型故事开始于今年5月,彼时“互联网+”概念持续升温,身处房地产业的多伦股宣布,立志转型成为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为了体现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更名为匹凸匹,更宣布,公司章程中原有生产销售业务全部未保留,变更为11项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 随后该公司股价接连涨停,并遭到监管层严查,被证监会点名,指其更名涉及的转型事项,无可行性论证,未正式开展业务,无相应人员配备,与该公司目前的业务领域和经营状况并无实际相关性。 不过,监管层的表态并无碍匹凸匹继续讲转型故事。今年7月16日,匹凸匹完成更名,同时计划逐步完成地产主营业务剥离,并在2015年整体转型互联网金融事业。此外,匹凸匹还透露,正在进行P2P前期产品研发项目计划,将先建立以下几类产品:股权众筹、征信数据体系、普惠金融、P2P网贷、卡卡P2P等。 时至2015年12月,匹凸匹转型成果如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半年过去了,目前在网上甚至无法找到匹凸匹的相关线上平台,该公司官网在网络上也无处可寻。 在业绩方面,转型也并未给匹凸匹带来成果,且亏损仍在加大。今年一季度末,匹凸匹净利润亏损约1126万元,半年报显示,匹凸匹亏损约2340万元,而到最新的三季度末,匹凸匹的亏损金额已经增长至3641万元,相比上年同期亏损469.59万元,扩大了近7倍。 宣布转型后,匹凸匹也曾谋求重组故事,拟出售公司相关资产。但最终也惨淡收场,重组失败,只能解散子公司荆门汉通置业,全面退出房地产行业。至此,匹凸匹业务仅剩子公司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新成立的P2P平台。 “重组背后是卖壳,但壳太烂,没卖掉,希望五牛来了公司能被借壳。”在上述投资人看来,对于匹凸匹的转型市场并不报太大希望,而更多的是在炒壳资源。据本报此前报道,实际上,韩氏父子举牌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新黄浦之外,其他三家均属业务累年停滞的空壳公司,或虽有经营,但却处于勉强维持接近空壳的状态。 那么,在2015年仅剩不足一月的时间,匹凸匹被野蛮人举牌,精力尚在高层的更替上,今年全年转型互联网金融事业的承诺落空的可能正在逼近。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匹凸匹,机构投资者已明显失去兴趣。三季报数据显示,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多数机构已悄然退出,只剩多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五牛以及某信托计划在列。同时,该公司的股东人数已一季度的2.64万增长到三季度末的6.51万人,显示筹码加速分散。 资料补充: 近年来,匹凸匹经历陈隆基、李勇鸿、鲜言三任实际控制人更迭,不乏色彩斑斓的资本故事,却都以惨淡收尾。如陈隆基任期内,匹凸匹经历了众多资产的剥离,留给公司的仅剩湖北和上海两个地产项目,其中后者基本售完。李勇鸿上任后,放言公司要进军矿产,最后无疾而终。到2015年,沉寂已久的鲜言开始讲述更为时髦的P2P故事。 这背后,几任实际控制人之间潜藏关联,匹凸匹亦早已沦为资本玩偶。那这一次呢? ...
2015年12月2日,民贷天下合伙人计划暨上市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 会上,民贷天下接连释放出两个重磅新闻:公司全体员工组成的持股平台—景华博雅正式收购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民生加银资管所持的35%股份,员工变身第二大股东;民贷天下正式启动新三板上市准备工作。 (民贷天下核心管理团队集体亮相) 民贷天下所属的民加科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15日,平台在当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公司由广州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广州基金”)旗下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民生银行附属的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加银资管”)、九合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合金控”)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首期实缴注册资本金1亿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亿元级互联网金融国资平台。 此次股东变更完成后,广州基金还将入股九合金控。“广州基金将逐步增加对九合金控的股权比重,未来将实现对九合的绝对控股。”广州基金总裁韩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此,民贷天下的公司股东也将由广州基金、民生加银资管、九合金控三家,逐步演变成由广州基金与民贷天下员工团队持有。 同时,在会上,民贷天下CEO刘军宣布公司启动登陆新三板事宜。正式宣告民贷天下抢夺新三板P2P第一股的雄心。据透露,民贷天下上市准备事宜其实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由他亲自担任组长的内部工作组已经成立,而且在11月份已经聘请了主办券商正式入驻并开展工作了,而这次股权变更则为公司上市提供了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据刘军介绍,民贷天下在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无逾期与不良的情况下,截止到11月30日,交易总额接近20亿元,注册人数接近40万,尤其是在进入9月以来,公司业务呈暴发式增长,11月份甚至取得了单日交易额环比10倍、用户增长环比50倍的良好势头。“这种发展速度在行业里也是领先的。”刘军介绍,“这让广州基金和公司董事会看到了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探索的成绩,增加了广州基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心和实力。为了更好地吸引和凝集人才,提升团队战斗力,公司董事会参考了互联网企业通用的员工持股模式,结合公司特点,推出了合伙人制度”。 伴随着员工合伙人制度的推行,民生加银资管也将由民贷天下股东身份变更为战略合作关系。当日,双方在会上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未来将就资产评估、风险控制、资产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民生加银资管负责人对此也认为,过去的一年里,双方共同推动民贷天下业务快速稳定发展。未来,民生加银资管依然会以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参与民贷天下的成长,并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结构多样化的资产端支持,助力民贷天下再上一层楼。 刘军亦表示,此次调整后,民贷天下将继续努力回馈合作伙伴与投资者。他谈到,随着监管的逐步落地,以及投资者教育的普及,行业将回归理性。“未来,行业将呈现分化发展,优质的P2P平台会继续高歌猛进。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民贷天下也将不忘初心,继续有效控制风险,树立行业标杆,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发展,为实体经济增添动力。” ...
据“彭博社”12月2日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P2P网贷平台陆金所正寻求新一轮融资,筹资目标为10亿美元左右,对公司估值或在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之间。陆金所已开始接触潜在投资者,目标是于明年年初之前完成融资。 延伸阅读: 日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中国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金所”)正在筹划首次公开招股事宜,目前已聘请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来领导本次IPO相关准备工作。按照时间表,公司最快于明年5月~6月间递交陆金所IPO申请,预计本次融资规模最高达50亿美元。 ...
据投资人爆料,深圳一家P2P平台“北深贷”多处信息涉嫌造假。记者调查后发现,平台多处造假痕迹十分明显,甚至不乏“小儿科”般的造假手段,令人匪夷所思。 同时,经记者查询发现,平台所属公司“北深投资有限公司”已被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督管理局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列入异常名录信息,时间为2015年10月19日。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被转向何处?北深贷的假标、成交额、待收额、投资人到底有多少?这些隐匿在北深贷背后的真相尚待揭开。 《证券日报》互联网金融报道组在接到投资者质疑北深贷的电话后,经过一周多的深入调查后发现,北深贷平台多处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涉嫌造假情况比比皆是。主要包括:一是,公司留下的办公地址根本不存在,却宣称投资者想来公司考察需投资50万元以上;二是,成交数据弄虚作假,主打的短标年化收益率超50%;三是,发假标,标的部分抵押物图片与实际信息不符;四是,本金保障计划照搬“人人贷”平台,获“企业信用评价AA级”子虚乌有;五是,网站宣传照抄其他平台却连别家的名字都未改,留下笑柄。 P2P网贷行业一直流传着一个“魔咒”——每到年末,大批问题平台便会集中爆发,网贷平台“倒闭潮”也多发于此刻。 近日,有投资者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在研究平台时发现深圳一家名为“北深贷”的P2P网贷平台所公布的顾问团队资料竟一字不差照搬另一家名为“亚太投资”的网贷平台。而当有投资者将这一信息在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的论坛里发帖曝光后不久,该公司便把顾问团队的链接撤掉了,行径实在惹人怀疑。而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北深贷等P2P网贷平台数据信息严重出错,中国P2P网贷风险指数“爆表”。 于是,《证券日报》记者对已上线2年多的北深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然而,结果却令人大为吃惊。北深贷照搬其他平台信息,仅仅只是其造假的冰山一角。随着本报记者抽丝剥茧般调查与解剖,北深贷更多的造假项目、手段暴露无遗。然而,北深贷大肆造假甚至有的堪称拙劣造假,引出的重重疑团的谜底仍有待揭开。 嫌疑一:自称成立于2013年8月 VS 域名创建于2015年9月 在北深贷网站的“关于我们”的页面显示,北深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14日,2013年8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当《证券日报》记者查看投资项目时发现,平台第一个标的发布时间却是今年10月23日。为何一家上线2年多的平台近期才开始发标?北深贷于今年10月20日发布的一则网站升级说明或许可以作为解释,“平台为了增强广大会员的使用,网站将对系统全新升级,由于系统升级需要,(2015年)10月20号前的借款标、公告将自动保存到服务器,升级后将暂停发到期公告”。 也就是说,由于网站升级才无法看到此前所发的借款标。为了进一步求证,《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拨通了北深贷网站上所显示的平台联系人陈先生的电话。“因为换了服务器,所以原来的资料都存在了老的服务器里,所以现在网站显示不了原来的一些东西”,他如此说道。 在一番沟通中,陈经理还透露出了一个信息——虽然网站升级了,但是域名并没更改过。而当《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北深贷网站域名WHOIS信息时则发现,该域名的创建时间为今年9月23日,明显与平台所宣称的2013年8月2日上线相矛盾。如果按陈经理所说的没有更改过域名的话,那么平台实际上线时间便是今年9月份。虽然网站中显示有多个公告的发布时间在2015年9月23日之前,但互联网专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的发布时间等这类数据都是可以自己调整的。 嫌疑二:成交数据作假,实际年化收益率超50% 11月27日,本报记者打开北深贷网站,在页面最显著的位置可以看见一组数据:累计成功投资总额299865680元,累计发放收益80114603元,累计已还本金277589500元。然而经《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26日,北深贷一共发了84个标,除去一个未满标,83个标的累计成交额为4493万元;7个标还款已完成,累计待收4222万元。即便平台在9月23日至10月20日之间每天都发一个借款标,但按照平台借款标短期且平均不超过100万元的特性,累计到27日,无论是成交额还是发放收益,都明显与平台所标榜的数据相去甚远。 值得一提的是,自本报记者11月18日开始观察北深贷平台起,直至统计数据时的11月27日凌晨,期间平台共发14个标,其中13个都已满标,每个标的额度大多在50万元至100万元。但奇怪的是,这组投资额数据却始终纹丝不动,依然停留在:累计成功投资总额299865680元,累计发放收益80114603元,累计已还本金277589500元。 然而,当本报记者12月1日再打开北深贷网站时,该则数据则变成了累计成功投资总额316865398元,累计发放收益89834735元,累计已还本金280989570元。这三个数据与11月27日的数据分别相差16999718元、9720132元、3400070元。但是当记者统计北深贷11月27日-12月1日发布的借款标却发现,截至12月1日12时,这期间平台共发布了8个借款标,其中有2个未满标,而其他6个借款标的借款总额共计8480000元,明显也与前面统计的累计成功投资总额的差额不等。 主打短标、高收益率是北深贷的极明显特征。从网站所显示的借款标可以看到,借款期限短则15天,长则3个月,但多数都集中在1个月。《证券日报》记者从第三方机构获得的资料显示,根据具体借贷明细借款标的全面统计,北深贷的P2P网贷期限为1.46个月。而平台1个月的借款标预期年化收益大多为22%或22.5%,2个月的借款标收益则为23%。 在网贷收益逐步下滑的当下,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平台已经越来越少。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近期网贷市场中1-3个月借款标的平均利率仅11.18%。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北深贷不仅给出了2倍于市场平均利率的高收益率,同时几乎每个借款标都还有额外的奖励。以标号“20151100051”的借款标为例,借款期限为1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2%,奖励为2.4%,依此计算这个标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50.8%(2.4%×12+22%=50.8%);标号“20151100052”的借款标借款期限为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3%,奖励为4.3%,那么实际年化收益率也达48.8%(4.3%×6+23%=48.8%)。 嫌疑三:本金保障计划照搬人人贷,“企业信用评价AA级”系捏造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这基本已是网贷行业的共识。而北深贷在给出高收益的同时,还设立了本金保障计划——当投资人的借款出现预期时,平台用风险备用金来偿付投资人的本息——以此来弱化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但《证券日报》记者在观察后便发现,保障计划中强调“不同产品的偿付范围请参考《北深贷风险备用金账户——产品偿付规则明细表》)”,然而记者找遍整个网站也未看到这份明细表。于是本报记者将这份保障计划放入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了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果,北深贷的安全保障说明几乎全部照抄人人贷的本金保障计划,仅把人人贷的名称替换成北深贷以及把逾期天数由30天改为5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本息保障计划都抄袭的平台,却宣称自己获得了信用认证。据北深贷发布的网站公告显示,公司上线以后荣获了“企业信用评级AA级信用企业”及“中国十佳影响力品牌”,同时还是P2P网贷行业最有价值的域名。然而当本报记者通过全国网站合法性和信用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时发现,北深贷并未获得企业信用评级,因此其所声称的获得“企业信用评级AA级信用企业”也就子虚乌有,而所谓的十佳影响力品牌和网贷行业最有价值域名也无从谈起。 除此以外,北深贷网站首页底部位置还显示有“360网站安全检测”、“工商网监网络经营”、“众信验证实地认证”、“网络警察报警服务”等7个认证图标。但是对图标进行点击后却并没有跳转到认证页面,而是直接跳转至北深贷首页。记者登录360网络安全对北深贷进行检测也发现,网站并未获得安全检测认证。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实际就是购买了一个网站模板,认证图标其实就是装饰,并不是真实的。很多骗子平台都惯用这种伎俩,用模板把平台装饰得很安全来吸引投资者。” 北深贷宣称获得“企业信用评价AA级”,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核查,公司并未获得认证。 嫌疑四:标的均以房或车作抵押,抵押物图片与实际信息不符 据北深贷的简介显示,平台主要从事小微企业的短期贷款。主要借贷模式为: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土地和有价证券的抵押,实物和固定资产的抵押等多种方式。同时,在该简介页面上还列有公司的经营理念、服务准则、企业宗旨、主营方向等,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发现,这些文字内容如同此前投资者所反映的顾问团队资料一样,也全部是从亚太投资照搬过来。 虽然如此,但是从北深贷所发的借款标来看,平台的业务确实是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每个借款标的金额都不超过100万元,都是3个月以内的短期标,借款原因大都是资金周转,而且所有标的都是抵押标,抵押物只有两类——汽车和房屋。 当《证券日报》记者逐个查看借款标的时候,一些抵押物的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由于北深贷平台的标的都是抵押标,因此在项目详情里会公开抵押物的资料,包括购买年限、市场估值,以及实拍图片等。但是在一些汽车抵押物的照片中,脚垫上却赫然印着“xx二手车”的字样,一些图片明显拍摄于汽车销售展厅,还有一些汽车虽然在牌照部分进行了马赛克处理,但依然能发现这些汽车并未上牌,与抵押时进行拍摄的实拍图的特征并不相符。 于是,本报记者随便选取了两个借款标进行深入调查。标号为“20151000014”的借款标项目名称为“五金厂资金周转 王先生”,而点进去看项目详情却显示借款人为张女士。该项目发标时间为今年10月23日,标的总额为36万元,借款人以名下位于深圳龙岗区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面积为86.51平方米,评估价为183万元。在项目详情中,北深贷还特别声明,“风控部已经对借款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对借款企业的信息进行审查,其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平台的借款标准,现相关手续已经落实完毕”。 同时,北深贷还在相关资料中公开了4张抵押房产的照片。《证券日报》选取其中一张进行识图搜索,发现该图片来源于搜房网的深圳的一套已经出售二手房,而平台上显示的其他三张照片也与该二手房的其他照片一致。搜房网的信息显示,该房屋出售总价为310万元,建筑面积为75平方米,并不是北深贷所显示的86.51平方米。而记者通过地图搜索该楼盘名称“旺海怡苑”却发现,该楼盘位于深圳南山区,而非平台所描述的位于龙岗区。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标号“20151100015”的建材公司资金周转项目上,网站显示抵押物为坪山新区一套98.63平方米的房产,评估价为173万元。而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北深贷上提供的房产照片同样也是来源于搜房网上一套已经销售的二手房。而搜房网上显示该房产的建筑面积为113平方米,依照4.6万元每平方米计算总价为520万元,并且该套房产位于深圳南山区。而这些信息,无一能与北深贷所公布的资料对上号。 嫌疑五:地址不存在,投资50万元才能参观公司 为解开北深贷的种种疑点,《证券日报》记者决定去深圳实地调查北深贷。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与平台联系人陈经理进行联系,表示想要去公司参观。但是对方却告诉记者,“公司有规定,只有投资50万元以上才可以被邀请到公司参观”,当记者质疑时,他又以“因为目前每天参观公司的投资者太多接待不过来”为由拒绝参观公司的提议。 据北深贷网站公布的信息以及税务登记证上的地址显示,公司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松园路松园北街1号。而本报记者在与陈经理通话的过程中,他也反复确认公司就位于网站所显示的这个地址。于是《证券日报》记者前往松园路松园北街一探究竟。 松园北街位于罗湖区宝安南路附近,是一条宽约6米、长约250米的街道。记者根据地图指示首先来到了位于街道东侧的松园北街2号,记者沿途边走边观察,这一侧的门牌编号均为偶数号。但是当记者过马路到西侧却并未见到奇数编号——在松园北街西侧的房屋编号均以68开头,从南到北依次以68-16、68-17、68-18顺序排下去。记者在松园北街附近来回走了几遍,却始终未能发现北深贷的所在地——松园北街1号。 在松园北街南侧路口有一家房地产中介中原地产,《证券日报》记者咨询其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大厦已经建有十多年,而中原地产门店已租用七八年,门牌编号一直是以68开头,从未听说过松园北街1号。随后记者又沿途咨询,一位顺丰的快递员告诉记者,他一直负责松园北街这一片区的快递业务,从来没有见过松园北街1号。 同时,本报记者与北深贷客服在QQ上连线,而在交谈过程中发现这位客服也是前述的平台联系人陈先生。他一再强调,“只要在松园北街就能看到公司,投资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公司自然会邀请您来公司参观,也可以到附近的地方走走”。 嫌疑六:宣传报道移花接木,“水军”考察报告漏洞百出 与《证券日报》记者在松园北街上遍寻未果相反的是,近期在多个网站上有一篇由“投资者”撰写的《北深贷突击考察帖》中显示,第一人称的撰写者在抵达松园北街之后就顺利进入公司参观,而且也没有受到投资50万元门槛的限制。 但是这样一篇看似由投资者撰写的考察报告,记者在仔细研究后却发现漏洞百出。报告中贴出的公司环境照片并不真实,前台背景的公司Logo PS痕迹明显,而一张所谓的员工工作照经本报记者搜索,也是从对一家名为广富宝的P2P平台的考察报告中复制过来,滑稽的是,照片中的电脑屏幕中还赫然显示着广富宝的名称。 标注于今年10月19日考察日期的一份“考察报告”还介绍:北深贷“平台部分业务来源于融担公司提供,由融担公司审核之后再由公司风控总监做最终审核,标的若出现逾期先由融担公司进行代偿。”然而,在北深贷网站上和各笔业务中,根本找不到融资担保公司的影子,也没有发现相关的合作协议。 更加荒诞的是,在北深贷网站所显示的媒体报道中,一篇名为《第八届深圳金博会如期闭幕,北深贷满载而归》的文章显示,“北深贷展位门庭若市,被挤得水泄不通,朋友贷的工作人员一一为大家解答投资理财疑问”。奇怪的是,为何北深贷需要“朋友贷”来答疑?经记者核查,该文章也是从朋友贷所发布的《第八届深圳金博会如期闭幕,朋友贷满载而归》复制而来,而且据了解,北深贷根本没有参加第八届金博会。 此外,在另一篇名为《五月畅游季,北深贷携百万旅游基金劲爆来袭》的文章显示,“2015年5月8日,适逢北深贷平台上线两周年之际,北深贷将推出主题为《同世界谈场恋爱》的活动”,“北深贷联合创始人马光说道”等等。不仅这个上线两周年的时间与北深贷一直宣称的2013年8月2日正式上线相矛盾,而且北深贷并没有一位名为马光的联合创始人。究其原因,这篇文章全文抄袭了网贷平台安宜投发布的同名文章,北深贷只顾替换平台名称,却忘记替换平台负责人姓名。 种种事实证明,北深贷的造假已经昭然若揭。 ...
近日,翼龙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平台尚未盈利,3.7亿央视广告费来自联想控股。此消息一出便引发网友热议。此外,翼龙贷加盟经营模式也备受业内人士诟病,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出现较大面积坏账,加盟商催收困难,也无力垫付,这些风险或将传导至翼龙贷。 凭借着3.7亿元拿下“央视标王”的称号,主打三农借贷的P2P平台翼龙贷用户在飞速增长。但事实上,翼龙贷的“家底”并不厚实,3.7亿的广告成本如何冲抵是摆在其面前最直接的问题。而巨资营销手段背后,这家公司到底与其他P2P平台有何不同? 高调砸钱背后 成立于2007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翼龙贷,是国内较早成立的P2P平台之一,在2014年10月获得了联想控股9亿元的战略投资。近期,凭借近3.7亿元重金斩获央视《新闻联播》后黄金广告位,超过长安福特3亿元拿下的《挑战不可能》第二季独家冠名,成为今年央视现场招标的“标王”。 第三方机构表示,翼龙贷在央视做广告事件具有两面性。在提升翼龙贷品牌知名度、大量增加投资人数量的同时,如果平台债权有限,极易形成资金站岗,加大平台运营风险。此外,投资人数量的增加会倒逼增加资产端,对资产端审核是一种挑战。 据《投资者报》报道,翼龙贷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巨额广告费用来源于控股股东——联想控股,“我们是在央视投了广告费用,但是具体的数字仍要等待央视最终的公布结果。联想控股对翼龙贷承诺的是长期回报,并不是短期利益的诉求。所以不存在具体业绩增长的目标。” 此外,对P2P平台而言,上央视更有品牌的背书作用。P2P平台的用户群多属小白用户,老年群体比重大,在央视露脸,可为平台增信,投资者容易接受。 翼龙贷的高调行为已为自己带来了成交量及用户量的快速增长效应。翼龙贷官网显示,11月23日,成交量173.23亿元 ,用户245.66万人。11月26日,成交量177亿元,用户248.13万人,几乎达到了成交量每天增加1亿、用户每天增加1万人的惊人速度。 尝过与央视合作的甜头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并不是第一次与央视打交道,2012年,翼龙贷获得了民间借贷撮合业务的牌照,获得官方认可。 2013年5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就曾对翼龙贷进行了报道,作为P2P行业代表,传授在温州金改中的实践经验。 央视报道之后,翼龙贷的成交额出现了快速增长,至当年年底总成交额达到3亿。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乘胜追击,立刻加大力度招募加盟商,增加区域覆盖。王思聪亦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央视在农村的公信力很高,农民相信央视。与此同时,很多人都知道联想控股,其背书作用也让农民相信翼龙贷。 业内人士表示,网贷平台抢夺央视黄金资源,反应出目前网贷行业竞争激烈、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现状。 加盟经营模式风险重重 2009年,翼龙贷独辟蹊径走农村路线,采用加盟商方式给农户提供贷款,强调农村熟人的作用,以及加盟商的本地属性。官网显示,翼龙贷已在全国数百个城市设立运营中心,成为农村借贷领域的第一大P2P平台。 据《长江商报》报道,一名研究过翼龙贷加盟模式的人士介绍,翼龙贷平台要求加盟商在当地注册有投资理财性质的公司,根据负责区域的大小,可分为地市级加盟商及区县加盟商。翼龙贷要求加盟商对借款人进行家访及风控信息等调查,加盟商审核通过后提交给总部,由总部对材料进行二次审核。最终审核通过后,总部统一发布借款标的,出借人投标。标满后由总部放款。为防止加盟商粗放式风控,如借款项目出现逾期及坏账,由加盟商负责催收及垫付工作。 翼龙贷平台面向三农的借贷利率一般都在18%左右。而翼龙贷官网显示,投资人收益为5.6%至12.1%左右。对此,一家P2P平台负责人透露,目前,尽管几乎所有平台都声称系信息中介,实际上,在刚性兑付未打破及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平台都充当了信用中介,一旦发生逾期或坏账,平台依然要承担向投资人兑现本金及预期收益。 在这名负责人看来,翼龙贷的三农借贷利差较窄,收益不多甚至亏损。而纵观国内平台,大多数平台的利差超过12%。反过来,翼龙贷的运营成本较高。翼龙贷在发放三农贷款的地方设有运营中心,在农村传统征信缺乏有效的个人信息,虽然线下的尽调、催收等工作由加盟商来完成,但成本较高,而加盟商也要分摊翼龙贷的收益,且分摊的收益比例不会很低。再说,翼龙贷遍布全国庞大的加盟商体系,管理成本也会很高。 翼龙贷方面表示,“公司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而且在深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很多,问题也是错综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因为加盟商骗款跑路,翼龙贷垫付了大量资金,平台几乎陷入绝境。纵观央视标王,孔府宴酒、秦池酒业等均未逃出死亡魔咒,而登陆央视的银谷财富、信和财富均已倒下。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认为,除了信用风险外,基于气候变化、疫情等意外因素,三农贷款的不良率较高。一旦出现较大面积坏账,加盟商催收困难,也无力垫付,这些风险会传导至翼龙贷。投资人认的不是加盟商而是翼龙贷,央视只做广告不管赔付,最终掏钱的还是翼龙贷。 对于加盟模式来讲,风控正是一个大的考验。业内人士表示,不少P2P平台很难对加盟商提供的融资信息的安全性进行调查,由于加盟商不对结果承担实质性的责任,也很容易在此方面做些手脚。长久来看,出现大面积风险的可能性就存在。加盟模式可以助网贷平台扩大业务以及加盟商赚快钱,但就其暗藏的风险来看,也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 ...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获悉,P2P平台“徽州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已公开宣判。主犯刘立刚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40万元。 根据警方披露,徽州贷将已经过期、或者已经履行过的虚假标的反复在平台上发布,并许以支付高额利息,吸收全国2000多名投资者的资金近2.5亿元,至今仍有4500万元无法归还。 经审理查明,2012年底,被告人刘立刚委托杭州融都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从事融资中介业务的网络平台(融都P2P借贷系统),命名为“徽州贷”,以其收购全部股权的安徽徽立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扮演网络融资中介的角色,在“徽州贷”网络平台上发布各类投资标的,并承诺给予每年20%左右的高额投资回报,吸引投资人竞相投资,即借款给所谓的“融资人”。被告人刘帅受刘立刚雇佣,担任运营主管,负责客户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徽州贷”网络平台的管理维护,每月领取1万元报酬。后刘帅离职,被告人王华军接替工作。 据多名投资人反映,他们是通过网络推广(论坛)、网络搜索、朋友介绍等途径了解到“徽州贷”的。在进行投资时,“徽州贷”网站会自动生成《三方合作协议》,显示徽立房地产公司是居间人角色,介绍融资人和出借人建立借贷关系,代表出借人和融资人签署融资合同。 但实际上,刘立刚并非从事融资中介业务,而是将投资人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内的资金划入其个人银行账户,或者让投资人直接将投资款转入其个人银行账户内,然后在对外放贷赚取利息差,或者进行投资牟利。 刘立刚供述称,他了解到通过网络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从中赚取佣金的运作模式后,做了一个类似网络平台“徽州贷”。不同的是,以徽立房地产名义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投资项目,有的是真的,也有的是假的。 据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进一步介绍,刘立刚等人将手中已履行过的、作废的、虚假的借款合同,把合同期限和数额修改后拆成数十个金额不等的投资标反复在网站发布,并自行注册一些虚假投资人投标来吸引投资人跟随抢标。 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3月2日,“徽州贷”累计注册用户为3806名,具有实际交易的用户为2015名。刘立刚通过“徽州贷”网络平台,吸收投资者资金计248597503.86元,并有44667682.55元本金未能归还。在对外投资或者投资无法收回的情况下,刘立刚以后期所吸收的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 刘立刚称,至案发时,造成亏空5000余元,借出去1600万,买房买车投资用掉850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刘帅、王华军先后受雇佣帮助刘立刚吸收公众资金,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共同犯罪中,刘立刚是主犯,刘帅和王华军属从犯。根据三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该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立刚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40万元;被告人刘帅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被告人王华军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