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互联网信托的探讨再度升温。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三大信托巨头均已涉足“互联网+信托”,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并已初具规模,其中既包括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盘活存量,为信托投资者提供流动性,又包括与互联网大鳄强强联手共建平台。 自建平台盘活存量 6月16日,中融信托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融金服”上线,并推出颇具信托特色的“金融产品增信项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该产品的基本交易结构是,信托受益人以信托产品做增信,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融资。 中融金服副总裁韩家铭表示,该平台的定位是对接高净值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和大众对低风险投资品的需求,既为信托投资者提供了融资服务,解决其中短期的资金需求,又为普通大众提高了较低风险、较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中融信托相关人士透露,更为重要的是,中融金服与中融信托在上述业务中具有互补性,便于满足客户多层次的投资需要,有助于中融信托实现其“综合资产管理者”的战略目标。 韩家铭进一步透露,出于风控原因,目前中融金服只接受中融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者的融资需求,并且在信托受益权的增信环节与中融信托密切合作,成立相关财产权信托,从而保证平台投资人的权益。他说:“长期来看我们会涉及其他信托公司的存量客户,但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获取这些客户,其二是如何对这些信托产品的底层资产做鉴别。” 除了中融信托外,另一大信托巨头平安信托亦推出类似的信托存量客户融资业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平安信托的这一业务主要依托于其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平安财富宝”。相关负责人士介绍,平安财富宝通过服务和价值双驱动,获取中高端客户,包括高净值客户、成长型富裕客户以及青年才俊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投融资服务、由低到高筛选客户并迁徙。服务驱动方面,主要是指为客户提供金融社交、尊享VIP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价值驱动方面,主要提供投资理财、融资贷款、资产管理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平安财富宝重点深耕投融资服务,截至2015年8月24日,财富宝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过80万人,线上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达101.34 亿元,累计交易量达548亿元。至2016年,平安财富宝将进一步扩展投融资产品及服务,并实现便捷支付、多终端、智能化资产配置、金融社交等功能。 与互联网大鳄“强强联手” 作为信托行业的龙头老大,中信信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多有尝试,其中颇引人关注的是与百度的“强强联手”。 去年中信信托就与百度联合开发“百发有戏”,主打“消费众筹+电影+信托”理念,首期产品最低起购门槛为10元,认购者不仅可享受“百发有戏”提供的与影片有关的消费特权,还有望获得8%-16%的权益回报。该信托计划交易结构嵌套了两部分信托计划,其一是单一事务管理类信托,集中管理消费权益,其二是资金信托权益,集中管理认购资金。 近期,中信信托与百度合作升级,推出互联网消费众筹平台。中信信托相关人士介绍,互联网消费众筹平台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消费众筹模式,即商户在众筹平台提供各种商品,用户通过购买消费券的方式,获得该商品提货权。在一年期内,用户可以通过手中的消费券进行提货消费,即可享受正品商品的会员价,如果期间用户不提货、未消费,那么未消费部分可获得7%-8%的占款补偿。据悉,该平台的投资门槛仅为1元。 值得关注的是,据相关人士透露,该消费众筹平台还将在3个月内引入转让功能,届时,一年期的消费金融产品将可通过转让平台进行转让,用户可自主定价、自由转让,让“定期”变“活期”,实现权益的转让及流通,提升流动性和活跃度。 ...
量化对冲基金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重要投资方式之一,近年来,量化对冲基金在我国迅速发展。不过,相较国外成熟市场,未来量化对冲基金在我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量化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创新模式,并对基于量化对冲基金的大众投资理财提供建议。 量化对冲基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以其穿越牛熊市的稳健收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如今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据《2014年中国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年度报告》统计,2014年全球量化对冲基金管理规模近2.7万亿美元。中国自从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量化对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可统计数据,2014年累计资金规模大约在1400亿元,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量化对冲基金在我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众理财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不断下降,大量资金流向理财市场。近几年是大众理财市场的快速增长期,无论是传统的银行理财,还是新兴的互联网理财包括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活期理财,以陆金所、人人贷为代表的个体网络借贷(P2P)等,资金规模都在急剧增长,反映了大众对投资理财的迫切需求。无论是余额宝,还是P2P理财,都是以相对稳健的收益形式呈现给客户,比如P2P平台一般都是给客户固定收益,并变相承诺保障本金和收益。 根据大众理财市场调研数据,56%的受访者希望回报要稳定,28%的受访者期望控制好风险。上述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反映出中国大多数民众对投资理财的普遍期望。 随着人民币利率的不断下调,货币基金的收益不断下滑,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不断调低,P2P平台可能面临巨大的资金兑付压力,之前暴露出来的一些P2P平台自融、“跑路”等问题让投资人心有余悸。大众亟需更加安全可靠、收益稳健的理财渠道。 量化对冲基金发展空间 在大众理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量化对冲基金成为关注的新焦点[1.56%]。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量化对冲基金具有风险可控、收益稳健的优势。笔者先根据公开查询到业绩的基金产品(包括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的业绩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量化对冲基金的夏普值(Sharpe)分布明显优于主动管理型基金,量化对冲基金的平均夏普值为0.91,而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平均夏普值仅为0.27。从图2所示的风险—收益图可以看出,量化对冲基金主要分布在低风险、中低收益的区域,业绩相对比较稳定。从这个角度看,量化对冲基金的风险—收益分布和大众投资者的期望非常匹配,如果能够向大众理财市场开放,则量化对冲基金将会迎来爆炸式增长,有望成为大众理财的下一个风口。 量化对冲基金的模式创新 目前市场上量化对冲基金以私募为主,主要服务100万元人民币起投的高净值客户,近两年来一些大型公募基金也陆续推出量化对冲基金产品,使得普通投资者也可以直接投资量化对冲基金。相比私募量化对冲基金,公募量化对冲基金的规模还很小。 互联网的发展为量化投资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思路,一些平台通过互联网将原本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都很高的量化投资带给普通大众。从目前市场来看,“互联网+量化投资”的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量化研究和交易平台 量化研究和交易平台以“开拓者交易”“优矿网”等为代表,这些平台为量化投资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学习量化投资、研究量化策略、进行模拟甚至实盘交易的系统和数据,学习者可以登录账号,使用平台提供的股票、期货市场历史数据,研究量化策略,编写量化交易程序,进行模拟交易,分析自研模型的业绩表现,并进行改进和优化。对于初学量化投资的新手来说,开发一套交易系统,购买股票期货市场历史数据,都是非常昂贵的。这些在线量化研究和交易平台为新手学习量化投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学习门槛,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虽然这些平台目前仅支持一些基本功能,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已经足够使用。 量化策略商城 量化在线研究和交易平台主要服务的是量化研究人员,由于量化投资的专业性使得其使用门槛相对较高,普通投资者无法接触和使用这些工具。量化策略商城则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使用量化策略进行投资的渠道。量化策略商城以“中量网”“微量网”等为代表,一方面,量化研究员在平台上编写量化投资策略,进行量化的模拟或实盘交易,平台可以监测并披露该策略的净值表现;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可以查看平台上各个策略的历史净值,从中选择业绩优异的策略,并使用自己的股票或期货账户登录,服务器云端便会使用投资者选择的策略进行交易,收益主要归投资者,平台收取一定的服务费。量化策略商城为不懂量化投资策略的普通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投资者根据历史业绩表现跟投某个策略,可以类比股票市场里的散户跟投某些明星基金经理。 量化投资理财平台 虽然量化策略商城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使用量化策略进行投资的渠道,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对量化对冲基金业绩的评价并非仅仅通过观察业绩曲线就可以确定的,因此对普通大众仍然存在较高的门槛。类似的量化投资理财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该类平台以量化对冲基金为主要资产,结合债券、货币基金等进行资产配置,并根据大众投资偏好进行结构化设计,直接面向投资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理财产品,比如固定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型产品、活期产品等。由于量化对冲基金收益相对稳健,相比P2P理财,资金更加安全,而且有更高的收益期望。量化投资理财平台的主要模式如图3所示。在资产端,平台需要对现有的量化对冲基金进行专业的评级,从中精选优质的基金产品,并根据大众的投资理财偏好进行结构化设计,形成多款不同收益—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在资金端,首先需要对大众投资者的投资理财偏好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投资者偏好的分布,用来指导设计理财产品,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需要先完成投资偏好测评,或者平台通过用户历史数据识别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为其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实现精准的智能匹配。 结论和建议 综上,大众理财市场未来潜力巨大,投资者普遍期望回报率稳定、风险可控,而风险可控的中高收益恰恰是量化对冲基金的独特魅力,也是市场目前其他种类理财产品所欠缺的。量化对冲基金填补了目前投资市场的空白,有望成为大众理财的下一个风口。互联网金融为大众提供了接触和投资量化对冲基金的渠道。对于以量化对冲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理财平台而言,量化对冲基金产品的评级,以及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识别尤为重要。 虽然量化对冲基金的平均业绩表现优于主动管理型基金,但是国内量化对冲基金发展时间不长,基金管理团队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如何从大量的量化对冲基金产品筛选出优质的基金产品,对于投资者至关重要。 对量化对冲基金的评价,一方面,可以参照基金评价的一般方法,通过一些业绩指标来衡量基金的表现,比如年化收益率、波动率、最大回撤值,以及同时反映收益和风险的Sharpe值(收益—风险比)、Calmar值(收益-回撤比)等。 由于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各种意外不断发生,投资团队在一些特定时期的业绩并不能反映其真实投资水平,因此不能简单地依靠上述业绩指标来评价基金管理团队的能力以及预测某只基金产品的未来业绩。事实上,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溯,会发现基金未来业绩与其历史业绩相关性并不大。尤其在出现“黑天鹅”性质的系统性风险时,一些量化对冲基金往往会出现显著回撤,表明这些基金的投资策略并不能有效对冲。因此,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量化对冲基金产品,深入了解其投资策略非常重要,这也是量化投资理财平台必须代替大众投资者完成的专业工作。 ...
近两年,P2P网络借贷迎来了爆发增长,大量资本涌入P2P网络借贷行业。2015年,P2P网贷行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鼎盛期,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步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在网贷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三无”弊端逐渐显现,跑路、问题平台数量增多,P2P网贷行业的名声越来越差。从2015年开始,陆续有不少平台步入转型之路,越来越多的平台走向平台化。随着P2P网贷行业监管细则的最终确认,2016年P2P网贷行业洗牌加速,或将迎来一个全新局面。 2016年p2p网贷行业集体谋转型真的假的? 我们知道,P2P网络借贷刚引入中国的时候模式还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P2P网贷在壮大过程中逐渐“中国化”,背离信息中介平台原有模式。因此,对于国内市场来说,P2P网络借贷是一个必要存在,同时也是一个急需改革的行业。从整体的发展趋势上分析,自网贷行业监管细则出台之后,P2P网络借贷行业重新被定义,原有运营模式被整改。而很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转型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据悉,按照如今的市场需求,很多企业都开始弱化自身的P2P业务,其中,“平台化”、“资管化”及“投行化”成为主要发展的方向。 陆金所与积木盒子等大型的企业对公司的产品进行改革,推出“一站式”综合理财平台,满足投资人不同的需求。相关专业人士强调,P2P业务的比重会逐渐降低,但是仍然会成为公司的一个主营方式,不会放弃。进行转型是迎大流,应对市场的整改。当然,这一系列的市场变化并不意味着P2P网贷行业就此没落,而是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开启另一轮的金融服务。我们知道,P2P网贷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满足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2016年或许会有很大一批平台为应对行业规范等等进行整改转型,当然,也会有一大批正规的P2P网贷行业继续坚守中介信息岗位,往产品细分化发展,拓展更有针对性的市场。 P2P网贷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能够更好实现普惠金融,作为综合金融信息服务中介,融金所能够提供更加灵活、更加透明的服务,为用户带去更多的方便,为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带去更便捷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及投资人理财门槛高等等多方面的问题。 ...
春节,隆重而来,悄然而走,假期离去的时候也是背好行囊带上梦想上路的时候了。一年的期待整装待发,作为创业者的你,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呢?方创资本搜遍了各知乎大神的专业回答,谨此送给走在创业路上或即将创业的你。 @dayu,bong创始人 就像男女在一起,对对方的容忍程度是要看对方有多少让自己愉悦的能力一样。创业,就选择自己喜欢的,这样当产生压力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坚持一些。 方创资本点评:为喜欢的事情付出代价总是更值得,你的创业方向最好是你所热爱的。创业就是闯江湖,找到所爱,称霸江湖。 @胡小宁 首先回答怎么在纸面上筹划一个创业项目: 1、道。项目有没有道?行不行得通?说通俗一点就是:为谁谋利,对谁负责。我个人觉得最经典的商业计划书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一句话清清楚楚,谁都明白要干嘛能得到什么。所谓利,无非就是权、钱、名、色。你到底为谁在哪几项上谋得了利益,一定要想清楚,这是生存的根本。对谁负责,谁说你好,谁来传播你,产品就要对谁负责。负责的群体越大,发展就会越快。 2、人。这个项目在验证阶段需要多少人。人从两个方便考虑:一是技能,直接考察过往的工作经验即可。二是协作,尽量找有一起共事过的人来合作,核心人员特别注重是否有这方面的磨合期。项目需要做什么?自己心中一定要清楚,同时也要清楚:合作伙伴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集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决定做了什么。如果太勉强,不会开心也不会持久,迟早是个麻烦。 3、钱。启动项目到预期阶段需要多少钱。首选挣钱,组个小团队,不用投资太多,就能挣钱,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其次融资,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融资的成本是高昂的,不断的和投资人沟通信任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心理准备。最次自己掏钱,一个短期不能挣钱又得不到融资的项目,最终成功的概率是极其渺茫的,除非自己很有钱,很可能一点点钱砸进去连泡泡都看不到,最终给家庭带来困扰。 4、天时。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形式总是不断变化的。创业既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理性和耐心。初次创业总是容易感性化太强,不能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就卖,卖不掉就关。打胜仗不需要水平,掩杀而已,打败仗才考验指挥者的素质,兵败如山倒也能有条不紊。高手不是逆水行舟去逞能,而是顺风顺水驶到尽!这一点可能是废话,不管用。因为只有执着过的人才能理解什么叫放下。对天时的把握上,可能每个创业者都要交点学费。 5、地利。地方决定了项目成本,人员心态,媒体辐射,政策支持,队伍建设,人脉圈子,资金支持。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权衡取舍,最大化的地理优势。举例:北京的优势是品牌辐射能力强,北京下雪全国人民都知道,同样北京出了个什么好项目一下子也能传播到全国。但是北京的缺点就是浮躁,太多故事太多神话传说太多口水扯蛋。怎么客观实际的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安排工作重点,想清楚了就可以,不能一概而论。 6、制度。最根本的制度就是股权,既要保证决策的集中性,也要权衡团队归属感。什么五五开之类的和事佬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明确究竟是谁把公司靠在肩上,谁在做最后的决策,民主是打不了仗的。快速决策,错了再调整的成本远远小于无休止的坐而论道。除此,简明扼要的道德底线:不贪公,不卖主,不斗己,不抗命。其他小节,共同决定共同遵守。对创业公司来讲,根本的制度是股权制度。在此基础上,人事的作用远远大于制度。带头大哥需要胸怀和魄力,能几乎容忍任何缺点,不断发现优点。在初期人的主观能动性远超过制度。 7、运气。创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科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可以重复,二是可以不被证明是错的。但是创业在这两点上都不符合,同样的路第二个人走也许就走不通,形式总是在变化,太海量了无法模仿。任何创业的成功案例,都可以找出更多失败的案例来反证。同样的项目,差不多的团队,操盘手法相仿,甚至办公都在楼上楼下。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成功是99%的努力+1%的运气,但是这1%的运气比99%的努力都要重要的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只是让成功的概率大一点,但是不保证一定会成功。所以创业过,执着过,失败过,证明自己还青春过就ok,不要太伤心。 上面7点是纸面的谋划,下面讲具体怎么操盘: 1、选择一个大方向。创业有很多方向,电子商务,游戏,社交,O2O等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关注创投信息,科技博客等,同时融入创业圈子和别人交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大方向。一旦选定了就不要轻易更改,因为隔行如隔山,任何行业都有潜规则,需要交学费的,需要时间。如果不断的换大行业,很可能时间也浪费了,但是样样懂一点样样又不精。创业就是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点子不重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成为专家,时间积累和错误教训很必要。 具体大方向如何呢?三个考虑点:一是新技术产生带来的新市场(注意是新技术,不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往往时间窗口很短,而且都是既有大佬的自耕田,不要轻易去动)比如:互联网革命。二是国家政策放宽带来的市场。比如允许商品交易带来房产市场。预估一下,土地确权将造就一个新的地主阶级,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市场,新农业的前景看好。三是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比如:县城的肯德基、麦当劳跟菜市场一样,比城市生意好多了。如果在小县城加盟必胜客之类,生意差不了。把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形态往县市级城市迁移会是个大趋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都会有很多人做,怎么做的比别好,需要自己考虑。 2、选择一个切入点。一个大的方向有很多需求点,创业一开始切忌全线展开,而是要选择一个切入点。在一个点上取得绝对突破,然后再以线展开。 以O2O为例:O2O是很大的方向,缩小到一个具体的行业,比如:餐饮(大家都熟悉但不是个好切入点)。餐饮还太大,再缩小到快餐。接下来就要确定切入点,到底要在快餐这个行业解决什么问题。为谁毛利,对谁负责。解决送餐快?解决订餐方便?解决客户信息管理?还是味道更好更便宜?一开始只需要解决一点。比如:解决送餐快。那么接下来很简单,选择目标区域(写字楼或者学校,集中容易验证)。什么网站啊,统统不要。找到一个目前正在做送餐生意的,跟他说免费替他送货。你看看你是否能做到送餐更快。最终可能发现问题:不可能更快了。因为每到饭点,写字楼电梯都很堵。所以快餐店早就做好了标准餐,每个楼层提前都摆好了。而且每个店都有默契,如果来了新对手很可能会有摩擦。打架?吵架?搞定保安?哈哈,发现开始想的不对吧。怎么办?请看第四点。 3、明细工作量迅速推进到底。选择好切入点后,接下来就是速度和执行。以小时统筹工作量,以天作为奖惩时间点,以周作为反馈周期。如果不能把工作精确到小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切入点超过了团队的操盘能力(一口吃个胖子不现实)。如果不能把天作为奖惩时间点,执行的速度和力度都会有影响。如果不能按周来审核计划,就会错失机会,浪费时间,懈怠士气。不怕错,就怕拖。 4、调整切入点,再次推进。如果推进到底,发现最后的预期是错误的,没关系,调整切入点继续推进。提高送餐速度不行,还可以尝试提高订餐方便度。继续按照上面的方法推进。反复的快速试错,是锻炼团队和快速找到方向的最好做法。千万不能不停的争论,白白浪费时间,错失良机。 5、扩张。找到突破点以后。迅速的总结经验,形成流程,快速的扩张。接下来可能的重点是找人,找钱。 6、建立门槛。业务模式上有没有门槛,如果没有就要在资本上迅速建立门槛。如果自身融资条件不佳,不能建立门槛。快速考虑退路。 7、退出。没有门槛的挣钱方式会短期内吸引大量的竞争者,时间窗口非常短暂。首先能挣钱就挣钱,尽量多积累为以后艰苦的游击战准备。其次考虑卖掉,如果能卖个不错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既不能挣钱,又不能卖掉,那就果断的关掉,重头来过,不要犹豫。一个僵尸项目带来的痛苦远远大过迅速承认失败。 方创资本 点评:创业是外部客观条件和内部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的越周全,遇到的问题越少。愿你成为爱思考的人,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Peter Zhang 方创资本点评:有市场、有能力、有兴趣,创业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靠坚持与努力。也许你的创业之路会荆棘丛生,请记得只要选对了方向,就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 @Alex 蒋亚萌,天使基金-阿尔法公社合伙人 一个坏的创业方向就是一个坏的创业方向!它不会因为你超级优秀超级自信或是偏执狂,就会有丝毫改变。因为那是产业的生态决定的,不是你能决定的。 写这段的目的,是让琢磨这个事儿的人更客观的思考,这里不写如何找好方向。创业者倾向于强调内因,强调个人的爱好和特长,follow your heart,这也没有错误。 成功=方向 x 产品 x 团队 x 执行 x 运气。 简单可以这么看。任何一个要素的概率降低,都会被后面要素的概率所放大。运气你我不能控制,不说了。剩下的要素中,产品、团队和执行是你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的,所以应该聚焦。方向,也就是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你也控制不了。所以必须科学地思考。 对方向的分析和选择,其实是个普通人的常识。方向非常重要,你必须要想。而且要客观、中立、理性的分析数据、产业链、竞争、成本利润。之后,再回归初心,结合内因。太强调内因是一个误区。因为手拿锤子,你会倾向于把每个问题看成是钉子。谨记。 方创资本点评:创业,要有最基本的常识和最准确的预见。 @刘欣 回答如何选择创业方向之前,还得先回答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创业”? 你心目中的“创业”,是走上致富路成为高富帅?还是挑战自我发现人生价值?还是成为追梦人向着理想奔跑?对“创业”的不同理解,在这个问题下需要的答案是不同的。 以财富为创业目标,选择方向主要看:一,既有资源;二,潮流领域。财富的创造过程是“生产-转化”。既有资源越多,你的生产成本就越低,速度就越快,可以更快的进入到转化,让资源快速变现。对“资源”二字的理解很重要,深刻理解有助于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潮流领域是大家都明白要看的,要看懂大势,顺势而为绝对没错。从2000年开始的门户,到后来的增值服务,网址导航站地方站,社交媒体,游戏,移动,能在潮里捞一把的都能赚到钱。 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创业目标,选择方向主要看:一,价值观;二,个人能力。选择这种目标的人以专业型居多。设计师想做出更好的设计,程序员想做出更快的引擎,工程师想做出更好机器,煎饼师傅想做出更厉害的煎饼……有清晰的价值观有助你建立坚定的信念,减少浮躁,并且收获更多成就感。个人能力上,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更多元的能力(比如设计师会写代码,程序员会做PPT,科学家会武术等)会让你做得更稳。一般来说,能更大的实现个人价值,就会有一定的财富随之而来。 以理想为创业目标,选择方向主要看:理想和价值观。理想和价值观一致你才能走下去,不然你是不会幸福的。我见过不少做得好的社会型企业的团队,从商业层面看他们所做的事儿都不具备很高很快的营收空间,他们都有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对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从而他们有很强的执行力和凝聚力,让他们在各自的方向上走得稳健扎实。 创业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就是要把一件事儿做成,那么你一定要选一件你认可,你能做,能做下去的事儿。之所以我把创业目标分成几类说,就是要提醒,千万别目标错位,高喊理想却焦虑财富,挥汗叫卖却憋闷自我。一定要先看懂自己的内心,你才知道你想做什么事儿,然后,你才真正找到了你的方向。...
1 尽职调查准备要充分 尽职调查前.做好准备是调查成功的关键。调查者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新闻报道、研究报告、论文等,了解行业、企业、创业者协况。列出疑向清单,以备继续调查。 通过公司网页了解其最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看公司网页主要看一些可能存在问题的报道,而不用去看企业宣传的好的东西,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奖惩通知、员工活动、重大事件等来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介绍创业者身世的文章,了解企业的历史.看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创业者是不是教授或者研究员出身〕。创业者的出身对于一家企业的经营风格有脸重大的影响。如果创业者以前是学者.那么需要关注企业的知识产权是哪里来的,是否存在权属不明或者纠纷;还要关注企业的人平关系是否存在不独立的情形。如果创业者以前是销售出身.那么需耍关注企业的研发人员以及研发人员是否稳定,公司的销售策略是否稳健、是否存在不规范甚至违规的情形。如果创业者是资本市场出身,那么还需要重点关注创业者是否为了资本运作而做出风险较大的操作。 2 互联网尽职调查新思路 众筹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将是未来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草根天使,平民投资家可以活跃在投资一线,参与项目审核。 众筹平台宣扬人人都可以做天使,众筹投资人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手段,多方位了解投资者或者项目的全面信息,通过朋友圈、社交圈等的交流反馈,形成对项目方更加立体的印象,更加完整地实践投资即是投人的投资基准。 3 访谈要讲究方式方法 访谈应该是尽职调查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需要讲究沟通方法的一种方式。访谈人要在访谈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需要问的问题以及自己希望得到的演息进行仔细整合并做到融会贯通,做到提出的问题看似不轻易却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这样往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前期做好准备工作之外。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聊天作为更加灵活也更加发散的一种‘访谈’。有时候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一名优秀的众筹投资人理应将聊天作为一种重要的尽职调查手段。 要发现待投企业潜在的未来价值和问题所在,除了研究企业的商业计划书之外,投资机构依靠的主要方法就是审慎调查。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投资人做审慎调查都有独门心法,而一套好的审镇调查策略和步骤无疑有助于投资人“沙里淘金、慈眼识珠”。 投资人在与企业股东洽谈时,需要关注创业者的人品、诚信和做企业的境界.现实中很多项目就是因为创业者本身的不诚信或者隐瞒而不了了之。因此,调查不仅要接触实际控制人,更要同时约谈小股东。管理团队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创业者以及管理团队的风格、精神和境界.将在长时间的磨合中给企业留下烙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发展轨迹以及高度。 同样.投资人在走访顶目企业的借理层时,注意力也不能只放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或其他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管理高层上,而忽略了公司内诸如行政、财务、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管理人员。这一忽视往往对审慎调查的效果影响重大.特别是依靠管理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有着更具体和更真实明确的了解,对这些对象的访谈设定的目标也要相对明确具体,要从他们那里真正得列你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行业发展、市场空间、竞争优势,后续新产品开发情况.以及通过网络产生的疑问等。 与走访企业员工同时上下班。投资人在对企业现场进行走访时。在关注研发、市场、生产等核心部门时,还应该详细走访企业的办公、仓库、物流、财务、人力资源等关键部门.以对企业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和公正的判断。 4 现场调查必不可少 所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无论网络检索做得多么好。访谈做得多么扎实.亲自去看看会更加真实和准确。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场调查理应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种调查手段,适宜的企业实地调研周期约为l周。 影响企业最关键的5个要家为:团队、管理、技术、市场、财务。这也是投资人需要着重关注和详细调查的。投资就是投人,团队的诚信能力、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考察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管理制度的覆盖面、完善性,特别是内控制度的完善性;其二是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效果。技术方面要关注技术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技术的产业化程度以及后续研发能力。对市场的调研主要看产品的市场地位,营销方式及现金流管理效果。对财务的核查除财务状况和结果外,重点是看财务的规范性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这5个要素就像是企业发展的5根支柱,缺一不可。审慎调查要学会突出重点、找准关键的问题。从投资角度而言.在这5个要素上花时间和精力是完全值得的。 对投资人来说,在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上.没有什么比客户的评价更能说明问题了。波特模型要求,至少访问4个上下游客户、3个以上的项目企业竞争对手。比较竞争对手与项目企业的优劣,发现项目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不足,考量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产品占有率。提问不仅是获得企业真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之一,更能反映出投资者水平的高低。要将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每次的问题都不相同·问题要从大到小地问,越问越少,越问越精.越问越细。审慎调查的提问方法有两种:一是针对性的提问;二是漫谈式的提问。要让创业者对自己的企业通过这些问题思考一遍,即使对其了如指掌的问题也要再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能让创业者了解投资者在关心什么,思考什么,便于双方在投资后的协调与配合。 5 客户对目标企业最了解 如果说供应商一般都会说好话,那么客户就不一定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客户访谈的结果更能反映创业者的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通过客户也更能判断创业者的定价能力、产品市场地位、产品质量,是否存在关联方,是否存在纠纷等;对千大额合同,还需要关注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业绩造假的可能。 如果有条件.找一些行业的专家了解一下行业的基木情况以及创业企业的行业地位等。这其中更要关注行业协会的一些领导或者工作人员的反馈。关注的重点在子创业企业的产业链、盈利模式、核心技术、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等。 尽职调查是一个持续发现整理、更新、再发现的过程,尽职调查工作事无巨细.详细而全面的尽职调查工作将使你对企业以及项目的判断更加准确.能有效避免时间的浪费.甚至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尽职调查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完善细节.不断释疑定性,挖掘亮点。完成定性分析。同时.主意与财务数据的匹配,尽可能地定量分析。最后·经过全部的尽职调查过程和定量分析判断,形成自己核心的观点. 众筹行者: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
投资就像是一场与融资方的恋爱,能够最终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对象(企业或项目)并非易事。就像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恋爱过程一样,在决定是否与对方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全面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往往决定了能否最终修成正果。 创投圈将这场“恋爱”之前考察对方具体情况的过程称之为“尽职调查”。对于股权众筹投资而言,尽职调查是融资方、投资者和股权众筹平台的第一道防线。它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与权衡来确保投资机会是尽可能安全的,同时也确保投资者能够承担风险。 尽职调查有利于保障投融资双方利益 尽管股权众筹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创新模式,但既然是股权投资,尽职调查是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需的环节。尽职调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所投企业项目的调查,让股权众筹投资者准确完整地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分析确定项目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股权众筹融资目前主要定位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众筹平台上的众筹项目参差不齐。从投资法方的角度来说,投资本身就客观存在许多风险:是否存在项目发起人不合规、项目融资额度虚高、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尽职调查,一旦发现预投项目存在的上述问题,投融资双方可以一起协商解决,有利于保障众筹双方的利益,确保股权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众筹平台是尽职调查的主要承担者 由于目前在股权众筹平台上进行投资的大多以个人为主,具有数量众多、分散的特征,使得投资者对项目的考察能力参差不齐。鉴于此,不可能让所有投资人都参与到项目尽职调查过程当中来。往往由在股权众筹投资中扮演中介角色的众筹平台来担任尽职调查的责任。 尽职调查的过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监管要求对筹资企业或项目与投资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二是根据分析结果决定一个项目是或一个投资者是否具符合众筹的相关要求。股权众筹平台会对筹资项目做筛选,只选择那些通过了尽职调查的项目。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又有利于促使平台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调查重点与模式亟待创新 目前股权众筹平台所上线的项目大多数公司融资属于早期的创业投资范畴,这一类型公司具有成立时间短,业务规模较小、资产结构简单、公司内部运行不规范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尽职调查的重点和目标要高度契合早期创业公司项目的内在运作规律,以防发生偏差导致投资风险的增大。 此外,股权众筹是互联网+的产物,众筹平台的尽职调查如何适应互联网化的挑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股权众筹平台不仅要在尽职调查中调整关注的重点,而且还要在调查模式上做出突破。虽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一部分的企业资料和情况已经通过网络进行上传和查证,但是大多数仍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实地调查。 一方面,可以委托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登进行尽职调查或与其合作; 另一方面,众筹平台要加强对平台合格投资人的尽职调查培训也显得尤为重要。让投资人掌握尽职调查的方法、标准和程序,这也是股权众筹平台在尽职调查工作中不可忽略的力量。 结语: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目前股权众筹平台普遍缺乏有效退出机制、投资周期较长的现实考验下,股权投资仿佛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唯有做好投资前的尽职调查,方可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险境中寻求一重保障,为成功增添一些筹码。 ...
LinkedIn 等技术公司的股价大跌似乎已经引起了涟漪效应。Mark Suster 认为初创企业将面临重置。但是他的那篇文章说得还不够详细,在情人日这一天他又发表了有关初创企业如何估值的文章,详细解释了初创企业的估值方式以及公开市场市值变动对初创企业估值的影响,并把 VC 私下对市场的看法和盘托出,这应该是近期有关技术创投市场分析最透彻的文章之一了。 对于技术公司的股价正在下跌(无论是公有还是私有)的原因,现在网上和小圈子都有很多讨论。对任何公司进行估值都是很困难的,因为这需要对公司未来的增长、竞争态势以及最终利润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有两个重大变化已经广为人知—一是上季度一些知名度颇高的公司,如 LinkedIn、Twitter 的估值出现了暴跌,二是 Fidelity(通常是公开市场投资者)已经减低了旗下许多后期阶段私有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且还把数目公布出去。 大多数干这行的有经验 VC 早已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修正,并且在最近 1、2年 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私下讨论此事。这里我会尽我所能把我的观点解释清楚,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因为我从创业者那里听到的东西大部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让我感觉有些耳熟,同样的东西我在 1997-2000年 间也听到过。 VC 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样的? 我最近调查了超过 150 位 VC 朋友,这些人涵括了不同投资阶段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关于最近的市场,我提出的问题是 “下述陈述哪一个最好地表述了你对步入 2016年 的情绪?” 从下表可看出,谨慎与乐观的对比是 82%:18%。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次调查是盲测(我不知道受访者是谁、属于哪家机构,所以这组数据是可信的、较少偏见的),而且受访者除了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感受以外不会有任何其他动机了。 所以这样的结果有理由令人泄气。这些大多数手上都有一批正在融资或者未来需要融资的私有公司,所以他们知道自己正逆风而行。受访 VC 中 61%称去年Q4 价格已开始下跌,91%称预期这种趋势在 2016年 上半年仍将继续(有 30%预计会严重下跌)。 为什么要说这些?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谈对估值的担心,因为过去 2年 估值涨得实在是太快了! 所以在 Twitter 上面看到下面这些典型的(也是可预见的)回复让我很痛苦:“VC 估值定价要跌了!”“这对 VC 是好事对创业者是坏事。”“Mark 老是讲估值贬低肯定有既得利益。”“当然了,价格不跌才怪。因为 VC 总是说不然后把他们说过的话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些全都是错的。 我开始写博客是因为受到了 Brad Feld 的启发。在我还是创业者的时候,对于 term sheets 是怎么工作的欧哲投资者是如何思考的这类东西都没有公开的信息。Brad 很开放,他写下了这些,给人的感觉是他免费给人提供了一本 VC 手册!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都想跟 Brad 共事,所以我开始写博客,因为我认为如果透明对 Brad 有用的话我也想做同样的尝试。 过去 2年,几乎每一位我所认识的睿智的 VC 都在私下讨论私有市场的估值是如何的荒谬不已,将来会面临怎样的清算。不过大部分人并不喜欢公开讨论这些,原因有二:1)他们手上有一批投资组合公司,其中许多正在融资 2)他们不愿意受到公开攻击或者被视为 “反创业者”。 但我敢保证,他们私下一直在说这些。所以这些年我说的东西更多的只是把他们私底下说过的东西曝光而已。 不过让我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我每年只做 2、3 个单子,我的机构顶多 1年 做 10 到 15 单。我们的新单交易额大概是 4000 万美元,跟单大概也是这个数。2015年 美国对技术初创企业的投资额是 770 亿美元。告诉你这些数字是为了让你明白我们仅占市场份额的 0.104%。 所以根据这一数字,我基本上不可能会投到你的公司,我告诉你这些私下讨论的东西的唯一动机是帮助你做好准备,如果我对融资环境的感受正确的话。如果我错了—至少你也可以拿到更多的数据来决定如何融资、如何花钱。如果我说对了,我唯一的希望是能有更多的公司拿到融资,同时有更多的公司降低烧钱率并活下去。 这就是我的所有动机。 投资者希望估值下跌吗? 大部分不希望。不过出于充分的理由(但不是你想的那样)—也希望如此。 我来举个不那么技术性因此也少点政治意味的例子吧。假设你有一批房产,然后还想买更多。比如你手上有 10 套房,未来 10年 里每年可能你都会再买 1、2 套。如果其中一些房产涨价了,你可能会卖掉以获得一定的流动性,但有时候你也会卖掉那些不好的房子拿回你的钱然后继续。 这时候价格就开始下跌。这时候你就会想,“太好了!现在我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房子了!” 当然生活要更复杂些。你的想法当然是卖掉 2 套估值过高的房产,然后卸下一些表现糟糕的包袱。但是事实上根本就没人想买,你的银行又开始叫你要小心一点,别走太快了,少买点。 VC 的感觉就是这样。许多有经验的合伙人都是有 7-10 个董事席位的基金,这些大部分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所以价格跌了以后它们的第一反应是,“MD。我得加把劲儿帮我的组合公司融资了。” 当然最好是去告诉他们的 LP(有限合伙人)投资的每一家公司进展都很好,但他们有一番解释工作要做了。 是的,从长期来看,为现在公司未来支付更多的 “地板价” 可能会产生更好的回报。但我向诸位保证,事情并不像一些创业者所认为的那样,我认识的 VC 里面没有一个人享受这种修正。现在大家的感受更多是痛苦而不是收获。 投资者会不会把市场给吓跌了? 简而言之—不会。这是所有观点当中最离谱的。 “10 位天使投资人走进酒吧…” 你还记不记得 Bin38 的天使门事件?当时 MichaelArrington(TC 创始人)指责硅谷一些顶级种子基金密会 “串通” 压低初创企业估值。这完全是胡说。几个人是没有办法做低市场价格的。过去 7年 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涨。 个体基本上是没有办法通过制造恐慌来让市场走势如自己设想的,因为那是市场!当然,美联储或者美国、中国、伊朗的领导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但 VC 或 Bill Gurley(泡沫论鼓吹者)或我自己做不到。每一次熊市都有人认为机会来了。这就是市场和资本主义的美丽之处。 还记得红杉资本的《永别了,好日子》吗?这篇文章是 2008年9月 写的。这给市场造成了什么恐慌?时至今日我知道有人认为红杉资本是知道市场还会涨回去的,这么做只是想虚晃一下,吓吓其他的 VC 和创业者。拜托,他们既没有这种动机也没有这种能力,哪怕是红杉资本。 近年来的估值为什么不合理? 如果你想听真话,下面就是原因。 1、社交网络终于成熟了,把地球连接起来了,并且让 Facebook 员工和投资者发了。2、智能手机终于让苹果员工和投资者发了,同时也推动了 Goog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 等的发展。3、美联储这些年基本上把利率维持在 0 水平并采取了量化宽松手段来提振经济。共同基金、避险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基金、养老金、基金会、主权基金等手上的钱都需要寻找回报。“安全” 的投资没有收益,所以只能把更多的钱投到私有市场上来寻求回报,这其中就包括技术市场。 从下表可以看出,自 2009年 以来投资额暴涨了 300%。 最近价格的暴涨绝大部分都是被共同基金、避险基金、企业投资者等非传统 VC 推动的。从下表中你还可以看出,10年 前初创企业的钱基本全都是 VC 给的,但 10年 后 VC 融资额仅占初创企业融资额的 40%。 供求定律 我知道有人认为理解市场运作机制并不是成为很好投资者的先决条件,但事实是市场动态在决定公司有价值与否当中扮演着巨大角色。 谁要是大学没修过经济的话我先从最简单的解释开始(我学了 7年)。微观经济最基本的一张图是供求关系曲线。需求代表买家,供给代表卖家。初创企业这个语境下,“买家” 是 VC,寻求拿部分基金去 “购买” 你的初创企业的股权。 微观经济的原则是,任何产品只要价格达到市场出清价,合适数量的买家和卖家就会出现,然后价格就可以设定。一些产品 “缺乏价格弹性” 意味着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并不会滑落太多(比如香烟、酒、毒品)。有的产品具备 “弹性”,意味着价格上涨的话需求会掉得很快。 但大多数情况下供需关系以及供给量和价格是 “平衡” 的。 什么东西会造成失衡?通常只有 “外在事件” 才会导致供给或需求量的改变。风投的情况是大量非 VC 资本跑过来寻找更高的回报,效仿 Facebook、LinkedIn、Twitter 的成功,再加上期望在 Uber、Airbnb、Dropbox 等身上获得高额回报。 这在经济学上叫做 “需求曲线变动”,如下表所示: 这么说吧,市场突然多出 500 亿美元会导致价格暴涨:典型的需求变动曲线。 后果如何?仅仅 2年 时间估值中位数就暴涨了 3 倍,然后到 2015年Q4 价格出现急剧下挫。 融资水平下降之反思 看到上面令人震惊的需求你应该注意到不仅价格变高了,而且公司的 “数量” 而增多了,我知道很多创业者认为这是好事。大多数明智的 VC(再次地,私下)认为并非如此。 创业者是增加了,但是很多人进来并不是想 “创新” 而是想赚一笔快钱。公司的增加把好的工程和产品人才分散到更多的公司里面(很多都是不大可能成功的),而不是集中资源到数量更少但更具变革性的公司手上。巨额融资的增加导致大规模的工资膨胀,房租上涨,因此而导致了烧钱率的上升。 不过通常如果你融了 1、2 千万,你的 4、5 个竞争对手也融了这个数的话,“坏行为” 的动机就会多得多了,正因为这样“赢家通吃” 的心态导致大家更重视增长而不是利润。 简而言之,当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挥霍很容易就拿到手的 VC 资金来追逐赢家通吃式的回报时,想建立一家强大的公司就很难了。 一旦融资水平下降,许多本来想创业的人又会想念麦肯锡或 Google 的稳定和薪水,因此留下来的都是真正铁杆的创业者。聪明的投资和聪明的创业者更喜欢这一阶段的市场。 中值回归 我们还可以从经济学的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估值下跌这件事,那就是 “中值修正”,意思是说有一段时期你可能会有一些偏离历史平均水平的数据点,但最后还是会回到原来水平的。 正如我前面指出那样,Joe Floyd 非常出色地通过 SaaS 乘数变化情况捕捉到了这一点(注:Mahesh Vellanki 还分析了更多行业的收入乘数情况)。上图可以看到,2007年 的时候大家愿意给 SaaS 业 7.7 倍的预期收入乘数,而上一年还不到 5 倍。这种背离到 2013年 达到了 13.4 倍的高点,然后又恢复到 4 倍的水平—略低于历史中值。 为什么市场调整会那么快?如果你真想理解投资心理学和经济学,那你应该好好读读 Nassim Taleb 的那本经典:《 黑天鹅》。我认为这是有关投资的两本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简而言之,黑天鹅是一件不可预期的事件(或好或坏),大家都不认为会发生这种事,但一旦发生,投资者的情绪马上就会发生急剧变化。 2008年9月 时,那只黑天鹅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其涟漪效应是巨大的。 我在想 2016年1月LinkedIn 的股价暴跌可能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量级当然要小一些,因为公司本身基础还是很好的)。但是体系内的人还是会被触动的,因为这样的一只技术股票宠儿在一日之内股价居然跌得这么厉害。时间会告诉我们真相,但我猜历史将表明这改变了大家的市场心态。 公开市场市值如何影响种子轮的价格? 之前我已经写过公开市场的市值是如何影响私有市场估值的了,这里我再补充几点。 简而言之,后期阶段投资者(增长基金、PE 基金、避险基金、共同基金)在私有轮次中基于对公司上市时的预期回报来设定价格。其定价模型要比种子轮(投的是产品和团队而不是基于财务)更复杂。所以公开市场给出的乘数是很重要的,一旦乘数下跌,后期阶段市场也会下跌。但下跌速度要慢得多,因为定价没有那么频繁。 如果你是 B 轮投资者,前面投了一笔小钱,几年后又有后期阶段投资者给同样公司投了一笔大钱,那你对价格就不会那么敏感。不过如果你看到手上有些单子还没有完成(这正是 2015年Q4 所发生的,现在还在继续)在接到新单的时候你对价格就会更加敏感。 如我前面所言,平衡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从 FOMO(害怕错过,或者市场分析师所谓的 “贪婪”)转移到务实的 “我可以接也可以不接” 这种心态,或者叫做 “恐惧”。 而如果你是 A 轮投资者,以往投前估值一般是 1500-2000 万但经过竞争变成了 4000 万的话,问题会传导到你这里。 即便是种子轮也可能受影响。2009年 的时候,投前估值一般是 4、5 百万美元,而过去几年这个数已经到 1000-1200 万(甚至更高)。但如果你是种子轮投资者,担心投后估值太高而导致 A 轮无法完成的话,突然之间你就会开始少付点了。 情况就是这样。 为什么行情下跌的时候融资那么难? 再回到我那个非 VC 的例子。如果你考虑买房—当然了你一直都想!—旦价格开始下跌,你很可能还打算再等 1、2月 看看。肯定的嘛,如果你认为未来 6 个月房价没那么值钱的话为什么要现在买房呢?且不说到时候房子还会更多! 用投资者的话这叫 “抓住落下的刀子”,从心理上来说投资者是恨这个东西的。所以当投资者试探出价格,并把时间放在担心他们自己的投资组合时,单子就会被耽搁了。下面这张图我之前发过,显示了投资者预期未来融资完成所需的时间会更久。 如果你希望理解为什么投资者努力想重置其现有公司的估值—过去 5年 必读的一本经济书是行为经济学的先驱 Daniel Kahneman 所著的《 思考快与慢》。 为什么追加投资困难? 许多创始人不理解为什么追加投资(inside rounds)那么困难。“如果去年你那么喜欢我的公司为什么不多给点钱我让我度过 ‘寒冬’ 呢?” 首先这里存在着投资者之间的政治问题。其中一位投资者也许愿意接受摊派给自己的 300 万美元,但是如果另 3 位投资者不愿跟的话他也不会追加投资。“我为什么要帮你摆脱困境如果你不愿做你的那份?” 此外还有 “验伤分类” 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一家 VC 有 10 项投资同时都需要钱,并且都在努力融资的话,VC 需要确定哪些公司应该拿到资金,哪些不能。 想象一下这个……如果你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验伤分类,然后花了数小时跟其他 VC 和不愿削减成本的创业者进行协商……那你还有可能再顾及其他单子吗? 所以追加投资就会被搁置,如果没有跟投的话,你会发现 “recaps”、“structure” 或 “pay-to-play” 这类规定。可称之为高风险的小鸡游戏。 有钱的那些并不愿意帮助没钱的摆脱困境。 我甚至还没提到合伙人内部的争斗问题,一旦机构感觉 1、2 位合伙人的单子比别人的差时,每一位合伙人可能都想设法保住自己的单子,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有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有的就得不到了。有些机构协商氛围会浓一些,有的会淡一些。但谁要是假装没看见这些情况的话那他就是鸵鸟。 为什么贬值轮次比你想象的还要困难? 贬值轮次是很难的。略为贬值可以接受,但大幅削减是很难做的。首先,大多数新投资者并不希望压低价格来惹恼原有投资者,因为他们知道将来大家还是要一起并肩战斗的。所以不如不接这种单子,找个新单会更容易些。 还有就是,新投资者会担心贬值轮次导致创始人或资深高管的离开,没有 VC 会希望换管理层的。 此外,贬值轮次会触发防稀释条款。贬值轮次也许更喜欢后期阶段投资者,而不是筋疲力尽的早期阶段投资者。或者贬值轮次也许会因为更后期阶段投资者的清算优先权被缩减而喜欢更早阶段的投资者。 简而言之,这里会有复杂的协商要进行,导致达成一致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 VC 大都只愿投资熟人和信得过的人。因为我们知道在困难时期我们必须考我们的投资伙伴当好演员。要么给你的那份融资,要么接受之前投资的苦果。但是许多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宁肯挟持公司不放也不愿接受这新的现实。 总结 市场为初创企业设定估值,“说市场坏话” 的单个投资者或投资者群体无法令市场价格下跌。有足够多的历史数据驳倒这种论调。像我这样愿意站出来说话的人并不希望来一次大规模的清算。相对于任何以更合理价格得到的未来潜在收益,我们因为要帮助组合公司熬过困难时期而蒙受的短痛要多得多。私有市场估值过高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就像 1990年 代末一样,没有新的 “商业模式” 能够抵抗万有引力定律。公司估值是以未来预期收益为基础的。所以应该预期会出现中值的修正。如果你相信这种前景会导致融资更加困难(时间上和价格上),你的自救方式应该是把烧钱率控制住,这样才能活得更久,直到公司发展到配得上估值或者熬过融资更困难的时期再去融资。 ...
来自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因未实现“海量获客、高频使用”的数据基础预期,中国平安最近做出了将旗下二手车电商平台“平安好车”关闭的无奈决定。相关人员将分别转岗至“万家诊所”、“房交所”和平安产险。 中国平安(30.040, -0.08, -0.27%)方面以“未到宣布时机”为由,拒绝透露万家诊所和房交所的任何信息。上证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两者均为平安即将新设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前者为平安健康“一拆三”战略中的一支主力,主攻线下连锁诊疗;后者的构想是瞄准一切与房产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暂设于“平安普惠金融”之下。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开始。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通过一次次“关闭+新设+整合”,这家综合金融集团在践行“3.0战略”,逐步进化成“金融+平台”的过程中,势必会不断重复着“创新+试错+纠错”的实验。 三年试错空间 曾被寄予厚望、已发展成国内最大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平安好车,意外地没有出现在马明哲2016年的元旦致辞中。在被视为平安宣告未来战略的标志性讲话中不见其影,不可能只是巧合,倒更像是一个信号。 春节过后,关于平安好车即将关门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平安官方倾向于将这一举动解释为,系根据集团3.0战略,将平安好车与平安产险进行业务整合,不存在因“烧钱”太厉害而卖给第三方的情况。 虽然“前期投入成本太大”非平安好车歇业的直接动因,但确是影响其做出最终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实从平安好车问世的一开始,就有市场人士指出它的战略定位与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二手车市场增量有限、抢食者却与日俱增,激烈竞争下投入与产出难以成正比,以此实现“获取大数据、打通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目标更是难上加难,值得反思。 不过,对于平安好车的来去匆匆,熟知平安经营风格的业内人士并不感到吃惊。业内都知道,对于一些颠覆型的创新型业务,平安内部的口号是“鼓励尝试、允许失败”,因此,平安给予旗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充分的试错空间,从已有案例来看,试错期基本在三年左右,一旦发现不行迅速果断整合。 左手创新右手纠错 平安一直奉行着“左手创新、右手纠错”的经营法则。据记者了解,在将平安好车关闭的同时,一些全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已开始在平安内部酝酿和孵化。 “当初平安好车的初始团队多由平安产险运营部门抽调而来,因此在关门后,部分人员将重回平安产险。”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人员将跟随平安好车副总裁孙国斌前往平安普惠金融旗下新设的房交所,以及由平安养老险副总经理许志红率队筹备的万家诊所。 两个项目由于都在筹备初期,因此没有任何公开信息可查。按照知情人士所述,“房交所目前仍是一个架构,但未来可能以公司形式呈现,将围绕一切与房产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而展开,孙国斌的职务将是平安普惠房交所总经理助理。” 而万家诊所本是平安旗下健康险公司的一个项目计划,但现在将独立为一家子公司,这正是马明哲今年重点布局的平安健康“一拆三”新战略、新打法。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未来“平安健康”版图将分为三块:一是传统的平安健康险公司;二是以“平安好医生APP”为入口、主攻在线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的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三是万家诊所,线下自设或收购门诊。“平安的策略是想让长期未盈利的健康险与互联网医疗协同,线上提供免费医疗咨询,线下铺设连锁诊所,以期积累客户数据,从而控制风险,减少理赔。” 融资上市疾进 而中国平安接连纠错、接连整合业务板块的背后,也让市场人士预判,旗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单独剥离上市的脚步越来越近。 据知情人士透露,之前一直兼任平安健康险和平安健康互联网两家公司掌门人的王涛,未来可能会专心致力于推进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而平安健康险公司或将交由他人负责,从平安内部传出的消息称,现任平安产险班子成员的一位高管是热门人选。 根据平安内部的规划,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将是陆金所之后,第二家有单独IPO计划的子公司,从已有迹象来看,平安集团在资源配置与协助上已经开始向其倾斜。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融资规模约5亿美元,2月底有望正式完成交易,3月正式对外宣布。 有投行人士分析认为,虽然从传统惯例来看,国内互联网类的公司倾向于在境外上市,但出于品牌影响力提升等因素,不排除平安旗下的这些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将来会选择在A股上市。陆金所近期就透露,战略新兴板也是其上市地的选择之一。 ...
近日,蚂蚁金服IPO计划曝光,估值预计2000亿-2500亿元人民币(约350亿-400亿美元),市值堪比上市的股份制银行。此前,陆金所、京东金融以及微众银行均传出上市前的融资计划,互联网金融机构估值浮出水面。风投机构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初定,大平台估值规模从几百亿到几千亿,规模巨大。与此同时,较早发展起来的单一业务平台如网贷类平台,其前景已不被投资机构看好,估值缩水甚至机构不再愿意投资。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初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可谓“冰火两重天”。 行业巨头估值高企 互联网金融的估值神话还在继续,各路巨头已经开始在登陆资本市场的海面暗战厮杀。蚂蚁金服计划书显示,公司拟于2017年实现在A股上市。陆金所、京东金融也屡屡传出上市计划。中国平安[-0.27% 资金 研报](601318,股吧)有关人士表示,陆金所也在积极备战IPO,不排除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市。不过,一些券商等机构人士则表示,基于互联网,此类平台的业务跨度很大,囊括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多部门。此类新兴金融机构想要登陆A股资本市场仍尚需时日。毕竟如何对这类依托于互联网具有庞大金融业务版图的机构进行有效监管还是摆在各部门面前的难题,金融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风险的防范,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上市之路的障碍就还没扫清。 “按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情况分析,从近期市值来看,中信银行[0.53% 资金 研报](601998,股吧)、兴业银行[0.27% 资金 研报](601166,股吧)、民生银行[-0.23% 资金 研报](600016,股吧)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市值在2500亿-3500亿元之间。而蚂蚁金服的估值在2000亿-2500亿元左右,已经可以媲美国内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新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十分被市场看好。”深圳一家风投机构人士说,此类新兴金融机构被看好的原因在于其强大的互联网基因以及多年累积的巨大可变现的流量,如阿里、腾讯、京东。 目前,蚂蚁金服正在进行B轮融资,金额或超100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预计在2000亿-2500亿元人民币。2015年7月,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引入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等在内的8家战略投资者。此前,京东金融宣布A轮融资66.5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0.65%],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为466.5亿元人民币。据报道,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将达成4.5亿美元融资协议,投资人包括美国私募基金华平投资、新加坡淡马锡等,估值达55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362亿元。 2016年初,陆金所对外宣布近期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2014年12月陆金所引入战略投资者大摩时,市场对其估值还在100亿美元左右,一年多的时间,陆金所的估值已接近翻番。2011年9月陆金所初始注册资金仅为8.37亿元人民币,目前市场估值却高达185亿美元,按美元市价计算,约是初始投资额的145倍。广发证券[0.92% 资金 研报](000776,股吧)认为,陆金所依托平安集团在行业内奠定了互联网金融的领军地位。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贷交易平台。经过几轮融资后,估值大幅提升。在剥离P2P业务后,陆金所将主要朝平台化业务转型,专注提供一个宽广持续的网络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未来陆金所的大平台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平安品牌和其他业务的联动效应。 国信证券(002736,股吧)认为,从现阶段来看,资本市场给予互联网金融公司估值比较乐观,处于历史高位,未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估值高企。投行人士认为,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这类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想象空间大,几乎能够覆盖全金融产业链,如支付、信贷、征信、证券、基金、保险等不同的业务,而这些业务此前是被分化到不同金融牌照下的机构里。同时,行业竞争市场化,对未来市场也有更强的敏锐的嗅觉,能通过技术去发掘新的市场因而更被投资机构看重。 单一业务平台遇冷 券商机构研究报告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类依托于电商起家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高估值主要受益于其庞大的业务版图,而微众银行则有腾讯的技术以及可能提供的相关业务支持,以蚂蚁金服业务体系为例,支付、理财、信贷、保险、证券等板块均有布局。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学恒认为,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分别布局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众筹、理财、保险、证券七大业务。依托于原有的体系和不断增加的金融应用场景,完整的金融生态已经初步形成。 与有完整生态链的公司相比,单一业务平台在历经早年的喧嚣后已经开始归于平静。“2015年,我们也想投资互联网金融,考察过多家发展得比较早的平台,包括网贷、众筹、理财类平台,但最终还是没有投资。一是考虑到政策风险,二是在大机构发力互联网金融后,这类平台的发展空间有限,草根平台的投资价值已经相当有限了。”国内某知名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国内做得规模比较大的网贷平台的估值已经回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宜人贷的本次募资总额将仅为7500万美元,且一直不被市场看好。截至2月15日,宜人贷股价收报3.68美元/股,而发行价为10美元/股。 网贷财经覃伦委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市场将由强大的资金或资源支持的公司胜出,毕竟金融的扩张需要强大的支持。以前风投跟进的模式也不可能再出现,不同于电商、团购等业务,金融业务有其特殊性,资金规模有限的风投并不太适合投资金融业。业内人士分析,风投的投资模式要求超高额的回报,同时秉持分散投资理念,且在投资过程中会设置不少条款可能会不利于公司业务长期的发展。“在2015年以前,很多同行拿着买来的注册量以及短期冲高的交投量去获得风投和上市公司的投资,当时风投和一些上市公司也非常热情,现在基本上已经消停了,要么沉下去守住和扩展自己的业务,要么出局。”一位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坦承,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平台进入转型,从网贷到综合理财型平台,涉及信托、私募基金的销售等,不过现在监管让平台划清业务,私募类不涉及其他不被允许的金融业务,而网贷平台的运营需要审批等已经使行业进入了清肃期,以前行业内动不动就谈是否获得融资、是否拿到风投的谈论已经匿迹了。 抢滩资本市场 前述风投机构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初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强者越强,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对于较小规模平台,需要深耕属于自己的垂直细分领域,做到别人取代不了的水平才能发展下去。对于资本支持,中小平台会倾向于跟股东方或者业务关联方获得融资,此前,已经有不少较知名的平台通过上市公司的入股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未来,仍将会有一些平台将引入这类绕道资本。对于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就不仅是以获得资金支持为目的了,将充分考量到未来上市之路需要引入能提供强大支持的股东或者构建金融帝国需要的庞杂的各种资源。 资料显示,2015年7月,蚂蚁金服融资一共引入的8家机构,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人寿、人保、太保、新华人寿、春华基金和上海金浦产业基金。业内人士分析,在投资者方面,蚂蚁金服的投资者主要以中字头国企为主,强大的股东背景有利于公司在A股的上市之路,中字头国企的入股意味着蚂蚁金服可能在国内A股登陆。事实上,想要登陆资本市场的并不只蚂蚁金服一家,中国平安有关人士表示,陆金所分拆上市的计划已经无虞,预计2017年上市。京东金融方面,也传出将于2017年在战略新兴板上市。 不过,一些券商等机构人士则表示,基于互联网,此类平台的业务跨度很大,囊括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多部门。此类新兴金融机构想要登陆A股资本市场仍尚需时日。毕竟,如何对这类依托于互联网具有庞大金融业务版图的机构进行有效监管是道难题,金融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风险的防范,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上市之路的障碍就还没扫清。 “如果不符合A股上市条件,不排除一些机构赴海外IPO。一方面,这类金融机构在高速拓展业务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海外上市渠道相对顺畅,宜人贷已经登陆了纽交所,已有先例,对于大机构来说更容易。”券商投行人士认为,考虑到A股的融资能力和品牌效应,现在企业还是更倾向于在国内上市,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品牌等方面的支持。 ...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理财 P2P理财那绝对是一个金融新宠儿 凭借其起点低、便捷、高收益等闪光点 迅速捕获了一大群投资者的芳心 可是 总有些披着P2P外衣的黑平台 在市场上招摇撞骗 募集到资金后就跑路 让很多相信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蒙受损失 所以如何选择安全合规的平台 绝对是重中之重 !!! 前提是你大家伙儿一定要 避免陷入这些个P2P理财误区 误区1P2P网贷属于高利贷范畴 这里要纠正一下,国家法律是允许和保护民间借贷的,而且利率是在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的四倍以下,也是得到承认和保护的。所以网贷不是高利贷,是合法的一种投资方式。 误区2国家政策保护 政策是宏观、投资人是微观,不可能出来政策了平台就不会倒闭,综合实力差的平台早晚都会倒闭,保护你的永远是自己的行业知识和经验。 误区3分不清投资和投机 投资理财最关键的是知识、经验、心态,P2P理财只是理财的一种,你不能指望靠它一夜暴富。稳健的理财,适可而止的回报才能长久。 误区4只看收益不看风险 最近,频频爆出P2P跑路事件,某些平台收益显示20%—40%,投资者便被这些高收益吸引,忽略了潜在的风险性。刚刚我们也说了,只有利率在贷款利率的四倍以下,才是得到国家承认和保护的。 误区5利率低比利率高安全 判断一个平台的好坏,不能单单从平台的利率上去判断,利率高低和平台的安全性没有绝对的关系。 当然,利率太高的平台肯定不靠谱。利率取决于借款的项目,项目不同,利率自然会有却别。P2P平台的优劣究竟取决于什么呢,小编觉得平台的基础和风控能力尤为重要,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安全,关键还是风控能力。 误区6P2P理财平台没区别 P2P的平台分为两种,一种是信用贷款为主,一种是抵押贷款为主。小编觉得实物抵押的平台相对比较保险,也望投资人参考一下。 误区7平台越大越好 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大家一定要记住,专注的平台永远比大而全的更有竞争力,快鱼吃慢鱼。 误区8平台页面越华丽越好 华丽的平台,只能说明网站的美工技术一流。选择P2P理财,关键还是要看这个平台的风控体系。 误区9平台运营时间长就安全 民间借贷坏账爆发期一般是在6月、12月、18月,经济周期3年-5年一个波动。如今是市场经济大环境并不好,每年10月以后是民间闹钱慌的重要时期。现在还没有一个平台完全走过一个经济萧条期。 误区10 快速提现的就是好平台 小编认为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误区,能够快速提取资金,恰恰说明这个平台对资金流通控制并不严格。一个好的平台,提现的过程,既能保证资金账户的安全,又不会耽误客户的需要。 误区11认为平台的模式最重要 很多人认为平台的模式永远比风控、催收重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借款人在平台借款以房子5折抵押,但是如果借款人还款逾期房子又买不去怎么办?在这些因素中,经济环境第一,放贷的模式第二,风控第三,催收第四。 误区12 相信平台保本保息的承诺 先不说平台保本保息承诺的真假,就算是真的,天算不如人算,未来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连最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在发售时都只承诺预期收益,平台保本息的承诺又有多可靠呢? 误区13人气高的平台就是好平台 投资人的口碑是最廉价的营销,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传播。人气高的平台也许是平台采取一种营销方式,你看到的也许只是假象。 误区14迷信热衷名人效应 不管什么行业,都热衷于请名人来宣传,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但是理财领域,名人不是操作人,并不能为你带来高的收益。 作为合格的P2P投资人,在知道一个平台后,应该去全面地了解平台的老板、背景、模式、风控等一系列问题,而不是一味青睐明星效应,失去自我判断能力。 误区15过于相信外界的分析推荐 很多投资者并不太懂P2P因此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依赖评级参数、数据分析、名人推荐。其实鞋子适合不适合自己只有自己知道,适合自己的投资才是好的投资,找到自己的分析平台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误区16过于相信对平台考察 考察是静态的,平台是动态的。过分相信数据分析,如果你相信数据,只能说明你不懂中国人。网贷的结果永远比数据要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