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来自平安银行的广东省人大代表林娜提议,“地方金融办应明令禁止P2P网贷机构开发‘首付贷’产品;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中介机构试图通过同金融机构或者P2P网贷合作,开发“首付贷”产品以促进其销售的行为,相关的部门同样应该高度关注并加强指导。”一时间,“首付贷”被推至风口浪尖。 无论是从金融切入房地产的互联网金融,还是从房产切入金融的房产金融事业部纷纷推出了为解决首付难题的“首付贷”类金融产品。那么,按照购房杠杆原理来说,无形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效应,市场承压以及风险也随之而来。加上2月初央行再下调首付比例,理论上这已经是楼市交易的杠杆,如果首付款再次进行贷款,无疑形成“杆中杆”的逻辑。 但首付贷在实际中承担的“杆中杆”的主要风险,目前或许并非来自于楼市,而是其资金来源——民间资金。 目前很多的创新来自于首付贷产品与P2P平台的结合,资金多来源于个人投资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间资金。首付贷的类型也分为信用贷和抵押贷,期限为半年到三年不等,可贷款额度一般为总房价的15%~20%。 贷款利息则根据期限长短不同而不等,一般半年期为6%左右,12个月则为8%~10%,2年期为10%~12%,三年期则在13%左右。如此计算,首付贷的贷款成本大约在年化20%左右,也由此“首付高利贷”的说法甚热。 “资金成本的上升会逐步传导至房地产交易市场,造成了房地产交易价格边际成本的上升。”某地产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名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些价格最后不排除消化在高企的房价中,导致房价单边上涨。 从首付贷产品的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看,这更像P2P平台上房地产抵押标和信用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当资金与P2P平台相对接时,大量资金来自于个人投资者也就是民间资金,随即网贷平台存在的大量问题也都将传导过来,例如期限错配、无监管账户、沉淀资金等。”上述高管表示,目前众多首付贷产品中仍以信用贷为主,风险触发壁十分薄,风险点之一表现在购房者利用首付贷后,欠下民间资金的这笔钱并不会纳入征信体系,也就不会影响银行的放贷判断,造成风险隐藏。 “本质上来说贷款就是杠杆,杠杆肯定会助推购买力,不仅房地产市场,其他市场也一样。”华泰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谢皓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通过民间资金的补足,让原本并不具有购房资格的群体顺利买房,在市场层面看是可承担不断高企房价的购房群体正在不断增多,且承压线也在水涨船高。 这样的现象让更多人想起2008年影响全球的美国始于房地产领域的次贷危机。但是谢皓宇表示,首付贷的融资链条和次贷危机不尽相同;次级抵押贷款的基本逻辑是在高杠杆的基础上再行对接金融产品,进行收益互换也相当于进行了风险互换,存在传导的过程。 回顾美国次贷危机,两大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为了分担高风险高收益的次级抵押贷款而将其打包成次级抵押债券,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而这些下游金融机构再度为了分散风险,二次打包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最后逐步传导致全球。此外,2007美国经济处于下行期失业率大幅上扬,购房者违约现象渐趋增多导致环环相扣的链条断裂。 “目前在国内仅仅能能看到杠杆,暂时看不到收益互换,并未把收益互换做成投资品。” 谢皓宇表示,如果美国的次贷危机仅仅是由于购房者在经济下行期还不起房子,那么风险会体现在银行端,而不会体现在投行等全国其他范围的金融机构,最终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银行又将这部分资产打包出售了。 从目前国内首付贷的走向来看,更多是通过P2P产品卖给了大量的投资者,分散向了民间资金。这会增加民间资金的风险吗? ...
此次央行降准的时点在市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春节之前就有机构呼吁降准,笔者认为,央行此次降准并非“迟到的爱”,而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作出的合理之举。此次降准更多地旨在稳定增长,对冲流动性紧张,而非刻意提振股市和楼市,符合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截至2月29日,央行逆回购累积未到期余额已升至1.31万亿元,仅本周将有93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到期,尽管在2月18日,央行曾发布公告宣布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但上周隔夜回购利率仍然一度上涨。缓解春节前投放的逆回购到期、部分银行补缴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带来的流动性紧张,是本次降准的原因之一。 从弥补外汇占款流失方面来看,降准也有必要。由于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中国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已经连降三月,且规模巨大,3个月合计达1.6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基础货币有着同样规模的缺口。央行于1月积极通过MLF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中长期和短期流动性,但短期补充流动性并非长久之计,本次降准0.5个百分点,实为对基础货币的补充。 今年宏观经济层面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去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这需要央行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流动性方面的支持。央行这次也首次提出,本次降准旨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意味着本次降准将配合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避免流动性紧张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次降准,是央行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首次降准。降准后,不考虑定向降准的因素,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为16.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为13.0%。因此,商业银行的存准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认为二者均有下调的空间。 这次降准将影响广大投资者、市场参与者的操作心理,央行释放明确信号,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自主,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有了更多可贷资金。根据测算,这次降准0.5个百分点所释放的7000亿元,相当于补充了将近一个月的新增贷款量。 央行在“两会”之前降准,显示出强烈的稳增长意愿。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进程。近期,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不断,自今年2月份以来,央行、国家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相继出台了重磅措施,几乎每周都有楼市政策出台。周小川行长近期在央行记者会上对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表态,也被各方视为央行赞成适当给楼市加杠杆。另一方面,对于股市而言,降准对市场形成短期利好。 另外,央行此次降准,带头遵守了此次G20会议“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承诺。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近期美元同样承受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在春节期间维持稳定,都给央行放宽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 目前,影响市场信心的因素大多来自中长期,而短期内不乏正面因素,如央行稳定汇率的坚决态度、春节后继续释放流动性等。可以清晰地看出,货币政策从短期来看,安抚了市场情绪,传达了正面讯号,起到缓冲器和争取时间的作用,为结构性改革赢得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而应对经济中长期挑战,根本手段还是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 ...
2月29日晚,央行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全面降准的实施,其目的是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是央行2015年以来第6次降准。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测算,本次降准将释放约七千亿元的资金量。 降准对冲流动性紧张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本次降准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据估算,截至昨日,央行逆回购累计未到期余额已升至1.31万亿元,仅本周将有93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到期。尽管2月18日,央行曾发布公告宣布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但上周隔夜回购利率仍然一度上涨。 除了缓解春节前投放的逆回购到期、部分银行补缴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带来的流动性紧张,外汇占款的持续下降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不足,也可能是本次全面降准的原因之一。 邓海清认为,此次降准的原因是银行间资金面偏紧张、公开市场大量到期、外汇占款大量流出、股市大幅下跌,因此降准“对冲”的成分较大。 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从平补外汇占款流失来看,早有降准的必要性。 外汇占款如果增加,则意味着注入流动性,减少则相反。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表示,由于去年末和今年初两个月外汇占款持续下降、且规模较大,基础货币投放出现问题,因此采取降准,但这种效果是中性的,是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不会带来额外的流动性。 配合供给侧改革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本次降准呼应了此前央行给出的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而这次央行也首次提出,本次降准旨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对此,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这意味着本次降准将配合供给侧改革的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避免流动性紧张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建军认为,今年宏观经济层面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去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而这需要央行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流动性方面的支持。 ■ 预期 “年内至少3次降准” 多位专家及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量仅起一个对冲作用,但背后的宽松意义明显。 中金证券债券分析师陈健恒认为,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再无双降的举动,即使在春节前后资金面最容易紧张的局面下,也只是通过公开市场和MLF等工具投放资金。央行此时的降准举动将市场的宽松预期重新拉了回来。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本次降准标志着宽松政策已经重回视野,预计年内仍有3次以上降准,且理论上降息不会太远。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考虑到外汇占款下降仍是常态,为保持货币真正宽松,社会融资成本真正下降,货币宽松力度还需加大。未来将全年降准5次,降息1至2次。整体上,2016年中国经济将呈宽货币、弱经济格局。 二线楼市或迎最大利好 本次降准是否会加剧“楼疯长”呢?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房贷申请规模会增大,这会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通过降准,使得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规模上升,进而有能力继续推进宽松的房贷政策。 “目前的降准对于二线城市会有更大的利好。”严跃进表示,比如合肥、南京等城市,都是此前房价上涨较快、购房政策相对宽松的城市,此次降准后使得此类地区的商业银行也更为振奋。当然,在本轮降准周期中,可能此类城市的房价会有一个更快的上涨。 严跃进特别提醒,要防范各类市场风险。比如,近期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而降准会进一步使得市场预期看涨,加剧部分房企楼盘项目的价格调整或上升。因此,近期对于一线城市来说,需要提防各类政策效应下的盲目涨价行为,对于部分随意涨价的做法需要进行打击,进而维护购房者的购房利益。 新京报记者 陈杨 降准有利提振股民信心 降准让大跌的股市似乎看到了希望。市场分析人士杨德龙表示,央行降准验证了此前关于货币政策稳健略偏宽松的表态,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最近市场在没有实质性利空消息下大幅下跌,主要就是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有点风吹草动就恐慌性抛售。央行降准可谓及时雨,有效地提振投资者信心,对构筑底部形态非常重要。现在是战胜恐惧的时候,坚定持有优质个股,等待市场筑底回升。” 不过民族证券分析师黄博认为,央行此次突然降准,短期利于缓解市场的悲观情绪,但是不会扭转趋势,大盘的主基调还是震荡寻底。 新京报记者 李春平 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一些声音认为降准会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降准促进了实体经济向好,支持了经济基本面改善,有助于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相对稳定”。 民生证券认为,汇率压力制约货币宽松的逻辑是:降准——汇率贬值预期——资本外流更严重——更大规模的降准。但如果货币宽松配合稳增长,可以通过货币宽松加上财政扩张制造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从而在短期将资本留在国内,缓解汇率压力。因此,降准之后,后续可能会看到更大规模的稳增长措施加码。 ...
京沪互联网+意见出台 股权众筹成两地发展重点 已经结束的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我国GDP增速仅为6.9,创下近25年来的新低。在我国经济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增速却逆势强行,全年增速达到15.9%,成为新常态下的一丝惊喜。 笔者认为,去年中国金融业如此强势的表现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密不可分。股权众筹作为2015年互联网+金融领域产生的新兴业态,不仅拉动了金融产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地服务了实体经济,在2016年将会继续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果不其然,2016年初始,北京、上海两地相继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联网+金融的重要作用,重点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新兴模式尤其是开展股权众筹业务。 具体细则如下: 1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其中在提到发展“互联网+”金融时明确提到,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众筹业务发展,打造股权众筹中心。2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细则中提到鼓励发展新兴金融模式。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发展新兴金融模式,鼓励符合规定的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网络借贷等商业模式创新,为优秀产品、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 对于分别作为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在新的一年“互联网+”具体实施细则当中关于发展互联网+金融尤其是鼓励开展股权众筹业务的规定,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执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核心所在 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上首提“互联网+”这一概念之后,互联网以其强大无比的穿透力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 概念上升为国家政策战略层面。 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之下,“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为传统金融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与支持,实现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完全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与创新成果,更是对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有力执行与核心。 股权众筹应成为各地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点 从北京、上海两地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细则来看,除了鼓励开展股权众筹业务之外,还提倡发展网贷业务、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商业模式。但是,笔者认为股权众筹应成为各地政府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点业务。 这是因为首先,行业在经历了2015年的疯狂发展之后,监管层明确表示2016年要在全国开展股权众筹试点业务,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其次相较于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业务,股权众筹具有“小额、公开、大众”的特点,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融资模式,能够实在降低各地初创企业的融资成本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具有其他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难以企及的优越性;再次,据众筹家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股权众筹平台147家,前11个月融资额近60亿,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京沪不约而同鼓励开展股权众筹或预示试点近在咫尺 股权众筹行业监管政策的“难产”使得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直扑所迷离。作为监管层的证监会从2014年11月开始,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对于关于股权众筹融资的相关监管规则正在研究制定当中,但是一直到现在股权众筹依然是一个不明身份的“野孩子”,境况相当尴尬。 但是从2016年京沪两地发布的实施互联网+意见当中关于发展互联网+金融部分不约而同提到的开展股权众筹业务,再联想2015年1月29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的关于正在研究制定股权众筹监管细则,最终方案出台后将开展试点的言论。可以大胆猜想,2016年股权众筹具体监管细则即将出台,真正的业务试点工作也近在咫尺。 ...
导读 2015年近三分之一的平台出现问题,2016开年不到2个月,就有130多个平台出问题!非法吸金500多亿的X租宝、坑了400多亿的泛亚……P2P暴雷频现。不想血本无归,投资P2P你要避免这些误区! 1 有第三方资金托管特保险! 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意味着资金流不经过P2P平台的银行账户,P2P平台无法直接接触碰到投资人的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保障了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可是,投资时切忌盲目相信第三方资金托管,因为有些平台第三方资金托管其实只是说说而已,是“伪托管”——只和第三方签署托管协议,资金并没有进入托管账户,只是打着资金托管的旗号来吸引投资者。2015年跑路的爱增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 有担保公司担保很安全! P2P平台有担保公司担保,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安全。首先,有的P2P平台和担保公司本来就是一家人,只是“左手倒右手”而已;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担保公司都能替借款人担保,只有那些融资性担保公司才能替借款人担保,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并没有担保权限。 还有,投资者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担保公司符合要求,但按法律规定最多担保金额也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10倍。 所以,在投资前,除了要核对担保公司是否合规外,还要注意核对担保金额是否在法定范围内,否则就极有可能担保成了摆设! 3 理财平台有保险,可以放心投! P2P平台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你投的钱就一定有保障?那可不一定,因为很多平台购买的只是个人账户资金安全险、交易资金损失险、抵押物财产险、借款人人身意外险,而不是履约保证保险。 只有理财平台和保险公司签署了履约保证保险,当理财平台的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还款义务时,保险公司才可能按照保单的约定向投资者提供赔付。 所以,投资P2P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弄清楚平台和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不是履约保证保险,千万不能盲目轻信! 4 有风险保证金,违约也不怕! “P2P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一旦借款人违约,可以预先偿付。”可是,听起来万无一失的P2P的风险保证金却并没你想的那么安全。 首先,平台存在银行的风险保证金,很多情况下,只是P2P平台自己存在银行的钱,对银行来说只是普通的存款,当然银行也不会对这笔钱监管,网贷平台随时可以取走这笔钱。 其次,就算P2P平台跟银行合作建立风险备付金,平台无法随意支配这笔钱,但对于仅靠注册资金和借款人的保证金所构成的风险准备金而言,它真的能覆盖所有的坏账风险吗?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方资金托管、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合作、风险保证金……如果真的做到了,确实能让平台更安全更有保障,但是投资前要擦亮眼睛,明辨是否属实可靠,切忌盲信! ...
2月29日,是2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因为私募基金信息披露新规的实施,这一天承载了投资人的不少期许。王亚伟管理的多只私募基金产品资产规模均超过5000万元,且已有4个月未披露净值数据,它们会在这一天集体披露最新净值吗? 早在2月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除了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以外,还应当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平台报送信息,私募基金至少每季度向投资者披露一次,单只管理规模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披露一次。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发现,从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2月27日,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私募基金未披露净值信息。换句话说,这些私募基金既没有在上个季度末披露净值,也未在今年以来进行披露。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掌管的5只产品最新净值披露日期也均停留在去年的10月份。 “基金业协会这次为私募基金的净值披露定下规矩,至少每个季度披露一次。虽没有明确一定公开披露净值,但只要私募基金向托管机构报送净值数据,就会在相关信托公司官网披露出来,其实起到了净值公开的效果。”上海一私募基金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私募基金带上了“紧箍咒”,其信息披露将会更严格化、更标准化,似有向公募基金看齐之意。 31%私募产品信披或违规 截至上周末,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26067家,私募基金产品28504只。《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注意到,同花顺统计的具有业绩数据的私募基金共10670只,其中有3721只占比34.87%的产品年内未披露净值;若时间再向前推一个月,去年12月份以来,仍有3350只占比31.40%的产品未披露净值,明显不合《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至少每季度披露一次”的规定。如果再加上“规模5000万元以上私募基金至少每月披露一次”的话,这一违规数量可能会更多。 《证券日报》几年前就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早在2010年8月12日刊发文章《无视银监会“指引” 45%阳光私募净值披露不合规》,就私募基金净值披露延期或不披露净值的原因作出报道。虽然已经过去五年半的时间了,但仍有私募基金存着侥幸心理,对管理业绩秘而不宣。 “净值披露越少,操作越容易,越不会引起持有人不满。”深圳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人对记者表示,“净值过于频繁的公布,如果期间市场不好,净值折损过快,可能会引起投资者情绪波动,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不排除部分私募基金业绩深陷谷底而刻意遮羞。” “关于基金运作期间的信息披露,与公募基金每日披露一次的要求不同,《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仅要求私募基金至少每季度向投资者披露一次,这已经很宽松了。”北京一私募基金分析师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今后,私募基金若不按规定披露净值,或将受到处分。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也注意到,对于违反净值披露规定的私募基金,《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投资者可以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投诉或举报,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要求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视情节轻重对信息披露义务人及主要负责人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要求参加强制培训、行业内谴责、加入黑名单等纪律处分。” 王亚伟5只产品已哑4个月 在整个资管行业,提起王亚伟几乎无人不晓。“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股基王”曾是他头上最亮眼的光环,5年748.90%的总回报纪录至今也无人打破。不过,王亚伟的低调也是众人皆知,“奔私”后更是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不过,这种低调的风格,在其管理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上也显露无疑。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观察,王亚伟管理的5只私募基金产品,有4只最新净值披露日期均停留在了去年的10月份,另外一只成立近一年未披露任何业绩数据。 据格上理财官网统计,王亚伟正式转做私募后创办的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共有6只主基金产品,王亚伟执掌5只,分别是昀沣1号、昀沣2号、昀沣3号、千纸鹤1号、云豹1号,投资类型均为股票多头。《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发现,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的昀沣1号最新净值日期是2015年10月23日,成立以来总收益率为112.21%,年化收益为32.46%;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的千纸鹤1号,最新净值日期定格在2015年10月30日,总收益率为27.49%;昀沣3号、云豹1号、昀沣3号均成立于去年上半年,昀沣3号与昀沣2号最新净值日期分别是2015年10月30日、2015年10月16日,总收益率分别为5.22%、-5.36%,而去年4月份成立的云豹1号至今未披露单位净值。 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中,昀沣2号、昀沣3号、云豹1号名称前均标注上红色的*号,并注明“基金目前存在未进行的季度更新”。 其实,千合资本旗下还有一只主基金产品——千合紫荆1号,基金经理为崔同魁。该产品去年4月20日成立,最新披露净值日期是2016年2月15日,这是该公司旗下唯一一只净值披露及时的私募产品。 王亚伟拥有极高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他所操作的基金是投资界不可复制的神话,私募产品门槛上亿元不足为奇。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了解,昀沣1号、千纸鹤1号首募规模均为20亿元,创造了规模最大的单只私募基金纪录。可以这样理解,王亚伟的这5只产品,资产规模均大概率超过5000万元,按最新规定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披露一次净值数据。 但愿到2月底,我们能如愿看到这5只产品的净值数据得以更新,也希望王亚伟乃至更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能按规定如期披露净值数据。 ...
股指暴挫之下,类固收的信托产品再获资金热捧,但目前这种现象或许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对于信托机构而言,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仍在于加强主动管理业务能力,而主动管理规模的发展则需与公募基金、专户、银行理财等共同竞争。 深圳一位私募产品销售渠道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悲观情绪弥漫,证券类产品很难卖,固收类信托产品受追捧,收益略高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一上线就被“秒杀”。据了解,部分年化收益率超过7%的固收类信托产品,经常被排队抢购。深圳一家大型信托公司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类固收的信托产品比较畅销,目前公司22个月年化收益率位7.1%的产品投资者认购比较积极。类固收产品仍然以地产类融资和地方政府融资为主。 尽管类固收的信托产品大获资金追捧,但这种现象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总体而言,类固收信托产品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往下走的时期,在当前股市波动较大、资金避险情绪浓厚的情况下,这种火热的行情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此类产品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类固收信托产品的资金持续流入到房地产等过剩产能行业,对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也是此类产品无法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深圳一家信托机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信托机构而言,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仍在于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信托协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融资类信托资产规模为39648.07亿元,同比下降15.71%。此外,融资类信托规模占比逐年下降,2013-2015年占比分别为47.76%、33.65%、24.32%,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融资类业务将继续萎缩。 与融资类信托占比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投资类信托自2013年以来始终保持了上升趋势,2013年末和2014年末占比分别是32.54%和33.70%,2015年末占比升至37.00%;2015年末的投资类信托达到60317.02亿元,较2014年末的47119.34亿元同比增长28.01%。 ...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打造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互联网的无孔不入让文化产业有了一个获得更多发展活力和发展动力的机会,同样让文化产业获得了一个迅速改变自身,完善自我的机会。从来都没有哪个产业会与互联网有着如此紧密的天然联系,从来没有哪个产业与互联网行业结合得如此彻底而又迅速。 互联网+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速度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微电影、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手机游戏、网络大电影等“互联网+文化”的形态不断出现。这些不同的文化形态在丰富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本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力。 互联网与文化深度融合,文化形态拓展加速 互联网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并非一朝一夕,早在十几年前,互联网便开始与文学开始了融合,网络文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这些网络文学大神的作品至今仍被众多读者津津乐道。网络文学的火爆折射出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那种天然而又紧密的联系,而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更加丰富了“互联网+文化”的类型。 互联网在与文化产业发生深度融合的同时,也颠覆了文化产业原有的结构,极大丰富了文化产业内涵,并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新的文化产业链。互联网改变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同样在改变着互联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共有1600亿元资金涌向文化产业,其中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文化产业中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占比将达到70%。 融合速度的加快让文化产业的内容产输出更加多元化,文化产业的推广渠道更加多极化,文化产业的合作途径更加拓宽。文化形态的迅速拓展萌生了很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新经济模式,这些新的经济模式在对文化产业产生良性驱动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影响着文化产业,并开始产生出全新的文化发展形态。 新经济模式催生新的发展业态,文化众筹萌发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融合的产物,它的发展同样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联网金融在打破传统金融行业格局的同时更是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了互联网+的更深更广的领域。而由于文化产业早已与互联网产生了深度融合,所以互联网金融进入文化产业似乎有些理所当然。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进入文化领域的方式似乎与它进入其他行业的方式并不是特别相似,互联网金融进入其他行业的方式通常是以最为直接的资本进入为主,资本进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高收益,并不会夹杂太多资本之外的“软性因素”。利润至上成了互联网金融进入到文化产业以外行业的主要标签,获取较高的利润和收益是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出现在家居、外卖、体育、健康等诸多传统行业的主要考虑因素。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软性产业,它的身上附加了太多的东西,很多人投资文化并非单单是为了获取收益,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人们同样想要获取到一些额外的收益,这些收益当中有投资者对于文化产业的情怀,有投资者对于某位明星的追捧,有投资者对于某个电影角色的喜爱……于是,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的互联网金融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文化众筹成了满足投资者和项目方共同需求的最佳切入点。 于是,以文化众筹为大概念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经济模式开始出现。文化创意、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形式的文化众筹载体开始出现。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聚米金融等文化众筹主题的平台开始出现,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投资情怀一时间被迅速激发。文化众筹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行业,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众筹同样有着非常深的内涵。文化众筹不仅包括时下较为火爆的影视众筹,同样包含以民宿、个性化电影院等为代表的旅游众筹,还包含体育众筹和综艺众筹等。这种视角下的文化众筹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小文化众筹,而延展到以影视、旅游、体育和综艺为代表的大文化众筹。以大文化众筹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无疑将会成为“互联网+文化”迅速发展的力量源泉。 文化众筹或将主导未来互联网+文化发展 文化众筹一经萌发便获得了各界的关注,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而作为文化众筹的一个重要方面,影视众筹的突出表现更是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众筹未来的发展潜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影视众筹市场的融资额度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而大文化众筹的融资额度则更加可观。从这个方面来讲,文化众筹或将成为主导未来“互联网+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文化众筹主导未来的“互联网+文化”发展并不仅仅是由于这个原因,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文化众筹的人文情怀与互联网文化产业有着天然联系。《大圣归来》的片尾打上了参与众筹着的名字,让我们看到了参与文化众筹的投资者们除了能够获得收益之外,更加能够获得一种超脱于收益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与其说是参与文化众筹获得了一种文化福利,倒不如说是项目方回馈给投资者的一种人文情怀。 在一般的投资关系中,利益驱动是促使投资者和被投资者达成一致的关键。而在文化众筹中,情怀似乎成了利益驱动之外另一种能够促使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达成一致的关键因素。文化众筹当中夹杂着的这种人文情怀成了它能够主导未来“互联网+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纵观目前在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聚米金融等众筹平台的项目可以发现,这些文化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的项目或多或少地都能够看到一丝人文情怀的影子。而众筹这个概念本身也有一些人文情怀的味道在里面,投资情怀远比投资项目更加有人情味。因此,文化众筹的人文情怀注定了它将会主导未来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 2、互联网文化产业本身的市场属性需要通过文化众筹进行前期检验。“互联网+文化”产业让原本以传统媒介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文化产业从纸媒、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转移到了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这种媒介让互联网文化产业本身便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共享、开放的特性进行前期试水,减少盲目投资造成的风险。文化众筹作为互联网文化产业试水的一个重要途径,必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大圣归来》通过影视众筹在获得拍摄资金的同时,一样检验了市场,赢得了关注;《小时代4》通过阿里娱乐宝的形式进行众筹,在成功赢得原著粉丝关注的同时,在开拍之前便试水市场;在聚米金融大文化众筹平台,网络电影《监灵神探》上线不到48分钟内即被秒抢,同时由腾讯资深设计师、QQ空间代言人“鹏飞姐”参演的电影《灵魂罪男女》在短短3小时内即众筹成功,同样检验了整个市场的反映……这些文化众筹成功案例无不说明文化众筹正在充当互联网文化产业试金石的角色。 同以往影视投资前期缺少真实的市场检验相比,通过文化众筹对需要投资的项目提前一轮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市场检验能够让互联网文化产业投资更加靠谱,收益更加能够得到保障。所以,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风险把控上需要文化众筹进行前期检验,从这个方面来讲文化众筹同样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互联网文化产业受众广泛,迫切需要文化众筹积累用户。互联网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产生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文化产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庞大的受众获得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如果通过一种途径将这些有意向的用户聚拢到一起,并调动这些用户的积极性进行传播,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文化众筹在利用项目本身的吸引力吸引用户参与的同时,更是发挥了用户的自传播力量,积累到了更多的用户。 以众筹的形式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并满足用户对于项目的一些隐性的权益需求,不仅能够借助互联网增加项目对于用户的影响力,而且能够借助互联网共享、开放的优势最大程度上传播众筹项目,让融资项目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传播,并以此来积累用户。因此,通过文化众筹的互联网属性最大限度地传播众筹项目,并以此来为项目积累早期的原始用户,是文化众筹必将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主导因素的关键。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是文化众筹迅猛的发展速度造就了它必然会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推手,而是文化众筹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天然联系、互联网文化产业亟待需要市场检验、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文化众筹积累用户等潜在因素最终决定了以影视众筹、文化创意众筹、文化旅游众筹等大文化众筹为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众筹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文化众筹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未来可期 文化众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与互联网产生深度融合之后,人们对于它更是充满了期待,而只要解决了如下问题,文化众筹或将能够大有可为,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 第一,法律问题。作为一种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项目,文化众筹被人饱受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监管的缺失。而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缺少一部比较有针对性的法律对众筹进行较为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尽管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诸多网站都在开始涉足众筹,但是由于缺少最基本的法律监管让他们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第二,众筹平台的背景问题。目前,国内很多众筹平台较为独立,并不能够与电影制作公司建立良好的联系。这就导致很多在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的项目无法进行落地,投资的收益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只有解决众筹平台的背景问题,将众筹平台与影视公司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将每一个众筹成功的项目都能够真实落地也是现在众筹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专业性问题。很多文化类的众筹项目被放到了聚合型的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由于这些众筹平台缺少专业性的知识,对众筹项目缺少较为专业的平台导致很多质量不高的项目在网站上线进行众筹,导致众筹平台上的项目泛滥,投资者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对于项目方来讲,由于这类众筹平台缺少较为专业的行业背景,尽管在众筹平台上获得了众筹成功,但是等到项目真正实施的时候,这些众筹网站却无法给项目提供较为专业的资源支持,导致项目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文化众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让它依然受到外界质疑,而随着大文化概念的逐渐兴起,文化众筹的概念也在逐渐丰富起来。以聚米金融为代表的文化众筹平台,对项目方实现了上线项目全部众筹成功的业绩,对用户则通过严格的风控实现稳健的收益,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实现了较快发展,淘宝众筹旗下娱乐宝则跟保险业务捆绑,实现了风险可控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参与丰富多彩文化众筹项目建设的渠道。可以预见的是,以上三个问题如果能够获得解决,那么这样的众筹平台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投资者和项目方的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文化众筹”,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众筹真正打造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风口。 ...
2016年1月20日,新华社刊发了《有些理财公司背后藏着哪些名堂?》一文,质疑上海一些理财公司的高回报理财产品,金鹿财行和当天财富两家公司被点名。 此后,多个微信群和自媒体...
多家网贷平台陷入逾期风波,网贷行业逾期潮来袭?业内人士表示,鉴于监管趋严,运营成本增加,及网贷平台自身风控不严等原因,网贷行业会有一波阶段性的逾期潮到来。监管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