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央行条法司牵头筹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终于迈出实质性进展。该协会2014年4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旨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规范化的自律管理。 3月9日晚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该协会成立的会员单位19:00左右收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筹)下发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预通知。通知显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于2016年3月2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正式挂牌起航。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此前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但相较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属于央行下属的一级协会,级别更高。 此前挂牌地选择多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徘徊,此次通知显示,协会正式落户上海。此前,2015年10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15长三角互联网金融高层对话论坛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曾透露,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协会或将落户上海,并预期定名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作为首批协会成员单位之一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包括银行、支付机构等全部成员单位数量达到几百家,机构类型分布仍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其中与网贷相关的会员单位总共达到40~50家。 拍拍贷总裁胡宏辉表示,首批会员单位此前已经配合签署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自律公约》、《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等,在行业细则落地之前,做好自律工作是首批会员单位最主要的职责。 附通知全文: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共同推动,民政部和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拟发展会员单位共同参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各项筹备工作均已就绪。拟定于近期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现将有关事宜预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3月25日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具体地点见会议正式通知) 二、参会人员 请各单位会员代表参加。 三、会议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并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揭牌。民政部等相关部委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单位领导同志出席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之后将组织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由全体参会会员代表对协会章程、自律公约、倡议书、会员及会费管理办法等协会核心制度办法进行表决,并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 四、其他事项 会议当天,会议举办方统一安排工作午餐。接此通知后,请会员代表提前做好安排。 ...
一、众筹大战还未真正开始,去年就倒了84家 被称为众筹元年的2015年,股权众筹年度规模在50-55亿元之间,约为2014年的4-5倍,京东、淘宝、36氪等平台后来居上,各类机构加紧布局,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市场规模未来将达1000亿。 而2015年倒闭或转型的则达到了84家,约占平台整体数量的23%。倒闭潮即将到来的预测不绝于耳。但分析这些平台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小和缺乏资金和资源实力,无法与巨头竞争,没有及时调整市场方向所致。 二、众筹大战缘何未爆发 衡量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一看广告,二看补贴,两者的特点都是烧钱。除了京东众筹、蚂蚁达客等巨头有些大动作外,其他玩家的影响力还有限。所以大家都是抱团取暖,都缺项目,都缺投资人。 以下是团购、打车、P2P三个领域各平台激战的简要过程—— 团购大战:经历了广告大战、促销大战,最终美团、点评、糥米胜出。 打车大战:经历了市场教育、广告大战、补贴大战,最终滴滴、Uber剩者为王。 P2P混战:经历了广告大战、收益率大战,但最后赢家未定。 双创催生了火热的众筹行业,平台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场即将到来的众筹大战和以前的千团大战、P2P混战有哪些异同呢? 首先,最终会像千团大战一样,用户和项目都汇聚到几大平台。用户跟着好项目走。 其次,不会像P2P混战中还有很多P2P平台活了下来。因为网贷用户会分平台分散投资,且不怎么看项目本身。而众筹投资人更多的是看项目,如果一个平台上只有几个好项目,无法留住用户。因此,平台靠一些好项目可以做到小富即安,但要做强做大,路还很遥远。 三、谁将是入口之战的赢家 众筹是一项低频的业务,也不是标准化产品,如何把低频变成高频,或者增加用户粘性,是各大平台争夺用户的关键。 要成为入口,就要有更多的优质项目来支撑。好项目每个平台都缺,股权众筹不像团购产品那样,只要低价正品就产生交易。现在多数平台都往创业端切入,从创业融资、营销推广等布局创投生态链。 而从用户端来说,要做一个入口,如何满足众筹投资人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众筹投资人主要分为稳健型和风险型两种用户。稳健型用户基数大,风险型用户偏低。 实质上,稳健型属于流量型的大众市场,风险型属于专业型的小众市场。从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来看,最终流量型会蚕食专业型的市场。 因此大平台会从稳健型用户突破(类似网贷),等投资人达到量级后,再覆盖风险型用户。例如360淘金可以看稳健型的网贷。同时降低起投额也是一个增量办法。 那么谁最有机会成为入口呢?毫无疑问,蚂蚁达客、京东众筹、平安+、网贷财经这些拥有巨大流量的大平台最有优势,另外,像36氪这类媒体型也有机会晋级入口。两种类型背后依赖的正是庞大的、优质的用户流量。 四、其他玩家的出路:要么做大,要么做小 一是做大。做综合型的众筹平台,像京东众筹一样,但需要有资金实力和资源。这是大平台的玩法,也最有可能成为众筹入口的一方。 二是做小。围绕用户去深耕细分市场或人群,提高粘性,最后由小变大。这里举几个例子: ●人人投:锁定实体店铺众筹和稳健型投资用户。这类平台深耕产业链,用户价值更高,虽不能一下子成为众筹入口,但至少活得滋润。 ●开始众筹:围绕生活志趣圈开展创意产品众筹,吸引了一大批生活志趣人士。 ●众投邦:锁定新三板项目,高净值用户更优质。 ●创业黑马:从媒体和社群入手,用户粘性高。 三是把平台做成VC品牌。关键在于回报率。做一个非常出色的互联网VC,利用互联网思维深耕项目,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项目走向成功。 四是VC互联网化。作为被众筹革命的一方,VC有得天独厚的项目资源。 如何把市场做大?做好投资者教育,把用户基数扩展。但目前国内平台对投资者教育这一块,还缺少体系和社区。这也将是巨头发力的方向。百筹大战最终的格局很可能是,蚂蚁达客、京东等大平台胜出,中小平台只好变身风投公司往大平台上输送项目进行募资,结果大家一看,众筹领域的天猫诞生了。 ...
众筹平台的出现将我们真切地带进了一个全民参与投资的新时代。众筹,特别是文化众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本身就携带着的情怀与投资的双重属性,这让我们冷冰冰的资本市场交易之外看到了些许的温暖和人情味儿。 《小时代4》、《黄金时代》、《灵魂罪男女》、《监灵神探》等知名影视剧通过互联网进行众筹则更是将原本看似遥远的影视投资带到了普通投资者的眼前。根据2015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文化产业资本报告》显示,仅2015年一年,文化众筹的吸金金额就突破了9.58亿元。文化众筹的资金规模接近10亿元表明:衍生于情怀之上的文化众筹的投资吸引力是多么巨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文化众筹的风口是否已经到来?文化众筹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 文化众筹吸金将破10亿,风口已然开启 众所周知,2015年是国内经济面临众多挑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到新常态,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逐步被淘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影视、民宿、旅游、文化创意为代表的文化众筹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它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则昭示了整个市场的火爆。 《美人鱼》在春节档的突出表现,票房节节冲高,让我们看到了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活力,而以《灵魂罪男女》、《监灵神探》、《君临天下》为代表网络大电影在影视众筹平台的持续火爆则让人们看到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经济条件下,广大投资者对于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众筹的青睐。 然而,就在文化众筹的吸金能力已经达到10亿元大关的今天,如果再说文化众筹的风口到来或许已经为时已晚。投资夹杂着情怀的众筹不断秒杀着传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以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影视”众筹平台的突出表现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我们文化众筹的风口已经到来。 众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自然永远都摆脱不了和收益相关的话题,而具有人文情怀或者话题营销性的文化众筹或许更加能够激发起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我们原发于长期积累经验的常识的判断则能够让我们对于项目本身有一个直观的判断,这种判断就是我们参与文化众筹的原发性动力。再加上投资者对于衍生于文化众筹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文化众筹会比其他行业的众筹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以影视众筹为例,我们参与众筹能够获得与明星见面、参加新片发布会、座谈会的机会,甚至还有可能获得参演所投项目的机会。 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文化众筹的吸金能力或许远远不止这些,而处于风口之上的文化众筹的本质是什么?文化众筹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 文化众筹的本质是社交,社交是敲门砖 衍生于文化产业的文化众筹自然携带了不少文化的属性。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性力量,它的发展带有不少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本身就带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互,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文化众筹的本质更加偏重于社交,广大投资者通过参与文化众筹获得最多的或许是互动的快感,有趣的感受还有项目本身散发着的浓浓的个性。 互动的快感。投资者真正参与到文化众筹项目当中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互动的需要,通过参与众筹项目,投资者希望同项目方、主创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以时下比较火爆的影视众筹为例,很多投资者参与其中就是想要通过参与项目可以和心仪的明星或演员建立起一种互动。明星通过实时发布和众筹项目相关的动态让投资者及时了解项目进展,而投资者同样可以通过参与明星见面会、看片会、新闻发布会近距离感受明星的气质,更有可能获得参演所投项目的机会。我们将项目方和投资者的这种互动称做“粉丝经济”。 以众筹成功的《灵魂罪男女》为例,很多投资者参与其中主要是原因就是腾讯资深设计师、QQ空间代言人“鹏飞姐”将会参演。因为“鹏飞姐”是网络红人,投资者通过参与这部影片的众筹想要获得与网络红人“鹏飞姐”的良性互动,并以此获得影片拍摄期间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进而建立起良性的互动。 而阿里推出的“娱乐宝”更是体现了文化众筹的互动性这种社交特性。以阿里“娱乐宝”里的《小时代4》为例,最低投资金额是100元。阿里影业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阿里娱乐宝就是一个有着很多粉丝权益的理财类的产品。投资者通过投资《小时代4》将会有机会获得与该部影片的主创人员互动的机会。“娱乐宝”对接的好几个电影产品,都曾宣传过这样的权益:到影视剧组探班,获得主创见面会门票、电影点映会门票、独家授权发行的电子杂志、明星签名照、电影票等。 可见,这些文化众筹平台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点更多的还是在于试图通过这种互动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投资,而投资者也愿意通过投资众筹项目获得这样一种和明星互动的机会。 有趣的感受。传统的投资项目就是一个理财工具,项目并不会带给投资者一些有趣的感受。文化众筹却不是这样。投资者不仅从投资项目开始的时候便能够获得一种有趣的感受,而且在项目推进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感受到项目本身带给投资者的有趣感觉。 这种有趣的感受有些是项目本身的有趣。比如,一些文化类众筹项目通常会利用较为独特的创意让用户感受这种有趣,现在京东众筹的平台上就有很多创意类的项目进行众筹,这些项目本身就非常有趣。而影视类文化众筹项目的这种有趣更多地表现在题材、内容上。 《大圣归来》、《小时代4》、《灵魂罪男女》、《监灵神探》……这些已经在众筹平台上取得众筹成功的案例,正是他们在题材上的另辟蹊径,在内容上的精益求精才让投资者看到了参与这类项目众筹可以获得有趣的感受,因此才会参与其中。从这个方面来讲,文化众筹的社交属性更加明显,因为在社交平台上面,有趣的话题,有趣的内容便会引起成千上万人的点赞或转发。 当然,文化众筹的有趣感受如果仅仅停留在项目的题材和内容上必然无法给投资者以持续不断的趣味性。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向投资者输出或者让投资者感受到这种趣味性才能保证用户的投资者热情不减,并会持续参与下一个新项目的投资。 浓浓的个性。参与文化众筹的项目必然有吸引投资者的地方,除了项目自身的背景之外,更多的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项目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创意,是否足够吸引人。这便是文化众筹项目的浓浓的个性。其实,这种个性就是项目的创意。投资者关注文化众筹更多的就是项目的创意,特别是打动人心的创意可能是促使投资者投资的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因素。 文化众筹浓浓的个性除了平台本身富有个性之外,项目本身的个性更加能够激发起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以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Kickstarter为例,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台本身有很强的创意性,上线的项目本身同样具有非常强的创意性。2009年创立至今,kickstarter推出的成功专案已逾3.8万件,总募款金额约为4.41亿美元,预料还会继续成长。平台和项目的浓浓的个性相互辉映才能促进投资者关注,进而促进众筹平台的发展。 文化众筹除了具备这些社交的属性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让投资者能够获得最根本的高收益。因为众筹毕竟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投资者参与投资获取回报是众筹能够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根本所在。即使是具备了很多社交属性的文化众筹同样不会例外。因此,在文化众筹风口已经开启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投资者获得稳健的高收益则会成为文化众筹平台成功的关键。 风控作为文化众筹平台保证获得稳健高收益的关键,无疑将会成为文化众筹平台成功的关键点。 文化众筹的关键是风控,风控是决胜秘籍 尽管众筹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时下较为热门的影视众筹为例,尽管之前有《大圣归来》、《小时代4》、《监灵神探》、《灵魂罪男女》诸多成功的案例,但依然改变不了影视众筹项目成功率较低的现实。 据《证券日报》统计数据显示,受到票房和收益率波动较大的影响,影视类众筹平台项目成功率仅在64%左右。因此,如何利用对项目的风控做好项目的把关,提升文化众筹平台的成功率将会是未来文化众筹平台赢得市场的关键。 一、做好项目筛选,避免大干快上。 受到国内众筹网站竞争激烈的影响,为了导流用户,众筹网站对于项目前期的甄别度势必会下降。这就导致一些较为粗劣的项目同样会在众筹平台上出现,再加上文化类众筹项目就对于项目本身就有着很高的要求,缺少项目筛选势必会造成上线项目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众筹项目的成功率大打折扣。 以影视众筹为例,2013年发起众筹的《大鱼海棠》因其预告片在首尔国际动漫节获得最佳技术奖而获得众多粉丝支持,在某众筹网站上筹得 150万元的投资,参与人数达数千人。然而主创团队屡次跳票,电影档期一推再推上映无期。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文化类众筹平台缺少对项目的严格把控,对于上线项目的题材、内容和团队认识不清造成的。 因此,必须做好项目筛选,避免大干快上。以项目筛选作为文化众筹平台的第一道关口,从上线的项目上把控整个项目的发展方向,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众筹平台的影响将会是做好风控的第一步。 首先,从制片方和制作团队上做好项目筛选。 对于制片方的影片运作能力,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控,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制片方有无运作此类影片的成功案例。另外,还应当考量的是整个制作团队的班底和演员的口碑,通过基于项目基本情况的把控可以做好项目筛选工作,减少由于制作团队的班底和演员口碑的负面影响对项目收益造成的影响。 其次,从发行团队上判断项目实际推进效果的好坏。 在项目筛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发行团队的阵容,这套发行团队必须具备较强的传播能力和风险的应对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遭遇困境的时候利用能力较强的发行团队处理好各种危机。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做好项目的筛选才能做到上线到平台的项目都是优质的,而只有优质的项目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最终保障众筹项目的成功和投资者权益。 二、做好资金监管与回笼,规避资金陷阱。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众筹平台,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依然是资金问题。如何做好资金回笼,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好资金管控,减少或避免资金陷阱将会促进文化众筹平台风控更好地发展。 另外,他们还会对上线项目的市场前景、投放渠道、受众群体进行较为精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上线项目进行资金的回笼与管控,从而推进项目的落地与施行。通过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管控资金流向,从而避免资金陷阱。具体来讲,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资金的管控。 第一,了解众筹项目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 必须全面分析上线项目的固定资产抵押情况,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归集和整理,对于是否存在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严格把关,避免因项目固定资产重复抵押造成的项目出现问题后资不抵债的情况。 第二,避免众筹项目使用较为复杂的金融工具。 保持众筹平台的单一型结构,减少复杂的金融工具介入造成的混乱,建立共管账户,保证专款专用,避免项目款项应用到其他方面造成项目开展后期的资金短缺。 第三,强化项目投资人教育及风险提示。 必须做好投资者的教育,特别是要做好和项目相关的投资者教育,通过教育让投资者了解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减少投资者对于项目不知情,不了解造成的盲目投资。后期还应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和预警,保障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风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按照以上的方式进行众筹项目的风险管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众筹项目参差不齐的现状,更好地促进文化众筹行业的发展。 现在,文化众筹风口已经开启,把握本质和关键或将能够成就下一个Kickstarter…… ...
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第13期财经智库主题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等就如何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发表了观点。 刘明康表示,政府之所以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因为看到,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革新,可以颠覆传统金融业的很多弊端,使实体经济搞得更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作用就是扮演好自己金融中介的角色,体现金融中介的效率,通过技术手段、信息手段、传统手段等服务配置,使借贷双方的差价最小。目前整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不是想着如何通过有效的资金配置降低借贷中间差价,而是已经想到了要靠做互联网金融为自己牟利,算计着自己的回报,进而期待更多人给平台注资,自己想谋钱。 刘明康认为,互联网要真正做到普惠金融,关键要明确为谁服务。“现在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想做大做快赚钱,这样搞绝对失败,搞大资管业务、众筹,他们对接的都是一些最低效率的行业,从传统金融行业借不到钱,这并不是普惠金融。” 李克穆提出,从监管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是属于在线经营,技术上监管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在规范经营上,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自律,这就涉及防范道德风险的问题。互联网的运用,使得金融业态更加活跃,风险的传导性也就更迅速。不仅监管措施要跟上,更重要的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一底线。 李克穆强调,应注重银证保监管体系的差异性。当前,我们既要强调在大金融框架下协调监管,同时也要注重银证保各自的特点。当下,在全面运用和推进互联网技术的状况下,银证保各自的监管体系正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其差异性,只有把这一点搞清楚了,我们的监管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更有效率。(金辉)...
最近的P2P网贷平台间流传一个“神级人物”,平台对其咬牙切齿,却半点办法都没有。 潜在水底的神级人物曝光,源自于一起官司:最近,他因经济纠纷,被法院查封财产,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才发现其20多家P2P平台借款,累计借款金额接近100万。 某平台的风控负责人说,该人物也在他们平台借款,5万,已逾期90天未还。追讨无门。 有趣的是,该风控负责人透露,被骗的20家平台,好多家彼此都很熟悉,还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喝酒。 彼此熟悉,信息却没有对称。这对于平台来说,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缺憾。 这样的“老赖”,绝非个例。一人多贷、网贷诈骗,恐怕都是源自于信息的不共享、不对称。 说起来,大家共享信息不就解决了吗?表面看起来最简单粗暴的问题,其实面临无数道槛。 幸运的是,网贷平台风险信息不共享的局面,将有望在政府的主导下打破。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在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黑名单系统”)。在首批排名靠前的13家网贷平台接入黑名单系统之后,系统接入的第二批机构范围扩大,除了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之外,融360等为平台提供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也被允许接入进来。 这是政府尝试性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信用体系建立的一大步。 老赖横行 业内一直对“老赖”,无计可施。 一人重复贷款,在多个平台骗贷,这样的情况很难彻底解决。“对于骗贷的借款人,我们发现一批惩治一批,列在自己系统内的黑名单上。但是可能他已经在别的平台骗过了。”某平台的风控负责人对网贷财经表示。 P2P坏账率15%是业内默认标准,鉴于此前平台之间对风险信息的不共享,在平均15%的坏账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的坏账,是由同一拨借款人制造的?没有人知道这一数据究竟是多少。 但是通过另一数据可管中窥豹。 大数据风控系统的负责人,他表示,他曾随机抽取一万个借款人信息,与国内较大的平台客户信息对比,发现借款人重合率高达50%。 平台遭遇借款人一人多贷的情况,就像结婚男女遭遇重婚骗婚者,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我怎么才能查询,这个人以前是不是在别的平台上有过多次借款,甚至有过逾期了(是不是和别的女人/男人已经进行过结婚登记了)?”这是曾经一段时间网贷平台需要面临的问题。 糟糕的是,网贷平台面临的问题,要比害怕遭遇重婚者们面临的情况严峻得多。 在高达50%左右的客户重合率面前,网贷平台在进行放贷时,如何避免一人多贷和重复骗贷? 自P2P行业出现以来,业内就一致呼吁,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来避免出现以上问题。P2P平台作为民间借贷机构,是没有“资格”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但平台对风险信息共享的需求,却是切实存在的。 政府主导 获得征信牌照的公司都曾经尝试过做这件事,行业内此前也有过多次尝试,央行控股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曾一度“快要做成”这件事儿了。 2013年,上海资信推出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以央行征信系统一直的标准采集征信信息,将面向已加入平台提供黑名单。 但在平台人士看来,共享自己平台的数据所获得的回报,远远小于平台的贡献。“我们的数据会不会被泄露,现在的第三方未来会不会有自己的业务,进而将数据转化为己用,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平台人士在接入系统,上传数据之前都要问自己无数遍这个问题。 网贷财经查阅上海资信的系统,该系统所提已有400家P2P平台加入,但是业内排名前十的平台都没有加入这个系统。 在接入系统的平台中,数据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业内人士表示,“平台要不就是没有接入这些征信系统,要不就是接入了,但是没有上传数据上去,或者是上传了假数据和不完整的数据。” 一方面央行征信系统没有“资格”接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征信机构所做的系统难以让平台信服。2015年9月,具有央行背景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行业千呼万唤中,上线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黑名单系统”)。 首批接入名单中,13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数据被接入黑名单系统。第二批机构范围扩大,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之外,融360等服务于金融机构的第三方平台也被允许接入进来,这意味着,数据将更加丰富、更据参考性。 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累计接入70家左右的平台,累计数据交易一万笔。对此系统,平台的态度都是较为欢迎,“有政府公信力保证数据是客观独立的,系统是纯粹的独立第三方,不存在把平台的数据卖出去,而且央行肯定不会做P2P类的业务,也不存在把我们的数据转化为己用。”多个业内人士表示。 但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可以接入系统内,系统对网贷平台的注册资金、人员规模、风控水平等均有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级别的企业才能申请接入。此外,协会要审查书面申请、公司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复印件、被查询人授权书、相关牌照等,协会收到正式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核。 刘其文表示,“支付清算协会选择的都是排名靠前的平台,毕竟每个行业里都是规模靠前的平台占行业整体规模的大部分。” 具体到平台上传时,互联网金融平台接入该系统,需要满足三方面需求:一是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措施;第二是要有符合要求的技术设施,相关程序符合风险信息共享系统接口标准,并保证信息安全;第三是平台运营需拥有从事过金融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员。 在接入上述系统后,平台可以通过系统共享的信息,查询借款的相关信用、借款等情况,从源头降低了风险。 在第二批开放的名单中,出现了融360这类为放贷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P2P公司。该公司2015年接入了8家商业征信机构的产品,并与益博睿、Fico等模型提供方合作,今年初,又与人脸识别服务提供商商汤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黑名单系统对接入平台规模资质有要求,未来不会给所有的放贷机构开放,但这些平台也有对此数据的要求,未被允许对接系统的平台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绕道获得这些数据的使用。” 贷前贷后都可用 一个人分别在20多家平台借款,这样的情况在银行体系内,绝不可能发生。一般人最多在一家银行借款,想要在其他银行借款,就面临被拒绝借款,或是支付高借款成本的情况。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了骗贷者可趁之机。黑名单系统数据就是最大限度的杜绝一人多贷问题,之外,系统提供的数据还可以从多个角度使用。 刘其文表示,目前接入系统的信息以个人借款客户为主,接入系统后的平台主要交换三类信息,目前存续期间的借款客户,历史上有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客户,以及有逾期但是逾期时间在90天以内的客户。 原则上平台都会拒绝借款给投资者,但是平台可以斟酌考虑是拒绝借款还是提供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黑名单系统主要规避重复骗贷的问题,对平台来说,贷前进行风险评估是最大的用处之一。根据系统交换的三类信息,平台可以在系统上查询到借款人在不同平台的贷款记录和逾期记录。 “系统在贷后管理上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刘其文认为,在给借款人放款之后,平台可以固定周期,查询借款人是否在其他平台进行借款,如果发现借款人在其他平台进行了二次甚至三次借款,平台可以提前考虑是不是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作为第二批接入黑名单系统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融360,虽然不直接进行网贷业务,但是对他们服务的客户来说,在拿到融360推荐的借款人名单时,这个名单已在黑名单系统上过滤过一遍。 “接入这一系统,可以作为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再为网贷平台推荐客户时,我们将推荐的客户信息先在系统中进行过滤,我们滤掉有不良记录的借款客户,或者将他这些借款客户的情况一并交给客户,由客户斟酌使用。”刘其文说道。 数据改变线上借贷 事实上,网贷平台需要的数据也有自身特点,即便是央行征信系统对平台开放,平台将数据拿来使用匹配率可能也不高。 先看看在网贷平台上的借款人的特点,单笔借款额度较小,5万元以下,3000至5000元为主,借款人分布范围广,白领国企事业单位之外,农民、学生、蓝领都包括在内,对放款速度,资料审核速度要求高。 央行的征信记录中覆盖3亿公务员、白领和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贷平台需要的征信数据需要覆盖更广阔的人群。 平台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数据系统。 单笔借款规模小,借款频率高,平台需要控制征信成本,如果每一笔都需要人工进行资料审核,平台是无法负担这样的征信成本的,此外,借款人一般对放款时间要求高,这种风控是需要实时的,一笔5000元的借款审核两天才放款也不太现实。 当然,互联网时代有更高效的解决途径。如,通过手机APP软件或者互联网渠道获得的征信数据,这些数据随时更新,可以覆盖大多数人群,可降低平台征信成本的。 大数据对于网贷行业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需要哪些有效数据,则是更细化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获得的数据,是支撑线上放贷的基础,而此前,对于风险信息部分的数据缺失,则需要通过政府的支持来完成。 “支付清算协会做的事情,就是把非银行体系的、平台逾期数据共享到这个系统上,”刘其文称,这是一个以自己的政府信用背书的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但不能视其为可以杜绝掉所有借款风险的“万能药”,多渠道的手段才能尽最大可能减少线上借贷的风险。 黑名单系统提供的数据本身很简单,系统自身不会接入其他的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 “互联网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市场上的企业的以技术手段来完成,”刘其文称,其实市面上,很多数据公司的也以挖掘数据作为盈利点,有很强的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 可见,要建立中国的信用系统,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需要协同共用。 ...
随着《网贷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少P2P网贷平台面临整改的命运。整合或关闭线下理财门店成为其18个月整改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昨日(3月8日),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平台在全国只有7家线下理财店,目前已全部砍掉。 一家纯线下理财平台人士则坦言,“我们也在慢慢关闭线下门店,今年上半年计划关闭20家左右,平均关闭一个店总计损失估算是100万元左右。” 此外,亦有平台希望向第三方理财方向转型,争取申请相关牌照。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平台希望向综合第三方财富管理方向转型,但这需要进行主动的资产管理,而不仅是代销其他机构的产品。 线下业务搬线上? 平台整改并非易事 去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要求“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 这一规定明确禁止了P2P的线下融资,但也给这些平台预留了18个月的过渡期。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现在已有不少平台采用关、停、并、转的方式,计划或已经对线下理财门店进行整合或关闭。 “我们在全国只有7家线下理财店,目前已全部砍掉。”王思聪坦言,P2P平台必须拥抱监管,防范风险。因此,不符合监管规则的门店确实面临着关闭、整合的现实,这对行业规范发展是好事。 而前述纯线下理财平台人士也表示,计划今年上半年关闭20家左右理财门店,同时也在研究APP等,力争把线下客户导流到线上。北京一家有线下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人士透露,“主要是转型做第三方理财,正在申请各种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积累大量客户的线下理财公司或门店来说,真正要整改势必会牵涉客户、员工、房屋等各方面的处理,并非易事。 “与纯互联网平台不同,线下P2P是重资产、重人力型。所以在这18个月内,线下P2P如何转型,以及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上述纯线下理财平台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很难,但也不能放弃这么多年积累的客户。目前,我们的线下客户大多年龄在40~65岁之间,且集中在小城市,基本不会也不愿意使用手机APP或者电脑。告诉这些客户要关店,理财品可提前赎回也可到期赎回,但他们会有公司要跑路的错觉,这样可能引发声誉危机。” 转型综合财富管理 要牌照更要专业人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拥有不少线下理财门店或纯线下理财公司希望向综合第三方财富管理方向转型。 “金融服务行业同质化较严重,在不允许线下P2P理财存在的情况下,各平台大多是想往高端、往综合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同步拿牌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但现实情况是,许多P2P平台是下沉在三四线或者更低一级的城市,这些城市并没有太多所谓“高净值”客户;所以,转型面临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关闭一部分太下沉的门店。 捷越联合相关人士指出,最重要的是,如果转型财富管理,就要进行主动的资产管理,而不仅是代销其他机构的产品,这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以及在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寻找回报和资产质量能平衡的产品。比如,综合财富管理首先就是对人的要求,客服也需要有金融方面专业知识,需要懂跨境资产配置,需要了解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而这些人员的培养也是耗时耗力的事情。 业内人士表示,在整改的过程中,平台会面临发展需求与经营限制的矛盾,而大批量业务人员如何重新就业也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之一在于强化平台与征信的关联,强制性约束平台对接有资格的征信机构,打破市场间的信息壁垒,同时引入面向平台的信用评分体系,减少对人头的依赖,从而可降低平台展业成本、增大平台违规成本。 上述人士分析,从销售模式上讲,国内网贷市场对于理财用户的获取方式偏重于情感营销,大众对于理财本质认识尚浅,基于对理财顾问或者客户经理的个人信任而进行的投资动作占到多数,容易出现认知及误导问题,在此制度完善是辅助措施,彻底堵住漏洞,还需从面向双方的理财教育根源上入手。 ...
山雨欲来风满楼。 激进的为房贷加杠杆、被认为引发多地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首付贷,即将迎来监管的围追堵截。 面对首付贷的高杠杆,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获悉,从3月初开始,深圳对小贷公司、P2P等为购房者发放首付款进行排查,初步掌握的数据显示,深圳首付贷存量规模在20亿元以上。待情况摸清之后,将会出台强制性措施,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小贷公司此类业务进行规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深圳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求证此事,截至发稿未获得正面回应。 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中隐现着首付贷的影子。除了小贷公司、P2P,甚至银行都参与了首付贷业务。随着不断上升的市场、政策风险,一些银行对房贷、首付贷的态度,也渐趋谨慎,深圳、广州部分P2P、小贷公司,已经计划收缩业务。 广深摸底首付贷 “目前还没有收到上级的有关通知,自己也没有出台政策,还是按照银监会年度会议的要求在做。”3月8日,针对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打击社会资金发放房地产首付贷款的消息,某一线城市银监局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表示。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部分地区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计划推出措施,打击中介机构、开发商、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贷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行为,并要求银行对住房贷款申请严格审查,若首付存在高杠杆融资,则不应发放贷款。 深圳多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深圳的房贷监管政策尚无变化,对于上述消息,目前也只是听说,尚未收到监管部门正式的通知或文件,所在银行也没有对房贷业务进行调整。 “至少我们行没有收到通知,而且我们的房贷业务规模一直比较小,如果政策有变化,可能是针对大中型银行,或者房贷业务做的比较大的银行。”某城商行深圳分行人士称。而某大中型银行深圳分行中层人士亦称,该行目前也未接到监管的正式文件或通知。 虽然银行业监管层可能尚未正式采取措施,但地方监管部门确实已经开始行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悉,根据深圳金融办的部署,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小贷行业协会,已经就首付贷开展摸底排查。 据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介绍,早在今年3月初,深圳金融办就已下发通知,通过当地互联网金融协会、小贷行业协会,针对小贷公司、P2P等参与首付贷高杠杆放贷的行为,进行摸底排查,以期掌握相关情况。 “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实地走访、约谈等方式在调查,协会负责收集数据、了解情况,最后汇总到金融办统筹执行。”曾光说,摸底的内容包括小贷公司、P2P此类业务的产品形态、业务规模、企业数量等情况。 曾光还称,摸清相关情况后,深圳有关部门将会商讨、制定下一步防范风险的监管措施,首先将会出台行业自律措施,对相关机构首付贷一类的业务进行整改。 不仅是深圳,广州也在行动。广州某P2P平台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目前广州也开始排查P2P、小贷公司发放首付贷,包括这些机构发放首付贷额度、在首付中所占比例、存量规模、产品形式等内容。 深圳首付贷存量约20亿 过高的杠杆比例产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无疑是首付贷背上房价上涨“帮凶”骂名的主要原因。 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中,有房贷产品的至少有664家,分布在29个省市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山东,这五省市合计平台数样本占比为62.8%。 根据借款人资质、平台的不同,首付贷的可贷金额也有所差异。根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首付贷最多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20%,行业平均水平约为10%,杠杆比例达到1:4。更有甚者,将杠杆比例放大到1:10或更高。 “理论上杠杆率可以达到100%,甚至可以做到无限杠杆。”深圳某贷款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首付贷平台很难甄别资金来源,购房者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反复拆借,收付款中根本就没有自有资金,从而实现无限杠杆。 不过,虽然首付贷的杠杆比例过高,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规模上来看,首付贷的总量并不大,在交易量中的占比也极为有限。 曾光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深圳对首付贷的摸底调查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目前已完成初步摸底,根据监管部门掌握的数据,如果不包含众筹在内,目前整个深圳地区通过P2P、小贷公司等渠道已发放的首付贷存量总规模大约在20多亿元。 “市场情况非常复杂,我们掌握的情况也不一定很准确,这只是一个大概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深圳现在已经发放出去的首付贷,规模不会少于20个亿。”曾光说,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目前摸底仍在进行中。 “规模究竟有多大不好评价,但首付贷在按揭贷款中只起辅助作用,总体规模所占比重并不大。”上述P2P人士说。 中原地产深圳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积超过660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65%;二手房成交量106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20%,两者合计超过1700万平方米,全年成交均价处于2.9万元~4.5万元/平方米,按3.6万元/平方米的中间价计算,深圳去年房地产成交额超过6000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按10倍的杠杆比例计算,深圳地区20亿元的首付贷存量规模,可以拉动的房贷规模则在200亿元,仅占去年深圳楼市成交量的3%左右。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首付贷的杠杆比例达不到10倍。 不过,这并不能证明首付贷没有风险。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除了P2P、小贷公司等机构,银行也是首付贷的“玩家”之一,进入这一市场的银行资金也有一定规模。 “有些银行不仅审贷不严,甚至直接参与首付贷。”一位中小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一些民间机构与银行合作,将发放首付贷形成的资产,以收益权转让的形式,转让给银行,银行通过理财资金对接。 这只是银行资金参与首付贷途径中的一种。据另一家小型银行人士介绍,一些银行自主开发业务的成本较高,于是借助委托的形式,通过外部平台获得有购房需求但首付不足的客户,再以理财资金向其发放贷款,本质仍属于首付贷。 “银行做首付贷的杠杆比例、存量规模都不是很清楚,资金通过通道流出,本身还是信用贷款的性质。”该人士说,银行理财资金流入首付贷的操作方式很多,参与者以小型银行为主。 首付贷或遭“合围” 随着高杠杆风险的逐渐暴露,监管部门介入之后,首付贷可能将面临各路“合围”的局面。 “除了行业自律之外,监管部门还会出台强制性的措施,但方案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曾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虽然摸排仍在进行当中,但深圳金融办的态度已经明确。目前,已有部分平台上报了整改方案,主动对首付贷业务进行调整。 面对可能到来的监管收紧,已经开展首付贷类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已主动收缩此类业务。据上述广州P2P人士介绍,尽管没有收到监管部门的文件,但已有平台下架首付贷产品,还有一些平台则缩减了业务规模。 不仅如此,银行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变化。上述广州P2P人士还介绍,当地不少银行的政策已经收紧,要求从严审核首付贷款资金来源,一旦发现首付资金有民间借贷,就会降低购房者的按揭贷款金额,资质较差者,甚至可能拒绝发放贷款。 而上述小型银行人士亦称,据其了解,最新的变化是,一些已经开展首付贷相关业务的银行中,有些已经明确将停止此类业务,或者已有收缩业务规模的计划。“经过一年多的快速上涨,深圳的房价已经达到阶段性高点,继续开展这些业务,可能会面临较大风险。” 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深圳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7420亿元,同比增长40%,全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408亿元,规模增长高达2.1倍。 另一方面,深圳的房价经过这一轮快速上涨后,银行对房贷业务也渐趋谨慎。深圳数家银行人士均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已在有意识的控制个人房贷,减少新房贷款的供应,个别银行甚至在逐步收紧房贷。 “现在房贷利率不到5%,打9折之后只有4.5%左右,银行确实不太赚钱,关键是现在已经有风险了。”某大中型银行深圳分行中层人士说,目前该行房贷业务中,主推住宅二手房贷款,新房、商铺、写字楼则尽量控制规模。 ...
上市前夕,陆金所再现人事巨震,副董事长杨晓军已经离职。任职陆金所副董事长之前,杨晓军是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从其履历来看,杨晓军历任证监会和银监会两大监管机构。 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从杨晓军处证实了该消息,杨晓军表示,离开陆金所之后他的下一站将是玖富。至于离开的原因,他表示更多还是个人的家庭原因,“因为我家在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流动较快是普遍现象。但陆金所表现得尤为突出。 2015年8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曾独家报道,陆金所高管团队大换血,包括总经理谢泓源在2014年离职,另外有7位副总经理也在2015年开始陆续离职,陆金所现有高管团队中一半为2015年新的空降成员。 从2011年9月成立以来,陆金所成立4年里换过了4任总经理。但董事长没有变动,一直为计葵生。被业内戏称为铁打的董事长,流水的总经理。 ...
创始团队比商业模式重要,但这并非意味着商业模式不重要。一个创业项目能否成功,除了人靠谱之外,还得事靠谱,这个事就是商业模式。靠谱的商业模式未必会成功,但不靠谱的商业模式肯定不会成功,这是一个基本的创业和投资逻辑。 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许多创业者都没搞清楚这个概念。很多人往往会说,商业模式不就是怎么赚钱么?错!怎么赚钱,学术名称叫“赢利模式”,那只是商业模式的一个环节。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对商业模式有一个经典定义——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这是一个关于价值的系统! 细分一下,一个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如果用几个问题来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可以问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你能给哪些特定客户带来什么价值?第二,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第三,你的盈利模式(收入结构和成本结构)如何?第四,你如何持续地为客户和公司创造价值? 如果用这四个问题去问创业者,就会发现大多数创业者并没有想明白。喝多了励志鸡汤的创业者最喜欢讲有关平台的故事:“我想做一个几千万用户的平台,就像腾讯和阿里巴巴一样,然后上面插个扁担都能开出花来,钱自然不是一个问题,赶快投我几百万吧……”但现在的投资者已经不好忽悠了,他们更相信数据而非模式,即便是模式也需要非常精准的分析。 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因此企业要面对的第一组问题是: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你满足他们的什么需求?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这两个问题虽然想得越清楚越好,而且需要尽快用事实去验证这两个假设是否合理。许多创业项目的客户需求都是创业者自己臆想出来的,往往并非真实存在,这样的项目基本上是必死无疑,即便侥幸拿到了投资,也是烧完即止。 技术类创业公司最容易陷入这种误区。他们往往以一个很酷的技术为傲,以为有了好的技术,市场需求便随之而来。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先是两回事,很多领先的技术无法转换成产品,即便转换成功了市场规模也很小。以现在非常流行的3D打印为例,这个技术发展已经30年了,但全球一年的市场容量才50亿美元,而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已经拥挤不堪。 即便是有了清晰的客户价值主张,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这个想法也没有办法变成现实。这里的资源主要是硬指标,包括资金实力、市场渠道和核心技术等,能力则偏软一点,包括核心团队、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等组织能力。创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创业初期一定要采取聚焦战略,谋求单点突破,然后不断复制优势,寻求面的突破。 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创业者容易忽视的。他们往往把人脉关系当关键资源,却同时高估了人脉的力量,疏于产品和服务的打造,也没有建立其组织的竞争能力。在制度和流程建设方面,则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软肋,他们往往迷信于创业者的个人能力,而忽视了在制度和流程方面的建设。这样的短板往往会导致这些企业熬不过初创期,或者熬过去了也长不大。 第三个问题则是和赚钱有关,这也是目前许多互联网创业的痛点,他们可能有很好的客户价值主张,组织能力和资源也不错,就是没有赚钱的盈利模式。经常有人说,只要有客户和流量,赚钱不是问题!理论上的确如此,比如Google和Facebook都是这样做起来的,但如果你一直在大手大脚地花钱,而赚钱还停留在可能性层面,那么企业的生存就岌岌可危。不赚钱的创业就是耍流氓,对于互联网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必须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第四个问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在中国,只要有一个概念流行起来,立马就会有大量的跟进者。比如创业孵化器,自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概念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有了1500多家孵化器,绝大多数都是一年内成立的。在“蓝海”变“红海”的窗口期,一个企业能不能通过制度和创新建立起竞争壁垒,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的关键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许多高成长企业面对的问题。我们给一些高成长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服务,发现有三个问题非常普遍:1.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的领导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2.管理团队的组建、激励和培养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3.普遍的“战略空心化”,企业把战略理解为目标,而没有把目标分解到业务和个人的方法,导致战略目标无法落地。 要解决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三个解决方案:1.全面提升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的领导力,包括视野、技能和心态都要提升。2.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策略,包括招聘、激励和培养计划,并变革适应的组织构架、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3.通过战略地图的方法,把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为,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板块和个人上,并用考核体系来确保落实。 判断一个创业项目靠不靠谱,并非要面面俱到。对于创业早期的项目,主要考察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而对于中后期的项目,则重点要考察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正如文章最初提到的,一件事情靠不靠谱,归根到底,还是看人靠不靠谱。 ...
2016年3月3日下午,由深圳市众筹同业公会主办的《深圳众筹同业2016年春茗会》在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花卉世界创想家园顺利举行,来自众筹行业的各大平台创始人及相关人士,如,深圳市众筹同业公会秘书长杨澜、众投邦创始人朱鹏炜、平安众+董事长唐斌、大家投创始人李群林、投壶网创始人赵妍昱、京北众筹联合创始人全忠伟、云岸金服创始人袁俊、博纳众投创始人章先春、风投侠创始人邵海涛、靠谱众筹创始人张梧峰、橙蟹网创始人石金文、微投网创始人俞文辉,以及平安众+董事会秘书刘坤、事业部总经理李刚毅等近40位专业精英人士出席了本次活动。 据了解,本次行业春茗会的主题是“希望与动力”,各众筹平台创始人就此主题均在会上介绍了自家平台的运营情况,并对众筹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挑战与机遇,以及后续的发展和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状和未来 作为深圳市众筹同业公会联席会长兼执行秘书长,众投邦创始人朱鹏炜在会议伊始进行了发言致辞,他表示,对所有平台来说,2015年是非常严峻的一年,2016年则将是极为关键的一年。深圳众筹行业在全国领先,我国首家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众筹行业组织“深圳市众筹同业公会”,在2015年1月的诞生具有特定的历史使命。2016年里,希望通过各会员平台的共同努力,不断引导行业自律,共度2016年关键发展契机,携手推进深圳地区以及全国众筹行业的规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83家,是2013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近10倍。全年众筹行业共成功筹资114.24亿元,累计成功筹资金额近140亿元。2015年全年共有40家众筹平台倒闭,26家众筹平台转型。全国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中,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最多,有130家;其次是奖励众筹平台,有66家;混合众筹平台为79家;公益众筹平台仍然为小众类型,仅有8家。 针对目前的行业发展数据,出席本次会议的风投侠创始人邵海涛认为,由于普遍的平台项目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测2016至2017年国内还将有部分平台暴露风险,平台倒闭将加剧,因此未来各平台在投资人门槛设置方面需要更为严谨。这一点得到现场各位嘉宾的认同,大家都指出,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新的分支,机遇与风险并存,希望深圳众筹同业公会能进一步探索行业的发展之路,积极有效防控风险,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2015年,众筹行业发生了几个标志性事件,3月份京东试水股权众筹,一上线就赚足业内眼球;6月份,京东“东家”、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众+”,以及“蚂蚁达客”三家平台率先获得公募股权众筹试点资质;12月,证监会决定2016年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对于多家巨头入场股权众筹的竞争现状,朱鹏炜表示并不会引起僧多粥少的问题,还透露京东众筹上线当天众投邦的访问量也急剧增加,其实对行业产生了利好。现场还有嘉宾指出,大型电商平台涉足众筹领域,互联网影响力足够,但金融优势并不突出。 挑战与机遇 目前,众筹平台和众筹项目越来越多样化,但行业发展仍处于萌芽期,行业格局尚未形成,竞争壁垒迅速提升,大量平台面临发展瓶颈与行业困惑。朱鹏炜指出,众筹行业的投资人将面临两极分化的问题,一部分投资人总体上会得到很好的收益,而另一部分投资人则有可能会有亏损风险。这里就需要在合格投资人教育、资产回报率要求、投资退出周期、相应风险化解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在2016年关键时期,各平台在面临风险与挑战的同时,还应针对众筹行业自律和众筹诚信等重要问题进行规范,共同赢得投资人信任并联合建立黑名单制度,教育市场,培育投资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乱局出现。 对于行业的未来看法,大家投创始人李群林认为,作为金融业的一个分支,股权众筹的本质就是看回报。对于项目回报,资本市场还是要通过财务指标和盈利数据看投资价值。股权众筹的项目,不管是天使阶段,还是VC、PE阶段,始终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退出周期较长,退出渠道较少。他指出,众筹行业的运营模式要达到持续性、成批量、成体量,像流水线一样让投资人退出并赚钱,行业才有未来。靠谱众筹创始人张梧峰认为,在投资人方面,定位在“有情怀的微富豪”更为合适,股权众筹未来将会往服务于特定用户群体、做特定普惠金融服务的方向发展。 会上,各平台创始人还针对各自发展经验,对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享。爱投社创始人罗贤有表示,创投类众筹目前缺乏投资人教育和宽容度,另外,在“募、投、管、退”方面,投资人也缺乏真实的参与感。筹人谷创始人卢政认为,众筹是重构商业文明和分享经济的最好模式,其中,建立信任的关系是核心要素。风投侠创始人邵海涛认为合格投资人门槛设置方面通常存在风险暴露,因此自己平台只针对中欧商学院校友进行股权众筹服务。博纳众投联合创始人王鼎元介绍,博纳众投用互联网的思路做现代商业,通过众筹的模式运营购物中心,解决商业地产的招商问题,这是他们看到的商业地产的一个机遇。 在平台定位方面,朱鹏炜介绍,美国的众筹行业目前已发展到了不同的细分领域,如,消费类、科技类、文化类和产品类等,每个版块都有独特的成长空间。2016年的众筹行业该如何发展,在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摸索,构建共同发展的行业生态体系将比各自为政更为有利,资本寒冬更需抱团取暖。对此,参会嘉宾均表示赞同,大家一致认为,与其盲目争抢蛋糕,不如一起先把蛋糕做大,共同解决行业难题。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将趋向于垂直专业化,各平台应瞄准细分和垂直领域进行突围,做好自己的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李群林表示,大家投2015年就做了战略调整,将大力推进分红型和收益型的项目,主要围绕四个板块进行众筹。 发展和展望 对于2016年行业发展的看法,朱鹏炜表示,2016年将是众筹行业共同收获的一年,也是大家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在经历了P2P从“野蛮生长”到“整合洗盘”的历史时期,目前证监会的相关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股权众筹将进入牌照化时代。朱鹏炜还指出,这个行业需要大佬级人物的出现,并对在场的平安众+董事长唐斌的出席表示感谢。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平安众+(深圳前海普惠众筹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给予了极大支持,在众筹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新的历史时期无疑赋予了平安众+新的历史使命,大家都表示希望在平安众+的带领下,共同谋得长远发展。 据了解,平安众+是平安集团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大举措,2015年8月平台上线公测,依托平安集团的强大背景,还有堪称P2P高富帅的兄弟陆金所,可谓是众筹界的“壕二代”,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平安众+,其本质也是服务自己的金融产业链,进入众筹领域,更是一场生态的角逐。平安众+的产品大体包括股权众筹产品、债权类众筹产品、公益或实物众筹产品。目前平安众+已公开宣布与多家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无疑,合作的步伐将继续迈开,这不仅是平安众+的期许,也是业界的期许。行业将为共建众筹生态发展体系带来更多想像空间。 对于行业的未来展望,朱鹏炜还表示,2016年众筹行业交易额有机会突破1000亿。李克强总理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以及多项政府政策的利好支撑,对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据了解,随着互联网巨头陆续涉足股权众筹领域,同时吸引国内券商、资本机构的纷纷入局,股权众筹发展趋势被众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看好,未来将有望超越风投,并成为行业中最具价值投资模式。根据数据统计,股权众筹预计在2020年规模将达成双倍增长趋势,预计众筹金额将达900亿美元。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体系、金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未来个人储蓄的很大一部分很可能会投向企业的股权,资产证券化在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国内领先的专注于上市资产的股权众筹平台(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众投邦董事长朱鹏炜表示,2016年众投邦将与众多专业投资机构、上市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结合多方资源实力与竞争优势,在深圳市众筹同业公会的带领下,与各平台共建众筹行业生态体系,以期共同抓住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业务领域的机遇,为市场提供更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