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年前,我和老公都还在做着投资人的工作,当时工作关系认识了几个创始人家庭,互相加了微信,命名为 “家庭创业群”。两年过去了,我们两双双跳水,下岸创业,倒是成了里头唯一的创业家庭,双创家庭。 我知道,有些投资人是不投双创家庭,或者女性创业者的,这是基于一种常识,创业负荷重,会导致小家庭在经济和精神上都面临巨大压力,over-streched 了以后容易事业和生活双崩溃。说实话,这样的假设并不只是少数人拥有,除了投资人,有很多朋友在第一次听说我们夫妻两都在从零开始创业的时候,也非常惊讶。会很关心地问我,你们这样还好么? 哈哈,其实我们真的过得很好,谢谢大家的关心。这篇文章里我就想跟大家特别坦诚地分享,双创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很多面临选择的人来说,我们的个体经历也许是一面镜子,能照进你们的现实。 我是从去年9月 开始酝酿创业计划的,并同步开了【人生异想】这个公众号分享一路的心得体会。家里那位,以下简称杨同学,那时也已经离开了战略投资人的工作,在朋友的一家创业公司里做一个独立的项目,为自己的创业做着准备。所以其实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两就已经进入双创业模式了,当然在我的项目在去年12月 启动,他的项目在今年2月 启动以后,就进入更真刀实枪的状态了。 问题 1:你们为什么都放弃了投资人工作转而创业? 至今为止,我和杨同学仍然认为,早期投资人是相当好的职业选择了,确实属于那种工作成就感(job satisfaction)比较高,又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了。因为你工作的对象是这个社会上最具有创见和实干精神的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跟他们探讨前瞻性的问题,并能间接参与到一些巨变过程中。 但是,投资人的工作依然不能让我和杨同学达到终极满足,甚至越是站在近距离观察的角度,我们越意识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并不想做一个历史的评判者,而是想做一个历史的创造者。 最近有几个朋友过来找我聊天,问我为什么选择创业而不是继续做投资的时候,我都给他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假设我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一个是出生时含着金汤匙,家中财富万贯,可供我日后纵横驰骋在投资市场;一个是出生在平常人家,并无资本积累,但有机会选择热爱的方向,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事业;我绝对选择后者。 我和杨同学都更享受那个创造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饱满丰富的人生体验,而并不热衷于钱生钱的资本游戏。 问题 2:创业和投资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经常被问到,如果极端一点说,前者是一直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后者是一直在努力找问题。 作为投资人,天然的职责就是找出一个项目可能的机会和风险,始终是站在 judge 的位置上的。回想以前的各种对案子的讨论和投与不投的复盘,其实本质都还是在试图抽象出来一个创业逻辑是否有较大概率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过于年轻的时候(包括我们当年那样)开始做投资,是不甚合适的,甚至有点伤仲永的味道。因为你的职业把你放在 making judgement 的位置上,会让你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确实有评判的能力了,资本的优势也会让你看人的时候可能会倾向于俯视(英语里面有个单词形容这种感觉比较贴切的,叫做 condescending),以至于你可能会迷失,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自我批判和审查能力。 我和家里那位做投资的时候,属于不太会交际所以投资圈里人脉混得不好,但因为日常接触最多的是创业者所以跟创业者走得更近的人。那个时候就听到过一些反馈,投资人是 smart ass。当然这说的也不是所有投资人,只是说有一种这样的潜质或者说职业标签,其实另外一个会搭上这个毛病的职业是记者,采访了很多成功人士后会沾上光环光晕病,以后看人直接要么仰视要么鄙视没有平视(完了我觉得写完这篇直接得罪了两个行业了,哈哈)。 这里头有一部分调侃元素在的,而且还有好的那部分嘛,smart ass 里头的 smart。确实我们现在自己做事了,也会非常愿意跟一些优秀的投资人交流,他们的某些见解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但最后,差别还是刚才说的,一个是在花力气解决问题,一个是在花力气找问题。 我和家里那位最后都觉得,我们更喜欢 finding solutions to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blems, 而不是 identifying the most challeging problems. 问题 3:创业和家庭能兼顾吗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为彼此付出的是 quality time。 毫无疑问,创业尤其是在早期,在工作上付出的时间比较多。但回想下,其实绝大部分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加上来回在交通上耗费的时间,一天中清醒状态下在家的时间也同样是全天清醒时间的一小部分。所以关键在于这个宝贵的在家相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高质量的互动带来的幸福感可以是爆棚的。 两人都创业虽然会导致家中一些日常细节处理不到位,比如说衣服经常积了很久才洗,在家一起做饭变少等,但换回来的其他东西却是我觉得千金也难换的。 对彼此梦想都更加理解,更能体会到对方的努力和不易,从心理到实际行动上给予真正的支持。加上我们两创业还都是在互联网相关领域,所以彼此在具体问题上也能给对方比较到位的建议,相当于免费请了一个终身顾问啊。 而且创业也有阶段性,目前我们都还处于早期赤手空拳努力拼搏的阶段,所以并非总能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好在我们都清楚知道创业是长期的革命,比的最后是情怀和毅力,所以实际上我们还是能做到合理放松,不时调节的。家里的浪漫气息并不会因为创业受到丝毫的影响,生活依然可以很甜蜜。 其他一些重要的话 作为 30+ 的在帝都的外地人,还是两只创业狗,我们的家庭实际收入情况和生活舒适度,比我们的很多同龄人不如,这是现实。父母在一开始也对我们人生的这次重新选择甚为担忧,是某种程度上的清零重新开始,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更惬意的过日子。 这半年多过去了,虽然创业还在路上,但我觉得我们两做到了一开始说服父母和家人支持时的一点,我们确实更明白此生接下去该怎么过了,这也是现实。我们两都并非对物质的欲望无止尽的人,生活已经有基本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更想追求的是心的自由和创造的欲望。 所谓四十不惑,大部分 20 多岁到 30 多岁的人其实心中对于自我和未来都是有诸多迷茫的,但我们两选择了直面心中的渴望,无惧无畏地给人生翻篇,倒是直接进入了不惑的状态,内心丰足和快乐。此刻创业客观的结果未知,但主观的结果已知,它真的是能让你变成一个更好更圆满的人。 这世上如果要选一件跟创业最接近的事情,那恐怕就真的只有生孩子了。有一个创业者朋友(男生)曾经跟我说过,他觉得为什么通常情况下男生比女生的事业心要强一些,因为男生没有办法孕育自然生命,那么就做个事业吧。事业真的是你的一个孩子,在养育他的过程中,你更明白什么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与学习,什么是理想与现实的拉锯,什么是倾注一生的全情投入。这个过程真的是谁做了谁才知道,有苦有累不能道与外人说,但就是挺爽的。 对于夫妻和亲情关系而言,创业也并不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会造成摩擦、紧张和压力。因为最棒的关系是彼此都有相对独立的自由成长空间,但又相互理解和扶持,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平等,谁都不压制谁,而是彼此欣喜地看着对方生命的完全绽放。 我虽不是女权主义者,但确实见不得很多男生以 “照顾家庭” 为名限制另一半在事业上的追求,有些甚至也是以自己创业为名要求另一半完全投入家庭空间不参与社会事务,当然另一半自己主动选择当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不算。这一点要求当然也适用于女生。很简单,如果你认为梦想对你很重要,你想自由驰骋,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能干预她或他的梦想。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创业的前提也是先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包括在生活上,所以别想着创业牵扯精力累,就把家里的事情一屁股扔给另一半负责,这样的人创业也堪忧啊。 一生的时间有限,在我们看来,最宝贵的莫过于对自己负责,make full committment,然后如果时间在任何一刻戛然而止,都能微笑无憾。...
一个银行分行行长的一封信 揭开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的“风控术” “支行与团队是分行管理架构中最基础的单元,既是拓展业务的桥头堡,更是防控风险的护城河。在两率考核体系下,不良拨备下到支行团队,出现一笔不良,所有业绩都有可能被拨备蚕食掉,最后还得向分行借钱发工资,作为支行行长与团队长,队伍如果带成这样,大家情何以堪?” 前述,系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姚贵平在2015年“致全体支行行长与团队长的一封信”中放的“狠话”。 一组详实的数据,或更能从侧面反映这位分行行长对风控严丝密缝的要求: 截至2015年末,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不良率仅为0.32%,与2014年0.31%的不良率几近持平,而且不良贷款余额较2014年略有下降;相较2013年末,实现不良双降。按深圳银监局“不良+关注”的统计口径,其2015年末“不良+关注”率仅0.9%,资产质量在当地大型商业银行中位居首位。 0.32%的不良率,0.9%的“不良+关注”率,在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连续十个季度攀升、行业不良贷款率1.67%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这位从业近三十载、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老兵”,试图探寻他让一家资产规模五千亿的分行能够长期保持资产质量优良的“秘诀”。 “当下金融脱媒已经很普遍,银行需要架桥、修路,需要摆渡、挖隧道,来打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我们的定位是扮演服务角色,走轻资本之路。过去靠资产迅猛扩张、靠资产维持收益的旧路已经不是优选。”姚贵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 不良率仅0.32% 言及商业银行经营,资产质量始终是绕不过的话题。 令人咋舌的是,在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持续攀升至2015年末的1.67%的大背景下,平安银行深圳分行不良率仅为0.32%,与2014年0.31%的不良率几近持平。按深圳银监局“不良+关注”的统计口径,其“不良+关注”率仅0.9%。 据了解,姚贵平的“打渔论”和“吸毒论”在行内已流传甚广:“打渔论”指的是在风高浪急时候,不能贸然出海打渔,避免浪打船翻人亡,已经出海的渔船尽早归来,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待风平浪静时再扬帆出海。 所谓“吸毒论”,是指在明知道贷款出了风险,但并未果断退出,迅速止损,反而希望通过增加贷款来盘活、稀释不良,导致窟窿越填越大。这如吸毒者的毒瘾愈发强烈,结果便是企业与银行双双深陷泥潭。 正在此思量下,过去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市场形势复杂的情况,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并未在信贷规模盲目扩张的道路上冒进。一方面增量信贷审慎介入新行业,另一方面逐步退出对产能过剩、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的授信,2015年已全额退出企业授信34户,敞口13.27亿。 “搞银行,必须对大趋势判断清晰,及时判断拐点,绝不能与趋势为敌。如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行业,不要碰,坚决退出,同时逐步压缩夕阳行业的存量信贷规模。”姚贵平对此直言不讳。 在具体的风险防控上,姚贵平则注重同时强化两种手段:“经验指导”、“模型打造”。据了解,2015年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聚焦贸易融资、贷贷平安商务卡、新一贷等业务和产品进行了重点风险防控。 其中,针对贷贷卡、新一贷和传统小微三项业务的前中后台风险管控情况进行过专题研讨,针对贷贷卡、新一贷业务中的“失联”、“假资料”等关键风险点,拟定118条风控措施,建立起全流程的风控机制。 “随着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持续攀升,若不加强主动管理,下一步将有可能引发潜在的危机。坏账的积累,就好比人身上长了脓包、肿瘤,隐藏在皮肤下面,平时穿着衣服看不见;但如果你不去消毒、不动手术,早晚有一天会病发。”姚贵平对此并不讳言。 首提“支行破产” 作为电子制造业重镇的深圳,2015年经历了一场中小企业倒闭风波,一些顶着明星光环的代工制造企业的突然关停,连锁反应地引起其上下游数百家供应商的“地震”。 2015年10月,深圳市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放弃经营及涉及员工权益的通告》(下称“A电子”),宣布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决定即日起停止生产、放弃经营。其中供应商3亿元货款被拖欠,6家银行逾2亿授信面临风险。 据了解,A电子曾是深圳明星企业,主要生产手机壳的上盖、下盖、中框以及机顶盒配件,为中兴、华为、TCL等手机厂商供应手机配件。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显示,2014年A电子营业收入4.59亿元、净利润1905万,资产总额7.25亿元,负债5.8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平安银行深圳分行风险管理部内部人士处了解到,2014年3月起A电子在该分行获批授信额度2000万,敞口1000万。 “至2015年5月,分行现场检查时发现企业经营异常的端倪,A电子长期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部分供应商已停止供货;且90%的销售量集中在两大公司,因无法按时完成下游订单将迫使下游机构取消订单。”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王伟(化名)向记者透露。 “其时,A电子的实际控制人陈某有意转让股权,公司内部出现内讧,疏于管理。为此我们在6月紧急制订退出策略,2000万授信在9月初全额退出。只是没想到国庆假期结束后福昌就宣告破产了。”言及此时,王伟仍是心有余悸。 然而,A电子的信贷退出绝非个案。 据了解,去年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已全额退出企业授信34户,敞口13.27亿;部分压缩企业8户,敞口3.16亿;追加担保5户,敞口2.92亿;完成整改88户,敞口53.98亿。 “实际上,去年分行内部会议上,我多次强调‘支行破产’的理念,当然‘破产’二字是打双引号的。目的在于警醒各个支行行长,不要总想着风险发生后就跑来找分行求助,要有‘风险自担、自负盈亏’的理念。谁的资产质量不行,就砸谁的饭碗。”姚贵平如是称。 何为“支行破产”?姚贵平进一步阐释:自2015年起,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将不良(含非应计)的拨备成本,落实到经营单位和客户经理,拨备成本纳入经营单位的考核,分行按一定比例调减经营单位的考核利润。 其中损失类、可疑类、次级类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00%、60%和30%;而未纳入次级/可疑/损失的非应计贷款,逾期天数在360天以下的最低拨备比例为25%,逾期1年以上、2年以下和2年以上的最低拨备比例分别为50%和100%。 具体管理流程中,在选定存在不良的支行机构后,由风险管理部统计其拨备成本,计算并核实扣减利润,实行按月记账,每个季度在分行内部通报,至年底统一扣减利润。 “风控要学会牵牛鼻子、不要抓牛尾巴。所谓牵牛鼻子,就是在贷款仍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就要去抓,判断哪些行业、企业、贷款可能面临潜在风险,进而加强排查、主动退出,”姚贵平透露,“抓牛尾巴,就是等到贷款已经出现不良时才去抓,那肯定是事倍功半。信贷核心不仅在于何时精准进入,更着重于怎样精准地退出”。 ...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 由于市场环境、监管制度、技术背景等不同,互联网金融在各国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为什么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在中美两地为何发出了不同的“声响”?从“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将走向何方?强调“科技驱动”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带着以上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近日专访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在他看来,随着制度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互联网金融也会进入新常态,即整个金融业在使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去从事金融服务的提供。 在廖理看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更多地利用技术来推动金融业务的发展,不管标签是什么,利用的技术是什么,只要从事金融服务都需要接受监管。而随着制度框架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土壤会愈加肥沃。 科技驱动金融创新 第一财经日报:您如何定义金融科技?一家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具备哪些特质? 廖理:金融科技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翻译,简称Fintech, 是指传统金融企业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通过创新变革提高效率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是指新型创业利用科技手段推出全新的金融产品或商业模式,尤其是指后者。 一家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比较明显的特点包括:一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推送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技术驱动,比如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判断、进行精准营销、或者资产配置等,典型例子是利用车载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提取数据分别应用于车险和健康险的定价等等。 比如位于亚特兰大的创业企业Kabbage就是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他们利用第三方信息向网商提供快速的短期贷款服务。他们根据网商的财务数据、流量和评论数据、UPS物流数据甚至社交网络上的数据构建风控模型,并在几分钟内做出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的决策。 硅谷的一个问答网站Quora有一个关于Kabbage的评论,说未来的银行只是有银行牌照的技术公司。国内的蚂蚁金服较早进行了这个方面的探索,利用大数据提供信用定价的百融金融做得也不错。 日报:在您看来,金融科技与近几年国内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廖理:从涵盖商业模式的范围来看,国内所说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并无太大不同,但是,似乎互联网金融所包涵的“技术驱动”的含义没有金融科技那么强。前几天,英国剑桥大学互联网金融报告团队来交流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在英国称之为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更强调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和替代,而金融科技更强调技术对金融创新的推动。 日报:您认为未来中国金融科技,或者新金融领域还有哪些大的商业机会? 廖理:我个人比较看好大数据征信、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其中,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本身并不是金融业务,但是其提供信息,这种信息提供的角度和模式都非常独特。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模式包括以下模式:在线投资社交,比如Seekingalpha、Zulutrade、东方股吧等;金融产品搜索,比如Bankrate、Lendingtree、融360等;个人财务管理,比如Mint、Saveup、挖财网、随手记等;还包括在线金融教育、个人信用管理等等。 个人信用管理、在线金融交易、金融产品搜索等模式都将成为一个推送金融产品的新入口。此外,从创业的角度来看,这一类企业目前并不需要金融牌照,所以更适合创业。因此,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在国内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国内制度框架待建 日报:为什么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只有金融科技的概念? 廖理:美国金融业解除管制的时间比较早,他们在1975年实现了证券交易佣金的自由化,1986年实现了利率市场化,1999年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实现了混业经营,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比较早,因此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相继出现了第一批互联网券商、互联网银行和互联网保险等。 因此,在美国,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于这个原因他们并不觉得“互联网+金融”有特别的地方,以至于互联网金融或者“Internet Finance”并没有作为一个词在英文的语境中出现。 直到2005年之后,P2P网贷和众筹在美国开始出现,再后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渐渐被广泛地用于个人和小企业网络借贷的信用判断和定价,尤其是近两年智能理财(robot advisor)以及类似Kensho这种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信息和数据服务等公司的崛起,金融科技这个词开始出现并流传开来。 日报:纵观美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您认为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廖理:一是美国有发达的征信体系。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演变和发展,美国建成了一个比较发达的征信体系,包括近20部相关的法律,运作成熟的征信机构以及广为接受的个人信用分数,这是金融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美国有完善的监管体系。美国对于P2P网贷的监管纳入了证券监管的范畴,而对于股权众筹则是推出了新法JOBS ACT(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用我们的话说,反映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三是美国重视金融普及教育。2006年,美国财政部联合23个部委发布了美国金融普及教育的国家战略,把金融普及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在这个方面做得还不够。 而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虽然方便了百姓的理财和负债,但是也增加了风险暴露,最近出现了大量P2P问题平台。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监管的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个人投资者鉴别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日报:您认为金融科技企业应该如何监管? 廖理:监管的核心是全面、及时和详尽的信息披露和反欺诈,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这在我国金融普及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美国的两大P2P网贷平台Prosper 和 Lending Club分别是2006年和2007年投入运营的,2008年他们就接到了美国证交会(SEC)的停止营业函,根据美国证券史上两个著名的判例认定这两个P2P平台涉及证券发行,必须立刻进行证券注册才能继续经营,而注册则意味着信息的全面披露。 另一方面,由于股权众筹平台的监管跟《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有诸多冲突,美国在2012年通过了新法JOBS ACT来监管。而在新法具体实施之前,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给证交会发了一封律师函,说明自己的经营状况,希望确保不会受到证交会的强制措施,证交会也回函确认了这一点。这也反映了美国的监管机构鼓励创业的灵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总的来说,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监管在日益改善,进步很快。...
一个曾经的从业者回忆在高调扩张的某P2P平台日子:一年推近500个理财项目! 没看出盈利模式,就想着赚把快钱。 徐刚(化名): 去年5月进入A公司,在签约前并没有认为这是家P2P公司。这说明该公司的包装很成功。 ■口述:徐刚(化名) 拿到中英文版offer顺利入职 我是在网上看到A公司的招聘信息,美资背景、全英文介绍、互联网金融、新能源项目、上市计划,还有业界大佬领衔及脸熟的明星代言,一切看上去非常不错。我投出简历,很快参加面试,当场就得到“马上可以来上班”的答复。 除以上种种,具有相当吸引力的薪资水平也是我最终选择A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横向比较,同样的职位,A公司开出的薪水一般比同业其他民企高出两到三成,比起国企或公务员能高出50%、甚至1倍。而且,和其他创业公司一样,A公司还给员工期权。当然,公司“上市”后大家才弄明白这仅仅是“画的大饼”,这是后话了。 我顺利入职,offer(录用通知)还有中英文两个版本,“高大上”得很。 A公司快速招揽人才的方式不仅对我管用。就我所见,来自互联网、金融、能源等领域的新员工不断加入,有来自BAT的互联网技术人才,有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行业资深人士。据说,公司挖高管和中层开出的条件更优厚。公司很快壮大起来,记得刚进公司时,公司上下不过两三百号人。此后,公司邮箱里每周都能收到欢迎十几位甚至数十位新员工的群发邮件,到今年初我离开时,公司员工已有800多人。 坦白说,有些人可能是冲着企业的规划愿景来的,而大多数人是冲着这份可观的薪酬来的,想赚一把快钱而已。我亲身感知,企业从快速扩张到慢慢走下坡路,很明显的一个状况是,很多员工知道企业快不行了,随时可能倒闭,但都心照不宣地“窝”在自己岗位上,只要工资“不断”,能混一天是一天。 培训有点像传销公司“洗脑” 以高薪为饵,企业疯狂扩张,在大批新晋员工中,像我这样的市场岗位,以及销售岗位是大头。当初参与新员工培训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回过头看,和某些传销公司的“洗脑”套路可以说是一样的。 企业高层首先向大家“灌输”企业的宏伟蓝图,尽管骨子里是一家P2P公司,但公司从来不认为自己是P2P,偏偏要包装成“互联网融资租赁”,并冠以“全球领先”“全国第一”等名号。说实话,我当初对这所谓的新商业模式还是很认可的。 随后,管理层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所谓“全员营销”计划,其实就是要求员工不仅鼓动客户购买公司的理财产品,更要自己买、让家人买、让朋友买。指标完成得好,大大有赏——有赏金、上荣誉榜,甚至还画了“企业上市时去交易所敲钟”的大饼。 我个人在公司投的钱不算多,大概有几万元吧,员工购买的话加上内部优惠,算下来年利率相当不错。我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投资额,多的有几十万元,这也是在晒给客户看吧。 我做的是市场,所以没有投资金额方面的指标,而公司的销售人员,一般月度指标在25万元,提成大约在1.5%。如果指标完不成,试用期内会直接辞退,正式员工是末位淘汰。 宣称的盈利模式似乎不存在 在市场扩张上,企业的“烧钱”程度令人咋舌。“病毒式”地投放户外广告和网络广告;不惜重金亮相中央级媒体、重量级网络媒体;频繁地举办或者参与商业活动增加曝光率。从一定程度而言,这类营销是成功的,公司有魄力去砸钱轰炸,短期内有轰动效应,公司迅速打开局面。短短几个月,平台流量和用户数暴增,注册用户达1000多万,购买用户达数百万。 可惜的是,业务发展的进程跟不上资本流失的速度。融来的钱烧完后,只有两条路:一是再融资,二是推出更多理财项目,推动更大的销售额。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我忽然发现,公司宣称的盈利模式似乎根本不存在,在P2P跑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风投的钱也不像之前那么好拿了,A公司似乎已不可避免走上第二条路。据我掌握的数字,在2015年一年间,A公司共推出200多个理财项目,而到今年3月,这一数字变成近500个! 尽管目前A公司还没有发生过兑付问题,但几个可怕的苗头已不难察觉。比如,期限短的项目大多标出“售罄”,只有长期项目一直能购买;锁定期也越来越长,有的至少半年,长的甚至有两三年,而以前半个月左右、具有较好流动性的项目不在少数;与此同时,项目标的也越来越夸张,从通常1000元的投资门槛,飙升到几万乃至十几万的单一份额,这里面的风险就不用我说了吧。 不断爆发的P2P问题触动去意 再说说企业内部的情况吧。在这样的企业内,人员流动非常频繁。除了前面说到有些员工为了薪酬,宁可闭目塞听守在岗位上外,也有许多人及时撤出。现在的创业公司圈呈现一种混乱状态,用人方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许多人在去某家公司前根本不知道公司内情,去了之后才发现情况不对,就马上离职。我们公司最夸张的情况是,有人来了一个星期就走了,快进快出,企业需要花很大力气在招人上,周而复始,伤害很大。 频繁的流动,加之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导致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像样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福利、没有员工关怀、没有培训机会,连过年过节也没有任何慰问品。对许多员工而言,这里没有“家”的感觉,如此又何来对企业的热爱度和忠诚度。 最终触动我下决心离开的,应该是去年四季度以来P2P平台不断爆发的问题,我隐隐感到A公司似乎正在脱离正常轨道。 事实上,A公司发理财产品始终处于无监管状态,发多少产品、时间多长、回报多少,都自己说了算,甚至还是自己为自己的融资担保。至于理财产品描述中对应的项目,作为底层员工,我们无法知晓投资者的钱是否真的拿去投资了,也许一开始的理财项目确实有实体支撑,但之后如此眼花缭乱地频繁上马,项目的真实性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不敢说A 公司是否真到了这一步,但是拆东墙补西墙是许多P2P公司惯用的手法。等到资金缺口渐大,距离“跑路”也就不远了。 个人感觉,如果企业潜下心来慢慢发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能够做出一番特色,闯出一片天地,但发展的思路过于激进,想要快速夺人眼球,占据市场,却又后劲不足,反而让自己陷入泥潭。 记得e租宝出事时,同事们也有过讨论,步子不迈那么大的话,或许不会那么快出事。当然,大家也都清楚,如果没有实在的盈利模式,公司不会长久,不过只是“死刑”或“死缓”的区别。 这段从业经历为不知情者羡艳 你或许会问,决定离开,期权不要了吗?我只能苦笑。大多数员工后来才发现,这就是个“坑”。 虽然公司在我离开前在境外市场实现转板上市,但股价一直在跌。由于设置了苛刻的行权价格及条件,几乎我身边的同事没一个人手上的期权能够真正兑现。 在我离职后没多久,就从以前的同事处得知,A公司开始裁员了。我庆幸自己还算及时上岸,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想等公司倒了再离开,那样A公司或许会成为简历上的一个“污点”。 不过,讽刺的是,A公司的这段工作经历对我入职新公司起到的却是正面作用。我现在回归传统实业,听到旁观者的一些声音,看不清楚个中究竟的人们甚至不无羡艳地认为A公司的野蛮式营销是极大的成功,赚快钱是值得学习效仿的。这样的行业生态及经营者心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作为一名曾经的P2P从业者,只有奉劝各位,尽量别碰P2P,你惦记的是它的利息,而它可能已惦记你的本金了。...
近日,上海永利宝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72.5万元的罚款。查询发现,新《广告法》出台以后,合拍在线等平台的广告宣传语有违规现象,相关行业乱象仍需继续整治。 因广告违规永利宝被罚272.5万 永利宝的声明中称,2015年7月6日至26日间,永利宝在部分城市进行了楼宇电视广告投放,广告内容中“亿元救市”、“100%本息安全”等措辞被认定为虚假宣传。2015年9月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则广告提出了整改要求,永利宝已对该广告进行了下线处理。 2016年1月27日,因上海永利宝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款272.5万元,并责令其公开更正。 处罚决定书显示,经查,当事人上海永利宝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2015年7月6日至7月26日间,委托某广告公司在其所属的楼宇电视广告位内,对外发布当事人自行设计制作的“亿元救市计划”广告。广告内“救市”、“亿元救市”、“100%本息安全”等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为虚假的内容,广告发布费用共计人民币1,362,500元。该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所指的违法行为。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责令当事人公开更正,并作如下行政处罚:处广告费用两倍罚款,计人民币贰佰柒拾贰万伍仟元整。 2016年3月9日,上海市工商局发出2016年第1号虚假违法广告公告,对2015年以来被上海市工商部门查处的9件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其中三起与金融理财有关。在此之前,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恒昌汇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曾因违规宣传被罚。 据媒体报道,2016年3月,广西南宁市工商局经检支队在对双拥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在网站发布自己的理财产品收益是银行产品的2到3倍等信息,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规定,被工商执人员责令限期改正。 合拍在线广告涉嫌违规 根据新《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的规定,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因为新《广告法》的出台,一时间内,各个平台纷纷换广告。“去年新《广告法》还没有出来的时候,类似的夸大宣传多了去了”,一位业内人士向和讯网记者表示。“改广告,累死了”,这位业内人士继续表示,新《广告法》出台以后,各个平台都在加班加点改广告以符合规范。 虽然大部分平台都在忙着换广告,但和讯网记者查询发现,仍有部分平台使用“最”等极限用语。其中,合拍在线的广告语是,“做最安全的网贷理财平台,安全理财只因合拍”。 合拍在线的广告语是否涉嫌违反新《广告法》?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滕元庆向记者明确表示,这涉嫌违反新《广告法》,相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 有业内人士提出疑问,如果真的是第一家,或者首家,是否也不能使用“最”“第一”等相关字眼?滕元庆表示,需要有相关机关的证明。 记者查询后发现,2015年11月10日,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有帖子称,“市民10月20日在深圳市合拍在线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官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内容包含“百分之百本息担保”和“百分之百本息安全”,是否合法?”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答复则是:不合法。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承担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除了合拍在线以外,记者查询发现,部分平台使用“高效的”“可靠的”“值得信赖”“专业的”“安全的”“资深的”“上市公司合作”等字眼来描述平台。 但在2015年12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投资理财类产品广告发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P2P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等推放产品广告作出了规范。其禁止条款第二条,要求广告内容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夸大或者片面宣传投资理财产品,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与产品风险收益特性不匹配的表达。 也有很多平台的广告宣传语不符合《通知》的禁止条款第四条,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使用“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最有价值”、“首只”“最大”、“最好”、“最强”、“唯一”等夸大过往业绩表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深圳出台了P2P广告投放的具体《通知》;4月上旬,央视广告中心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央视广告中心确实规定互联网金融在央视做广告,必须有银监会出具的证明,这一规定在大概半个月前就已经执行,目前尚无一家P2P公司拿到银监会证明;日前,江苏省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在开展行动,由江苏省工商局牵头,主要针对各类带有非法集资性质的资金广告,要求江苏省内各家新闻单位和其他媒体对上述广告进行严格审核……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个体网络借贷要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广告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披露,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宣传的时候应符合真实性原则,不能隐瞒风险和夸大事实,更不能提供虚假信息。...
4月14日,记者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金协会)获悉,为实现统计数据和共享信息的采集,协会前期组织开发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目前相关系统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 当天,互金协会在京举行了第一期培训。此次参加培训的主要是从事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和消费金融业务的36家会员单位。近期,互金协会将分期分批对会员进行培训。 据介绍,为落实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互金协会受人民银行委托开展了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工作,并启动了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建设。 在前期大量调研、讨论的基础上,互金协会已制定了《互联网金融统计制度》和《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标准》。 其中,《互联网金融统计制度》包括公司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三类共六张统计表,分别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进行数据统计;《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标准》是面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的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标准,通过采集会员单位的融资业务信息,在会员范围内就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进行共享。 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范围主要涉及《互联网金融统计制度》和《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数据报送流程,并安排数据报送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信息的统计有助于监管部门全面摸清行业的基本情况,把握风险点和风险传播途径,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或是风险的预判提供很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比较完备的数据信息,还可以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业务提供服务。”方颂认为。 互金协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化、防范系统风险上已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动作。从这次对信息报送的培训来说,单是“业务发展状况采集指标表”就包含了106个数据采集维度,涵盖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的主要业务及风险监测指标。 与此同时,除了互金协会从制度上加强行业管理以外,北、上、广、深等互联网金融发达地区的“打非”活动亦全面升级。 逾300条统计项目全面摸查 业内人士表示,互金协会一共设计了超过300条统计项目,其中按月报送的数据就多达约170项。“每家平台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根据统计标准,及时、完整报送数据,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与会人士处独家获悉的一份会议资料显示,在互金协会要求的统计事项中,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基本情况、法人和股东情况、资产负债、利润情况,业务发展状况以及产品异常情况采集和报送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如年度指标分别包括基本情况采集指标表和前五大股东情况采集指标表,要求全部互联网金融企业于次年3月10日前上报。其中,基本情况采集指标表包括了平台名称、网址、上线时间、开展业务类型代码等21项细分指标。 前五大股东情况采集指标表中每个股东情况分别涉及前五大股东名称、国别、性质、持股金额及持股类别情况。如股东性质中要求明确填写机构股东的经济成分,即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控股和外商控股。 而季度指标则分别包括资产负债采集指标表和利润情况采集指标表,要求季后20日前上报。两项指标填报内容分别多达106项和66项。 此外,月度指标分别有业务发展状况采集指标表和产品异常情况采集指标表,要求月后10日前上报。网络借贷平台需要上传“发放金额、笔数、加权平均利率和加权平均期限”等指标。 从产品异常情况采集和报送端来看,平台需要上报“90天以上逾期余额和笔数”、“提前还款金额和笔数”、“当期代偿金额”和“当年累计代偿金额”等信息。如在产品异常情况采集指标表中,仅互联网债权类融资就包括了逾期债权类融资余额、90天以上逾期债权类融资余额、逾期债权类融资笔数、提前还款金额、当期代偿金额、当年累计代偿金额等多项指标。 对此,掌众金融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谭淳称,“全方位的统计指标可以使互金协会及时了解并掌握会员单位的资产端是否健康,风控能力是否合格,从一定程度上也利于督促平台安全运营。” 地方“打非”工作全面升级 最新消息表明,公安部今年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 对此,方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3月起,广州互金协会在《广州市P2P平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自查报告》的基础上,参照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下发了《广州市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基础信息表、经营数据表、自查自纠进度表》,并要求会员每月7日前报送。 “在原来的线下入会审查、每三月线上、线下检查一次的基础上新增每月网站检查。网站检查的范围,也从以往只对协会会员单位的检查,扩展到对广州市所有从业企业,掌握整个广州市从业企业状况。”方颂称。“同时,协会还安排了专人负责数据采集、报送工作,建立了处非信息披露机制,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现风险及时报送处非小组。” 4月13日,有多位深圳P2P平台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其所在的平台已收到了深圳经侦下发的《互联网借贷平台公司基础信息登记表》,除此之外还提交了员工花名册,包含姓名、身份证和职位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登记表中还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合作公司及关联账号”和“平台服务器供应商名称”。对此,有平台从业人员称,这是公安部门为事后监管提前做好了准备。 “通过这两项摸底调查,公安部门可以在事后监管时迅速冻结平台资金账户,封存并禁止访问平台服务器,最大限度地保障资金和数据安全。”该人士表示。 谭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多地政府在打击非法集资方面也在施以重拳。监管重点主要看三条:是否高息揽客,譬如承诺高于合理定价的回报率;是否面向社会不特定人群进行营销;是否有夸张和不实宣传。 在宣传方面,近日北京市网贷协会也颁发文件“关于规范营销、网站和宣传的用语,内容和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家会员单位“深入学习、宣贯《广告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营销行为,网站内容和宣传用语的内容,行为进行自查,不得承诺收益,保本保息。”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教育是实现普惠金融、实现互联网金融重要的路径。比如平台借贷交易行为,在交易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风险,风险出现后又有什么解决方法,投资人事先要有一定的认知。毕竟面临借款人参次不齐,就会有一些非法获取财富的人存在。...
湖北省政协近日决定,李文华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决定撤销李文华的湖北省政协委员资格。而令华氏集团陷入50亿元兑付危局的旗下武汉财富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财富基石”),其“自融自投自担保”的危险游戏正是李文华一手策划。(详见《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1月11日刊发文章《华氏集团50亿元兑付危局:一个典型的“自融自投自担保”游戏》) 一位熟悉武汉商界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李文华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成功下海的民营企业家,在服装行业一路高歌,曾赢得“武汉市再就业明星”、“小巨人”等称号,之后失水于房地产开发的大浪中,最后孤注一掷押宝财富基石,走上了“自融自投自担保”的不归路。 1993年,年仅26岁的李文华从武汉市百货公司下海,带着不足一万元的资金接手原华成服装厂。下海没多久,李文华就陷入了创业的困境:4辆卡车停在华成门前,车上满载因产品质量不好而退货的服装。武汉市经信委于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李文华从惨痛的事实中领悟到,市场检验产品、检验企业。保证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信奉市场的李文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4年,华成服装厂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80万元。 收获第一桶金后,李文华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1998年,李文华自筹资金8000万元,收购了6家武汉当时的特困和改制企业:武汉长征汽车配套公司、武汉市江岸区车队、武汉图钉厂、武汉塑料电线厂等企业,储备了620余亩土地,并获得其开发使用权。 随后,李文华成立华氏集团房地产公司,打算在房地产行业大干一场。第一个项目“华氏儒商花园”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这让李文华信心倍增。 2003年,李文华利用其房地产项目资源,正式投身百货业。在此之前,武汉没有民营企业涉足百货业,华氏集团属第一家。2003年4月17日《湖北日报》报道,即将在汉口香港路新开的华氏百货,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属大型购物广场。 华氏百货开业后,李文华将目标瞄得更远。2005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李文华首次对外提到了规划建设中华城的想法。在他的设想中,中华城这座巨型商业社区将占据香港路和建设大道交汇处的黄金地带,体量巨大、星级傍身,“势必与江汉路商圈、解放大道商圈三足鼎立,形成汉口新的商业金三角。” 然而,中华城从规划到一期开工,前后相隔五年之久。2010年3月,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中华城一期正式开工,该项目共计120万方的体量将在8~10年内分三期完成,总投资额将达120亿元,其建筑面积供应量几乎占到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未来10年房地产开发总量的半壁江山,号称“武汉CBD第一盘”。 去年年初,一篇关于中华城两年三次延期、迟迟不能交房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华城的资金难题逐渐浮出水面。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8月,运行12年的华氏百货亦悄然关门。2015年8月12日《长江日报》 报道,武汉华氏实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商业事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杨经萍介绍,华氏百货在过去的12年中多次调整,最初走高端路线,后改走平民路线,原来一至五楼都经营百货,后压缩了两层,地下层也引进了中百超市。 大约在2012年4月,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开始施工,附近200米左右路段打围,加上地下层的中百超市迁走导致人流量锐减。2015年7月,一至三楼百货停业,随后四楼、五楼也开始撤柜。 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降临,这一危机则将李文华推向了深渊。2015年11月底,财富基石发布的一份《关于推介产品延期兑付的协调函》(下称“协调函”)打破了7万人的平静生活。 《协调函》称,融资方近期所开发的项目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实现正常销售,导致资金短缺,财富基石推介的基金等产品可能无法按期兑付。 而《协调函》中所指的融资方正是李文华一手创办的华氏集团。7万投资人近50亿元投资款,其投向正是华氏地产开发的两个“中华城”项目。 本报记者调取相关工商资料显示,华氏集团旗下控股着华氏地产、华氏实业、基石资本、东湖一叶清茶业等四大专业投资集团,和财富基石相关的地产、金融公司大多由华氏元老级人物李文华、李文萍、王汉祥、费斌杰、范桂文和陈胜等人掌管。其中,财富基石由汇丰联银和华氏老人费斌杰共同创立,汇丰联银转股给基石资本,而基石资本的法定代表人是李文萍。 看似不相关的私募基金公司——深圳汇朋联银投资基金公司实际上亦由华氏集团控制。深圳汇朋联银原名深圳汇丰联银,其背后大股东是武汉汇丰联银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陈胜,该公司办公地点在华氏花园,而华氏集团旗下金融集团总裁叶泽明亦有入股。 连第三方担保公司元太融资的法定代表人李文萍亦是华氏集团股东之一。 一位信托机构负责人分析称,财富基石募集资金中围绕的一系列公司,自上游至下游均来自华氏集团内部人士,华氏集团开发地产项目需要资金,便设立私募公司和第三方理财公司募资,用募集来的资金投入自己的房地产项目,是典型的“自融自投自担保”模式,国内出现跑路情况的理财公司多是这种灰色交易模式。 豪赌的结局,世人皆知。“李文华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正式公告无情地宣布:30年商界传奇,一夜归零。这也印证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在退潮后,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4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支清会)独家获悉,在支清会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除了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和新一届协会领导层外,由协会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网联平台)的议案也在此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这也是继银联之后,央行下属一个全新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目前,网联平台设立议案正在央行内部履行审批手续,具体细节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当天,支清会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前,网联平台的建议最早于2014年被讨论过。彼时,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杨科建议由央行牵头建立一个中国网络支付平台的转接系统,成立为线上支付提供网上对接的公司,制订网上支付与清算的定价机制,改变目前让所有商业银行的网上业务只对接网联公司的接口,让网联公司去对接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改变现在银行要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支付机构去对接网关的现象,改变信息不安全、信息不透明、重复投入的现状,实现跨行的网络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网联平台成立一事再度重提并获得会员代表大会通过,这充分表明网联平台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支持。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去年年中,支清会曾找银联相关人士进行调研,“调研内容非常详尽”,支清会牵头成立清算平台也因云集多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源层面拥有天然优势而被业内所看好。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兼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涛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网联平台虽然有点像当年的“金卡工程”,重新实施了“金网工程”,但是要避免行政化推进,因为毕竟已经有了诸多市场化竞争探索,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所以现在应以提升平台的技术、效率、安全与服务作为重点,依靠共享共赢的生态模式建设,来吸引自律组织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会员积极参与。 平台实现一点接入 在杨涛看来,网联平台的出现或许是多方原因所造成的。一是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直连银行的独立账户模式,实际上部分承担了跨行清算的功能。对此既有其高效的一面,也有需要规范的一面,客观上推动了不同于传统卡基支付的跨行转接清算需求。 “因此,网联平台的出现,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这些大型支付企业的准清算模式创新,并且为没有账户体系的支付企业提供有效服务,通过标准和服务的统一,更好地促进支付清算创新的效率与风险平衡。” 杨涛认为。 杨涛表示,网联平台的积极作用在于,平台能够实现一点接入,连接平台覆盖的所有机构;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市场机构业务策略、风险控制等能够通过平台业务支持实现;能够屏蔽非法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机构;推动行业的科学监管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同时,为客户备付金的集中存管提供支持。 杨涛称,网联平台将定位于处理由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以及为支付机构服务的业务,支撑以电子商务等场景驱动的支付业务创新,满足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含电子账户)的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处理,并通过可信服务和风险侦测,防范和处理诈骗、洗钱、钓鱼以及违规等风险。 杨涛强调,网联平台亦有助于实现行业整合,因为现有网络支付领域的创新与风控矛盾,其根源都是支付账户和银行账户层面的矛盾。 “通过实现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标准化统一联结,并伴随支付企业备付金走向集中、透明管理的改革,网联也可以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平台经济的自律与共赢模式。” 杨涛如是说。 按照议案要求,“由协会组织发起设立实体建设运营平台,协会将参与实体公司出资,股东总数不超过50家,投资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针对的是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而持有收单牌照、预付卡牌照等支付机构并不包含在此范围内。 沪上一家支付机构人士称,“个人看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建立,这意味着以后所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需要单独接入银行接口,只要接入平台一家就可以了。” 不过,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的建立除了可以做到备付金联机监控外,将清算纳入联机或面临较多困难。 杨涛直言,这一平台其实具有零售支付体系改革期的过渡性特点,长远来看,第三方支付行业必然会不断兼并整合,同时传统的线上、线下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卡组织也在进行基于网络的支付清算环节创新探索,因此网联的最终归宿,或许也是在条件成熟之后,围绕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的大思路,进一步增加参与主体和完善转接清算模式,争取独立的标识,努力打造成特色突出的新型清算组织。 争夺线上支付入口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银联的霸主地位受到震撼的背景下,网联平台的设立就是为争夺线上支付入口而量身定做的。 4月5日,央行发布的2015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052.34 亿笔,金额2506.23 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363.71 亿笔,金额2018.20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9%和46.67%;移动支付业务138.37 亿笔,金额108.22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2015 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821.45亿笔,金额49.48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51%和100.16%。 此外,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末,共有161家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2015年,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共处理业务29.66亿笔,金额27.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92%和56.03%。日均处理业务819.21万笔,金额766.75亿元。 “5年前,大家还在讨论网购对于线下支付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当下,实体场景下的移动支付对于POS机支付的冲击更为惊人。”挖财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移动支付爆发式的增长背后是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巨头对传统POS机支付的颠覆。在挖财信用卡大数据中,拥有支付宝的用户,2016年第一季度人均线上信用卡刷卡笔数24笔/月,其频率已经超过整体平均水平67%。” 另据挖财信用卡管家的用户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挖财信用卡用户POS机刷卡笔数环比下降2.27%,同时人均线上信用卡刷卡笔数环比上升5.77%。。 方正证券分析师马军表示,电子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的根基,其要做到以支付产品去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所以在支付产品的开发、流程的优化的迫切性要远高于商业银行。线上支付市场中,互联网支付逐渐向移动支付转移,基于手机端的移动支付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而支付宝和微信合计占据了90%市场份额。 “原来银联做过一些C端产品的尝试,但却因为身份受限迟迟抢占不了入口,被指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但是如果由协会出面的话,没有各个发卡行利益纠葛,可能会领衔支付机构成就一个场景平台。而一旦有了一些高频度的线上场景平台的话,自然就会产生强粘度的效应。”前述沪上支付机构人士认为。...
4月13日上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发布公告,相继取消了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债券总计30亿元。 因近期市场波动较大,违约事件频发,最近两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数家企业取消原本的债券发行计划。周三截至15:00,就有7家企业共弃发69亿元债券。 除了中国中铁,周三还有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龙光基业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取消债券融资工具的发行。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上海清算所披露的消息统计,4月以来截至13日15:00,共有29家企业取消了283.5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 此前wind咨询统计,3月共有62家企业取消448亿元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 如上述公司的公告所言,“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在原协商利率区间内认购不足”是取消发行的最主要原因。在市场人士看来,近期信用风险事件频现,债市违约将成为常态,国企、央企子公司也不能幸免,重创市场信心。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周三发布的报告称,近期推迟或发行失败债券数量增加将增加未来某一时点信用债供给压力,中铁物资等信用风险事件频现使得”产品赎回-估值下跌、杠杆被动上升-产品赎回“恶性循环。并警示,信用债调整对利率债市场的传导效应需要高度关注,谨防信用风险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国外股权众筹平台主要有 Crowdcube、CircleUp 与 AngelList,Crowdcube 平台采用All-or-nothing 模式,CircleUp 主要为消费品企业筹集股本, AngelList 采用领投+跟投模式,三个平台采用的模式各不相同,侧重点也不太一样,都可以作为我国股权众筹収展的借鉴模式。 Crowdcube Crowdcube 成立于 2010 年 10 月,是英国一家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 平台采用All-or-nothing 模式。 由于该平台为股权众筹平台,超额募资会涉及到出让股权分额增加,所以需要经过发起人与投资人同意才可以。发起人发起项目时需设定目标金额与出让股权份额,项目在平台上线后,投资者可以选取自己感关趣的项目进行投资,但投资者在投资前要做风险问卷测试,旨在让投资者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当筹资目标达到时,平台要对项目进行反洗钱审查以及准备法律文书等,在此期间,投资者可以撤回意向投资,七天一过,投资者需要将资金打给发起人;若项目超募,需经过収起人与投资者同意才可以迚行;若未达到筹资金额,则项目失败, 投资者没有必要向发起人打入资金。 很多关注股权众筹而又不了解行业的人经常会问,平台靠什么赚钱?Crowdcube平台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对于成功众筹的项目收取筹资金额5%的费用作为利润。 CircleUp CircleUp于2011年10月在美国成立,被福布斯评为最有潜力的企业之一。 在CircleUp平台上提出申请的企业需要经过平台私募股权专家团宠核,宠核通过后可在CircleUp上线, 投资者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后,可以通过平台与企业联系,询问问题,平台还可以提供给投资者样品迚行体验,若投资者满意,可以对企业进行投资,当筹资金额等于筹资目标的时候,钱将直接从第三方支付机构打给企业,之后,企业会将交易协议寄给投资者。 而这种较为严格面对企业的股权众筹平台的盈利方式又是什么呢:收取佣金与企业筹资规模相联系,通常与线下支付给投行的同等筹资规模的佣金一致。 AngelList AngelList由Babak Nivi和Naval Ravikant于2010年6月创立,而AngelList方面对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有严格的要求:过去两年的年均收入为 200000 美元或者净资产为 100 万美金。 AngelList采用领投人+跟投人的模式,収起人収起的项目要经过平台小组以及顶级风投人员迚行宠 核,平台设有财团,个人可以申请成为领投人,财团中其他人将承诺给予领投人投资的每个项目一 定金额的资金,并支付给领投人一定的费用,若投资的项目超过向跟投人筹集的资金,则领头人将支付超出的金额。投资成功后,首先弥补syndicate 跟投人的投资本金,在此之后获得的利润中80%分配给跟投人,15%分配给领投人,5%分配给 AngelList 平台,,所以 AngelList相当于间接用拥有syndicate 投资项目5%的股权。 国内行业人士总说,众筹项目要怎么怎么创新,但是在模式上创新的人却很少,这三个平台大致上代表了国外股权众筹平台的三个“阶梯”平台,从Crowdcube的大众化到CircleUp的高大上再到AngelList“贵气”,从其不同于国内股权众筹的模式来说,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