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中基协发布公告,注销19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400万粉丝大V徐晓峰的上海览领资产名列其中。 中基协公告显示,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注销登记名单显示,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通知发送日期为2022年1月9日。 根据2018年3月27日中基协发布的《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中基协发〔2018〕2号),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或主要出资人出现“被公安、检察、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被证券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被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给予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等情形,应当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协会将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有关规定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 事实上,此次徐晓峰的“翻车”并不意外。早在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的《检察日报》官方公众号“检察日报正义网”披露,对徐晓峰提起公诉。 据检察日报,2019年,陈某等人与他人签订代理合同,代理期权分仓软件,在未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未取得期货、期权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从事非法经营期权的活动。徐晓峰与陈某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帮助其代理该分仓软件,利用其影响力引流粉丝至该分仓软件上进行投资,徐某每单收取佣金20元左右。此后,徐某便在微博、直播间等自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以无资金限额、无交易限制等为诱饵将粉丝引流至该软件,从中赚取佣金。经审计,徐某涉及12个代理账户,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违法所得150余万元。 同年7月1日,证监会在发布的非法证券期货风险警示中再次通报了财经大V徐晓峰诱导交易被三罪公诉,并指出徐晓峰等人私自搭建黑平台,以“几千元即可开户做期权”“多空双向交易”“高杠杆、高盈利”等诱惑性词汇的广告信息,忽悠粉丝添加助理的QQ号或微信号,并下载“上证ETF期权APP”开户交易期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诱导350余名投资者入金,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 除此之外,据检察日报,徐晓峰还发布多则导流广告,每条收取2万元至3万元费用,后来涨到5万元。而其中不乏含有诈骗链接的广告,但徐晓峰并未对广告内容加以核实,而是在收钱以后一键转发中介编辑好的文案。当诈骗链接被粉丝识别以后,徐晓峰也只是在广告后添加了“不要做股票以外的投资”“不要与其他银行账户发生资金往来”等提醒,并继续多次发布该广告,从中非法获利39万元。与此同时,徐晓峰还通过发布虚假广告非法获利19万元。 2020年,徐晓峰也发行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但最终因管理不善而被清盘。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目前已被列为“异常经营机构”,其曾有的览领价值成长、览领滁州大牛、览领晓峰对冲基金一号、览领晓峰宏观策略新格局等7只私募产品也已经全部提前清算。其中,成立仅三个月的“览领上海徐晓峰基金”在2021年2月2日的份额净值低于止损线0.7元,于2021年2月5日决定提前终止产品的正常运作。而徐晓峰后续也在微博回应表示,上述产品春节前就清盘了,原因之一是触了个大雷,周五还在盈利,周末突发大利空,然后连续几个一字跌停,亏损超40%后清盘。 除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外,徐晓峰名下还有一个公司,是成立于2015年11月的敦安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据中基协官网显示,该公司目前已被判定为异常经营机构。在天眼查中搜索“敦安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结果显示该公司具有15项自身风险与62项周边风险。 目前,徐晓峰的微博中仍然有391万粉丝,其最后一条微博更新于2021年7月7日。在该条微博的评论中,一个名为“趋势投资日志”的账号发布评论称“说一下:这个号永久不玩了!”此外该条微博下的评论还充斥着 “还发基金吗?我想买”“山高我为峰,我是徐晓峰”“永远支持徐老师”等声音。 回顾徐晓峰近年来的“造神”之路,微博平台始终是其发展的根据地,从2011年加入微博以来,徐晓峰发布微博共计5万余条,其发布微博的频率极高,有时甚至一天内发布几十条微博。这些微博内容紧跟市场实时情况,辅之以徐晓峰恣意的评价,徐晓峰以此在粉丝面前将自己包装为心直口快的财经博主形象,而面对粉丝的质疑声,徐晓峰则是通过与其展开骂战与拉黑的方式进行管理。 当前,面对基金亏损清盘、发布虚假广告、非法经营期权、私募机构被注销等事实情况,徐晓峰俨然大势已去,但需要警惕的是仍然会有新的“股神”在新的平台粉墨登场。...
这个基金暂名为“建设银行住房租赁基金”,目标是通过投资房企存量资产,改造为租赁住房。中国建设银行计划设立总值3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住房租赁基金,透过收购开发商的现有房产,改造成可负担的租赁住房,来提振陷入寒冬的房地产市场。据建行星期五(9月23日)晚间发布的公告,这个注册地为北京的基金暂名为“建设银行住房租赁基金(有限合伙)”,目标是通过投资房企存量资产,改造为租赁住房。公告没有进一步说明投资“房企存量资产”所指的是建设工程中断的烂尾楼,还是房企已建好但未出售的房产。但综合网络上的定义,“存量房产”一般指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或库存待售的二手房。公告称,建行将为这项基金提供299.99亿元的资金,剩余的100万元则由建行子公司建信信托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认缴。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期限暂定为10年,到期后再评估是否存续。公告称,这项基金的投资已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目前仍待有关部门办理必要的审批、备案、登记等手续。...
“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话语,但这里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9月23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终身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以在产品设计时预先设定,如每年增长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所谓的“增额终身寿险”,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将保额设计为每年增长一定比例的终身寿险。中国精算师协会在风险提示中表示,目前,有的保险营销员在销售该类产品过程中涉嫌误导性宣传,请消费者予以警惕。警惕一:保额增长率还是投资收益率?概念差别大,不可混为一谈。“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话语。但这里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指在被保险人身故或者全残时,受益人可以领取到的保险金额。保额是每年不变、每年递增还是每年递减都只是参数的设计方式。在保险费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每年保额递增的终身寿险,其首年保额较低,会远低于每年保额不变的终身寿险。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大,请予以警惕。警惕二:增额终身寿险是理财首选?终身寿险主要功能是保险保障,养老、储蓄应选择年金保险。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养老、储蓄功能较少。如果保险消费者想要购买保险产品来满足养老、储蓄需求,还是应当选择功能较为匹配,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或两全保险产品。在销售宣传中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类比理财产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该类产品的设计初衷。警惕三:增额终身寿险“稳赚不赔”?终身寿险前期退保损失大,投保请做好长期规划。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保险消费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所交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交保费。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将会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约在2%-2.5%之间,请保险消费者注意是否与自身预期相符。...
所谓的“白马股”,只不过是资本为了**的造词而已。“一天‘杀’一只白马,A股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下跌空间。”9月22日收盘后,在一个股票投资者的交流群中,有投资者这样评论当日行情。而在当日,引发投资者无奈调侃的那只白马,是素有“中药茅”之称的片仔癀(600436.SH)。9月22日,在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片仔癀股价突然放量暴跌,当日盘中一度逼近跌停,创下了259.69元/股的年内新低,随后又有所回升,股价最终收报260.85元,成交额达15.85亿元,收盘跌幅高达7.2%。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这是中秋假期以来,继药明康德(603259.SH)、阳光电源(300274.SZ)、东方财富(300059.SZ)等千亿老牌白马股之后,第10只发生放量闪崩的权重股。在和多位股票投资者沟通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相比起近期市场整体的持续调整,如同“开盲盒”一般不停闪崩的白马股,是当前最令股民迷惑的市场现象。“已经跌了小一年了,(片仔癀)按理说应该已经跌到底了,为什么还能闪崩?”有股民发出如此疑问。“白马诅咒”在股票市场中,白马股不停闪崩的现象被称之为“白马诅咒”,往往成为市场情绪极度低迷的真实写照。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自9月中秋假期过后,市场先后有10只大市值权重股出现了破位暴跌的走势,而在其中,医药板块成了此轮杀跌的“重灾区”。9月13日,中秋假期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CXO板块龙头药明康德盘中跌停,当日收报76.35元/股(本文股价均以前复权价格计算),成交额达57.8亿元,公司市值蒸发逾250亿元。随后,在9月14日至9月22日的7个交易日中,药明康德又有5天股价收阴,失守70元整数关口,如今仍围绕68元左右横盘震荡,而这一价格相较于去年7月16日该公司所触及的171.97元/股的盘中高点,已然“腰斩”。短短三个交易日之后,9月19日本周一,“医美双龙”爱美客(300896.SZ)、华熙生物(699363.SH)也均出现放量暴跌,其中华熙生物当日跌幅达13.68%,股价收报121.05元/股,直接击穿120日均线;爱美客则收跌11.6%,成交额达18.58亿元,当日市值蒸发约136亿元。9月21日周二,深受机构喜爱的“医械茅”迈瑞医疗(300760.SZ)也出现股价跳水,截至当日收盘下跌7.21%,股价收报264元/股,成交额达27.12亿元,这一价格相较于去年7月1日490.24元的高点已跌去44.36%,总市值缩水近2700亿元。9月22日,市场的“盲盒”开到了“中药茅”片仔癀的身上,该公司当日股价收跌7.2%,报260.85元/股,当日市场骤减122.05亿元,股价创下自2021年12月14日以来的新低。除此以外,诸如东方财富、三安光电(600703.SH)、阳光电源(300274.SZ)等千亿大白马也均在过去的7个交易日中,出现了破位暴跌的走势。其中,9月15日,阳光电源股价下挫8.49%,当日总市值蒸发近150亿元,东方财富在9月16日大跌10.78%,单日市值缩水328亿元,三安光电则于9月20日大跌7.05%,击穿四条短期均线,若以9月15日23.98元/股的开盘价计算,三安光电总市值在6个交易日内已经蒸发266.88亿元。记者注意到,从消息面上看,除片仔癀外,上述出现放量大跌情形的白马股近期在市场上均有相关利空消息出现。例如,美国总统拜登于美东时间9月12日签署行政令,鼓励美国本土生物技术、生物制造和相关研发,此举被市场普遍认为是针对我国CXO、CRO领域的新举措,首先影响的便是板块龙头药明康德。而9月16日东方财富股价发生闪崩的背景,则是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1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其中明确,将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此外,在9月19日,还出现了诸如三安光电相关高管被带走调查,相关部门将对医美机构展开财务核查等市场传闻。此外,经济观察网记者亦注意到,自9月13日以来,接连出现闪崩情形的白马股也多为机构的长期重仓股。例如,根据上述各家公司的中报披露数据,最早开启此轮闪崩浪潮的药明康德,就有128家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1603只产品扎堆持有6.71亿股,占流通股之比高达26.31%;“券茅”东方财富的基金持股数则达到了25.51亿股,占流通股之比达23%,参与持股的基金产品数超过1700只;在22日闪崩的片仔癀,则是中欧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的心头好,其位列葛兰代表产品中欧医疗健康的第七大重仓股,持仓数量高达821.51万股。接连闪崩的白马股,也让本就不理想的公募业绩雪上加霜。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全市场83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近一月平均业绩回报为-17.1%,部分基金的动态回撤甚至超过了40%。“外围压力”催动“资金踩踏”?在针对“白马诅咒”的情况走访投资机构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受访机构普遍认为,近期市场调整主要压力主要在于外部因素,同各类市场传闻的关联则有限。华夏基金方面就告诉记者,虽然近期A股市场负面情绪扰动较多,但调整压力主要来自外部风险。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背景下,美元加息超预期,全球流动性总量收缩,导致风险资产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此外,加之部分传闻引发市场担忧,在内部经济复苏尚不稳固的情况下,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股指出现惯性大跌。星石投资首席权益投资官郭希淳向记者表示,近期美联储紧缩和美国经济的走势将是未来对资产价格持续影响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国内经济基本面及经济预期是核心因素,但也需要关注海外市场波动带来的情绪传导。“目前国内股市维持缩量特征,市场情绪偏弱但并未出现进一步下行,美联储加息落地后对国内股市的实际影响将低于海外市场。今年以来,中美货币政策持续背离,我们认为近期人民币贬值也并不会影响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的情况,叠加目前A股整体估值并不算高,A股受到的估值端压力明显小于美股。”郭希淳说。广州一家私募的投资经理刘禾则向记者指出,眼下市场存在的一些解读,将出现闪崩情形的白马股归结于对应的市场传闻所引发,但在他看来,这样的解读无异于“拿着答案找问题”。“传闻本来就是市场的过度解读,比如9月12日引发CXO动荡的那则‘美国禁令’,主要内容以鼓励医药制品的境内生产为主,但是并没有明确细针对国内的CXO产业的细则,结果传闻最后发酵成了CXO禁令。”刘禾说。在刘禾看来,上述传闻实际上不足以引发市场的大幅动荡。“发生闪崩的白马股都具有明显放量的特征,应当是机构资金出逃所致。”他指出。记者查阅市场数据发现,9月13日,即药明康德大跌当日,其龙虎榜数据显示,在卖出药明康德金额最大的前五名中,就有2家机构专用席位,各自卖出1.39亿元及2.45亿元。9月20日,三安光电龙虎榜中,卖方中有4家机构席位,合计卖出近7亿元。对于为何会出现机构齐齐抛售的情形,刘禾认为是估值回归的体现。“公司还是哪些公司,现在市场情绪导致估值有所不同,加之近来市场资金略有收紧,美联储激进升息,外资连续流出,自然要从暂无炒作热点的老白马中撤出资金。”刘禾表示。沪上一家公募的基金经理也告诉记者,此次闪崩的一系列白马股,自4月以来并未经历反弹行情,且部分公司的业绩增速放缓,出现了成长性与估值错配的情形。“就是因为这些白马一直在回调,回调太多了,到了某一个点位突然引发市场情绪的崩塌,资金开始踩踏出逃,而对于4月后,出现反弹的热门股,如今就算面临回调也仍有获利在手,当基金经理面临赎回压力时,便会考虑弃车保帅。”上述人士进一步补充。金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黄飙也认为,近来市场行情变化,主要受外围市场风险传导影响,进而加剧了市场担忧。黄飙告诉记者,此次市场调整是经济底部阶段的一次风险集中释放,属于短期调整范畴,不必过于恐慌,新兴成长产业的景气度以及整体经济的中长期内生增长动力依然稳固,泛科技相关赛道细分龙头公司具有显著的壁垒和长期抗风险能力,技术创新和业绩增长将会是穿越周期的最持久的推动力。“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相关成长赛道景气依然较高,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尽管估值溢价受到国内及外围宏观风险会有所波动,但这些赛道依然是市场主流资金的中长期投资方向,坚实的业绩将推动整体股价波动上行;此外,从经济前景看,目前国内经济增速在U型底部徘徊,通胀压力缓和,货币流动性非常充裕,利率处于低位,有利于市场估值维持在中性以上水平。”黄飙进一步补充称。展望后市,长城基金方面则直言,预计十一国庆长假前,行情将维持“鸡肋”状态,长假过后,随着“二十大”的召开,对于各项工作做出指导,市场交投情绪将有望逐渐回暖。“当前阶段比较复杂频繁的环境变化,对于市场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逆全球化、内循环以及各类安全主题有可能会成为具有中期持续性的题材;就国内环境而言,经济的复苏仍然是大方向,十月中旬后稳增长和疫后复苏题材可能会呈现比较好的弹性。”长城基金如是称。...
产业链里的很多人,如今置身赌局。光伏行业是当下的高景气行业,全球化叙事背景下的光伏全产业链“跑马圈地”,周期循环的科技进步和热钱涌动背后,产业链很多玩家置身赌局。9月15日,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在西安硬科技展览馆“九号宇宙”,宣布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将和中国航天一起,开启太空探索。到场的有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他曾是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兼中心主任;在技术成果交接现场,把计划进行太空搭载的新产品送样给吴志坚的,是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层面、异质结领域(一种前沿电池技术)的领军人物。此外还有隆基绿能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和市场总经理、全球市场负责人霍焱。以及许多关心自家公司股票的年轻员工——他们可能有员工股票,或者自己重仓了自家股票。那天线上线下有不少人,心里更关心隆基股价,他们想在这场官方发布中,找到和财富密码相关的某些蛛丝马迹。散户们在想要不要补仓,媒体们则干脆在会后追着去问:什么时候发布新品?——新品发布的逻辑背后,其实也跟股价强关联。光伏老大的困境隆基股价备受关注。在A股,隆基股票一直有着“光伏茅台”之称。作为市值4200多亿的产业链一体化行业龙头企业,隆基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企业,市值第一、研发投入第一,在产业链多个领域出货量第一,旗下6万多员工遍及全球。光伏行业是一个产业链比较长、各个环节彼此衔接、技术和路线选择充满变数的前沿科技行业。行业发展近30年来,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 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 电池组件 、应用系统等6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头部团队——这些团队不管是做一个环节的SKU,还是提供N个环节SKU,都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份额上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隆基因为早年超前押注单晶硅路线,而成为当下光伏产业链里的王者,其在硅片及组件环节非常强大。但产业链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细分领域里的其它头部团队,也在随时调整战略,以保持或提升自己在业内的市场份额。有的团队会专营主业,通过渠道商业化的增长来维持优势,也有的团队会不断向上下游布局——通过抢别人的市场份额实现自己的扩张。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供需匹配上的洗牌,光伏领域的景气度进一步走高,产业链各环节围绕扩张——整个行业的战略和决策开始走向泛化、激进和冒险。8月,光伏行业上游,创办40余年、市值峰值曾达到3000亿、一直不碰下游业务的硅料巨头通威股份,正式宣布进军下游电池及组件业务。通威在组件市场的第一次高调亮相,就以低价掀起了组件市场价格战。消息一出,整个行业下游股票大跌。行业认为上游强势原料企业向下抢昔日客户订单,会直接从原材料环节,卡住下游的脖子,导致下游企业无米下锅。业内龙头隆基绿能也连跌了数日,8月中至9月中期间,市值累计下跌近600亿元。搅局者通威是今年营收层面的赢家,不过他们的股票,也并没有暴涨到超出预期的水平。资本市场认为,这家上游原料公司的业绩大增超过300%,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原料上涨,赚的是短期趋势红利。硅料没有稀缺性,硅料涨价只是阶段性的结构性行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料端重金投入者的增加,硅料的价格会逐渐趋于理性。届时通威的原料优势不再,初涉下游的新业务因为没有积累而前景未知。隆基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来源:每日财报网光伏行业的商业逻辑是,要一直致力于降低单位发电成本。这个成本部分除了硅料本身的成本,也包括降低非硅成本——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是技术和侧降本的重中之重。隆基副总裁李文学在发布会上介绍,隆基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已经到了收入的7%以上,电池转化率超过了26%,同时,企业单个员工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20万人民币。但这些令从业者和分析师印象深刻的数据,并不能在股民和普通用户那里得到共鸣。只要股价有个风吹草动,股民那边早已经炸了。在网络上,每天有几万人想教李振国和钟宝坤怎么做企业。他们见证过隆基过去6年市值翻了近10倍,或许亲历了隆基股价9年涨了56倍,他们中有人在隆基股票上实实在在赚到过钱。他们指责隆基战略,提出要迅速布局产业上游硅料环节,自己行成闭环的产业生态。隆基说自己不懂化工但网友们根本不信,一个曾经被验证过的成功经验是:隆基最初从单晶硅片业务起家,后来再进军组件、电池,一体化后的隆基降本能力大幅增强,在一体化布局的过程中,逐渐在市场份额和地位方面成为龙头。小股东和投资爱好者的逻辑是,有资源有技术的龙头企业既然能向下游一体化,就能向上游覆盖。硅料近两年里价格翻了三四倍,吞噬光伏行业利润已成事实。而隆基年度运营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在总成本中超过70%。这直接导致隆基近三年成本环节翻倍增加。虽然隆基上半年年报显示他们营收超过了500亿,同比增长43.64%;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29.79%;基本每股收益0.86元。但这些不能让隆基股民满意,因为他们不能允许,自己投资决策成本较低的全球产业一体化龙头,今年被四家上游硅料企业把净利润挤到了第五。8月末的隆基投资者业绩说明会上,已经有人单刀直入直接开问了:如何看待友商进入组件环节的竞争?隆基方面明确回应:不会轻易踏入硅料制造这一化工专业分支。综合前述隆基财报,这家公司年底把全年总营收做到1000亿应该不难。但这更像是一个被精算过的营收数据。当整个行业都盯住上游去赚热钱,又将很快迎来上游产能的过剩,届时,盲目扩张的部分将会产生不可逆亏损。时间往前倒推两年,能源储能领域爆火。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被封为“宁王”时,媒体和公众的视角也曾经盯上在产业链中处于“宁王”上游的隆基绿能。当时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明确否认布局储能领域。“我们还不能说服自己,无法证明自己在做储能上有能力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好。”隆基后来的确没碰触储能业务,但他们在光伏赛道中下游实现了全面扩张。如今源头材料紧缺、暴涨。隆基这种链接产业上下游的龙头企业直接变成夹心饼干。产能满足不了下游客户需求,隆基的业务部门及分管领导甚至董事长钟宝申本人,都要忙着给合作伙伴道歉。资源分配时,隆基直接使用有共识的规则:按照过往双方合作的采购比例进行资源分配。如今源头一硅难求,产业链下游订单有增无减,对应的风控和决策压力,再次回到了隆基这一边。周期造富的背后意向订单和商业合同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折射出整个行业除源材料外,其它环节正在集体承压。在社交网络,股民说话非常刻薄,他们说时间不确定,价格也不确定的协议,不就是”空气合同”吗?——很可能那些合同,真的要靠人品、交情甚至公众的关注度撑着。商业的基本逻辑绕不开利润。更何况,在产品的销售终端,有来自全球尤其是欧洲的源源不断的新增订单催着。过去三十年,光伏行业的起伏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地缘政治。这一次,时代标注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介于双方此刻的糟糕关系,长期重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因管道供应量的不确定,导致电价冲上新高峰。伴随着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极端的能源紧缺,带动了光伏需求的暴涨。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包括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等在内,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3%。增长曲线还在扶摇直上,全球都在源头硅料:硅料能产出来多少,最终装机量就会是多少。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造富周期再次降临。各行各业的热钱涌入光伏。甚至连C端用户无比熟悉的家电品牌,比如美的、格力、海尔、TCL、创维、日出东方、康佳、奥克斯、海信,这九大家电企业纷纷宣布跨界光伏。其中投资回报比最高的,是TCL的老板李东生。TCL的电视机早没20年前那么风靡了,今天的年轻人听过TCL但不会用他们的产品。转型中的李东生北上天津,通过国企改制,接下了天津老牌半导体技术企业中环联合改名TCL中环。如今TCL中环在光伏产业链的硅片环节,是隆基最强劲的对手。其市值超过1800亿,最高曾突破2000亿。李东生辛苦半生打拼的TCL科技,现在市值仅为600亿,只有TCL中环的1/3。2021年,时年52岁的上机数控董事长杨建良,以470亿的财富取代了海澜之家的周建平,成为无锡首富。这家20岁的传统机器制造企业,跨界光伏领域赚了个杯满钵平。2022年4月到9月中旬,上机数控股价涨幅99.15%。伴随硅料价格持续攀升,近日上机数控和特变电工等公司一起,宣布继续向硅料领域进发、扩产。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小股东偏爱风格激进、赌性大的创始人。爱旭的老板陈刚高举高打的风格,完美地击中了这个画像。这家处于光伏产业链的电池片环节的公司一直在疯狂扩张,接连抛出扩产计划,画风逐渐从“相对合理”走向“大干快上”。虽然该公司该公司的应付账款接近应收账款的7倍——走向一个极度疯狂、危险的数字,但是他们4月到9月股价涨了256.80%。爱旭的财务状况 图片来源:市界通过一系列被媒体标注为“颇为巧妙的资本运作之下”,爱旭市值上涨了209亿元。当然,连续6个涨停板不仅惠及大股东,也让爱旭股份的小股东们欢天喜地,雪球上还有股民直夸陈刚为“真男人”。和爱旭一样疯狂的,还有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刚募资百亿负债率仍超70%,却在2周内签署了高达2000亿元的多晶硅料采购合同,锁定了未来八年的硅料供应。15年前,当硅料在价格突破300美元/公斤,当时的行业龙头尚德为避风险频签10年长单合同。尚德后来的惨烈,让今天的业内龙头隆基有了一个铁律:坚持从不签长单。但晶科能源不信邪。眼下增长势头太好,根本停不下来。今年晶科实现了经营业绩超过60%的大幅增长。旗下光伏组件出货量已达18.21GW,位居全球第一。虽然利润率其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09个百分点、0.88个百分点。但有着75%以上海外业务晶科依然选择了马力全开,激进扩张。今天的投资小白完全不知道十几年前的光伏有多惨:海润光伏退市,汉能薄膜归零。汉能李河君之的历任中国首富背后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也都高光后又退场。技术路线中押注多晶硅的一代硅王保利协鑫陷入多年亏损,直到熬到本次周期才缓了过来。赌还是不赌?这不是硅料第一次暴涨,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截至本文发布之时,光伏领域硅料环节还处于疯狂状态,包括隆基在内的整个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大厂,集体开始跟上游签原材料意向订单,提前锁定原材料:锁量不锁价,锁价估计就没法谈了。通威和隆基正是这样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通威要向下游覆盖,隆基表示不会向上游扩张,历史上他们的扩张理由从来都是“除非被卡脖子”。光伏行业很多人希望隆基通威开始卷,扩充产能,打价格战。两家公司都是行业里第一梯队的公司,3000亿的通威是最有机会和4000多亿掰手腕的企业之一。“通威丢了光伏还有农牧饲料也能活着。”“隆基走技术路线的,财务健康,技术层面有着全球化的竞争力。”怂恿的背后都是生意。产业链上下游光伏一体化系统里企业众多,他们都在赌——赌这个行业里即将爆发无数个机会,而自己将成为那个有准备的人。光伏产业链利润最后的环节——硅片,净利润率也就10%出头。但围绕这个终端产品的生产,上游无数个机器,将有机会扩大产能:光伏的原材料是硅,需要从硅矿中提取,完成初步提取的龙头是合盛硅业,变成纯净硅的公司是通威股份。不规则的纯净硅像石头一样形状不规则,把它做成圆柱或者方块要用专用硅晶炉,这个设备的供货方叫晶盛机电。把硅料制作成硅片的公司主要是隆基绿能和中环。切硅片的设备公司叫高测股份,设备里切割用的核心组件要用福立旺母线的金刚线。不同型号的硅片上要印很多线条,有的用丝网(福立旺),有的用激光或者铜电镀(帝尔激光)。把硅片做成小块的电池片,需要用到相应的核心电池技术。相关公司是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二晶和隆基是一条绳上的,爱旭跟TCL中环是一条绳上的,通威是“脚踏两条船”,两条线都站。小的电池片,主要组装成一块更大的电池片,组装的主要公司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组件厂。光伏产品的使用周期一般规划25~30年,为了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会像手机一样贴个膜。做胶膜的相关公司是,福斯特。贴了膜再搞个玻璃盖上去保护一下,相关公司是福莱特、银浆。阳光照射电池板产生的是直流电,生活中要用的是交流电,需要一个逆变器转换一下,制作逆变器的相关公司有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固德威,特变电工。一大片光伏发电板叫集中式光伏,需要用集中式逆变器,主要公司是阳光电源,上能电器,特变电工。一小块光伏板发电用于生活叫做分布式光伏,用分布式逆变器,主要公司是锦浪科技,固德威。[21]光伏产业链的里的生态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产业链细分领域多,里面的每一环都有机会360度扩张,扩张之后的细分业务再以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新的产业合作,再叠加不同的技术选择和产品定位,最后排列组合出来的行业矩阵直接把外行绕晕。为什么光伏赛道赌这么猛呢?因为光伏行业的平均增速能达到100%,而其他行业能达到20%都不错了,大部分行业都是和经济增速不相上下,5%左右。为什么光伏里面逆变器炒得最热呢?因为光伏太阳板30年都不用换,但是逆变器很容易坏,5年一换个,更新频率高复购率就高。作为高景气风口行业,光伏赛道长期竞争力还将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电池转换率上。但短期,没有逻辑可言。当技术开始内卷技术早就开始卷了。隆基绿能有核心技术,他们选择了转化效率更高的电池技术路线HPBC,对应的,是成本也高。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三家企业选择了TOPCon技术路线,成熟稳定成本低,更有性价比。通威不想做取舍,他们选择了两种电池都要:既要转化效率领先,又要平衡投资收益成本。58岁的刘汉元,拥有一家自己创办了40年的企业。他没读过多少书,却在一水的理工科博士企业家中间,把通威做到了农牧水产龙头和光伏龙头。走过40年的周期企业,其成本控制能力,是写在血液里的。硅片尺寸之争发生在兰大校友之间。隆基绿能的几位老板和TCL中环的掌舵人沈浩平早年都毕业于兰大物理系。他们在硅片领域的分工并不完全重合,隆基在硅片的中上游,TCL中环在硅片的中下游。他们对产品的尺寸之争已经持续数年。在2019年之前,两者曾联合制定M2尺寸标准。2019年之后,隆基绿能率先发布M6单晶硅片(166mm)和基于M6硅片的Hi-MO4高功率组件,中环随后发布M12单晶硅片(210mm)。210mm硅片的最初提出是中环为了打破隆基技术话语权的掀桌子行为,随后,隆基绿能发布M10单晶硅片(182mm)。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几代新品的命名序列依次是M2,M6, M12, M10。每一次抢先发布,似乎都给对方留足了命名和迭代空间。技术内卷加速了新品渗透率。M10和M12硅片尺寸占比之和,从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45%,预计2022年占比之和将扩大至75%。M10技术更为成熟,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市占率较M12更高。隆基虽然一直宣称182是最优尺寸且疯狂出货M10,但从隆基新上的设备看,已经具有了生产210硅片的能力。巨头博弈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活跃。没有人跳出来指责TCL中环是搅局者,反而纷纷押注更大尺寸是未来趋势,或明或暗地向着更“大”的赛道跃进——推出适配更大硅片的配套产品和服务。为了押注210mm电池和组件,有些企业甚至推出了可兼容230mm的配套产品体系。全然不顾业内老大隆基在其身后一直在说,更大尺寸的安全性和生命周期问题。逐利只争朝夕,产品生命周期那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大企业做决策深思熟虑,是精英团队精算过的选择。他们既有技术又不缺资源,抗风险能力强。反而那些是盲目在周期里冲浪的小企业,步子迈得太大押宝各种PLUS电池和组件,需要花更多心思去做风控。谁将穿越周期?2016年10月,成都,两名顶级科学家负责的企业研发实验室接到公司通知,停止研发3年前立项的某个跟公司主营业务匹配度不高的边缘电池技术,整个团队转岗到兄弟部门。在正式的通知到来之前,实验室已经停电两个月,所有设备无法运行,实验也暂停了。只剩一个1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吭哧吭哧地支撑着办公室的照明。两位科学家都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一位还确诊了心脏病,频繁地跨国治疗之余,始终放心不下实验室。共同的默契让他们决定再努力一把:去北京公司总部,以技术专项汇报的方式,再跟公司争取一下。当时他们所在的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远在北京的老板已经启动全公司范围内的结构性裁员。但两位科学家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打动了决策者的心:把他们进行到一半,本打算关停的项目,列为该公司四大主流技术线之外的第五条线;在他们提出60兆瓦产线的需求时,直接批了120兆瓦的产线。批复生产线的老板名叫李河君,公司的名字叫汉能。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汉能首席科学家李沅民博士和首席技术官徐希翔博士。图片来源:格隆汇2019年8月,两位博士的实验室收到了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发来的认证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一种硅基底+薄膜的6吋SHJ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85%,成为新的世界冠军。从这项技术被发明直到今天,整整29年里,这个领域的世界纪录一直被日本垄断。汉能发布了那个荣誉,但那一年,这家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李沅民博士并没有等到那个认证报告,他在报告抵达前两个月,因肝癌和肺癌在普林斯顿离世。离开前,还给他的科研搭档徐希翔博士发了一条未完成的消息,只写完了称呼和标点:“Hi Chris,”两位博士,共事九年,朝夕相处。李沅民博士生前最后的6个月里,徐希翔博士曾带着两人共同的研发团队日夜赶工,争分夺秒,然而终究没有赶上。徐希翔博士后回复了李沅民博士那条未完成的消息。开头他说,这是我发给你的最后一条消息。结尾是:我们将继续战斗,赢得这场战争,让光伏为全世界造福。4年过去了,2022年9月,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再次收到了来自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认证报告,徐博士和他的团队在P型全尺寸单晶硅片上,将硅异质结电池转换率推高至26.12%,这是迄今为止P型硅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图片来源:隆基绿能官方账号早年,他和他都是痴迷于硅方向的科学家,服务于一家专注于薄膜方向的太阳能公司。为了给科研争取资源,他们联合起来,把硅底技术翻译成薄膜方向说给老板听。如今他服务于一家单晶硅路线的光伏公司,是集团中央研究院二院的一把手,应该不用那么费劲地去操心基本资源了。从24.85到26.12,虽然是由两家公司送样了两个完全不同系列的产品,但底层技术逻辑都是硅基底。周期更迭,沧海桑田。但前沿技术,通过科学家和他们的实验室,被传承了下来。Acell=(244.54±0.98)cm? η=(24.85±0.35)%Acell=(274.3±1.1)cm? η=(26.12±0.39)%徐希翔60多了,有心脏病史。家人都在美国,他自己回来了。他加入了本科校友创办的公司,也将在行业的前沿探索和技术路线选择上,和同系校友在科研领域狭路相逢。沈浩平比徐希翔晚一年从兰大本科毕业,他在中环工作了40年。40年间他从拉晶车间干了十九年,后历经各个岗位,直到成为那家老牌国企的掌舵人。如果不是遇到了TCL李东生,沈浩平可能退休了。李东生和同寝室室友——创维黄宏生、康佳陈伟荣一起曾撑起中国家电半壁江山。如今TCL都快被人们遗忘了,沈浩平和他带领的中环,再一次将TCL拉到了时代和产业的聚光灯下。今年,年近80的大全能源实控人徐广福,将迎来他创业生涯里最赚钱的高光时刻。得益于源头硅料环节的上升,今年一季度,大全能源营业收入同比增幅389%至81.29亿元,净利润为43.12亿元,同比增长641%。光伏圈里八卦多,有人说,大全能源管理层的主要人员由徐广福带领公司的一众创始老将共同组成。“70后”的太子徐翔连核心管理层都进不去。3年前,有人挖走了沈浩平团队的总工程师。但那时候中环已经是智能制造了。“算法是个黑盒子,挖一个人过去,是没有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管理理念、技术路线和产品策略,正在同一个行业里百花齐放。最后是那些被技术和时代选中的人,一起带领这个行业,去穿越周期。未来已来写这篇文章时,我联系了几位3年前曾向公司讨薪的汉能前员工。一位前产品经理对有人来问他“汉能”相关问题表示惊讶,他说“汉能已死”。另一位在两三年前已经改行,现在从事的是绿色智慧城市相关的工作。他说新工作跟光伏行业没有关联,但依然是前沿、绿色环保行业。一位早年参与过众多汉能全球化投资并购业务的前员工,早已不愿再过多提及前公司。他的很多前同事直到最后都没能结清当年工资,这其中不包括在裁员环节就离开的他。他只是单纯地觉得,那个时代过去了。早年汉能曾经在非洲援建了不少光伏板,他代表公司去非洲出差的时候,曾经人肉运输过部分核心电池片——现在可能那些装备还在正常工作。巴基斯坦的贫民区没有通电。但是咬咬牙,装上一块发电板,就能用上电。有了光伏电是奢侈品,没有光伏,连电都不存在。光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能够公平地覆盖地球每个角落的能源。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在全球光伏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以碳为先的大国叙事背景之下,光伏后续的发展未来可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更轻薄更高效的产品出现后,光伏产品可能将摆脱单纯发电的标签,参与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的产业链当中。新的时代正在开启。绿氢或许提供了一条有足够吸引力的排放解决路线。当隆基 2021 年宣布进军绿氢时,国内绿氢项目投资已经不少于 800 亿;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宣布成立氢能公司,今年 3 月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他们表示氢能业务已经能产生部分收入了;光伏组件龙头晶科也宣布和国际气体巨头 Air Products 合作探索光伏制氢。如果要在 2030 年实现零排放,全球仅在绿氢供应链的投资就达到 5 万亿美元。虽然当下氢气的储存难度,还不如100%的储能覆盖。但未来的焦点,也有可能不是储能。换一个角度,如果储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把电力的供需进行匹配。那么围绕人类能源网络的设计和交付,将会有翻天覆地的结构性变化。新一轮的变革正在到来。参考资料[1]《通威40年:光伏赛道领跑者如何炼成?》|零碳知识局 程扬[2]《上机数控:梭哈,光伏!》|感碳号[3]《隆基绿能:暂无布局硅料和储能制造产业计划》|腾讯新闻[4]《专访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此心安处是吾乡!》|黑鹰光伏[5]《谁在隆基股份上赚了100亿?》|远川研究所[6]《全球光伏需求激增,隆基交出平淡的半年报》|YY港股圈[7]《进军氢能365天,光伏龙头隆基「交卷」》|36氪深度[8]《光伏首富的沉浮》|AI财经社[9]《爱旭股份,200亿狂欢背后》|市界[10]《晶澳科技:光伏大牛股,还值得长期持有吗?》|云盘智者[11]汉能移动能源官方账号[12]《大额订单纷至沓来 光伏公司锁定上游资源:今年通威股份、新特能源、南玻A、大全能源斩获硅料长单合计5300亿》|中证报[13]《光伏板块集体走跌,隆基绿能大跌7%,为何不香了?》|德林社[14]《毛利率下滑叠加通威“搅局”,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褪色?》|雷达财经[15]《光伏硅片龙头双双改名,隆基绿能和中环股份怎么选?》|每日财报[16]《实录|专访隆基股份李振国:谈竞争策略、电池路线与氢能布局》澎湃新闻[17] 围剿华尔街,对弈华盛顿,中国光伏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的?|温竣岩[18]《TCL中环实现“加速跑”:半年净利增92%,硅片产能反超隆基》|华夏能源网[19]《业绩对赌失败后,爱旭股份1元回购注销了“半个自己”》|环球老虎财经[20]《晶科能源半月签2000亿大单“锁料” 负债率超70%海外经营风险潜藏》|长江商报[21] 产业一体化逻辑拆解可能来自于一位社区匿名从业者,未找到原文链接|雪球...
9月22日,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简称“省际联盟联采办”)通过四川省医保局官网发布《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以下简称《公告》),明确采购品种、企业资质、医疗机构范围、采购周期、采购规则等信息。此次集采联盟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的采购联盟。《公告》明确,采购周期为3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联盟地区所有开展口腔种植牙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按照定点协议管理的要求参加,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参与。在竞价单元方面,《公告》明确,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下,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等条件,形成A、B两个竞价单元分别竞价。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人进入A组,其他进入B组;以医疗器械注册人为单位,按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取累计采购需求量前90%所涵盖的医疗器械注册人;承诺满足所有联盟地区全部地市采购需求。对于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类别,如进入A组医疗器械注册人数量不足8家,在满足上述第二个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人中,按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序递补,直到满8家为止。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该《公告》表达的几个核心要点包括:明确具体的产品品类和构成、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参加(医保定点需按要求参加)、竞价规则和方式(按产品系统类型分AB两个单元组)等。由于该《公告》对参与主体、产品系统类型和注册证归属、报价方式等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从企业角度规范产品供应和定价体系。“对国产厂商来说,这是借助价格发力销量、推出品牌并带动高端产品研发的时机。”王文华说。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参与集采口腔种植是缺牙修复的重要方式。与固定义齿、可摘义齿等常规修复方式相比,种植牙的功能、结构、外观更接近天然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种植牙需求连续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根据本次《公告》,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以种植体、修复基台、配件包各1件组成种植体产品系统,并根据种植体材质,分为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共两个产品系统类别。除了产品本身,《公告》还强调了对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种植体集采的鼓励。《公告》明确,联盟地区所有开展口腔种植牙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此次集采,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按照定点协议管理的要求参加,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参与。有证券机构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一般来说,集采是针对已经纳入医保的品种,如药品和器械耗材。但截至目前,医保基金尚未覆盖种植牙项目,种植牙集采属于医保外集采,因此,医保局探索新的集采模式具有一定难度,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以往集采的主体通常是公立医院,而种植牙耗材的消耗主体则主要是民营医院,这也加剧了种植牙集采的难度。除了鼓励更多参与方加入,对于种植牙集采,降价幅度能达到多少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9月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综合群众、医疗机构、专业人士等各方意见,最终将三级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价格调控目标确定为4500元。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单颗牙常规种植医疗服务费用的调控目标,在《通知》中,医保局也旗帜鲜明地表示,将把医疗质量与价格调控水平挂钩,鼓励“按质论价、质价相符、优质优价”,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更多回报。例如,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口腔种植专业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承担了更多的复杂种植任务,可以放宽调控目标。回顾性研究表明,目前口腔种植成功率平均在95%左右,允许对种植成功率更高(例如种植1年的种植体持续存留率达到97%以上)的医疗机构按10%的比例放宽调控目标,引导医疗机构更多聚焦提升医疗质量,主动公布种植成功率等医疗质量信息,便于患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也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口腔医疗市场主体主要是公立口腔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口腔医疗机构两大派系。而国内大多数口腔医疗机构以单体门店和小连锁为主,融资能力差,且抗风险能力较低。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未来市场将逐渐向竞争实力强的大型口腔医疗机构聚集。“整体来看,连锁化、品牌化是优质口腔医疗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以DSO(即Dental Service Organizations,口腔医疗服务组织,是为口腔医生与口腔诊所提供非临床业务支持服务的运营管理公司的统称)为代表的为口腔医疗企业赋能的服务机构也有较大发展前景。”姚凤娥认为,与其他医疗服务子行业相比,口腔医疗安全性较高,不容易出现医患纠纷;口腔诊所固定资产投资较低,主要为牙椅,单个口腔诊所投入100万-150万即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也正因此,口腔医疗机构的市场化程度更高。种植牙国产化进程加速从此次的《公告》中也不难发现,在诸多规则明确的情况下,国内种植牙市场也将加速迎来国产化进程。姚凤娥指出,对于国内口腔医疗企业,建议是借助政策利好,加速国产化。目前,国内种植牙市场,核心种植体被外资垄断,国产化率低,庞大的蓝海市场缺少国内竞争者来填补市场空白。随着种植牙技术的逐步普及,国内进口垄断的现状将被打破,国产种植牙企业有望夺回价格话语权,加速口腔医疗行业上游口腔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太平洋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种植体上游市场90%以上是进口品牌,10%是国产品牌。不过,国产品牌不断研发追赶国际领先技术,获批上市的种植体系数量逐渐增多。国产种植体在临床疗效上并不比进口产品差,但价格却比进口产品低得多,如果集采政策顺利实施,国产种植体品牌的推广将有利于国产化进程。而从现有的规则来看,种植牙相比常用药的集采政策更加温和,且更加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实际上,针对种植牙集采带来的影响,“牙茅”通策医疗相关人士曾表示,种植牙集采对于公司产品销量和利润不会有影响。现在都是打包的方式,选择不是很主流的品牌,市场不愿意做。对于公司产品而言,若进入集采是否会大幅压降利润,问题在于集采的产品有没有人选。另外,进入集采的产品影不影响高端(产品)也是个问号,毕竟不同客户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对于价格调控,通策医疗相关人士也指出,服务费价格比此前市场预期的价格好,之前市场预期在2000-3000元。后续还会出台耗材(价格调控),对公司没影响,耗材跟公司没关系。另据9月7日美亚光电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所言,国家关于种植牙等项目集采政策的推进,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端口腔服务的费用。从客观上来说,高端服务费用下降会带来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相关关键设备的需求增加。不过,种植牙集采与其他类别的耗材集采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王文华指出,相较其他类别的耗材集采,种植牙集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种植牙的市场主体在民营医疗机构(超过70%),公立医疗机构仅仅占较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种植牙品牌多且进口品牌占比高;此外,其他高值耗材的集采更多是针对医保内产品,而种植牙并未被医保覆盖,属于医保外集采。也是由于这些特殊性,种植牙集采在保障“降价不降质”、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的目标上,还有诸多细节待调整。...
地产下行周期里,房企和信托之间的“鱼水”关系正向“油水”关系演变,信托纷纷抽离地产,仍未抽离的,大多是被套其中。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信托产品违约规模总计907.99亿元,违约产品数量共131起。其中,房地产信托违约金额达655.86亿元,规模占比达到72.23%。 受监管收紧和房地产行业违约潮的影响,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持续萎缩,8月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下滑至50亿元以下。 狼多肉少,能从信托渠道融到钱的房企,已经越来越少。 近日,乐居财经《资管K线》注意到,两款信托理财产品正在泛金融投资圈热推。 一款名为“长盈精英-招商中梁大湾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托发行方为爱建信托,募资3.5亿元,产品期限2年,预期收益率6.7%至7.6%,所募资金将投向中梁地产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中梁国宾一号”项目开发。 另一款名为“筑盈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共分两期,由山东信托受托发售,总募资6.5亿元,期限1年半,预期收益率7.4%-7.9%。这只信托产品所募资金,投向的是大名城位于福州仓山区的“紫金九号”楼盘,备案名叫“凯邦公馆”。 相比之下,后者的预期收益率更高一些。这也意味着,大名城的信托融资成本相对更贵。 9月7日,大名城(600094.SH)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福州凯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福州凯邦)因生产经营所需,向山东信托申请信托贷款人民币5.947亿元,上海翀骁置业有限公司作为共同债务人(下称:翀骁置业)与福州凯邦一并履行上述信托贷款偿还义务。 这已不是大名城第一次将借债之手伸向信托。在绝大多数房企仍在艰难寻找破局之路时,大名城的风险也摆在眼前。 重仓上海 此次被“补血”的福州紫金九号项目,为大名城于 2020年2月底斥资24.6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22254元/㎡。该项目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中路与凤冈路交叉路口处,是金山绿轴核心高尚生活区的中心地段。 据乐居财经《资管K线》了解,该项目由福州凯邦开发建设,于2020年11月开盘。项目占地66亩,占地面积44217㎡,建筑面积110543㎡。 而对于此次提供资金,山东信托也表现的颇为谨慎。大名城作为保证人,为该笔融资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翀骁置业作为抵押人,以其名下持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担保;名城地产(福建)有限公司作为出质人,以其持有翀骁置业100%的股权提供质押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笔融资中,位于上海青浦区重固镇毛家角村一宗41.6亩的地块,为第一顺位抵押物,且该地块为大名城今年上半年新增的唯一土储项目。 今年6月8日,在上海今年首轮土拍中,大名城以底价8.88亿元获得该地块。这宗土地的出让面积仅有27758平方米,建成后住宅套数下限为555套,以中小套型为主。 乐居财经《资管K线》获悉,早在2015年,大名城曾宣布转型,制定了“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战略,成立名城金控作为施行金融投资及租赁业务的平台。此后,大名城在上海住宅市场四年没露过面。 2020年,大名城从金控回归房地产主业,并且又开始继续补仓上海。其在2020的2月到7月间拿下的7宗地块里,其中有6幅地块是位于上海,共斥资53.72亿元,甚至某些地块的溢价率达到20%-30%。 2021年大名城公开表示,将继续聚焦深耕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在长三角及东南区域板块加大招拍挂参与力度。 彼时,业内人士认为,大名城连续在上海扩储,接连拿下多幅住宅用地,是基于对上海市场的深度洞察和战略重视,也体现出大名城对临港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了解,在2021年上海的三轮土拍中,大名城也均有参与,其倾力补仓上海并一举拿下3宗地。这3幅地块分别位于奉贤区庄行镇、青浦区重固镇郏店路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成交金额达15亿元。 截至目前,大名城已在上海五个新城及临港区域拿得了至少10宗土地,总拿地金额接近百亿元。而在布局的这些区域里,大名城目前有九个住宅项目处于在建在售状态。 负重拿地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房企面临因融资遇阻、销售乏力和利润下滑致现金流吃紧的行业大环境下,即便大名城选择布局的是楼市重点城市上海,也面临着销售压力和市场下行等潜在风险。 在大名城拿地的这些区域,已有的部分项目销售并未跟上,如去年在临港新片区开盘的大名城映园。在整个临港新片区一房难求的时候,该项目第一次开盘认购率刚刚130%,入围分41.6分,属于当时该区域的最低认购分数。 松江老城区的大名城映云间项目,在去年开盘两次,但这个项目也未达到预期。在各区域新房都能实现被一抢而空的热度下,映云间项目第一次开盘的认购率只有69%,第二次甚至都未有摇号这一程序。 即便是过去引以为荣的上海紫金九号,也曾因为后续服务设施难跟上等问题,在开盘后多次出现业主维权情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名城在上海迅速扩张的同时,不惜以拿地资金超过销售额的方式去扩储,因此也不可避免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下降。 尤其是2020年,大名城在土地市场拿地的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9 亿元,同比增长74.41%;净利润仅为3.02 亿元,同比增长9.78%。从全年来看,大名城的毛利率也较2019年下滑了9.3个百分点,仅有15.41%。 7宗土地,花费了约78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过公司上半年的销售额。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大名城的销售额约为77.1亿元。 也是在积极重仓上海的这一年,大名城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2017年以来出现首次出现缺口,为-24.17亿元。 在资金持续吃紧的情况下,大名城曾多次向信托求援。乐居财经《资管K线》查阅发现,除山东信托之外,自2020年以来,大名城及其子公司还向平安信托、中建投信托等多家信托机构申请过贷款。 如在2021年3月,大名城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上海泰伯置业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所需,向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信托贷款11.1 亿元。一个月后,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源翀置业有限公司又因生产经营所需,向平安信托申请信托贷款10亿元。 折戟金控 从大名城的经营发展来看,其经历了从2015年由地产到金控板块的转型,在2020年再度回归地产主业的过程,在业务上并不“专一”。 金控板块曾被大名城寄予厚望。2015年7月,大名城成立了深圳名城金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名城金控)。次年开始,名城金控便开始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先是设立“名城大消费产业基金”,接连举牌博信股份、安纳达,又设立财险保险公司,参与国融证券增资。 其中,名城金控最引人关注的是从中植系手中收购中程租赁,耗资25亿元,而这也直接花掉了大名城2015年68.9亿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彼时,金控板块确实给大名城带来了持续增收。数据显示,2016年大名城金融投资及租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占总收入的9.5%,毛利率达53.6%。然而,此消彼长,同年少了资金投入的大名城地产板块,土地储备急剧下降82.5%。 受稳杠杆及政策管控趋严影响,大名城金控板块在2018年毛利率骤降至-109.48%,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7.7%至2.7亿元,营业成本高达5.66亿元,直接亏损近3亿元。2019年,该板块营业收入仅55.7万元,占比近乎为零。 2020年,金控方面的失利令大名城开始掉头,选择回归地产业务。其在公告中称,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房地产主业,集中自身资源发展房地产业务。 虽然是重操旧业,但错失几年的发展时间让大名城在地产规模赛道上远远掉队。在2021年,大名城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大名城实现营业收入 76.61 亿元,同比下降 48.3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12 亿元,同比下降192.01%,实现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12 亿元,同比下降 243.81%。 8月12日,大名城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51.15%至20.53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88.37%至0.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54.06%。 截至6月底,大名城的货币资金约41.9亿元,比去年底减少33%,短期借款4.83亿元,一年内到期有息债务12.87亿元,现金短债比2.37,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33.6%,净负债率32.44%。...
黎巴嫩银行业协会9月21日宣布,该国所有银行将无限期暂停营业,直至安全措施到位。为抗议储户抢劫银行事件频发,黎巴嫩所有银行网点已于9月19日至21日关闭三天。黎巴嫩正在经历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次危机始于2019年9月的银行业危机,之前存在银行的美元在黎巴嫩被称为“旧美元”,这些美元账户全部处于冻结状态,储户只能以远远低于黑市的汇率兑换成黎磅来使用。为了取出账户内的“旧美元”,黎巴嫩已多次出现储户抢劫银行的事件,仅在9月16日这一天,就有5起。连遭储户冲击黎巴嫩全部银行继续停业据央视新闻9月22日报道,近期,黎巴嫩发生多起储户冲击银行事件。上周,储户冲击至少10家银行,要求归还被冻结的账户存款,部分人如愿拿回钱款。黎巴嫩所有银行在19日至21日期间暂停营业。 黎巴嫩银行协会在21日晚发表的声明中称,目前的社会氛围趋向使用暴力,安保措施欠缺,无论是银行雇员还是储户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银行业协会与相关政府机构密切沟通后决定延长停业期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陷入经济困境,又接连遭遇新冠疫情和贝鲁特港口大爆炸等打击,加上政府组阁僵局难破、无法获得大规模国际援助,导致货币暴跌, 通胀高企,燃料、药品和电力等基本物资短缺,社会动荡风险加剧。自2019年银行业危机以来,黎镑对美元的黑市汇率不断下跌。9月12日,黎巴嫩央行取消汽油进口汇率补贴。市场上对美元需求大幅增加,加剧黎镑贬值。由于外汇紧缺,黎巴嫩政府采取一系列限制资金流动措施,银行拒绝向支取外汇存款的本国储户支付美元等“硬通货”,仅允许用本币黎镑支付,兑换率则远低于黑市交易价。黎巴嫩储户协会早些时候说:“一场拿回存款的战争已经打响。”据环球时报,在过去的一周,有七家银行成为存款人“抢劫的目标”,一些储户拿着或真或假的枪支企图从银行“抢”回自己的存款。综合央视新闻、环球时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本月14日, 一名女子携玩具枪威胁银行,以取回存款、 以支付家人癌症治疗费用。尽管该名女子随即被警方逮捕,但她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却成为“英雄”。贝鲁特居民卡拉对法新社称:“她有权这样做。如果我像她一样勇敢,我也会这样做。”当地时间2022年9月14日,黎巴嫩贝鲁特,一名黎巴嫩警察站在银行窗户旁警戒,储户为了取钱而袭击银行,打破了窗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那之后,类似事件不断上演,仅16日媒体报道的就有至少5起。而社会舆论同情这些肇事者,认为这群无犯罪前科的人这么做是为生活所迫。黎巴嫩指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放援助贷款来缓解财政困境,但后者21日发表声明,批评黎巴嫩政府“改革迟缓”。IMF代表团刚结束在贝鲁特的三天访问,考察了黎方根据4月双方达成的一项协议实施改革的进度,结论是“不满意”。“尽管黎巴嫩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以解决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改革实施进程依旧非常缓慢。”声明说。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黎方应实施五项关键改革,包括重组金融体系、改革财政制度、重组对外公共债务以及出台强有力的反腐败、反洗钱措施,否则IMF不予拨付贷款。针对近期黎巴嫩银行受储户冲击事件,IMF提到,黎银行业承受的巨大损失需要“被承认和解决”,同时也要“充分保护小储户权益”。黎巴嫩看守内阁经贸部长阿明·萨拉姆20日说,黎方希望实施IMF要求的改革,以便在10月底前拿到急需的大约40亿美元援助款,也为获取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援助铺路,但前提是国内各方展现足够“政治意愿”。黎中央银行行长先前估计,该国需要至少120亿美元才能重振经济。美国加息致多国货币贬值、通胀高企据环球时报20日报道,尽管法新社将黎巴嫩这类乱象归咎于该国面临的严峻经济危机和政府腐败,但其直接原因则是随着美元走强,黎巴嫩货币近3年来贬值90%以上。《华尔街日报》称,现在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摆在世界面前——面对美元持续升值,就连日本、韩国、英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捍卫本币的努力也“基本失败”。《 华尔街日报 》 报道称,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上涨幅度超过14%。 随着美元强势上涨,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已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 今年1至8月,欧元贬值12%、英镑贬值14%、日元 贬值17%。 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货币更遭到重创: 埃及镑跌18%、匈牙利货币福 林跌20 %。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9月22日上午,美元兑日元一度上破145的重要心理关口,日本央行时隔24年终于再次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与此同时,当地时间22日9时13分(北京时间8时13分),韩元对美元汇率22日盘中跌破1400比1关口,创下13年来最低纪录。“韩国企业界进入紧急状态。”《韩民族新闻》称,对汇率担忧最大的是航空业。美元兑韩元汇率每上升10韩元,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就会分别产生350亿韩元和284亿韩元的亏损。汽车业等部分出口企业虽然能通过韩元贬值来确保价格竞争力,但需要进口原材料的汽车零部件公司等多数企业随着美元汇率越高损失就越大。“日本倒退回30年前”,《日本经济新闻》19日称,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日本今年的名义GDP可能达553万亿日元。按1美元兑140日元算,日本GDP约为3.9万亿美元,自1992年以来,时隔30年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30年来,全球GDP增至4倍,此前占全球份额超过15%的日本目前只占近4%。日本2012年GDP曾超过6万亿美元,比德国高出80%,但目前两国基本持平。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两成。日本人的工资也退回30年前,令日本的购买力和人才吸引力下降。报道引述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的话称:“货币贬值将令日本国力下降。将难以从海外吸引人才,阻碍经济增长。”另据央视新闻,近期中东地区多国货币也持续大幅贬值,通胀率不断飙升,对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冲击。9月20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约为18.31比1,与一年前相比贬值超过50%,较今年年初下跌超过35%。黎巴嫩自1997年起实行黎镑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官方汇率一直保持在约1500比1,但黑市汇率近来不断下跌,19日跌至39000比1左右,再创历史新低。同一天,叙利亚央行将叙利亚镑对美元官方汇率从2814比1调整为3015比1,当地黑市汇率则已达到4400比1。即使在本币相对坚挺的埃及,过去半年来埃镑对美元汇率也下跌超过20%。在本币大幅贬值的同时,中东多国通胀率持续飙升。土耳其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0.21%,创24年新高。突尼斯通胀率连续11个月上升,8月达8.6%,为30年来最高水平。以色列今年7月的年化通胀率升至5.2%,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美联储近来不断加息是许多中东国家货币持续贬值、通胀攀升的直接原因。此外,一些国家自身经济结构脆弱,或者连年战乱政局不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更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货币贬值、通胀高企对中东地区普通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冲击。 牛津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研究主管斯特恩表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处于经济危机的临界点,“美元如果进一步升值,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嘉寓集团万万没想到,帮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资产)和中国恒大集团一个忙,却要背上数亿债务的官司。9月21日上午10时,郑州中级人民法院第四十法庭的现场,河南资产子公司河南信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河南信邺”)起诉嘉寓集团的合同纠纷一案正式开庭。法庭内,旁听席上有原告陪同人员2人、被告陪同人员3人,恒大方缺席。这是一起典型的城投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但因为地产行业暴雷,资金无法正常回收而对簿公堂的案件。事件起因于两年前,河南资产受金融政策限制,无法直接向恒大集团旗下的郑州恒大控股的项目公司金兰置业提供融资。为规避监管要求,河南资产作为资金方以嘉寓集团为融资通道(名义债务人),放款给虚拟嘉寓集团债权人卫辉市新新节能科技公司后立即转付至金兰置业(实际债务人),从而实现河南资产向金兰置业放款5亿元的目的。庭审中,嘉寓集团辩称,债权人河南资产参与设计安排交易结构,河南资产明知真实用款人为金兰置业的情形下,参与设计安排交易结构,以债权收购的名义将5亿元收购款项在支付的当天就转入实际债务人金兰置业银行账户内,通过变相交易安排河南资产成功将资金出借给金兰置业,所有资金均系金兰置业经营使用。嘉寓集团不参与金兰置业的经营管理,其身份仅是搭建融资“通道”,帮助金兰置业引进资金。案件审理了2个小时,法院并没有给出最后的判决。而这起案件最大的争议点之一在于,河南资产贷给金兰置业的5亿融资到底有没有涉嫌违规。名义借款人躺枪类似上述案件纠纷,在以恒大为首的房企暴雷以来并不少见,但这起案件的特殊之处在,原告并非直接债权人,而被告也不是实际债务人。乐居财经《家居K线》通过公开资料、企业公告以及庭审信息梳理了事件过程。2019年10月,因为受金融政策限制,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资产”)无法直接向郑州金兰置业有限公司(简称“金兰置业”)提供年化15%,总额5亿元的融资贷款,河南资产与金兰置业重新调整了融资方式,以嘉寓集团作为融资通道,河南资产收购嘉寓集团全资子公司卫辉市新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卫辉新新公司”)对嘉寓集团的虚拟债权,嘉寓集团作为名义债务人,实际借款人和还款人为金兰置业,郑州恒大和恒大地产提供保证担保。金兰置业为恒大地产集团郑州有限公司(简称“郑州恒大”)持股64%的项目公司,在郑州开发有新郑恒大悦龙湾项目,该项目已于2018年开盘。2019年11月19日,河南资产、卫辉新新公司以及嘉寓集团签署了《债权收购协议》,嘉寓集团成为名义债务人。嘉寓集团称,这笔贷款是河南资产利用银行对其授信资金,向嘉寓公司购买的虚拟债权,以达到“曲线”给金兰置业借款的目的,而河南资产则从中收取高额利息,河南资产也曾承诺该笔债权未来只向恒大追讨。2021年5月10日,河南资产又通过设立信托,让河南信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简称“信邺管理”)成为信托受益人,并且在2021年12月30日信托终止后成为债权人。事情进展到这里,河南资产完成退出,名义债权人变更为信邺管理。嘉寓集团认为,真实的债权仍然控制在河南资产手中。据乐居财经了解,信邺管理为河南资产子公司,而河南资产的股东名单中包括了河南投资集团、中原信托、中原证券、建业集团等等,是一家国有公司。由于金兰置业无法履约偿还贷款,今年2月,信邺管理提起诉讼,要求嘉寓集团偿付债权本金人民币3.4亿元及利息、律师费、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费等费用,暂合计3.62亿元。4月,嘉寓股份(300117.SZ)公告由于上述合同纠纷,嘉寓集团持有的嘉寓股份2.61亿股遭司法冻结,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2.94%,占嘉寓股份总股本的36.43%。暗度陈仓从案件过程来看,这起纠纷源于恒大暴雷后,旗下公司金兰置业无法偿还河南资产“暗中”提供的贷款,信邺管理便找当时的名义债务人嘉寓集团“催债”。嘉寓集团主张:在上述一系列操作中,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经银监会备案具有金融不良资产收务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受银保监会的监管,明知其资金不能提供给房地产公司使用的情况下,依然通过债务重组的融资方案,通过非房地产公司嘉寓集团将资金以迂回的方式提供给恒大地产,规避银保会的监管,涉嫌违规放款给房地产。同时,嘉寓集团表示,自己为一家民营企业,河南资产作为国有公司主动向民营企业购买虚拟的没有任何交易凭证、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物品的债权,并且还是一次性支付价款明显不正常,本身就已经涉嫌违规操作。何况还款过程中,河南资产已经收到的本息款项均由金兰置业偿还,各方均知晓实际债务人系为金兰置业,并非为嘉寓集团,而且当时是河南资产主动找到嘉寓集团帮忙做融资通道的。作为出借人河南资产也清楚的知道,这笔贷款担保方是郑州恒大和恒大地产,征信也是上的郑州恒大和恒大地产,河南资产不应该利用信邺管理向嘉寓集团追讨这笔债务。案件审理了2个小时,法院并没有给出最后的判决。而这起案件最大的争议点之一在于,河南资产贷给金兰置业的5亿融资到底有没有涉嫌违规。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在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模式下,企业对资金越发渴求,银行贷款已经不能满足房企的发展需求,市场诞生很多融资渠道和方法。银行之外,信托、城投、资管、小贷等非银行机构也加入房地产融资大军。资金蜂拥而至,也催生了信贷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的种种乱象,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路径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复杂。殃及产业链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信贷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的处罚,历年来开出的罚单也显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有人做过统计,恒大2万亿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借贷,非标公司融资、明股实债融资、发行ABS、选择性并表等表外融资手段;商业承兑汇票;战略投资以及永续债。但房地产是实体经济,杠杆率越来越高,反而会让企业资金链变得脆弱,长产业链下,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比如,恒大债务违约殃及了产业链。据市场统计,暴雷前,恒大的上下游合作企业高达8441家;暴雷后,恒大导致产业链上的企业业绩亏损和流动性问题还只是一面,不少企业面临破产风险。事实上恒大并非个案,其暴雷引发的风暴也只是房地产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一个缩影。过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容易引发局部房地产市场过热,一旦房地产市场或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就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2021年以来,各地对房地产的管控趋严影响,监管部门对于经营贷、消费贷等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近期,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银保监会也多次重拳出击,今年8月以来,银行业千万级罚单频现,多项重罚背后,意味着房地产领域违规贷款乱象依然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有网友质疑,蔡嵩松以及诺安基金是否通过利益输送捞到巨额资金后(帮基民巨额亏损),害怕东窗事发开始让蔡嵩松玩休假式软跑路?然后诺安基金换一个基金经理把亏损的锅甩给蔡嵩松后,便于继续利益输送/继续帮基民亏损?也有网友质疑,是否蔡嵩松因为利益输送被调查或者是潜在调查对象,亦或是蔡嵩松做贼心虚害怕,或者是诺安基金担心查到蔡嵩松后事发掀起更大的黑幕安排蔡嵩松休假躲风头?或者休假式软跑路?据传闻,诺安基金旗下的另一位基金经理近日被刑拘。9月21日,针对网传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失联”的相关传闻,诺安基金对第一财经表示,蔡嵩松目前在休假中,其管理的相关产品运作一切正常。20日晚间,有传闻称“蔡姓顶流基金经理本周失联”,并称“该基金经理管理的某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增持公司股份51.95万股,使得该基金产品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突破举牌线,达到5.0065%”,市场猜测随即指向诺安基金的蔡嵩松。随后,蔡嵩松凌晨在朋友圈表示“正常休假中”。虽然传言已经澄清,但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前十大重仓股,21日均呈现下跌态势。作为频频出圈的“网红”基金经理,蔡嵩松近年来“梭哈”式重仓半导体、管理的产品净值大幅波动,让其迅速跻身于基金行业“顶流”之列。上周,他因诺安成长逆市“举牌”卓胜微,再次引起市场讨论。蔡嵩松2017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2019年2月接手诺安成长。截至目前,蔡嵩松在基金行业的从业经验不足5年,但投资经理年限已有3年有余。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蔡嵩松管理了三只基金,总规模达306亿元;而诺安基金同期非货币资产合计为660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473亿元。这也意味着,仅蔡嵩松一人的管理规模,就占公司主动权益类规模的六成以上。作为蔡嵩松的代表作,诺安成长近三年来因业绩表现数次登上热搜,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的规模从2019年一季度末的13.49亿元,升至2022年二季度末的266.36亿元,三年时间规模飙升近19倍。蔡嵩松管理的其他基金,也有类似 表现。例如,诺安和鑫被接管后,规模从2019年一季末的0.98亿元升至2022年二季度的35.79亿元,增长了35倍有余;诺安创新驱动A在此前同样是只有0.63亿元的“迷你”基,规模也在2022年二季度末增长了四倍多至3.38亿元。半导体行业此前两年多的景气行情,一举奠定了蔡嵩松“顶流”的名气和影响力。但今年以来,半导体板块持续震荡回调,蔡嵩松管理的基金业绩随之低迷,年内跌幅均超25%。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20日,重仓半导体行业的诺安成长、诺安和鑫年内跌幅分别我35.36%、25.55%,均在同类产品的后10%位。而并未重仓半导体行业的基金产品也没有幸免,诺安创新驱动A/C今年以来分别下跌41.91%、41.94%,在2199只同类可比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倒数两名。值得一提的是,蔡嵩松在今年三季度以来又陆续接管两只“迷你”基金,分别是诺安优化配置、诺安积极回报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