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5月王晖联合赵刚等创办弘晖资本至今,两年时间,弘晖一期基金中的人民币基金已经投资完毕、美元基金完成约65%资金的投资,人民币二期基金15亿元的资金募集亦收尾。聊起两年创业时光,王晖说,这是一个学习和挑战的过程。 《21世纪》:创办弘晖资本两年时间,有什么感受? 王晖:这是对我自己的学习和挑战过程。一个机构在初创阶段、规模比较小的阶段要冲、要杀、要抢,随着我们的盘子越来越大,反而要求我们的内心要慢下来,对很多事情的处理、调整、反馈要“慢半拍”。机构大了之后不要犯大错误,当然,我会鼓励“二年级”的小朋友向前冲。 这两年经历很多事情,包括之前我个人经历的事儿也比较多。能看开一些东西,也知道什么是虚的、什么是实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21世纪》:现阶段投资领域的虚、实、真、假是什么? 王晖:“互联网+”就有点虚、虚火过旺,很少的东西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实”的是老百姓的真实需求,比如如何通过更好的技术、产品、服务流程解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虚,有时候是创业者真心做这个业务,但做下来了才发现模式站不住;但目前市场上有些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假的,是不合理的勾当,是来骗人的,这很可怕。投资机构也有鱼龙混杂,不合格的投资人把真金白银投到假企业里,投到虚的项目上。这样既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也产生非常浮躁空虚的价值导向。 《21世纪》:投资机构在医生集团建设中的作用? 王晖:一是,找人。医生集团的核心人物是著名医生,他们做公司没有经验,我们第一件事情会帮助他们找运营、市场、IT的人,让医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管控流程、做培训,有更多时间看病人。运营方面,我们会找负责任、对平台忠诚和热情的团队。 二是,盖庙。这些知名医生虽然以前是“大庙里的和尚”,但选址、装修、买设备这些事儿都不是他们负责。我们会努力辅助他们操办,毕竟我们的社会资源更多。 我们会把他们带入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有医疗器械的企业家、有药厂的企业家、有经营过医院的企业家,进来之后马上可以快速找到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 《21世纪》:怎么选择、参与企业的PIPE投资,如何把握做PIPE投资的时间点? 王晖:PIPE投资一直在,只是每个企业需要钱的时间不一样。 经济好、股票市场好的时候,对企业而言是做PIPE最佳的时间,但对投资机构来说不是最佳的时间。我们希望等到股灾的时候做PIPE,但股灾的时候优秀企业不会做这事。 任何PIPE都参与,那是不对的。 对于PIPE而言,投资机构对企业的选择是比较有共识的。上市公司一般规模比较大、历史时间比较长、各种研究报告比较多、信息相对透明。在选企业上达成共识非常容易,比如鱼跃的项目上,我们迅速和红杉达成共识。 之后是择时的问题。一旦我们在项目选择上达成共识,这个项目一定是相应细分领域非常优秀的项目,成长性不会有问题,甚至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所以关键是择时。 择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2015年股市疯狂如过山车,银行资金到底有多少进入市场呢?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5年银行资金入市规模约为1.6万亿左右,相当于去年新增理财资金的近两成,占2015年底A股总市值的3%,这一数据与市场的预期比较接近。不过这一数据并不包括银行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通过其他方法进入股市的部分,这部分数据目前没有统计。 5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举行发布会,会上发布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披露,2015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累计募集理财资金158.41万亿元,比上年多募集44.44万亿元,同比增长38.99%。 其中,2015年银行资金入市规模约为1.6万亿左右,这包括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类市场的规模1.3万亿元,股权质押规模 3000亿元。主要形式为两融受益权转让回购、参与打新股和委外业务。2015年底A股总市值为53万亿。 此外,《报告》还披露,15.88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09%。需要注意的是,这包括理财资金通过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政府或企业引导基金等方式,这也暗含了股权市场融资。 从类型上看,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37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44.64%。净值型产品成为银行理财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资产配置逐渐由债务型向权益类型转变,海外资产配置逐渐呈现常态化。 在理财子公司探索方面,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徽商银行等银行积极探索并筹建具有独立经营决策权、人财物资源配置权、人员聘用权,独立考核及激励机制的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 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当前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利率完全市场化,过去以市场化利率为收益率的类存款业务失去存在的基础。二是实体经济增速换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下降而风险增加,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目前已破4%,进入所谓“3”时代。三是监管层更加审慎,鼓励发展与强化监管的天平向后者倾斜,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如何应对新挑战?杨再平指出,要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即挖掘收益与管控风险两者的对立统一。应对理财业务理财新挑战,必须做好挖掘收益与管控风险两大功课,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收益,又要管控好风险,守住风险底线。 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收益。金融即跨时空交易,所以要善于运用跨时空思维,到跨时空的实体经济中去最大限度地去发现、挖掘有收益、高收益的资产,尤其与科技及企业家创新相关的超额利润或高收益资产。如此或能破解所谓“资产荒”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做好风险管控。如果说做银行“知晓自己的客户”是必须的,那么做理财还要“知晓自己的资产”。首先要把资金的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区分开,把真实资产与“庞氏骗局”资产区分开来。然后再根据真实资产的不同项目、额度、期限及风险,开发多样性、个性化产品,卖给不同风险偏好与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亦即把恰当的产品卖给恰当的人。这同时也就达到了撮合不同项目、额度、期限及风险的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的金融目的 ...
谁说只有家具可以定制?随着80后、90后人群成为消费主力,定制化消费已成为趋势,小到水杯、T恤,大到出国旅行,通通都可以“由你做主”。而或许,就像电影中一样的“私人定制”人生体验的服务和产品,相信也已“在路上”。 互联网+私人定制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在消费能力偏低时,大家从众心理强,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模仿的人多后,一种商品消费大幅增长,形成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当大家转而消费另一样商品时,前一种商品销量则大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时不再从众,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文化背景、民族的不同性别,会根据自己内心感受和需求进行个性、理性消费,在市场上形成多个消费热点。” 的确,在很多80后、90后看来,个性化定制不仅是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更加符合自己的生活品质和个人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已出现专门的定制平台,“互联网+”可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MI.ID创定良品为例,这家商品在线三维定制平台,以箱包、T恤、球衣、水杯、眼镜等生活必需品作为首期上线主打。通过简单的三步骤可以帮助用户高效率地挑选品牌和心爱的款式、在线创新设计定制独一无二的产品、快递寄回家,节省用户时间成本,让14天交货期成为定制行业的新标准,比传统高定产业2个月至3个月定制周期缩短80%。 当然,传统高定行业也并不是冷淡下来。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高净值人群,成为一些奢侈品牌高级定制服务的“座上宾”。 在最新财报季发布后,Valentino表示亚洲地区首度成为品牌最重要的市场,同时,也表示亚洲消费者开始深入了解高定时装。Amarni也表示,品牌的高端珠宝展也针对着海外开始,同时,他本人也将操刀亲自为海外消费者做私人设计。尽管缺席创意总监,Dior还是完美地出席2016高定时装秀,同时CEO也表示,由于亚洲消费者开始寻求高品质的独家商品,加上中国市场所发挥的重要角色,让品牌高定时装销售业绩也呈现出良好态势。 尽管奢侈品行业萎缩已成为业界预言的“事实”,但由于专注个性化的高定制项目的走红、热门,也让奢侈品行业遭遇成衣的“寒冬”,高级定制仍有着巨大迸发期。 定制旅游大有市场 出国旅游也能“私人定制”。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旅游、养生、教育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服务内容,其中,有六成人表示会选择旅游方式消费。这表明旅游已成为高净值人群最希望得到金融服务的消费领域。 精明的商家把定制概念融入到旅游当中。近期众信旅游(002707,股吧)就推出相关产品。“优定制”依托众信旅游领先的出境游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定制服务,让更自主、更便利、更优质的旅行体验成为可能。 针对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优定制”创新推出婚拍蜜月、海外游学、亲子假期、全球自驾、商务洽谈、医疗美容等十余种主题产品。 目前,在很多消费者思维模式中,有一种定制即为高价的误区。对此,众信旅游定制产品中心总监闫平表示,定制绝不是高价。闫平称,如同美国游客到北京来,想吃特色早餐,作为旅游服务商一定不会安排昂贵的五星酒店自助,而应该是亲民的豆汁油条。“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才应该是定制游的核心。” 可以说,定制化的触角已延展到各个领域,一些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领域,比如VR(虚拟现实)这种看似“高精尖”的领域。分析人士指出,VR与电影、体育、新闻等多元领域的结合,急切的需求扩展当前VR设备的适应性,受限于技术与财力,开发者很难将千奇百怪的功能堆砌起来。因此,用途较为局限但针对性良好的定制VR出现市场空缺。在特殊场景处理方面,定制VR有着主流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加适合高精领域使用,诸如医疗、太空探索等。 消费金融解“后顾之忧” 定制化消费打开了老百姓无限的消费潜力,也打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想象空间。随着80后、90后人群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价格已不再是当下年轻人考虑的首要因素,相比之下,他们更加注重在消费中获得的体验感和满足感,有着非常强烈的消费冲动,更加愿意用贷款、分期等方式来提前满足消费欲望,“早一步实现美好生活”。消费金融,无疑为他们解决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有利网CEO吴逸然表示,消费金融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资产类型,符合有利网一贯坚持小额分散、风控为先的战略方向,而我国经济引擎也正从投资转向消费,金融机构的服务却很不到位,市场空间巨大。据悉,有利网目前消费金融业务的借款人平均年龄仅26岁,九成以上借款人都是35岁以下年轻人,其中90后占比更是高达61.61%,年轻化特征极为明显。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利网的消费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3C消费(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少量车贷、房贷等类型上面,并正在向旅游、美容、农村金融等方向不断拓展。 主打消费金融的网贷平台拍拍贷数据显示,其2016年一季度新增的384万用户中,有48.8%是“90后”,“90后”已成为其平台上资金净流入最多的人群。拍拍贷CEO张俊预计,“90后”用户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而他们将占据消费金融的未来。 ...
1300多家P2P平台抢万亿元车贷市场,同质化模式会陷入“自相残杀”? 4月份,P2P车贷业务成交额超93.6亿元,比3月份上升6.31% 自从“互联网+”概念提出后,互联网结合实业屡见不鲜。而潜藏着巨大市场空间的汽车金融领域,也随着这股东风的吹起日益壮大。据近期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年度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到汽车后市场,整个汽车金融市场蕴含着万亿元级别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布局汽车金融产业。而敏锐嗅到汽车金融市场潜力的P2P平台也并不少,据《证券日报》记者从网贷天眼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达到1300多家。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车贷平台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同时也将面临一些风险,除了政策风险外,金融市场也存在着利率风险、欺诈风险,这些是整个行业必然要面对的。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开展车贷业务的平台较多,同质化严重,模式通常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推广成本,各项成本加起来很高。”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任何金融类业务都具有一定风险性,抛去这些问题来讲,车贷业务也具有自身的优势。他对记者表示,“首先,车贷业务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业务模式,由于其易复制性而广泛存在于各网贷平台的业务之中。其次,这种实物抵押的模式,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也备受投资人青睐。此外,随着私人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贷款融资需求持续升温,未来车辆抵质押贷款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可观。” 汽车金融万亿元市场空间 BAT等互联网巨头竞相参与 所谓汽车金融,是指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通融资金所产生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是汽车制造、流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汽车行业也由前些年的快速增长转为微速增长,增速回落成为新常态,但由于整体产销规模的提升和国人消费理念的转变,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相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到了3920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2014年,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了7000亿元,2012年-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已超过33.6%,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超过20%。从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到汽车后市场,整个汽车金融市场蕴含着万亿元级别的市场空间。 汽车金融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源于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峰值水平。2015年,小型载客汽车已达1.36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24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1.53%。与2014年相比,私家车增加1877万辆,增长17.77%。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 因此,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切入汽车金融领域。具体来看,阿里在2015年进行了多方位的布局。去年3月12日,阿里与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资5亿元设立总额约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3月19日,宝马携手天猫探索汽车电商新模式;4月8日,阿里整合旗下大数据营销、汽车金融业务以及6000万车主汇聚的平台优势,成立阿里汽车事业部;4月17日,阿里与上海通用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在汽车大数据营销、汽车金融、原厂售后O2O业务和二手车置换四大领域展开合作;9月份,阿里旗下湖畔山南股权投资基金和上市公司道明光学投资携车网B轮4000万元。此外,去年7月份,阿里汽车事业部还宣布联手蚂蚁小贷和众多汽车厂商推出“车秒贷”,消费者只需要用手机在线上提交申请,半小时内即可获知贷款授信额度。 腾讯与百度在汽车金融领域也均有动作。据悉,早在2013年,腾讯便联合君联资本等投资了B2B平台优信拍;去年1月份,腾讯和京东以现金和独家资源的形式对易车网投资约13亿美元,并向易车旗下专注于汽车金融互联网平台的子公司易鑫资本注资2.5亿美元;去年下半年,腾讯又相继投资了C2C平台人人车、C2B平台天天拍车。而百度借助流量入口优势,在其网站上推出了汽车频道,提供二手车搜索、估价卖车、贷款买车、车险等信息聚合服务。同时,百度还投资了优步、天天用车、51用车、优信二手车等公司。 网贷平台涉足车贷 风控重点在防范重复抵押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汽车金融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车贷业务在P2P借贷行业中已十分常见。据本报记者从网贷天眼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涉及到车贷业务在运营的P2P平台达到1300多家。另据网贷天眼统计,4月份P2P车贷业务成交额超93.6亿元,比3月份上升6.31%,平均收益率为10.75%,平均借款期限为3.45个月。 目前,P2P车贷业务的主要模式包括四类,第一种为汽车抵押或质押贷款,及借款人以汽车作为抵押物或质押物向平台获得贷款,一般借款金额达评估价的五成至八成;第二种为汽车按揭贷款,目前这类业务与P2P平台的合作并未深入,部分平台通过与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合作,以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等形式开展此类业务;第三类为汽车垫资贷款,即在金融机构放款前,为借款人提前解决资金需求,最终以金融机构放款作为还款来源;第四类为车商贷款,即中小型经销由于储备新车需要短期资金周转,通过P2P平台进行融资。 柏亮认为,互联网金融汽车金融有三大优势:第一是汽车资产流动性,交易成本低处置便利;第二是额度较小,周期灵活容易被借款人和投资人所接受;第三是车贷业务易于标准化,利于规模化和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灵活、快速的融资特点,能使得融资企业获得比银行、厂商等传统汽车金融服务商更好的用户体验。 他谈道,正是这些优点吸引了众多平台的进入,车贷平台未来的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不过也将面临一些风险,特别是在政策风险层面,由于中国城市规划存在风险,以及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迫使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实施了车牌管制和限行等政策,这将影响新车的销量和二手车的成交量,进而影响到汽车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对此,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限行、限牌等汽车政策只是对于传统汽车产业而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汽车产业这部分政策风险,并且带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为汽车金融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P2P平台做汽车金融业务的风险还在于车辆资产的估值与车辆所有权,他建议P2P平台在进行风控时应重点防范重复抵押,同时还需要注意综合成本问题,开展车贷业务的平台模式通常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推广成本,各项成本加起来很高。对于P2P汽车金融未来的发展,刘亚丰对《证券日报》记者谈道,“现在P2P汽车金融的渗透率不高,但从数据来看车贷行业发展迅速,投资人投资热情很高,预计将会持续走高。另外,围绕汽车金融周边服务,诸如车辆保险、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而为其提供更加全面、多元、专业、一站式的产品及服务,也是汽车金融发展前景较大的一块。” ...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正紧锣密鼓进行中,5月19日上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了与部分地方协会负责人的座谈会。据悉,本次会议主要为听取地方性互联网金融协会有关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引导地方协会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在全国性专项整治的背景之下,各地的整治行动和侧重有所不同。面对行业现状,由于各平台本身实力规模不同,并不会进行一刀切式样监管。根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北京地区对P2P整治主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依据股东背景等主要分为三类,目前该分类工作已完成。未来或将照此分类进行差异化监管。有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层将会扶植一批明星企业,并给明星企业合规性的实验任务,主要是如何作到投资者与标的风险匹配、自动投标工具调整、线下模式等,如果明星类的企业试点效果好会推行到全北京行业中。 “只要挺过了今年,明年就好过了。”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之下,有平台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在网上曝光,其中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为整治重点,方案中P2P不得从事债权转让等内容进一步证实了坊间传言,禁止债权转让对有些平台而言无异于“生死劫”。 合力贷CEO刘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方向和步骤非常好,不过现实情况可能比预想的复杂,应注意根据性质区别对待,切忌运动式或一切切,“建议对出发点良好,但由于市场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不规范根据个案给予合适的整改时间和解决方案。” 专项整治缩影E速贷平台突遭调查 5月20日,广东P2P平台e速贷被警方突击调查,大批身着特警制服的警员聚集在e速贷公司。随后,e 速贷在公告中回应称“5月20日上午惠州金融相关监管部门到访e速贷集团总部例行常规检查,和集团高层领导及部分员工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交流,目前配合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e速贷网站已经无法访问。 这次调查是这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最近,“警察”、“非法吸储”、抓人、收缴资金等……成为地方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关键词,一些老牌P2P平台也未能幸免。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召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大会中,有地方会议称,要增强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主要是由于整治已有明确时间表:7月底前,摸底排查并完善清理整顿方案;11月底前,清理整顿并督查评估 2017年1月底前,验收总结。 近日,一份名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文网上流传曝光,此次整治涉及四个主要方面,分别是: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业务、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方案在每个领域都明确提出了平台或机构不得从事的具体行为。 对P2P网络借贷明确 “应守住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落实信息中介性质”,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不得自融自保、代替客户承诺保本保息、期限错配、期限拆分、虚假宣传、虚构标的,不得通过虚构、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方法误导出借人,除信用信息采集及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业务外,不得从事线下营销。 《华夏时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本次专项整治有三个核心点:第一是虚假借款人和自融;第二是银行的资金存管;第三是明确违规的业务如配资和首付贷。 “如果是虚假借款人和自融就直接打击,但是现在很多平台会包装借款项目,表面上看根本不知道真假,例如e租宝和中晋事件中,借款项目的企业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借款需求和还款能力却是杜撰的,这个是排查的重点。”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而银行存管则是银监会监管P2P的主要抓手。上述人士称:“银行存管就是解决客户沉淀资金在什么账户的问题,如果在平台账户和关联个人账户就存在挪用风险,这次整治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看银行存管能否落地。” 方案还提到,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未经批准不得从事资产管理、债权或股权转让、高风险证券市场配资等金融业务。这进一步证实禁止债权转让坊间传言。 不过,方案中有条件“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由谁批准如何批准尚不得而知。 《华夏时报》此前报道,预计七八成平台都存在债权转让,而整治方案对不少从事债权转让的平台感到担忧,尤其是一刀切可能会对平台产生风险,应有序地退出。 目前,P2P债权转让模式主要分为三类,除了投资人自由转让模式,还有另两种为专业人放贷和保理公司模式,专业人放贷模式往往是由平台指定专业代理人利用自有资金对项目先放款之后对形成的债权进行转让。 《华夏时报》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了解到,这次禁止的主要是专业放贷人模式,“监管层也说了,舆论对禁止债权转让的理解有偏差,不是全面禁止,禁止的主要是居间人债权转让,这种模式容易导致期限打包与,监管层的意思是金额可以拆分,但是绝对不能拆时间再错配。” 北京地区将按照股东背景划分三大类平台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几大重阵北上深杭,已开始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这次整治的力度,不过具体来看,整治的推进和力度有所不同。 上海某国资系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介绍,我们了解的是上海还在制定方案中,“因前期上海主要针对线下理财进行大力整治,目前的整治主要还是延续前期的打非。” 而北京的整治方案已初步成形,其中重要方向为对平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北京某平台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称,北京地区将平台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有背景的,第二类是有问题需要整治打击的,其他都归为第三类。” 另有不同信源的平台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因为平台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不可能一刀切,而分类则主要是看股东背景,“目前国资系、上市系、银行系的整改全部通过了,下一步将是风投系,再然后是重点整治草根系,很多平台在这轮整治后会出局。” 上述平台负责人士说,在第三类里,监管层会扶植一批明星企业,并给明星企业合规性的实验任务,主要是如何作到投资者与标的风险匹配、自动投标工具调整、线下模式等,如果明星类的企业试点效果好会推行到全北京行业中。 目前,除了地方,国家层面也有所动作,比如工商部门主要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广告,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于5月19日与部分地方协会负责人召开会议,议题之一就是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安排意见。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日前表示,金融监管失败有两种形式,一是监管不力,放纵“劣币”,二是监管过度,误伤“良币”。“疏于监管是懒政,过度监管是苛政,两者皆不可取。只有掌握好法律尺度,区分“良币”是“劣币”,保良驱恶,趋利避害,才是正确的治理之道。” ...
一级市场已经开始了明确的散户化进程,这种散户化投资如果不加以规范,很可能会沦为又一个庞氏骗局。 ▌一、 国内大批“高大上”P2P骗局的爆煲,催生出一句非常时髦的网络情话:在这个浮华喧嚣的金融盛世,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国内的P2P庞氏骗局,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与民间财富的冲击与吞噬,都堪比黑洞。而这些骗局引致的后遗症,我们根本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消化完毕——直到今天,我们还不时能从各种渠道看到P2P骗局中招的人在四处奔走维权。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事实上,P2P骗局在大规模爆发前,就已经有足够多、足够清晰、仅仅凭常识就能判断有问题的蛛丝马迹与乱象。但凡监管层、投资者等几个环节稍加用心,防微杜渐,这场以创新为名的财富悲剧就根本不可能上演。 但,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不吸取历史教训! 一款看起来不同于P2P,但实质完全一样,包装更精美、诱惑力更强、危害性也可能大得多的骗局正在改头换面,隆重出台,请君入瓮。 资本的游戏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次唯一的不同,是把剧场换到了一级市场。 ▌二、 过去11个月,上证指数下跌了45%,这在那个国家,都是如假包换的熊市。二级市场明显一直在过冬: 但一级市场却一反常态的火爆。 继乐视影业给出98个亿的高估值后,淘宝电影上周末宣布获得1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这意味着淘宝影业的估值达到137亿元。与此类似的还有万达影视,5月13日晚,万达院线正式公告,把万达影视装入上市公司当中,万达影视的最终估值为372亿。 如果我们翻翻数据,就会发现这些估值几乎高得匪夷所思了。 1、乐视影业承诺2016年利润不低于5.2亿元,2017年不低于7.3亿,2018年不低于10.4亿,可事实上2015年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36亿,98亿估值意味着PE超过70倍。而要在一年内实现利润的近4倍的增长,恐怕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么容易的事吧? 2、万达更夸张,已经无法正常估值。万达影视旗下包括了万达影视和传奇影视。万达影视承诺未来3年累计利润不低于50.98亿,否则,万达投资将按照《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中约定的方式,对万达院线进行补偿。。然而事实上,传奇影业2014年巨亏28.87亿元,2015年再上层楼,亏损高达42.38亿元。万达影视情况好一点,2014年净利润6116万元,2015年净利润也只有1.3亿元。看完这些数据,再看50.98亿的承诺利润,不得不说需要强大的想象力才能填补。 3、淘宝电影的估值比较神秘,阿里影业公告中称:根据A轮融资条款,此次融资后,O2O的估值将达人民币137亿元。这个条款,笔者是无缘得以一观了。不过笔者注意到去年腾讯系的微影时代宣布获得C轮融资时,融资总额15亿,估值不到100亿,上个月微影时代完成第二次C轮融资,融资总额30亿,估值20亿美元,按当前的汇率计算,低于132亿。这意味着,才A轮拿到17亿融资的淘宝电影,估值就已经超过了进行三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45亿的微影时代。昨天阿里影业宣布年底计划B轮融资,那它的估值又会窜到哪里去? 笔者手贱,翻了下当前这些平台的出票量情况,显然,淘宝电影的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微影时代。 可是,这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高估值,丝毫不影响一级市场对它们的热情。比如,淘宝电影的A轮融资中,鼎晖投资、蚂蚁金服、新浪网领投,和和影业、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南派泛娱等机构都现身其中。 上面只是几个最近的例子。事实上,在这一轮美国中概股“回国抢钱”的私有化热潮中,一级市场大量资本仍如同嗜血的秃鹫一样,趋之若鹜,完全无视美国退市的繁琐与变数、A股找壳的难度与成本、高企的估值、漫长的锁定期等一系列风险问题。 机构投资者相比于散户,一向以无比精明、价值投资为标签,尤其是一级市场上。所以,你是否会很困惑,这些融资和私有化的故事,在数据上是如何说服这批机构投钱的。 莫非一级市场的机构,也是人傻钱多? 当然不是。这些机构非常聪明,因为今日一级市场,早已不是往日之一级市场。经过包装和出售,最后的买单者,早已不是机构。 ▌三、 曾几何时,一级市场曾经是无比高大上的神话之地。由于参与门槛太高,一般100万起投,在这里玩的,都是有人脉、有背景的大佬机构,而且一级市场投资的股权,往往一IPO,就几十倍、几百倍膨胀,所以,屌丝和散户,是严禁入内的。 现在貌似不同了,现在是“新社会”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面这份最近网上爆出的乐视汽车的一级市场融资方案,或许告诉了我们:“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了”。 这是一份批发转零售,向散户售卖乐视汽车一级市场融资的推广材料。 这份融资方案曝光后,乐视马上出面否认,说其中的核心信息与事实完全不符,并且乐视的融资项目从未公开散卖份额。但事实上,笔者的朋友,包括笔者自己,都收到了一些机构在散卖乐视汽车,包括乐视体育的份额,而且融资条款的确和网上曝光出来的一致。 笔者倾向于相信乐视可能确实不知情,但机构却确实在散卖。这意味着两件事: 1、散卖,意味着市场的钱真的不好找了。一旦进入散卖阶段的项目,按笔者经验,最终结果都好不到哪里去; 2、对于那些高估值的项目,机构并非是最终的购买者,散户才是; 其实远不止上面这些一级项目,包括奇虎360私有化、万达私有化等,笔者这个纯屌丝身边的不少朋友,都荣幸收到了出席“盛宴”的参与邀请函。 所以,很确定的是,中国一级市场的大门,真的向散户敞开了。 Good news?or bad news? 一个农夫,突然收到了皇宫舞会的邀请函,你是激动,还是紧张? ▌四、 到底是肉体横陈的海天盛筵,还是刀光剑影的鸿门宴? 一句饱含哲理的常识或许对你的判断会有用: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重要的话,只说一遍。 你能告诉我,目前一级市场盛宴的散户化,与曾经的P2P,有很大区别吗? 何其相似!它们同样在讲着一个非常美好的资本故事,它们同样允诺给散户们较高的收益,它们同样需要后来者的资金填前面的坑,甚至,它们背后都有大佬在背书:在P2P行业发展伊始,无数的专家学者,娱乐明星,甚至地方政府都为之站台。而现在的一级市场项目,何曾不是?各界大佬云集在它的融资方案中为它背书。 这些参与站台的机构,看上去是傻乎乎买了个比二级市场估值还高出一大截的产品,实际上,它们转身就把份额零售给了兴高采烈的屁民。它们把产品包装的高大上,鼓吹资本故事,通过各种财富公司将产品散卖给散户,上面的乐视汽车融资方案就是例子。在这种包装下,中国的一级市场明义上还是机构在参与,其实已经开始了明确的散户化进程。这种不断散户化的投资,说明一级市场上真正的投资者在交棒,在退出。 当鬼精、鬼精的机构投资者在退出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 比起P2P平台,此类一级市场融资项目的伪装、包装更显高明。 P2P平台尚需要按月向投资者支付利息,一旦利息停止,故事也就讲不下去了。而一级市场融资项目往往需要3-5年的锁定期,甚至更长。这种情况下,资本幻觉(骗局)很难短期被拆穿或者证伪。 而且,不同于二级市场提供了一个每日波动的价格变化去反映基本面和投资情绪,散户们根本无从得知他们所投资的一级项目的实际亏损和利得,也无法根据价格的变动去反思自己的投资。他们怀着上市收益翻倍的憧憬,在等待中产生麻木心态,认为自己手上的投资净值只会上涨。 这个玩法里,最具迷惑性的一环是:这些项目往往会提供大佬站台,提供兜底承诺——这会蒙蔽绝大多数新司机。 但没有老司机会信这个。 比如,乐视汽车,之前网上爆出的Pre-A轮融资方案中,贾跃亭提供无限责任连带担保,融资票面利率12%;若是乐视汽车无法在18个月内进行A轮融资,投资人可以要求赎回。乐视汽车的融资金额差不多是32-65亿人民币。乐视体育,承诺3至5年上市,若无法上市,投资人可以要求乐视体育大股东贾跃亭,以年化收益率8%的价格赎回股权。乐视移动,预期利率10.3%至11.3%,贾跃亭提供担保,年限24个月,到期,乐视移动到期还款。 看看,多好的条款。乐视的项目,单个拿出来看,都没有什么问题,相当于可转债,做起来了拿股权,做不起来拿利息,而且利率还相当令人满意,贾跃亭又是乐视老板,赔付肯定没问题。但当把乐视所有的融资项目拿在一起看,就会发现贾跃亭潜在要背负的债务可能是个天文数字——这是一个环形的多米诺骨牌,其中一个倒了,造成的资金链紧张可能会引发全盘皆输的局面。 当然,反正钱融到了,故事也不会那么快证伪,而且如果资本市场配合,还可以配合出更多本《故事会》,融更多钱。 面对踊跃参军(一级市场)的散户,谁不用,谁是傻瓜。 ▌五、 写到这里,笔者又想到了曾经如日中天的中晋系,想到了e租宝——他们当初承诺你的利率水平,是不是也很令你相当心动?其实,无论是P2P平台也好,还是一级市场,其本质都是融资——你一定要考虑这个严肃的问题:这么高的价格与估值,他要和哪个下家,做什么毒品生意,才能赚回来? 如果你觉得他找下家根本赚不回这个钱,你会不会恍然大悟:他根本就没指望下家,他赚的就是已经入瓮的上家,也就是你的钱。 这场泡沫如任其扩大、爆煲,危害比P2P平台只会更严重:一个P2P平台,能过百亿,就是个大平台了,而一级市场项目,随便抓一个,都轻松破百亿——这背后,会站着多少个普通家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句话,对兴奋的普通散户适用,对监管层,更适用! ...
中国证监会正在急剧收紧基金子公司的监管政策。除了建立净资本约束之外,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的门槛也将大幅提高。 在尚未公开征求意见的政策的草案中,证监会拟要求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必须满足成立满两年、使用自有资金出资,以及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基金管理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等硬性条件。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05家公募基金中,有60家公募基金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达不到这个标准。截止目前,已成立的基金子公司共有79家。 拟议中的新政策相较现有政策严苛很多。目前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的设立门槛仅为“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以及“最近一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新政策删除了注册资本的要求,但是因为同时引入了净资本约束,实际的资本规模要求将大幅提高。存量的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规模普遍在1亿元左右,按照新的净资本要求,大部分基金子公司面临补充资本的需求。 “我们母公司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已经设立子公司的应该怎么办还需要监管的进一步明确。”有基金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新政同时对基金母公司的经营稳定及合法性也提出了要求。“最近3年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不存在管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财务状况恶化等重大经营风险,最近一年内没有因违规行为、失信行为受到行政监管措施达2次以上(含2次)。” 此外,若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机构立案调查、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的,无法设立基金子公司。 一直以来,此类子公司注册资本单薄,却大量开展银行资产出表的通道业务,不需与净资本挂钩,也无投资范围限制,因而在通道类业务中比信托和券商资管有竞争优势,甚至信托也利用基金子公司实现监管套利。 机制的灵活与便利,给基金子公司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同时依靠无净资本消耗的低成本运营模式,基金子公司以低价获客,优势凸显。发展三年多来,资管业务快速扩张,至2015年底,资管规模突破8万亿元。 但目前监管明显收缩了对基金子公司的政策优惠,引入净资本约束,同时提高设立基金子公司要求。“业务收紧趋势很明显,监管要去杠杆及去影子银行的决心很大。”有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定位卡点图意在解析产品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对产品有多重要?它可以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宏观环境包括科技趋势,资本的寒冬与膨胀,团队股权架构,融资能力等…… 资本寒冬对产品趋势线的抬升速度和节奏起到了缓解作用,产品趋势线一般不会下降,只有一种情况它会下跌,那就是资本膨胀的泡沫破碎。 市场从感性向理性回归,随着资本膨胀到冷缩的过程,产品趋势线逐渐向下移动,其移动的速度和节奏也是由资本的膨胀程度而定,而在产品趋势线逐渐向下移动时,用户心理模型线也会随着市场回归理性的调整向上移动。 有一点注意的是,在资本膨胀的泡沫破碎后,无论是产品趋势线向下移动,还是用户心理模型线向上移动的状态也并非是绝对的方向,因为市场从来都不会处在绝对的平缓状态,但它有一个趋势在决定产品趋势线和用户心理模型线的抖动,也就是说,无论产品趋势线还是用户心理模型线它们移动的方向都不会处在一个绝对位置。 在产品趋势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资本膨胀的余力也会起到让这条线向上移动的可能性,但整体的资本膨胀泡沫破碎,这已经是个大趋势了,所以膨胀的余力再大也是暂时的,在产品趋势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这条线会出现向上移动的短暂现象,但它终将会随着市场回归理性而向下移动到它本来的位置。 而用户心理模型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它的具体表现也是要依产品趋势线而定,当产品趋势线出现短暂的回升现象,用户心理模型线就会相应的跟着下降,它们的运动会一直保持着轴对称的模样,这个“轴”就是市场理性时产品趋势线和用户心理模型线的表现。 当资本膨胀的泡沫破碎,产品趋势线和用户心理模型线会一直走向重合的阶段,也就是产品趋势线横穿过用户心理模型线,当产品趋势线回归到市场理性的阶段,它会停止移动,这个时候用户心理模型线开始上升,因为资本膨胀的泡沫破碎之后,它不会立刻回归到一个理性的位置,市场会出现一场寒冬。 这个时候资本圈,创业圈都会出现冷缩现象,而客观实在的表现是,公司普遍降薪,找工作难,或者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新产品无法得到融资,已经得到融资的产品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这个时候对某些人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融不到钱,或者产品的资金链断裂,但这对产品和用户是一件好事。 资本寒冬的出现会提高融资标准,人才标准,也就是说,资本寒冬就像一个理性而巨大的筛子,将那些本来就是泡沫的产品以及那些目光短浅的人统统筛下去,只留下真正的好产品,还有目光长远的人才,这些综合因素集中在一起就是对产品和用户的利好趋势,资本寒冬的出现会让用户心理模型线出现高于它本来的位置(市场回归理性时用户心理模型线所在的位置)。 虽然资本寒冬对产品以及用户是利好消息,但它毕竟不是市场理性的体现,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一阵子。 当市场逐渐恢复理性,用户心理模型线才逐渐向下移动,一直到和用户心理模型线重合,用户心理模型线在产品趋势线的上方时,它向下的位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资本寒冬到资本过热的过程,市场同样表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平衡性,市场任何时候,都不会平衡。 它永远出现小范围之内的波峰和波底,而在一定阶段保持着一个绝对的大方向,所以资本寒冬向市场的理性回归时,用户心理模型线向下的位移会出现一个相对平稳,但有波谷和波峰的抖动现象。 这种呈现出的平稳和祥和,根本原因就是市场本性使然,因为市场毕竟是和人息息相关,人有感性与主观,市场也会有,当投资人心理浮躁时,就会把这种浮躁传播给产品人,产品人浮躁时,其浮躁会以产品为信息的媒介传播给它的用户,也就是资本膨胀时的迹象在人类集体意识中的体现,这个时候市场表现出巨大的亢奋性。 从资本火热到其膨胀的过程,用户心理模型线的下滑和产品趋势线的上升过程都会呈现出剧烈的抖动,另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其波谷,波峰比较多,资本过热和资本膨胀被我视作市场的感性阶段,因为资本膨胀就是人类集体心理的浮躁所造成的,资本膨胀时对那些次要产品(泡沫)确实是好事。 因为融资门槛低的离谱,但凡是有个想法就能融到钱,甚至在中关村(000931,股吧)某某咖啡厅你坐那敲代码就有天使投资人拍拍你的肩膀说:需要投资不?因此在中国的二零一零到二零一五年期间,我们到处能看到哪个九五后又辍学创业了,哪一批曾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又有上亿的融资了,紧接着我们看到市场浮现出一批死亡名单,每天都有人拿到融资,而每天也有产品在死去。 这就是典型的资本膨胀,它是感性的,就像一堆反应剧烈的化学品在剧烈燃烧,因为这个时候社会集体心理都比较浮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职位能拿到年薪百万,一个助理月薪能拿到八千,而到资本寒冬时,一个产品总监甚至月薪不到一万,公司一方面在大范围裁员,一方面在降低员工的工资,其原因是整个市场呈现出冰冷的状态。 这种冰冷不仅表现出融资没有着落,而且表现在用户对产品创造的价值正逐渐减少了,按理说,资本寒冬对产品与用户都是利好因素,而在这个阶段的定位卡点图中用户心理模型线也在用户心理模型线的上方,为何用户对产品仍不会创造价值,原因仍然是资本膨胀和资本寒冬的影响,这个阶段虽然用户心理模型线处在一个高峰,但它仍然是市场过于理性的表现,过于理性就是“感性”。那是一条对用户期望过高的虚假的线。 资本寒冬是市场的理性给浮躁的集体心理打的一针镇心剂,自然规律,物极必反,因果使然。 在这个阶段产品趋势线也被拉向它本该存在的位置,那为何它不像用户心理模型线那样在回归之后仍会有一个短暂的虚高位置呢,因为用户心理模型是复杂多样的,人的心理有多复杂用户的心理就有多复杂,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会克制自己。 在互联网的世界,用户心理一直处在一个极度膨胀的状态,正如谷歌文化中传出的那句:“在互联网的世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对人性乐观是最大的忌讳,我宁愿相信用户都是那一条“狗”。因为用户心理模型和现实中人的心理模型是两码事,对于用户而言,互联网的世界就是他创造的,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在这种强权意识下,他有着国王一般的挑剔,易怒,还有任性。 对一个用户的心理模型来说,一切皆有可能。这种可能性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群体意识中,也普遍存在人类的个体意识中。 总之资本寒冬的来临对创业公司,对员工都不是一件好事,资本寒冬更像一块照妖镜,它直接让伪产品胎死腹中,间接的净化了市场,同时推动了产品的创新力度。 资本寒冬下的用户心理模型趋于平静,它早已摆脱了资本膨胀时用户心理的浮躁。 创业圈的资本寒冬 当下互联网圈有三大趋势不可否认: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由pc端向移动互联转变;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硬件化(物联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阶段,这是当下人们经历的,正在发生的,也是大时代背景。 自然而然,这次资本寒冬发生在互联网圈,因为互联网发展过于迅猛,尤其在中国,这个“中国梦”正当年的令人愉悦的阶段,大街小巷充斥着创业者亢奋的荷尔蒙气息。纵观历史,没有一次创业热潮比得上现在的中国,它的规模和热潮也远远大于当年的美国梦,因为中国创业者的数量之多,跨界之广。但现在我们似乎遇到一点问题,不管你否认也好,接受也罢,它正客观的发生着,现在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数据。 在14年初获得亿元融资的“叮咚小区”传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虽然“叮咚小区”官方对此予以了否认,但北京公司被关停以及上海公司裁员的消息一直在媒体传扬。 2015年7月,美团预计E轮资10亿美金、估值150亿美元。在两个月之内,美团连续两次下调估值,目前估值下调为100亿美元左右;还有一个数据就是:美团仍在贴钱,对,他们每有一块钱入账,就有2.7元投出去。 同时,在今年3月女性购物分享及导购社区蘑菇街的D轮融资中,原本计划融资3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但在五个月后估值降为16亿美元,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已不再参加投资谈判。然而这只是公开数据,大部分数据还没被曝光。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资本正在冷却。融资难,资金链断裂这样的情况正在加剧,至少:“只要你坐在北京某某咖啡厅敲代码,就会有投资人问你需不需要投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整个资本市场正在冷却! 巨头们的资本寒冬 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苹果了,这个长期称霸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因为市值狂跌也被微软超越,在se发布以后,苹果市值已经蒸发了一个百度。 苹果在走下坡路,这点无可厚非,因为所有革命性的颠覆已被乔布斯完成,库克带领下的苹果不会再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可以这样说:苹果的资本寒冬是必然的,因为智能手机已经是迟暮行业,任何手机厂商面临的天花板都一样。 虽然苹果的ios操作系统对android操作系统来讲有一些优越性,但苹果已经吃完了这波红利,苹果在智能手机鹤立鸡群的本质不就是系统红利吗?可是当用户看够了鹤,也就觉得没那么新鲜了。那些买过苹果手机的要同时承受着审美疲劳,还有高昂的价格继续使用苹果,站在产品心理角度,这是苹果资本寒冬的本质原因。 同时这也是se推出的原因,库克在发布会上说,se的推出是为了让那些买不起苹果手机又想体验ios系统魅力的用户使用,时至今日,苹果仍然咬着系统红利不放,这是个很愚蠢的决策,因为系统红利迟早会被开发完,智能手机用户是有限的,第一波已经被开发完毕,第二波不会那么容易,因为第二波毫无拥抱新事物的自觉性可言!与其这样不如换个打法玩生态:从纵向发展转变为横向发展,从科技创新转变到商业模式创新。 股东对库克也充满怨言:他们认为苹果产品结构单一不利于长期盈利 ,库克又没有任何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的地方……如果库克和贾跃亭一样玩生态和跨界,苹果用不了多久就会容光焕发,这也是股东们所期待的。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京东,百度了,京东一直没有盈利,原因是模式太重,京东不仅自营,物流也自己搭建,在他们本职工作没有做好时,又跨界玩了金融,所以京东长期不盈利是注定的。 至于百度,一直身陷竞价排名的舆论之争,直到魏则西事件爆发,百度市值跌了400多亿。 所以说资本寒冬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创业圈,更存在巨头中间,创业圈的资本寒冬是由产品模式不成立所导致的,巨头们的资本寒冬更多是企业缺乏想象力以及没有社会责任感造成的。 这个时候的定位卡点图仍然不是理性的,它意味着产品行业的大洗牌,无论你牌多大,公正而理性的市场之手也会把你打乱再重新发牌。就像李彦宏说的: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三十天。就像苹果市值的狂跌,某些国产手机的崛起…… ...
“上万亿的市场,为啥投资人还是觉得小?”。这是创业者小A问我的一个问题。“他们不会是想要把我的点子拿走,找个别的团队做吧?”他提问的时候垂头丧气,甚至怀疑那些投资人是不是在故意刁难他。但与此同时,众多的投资人又确实在私下交流中抱怨,苦于找不到足够大的市场进行投资。 那到底什么样的市场才算过关呢?(市场:“怪我咯?!”)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里其实有两点要注意: 1)你是否真正理解你所处的市场? 2)你是否能够合理表达并说服别人? 于是,为了搞清楚为什么投资人不喜欢小A的这个“上万亿”的市场,我帮他做了一次实战演习。这个演习主要围绕关于市场空间的讨论...(以下所有数据均为虚构,如有雷同?你就拿它去创业吧。) 一)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 潜在市场规模 “我们要做的是在线电商的生意,打算做自己的民族服装互联网品牌。你看现在中产阶级消费崛起,国内有很好的制造能力,却没有自己的品牌,钱都白白让国外的那些商家赚走了。所以,我们觉得这里有个很好的机会,打算切入这个市场。根据网上查询的数据,预计这是一个总共有2万亿的服饰市场。所以机会非常大。”小A如此说。 这就是小A心中所想的上万亿市场的由来,但多半的投资者听到这里心里就已经会开始打退堂鼓。为什么?因为从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小A对自己的市场情况和数字是没有概念的。小A做的事情是随便在网上找了一个感觉贴切并且足够大的数字扔出来,而投资人做的是计算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也就是真正的潜在可以达到的市场规模。 怎么从这个“2万亿”,演化到TAM呢? 1)服饰市场可能包括了各种服装和首饰等,而小A的公司一上来做的只有衬衣,那么经过比对,服装市场占2万亿的50%,而衬衣市场又占服装市场的10%,所以实际市场只有2万亿的百分之五,也就是1000亿。 2)这1000亿当中,有80%现在是通过线下渠道售卖的,而因为小A的公司做的是互联网品牌,在线上售卖,所以市场空间只有剩下的20%,也就是200亿。 3)小A的公司一开始定位的是中高端市场,这个市场只占整个线上售卖市场的30%,所以最后剩下的是60亿。 所以在小A口中的2万亿市场,到了投资人眼中,实际上只剩下了60亿。(你看,这还没管小A是卖男卖女,是卖老人还是卖小孩呢对不对?) 二)Market Growth、Market Share、Market Net Value 当然,虽然现在是60亿,但投资人也会同样关注整个市场的成长性,即Market Growth。在小A公司这个案例中,每次我们做比例细分的时候都是一个市场可能有成长性的机会,比如整个国内服装市场的增速,线上渠道售卖的迁移,和中高端品牌在整个市场的占比,这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一个一开始不大,却具有高速成长性的市场,是最适合创业的。比如最早的海淘市场,母婴市场,等等)。 增长性的另一个维度是如果我把某种产品做到更易用、更便宜,那么会有多少本来不使用的人会变为新的使用者,比如如果我把中高端衬衣做的足够便宜,那么是否因为我的存在,就把这个市场本身变得更大了呢?答案当然是有可能的。比如最早的时候人们去预估手机销量,是根据当时BB机和大哥大(暴露年龄系列)的持有量来预估的,那么谁能想到会有智能手机今天的持有量呢? 另外投资人会考虑这个市场到底是能够一方垄断的,还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分散的市场,这直接决定了你能够获得多少的市场份额,即Market Share(TAM是假设当一家公司拥有100%的市场份额的时候的市场规模)。衬衣市场显然很难垄断,甚至很难达到很大的市场份额(一般在任何充分竞争的市场,在有限时间内能够达到5%的市场份额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实际上对于投资人来说,这虽然是个60亿的市场,但小A哪怕做到极致,能够拥有的市场份额也就是5%左右,也就是3亿。而如果Market Growth算下来每年是30%(消费升级、中产阶级崛起嘛,我们就多算一些增长),那么三年以后,市场规模就是6.6亿。 最后,Market Net Value是说,公司要分清整个市场发生的费用,和自己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计算的是Sales(一家公司的实际销售收入),而不是GMV(在公司平台上发生的流水)。 三)Bottom Up 基本在所有的逻辑计算方式中,都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叫Top Down,一种叫Bottom Up。Top Down是从最高层开始,一层层分解,最终得出整个蓝图,像我们上文中的计算,都是从2万亿这个值向下演进的,就是Top Down的方式,而还有一种就是Bottom Up,即从下向上推演。 Top Down的问题是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宏观的数字,太偏理论化,会影响我们对实际客户情况的把握,而Bottom Up则会强调先去找到实际符合你脑海中顾客形象的用户,然后计算出市场空间。 一般使用Bottom Up的方式的步骤是: 1)定位宏观市场的用户群——全国会穿衬衣的人(假设是1亿) 2)定位到针对性的用户群——会穿中高端衬衣,并且会在网上购买的人(假设是1亿的5%,即500万) 3)计算每次购买的客单价——每一件衬衣的价格*每次购买的件数(假设是300*2=600元) 4)计算每年的采购频次——假设是2次 那么整个市场规模就等于 1亿*5%*600*2=60亿 你还记得我们上文中用Top Down方式计算出的TAM是多少吗?对的,也是60亿。两相印证就说明我们的计算是相对靠谱的。如果你算出来的结果相差很大,那就要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错,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Fact Check 投资人为了印证数字的准确性,还会问很多相关的问题(关于市场情况、市场空间、和各种市场相关的数据,投资人真的是不能再在意了,作为创始人,一定要通过这些问答显示出对整个市场烂熟在心的那种程度的了解)。 比如在小A这个案例中,投资人可能会问,那目前市场上都有哪些主要的中高端衬衣品牌?最大的一家是否已经上市?这家每年能够做多少销售额?前十大商家大概一共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多少?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对答如流,并且符合常理,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回答说第一大每年做1000万,那凭什么你能做到几个亿?如果说前十大占市场份额20%,而他们一共做1个亿的收入,那么整个市场不就是5个亿?哪来的之前计算出来的60个亿的TAM? 所以说,一定要提前真正做好对市场的了解,不然投资人有的时候像面试官,有的时候像审讯官,会正反侧面的不断问问题,来立体三维的验证各种信息,如果前后矛盾被戳破,你在现场就会很尴尬了。 五)Hook 是人总有感性的一面,以上的篇幅都是理性的客观的用数字在给投资人证明说这个市场足够大,那么最后一般也是要再讲讲故事,哪怕我们都知道是讲故事,但只要不是太离谱,就总会多加一丝期待,也就是给人一个Hook(鱼饵),是让别人真正上钩的那么一下子。 比如小A可以讲:虽然目前市场是这样,但未来我们第一会突破国界的限制,走进美国、欧洲、甚至亚非拉市场,第二会通过中高端品牌向低端辐射,第三会从衬衣向其他类型服装演变,第四我们会考虑从线上售卖延伸到线下渠道的布局,所以整个市场空间其实是非常之大的。 你看,数是要算的,故事也是要讲的。数算好了会让投资人觉得说有60-80分,是合格的了,故事讲好了会让投资人觉得有100分,是让人兴奋和有投资冲动的。 当然,前面说的都是已经有一个既定市场的情况下,还有一种情况是真的难以预测的,就是当你做的真的是一个完全新的东西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产生超级公司的,也是最考验投资人的时候。比如电脑、手机、Apple Watch或VR眼镜。电脑和手机都已经成为普及的平台,而现在人们在纠结的是,到底VR眼镜(或AR、MR)的出货量会是百万级,千万级,还是亿?这直接决定VR会不会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也决定了所有VR相关的内容和应用的投资价值。所以有的时候市场规模的问题,就是一切的问题。 最后再用滴滴举例来印证下我们上面的各种说法: 从Top Down的方法来分,整个中国出行市场假设是1万亿(数字同样虚构),那么其中有公交、出租、地铁、飞机等等,一开始滴滴做的其实就是出租车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可能只有其中的5%,也就是500亿的TAM,而出行又是一个非常地域化的事情,500亿的消费是分散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再加上很多出租车司机是没有手机、或可能根本永远不可能习惯这种手机接单行为的,最后,这个市场是不稳定的,是有政策风险的,且滴滴平台上的500亿其实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过的GMV,是流水,而不是真正到滴滴公司的收入,甚至未来滴滴自身是否能够有收入都是一个问号。 所以这就是当时非常多的投资机构Pass掉滴滴的原因。(当然,也可以从Bottom Up的角度,判断出行人群数量、其中的打车人数、平均打车次数、平均打车金额等来计算)。 而根据目前的各种复盘文章,我们知道滴滴做的足够好的地方是: 1)想得足够清楚,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Uber从专车切入,而滴滴能够看出国内市场的不同,从出租车切入。而且当时从出租车切入的也不止一家,而滴滴能够脱颖而出,能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我相信其对所有的市场数字也都是如数家珍的。 2)从Market Growth角度看,滴滴占了天时地利,有资本的风口,又是移动支付的前阵,通过快速的地推和红包等策略,大大拉升了市场发展的速度。 3)从Market Share的角度看,出行市场是有网络效应的(车越多乘客越方便,乘客越多司机又越多),所以最后会是一家独大的场面,市场份额是有可能做到100%的,这是非常难得的,目前只有搜索市场、社交市场等有这个潜力。 4)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撬动整个出行人群。所以虽然一开始的TAM不是非常吸引人,但后面的想象力和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出租车到专车再到拼车等等,有足够大的空间折腾。甚至后面还有保险和卖车等更多的Hook在。 所以,市场是一切的基础,创业者最好在进入一个市场前就先想清楚,而不是在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市场中挣扎,等做到一半为了融资或发展再去牵强的讲转型、扩张、甚至是做平台之类的事情,你累我累大家累。...
今年以来,私募监管趋紧,显而易见。3月及4月,证监会多次明确表态将加大对私募产品违规拆分的处理力度。 不过,记者从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通过企业通道,仍可绕道实现私募产品的分拆销售。监管禁令下,私募产品拆分“野火吹不尽”,其中的情理法,值得深入探讨。 “拆分”本身不增加资产的信用风险,本质的风险,在于把投资风险对接了并不能承受该风险的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合规层面,即在私募所谓“合格投资人”的门槛之外。 什么样的投资人,能承受什么样的投资风险,这个问题,并非用“告知投资风险”就能解决。不过眼下,规范鱼龙混杂的私募机构,确是清本溯源的重要一步。 借个公司做通道 一名从事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目前业内存在这样一种私募产品拆分的模式。 以私募二级市场产品为例,P2P平台谈好私募产品,再找一家实体企业,也有可能是P2P平台的关联方,作为SPV(特殊目的载体),做一个风险隔离,作为合格投资者,来购买私募产品。同时,这家企业在P2P平台发起一个借款项目,向平台的投资人募资。 对于投资人来说,获得一个债权的固定收益;对于企业而言,在负债这边,需要支付投资人固定本息,在投资方面,则是一个权益类投资,可能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其中,没有机构对企业的投资收益进行担保。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完全承担投资风险,并参与私募机构的超额收益分成。 一家互联网财富公司负责筛选资产的人士林华(化名)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套路”,“私募不让直接干了,总要想点招”。 “从我工作的角度,就是穿透地看基础资产是不是合格,我们不可能在拆的过程中去做担保。本身资产大拆小不产生信用风险,但是有政策风险。”林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上述“套路”中的产品,在向平台投资人披露时,往往只披露到企业层面,而不会披露到资金最终流向了资管计划。“所以你看来看去,好像都是同一家企业在借款,实际上这家公司可能只是个通道。”林华说。 不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不过,市场也有少数产品,会更加详细地披露资金流向。 比如微众银行此前在其APP引流销售的一款在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企业融资产品,其募集说明书显示,募资并非用于企业经营,而是投向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投资范围包括信托、基金及公司、券商、保险发行的资管产品。 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由属地金融办监管,金交所上发行的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均依照资本“国九条”,和私募一样不设行政审批,并无明确投资门槛。 其实,“私募”是一个相对“公募”更为宽泛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是明确的公募产品,其他资管产品,包括信托、私募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等产品,均只向合格投资者开放。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必须满足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不过,大部分私募资管产品仅以投资金额门槛100万元来做限制。“我们基本不会管客户的资金来源是什么,除非一看上去就有问题。”有基金子公司财富人士称。 一名华东地区地方证监局稽查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账户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最多往前追查过12道,日常追查2-3道也属正常。“不过我们只有几个人,辖内有上百家上市公司,人手都不够。”该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并不讳言私募产品市场的鱼龙混杂。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实际投资风险比公募产品还要低的私募产品,但一些资产之所以会找P2P来帮助销售,也是因为按照私募的标准,找不到投资人了。说明至少在高净值客户看来,风险定价不那么合理。”有华南地区金交所人士分析表示。 市场清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治私募拆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策。关键在于,厘清整个私募市场,要从规范机构本身入手,甚至需要重新审视合格投资个人的标准。 今年2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私募基金管理人“大清理”拉开序幕。 《公告》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产品备案,意味着5月1日将完成第一批私募清理,8月1日完成第二批。 记者5月19日查询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获悉,目前登记在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160家,比4月底减少了近1900家。 另外,私募领域,对于过去基本不受监管的基金子公司,日前也有规范征求意见稿流出,对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和风险计提要求做出详细规定。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则着重对资管产品杠杆倍数做出了限定。 整治私募市场机构和产品规范是其一,但并没有直接解决风险匹配的问题,也就是最初提到的:如何识别什么样的投资人,能承受什么样的风险。 “当然投资信息披露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是信披再充分,一般的投资人可能还是没有办法判断。所以我现在在做的,就是为投资人筛选资产。”林华说。 不过,林华所言,和美国的经纪人制度还有较大区别。关键在于,美国的投资经纪人向投资人收费,因此对投资人负责;而国内很多理财机构向资产端收取代销费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对销售负责。 国泰君安资管总裁涂艳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也指出,目前投资人普遍没有耐心,往往根据产品的短期表现去做决策,缺乏长期投资意向。而实际上,经济有周期,投资也有周期。专业的理财经纪人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