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创投大佬选择自立门户。6月6日,光速安振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发表公开信,正式回应了此前关于离职光速安振的传闻。公开信表示,曹大容仍将作为董事总经理管理两期基金的投资组合和剩余投资业务,同时他将创办新的基金雲九资本。光速安振的郝玮、王京将加入新的基金,前德迅投资董事总经理邱谆等也将加入合伙人团队。 在创投界,基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爆出传统VC大佬出走独立创办新基金的消息。去年3月,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低调离职,创办愉悦资本,专注TMT和创新消费。6月,被称为“90后创业者教父”的IDG合伙人李丰携项目离职,成立峰瑞资本。根据公开信息粗略统计,从2013年至今自立门户的投资人已近40人。 在遍地是机会的90年代,以IDG、软银、凯雷为代表的海外创投机构陆续进入中国,投出了阿里巴巴、携程网、盛大网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直至2005年,中国创投迎来新的发展节点,经纬中国、今日资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一批新的基金创办,蜂拥而至的新基金使得整个投资市场异常活跃。 伴随去年美股市场上涨和大量IPO,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融资需求的扩张,国内LP结构的改变和市场需求给整个VC行业带来新的裂变。明星投资人纷纷出走,他们或募集资金做天使投资人,或成立新的投资机构,以更为灵活的利益分配方式和内部管理机制,在激烈的VC竞争中试图以更有效率的机制找寻下一代独角兽。 伴随20多年的发展,创投界培养了一大批拥有5到10年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配置更多的资金到投资市场。 不难看出这些投资人大多都已经拥有一些漂亮的投资案例,聚焦于某一领域,而新成立基金也更多进行行业垂直化、专业化投资。除此之外,所投企业的成功上市或其他退出方式,让创业者拥有丰裕的资金,面对全新的资产配置选择,很多创业者选择将资金回流至VC行业,以天使或者VC的方式跨入投资领域。 在采访中曹大容也透露,其所创办的雲九资本LP的构成除家族基金之外,也包含创业者。曹毅离开红杉资本后成立的源码资本,1亿美元规模的首期基金中,LP包含美团网CEO王兴、今日头条CEO张一鸣等活跃于一线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而此前李丰创办的峰瑞资本也打破了管理费的“铁饭碗”,大幅降低了出资人门槛,只要经国家认可的合格投资人,经峰瑞资本挑选,出资额度在100万人民币以上,即可成为出资人。 同时在基金收益分配上,获得峰瑞资本投资的创业者将参与决策投资收益分配,这使得包括互联网中高层在内的更多有专业领域资源的个人可以参与到早期投资,而创业者也将获得更大资源撬动能力。 一方面,大量企业家尤其是TMT行业的个人资金涌向VC市场,另一方面,部分成长期PE基金或对冲基金为了加强对早期市场项目的布局,也设置了一部分资金成为VC的LP。此前中科招商曾推出云投汇平台,布局股权众筹,设立100亿“云投基金”面向全球招募“明星领投人”,为明星领投人进行领投配资,解决领投人发现优质项目但资金不足的难题。 反观需求端创业大潮涌动,技术创新带来的创业机遇层出不穷,而IPO之外更为多元灵活的退出方式,给投资机构的收益带来更多保障。资金的充沛和创业融资需求的旺盛,共同培育出一个更大的VC市场。“这是市场上供需匹配的自然选择。”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岑表示。 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投资人也希望创办独立基金来打造个人品牌,一如曹大容所言,“虽然在中国,我感觉光速就是我,我就是光速。但实际上光速是一家美国品牌,并不属于我。一个人,一家企业,他奋斗的一切最终都将体现在他的品牌上。如果这个品牌你不能拥有,最终将无法完成你的使命。” 在百舸争流的新VC时代,老牌的投资机构正面临更为巨大的挑战,一批新的挑战者正在走来。 ...
6月7日傍晚,央行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具体条件和办理程序。对境内和境外投资者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将同等对待,作出统一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这意味着银行卡清算市场正式对外开放,由银联垄断的银行卡人民币清算市场将被打破;而在国内支付市场,国际卡组织的加入,银联以及有着“网上银联”实质的支付宝和腾讯,将面临更激烈而多变的竞争格局。 据记者了解,国际卡组织巨头万事达卡、VISA一直在为进入人民币清算市场积极准备。 此前,Visa首席执行官夏尚福(Charles W.Scharf)和万事达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杰(Ajay Banga )在解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均表示,一旦政策明确,对外放开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就会立刻进入。 万事达卡官方在第一时间对《办法》的公布表示欢迎,并评论称,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和机构准入不仅对万事达卡充满意义,更对中国消费者至关重要。万事达卡将与中国的金融机构、消费者、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中国市场充满机遇并拥有广阔前景,《办法》的公布将成为产业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境外投资者的准入,《办法》表示,若境外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的银行卡清算服务,无需申请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只需向监管部门报告业务开展情况;原则上可以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但对境内银行卡清算体系稳健运行或公众支付信心具有重要影响的,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法人,依法取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其中与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合作发卡应当采用境内卡组织的发卡行标识代码,不得变相从事人民币的银行卡清算业务。 对于进一步提供人民币银行卡清算服务的境外卡组织,则应依法申请设立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在机构准入涉及的设立条件、办理程序、业务管理等方面,。 此外,外国投资者亦可通过并购境内卡组织参与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应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 在银行卡清算业务基础设施方面,《办法》要求,银行卡清算机构应当在境内建立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金融标准、安全要求的银行卡清算业务基础设施,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使用经国家密码管理机构认可的商用密码产品,确保其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对于风险控制方面,《办法》要求银行卡清算机构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其基础设施满足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求,且不得将业务处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差错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及灾备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外包。 下一步,央行将按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开展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的受理和审核工作;并加强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证从事相关业务的机构依法予以取缔和打击,适时出台配套业务管理制度,强化对银行卡清算机构业务经营、内部控制、清算风险、信息安全等监管,并加强对境外机构提供跨境外币银行卡清算服务的监测,防范银行卡清算业务的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确保银行卡清算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央行将有序开展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的受理和审核工作,逐步建立银行卡清算服务市场化机制。未来将实现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稳步形成多个银行卡品牌同台竞争的市场化格局,为产业各方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提升消费便利和生活品质,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支付服务。”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称。 ...
消费金融公司或将再度扩容。6月4日,通程控股发布公告称,拟发起设立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其中,长沙银行持股51%,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9900万持股33%,通程控股出资4800万元持股16%。 若后续获得监管批复同意筹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第16家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推进,后续如何监管备受业界关注。近日,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指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监管重点之一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要督促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金融产品设计、合理定价、信息透明等方面深入研究,兼顾金融机构的盈利性和消费者合理消费的信贷支出问题,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和过度负债的情况出现。”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业务分两类,一是依托零售商布局消费分期市场;二是自建渠道经营现金贷款。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金融公司顺应“互联网+趋势”,一方面,同电商网站合作,为网上消费人群提供线上分期业务;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建贷款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贷款申请渠道。 “互联网降低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惠及更多民众,但金融交易内在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仍然存在,包括信贷欺诈、支付安全、信息泄露等风险日益暴露,金融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更需得到保障。”因此,毛宛苑强调,在开展通过自建贷款平台或依靠合作电商入口完成贷款申请业务时,消费金融公司要完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隔离、客户信息保密、产品风险揭示等一系列管理工具及手段。 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方面,毛宛苑指出,监管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中求进,增加行业供给,鼓励具有消费金融资源且符合准入标准的多种所有制主体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公司行业。 毛宛苑认为,消费金融公司若要规模化发展,需建立集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催收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化、综合化业务处理平台。“从成熟的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业务受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还是客户服务,都需要强大的后台运营服务支持。” 除此,毛宛苑表示,银监会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创造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推动相关方面加快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探讨财税政策支持的可能性等,共同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已有15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资产总额637.95亿元,贷款余额573.74亿元,累计发放5万元以下贷款989万笔,占比94.05%。 ...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下,以P2P、众筹、众包为代表的金融新范式,带动共享经济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愈加广阔,影响更加深远。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与范畴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也叫协同消费,该理念由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琼·斯潘思(Joe L. Spaeth)于1978年提出,通常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有偿公平地共享物力人力等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从而共同享受经济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关键是要有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借助这些平台,可以交换闲置物品资源,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或者向企业(个人)为某个创新与公益类项目筹集资金等。在该模式下,产品所有者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连接”,通过互联网个人物品使用权暂时发生转移进而实现合作或互利消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理念影响力日益扩大,使得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更加高效地对车、房、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让共享经济变得备受关注。 同样,经济决定金融。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各大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P2P、众筹等融资新模式,进一步为各方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以众包方式,汇集各方智慧和创意,进行信息搜集和项目开发,进而加速资金融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普惠性的共享金融快速发展。 二、P2P:共享金融的典型范式 (一)P2P融资业务的定义 P2P融资(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信息匹配和交易撮合,实现个体之间、个人与企业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直接信贷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是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P2P融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006年,我国正式引入P2P。早期,国内P2P业务主要为民营互联网公司借鉴英国Zopa和美国Prosper、Lending Club等经验,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进行小额借贷资金撮合。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爆,P2P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包括多家上市公司、招行、民生等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等诸多资产管理领域传统巨头和电商、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公司等纷纷进入P2P融资领域。 从融资规模看,2015年,我国P2P借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约为9750亿元,是2014年(3000亿元左右)的3倍多。从平台数量看,平台数量快速增长,但风险持续暴露。截止2015年末,国内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3657家,其中正常运营的有1924家,较去年年底增长74.1%;但是正常平台仅占到全部平台的52.6%,较去年同期(49.8%)增长了2.8个百分点。从客户规模看,2015年,我国P2P融资参与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其中,活跃借款人和投资人分别在280万和720万左右,分别为去年的3.5和3.1倍,月度借款人和投资人平均增长幅度分别在9.2%和7.7%左右。可以说,无论从融资规模、平台数量还是客户数,我国P2P规模均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P2P市场。 (三)P2P融资的特点和未来走向 相比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P2P融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可以满足银行传统渠道无法覆盖的小微企业及个人长尾群体的融资需求;二是可以满足利率市场化不完善下客户高收益投资需求;三是借助信息技术发展,通过互联网渠道低成本实现借贷双方信息共享,在IPO和债券等渠道外实现直接融资撮合交易;四是在资产证券化未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借此通道释放信贷规模、规避存贷比限制、同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尝试。 整体上看,虽然近期P2P出现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行业洗牌在即。但在监管层鼓励、包容和支持态度的指引下,未来P2P融资有望成为继银行信贷、IPO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外,践行共享金融理念,服务小微企业和长尾群体的重要融资方式。 三、众筹:共享经济的一大延伸 (一)众筹的定义 众筹,源自“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一种向大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经济行为。众筹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点,顺应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成为目前共享经济中快速发展的一种新金融服务模式。 (二)众筹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历史上看,众筹起源可以追溯到1713年,英国诗人蒲柏当年向575名用户众筹,用于注释版《伊利亚特》编写,作为回报,其承诺将众筹参与人的名字列在书中,并每人赠书一本。2001年,ArtistShare网站在美国成立,普遍认为是互联网众筹的开端。此后,Sellaband(2006年)、Kickstarter(2009年)等众筹平台不断出现,互联网众筹时代从此开启。 互联网众筹在我国出现的较晚,2011年7月,“点名时间”正式上线,这是我国首家互联网众筹平台,业务模式为商品众筹;同年11月,国内首家股权众筹网站“天使汇”上线。2013年之前,我国的众筹行业发展缓慢,平台数量和交易规模都非常有限。2014年以来,众筹行业发展开始加速。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达到365家,较2014年的197家增长85.28%,全年众筹融资金额近100亿元。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众筹融资将达到960亿美元,预计中国将达到460亿至500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国内众筹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从广义上看,互联网众筹的种类可包括股权众筹、奖励众筹、捐赠众筹和债权众筹四大类。但由于债权众筹常被视为P2P,一般不纳入众筹范围,因此通常意义上,众筹主要包括股权类、奖励类和捐赠类三大模式 1、奖励众筹,又称为产品众筹,是指投资人将资金投给筹款人用以开发某种产品(或服务),待该产品(或服务)开始对外销售或已经具备对外销售的条件的情况下,筹款人按照约定将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无偿奖励或低于成本的方式提供给投资人的一种融资方式。 我国奖励式众筹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项目多元化的综合类平台, 如追梦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由于项目类型多、用户量大,使得融资能力较强,整体规模较大;第二类为围绕特定行业和领域的专业类众筹平台,如开展高科技众筹的点名时间、农业众筹的大家种、音乐众筹的乐童音乐等,由于深耕单个领域,专业性较强,总体规模虽然不大,但在细分领域有很大影响力。 以淘宝众筹为例,奖励众筹流程如图2所示。经实名认证的发起人在平台上发起项目申请,并匹配申请视频和相关材料,经平台审核后发布,感兴趣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若募集期结束,筹资金额小于目标金额,则项目流标,资金返还给投资者;若筹资金额大于等于目标金额,则项目成标,募集资金按项目约定,以1%-50%比例作为启动资金打给发起人。发起人使用启动资金完成项目后,将之前承诺的回报反馈给投资人,并获得剩余资金。若项目失败,则剩余的募集资金退还投资人。当然,不同平台启动资金比例各不相同,部分平台甚至会将全部募集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打入发起人账户。 据统计,截止2015年末,我国奖励式众筹累计成功的项目超过18551个,支持人次约为1367万,累计筹款金额达到30.7亿元。其中,2015年筹款金额高达27.0亿元,是2014年2.7亿元的10倍。从额度上看,京东众筹、淘宝众筹和苏宁众筹筹款金额排在前三位。从项目数量来看,追梦网募集成功项目达9943个,占比超过50%,而众筹网、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均在2200个左右,分列第二梯队。 由于奖励式众筹平台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收取手续费,为产品设计与需求方提供一个产品撮合平台,不涉及股权转移,因此没有非法集资之嫌,政策性风险较小,在股权、奖励和捐赠三大类中融资金额、项目数量和客户规模均居首位,市场需求巨大。 2、股权众筹。股权众筹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面向普通投资者进行股权集资,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的一种公众筹资方式。从是否担保来看,股权众筹可分为无担保股权众筹和有担保的股权众筹两类。其中,无担保的股权众筹是指投资人在进行众筹投资的过程中没有第三方公司提供相关权益担保,而有担保是指股权众筹项目在进行众筹期间,第三方为投资者提供某一固定期限的担保责任。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股权众筹都是无担保股权众筹。 据统计,2015年,我国股权众筹融资金额在45亿元左右。其中,京东东家(京东私募股权众筹)自2015年3月上线以来,为70多个项目提供超过7亿元融资,其创新采用“领投+跟投”的投资方式,由富有成熟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人作为领投人,普通投资人针对领投人所选中的项目跟进投资,在股权众筹领域占据着行业龙头地位。此外,靠谱众投、天使汇、人人投在私募股权网络融资等领域也很有影响力。 从国内实践来看,相比于奖励众筹,股权众筹规模总体偏小,这一方面由于股权众筹风险较大,更主要的是受制于股权众筹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根据《公司法》规定,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而《证券法》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算是公开发行证券,而公开发行证券则必须通过证监会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而现在部分股权众筹项目,募集对象规模远超过200人上限,存在法律合规风险。为了鼓励股权众筹发展,美国于2012年颁布了乔布斯法案,对认定的新兴成长企业(EGC)在私募、小额、众筹等发行方面改革注册豁免机制,相信国内监管部门也会顺应共享经济的发展浪潮,顺时应势的开展制度创新,为股权众筹打开发展之门。 3、公益众筹,又称捐赠众筹,是指有需要的人由本人或他人提出申请,NGO或平台等做尽职调查、证实情况,并在网上发起项目,从公众募捐资金的一种融资模式。国外基于公益的众筹平台比较典型的有Kliptap与Prizeo,国内基于公益的捐赠式众筹平台典型的有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腾讯乐捐、微公益与平安众+等。该类融资具有公益性,被捐赠者不需提供任何回报。 从救助对象来划分,公益众筹主要包含医疗救助、儿童成长、支教助学、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五大类。从救助需求来划分,主要包含募款、募集物品、招募志愿者三大类。通过将人们的爱心通过众筹平台汇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企业、公益组织的三者共赢。据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公益众筹当年成功项目超过7700个,筹款金额达到6.31亿元。虽然相比奖励众筹和股权众筹,融资金额明显偏少。但这种伴随着“互联网+”产生的新兴公益模式,有助于改善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也是共享互助精神的良好体现。 (四)众筹融资的未来走向 相比于P2P的市场规模,众筹规模明显偏小。但在提升消费、大众创业和创新驱动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众筹市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预计随着证监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期,京东、淘宝、苏宁等电商巨头将利用综合化平台优势,将众筹打造成为其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关键一环,而一些细分领域的众筹平台也将在专业领域内发芽开花,共同开拓众筹新蓝海。 四、众包:共享创智的新经济模式 (一)众包的定义与概念 众包,是指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自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非定向的外包给非特定大众网络群体的做法。该概念由美国专家Howe于2006年提出,国内刘锋同期提出的“威客”概念与此类似。众包是一种多人参与的在线活动,发起者可以是个体、公共机构、企业,甚至是非盈利机构,它们公开召集一群具有不同特征的个体自愿共同参与某项任务,是一个集体参与、共享创新和个性化生产的过程。从国际上看,知名众包平台包括解决生物化学难题的创新中心InnoCentive、创意图片平台Istockphoto等。从国内来看,众包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并涌现出猪八戒网、百脑汇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众包网站平台。以国内众包龙头平台猪八戒网为例,其2012年交易数量为45万笔,交易金额刚刚突破6亿元人民币,而到2015年6月,平台已累计实现交易额75亿人民币,发包方涵盖中小微企业500万家,接包方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内则超过1000万,并建立起拥有3000万件原创作品规模的数据库。 (二)众包的项目流程分析 众包的项目流程如图3所示,一般包括发包方(企业或个人)、中介(众包平台)和接包方(项目参与者)三方组成。其中,众包发包方可以是是盈利或非盈利性的企业、个人或组织机构,主要职责为在平台上发布项目要求及相关报酬对价,部分项目可能并没有报酬。平台中介方主要为搭建供需双方的信息平台,负责双方资质审核、项目信息发布、报价对接、资金托管支付等。众包参与者可以是公司、机构、个人或非盈利组织,主要是承接项目、付出创意(劳动)并获得报酬(或精神嘉奖)。 (三)众包项目类型分析 众包是一个典型共享智力的创新经济范式,在信息调研、创意设计与研究、IT开发和金融等领域已开展一定的探索与应用。 1、信息调研领域。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开展市场和客户调研,需要通过外包或公司自身人力,但一般流程长、成本高、效率低,且由于信息的收集经常需要跨地区来进行,数据真实性和时效性存在难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众包调研,可以将国内数千万拥有闲余时间的高质量用户聚集起来,发挥低成本“人多势众”之优势,开展精准调研和数据分析。此外,部分猎头公司也采用众包模式挖掘人才信息。 2、创意设计和研究领域。众包活动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知识生产活动,科学研究、文案策划、营销推广、创意设计、工业建筑设计等现代创意服务领域都已有一批众包探索的成功案例。在创意设计方面,国内《狼图腾》等影视的海报和宣传片,谭木匠木梳的创意设计,以及大批小微企业的logo设计、广告片等都采用众包模式设计;在科研方面,InnoCentive平台汇集了大批全球顶级科研工作者,为工程设计、科学实验等提供悬赏类创意众包,奖金额从5000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 3、IT开发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和临时化,对企业的技术开发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IT企业普遍面临重复开发、产业生产效率低、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情况。利用众包模式,集群体智慧的力量,整合行业开发资源,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灵活,正成为许多企业项目开发的新选择,包括亚马逊、阿里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部分软件开发项目已开始用众包模式,众包商业价值也在迅速的体现。 4、金融领域。从国外来看,英国巴克莱银行设计开发了“Barclaycard Ring”信用卡,持卡用户可以分享提出改进信用卡的意见,如果用户的想法被银行采用,那么巴克莱银行承诺将把项目的收益利润一些比例反馈给用户。从国内来看,中行推出了银行业第一个网络众包开放平台“中银易商”,通过将后台交易接口进行标准化封装,将1700多个通用接口和300多个标准接口采用对海内外分行和附属公司,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第三方机构和个人开发者开放,用众包集各方创智提升其互联网金融创新效率和水平。此外,在金融信息搜集、客户调研、证券投资分析等领域,部分公司也开展了金融众包探索。 (四)众包模式的未来走向 众包是在共享经济的带动下,由互联网催生并依赖信息网络而存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其通过汇集各方智力与知识技术,优化共享了劳动力和智力资源,提升了知识生产的效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共享经济新模式 ...
核心提示:2016年3~5月,主动停业平台总量超过问题平台总量。单从5月数据来看,停业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为65.12%(包括平台转型),问题平台(包括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平台数量占比为34.88%。 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在监管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整体持续向上。一方面在成交量上突飞猛进,一方面在行业形象上有所改观。运营方面,如一线企业营收普遍实现成倍增长,引领行业稳步发展。饱受争议P2P行业其实从来不缺乏正能量的事件,以下是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五大”正能量事件盘点。 1. 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突破两万亿大关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20361.35亿元,成功突破两万亿大关。 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P2P网贷行业直至2015年10月实现成交量突破万亿大关用时长达7年,可谓旷日持久。而第二个万亿成交量,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5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396家,相比4月底下降了35家。成交量与平台数量成反比,也证明了P2P网贷行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2. 主动退出平台持续超过跑路平台 数据统计,2016年3~5月,主动停业平台总量超过问题平台总量。单从5月数据来看,停业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为65.12%(包括平台转型),问题平台(包括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平台数量占比为34.88%。 随着专项整治的展开,问题平台数量在某个时间段内有所上升属于正常现象。而对于问题平台的严肃处理,有效地震慑了别有用心的从业者、促进了企业合规进程。有分析人士指出“选择主动停业清算的平台愈发增多,这另一方面表明P2P网贷行业逐渐趋于良性的方向发展” 当然,企业能够积极合规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促进行业向前的动力,更是令所有人皆大欢喜的结果。 3. 收益水平回归正常区间 投资人不再盲目逐利 P2P行业在最初进入公众视野时往往标榜着超高收益,而投资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把“收益率”看作是最重要的关注点。但是随着市场教育的不断深入,投资人开始更多地将关注点从收益率转移到“合规运营、资产质量、风控水平”等方面。 与此同时,近一年来P2P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呈现出逐渐走低的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5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0.96%,环比下降了28个基点,同比下降了358个基点。从各平台的综合收益率分布来看,低息平台占比持续增多。综合收益率介于8%-12%的平台占比为39.09%,占比环比上升了1.96个百分点;综合收益率在8%以下的平台占比为7.49%,占比环比上升了0.74个百分点。 虽然P2P网贷行业的“降息潮”持续已经超过一年时间,但是国内数家知名P2P平台高管均在采访中对媒体表示“目前的收益率整体偏高,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4. 监管发声: 整治不代表否定行业价值,从业者无需恐慌 P2P网贷“缺乏监管”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包括银监会、证监会、公安部等多部委均对P2P网贷高度关注。随着系列监管措施和整治行动陆续落实,行业何去何从成了媒体争论的焦点。 那么监管对于P2P网贷到底什么态度呢?日前,北京海淀区金融办副主任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金企业不能踩几条红线,包括不能设立资金池、不能资金错配、不能非法集资。在正在开展打击互联网金融整治活动中,被调研企业需要根据要求提交相关表格,对于不合规的企业需要填写整改方案。 王鹏同时指出:很多集资和诈骗都不是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同样存在集资和诈骗活动,只是因为互联网非法集资传播速度更快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无需恐慌,此次的整治举措不是说要清理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于不合规平台应该主动合规。对于既没有被举报也没有出事的平台,正常经营就好。 5. 宜人贷财报业绩亮眼 股价一路上升 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赴美上市以来,对于宜人贷的报道和关注都非常多。中国互联网金融博物馆更是将“宜人贷登陆美国纽交所”列为了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十大事件之一。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的独苗,宜人贷的一举一动都在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5月12日,宜人贷发布了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公司该季度促成借款金额达到5.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确认净收入8,50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实现净利润2,01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 与“耀眼”的财报相呼应,宜人贷自2016年2月以来,股价一路飙升。客观的说,宜人贷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一个相对敏感时期能够持续在财报和股价方面表现优异,以正能量姿态向全球资本市场展示了中国P2P网贷行业积极和健康的一面。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宜人贷上市后在营收和品牌上的双赢也给与了其他企业更多的信心。在“合规”的大前提下,专注于获取优质资产、提高技术水平和完善风控体系的企业,才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
5月,中国P2P网贷历史交易额累计超过2万亿,再创新高点。 刚刚过去的五月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交易额再创新高,忧的是连续有一些大平台被曝出问题。 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480.17亿元,环比增长3.44%,是2015年5月份成交额的2.43倍。而网贷历史累计成交额也突破了第二个万亿,第一个万亿是在去年10月份达到的。也就是说,这短短七个月的成交额,比过去十年的总成交额还要多。 这一惊人的数据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越来越多的资金在流入P2P行业,P2P开启暴走模式。那么,在市场份额增长势不可挡的情形下,P2P平台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竞争力呢? 竞争力一:风控是核心竞争力 p2p进入中国发展,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但真正被人广为了解,也不过近两三年。早在这种模式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受限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行业的起步发展,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导致前1~6年的时间里,P2P行业发展受限。 而后,随着P2P日趋成熟,影响力逐渐提高,行业资金流入量持续增大,剩下的问题就是寻找优质资产。在巨大的借贷市场下,借钱出去当然容易。但是,借出去的钱能否要的回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于是,风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风控能力是现阶段下,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有读者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是因于有刚性兑付的存在,是刚兑在倒逼着企业做持续的风控。无可否认,刚兑会一定程度上鞭策企业去做好风险控制,但风险控制一定不是为刚兑而存在的。 风控是P2P发展到现阶段下,平台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在行业持续洗牌的现状和即将到来的监管高压下,风控的好坏能决定一个平台的去留。首先,监管层面,为避免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可能将会对各平台的风控数据进行分析,对风控能力差的平台进行“劝退”。其次,从市场角度讲,风控水平低的平台也很难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正所谓优胜劣汰。 竞争力二:资本和品牌竞争力 回到企业本身来谈竞争力。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比起利率回报,他们更看重的是平台的安全性。对企业本身来说,就是品牌影响力。许多平台为提高自身品牌竞争力,纷纷找来国企、银行等信用度高的,有知名度的企业机构为其背书。这些背书都只是名头,真正的品牌竞争力,除了自我包装和曝光度的提高,更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无论是投资用户还是借贷用户,只有让他们得到了好的体验,才能将影响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资本竞争也是平台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在部分P2P企业放言上市的现状下,平台开始寻求各种投资机构入股,以提高平台自身的运营能力。在财力有保证的前提下,大量招募行业优秀人才,扩大平台规模,增加推广运营投入,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竞争力三:垂直领域竞争力 在未来,P2P平台在资产端的竞争,将会深入到各个垂直领域。例如车贷。 2016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1.7亿辆,并且以每年2400万辆的趋势在增长。P2P行业超过2/3的平台在做二手车抵押贷款,车抵押贷款的特点在于:风险以控制,借款数额小,借款周期短,变现能力强,能很大程度分散大额借款带来的风险。 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高达941万量,成交额5535.40亿元,二手车交易量呈平稳增长趋势。抓住车贷发展契机,抢先占领市场,成为了许多中小平台发展的关键。所以,提早布局一二线城市的车贷市场,并迅速把业务做大,也是提升平台竞争力的一大因素。 ...
核心提示:近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长黄震教授等业内专家认为,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创新生态链,推动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胡璐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近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长黄震教授等业内专家认为,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创新生态链,推动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他们是在6日举办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深圳论坛上作出这一表述的。 黄震说,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有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如何针对百姓的金融需求来研发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亟需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严重不足等。 他认为,互联网金融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持续创新,完善创新生态链,才能够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微众银行外部独立监事曹龙骐表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征是普惠金融,微众银行的服务对象就是微小企业和老百姓们,单笔金额虽小,但基数巨大。金融业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它未来的生存之本是服务质量。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在有针对性地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是以全球视野研究和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促进互联网金融交流与合作为宗旨非官方论坛。据了解,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继北大论坛、深圳论坛之后,还将在硅谷、台湾、香港、伦敦等地陆续举办。 ...
5月初爆出国家电网搞了一个类似支付宝的软件,里面有个“金财贷”,当时就觉得国家电网很想往互联网金融发面发展。近日又爆出来一个“电网金融”,国家电网是不是真的走上了P2P的道路? 国家电网在5月初就有P2P模式出现 5月3日,一则国家电网将“封杀”支付宝们的消息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国家电网近期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推广国家电网自己开发的自有支付平台“电e宝”,并确立“电e宝”在线交纳电费的主导地位,甚至传出国家电网要封杀其他线上支付渠道。 5月4日,国家电网澄清称,不会封杀微信、支付宝,“电e宝”推出后,通过社会化第三方支付渠道缴费的客户仍可选择原方式不变。但是此举还是引发诸多争议,被诟病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交电费”服务不过是个幌子 “电 e宝”目前的推广,主打在线“交电费”的服务。乍一听很奇怪,市场上已有的线上渠道,覆盖人群广,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现在国家电网专门开发了一个 “交电费”的应用,实在费解,一来人们已经有固定的支付习惯,二来也完全没必要为了“交电费”这一小功能去下载安装一个新应用。不仅如此,还令人费解的 是,国家电网早就已经开发过一个电力服务的应用叫“掌上电力”,有缴费、信息查询等功能,不过看起来它的推广并不如意。 事 实上,“交电费”服务不过是个幌子而已。这款名叫“电e宝”的应用,有着和目前主流第三方支付相似的“山寨”界面,其中和电力服务相关的的项目只有交电 费,但是增加了很多与主要业务不相干的项目,比如理财、P2P业务等。资料显示,“电e宝”原本就是集支付结算、金融服务、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支 付平台。而它的所有者为北京汇通金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听上去和国家电网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实际为国家电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全权负责“打造国 家电网第三方支付平台”。 这样一下子就明白,国家电网推广“电e宝”可能是在下一盘大棋,真正目的并非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缴费渠道,而是借此来拉拢用户,推广自己开发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国家电网一直在低调疯狂扩张 “跨 界”是时尚,国家电网也赶了一趟“跨界”潮。国家电网在靠着输电、配电和售电核心业务赚钱的同时,早已大力拓展业务版图,触角延伸到更赚钱的金融领域。 2005年开始,国家电网就谋划进军金融领域,设想构建“金融帝国”。而如今,国家电网打造的“金融帝国”已经成型,以国网英大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英大 系”,不仅包含7家金融控股单位,还包含几十个参股金融机构。 既然已经有了垄断地位,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开疆拓土?问题即是答案,正是因为知道垄断带来的好处,所以才要想办法获得更多垄断利润。 互联网金融业务,就更前沿了,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有着资源优势的企业也不会错过这个“风口”。于是国家电网又有了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就像电e宝下载介绍里所说的“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生活、出行、理财及电力特色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电力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 “电网金融”依靠国家电网的P2P,并非真正的国家电网下属P2P 电网金融APP上线 最近又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做“电网金融”的P2P平台,据其在IOS下载界面的描述,居然是国资背景的互金平台,而且logo也非常类似国家电网的logo,是P2P独立出来了吗? 只有自然人股东的“国资”平台 据其官网和APP介绍,电网金融隶属于深圳中电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致力于电网供应链的国资背景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累积交易额超5.5亿。 然而,根据工商信息搜索后笔者却得到了这样的信息: 可以看到,电网金融是一家在2015年年中注册的公司,之前的公司名称为“深圳前海亿宝玉器金融有限公司”,投资方中也不存在任何国资背景的机构。 再有值得注意的就是,虽然平台注册资本为3500万元人民币,但目前实缴金额还是0元。 也就是说,这家平台并没有任何的国资背景,只是一家打着国资旗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CEO不明标的并非“0风险” 据其官网介绍,电网金融CEO为李琦女士,但是同样是在电网金融的宣传中,其CEO又变成了其顾问团队中的裘黎剑。 回 转到网站标的上来看,电网金融的标的多为月标或半年标,标的项目多为避雷器企业的应收账款项目,借款公司大多源自河南南阳的一家避雷器生产企业,整体来看 风险较为集中。但是在这里电网金融和国资依旧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关联,只是借款项目的原始债务方都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公司。 同时,这种标的也和宣传中所说的风险几乎为零不沾边。从目前平台所给出的信息来看,在借款标的中实际的资金流向是从投资人到借款企业,和其标注的原始债务方(国家电网)并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借款企业出现任何问题,原始债务方和投资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关系。 再者,标的中并没有表明实际的借款用途,只是说用来解决短期的资金流动性,也就是说实际上借款资金的用途没有明确。而且,作为原始债务方的国家电网公司也是将资金还给借款企业,这种应收账款项目很难确认每一笔还款都可以和项目做到一一对应,这里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投资人需深挖平台的信息背后 “国资”背景的电网金融存在以下问题: 1、虚假宣传 a.平台本身和国家电网和其他任何国资企业都没有关系,实际上只是民营公司。 b.标的项目和国家电网并无关系,国家电网作为该应收账款标的的原始债务方在该借款标中并不需要承担责任。 c.标的项目依旧存在风险,无法确认借款资金的具体用途,而且也无法确认还款资金确实来自于原始债务方,存在错配的可能性。 2、CEO不明团队介绍和媒体宣传中CEO完全不同。 投资人需深挖平台背后的信息,了解平台安全性 不难看出,国家电网确实有做P2P的意向,但不管是出于互联网金融的操作监管原则,或者是其他原因,国家电网有意向做P2P,可还没有大张旗鼓的开始做。“电网金融”只能算是一种供应商P2P,和网家电网自己做的P2P有本质区别,筒子人需要认真分辨,别被误导 ...
“粤式”产投模式 似与广州城市“粤式”气质一致,广州产业基金的发展路径更为务实。无论是金控平台还是市区级产业基金,其均与广州实业紧密结合,可直接为产业升级服务。而广州产业基金的模式,更开放而多元,这无疑让广州产业转型前景更具想象力。 截至2015年底,国资基金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70亿元。这也意味着,从20亿元到170亿元,国资基金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作为国企改革的前沿,广州的“基金+国企改革”模式是全国首创。而作为广州国资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下称国资基金)的管理人,越秀金控旗下的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越秀产投”)正将国资基金不断推向高点。 近日,国资基金二期更名为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首期拟募集16亿元,广百股份(002187.SZ)、珠江钢琴(002678.SZ)、广日股份(600894.H)等多家广州市属国企纷纷发公告称拟参与投资,其中不少国企此前也参与了国资基金一期的设立。 受一众国企欢迎的背后是国资基金一期的“成绩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新了解,截至2015年底,国资产业基金一期累计投资项目10个,累计已退出项目4个,累计投资金额170亿,通过募集优先级撬动社会资金150亿,实现了巨大的杠杆效应,既为做大做强广州国资提供了支持,又为国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广州友谊(000987.SZ)最新公告显示,其“投资3亿元的国资基金2015年实际取得收益超过2270万元,年化收益率为7.5%”。 对于投资诀窍,越秀产投一位高管介绍称,“在国资基金的运作上,公司一直坚持越秀产投成立以来的稳健投资风格,优先其他产品投资好项目,以期获得更好的增值收益。” 撬动社会资金150亿元 越秀产投成立于2011年,彼时正值“全民PE式”的造富最高潮,第二年便随着国内IPO暂停成为“PE调整年”,2013年更是成为“PE洗牌年”。 越秀产投总裁方加春曾一度跟员工们开玩笑,“是不是在错误的时间进入了错误的行业”。不过,经历了三四年的行业寒冬,越秀产投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已从最初的20亿元突破2015年底的200亿元,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的规模超100亿元为数不多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之一。 由于风格稳健,2013年,在广州市国资委的指导下,越秀产投在广州市国资系统内发起设立面向城市发展关键领域投资的国资基金,通过综合运用“母基金+子基金”的投资模式,实现以多倍的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发挥国有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友谊、广百股份、珠江钢琴等多家广州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参与投资设立了该基金。截至2015年底,国资基金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70亿元。这也意味着,从20亿元到170亿元,国资基金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2015年,越秀产投交出的成绩单也令合伙人满意。“公司调动了3亿元自有资金投资国资基金,报告期内收益超过2270万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实现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广州友谊一位管理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稳健的收益取决于国资基金所投项目的质地。 “在股权投资领域,国资基金布局较早,投资了一些行业知名的标杆性的企业,比如投资的宁德新时代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五;投资的上海基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中国的国际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公司。”上述高管表示,国资基金投资的是公司项目库里的“优质项目”。 资料显示,去年10月,越秀产投与上海基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越秀基美文化产业基金”,总金额10亿元,首期2亿元,目前已完成首期募集;2016年4月,越秀产投与珠江电影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联袂发起设立珠影越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基金目标总金额50亿元,首期募集5亿元。 文化产业和生物医药是越秀产投聚焦的两大投资方向。上述高管认为,“无论从政策导向、资本驱动还是消费需求来看,生物医药和文化产业均已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投资时机已至。” 多方式积极退出 时至今日,国资基金的管理规模仍在急剧增加。 今年4月,越秀产投将国资基金二期更名为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下称国资创新基金),首期拟募集规模16亿元,并通过母基金直接投资或设立子基金的方式,最终实现200亿元的基金总规模。 根据公告,珠江钢琴拟出资9800万元参与投资设立国资创新基金,广日股份、广百股份分别拟出资2亿元、1亿元。 对于投资策略和方向,珠江钢琴公告称,国资创新基金将“以创新为投资策略,围绕广州市着力发展的关键优势产业进行投资,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以资本的力量聚焦体制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模式创新等”。 国资资金规模日益庞大,问题接踵而至:所投项目如何退出。 据介绍,国资创新基金将通过项目实现上市(IPO)、公司回购或管理人回购(MBO)、并购或者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退出。其中,母基金通过子基金或项目投资本金收回及收益分配实现退出,子基金投资标的通过被投企业挂牌新三板、公开转让股权、协议转让、IPO上市交易及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 越秀产投提供的资料显示,公司旗下股权类投资基金共计投资了20余家企业,已有项目以并购方式实现退出,引力传媒(603598.SH)已于2015年5月主板挂牌,是其首单IPO项目。“另有多个项目已挂牌新三板,多个项目正在申报挂牌新三板”。 上述高管指出,利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项目退出,提升投资效率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当前,新三板面临分层的政策机遇,市场流动性及参与主体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司积极引导已投项目登陆资本市场,挂牌新三板。一方面要求企业自身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公司也通过投后服务助力企业规范经营做强做大。 ...
京交会国际医疗健康服务板块重头戏之一的“互联网+相互保险暨医疗金融服务峰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慈铭体检集团等单位支持。会议以“互联网+相互保险,拥抱健康”为主题,来自医疗健康、金融保险、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及相关行业及金融投资机构的代表围绕相互保险在中国的投资机遇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上启动了中国医师总社和中国相互保险50人论坛筹备,开启互联网+保险+医疗结合的新模式——互助医疗保险。 互助医疗保险以“众筹”谋市 “相互保险”其实并不是新事物,它已成为当今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中国医师协会秘书处主任王淑萍介绍,这是配合国家未来医改方向,推进建立广泛的医疗与保险合作。 据了解,相互保险是指具有相同风险保障需求的投保人,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为自己办理保险的保险活动。相对于传统保险,相互保险对于国人来讲还很陌生,然而相互保险在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们的邻国日本都已经拥有百余年悠久的发展历史及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和运作体系。从中世纪起,在欧美国家就出现了一些成型的互助协会;19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以后,相互保险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各国主要职业人群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手段;20世纪末期,相互保险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全球五大保险市场中,相互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平均占到42%,日本相互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3/4以上。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高达1.3万亿美元,占整个全球保险市场的27.1%,覆盖人群9.2亿人。相互保险组织总资产达到8.1万亿美元,雇员超过110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政策已经出现利好倾向。2014年8月,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正式将互助保险的发展提上议程;2015年2月,中国保监会印发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为相互保险的设立、运行提供了法规依据,扫除了相互保险的法规障碍,至此,相互保险的发展正式获得了“正统”身份;2015年9月,保监会启动三家相互保险组织的审批,据悉结果即将于近日分晓。 相互保险遇上“互联网+” 随着保监会《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和《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陆续出台,相互保险的政策红利逐步放开,借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业界掀起了一波筹办“互联网+”相互保险公司的热潮,相互保险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表示,“我们统计,国际上30%多是互助型的保险公司,我国为什么没有,一个是我国政府或者行政部门承担风险,不用自己承担。随着国家大的管理思路的转变,因此,有了相互保险诞生的条件。”相互保险是互助、互惠、互利的概念。“我个人认为,因为是会员制的,那么保险的道德风险比较低,从风险管理上比较好管理。医疗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怎么管,我想,互助保险可能解决问题,比如说相互保险,我们是会员制,大家自己决定,会更多避免现在的保险里被保险人最不爱听的‘免责’。” 诞生时间不长的易安相互创始人兼CEO易辉的另一个新身份是中国相互保险50人论坛筹备组组长,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互保险是由一些具有同一危险且有某种保障要求的人所形成的组织,组织里的成员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发生灾害时用这笔基金弥补损失,以互帮互助为目的,真正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摊”。相互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营成本比股份制保险公司低。“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要求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发展现代经济。 “在国外医生的收入中10%-15%是拿去买保险的,中国这一块业务还没有建立,我们现在就开始探讨这个领域的相互保险话题。一旦相互保险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广,一直困扰医疗健康服务规模化发展的费用支付和医师责任险等问题也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相互保险的合作制比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公司制更具有制度上的灵活性优势,互联网相比传统人海战术、线下模式更具有技术优势。相互保险互助共济,互联网互通共享,当相互保险遇上‘互联网+’,势必会激起一层奇妙的浪花。”易辉强调。 法律监管或成发展掣肘 快速汇聚海量会员、大幅度降低成本、满足多元化的保险需求,相互保险具有独特的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相互保险组织的增多,相互保险将提供更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的保险产品分析、比较和测评系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保险需求的产品并加入成为会员,满足用户对保险多元化、多层次的个人保险需求。 然而,专家也担心,目前我国相互保险的发展和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都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的相互保险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相互保险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也存在着风险和一些劣势。 首先,相关法律有待完善。虽说保险监管部门对相互保险和互联网保险都持看好和支持态度,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但具体涉及相互保险的相关法律还远远不够,相互保险的发展还需要保险法、税法、公平交易法及财务制度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 其次,会员风险的存在。就国外经验来看,相互保险的会员多基于“熟人社会”,会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联结的关系,如相近的职业或共同的居住区域,这将降低相互保险经营的监督成本,从而提高相互保险组织经营上的效率。然而通过互联网聚集的会员来自天南海北,会员力量分散,潜在风险不易被相互保险组织知晓,不利于相互保险组织的管理和会员的筛选。 再次,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依托互联网发展的相互保险在处理会员信息资料时应更加关注数据加密、硬件防护和防灾防损等应急救护方面的建设。 最后,欺诈风险不容小觑。相比传统的保险营销,互联网的相互保险营销监管更为困难,若有不法分子借着互助的旗号骗取投保人的保费,更是有损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 相互保险遇上“互联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种新型的保险发展模式能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为促进其健康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就监管而言,要尽快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使相互保险的发展有法可依。同时严格把控相互保险组织准入,遵循“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并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探索监管新路。就相互保险组织而言,可以选择从发展滞后、有痛点的保险险种出发,增加自主性、参与性、透明性,做到精准营销、精准定价、精细管理及精细服务,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会员。就消费者而言,要提高风险意识,认真甄别,选择保监会批准的相互保险组织投保,培养会员主人翁意识,合力促进相互保险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