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市场阴晴不定,跌多涨少,市场信心备受打击,不过一些私募大佬开始加快发行新产品的步伐,跃跃欲试准备抄底。 作为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5月A股市场异常低迷,但丝毫没有影响到王亚伟发新产品的节奏,5月17日便成立了华润信托·宽星2号,并于6月6日在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 实际上,在近期发行产品的远远不止王亚伟一个。在知名私募中,6月3日,朱雀投资发行了朱雀新动力聚富F期,映雪投资发行了创金恒利11号。随后,望正资产发行了望正精英鹏辉2号,在新三板挂牌的私募思考投资在6月10日发行了思考2号A,上海平安阖鼎则一口气发行了5只新产品。 据数据统计,5月私募产品发行规模超过53亿元,较4月份的30亿元增长近80%。从产品投资类型来看,股票型产品主导地位无法撼动,发行产品197只,占比73%,发行规模达38.6亿元,占比73%。 但是,经过这一波大浪淘沙,有部分私募连生存都成问题,不少产品濒临清盘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包括券商资管、信托、专户、自主发行在内,净值日期更新截至上周末的私募产品,净值低于0.85元的产品合计超1890只。其中,净值低于0.6元的产品有311只,净值在0.6元至0.8元的产品有1342只,这些产品都处境危险。 ...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运作近半年,虽然“南下”基金销售情况远远落后于“北上”基金,但基金公司“南下”的热情不减,债券基金、行业基金等正努力进入香港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港交所上市的全球最大RQFII债券ETF,南方东英五年期国债ETF昨日录得约10亿人民币的净申购。 据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旗下一只绩优权益类基金已经“南下”,近期正在申请旗下一只债券型基金“南下”资格。据悉,该公司旗下还有多只债券基金筛选出来准备“南下”,另外,还筛选出一只指数基金申请“南下”资格,这些基金都计划今年在香港发售。 “虽然目前"南下"基金的销售情况不是很好,甚至说销售很困难,但伴随着国际化发展的大方向,我们还是计划将完整产品线"南下",先做好布局等待风来。”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如此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债券类基金在销售端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他们也在规划相关债券产品的“南下”。 据香港证监会网站显示,目前获批“南下”互认基金达到37只。产品类型上出现明显的分水岭,在今年2月份之前的产品基本清一色是权益类产品,绝大多数是基金公司旗下明星产品,属于长期业绩优秀的品种。而3月份开始陆续出现债券基金,其中3月份后获准“南下”的12只基金中有4只为债券基金,比如博时信用债券投资基金、招商安泰债券基金、建信双息红利债券型基金、国投瑞银稳定增利债券型基金等。 海外投资者对国内债券类品种的热情,从南方东英五年期国债ETF申购情况显露出来。据悉,作为港交所上市的最大RQFII债券ETF,南方东英五年期国债ETF昨日录得约10亿人民币的净申购。 一天净申购10亿元,显示出海外资金对国内债券市场的认可。据南方东英基金表示,主要有两大因素推动此次大笔申购流入中国国债市场,一是前期人民币对美元的连续贬值释放了人民币短期贬值预期;二是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低利率环境下,特别是德国和日本这两大经济体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跌至负利率情况下,中国国债利率对其他国际投资人具有吸引力,近期中国五年期国债利率反弹到2.8%左右。 “其实我们近期也在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地交流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投资兴趣仍比较浓厚,尤其是一些负利率的国家,目前国内无风险利率还较高,债券等资产投资收益也较为可观。”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也表示,海外机构的疑虑重点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
最近,付费提问事件被炒得火热,不仅让王思聪又火了一把,同时让知识变现也进入大众视野。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例,并且这个知识变现的过程还掺杂着大量的名人效应的成分在里面,似乎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付费回答也从侧面掀起了知识付费的热潮,预示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时代,网络百科、搜索引擎、论坛博客、门户网站等不断为人们提供着海量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知识”真假难辨、“常识”似是而非等问题。知乎、果壳、罗辑思维等知识社区和社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专注于向特定群体传递有价值的知识与见解,往往信息更有效、视角更独特、思考更深入。 目前,知识付费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发展的时候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信任的问题。现在存在的现状就是:只有身份资历的透明和专业度的认证才能使用户愿意为之付费,而不是像对待搜索结果和知乎问答一样姑妄听之。在Google的视频付费咨询产品Google helpout 2013年11月上线的时候,Theverge就提出了质疑:“真正的问题在于:Google Helpout是否比自己的搜索结果或者Youtube上的视频教程更有用。”2015年2月份,曾经踌躇满志的Google关闭了这一项目,一名Quora用户的分析仿佛是Theverge的那个问号的遥远回响:Google helpout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们只愿意为自己信任的专家付费。在线下累计了多年信任的专家无法在网上证明它们的服务物有所值,而事后的评价则是本末倒置。 在中国,以知乎为例,在这家以“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口号的知识社区里,聚集着不少职场精英和专家学者,知识的分享也以免费的方式进行。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投身其中。“明朝末年的白银究竟哪里去了?”“经济学有哪些违背普通人直觉的研究结果?”这些一般很难搜到靠谱答案的问题,只要在知乎上提出,就会有专业人士动辄洋洋洒洒数千言,把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但是,可信度怎么保证呢?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知识共享,免费时代,认知盈余理论在此时非常合适,那时的互联网领域犹如一片“蛮荒西部“(wild west),每个人的网络履历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起点公平让那些在现实世界未能“人尽其才”的埋没者有了施展的空间。由此也成就了许多知识平台,比如中文维基、新浪微博、知乎问答等,正是因为众多网友的无私奉献,才有如今的规模和成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来临,知识付费开始被网友所接受,他们开始愿意为专业知识或问答付费,这也促使微博、知乎、微信等平台纷纷开始构建知识付费平台和功能,比如微博打赏功能、微信付费阅读功能、知乎live等,更有甚者——就是今年6月11日上午结束的2016年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4名竞标者通过46次报价把价格抬高到了345万6789美元,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疯了?那现在为什么会出现高价知识问答,专业知识经济的形态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信息泛滥,真假难辨 信息化的时代飞速发展,信息量也在不断的膨胀,信息泛滥成为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信息,对个人和集体固然都是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正因为如此重要,才更要有机制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不然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将会给个人或集体带来重大的损失。比如前段时间爆发的“魏则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他从百度获得信息,并且还参考了央视报道,最后却成了一名受害者。他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在海量的专业信息中并没有专业的甄别能力,这些信息非但没有用,反而把他推向了悬崖。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打破了原有的不对称,却制造了新的不平衡,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信息噪音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容易被信息误导,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候就更需要专业的信息,以及专业的指导,这就显得非常具有价值了。 信息良莠不齐,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专业的知识希望得到认真对待,就正如乔布斯的一句话“If you are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专业的知识,从不是免费的。而当所有的知识都免费供应时,优劣良莠的差别也就消失了。正如知乎,问答机制让每一个“知识索取者”都变得理所应当,这也注定了知乎离一对一“答疑解惑”这一目标越来越远,因为回答者更在意的是围观群众的喝彩和掌声,而非是否解决了提问者的问题。 目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网民是想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宽泛的回答。比如创业前需要准备什么?想在网上找到专业的医生为你断病问诊?暗恋女神追之不得时想找人出谋划策?明天就要去公司面试了,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你或许能百度到一页页别人的病例,在知乎上你能读到几百个教人怎么追女神的回答,然而你很难找到just for you,针对你的问题对症下药的那个解铃人。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和困扰,知识付费开始渐渐被网友所接受,知识经济时代悄然来临。 一个时代的来临,往往需要一件或者几件标志性的事件。比如眼下炙手可热的在线问答付费现象,从知乎旗下的值乎、知乎live到果壳旗下的在行、分答,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付费获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付费过程不是突然产生的,当我们还在惊讶这种模式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在推动这个模式的过程中获得利益了。随着这种模式的密集出现,有人说知识零售变现时代正悄然来临。 暂且不说知网空间、百度文库等平台的付费论文,也不说某些强势媒体的付费阅读,单单是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除了“在行”之外,还有个人经验共享平台“领路”、面对中产用户的付费办事app“高朋汇”、针对留学生的在线辅导平台“8点后”等。此外还有知识分享平台“想看”,乃至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以及自媒体的流量分成等,其实都带有“知识变现”的色彩,这种现象已经“悄然”存在了很多年,只不过是最近“值乎”“知乎live”“在行”“分答”扎堆问世,才一时给人量变累积为质变、一个时代倏然来临的感觉。 那么在知识付费时代,突然出现如此多的知识付费平台和功能,对于创业者而言,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呢?根据互联网知识投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准的行业分析 从行业分析出发,以专业视角去看待一个行业未来是否存在大的变化,并判断这个变化是否即将到来,是否有机会打造对应的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对早期项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二、完整的产品建设 专业的产品建设人员对项目进行产品策划,依据行业分析进行具体的产品策划,并通过对行业人士的调研,确定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的切入点和初期的核心功能;建立良好的专家入驻模式,良好的专业知识,优秀的专家,是一个付费平台的基本所在。付费平台应该严格细化专家入驻的条件,形成良好的资源环境。还可以与线下优秀资源形成O2O闭合模式,使网友可以放心消费。 三、成熟的运营体系 经过完整的产品策划之后,进行产品实施运营,依据互联网付费平台的策划及具体的设计内容,安排进行技术选型、制定产品实施计划等;并进行初期线上运营,通过前2-3次的测试性运营推广,获取种子用户,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为产品的快速迭代提供依据。 在互联网创业领域,与“知识付费”和“知识变现”比较接近的创业模式就是互联网知识投资模式,互联网知识投资是将创业服务做为资本,投入到蕴藏着失败风险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中的知识投资模型,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系统,主要目的是对投资标的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这样以确保高成功率和高回报,实现商品化、规模化,最终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这种模式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行业分析体系、产品建设体系、产品运营体系、团队建设体系、资本运作体系。其中行业分析体系对应市场分析,产品建设体系对应产品策划和技术实施,产品运营体系对应线上运营和品牌建设,团队组建体系对应创始人及团队评估和培养,资本运作体系对应股权设计和融资规划。实际上,这五大部分也是后期知识付费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对互联网创业者的帮助也是持续性的。这些决定了互联网知识投资在创投界拥有较高的人气,被越来越多的创业人士使用。 据调查了解,很多互联网创业企业对于互联网专业知识有很大的需求,这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只是专门针对创业企业知识服务的公司还是很少的,相比较提供物质这类的服务来说,知识服务更加贴合创业企业的需求,市场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互联网知识投资模式与当前的市场发展比较吻合的 ,是由北京宇泰思科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来的,是可以进行价值评估和量化的一种创业投资模式。并且有一套独立的计算系统,有人工成功、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增值成本组成,其中的人工成本比较好理解,就是完成这个项目的所有人员的成本之和;时间成本是对客户建立新团队进行辅导,帮助其减少对此的浪费;机会成本是凭借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客户提高成功的概率;增值成本是为客户提供投资机构、券商、合作 伙伴等资源,以及提供企业管理培训、团队组建培训等增值服务;一般情况下以上这四项的相乘之积就是互联网知识投资价值。 互联网知识投资提倡的是长期的知识服务过程,旨在帮助创业企业实现从0—1的跨越,在后期以占小部分股股权的形式完成对创业企业扶助的知识变现。这种知识付费形式的好处就是服务商承担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只有帮助创业企业顺利步入正轨之后,才具备知识变现的条件,无疑,这给创业企业提供了一个保障。 实际上,在知识付费时代,越早占领就拥有主动出击的权利,被动接受的时候其实已经处于落后阶段,这在任何一个新兴领域都是适用的。互联网知识投资占领创投界只是一个例子,在其他行业还有很多介入的时机,就看有心的人怎样去把握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知识付费时代,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改变自身去成为弄潮儿,而不是固守观念和一味逃避。 ...
6月14日,风险投资公司GGV Capital(纪源资本)和Google高管共同探讨了“中国创业公司如何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问题。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Google大中华区出口业务总监庄斌、Google游戏和工具类行业总监孟浩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涉及创业公司如何利用“全球化”这一风口成为独角兽,哪些行业将在全球化浪潮中先行,以及如何开拓全球市场等方面。 Scott惊讶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他希望Google与中国创业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Google的行销经验能帮助中国创业公司实现全球化拓展。 童士豪认为随着全球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创业公司已经到了大航海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创业公司要成为巨无霸类的独角兽,获得长久的成长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诞生伊始,就要考虑全球化发展战略。 他以自己投资过的四家公司(包括IOT行业代表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旅游行业代表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为例,详细分析了它们实现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这波全球化浪潮也对VC行业产生了影响。GGV作为一个跨越中美两地的投资团队,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童士豪也很早就积累起跨境投资的经验。从2013年始,他就专注于跨境领域的投资,先后投资了Wish,小红书,Musical.ly等具有跨境特点和全球化特征的公司,并帮助这些公司搭建起全球化网络资源。如今,这些公司都实现了高速发展,短时间内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独角兽。 庄斌从开拓全球市场的角度做了分享,总结了他们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一些经验。其中,就创业公司如何通过视频传播产品方面,他总结了一个“3H”策略: 在新品发布或者遇到重要市场活动等时机时,发布有爆点的视频,使得用户乐意主动传播;产品推广过程中,要拍摄Help视频,即指引用户使用产品的视频,类似于视频版说明书; 产品发展成熟些后,推出Hub视频,根据产品不同的应用场景或不同的迭代,做成一系列视频。 随着移动互联网席卷全球,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和人才储备的日益完善,出海俨然已经成为创业公司的下一个风口。在这样的风口下,期待更多中国新一代独角兽得以快速成长。 ...
6月14日,2016第九届中国租赁业峰会在京开幕,本次峰会历时四天,由“亚洲汽车租赁专题”和“设备租赁专题”组成。 活动邀请中国商务部、交通部、发改委、国家税总、上海自贸区等政府机构官员,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各地权威汽车租赁协会专家,莅临会场。同时,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如滴滴快的、优步、IBM中国租赁等一同会嘉宾,并现场经验交流和探讨发展方案。 在14日当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金融分会秘书长宋涛在大会开幕后,发表了《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分析》演讲,通过分析汽车行业发展经销商集团发展特征,阐述了2016年汽车融资租赁业发展趋势。 邀请出席的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金融保险总监王金伟基于厂商角度,发表了《汽车大金融-经销商盈利3.0时代》演讲。优步中国汽车团队负责人崔春基于优步,畅想移动出行和租赁行业的融合愿景。 本次大会主题丰富,其中涉及自贸区话题,结合中国融资租赁业在各种优惠政策,探讨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以天津自贸区为例,据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总部设在天津市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达到624家,比年初的335家增加289家,增长率接近50%;市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130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年底的10000亿元增加约3000亿元。其中,中铝、中铁、平安、中信证券、中国供销集团等众多央企及大型企业纷纷在天津自贸区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同时,大唐、华能、华电、国电四家电力集团在东疆设立融资租赁总部于今年全部完成增资。 随着80后、90后等购车主力军对低首付、低利率的金融产品的需求加大,租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日趋完善,再加上汽车厂商、经销商集团以及第三方公司纷纷涉足该领域,推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汽车金融市场将在未来五年迎来高速增长的势头。据市场预计,在2020 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达到50%,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 万亿元。 据预测,中国融资租赁业将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在2020年达到10000亿的市场规模。届时融资租赁渗透率将超过10%。 在大会开幕当天,汽车金融多元创新圆桌环节,多位嘉宾共同探讨了“互联网+”的汽车租赁与汽车金融发展。对于汽车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达成共识,就汽车互联网金融,金融的本质是风控,而互联网作为创新及提升效率、加强风控的功能得到明确。 就未来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参会嘉宾普遍较为乐观,部分企业更针对自身发展时期,企业在汽车产业链的运营中,金融渗透率平均值突破40%高调回应,让我们看到未来中国汽车金融拓展空间广阔。 ...
2016年4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在5月27日发行了两单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 所谓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就是银行把不良资产打包,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现金。 伴随着我国经济下行,银行不良率攀升,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和途径存在局限。不良资产证券化被寄予希望,然而如业内专家所言,在未来经济走势“L”型的前提下,本轮的不良资产处置与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会有很大不同。从发行端、投资端的政策选择,到法律和会计以及风险识别定价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摆在各市场主体面前待解的命题。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整体的余额已经达到了1.4万亿元,不良率升至1.75%。并且,潜在的关注类贷款的余额是3.2万亿元,占比达到4.01%。 “商业银行抵御不良资产冲击有三道防线,第一个是拨备,第二个是利润,最后一个防线是资本金,现在到目前为止,有一些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对其利润已经构成了侵蚀。”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徐承远在近日举行的“东方金诚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上表示。 回顾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历史,要追溯至2005年到2008年,那时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经历了改制、不良资产剥离之后,银行业整个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率在2008年以后实现了连续几年的“双降”,商业银行也享受了几年好时光。 2005年开始,商业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并发行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一共有4单,规模总计100多亿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参照证券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化。”徐承远表示。 但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层在2008年叫停了不良资产证券化。 2011年开始,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压力重新反弹,最近两年,不良资产余额持续飙升。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和途径存在局限。他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银行体系目前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还在扩大,短期内还未见顶,尽快处置和化解不良资产是大多数银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成为众望所归。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宗良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四方面具体的特点:第一,拓宽了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和融资方式,盘活了存量。第二,强调了市场化的处置,打通了信贷资产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融资结构从直接融资为主导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融合转型。第三,发现不良资产价格,从而有利于发现银行的价格。第四,可以实现金融机构专业化的管理。 今年初,国务院批准6家商业银行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5月,中国银行发行的“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规模3.01亿元。同时,招商银行发行了“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规模2.33亿元。 专家建言不良资产证券化 温彬表示,要从供给侧构建市场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新生态。在未来经济走势“L”型的前提下,本轮的不良资产处置与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会有很大不同,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规模大,二是难度大,三是范围广,四是周期长。 因此,他认为,需要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顶层设计,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跨市场、跨地域和跨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新生态,包括利用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私募股权、互联网等模式,从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市场化水平。 温彬提出三个建议:一是监管部门加强协调,制定不良资产处置的顶层设计;二是从供给侧增加供给,试点成立1~2家民营企业主导的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扩大民间资本投资;三是建设不良资产转让的市场,提高证券化资产的流动性。 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也面临多个难点。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高度依赖于对不良资产的重组打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是国内相关法律的健全完善。在他看来,中国很多债务的评级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律的界定和依据,要让评级准确,需要市场风险充分暴露,同时法律上对融资SPV(特殊目的实体)的设计有充分界定。 宗良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难在尽职调查、资金池的现金流难以预测,以及可能面临法律和会计方面的风险。 他认为,针对不良资产市场的不对称性,应当首先慎重评估贷款资产的回收状态,确保入市资产能够产生相应的资金流。此外,还要采取信用增级、严格信息披露,扩大投资者队伍和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 徐承远指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评级思路。他表示,对于基础资产,不良资产的评估重点是评估贷款的回收金额和回收时间,包括对基础资产的质量分析,以及结合交易结构方面对基础的估值进行现金流和压力测试。然后需要分析交易结构的风险和参与机构的能力,以此初步确定级别,再由评审会给予最终的级别认定。 ...
日前,市民陈女士购买好车票以后,售票员介绍她去旁边下载APP,“下载了以后可以领10元钱。”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下载以后需要进行实名注册,包括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均需填写,最后一步还得肖像认证。完成以上步骤方可领取10元现金。 双流客运站提供场地为金融产品进行推广的行为是否欠妥?记者咨询了双流区交通局,该局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回复:车站内是不允许随便推广的。 6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石羊客运站,原来的“扫二维码就送10元车费100分钟话费”的标识已经不见。“属地派出所说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我们慎重考虑,于是就要求他们退场了。”客运站相关工作人员说。 6月13日,在成都双流客运中心,不少市民为了10元的返款,在推销人员的指导下,纷纷下载一款网络借贷平台的APP。对此,有市民担心:注册时填的个人信息会不会泄露?该APP要求绑卡并输入银行卡密码,万一被盗刷了怎么办? 市民陈女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没有风险提示,个人信息遭泄露怎么办? 车站售票员推荐用户下载网贷平台APP 13日上午9点过,陈女士来到双流客运站准备乘车去新都。买好票后,售票员介绍她去旁边下载APP,“下载了以后可以领10元钱。” 然而,在得知必须填写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还要绑定后,陈女士放弃了,“这些信息万一泄露了怎么办?” 对于绑定银行卡,一向小心谨慎的陈女士觉得有些“不靠谱”,“万一这个APP存在漏洞,银行卡被盗刷了,我去找谁呢?”陈女士认为,在客运站这样进行推广,应该可以做风险提示。 记者实地走访:下载后需实名认证和肖像认证 上午11点半,记者来到双流客运中心。在售票厅售票窗口的左侧,记者看到了陈女士所说的展台。这里,四五个穿着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往来的乘客,而桌子上一个牌子写着“扫二维码,送车费10元。扫码自愿”。 此时,两三个乘客站在桌子周围,手里都拿着手机,对着工作人员手上的二维码。“下载安装了,就可以注册了。”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一步步地教一个绿衣女子进行操作。在注册过程中,女子先得输入手机号,之后还填写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实名认证。最后一步还得肖像认证。 几分钟后,注册完成,绿衣女子得到一张粉红色的卡片。“拿着这个卡片就可以领取10元现金了,工作人员提醒,要使用这个软件进行转账、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等服务的话,回家别忘了绑定银行卡。”工作人员叮嘱道。 客运站回应:全凭他们自愿 双流客运站总经理助理汪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推广该网络借贷平台,客运站只是提供了场地。汪先生说,“公司的相关资质,我们都事先进行审核了的。”说着,汪先生拿出了公司的工商业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不过,就在前不久,推广公司换成了另一家公司,“相关资料他们承诺马上送过来。” 至于为何售票员会在售票时提示乘客下载APP,汪先生表示,“只是一个告知,乘客是否下载,全凭他们自愿。” 网贷平台:个人信息一定不会泄露 13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上该网络借贷平台推广公司的负责人。据他介绍,该APP从去年8月上线后,开始在全国推广。对于一些市民所关心的信息泄露等问题,张先生承诺“一定不会发生,也有法可依”。 双流客运站提供场地为金融产品进行推广的行为是否欠妥?记者咨询了双流区交通局,该局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回复:车站内是不允许随便推广的。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及时与客运站取得联系,“明天将现场了解情况。” 6月14日,该网络借贷平台在双流客运站的展台已被撤除。 ...
近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称有高利贷团伙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这些放款者在多个互联网借贷平台提供这一服务,但大多为私下交易,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幌子。 有借贷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网络平台进行“裸条”借贷的一般是私人贷款公司,借贷者一般是有负债经历的女生。“这些女生有逾期没有还款的记录,在正规平台一般是借不到钱的,但通过打‘裸条’,一般可以借到3万到5万元。” 高利贷团伙的交易名义上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实际是个人约定,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绕过平台监管”。 最近一段时间,大学生因为校园贷款而自杀的新闻时不时见诸媒体。各种非法催收引发的问题也是经常出现在报端。 有人说要加强监管,有人说要限制大学生消费,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这类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一、校园贷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的金融活动一度被废止。金融行业由银行垄断。直到2000年之后,民间借贷才逐渐兴起,在法律规定的银行四倍利率以内得到保护。 早期的民间借贷机构基本都是中介性质,其业务范围是民间的房产汽车抵押质押借款,中介收取服务费,本身并不参与借贷。 而后,移动互联网兴起,这种借贷从线下搬到线上,演化成P2P。本来P2P应该是一个中介性质,撮合借贷双方交易,但是在竞争中,这个功能不断异化,终于出现了自设资金池,自己融资的情况,变成借新债还旧债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到了2015年以后,P2P开始跑路潮,大众损失惨重。真正的P2P也被冲击。 在中国,P2P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寻找风险足够低的标的。因为中国现代的金融业务已经足够发达,银行业基本覆盖了社会的正常需求。 在农业社会中,民间高利贷是常事,因为当时缺乏金融服务。而现代中国,一个正常工作的人,可以办理信用卡,可以办理房贷,车贷,可以抵押贷款,可以信用贷款,炒股可以融资融券。正常金融机构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并没有高利获取贷款的需求。 而希望高利获取贷款的人和机构,往往是正规金融渠道难以获得资金的,他们的信用水平相对比较差,贷款给他们风险比较大,他们才是P2P的客户,而钱到了这些人手里风险极高。 不搞庞氏骗局,真正要赚中介费的P2P,就要想办法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没有覆盖的客户。譬如银行不给贷款但是有价值的房子,车子的抵押质押贷款。 而大学生群体没有个人收入,信用卡业务又长期停办,对于不搞庞氏骗局的P2P来说,是一个市场空白。于是校园贷款开始兴起。 二、为什么愿意放贷给大学生? 对各种贷款公司来说,大学生群体虽然银行不待见,但是对他们来说确实一个非常理想的群体。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因为一直在校园里面,对于金融知识是匮乏的,他们不会计算实际利率,感觉自己的生活费或者打点工能还得起就敢于借款。 而事实上,借款给大学生的公司通过服务费,本金还款期间不计算能方式,收取的实际利率是国家规定合法利率的数倍,是地地道道的高利贷。 其次,大学生因为不成熟,又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往往冲动消费不计后果。现在的大学生喜欢高端电子产品,要谈恋爱,想要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存在互相攀比的行为。 而他们很多人又不会选择去打工慢慢攒钱,于是贷款就成了捷径。所以大学生群体是很好的消费贷款市场,各种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都赚的盆满钵满。 三是大学生社会关系相对简单,而且身份固定,一旦违约容易对付。 面对社会上的一个人,找到他都不太容易,要让他还款需要相当的成本。而大学生要拿毕业证,在大学四年期间,因为债务弃学而逃的概率比较小。而且除了一些借钱赌博的学生以外,消费信贷数额都不大,风险相对可控。 四是推广简单,大学生推广获客成本极低,你雇佣一个职员推广要负担职员的工资福利。而大学生只要兼职给点钱就可以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综合考虑之下,大学生校园贷款是一个极好的市场,所以各家公司乐此不疲。 三、裸条仅仅是极端手段之一 这次暴露出来的裸条问题,其实仅仅是放贷者获取信用保障的办法之一。 如果是抵押或者质押贷款,有抵押物或者质押物可以处置,而这种信用贷款,一旦借款人不还款,放贷人就要花催收成本,虽然高利贷利率高,但是催收成本同样不低。 大学生是怕被公布信息,怕家人还款。但是去联系借款人,去公布信息,去上门催收,去找家人都是需要成本的。 于是,对于一些信用较差,欠款较多的借款人,裸条随之出现。 对于出借人来说,敢于裸条借款的女生一方面有照片可以威慑,可以降低催收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对其还款能力抱有信心,可以提升借款额度。 其实,催收的极端方式多得是,很多都是走在法律边缘或者干脆违法的威胁胁迫行为。而这些行为看似是欠债还钱理所应当,实际上保障的是国家不保护的非法利率,形同抢劫。 资本总是追逐最大利润,如果这类趋势不遏制,那么今天是大学生,明天就会是高中生。 几年后,小学生借十万高利贷玩网络游戏自杀,初中生借百万高利贷送给女主播的新闻恐怕就要出现了。 四、根本在于立法与监管 其实,目前中国的法律是有一些问题的。譬如高利贷这个事情。法律仅仅是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这个规定仅仅是上了法庭起诉的时候不保护。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看看以前的中国是怎么规定的? 《大清律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 就是说你在大清国放超过法律规定的高利贷,不仅仅是法律不支持的问题,而是要没收违法所得,承担刑事责任的。(这个规定很细,还有强制掠夺负债人的资产怎么判刑云云,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 中国现在立法的问题是对于法律保护之外的高利率仅仅是不保护就完了。对放高利贷者没有处罚。 如果按照大清律处理现在的校园贷,学生偿还银行四倍利率,放贷公司多余收入没收,放贷公司老板入狱,校园高利贷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校园贷款还会有,但是利率会正常。 此外,对于现在各种极端手段的催收,法律规定也是盲点,美国也是有民间催收的。但是美国对于催收的时间方式都有规定,你干涉借款人生活的催收是要负责任的。 当然,有了立法,也应该有监管,保障立法的实施。保证借贷双方的利益。 另外,校园作为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应该有个说法,或者法律明文禁止,校园放贷非法,发现就入刑。或者规定合法,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开展业务,譬如校园信用卡逾期,其父母作为担保人银行账户可直接划拨等等。 不成方圆,根本还在于没有规矩,监管与立法跟上,裸条就不会再出现。 ...
世界上第一家P2P公司诞生于英国,P2P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发挥的市场作用越来越大。那么,P2P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各位P2P投资人或准投资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了解P2P的前世今生,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看待P2P,对各位投资人是有帮助的。今天把它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P2P的发展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最早的萌芽期。在P2P开始互联网化之前,它其实是一个小额的信贷模式,这个信贷模式的创始人叫尤努斯,尤努斯教授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08年获得了奥巴马总统颁发的总统勋章。尤努斯做的事情是这样的,他在孟加拉国发现很多贫困的农户,当地人有个手艺,就是用当地的植物编织花篮和工艺品,靠此赚钱。但是这些妇女没有最初的原材料采购费,她们以往的做法就是向高利贷借钱,她们借了钱编成花篮卖出去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积累的,所以,她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她们赚的利润大部分被高利贷剥夺了,所以,她们根本没有什么收入。尤努斯出来,找到一些靠谱的、有信用的妇女,直接借钱给她们,利息相当合理,尤努斯一共借了42美元给27个妇女,一个人不足两美元。就是这样的贷款,开始了小额信用贷款。后来,尤努斯教授和他成立的格莱珉银行一起分享了06年诺贝尔和平奖。这就是P2P的萌芽期,作为一种可持续运转的商业模式,人到人的借贷,不仅解决了贫困问题,还解决了商业的可持续问题。 紧接着就是探索期。Lending club不是世界上第一家P2P公司,全球第一家P2P公司2005年成立于英国,叫ZOPA。美国第一家P2P公司也不是Lending club,而是Prosper。但是Lending club成立以后发展的非常的快,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在网上卖债权的,或着说是卖P2P理财的,Lending club是有定价能力的。一个人到Lending club上去借钱,Lending club会调取他的信用数据和他的一些行为,分析完了以后,给这个人的借款分成N个级别,从A到G,信用好的人在Lending club上的定价是6%左右利息,稍微有点风险的人的定价是20%左右的利息,Lending club作为一家平台,它有一家金融公司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风险定价,这一点让它超越了其他许多只做交易的P2P公司,成为全世界第一家上市的P2P公司。 再往后就是成长期,我国的P2P行业自2013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的P2P平台的数量就达到了3858家。平台交易额突破了万亿元大关。随着P2P在践行普惠金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在鼓励发展网络借贷的同时,也对P2P进行了规范,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意见,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P2P的发展方向。所以这个阶段叫做成长期。 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个时期是P2P行业的规范整合期。现在P2P行业已经明确由银监会和央行来共同出台相关的监管意见,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重申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管理办法》虽然没有明确界定P2P什么事情可以做,但明确界定了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划出了P2P不可触碰的12条红线。随着对门槛的不断提高,对风控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40%左右的、穿着马甲的非P2P公司就会被规范掉,合理规范的P2P公司将持续不断的获得更大的市场作用。所以,我们目前正在进入的是整合期。 那么,未来的P2P是什么?看看Lending club我们就知道,Lending club翻译成中文叫“借贷俱乐部”,这家公司并不归美国的银监系统或美联储管,归谁管?归美国的证监会管。在Lending club上市的时候,把公司界定为定价和销售个人债公司,换句话说,有一个人到P2P上来借钱,他实际上是以自己的资质对外发行了一个债券,它是一个个人债,所以,美国的证监会就把P2P定义为一种可投资的资产,资产的名称叫个人债。在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界定,但未来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未来P2P能够变成各位在资产配置,甚至机构在资产配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资产类型,它就叫个人债。 ...
谈及p2p的推广渠道和方法,我们可以随口列举出一大堆渠道和方法。就推广渠道而言:SEM、导航、网盟、社交媒体、门户、社区、纸媒、电视等等;就推广方法而言:广告投放、商务合作、线上活动、话题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线下地推等等。但是,这些答案,我想并非大家所关心,所列举的这些渠道和方法,肯定都会有效果,但达成相同效果的代价和成本是相差迥异的。大家心中所关心的问题或许是:如何在控制获客成本的前提下,找到效果最好的推广渠道和方法。如今,很多新平台的获客成本均已经超过3000元/人,我们能否把获客成本降到2000元/人,甚至1000元以内呢? 任何一个平台的推广和运营工作,一定是一套组合拳。在用户拉新、用户转化、用户留存、用户活跃等多环节采取措施。我今天不能全面铺开的谈,仅仅从某些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为什么我们的广告成本降不下来,这不仅仅是p2p行业面临的困境。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的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对广告的免疫力,自动广告过滤,我们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我们能记得地铁广告有多少呢?最近,某P2P平台在报纸、楼宇LED大屏、地铁广告等渠道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公开发声“真的,不跑路”,广告本身,缺乏吸引力,这些广告只能被自带广告屏蔽功能的大众消费所忽略,如此大规模的广告,又有多少人记住了这家平台的名字呢?相反,某自媒体地域类大号和某自媒体联盟联合承包了5月25日《深圳晚报》的头版广告:“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个广告”;“我也不懂为什么,见楼上打了我也想打一个”,广告形式新颖,自然而活泼。随后通过社会化媒体,该广告获得了大量的自传播,甚至,大量企业自媒体跟风营销,纷纷模仿,在这个过程中,该自媒体地域类大号和自媒体联盟得到极大的品牌曝光。一个低成本高成效,一个高成本低成效,渠道依然是一样的渠道,差别在于广告本身。 说完广告投放,再聊聊活动运营,p2p行业活动运营同质化问题特别严重,p2p平台所推出的活动,大概都有类似基调:“我给你各种好处和利益,你来我们平台投资”,有的活动是给线下给利益,有些活动是在线上给好处;有些给积分,有些给红包,有些给实物奖励等等,但基本大同小异。当一部分平台如此玩的时候,这是获取投资者的有效方式,当所有平台都如此玩的时候,就变成了不做不行,做了也没太大意义的工作。相反,某p2p平台曾经与Uber在浙江地区4个城市联合推出了“一键呼叫一个亿”营销活动。当天,这4个城市的Uber用户,打开UberAPP,会看到“一个亿”专属按钮。点击该按钮后,成功打到专属“一个亿运钞车”,即可在上车后获得该p2p平台1亿元理财体验金。体验金在1天内的收益将自动打入用户账户中,可随时提现。活动的本质依然是给予投资者奖励,但这个活动,有效利用商务合作双方的特点,打造出“一键呼叫一个亿”、“运钞车”的概念,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同时,“一键呼叫一个亿”、“运钞车”、“优步”具有极强的话题性,在社会化媒体平台具有比较强的自传播力,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一举两得。 说完了活动运营,我们谈谈整合传播。我们不用去讨论陆家嘴不雅视频事件,是否是曲美等品牌制造的事件营销,但客观事实,此次事件之后,大量网友认识了陆家嘴四季酒店,甚至有大批网友特意前往陆家嘴四季酒店住上一晚。这样的品牌曝光效果是投入数千万广告费,也未必可以达成的传播效果。事件的热度带动事件相关的品牌的传播:创造事件,制造争议,引导舆论,捆绑p2p平台,抓取大众消费者的注意力,最终,以相对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品牌极大范围和数量的曝光。 p2p推广过程中,如何实现品牌曝光?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让大众消费者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平台?如何获取潜在投资者的信任?如何把获客成本降下来?这一切需要p2p从业者,先认清行业现状,把握问题根源,创新性的制定解决方案,而非盲目模仿和尝试。我们都可以搞出一套《p2p推广方法和渠道大全》,我们可以列出少则几十种推广方法,但这些套路性方案解决不了p2p推广难题。拿到做菜教程,并不等于自己就成了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