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银监会起草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财新记者了解,《指引》由银监会审慎规制局牵头,主要是让银行将已有的风险管理工作用更清楚、更体系化的方式建立起来,保证银行把风险管理真正作为经营的一部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家认识到,不仅仅只有信用风险,不同的风险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为紧密,外溢性更强。”一位接近监管人士说,《指引》强化对不同类别风险管理的关联性要求。 截至201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4%,已连续17个季度反弹。同时,影子银行扩张迅速,截至2015年底,资产管理市场规模约93万亿元,其中通道业务达26万亿元,分级资管产品大行其道。 前述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指引》意不只在管理影子银行,而是对整个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合,是中国银行业更长远机制的安排。“银行不仅口头说进行风险管理,而是真的从上到下执行到位,根据风险管理偏好制定风险限额,在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银监会表示,目前已有各类审慎监管规则,覆盖了资本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并表管理等领域,在此基础上。银监会提炼出共性要素,同时参照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基本要求,起草了《指引》。 财新记者发现,引入风险治理架构和首席风险官的要求,即借鉴自巴塞尔和金融稳定委员会。 强化中小银行风控能力 该《指引》是一个框架性的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信社、开发性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 一位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上市银行在风险管理上还是相对规范,该办法将中小银行囊括进来,就是为了让这些银行进行必要的风控管理。“中小银行的风控比较糟糕,出事前不怎么管,出事后风险部门就做不良清收。”前述人士指出,对此银监会一直比较头疼,除各种监管指标外,找不到更好的“抓手”。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46%,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56%。中小银行管理能力弱,一笔业务出问题就可能导致重大风险,化解不良能力更弱。 “大部分的小银行,对所谓创新业务一学就会,其实是面上会了,但实际风险控制差异很大。”一位城商行高管对财新记者指出,大多城商行处于偏远地区,专业人才比如真正管风险的人不会去,去的都是做业务的人。“这些人到小行一忽悠,业务短、平、快,做的全是股权类的、期限长的业务,但是没人管得好。”(见《财新周刊》2016年第25期“中小银行何去何从”) 这就要从搭建风险治理架构入手。《指引》要求,银行应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往往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不到位,容易一人说了算,现在强调制衡机制,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粗放管理。”前述人士说。 其中,银行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包括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设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审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审议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审批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的信息披露,以及聘任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银监会要求,规模较大或业务复杂的银行应设立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调整首席风险官应事先得到董事会批准,并公开披露。银行应向银监会报告调整原因。 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在2011年到2013年起通过信托、资管计划等通道,投资非标资产做类信贷业务,计提拨备不到位;后随着经济放缓,非标业务逐步萎缩,银行理财在这两年又涌至债市甚至股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此指出,银行理财的期限错配及大量加杠杆来提高收益,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从监管的角度看,除了几家大行,国内中型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各种类别风险管理比较孤立,对跨领域、识别复杂创新业务可能涉及的风险时整体统筹性还是比较弱的。”另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 “信用风险和其它风险的关联日益紧密,现在就是要全面把握风险。”前述大行人士指出,比如银行风险部门对客户贷款能监控到位,但是银行帮客户发的理财产品就很难管理,这部分的管理一般在资产管理部。事实上,理财的交易又多由银行互持,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交织,风险转换严重。 《指引》并未专门针对影子银行做出规定,但要求银行应建立风险统一集中管理的制度,确保全面风险管理对各类风险管理的统领性,各类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应当建立风险加总的政策、程序,选取合理可行的加总方法,充分考虑集中度风险及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传染,确保在不同层次上和总体上及时识别风险。 除此,《指引》强调了风险限额。《指引》指出,风险管理策略应当反应风险偏好、风险状况以及市场和宏观经济变化,并在银行内部得到充分传导。银行应制定书面的风险偏好,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重。风险偏好的设定应当与战略目标、经营计划、资本规划、绩效考评和薪酬机制衔接,在全行传达并执行。 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银行应按照客户、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设定风险限额。风险限额应当综合考虑资本、风险集中度、流动性、交易目的等。同时,银行需制定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风险限额设定、限额调整、超限额报告和处理制度。 压力测试 《指引》要求,银行应建立压力测试体系,明确压力测试的治理结构、政策文档、方法流程、情景设计、保障支持、验证评估以及压力测试结果运用。同时,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开展应当覆盖各类风险和表内外主要业务领域,并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 “压力测试结果应当运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指引》指出。 《指引》还要求,银行应制定应急计划,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紧急或危机情况。以及需定期更新、演练或测试上述计划,确保其充分性和可行性。 此外,《指引》要求,银行应根据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制定并定期更新完善恢复计划,明确在压力情况下能够继续提供持续稳定运营的各项关键性金融服务,并恢复正常运营的行动方案。 效果如何 风险偏好受制于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等一系列的既有监管指标,也取决于银行在极端压力测试的表现。通过风险偏好安排,银行再决定自身扩张资本的范围,再往下则形成行业限额。 由此,风险管理从简单的贷后管理,有可能转向前瞻性把握。“风险管理得好,银行不良也不一定低,这是跟经济周期有关”,前述大行人士认为,风险管理更重要是从治理、流程和手段上改造银行,塑造现代银行业的治理框架。 但他提醒,银行从内部搭建起全面风险体系还不够,如今跨市场、跨行业风险明显增大,监管须有作为。“首先是监管不能只管一方,分业监管造成空白,在这个框架下,银行落实全面风险才有意义。”他认为,券商、保险机构也应建立同样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好压力测试。 前述接近监管人士则指出,除了原则性要求,《指引》还需在“怎么做”上提出更多方法。“比如说,考虑到风险溢酬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机制,这块从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就一直在引导,但是市场缺乏客观的外部评估体系,银行又难以建立可以跨越经济周期的有效风险模型,所以一直做不起来。”他建议,《指引》应在如何建立个不同类别风险管理的关联性上提出方法。 不过,由于国内银行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差异较大,《指引》里新增的明确性要求不太多,总体而言,对现有银行风险管理不会马上增加很大负担。 ...
受北京市金融局的委派,北京市网贷协会正在对全市的网贷平台进行排查。《华夏时报》记者在7月6日了解到,在前期完成对其会员及观察员单位的摸排后,北京市网贷协会又接受北京市金融局的委派,对其他平台进行排查。这一轮排查工作预计在7月底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根据此前传出的专项整治办法,7月之前是排查阶段,而7月到11月将是治理阶段。他表示,继4月份国务院召开电视会议,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活动,北京是响应最为明显的地区。北京网贷协将全市的网贷企业纳入自主管理,上半年主要进行信息登记的工作。 对此,作为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银客网总裁林恩民表示,已经将平台基本信息、项目信息、 借款人信息、担保信息等多维度按要求进行了报送,目前还没有收到反馈。 业内人士也回应,该平台已经接受了协会的首轮排查,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经营信息的提交上报。而关于后续的排查,目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信息。他表示,平台之后主要还是加强合规性建设,完成“1+3+N”北京模式中资金存管、信息披露和产品登记。 其中,资金存管正同徽商银行进行后台数据对接;关于产品登记,也已于今年年初对接协会产品登记系统;信息披露方面,除了定期向协会对接数据外,还通过运营报告等形式对外公布。 “如果说之前的监管政策更多是框架型,那么近期传达出的监管政策则更加细分、具体和严格,涉及很多实际操作的规则,这也符合市场的一贯预期。”崔海晨表示,以北京市“1+3+N”模式为例,正体现了监管对于行业理解的逐步深入,开始有的放矢。 他认为“1+3+N”北京模式中,产品登记、信息披露和资金存管三条,对于动机不纯立意不良的平台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因为这些门槛对于投机者、搅局者来说是巨大的成本,但是对于行业真正的践行者却是分内之事。” 林恩民同样表示,之后的专项治理与协会目前要求的项目相差不会太多,应该会更加细化。因为“目前平台合规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他表示,后期监管层的各项事情会正常面对,“该交的资料一点不差的上交”。 从整体来看,柏亮认为监管似乎正在向牌照监管的思路靠近。他举例,目前一些平台的债权转让已经开始借助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债权的登记与交易,机构对于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布局也在显现。“凡有能力的机构都在布局牌照,包括像保险经纪公司、基金销售等等。” 类似地,林恩民也认为,在合作方面有实力的平台会更多的选择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业务发展也将向类金融机构演变。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增平台259家,同比下降77.4%,较去年下半年下降67.2%。报告预计下半年新增平台仍继续维持在低位。柏亮却表示,一些实体的企业或者持牌金融机构可能会继续进入。具有代表性就包括碧桂园、富士康及红星美凯龙等企业在近期陆续上线了互联网金融平台。 “对于大的机构而言,现在的时机比以前要好。”他解释,经过一个混乱到监管的周期之后,行业的获客成本、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新平台在监管风险也在下降。行业也欢迎有更合法、合规要求的公司进入。 ...
7月6日上午,记者实地走访盈玺资产总部获悉,盈玺资产、巨玺资产法定代表人夏念文已失联,公司其他高管已向经侦备案。 近日,上海盈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盈玺资产”)和上海巨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巨玺资产”)发生兑付危机,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两家公司系同一个法定代表人夏念文。 7月6日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盈玺资产总部获悉,盈玺资产、巨玺资产法定代表人夏念文已失联,公司其他高管已向经侦备案。 失联前,夏念文曾委托熊贤祥团队调研公司的投资现状。7月3日,熊贤祥向盈玺、巨玺资产客户代表委员会汇报了调研结果,两家公司的投资总额为3.45亿元左右,并公布了兑付方案。不过,目前该兑付方案仍存争议。 巨玺资产总经理马周表示,熊贤祥为原江西印刷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已经退休,目前两个公司未兑付资金12.37亿元,涉及投资者将近5000人。该数据也得到客户代表的证实。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盈玺资产成立于2013年7月,巨玺资产成立于2014年1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盈玺资产总部看到,盈玺资产宣称主要从事个人资产管理、金融市场投资等业务,已于2014年2月25日成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企业代码:200506),并于2015年6月29日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不过未能在挂牌企业名录中找到盈玺资产;后查询了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盈玺资产、巨玺资产均获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但目前没有管理的私募基金。 已向经侦备案 记者经过实地采访,发现巨玺资产总部已经关门,盈玺资产总部所在的恒利国际大厦,公告栏中贴着多份关于盈玺资产、巨玺资产的统一公告。 一位巨玺资产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月底,盈玺资产、巨玺资产陆续无法兑付投资者。5月底,盈玺资产、巨玺资产同时发布公告,表示已主动与政府监管部门接洽并汇报公司目前具体情况;还称,据初步统计,公司所有的债权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前可以覆盖投资者本金。 不过,6月上旬,盈玺资产、巨玺资产的法定代表人夏念文突然失联。 6月14日,盈玺资产贴出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夏念文单方面回避公司危机,无法联系上已经超过48个小时,已于13日下午向经侦汇报了实际情况,取得了相关部门的理解,并组织起以杜亚星(盈玺资产总经理)、马周(巨玺资产总经理)为首的应急小组,将扛起后续所有的工作,保证所有债权人的权益不受损失。” 上述情况得到盈玺资产投资者代表的证实。 上述盈玺资产公告还称,应急小组已经全权委托熊贤祥团队来负责项目运作,保证后期兑付的正常实施,熊贤祥承诺在核实盈玺资产、巨玺资产的财务数据后10天左右,公布项目的具体运作方案以及制定正式的兑付方案。 马周还称,夏念文委托熊贤祥团队后就失联了。并透露,两个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夏念文的弟弟夏念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温州商人的夏念杰,曾于2014年6月被塞拉利昂驻华大使授职为商务参赞,全权代理塞拉利昂驻华大使馆经商处的商业事务。 至于委托熊贤祥的原因,马周称:“夏念杰认识熊贤祥,熊曾是上市公司负责人,有资产运作能力;熊的团队大概有五六个人,不过团队人员的详细情况不了解。” 2004年,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7月9日,ST江纸(证券代码:600053)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称,聘任熊贤祥先生为公司总经理。当时的公告资料显示,熊贤祥,男,57岁,为江西印刷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目前,盈玺资产、巨玺资产仅有恒利国际大厦25楼总部办公地点,门店停止租约,多数员工也已离职。 兑付方案存争议 在盈玺资产公告栏上,另一份盈玺、巨玺资产共同发布的公告称:“受盈玺资产、巨玺资产法定代表人夏念文的全权管理委托,熊贤祥率其团队对公司作了一些前期的调查研究,在完成调研后,熊贤祥于7月3日来到上海,与盈玺资产、巨玺资产客户代表委员会汇报了调研结果。” 公告称,盈玺资产、巨玺资产投资的项目包括:购置位于上海市金山卫清路1989号工业用地84亩和厂房3500平方米,投资总额12000万元;以收购银行债权的方式,获得共同持有上海周浦工业用地47亩(国有划拨)土地,及今后土地增值后的40%分配权,投资总额5000万元;收购江西武宁大理石矿51%的股权,投资3600万元;收购温州市白云山旅游渡假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60%股权,投资总额3500万元;收购山东烟台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暨酒庄别墅开发项目82%股权,投资总额8000万元;收购江苏海门住宅商铺计8000平方米,投资额2300万元(大部分已经用于二个公司债权融资)。综上数值皆来自于项目方所提供,投资总额为34500万元左右。 “项目组所到之处,看到的项目基本都处于停止运作或半停顿状态,而出现如此状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运作资金,无法将项目完全落地,须做好后期项目运作资金的准备。”公告还称,当前各项急需补充资金为6700万元。 至于兑付方法,投资人希望立即兑付;不过,根据盈玺资产、巨玺资产的投资及项目的运转情况来看,无法满足目前要求。 熊贤祥团队建议:立即将金山地块变现以解决各项的运作资金;在2016年7月份资金到位的情况下,从10月份开始,每月兑付客户300万元,从2017年4月份开始每月兑付客户500万元,2018年10月可一次性兑付客户20000万元,此兑付资金来源为白云山项目,2019年10月份兑付客户60000万元,此兑付资金来源山东栖霞项目;如果7月份运作资金无法到位,则兑付日期顺延。 上述公告还称,以上为项目组调研实际情况以及兑付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情况,将在客户代表通过后落实兑付细则,并提交经侦部门审核备案。 不过,上述兑付方案仍存争议,尚未执行。多位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首先,法定代表人夏念文应该出面确认兑付方案,这样才有法律效力;其次,兑付方案内容还需完善,比如,金山地块变现资金不能用于公司后期项目运作等。 ...
踩雷故事1:在一家待收300万的平台雷了40万 投友经历:高利率诱惑,第一次抱着试水的心态,在某平台小额投了一个月,到期利息不错,人就是这样,投完之后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安全感,整个人胆子也大了起来。之后又在该平台加仓,投资群里曝出提现问题,后来发现平台放假标。 教训: 1. 网贷投资能不雷就不雷,雷了无论报警还是催收都很难要到钱。 2. 一定要分散,千万别被利益蒙蔽,结果用赌博的心态投资,最后一定会受伤。 3. 现阶段小平台真的靠不住了,老板的道德风险太大,钱多的朋友就找几个大平台投投吧。钱少的薅点羊毛就可以了。 4. 在钱的面前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无论是平台老板还是投资人。 踩雷故事2:花样折腾,练就雷神 投友经历:在网贷行业刚有起色的时候,秒标,打新,组团,合仓等等,各种招数层出不穷,一句话,只要你有本金,就是躺着数钱。疯狂凑集资金投资之后,该来的还是来了,雷了6个平台。 去年网贷行业兴起“撸羊毛”,每月玩羊毛能赚1-2万,然后被骗的是7-8千,总体还是在盈利,就像做生意,有亏有赚。网贷玩了四五年,中雷平台共20个。 教训: 中雷的感悟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最好是自己亲身体验才知。有亏有赚,总体还是在盈利。 投资人视为神级的宝典经验,在骗子手中何尝不是一篇千门总结? 只有自己走出的路才是经验,听别人的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 可以去尝试不同平台,但要记住每笔资金的损失都在自己承受范围内。 踩雷故事3:世上没有后悔药,为了那多2个点的利息...... 投友经历:没赶上15年的牛市,A股崩盘,当时网贷投资人和股民有部分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网贷投资人在撤资补仓,抄底的在提现,加上一些大平台暴雷,之后投的一家平台宣布清盘,庆幸的是老板有担当,在年底之前连本带息全额偿还。 另一家雷的平台,越来越规范,业务比较真实,利率不错,满标速度也快,随时可以投,负面几乎没有,于是分散了部分仓位进去,当时为了多2个点的利息,导致没及时到期提现,有很多机会可以躲过,最终还是中了这颗雷。 教训: 选小平台就是看老板,透明风控都被证伪,有没担当细心些也许能看出来,也是自己运气好吧,谈不上死里逃生,躲过一劫才明白,高息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与其为了几个点利息担惊受怕,不如选几个大平台安心拿收益,还要工作还有家庭,财不入急门,分散投资的原则不仅适用在网贷,在基金里,在大宗商品上,在各类投资里,算是最大的体会吧。 风险和收益并存,且投且珍惜。 踩雷故事4:纯网贷小白第一次投资就中招 投友经历:一次偶然的浏览网页,知道了一家平台,当时只看重平台能给我带来多少的利息,能给我送多少红包,送多少礼品。高利率诱惑下,想都没想就投了。想得太简单,不知道平台还有跑路的。最终雷了。 教训: 安心、放心的投资一个平台,并能稳定的长期发展,这是选择平台的基本原则。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雷了的平台可以抓住投资朋友的心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利率引诱你走向一个个陷阱 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执行,我想P2P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纯净,良币驱逐劣币。 选择平台, 一看实力:了解平台背景,法人、持股方、注册资本。 二看安全:一般看有无担保公司,有无保险公司合作,有无银行托管,风险备付金多少? 三看透明:借款人信息披露是否透明。 四看服务:客服服务质量,问题反馈处理质量,响应速度。 五实地考察: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实地考察平台办公场所,公司规模,查看公司资料。 六看收益:利率中等最好(6-12%),不追求高利率,风险高。 七看发展:公司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拓展新业务、项目等。 踩雷后的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 焦虑惶恐痛 对于网贷似懂非懂的人,只知道借出去,到期就可以连本带利还回来,突然有一天,发现平台提现困难,开始画饼耍赖。踩雷后开始慌了,变得焦虑惶恐,可是着急也没用,只能被慢慢被时间消磨。 第二层境界 打了麻醉药 接下来经历自己投的平台雷了一个又一个,慢慢地累了,痛了,麻木了!再之后,雷多了,精神开始被打麻醉药了! 第三层境界 练就平常心 投资,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有赚有赔,有低有高,这都是正常的,如何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才不会被雷得疯疯癫癫,慢慢地练就出一颗平常心。 一路投资,一路收益,一路踩雷,在总结经验中慢慢成长起来。希望大家也能用良好地心态去投资,练就一颗平常心。 网贷平台雷了怎么办?踩雷后的维权建议 当投资者在踩雷时,难免会产生惊慌和焦虑的情况,但此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收集证据、保存证据。理性维权! 下面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在维权过程中所需要的证据材料清单: (1)借贷协议、担保协议、注册P2P网贷平台时的用户协议、P2P网贷平台操作指南等约定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 (2)P2P网贷平台的广告、声明等以明示或默示所作的承诺性文件; (3)P2P网贷平台上公示及向投资者单方发出的融资者信息、借款标信息; (4)P2P网贷平台审核时保管的融资者信息、借款信息; (5)P2P网贷平台ICP/IP地址域名信息、注册平台的企业名称及工商注册所在地; (6)银行汇款流水、第三方支付流水及其汇入账号、P2P网贷平台记载的交易信息。 在收集好证据后,我们还要针对不同的踩雷情况采取不同的维权方法,选对合适的维权方法不仅能加快解决问题的进度,还能更好的维护投资人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为大家分析目前常见的两种情况: (1)平台发生提现困难,但老板还没跑路 在此种情况下,投资者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去现场核实情况,或者联系当地的亲友前去现场,而不是听客服人员的忽悠或者等平台发布所谓的公告。在到达现场后,首先要核实平台是否属于自融,若平台为自融,或者老板将资金用于自己的其它投资项目导致资金无法回笼,同时不排除其将一部分资金挥霍掉的可能。在此时,投资者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冻结平台资金和老板名下资产和资金,以防止其将资金和资产转移,将损失降低最小。 若平台是因为借款人逾期导致的提现困难,投资者可以先督促平台向借款人催收或者让平台将债权转移到自己名下,委托律师发函催告借款人偿还债务,决定以民事诉讼维权的,投资者可委托律师起诉借款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债权请求权有两年的诉讼时效限制。 (2)平台老板跑路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首先应当选出一位身在案发地、稍有专业知识的人作为主要联络人,并由其牵头联络当地或附近的投资人一起维权,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为了提高成功立案的可能性,投资者可委托律师整理已有证据及撰写报案文件材料。由于投资人遍及全国各地,大家的配合程度也决定了取证的速度。在这一步完成后,警方内部再把所有的资料汇总,然后还要审计平台内部账款,审查平台内部人员。待案件脉络清晰后,再去走起诉流程、排期开庭、清算资产等流程,进入刑事程序。 在维权过程中,投资者还应谨防诈骗分子,许多骗子驻扎在各种维权群中,声称掌握了平台高管的相关信息,或者是伪装成司法系统人员,打着“维权捐款”之名义进行诈骗。 随着P2P网贷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整个行业也在不断朝着规范、自律方向发展,P2P网贷行业最终会回归信息中介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但投资人在投资之路上仍需谨慎。 ...
据网友爆料,薪金融在昨晚跑路。 1、羊毛党再次被反撸,多为大额资金,推手诱惑羊毛党:投资一万返现500或600不等。众多羊毛“老司机”翻车! 2、薪金融接近50%业务为车贷,前有老车贷平台“四达投资”兑付困难,近有“名车贷”停业整顿,车贷行业问题正逐一暴露。有平台号称有电子保全合同,试问:如果资金没了,再多保全合同,再多形式主义有用吗?做好风控,规规矩矩经营才是正途。 ...
作为信息披露的方式,网贷平台通常会发布定期报告,包括月报、半年报、年报等。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各家网贷平台发布的报告内容和结构也是五花八门。投资人很容易被这些数据弄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事实上,投资人在查看网贷平台报告时,要从三个维度着手,第一个就是要学会关注平台的基础数据变化,比如投资人数、待收余额、前十大投资人占比等等;第二个维度就是要了解平台的财务数据,平台是否处于一个稳健的发展势头;最后就是最关键的风险指标,包括坏账率、逾期率、风险准备金等数据。 1、投资人与借款人数 靠谱平台投资人数会稳定增长 基本每家P2P平台都会首要披露这个数据。投资一家平台首先要关注的是平台的注册用户以及投资人数的增长情况。靠谱平台会在稳定发展中持续不断地吸引投资人的加入,此时投资人数会呈现稳定上升形态;反之,结果与之相反。 一个平台投资人数的增长情况能够很好地显示投资人的动向、行为,因为投友们也可在投资人数增减之间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其中,还有两个数据即前十大投资人占比与前十大借款人占比这两个数据尤为重要。如果前十大投资人投资金额占比过高,那么说明这家平台投资人资金集中于几个大户手中,一旦大户撤资会影响到平台的资金来源,如果是涉嫌资金池的平台来说,更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流动性紧张;而前十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过高的话,则说明平台借款人集中,风险比较集中。 2、营运数据 不能单从成交量来判断 不少平台为了标榜自己的规模,在各种报告中一定会突出成交量,宣称自己累计成交量几十亿、几百亿。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很难验证网站上挂出标的内容和期限的真实性,并且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说网站后台要修改这些信息是很容易的事情。 比如一个12个月的标,可以用自己的资金提前贷给借款人,然后再将这个标的拆成1个月期限的挂在网上,不停循环就可以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提高P2P平台成交量的做法。 假设一个P2P平台有5000万元的存量资金,如果投资一年,按平均8%-9%的年化利息初略计算,每月回款400万元左右。存量资金加利息收入,一年的总成交额也就1亿元,但如果5000万元都是投资一个月期限的标的,循环12次,一年的成交量就是6亿元。 3、预期年化收益率 还须结合投资期限来计算 很多平台都会将自己平台的收益率与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等进行对比,证明自己的收益有多高。事实上,两者完全没有对比性,不仅资产完全不同,风险情况也天壤之别。 此外,P2P的收益率情况也是与国家经济环境、整体信贷情况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利率下行的空间下,网贷平台的收益率情况也一定是随之下行的,目前行业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在10%左右。一旦高出这个平均水平,投资人则需要小心了。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平台宣传都只说预期年化收益率,但实际上由于投资期限不同,实际利率却远远没那么高。比如年化6%、10天的标,和年化10%、40天的标,到底哪个划算呢?年化6%、10天的标,其日利率为0.0167% ,而年化10%、40天的标,其日利率为1.11%,这样显而易见是后者的利率更高一些。 4、累计待收余额 更能反映一家平台的存量资金 累计待收余额也是大多数平台都会披露的一项数据,就是指投资人在平台投资成功后还未收回来的本金和对应的利息。 不过,待收相比成交量来说,能够更好地反映一家平台上的存量资金。因为成交量可以由不同期限的标的来刷成交,比如说,一家平台狂发天标和秒标,就能迅速冲高成交量。 待收同时也是衡量一家平台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家平台在短期内出现待收的大幅波动,需要引起投资人注意。如果平台运营正常的话,待收应该是呈现较为平稳的走势;但是如果平台待收短期内连续大量上升,投资者就该提高警惕了,平台项目回款可能出现了问题,即可能有大笔项目逾期,平台可能出现资金紧缺情况,容易出现提现困难。 当然,累计待收下降也并非就是好信号。待收大幅缩减,说明了平台新项目开展受阻或者平台有意在减少新项目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平台运营出现了问题,或者平台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因此,无论该项数据呈现明显的上行或下行走势,投资者都需慎入。 5、风险准备金 衡量平台能否承担逾期风险 风险准备金,业内又称风险保证金计划,其实就是P2P平台建立的一个资金账户,当借款出现逾期或者违约时,网贷平台将会动用资金账户里的资金来归还出借人从而达到保护投资人的目的。一般而言,资金的来源包括P2P平台的资金、借款管理费、追讨回来的违约借贷的资金、出借人收益的分成提取等。 风险准备金对投资人有何意义呢?通常业内会用“风险准备金/待收余额”与平台历史逾期率作比较,如果比值大于逾期率,就说明基本能起到风险覆盖的作用。 不过,监管之意P2P平台不得为投资人提供本息担保,一旦逾期或者坏账,投资人都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平台不能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因此,风险准备金也不一定能代表你的投资就可以高枕无忧。 6、逾期率与坏账 各平台数据真实性均不高 这两个数据是网贷行业最核心的数据,一般而言,逾期的时间点多为超过90天以上(一般两到三个月),也就是三个月左右;而坏账则是在逾期的基础上,在对借款方进行了相关的催收等资产处置工作后,债权人依然无法收回本息,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可能无法收回本息,在行业内一般都是超过120天(一般三到四个月)。因此,逾期并不意味着坏账。 网贷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贷眼”就表示,在P2P行业,逾期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标准,目前使用率比较高的标准出自中国小额信贷联盟P2P行业委员会发布的《P2P小额信贷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自律公约》,计算公式是“逾期90天以上的未还剩余资本金总额/可能产生90天+预期累计合同总额”。 对于这两个数据的真实性,很多平台三缄其口。一般平台的年报中要么写坏账为零,要么写只有零点几的坏账,也很难获得投资人的信服,并且行业内对于贷款风险衡量的口径不一致,因此不同的平台对于逾期率和坏账统计的算法也不同,这些状况至今仍未得到良好的改善。 网贷财经分析师也表示,近三年来,银行业不良率持续上升,2015年末已升至1.67%,2016年一季度上升至1.75%。银行2015年超过90天的逾期贷款率普遍在2%左右,比如平安银行是2.8%,中信银行1.5%,农业银行2%,招商银行1.59%。作为投资人难免会质疑平台的风控真的能超越银行? 平台公布数据整体偏小一方面可能是统计口径采用的账期、分母口径有问题;还有一部分可能因为采用了垫付模式而不计入风险统计,当然还有一些数据的准确度值得核实。在没有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介入的情况下,平台的风控指标数值对投资人缺乏参考意义。 投解析: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
这个大型理财平台4月份遭遇兑付危机,本周更被业主赶出办公室,投资人兑付危机雪上加霜。 今天,有知情人向无马哥爆料,2个多月前遭遇兑付危机的上海国弘集团,因长期拖欠业主租金和物业费多达400多万,于本周开始被业主停水停电,办公室被封,公司陷入更严重的瘫痪状态,投资人兑付危机遭遇雪上加霜。 更有投资人称在讨债交涉现场,有客户甚至向国弘集团公司高管声泪俱下地下跪;有位8旬老太在炎热夏天的现场坚守到接近半夜,称不还钱就准备跳楼!而员工们在拖欠三个月工资、且仲裁效果甚微情况下,无奈地强作淡定,称“能发就当捡到”。 兑付方案一拖再拖 上海国弘集团,因旗下理财平台大骏财富和国弘汇金融兑付困难,于4月20日遭遇兑付危机。由于其法人代表和实际控制人车强,正是去年底被上海经侦立案侦 查的非法集资大案,大大集团的母公司申彤集团创始控股股东和原总经理,这件事情经无马哥第一个在“无马金融”披露后,获得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 国弘集团办公室被业主停水停电、无法兑现对投资人和员工承诺等事,无马哥在最新获得的一份微信截图中再次得到验证。据称这是车强近日致投资人和员工的一份通告信息: 关于国弘集团遭遇投资人兑付危机的详情,无马哥在4月20日当天发布的文章《又一家线下理财平台遭遇危机,老板是大大集团母公司创始大股东》中做了详述,有兴趣的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而在车强微信通告中提到的“有点草率”的兑付方案,是指危机发生后,国弘集团曾于5月8日出台的《关于延期兑付方案的细则》(下图)。根据该方案细 则,2016年4月12日至10月31日到期的客户,将分别延期兑付,最早到期的将从6月15日起开始兑付一半利息。80高龄老人和重大疾病的客户特殊处理。 然而,根据爆料人提供的信息、部分投资人微博帖子、和国弘集团最近几份《工作近况通报》来看,国弘向投资人的承诺落实得并不到位,多次提起因“系统原故”、“猜疑和怀疑”、“资金延时到账”等原因“不得已拖延和搁浅”。车强的微信通告也印证了这些问题。 对于这些《工作近况通报》,有位声称害怕惹上麻烦的匿名员工评价说:“写作文水平真是好,有些真的有些假的,我也不方便再说更多了。” 恐怕国弘集团实际控制人车强的信用已完全破产。从国弘集团办公室的业主发布的《停水停电通知》可以看出,从兑付危机发生一周后的4月28日,堃泰房地产公司已向国弘发出解除租赁合同通知,这几个月来的租金、物业费和水电费尚未缴纳,业主将在7月2日起中止供水供电。 据爆料人称,拖欠的金额达400多万。“他根本不可能付给物业的。已经破罐子破摔了,客户群有客户说,车强对外说,想报警就去报吧,大不了进去。” 现在国弘集团大厦人去楼空,物业不再让员工进入办公室。 焦虑无奈的投资人,下跪跳楼都没用 爆料人称,国弘员工里面,还有些家里人也投资了国弘旗下的理财产品。现在这些员工连工资带投资款都搭进去了。 据了解,现在相对小额的投资人和不少员工,都希望公司能进行清算,不愿意继续拖下去了;但是投资额大的客户,还抱有车强会把钱还给他们的想法,不愿意清盘。 无马哥在微博上查看到,有2位可能是国弘旗下理财公司的投资人,近日发布帖子,并附上现场照片,呼吁媒体帮助他们维权。 可惜,目前网上能查到的关于国弘投资人追讨资金的信息极为寥寥。投资人们的焦虑和无奈,并不为外界所广知。 但是,那种痛苦和焦虑,并不因此而消减半分。无马哥从一位知情人那里,得到两份投资人代表与国弘集团追讨交涉过程的总结。这两份资料生动地记录了现场情 况:有投资人声泪俱下地下跪,只求能拿回投资;而有位8旬老太,甚至以跳楼为威胁,一大把年纪,在上海炎热的夏天在现场坚持了一整天。 一位有正义感的国弘投资人对现场遭遇做了总结。他对真善美的坚持、对丑陋的揭露、其面对挫折的无力感,让无马哥读之动容:(据知情人介绍,总结中所说的师帅,是国弘出事后一负责具体兑付事务的高管) 另一位维权投资人对混乱的局面、失败的沟通过程也做了具体记录: 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任何效果。 员工被拖欠3个月工资,仲裁无用,“能发就当捡到” 据知情的国弘员工介绍,公司员工现在基本上都走光了,兑付这块可能还有一两个人。公司4月1日起就没有发过工资了,“一次又一次的骗我们,基本都去仲裁了,不过估计效果不大。” 4月份出事后,5月份制定出来的公告,是承诺6月中旬付4月份的员工工资。6月15日当天又出了个打脸的通报,说再晚10个工作日发。然而10个工作日之后,每人只发了2000元——据说离职的员工连2000都没发。 该员工称,大家“都已经很淡定了。仲裁了,能发就当捡到的,不发也都做好了最坏打算。面对这种一而再再而三没有诚信的老板,只怪自己倒霉。” 公司上星期,客户来吵,离职员工来闹,各种混乱局面。让员工们想不到的是,这个星期物业都不让进办公楼了。有位员工本来是准备周一办离职的,现在都不能去了,劳动手册等也都锁在里面。 目前国弘集团的官网还可以访问,官网上的联系方式还是已经被禁入内的通北路729号“国弘集团大厦”。无马哥多次拨打官网上留的公司电话,每次都是“系统正忙,请稍后再拨。” 旗下出事的两家理财平台,大骏财富的官网已无法打开;国弘汇金融的官网网址,则甚至都搜索不到了。 公司继续招聘为哪般? 国弘集团投资人和员工所遭遇的困境,让人同情;然而他们的呐喊,似乎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回响、黑暗深邃的寂静世界。 不但投资人的呼吁,看不到媒体的关注;公司的电话没有应答;控制人联络不上;当无马哥致电国弘集团所在辖区的杨浦区江浦路派出所,想了解目前警方的介入情况和进展时,也碰到差不多的效果。 据爆料人介绍,4月份出事后,当地经侦就开始查了。“听说辖区的江浦路派出所,已经组了国弘的专门窗口。” 而应答电话的民警对无马哥说,他不是负责该案件的经侦,不了解具体详情;也不能提供相关经侦部门的电话。如果是国弘的投资人,正在排队等待警方的通知,接到通知后再到派出所做笔录。 然而,就像之前无马哥多次碰到的情形一样,欠薪多时、已经支离破碎的国弘集团,在网上居然还正在招聘。更奇葩的是,无马哥看到这样一个招聘信息,最近的 更新时间就在昨天;而招聘的岗位,是公关总监/经理/PR,其第一条职责就是:负责危机管理体系和舆情监控体系的搭建! ...
消费金融持牌公司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 近日,四家第一批试点公司之一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正深陷风波。多家媒体的报道称,目前已有多名用户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北银消费。随后,北京银监局公布了罚款150万的行政处罚决定。 原因是,北银的业务模式之一,是和担保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户,其中有部分中介有套取资金行为,实际的资金去向不明。也就是说,不少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北银消费有了20万元的贷款。 作为一家银行背景的持牌机构,北银消费的风控能力和业务模式都遭遇了信任危机。而常规印象中,正规军一直自持着可靠的形象。 套现池 几天前,FinWise做了花呗等互联网信贷背后的套现产业链起底。北银消费事件的发酵,却炸出了另一个天坑,就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背后的套现池。 据最早爆出此事的《中国经营报》报道,北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中介套现池。涉及客户约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银消费有20万贷款,总金额在4000万左右。很多人拒绝还款,又为自己的征信档案上的逾期记录所愤怒。 这些用户就是被拉的“人头”。所谓的“拉人头”,是与北银消费合作的担保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的惯用说法,指的是中介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北银消费申请贷款。这些款项最终并没有进入借款人的账户,不少借款人甚至压根不知道自己名下还有这笔贷款。 拉人头的方式大概有三种。 一是套取用户资料。大概方式是,担保公司号称推出某款理财或者贷款产品,拉客户去填资料,用他们的资料去北银消费贷款,然后告诉客户贷款没有批下来。有的客户是在接到催收电话后,才知道这笔贷款的存在。 二是贷款后审批钱被转走。有客户在北银消费的贷款代办点提交申请后,得到了20万元贷款发放的通知,钱却被第三方转走了。 三是花钱拉人头。部分中介会直接明码标价,以每单800~1000元的回报,要求客户以“协助贷款”的方式,签订贷款协议。由于担保公司会提供房产等抵押物,并和客户签订免责协议书,不少客户以为没有风险。 谜之风控 尽管北银消费的事情是最近才真正爆出,但事实上,从网上的相关问答、律师咨询纪录来看,起码从一年前开始,就有用户陆续发现自己“被贷款”了。 在媒体报道中,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贷款”的事情,却接到了北银消费的催收电话。 在北银消费的案例中,至少暴露出了三个比较大的风控漏洞: 一是贷前审核。按照规定,消费金融的个人最高额度是20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个人申请往往由于各种限制条件而额度较低,通过中介则可以轻松拿到最高额度。 在《中国经营报》的采访中,有用户提到中介曾帮他进行资料“包装”,包括假的工作收入证明、住址信息,并办理了北京的电话卡和银行卡。 二是重复担保。在中介给出“人头”的合作方案里,中介给提供一套房产作为担保。在操作中,一套100万的房子,可以用于做5个人的抵押申请,换到近100万元的贷款,比例接近100%。 此前FinWise曾经采访一位做房产抵押贷款的互联网金融公司CEO。他们对于房产抵押价值的处理是,先按照银行评估值的70%定价,同时走访房源所在附近的房产中介,与他们的快卖价(保证3天内能卖出的价格)进行比较,保证抵押价格还要低于快卖价。 三是绕过监管。20万的贷款限额,本身是为了控制消费金融的风险而设定。但中介通过“拉人头”,事实上绕过了这一监管。最终中介拿到了多少贷款,取决于拉了多少人头,所谓的上限形同虚设。 北京银监局公布的处罚信息,也基本证实了这几点。 ...
“一元的力量,超乎想象!”这是1元夺宝客服热线接通时的一句口号。而这家由知名互联网公司网易打造的“夺宝”平台如今却陷入舆论风波中。昨日,有消费者在网易总部楼前控诉“1元夺宝害我们家破人亡”。在业内看来,这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打着政策“擦边球”涉嫌博彩,而缺乏第三监管也被质疑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可怕的是,大量“一元夺宝”入局者让这个行业更加混乱,也让骗局的质疑声更加高涨。 消费者“家破人亡” 一块钱在目前的消费环境下只能买到一瓶普通矿泉水,但在“1元夺宝”这样的平台却充满想象,苹果手机、电脑,甚至汽车都有可能。但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美好的模式却引来多方质疑,甚至有消费者反映,被这“1块钱”害得家破人亡。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获悉,昨日上午有数名消费者在网易北京办公楼附近表达不满,控诉1元夺宝“打着众筹的幌子干着赌博的勾当”。 据在场目击者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涉事双方并没有发生冲突,随后警方也到达现场,“最后双方共同进入了网易办公楼内部”。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网易1元夺宝,1元夺宝方面坦承有个别偏激用户来到公司对个别产品提出服务质疑,目前警方已经介入处理,用户已妥善安抚,并与相关团队保持沟通中。 博彩+暗箱操作? 招致上述消费者质疑的是1元夺宝采用的运营模式。而这样的质疑也代表了一批消费者的心声。消费者关于1元夺宝的性质以及真实性一直争论不休。 1元夺宝消费流程 根据规则,网站将每件商品参考市场价平分成相应“等份”,每份1元,同一件商品可以购买多次或一次购买多份,当一件商品所有“等份”全部售出后,网站根据相应规则计算出当期“幸运消费者”,该消费者将最终获得此商品。 大量消费者质疑这种“抽奖”模式就是赌博。不过,1元夺宝在官网上介绍为,“一元夺宝众筹平台”以“众筹”模式为各类商品的销售提供了网络空间。 按照国际通用的博彩定义或博彩三要素来看,即资金投入、产生回报、结果由偶然性产生界定,这类网站完全可以定义为博彩业。北京商报记者在1元夺宝官网看到,参与夺宝的商品从几十元的饮料到几千元的手机、家电等,甚至在百元区有价值40多万元的宝马汽车。 除涉嫌博彩外,计算“幸运消费者”过程也被消费者质疑存在暗箱操作。根据1元夺宝规则,最终幸运号码计算与所有参与者投入时间、原始分配号码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为示公平,计算公式还引入了中国福利彩票“老时时彩”揭晓结果。 1元夺宝在回复中也表示,平台是一个绝对公平公正的平台,最终结果结合网易不可控制的第三方数据,确保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干扰计算结果。 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该计算过程并未引入第三方公证。 已成“夺宝”行业 作为一种创新模式,“1元夺宝”类平台一直存在于法律监管空白区。 早在今年“3·15”期间,北京商报就曾对“1元夺宝”行业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当时就曾对记者表示,这是一种新形式,不能定义为“彩票”类,但处于监管空白地带,具有较大经营风险。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这种行业具有博彩性质,但从工商部门的相关法律来看,并不违法,但如果涉及诈骗,将由公安部门处理。 但是,这个走在法律边缘备受质疑的“1元夺宝”模式甚至受到行业追捧。北京商报记者调查显示,目前在手机应用市场中,类似平台大量存在。北京商报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以“1元夺宝”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包括一元云购、一元抢宝等大量类似应用竟达近百家。 大量入局者也让行业更加混乱。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媒购委随机抽查一元购PC网站23家,手机App一元购平台17家。调查结果显示,抽查中的一元购实际就是变相的赌博下注行为,因为缺乏监管,这些一元购平台不排除可能出现收集大量资金后不开奖甚至暗箱操作致使开奖不真实的诈骗行为。有互联网领域技术人员坦言,打造这样的网站并不复杂,甚至有成套的网站模板可供使用。 ...
7月5日,翼龙贷开封地区兰考县一位耿姓加盟商向P2P日报爆料称,2016年3月期间,因催收、垫付等问题,翼龙贷开封市加盟商相关人员一度拘禁下辖的兰考县加盟商负责人,并因催收问题一度殴打借款人。 P2P日报根据耿姓加盟商所述做了相关报道:《P2P催收乱象:曝翼龙贷市加盟商非法拘禁下级加盟商,殴打借款人》。7月6日,翼龙贷向P2P日报表示,该事件属市、县两盟商的纠纷,已经责成盟商管理部彻查此事。 P2P日报了解到,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但部分情况尚未明确。 翼龙贷相关负责人向P2P日报表示,该公司很重视加盟商管理工作,也在关注并处理此事。在司法机关宣判后,翼龙贷总部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事件回顾】 P2P催收乱象:曝翼龙贷市加盟商非法拘禁下级加盟商,殴打借款人 7月5日,翼龙贷开封地区兰考县一位耿姓加盟商向P2P日报爆料称,2016年3月期间,因催收、垫付等问题,翼龙贷开封市加盟商相关人员一度拘禁下辖的兰考县加盟商负责人,并因催收问题一度殴打借款人。 该耿姓加盟商称,其和苗姓合伙人发起成立了河南优优经济信息服务公司加盟成为翼龙贷兰考运营中心,之后不久,苗姓合伙人将所持45%的股权与债权、债务转让给一位刘姓合伙人。但在后来的债务垫付、催收过程中,开封市加盟商一度联合刘姓合伙人让耿姓加盟商独自垫付全部资金而发生纠纷。 耿姓加盟商称,“本人愿意垫付合同约定的义务,我也同意垫付,但是必须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垫付,我自己垫付是不合理的,张某不同意,并在电话中辱骂本人,并要求我必须垫付全部债权。并威胁如果我不垫付12.8万元,我也不能离开市运营中心,当晚本人即被扣留在开封。” 该耿姓加盟商称,其甚至一度受到生命威胁:“3月28日,刘姓合伙人之子威胁要弄死人本人” 按照翼龙贷规定,加盟商所产生的坏账由加盟商自行垫付,并承担后续催收。由于其运营中心的两位借款人逾期并拒不还款——耿姓加盟商引述两位借款人的话称,其两人一度受到开封市运营中心加盟商殴打,不过耿姓加盟商尚无法证实。 耿姓加盟商表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并刑拘了三名打人者。7月4日兰考警方也已向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耿姓加盟商提供的加盟证明材料复印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