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限制房地产相关融资 理财资金不得进楼市 英媒称,房地产开发商在香港股市、债市和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将受到限制,银监会要求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26日报道,中国正在对与房地产有关的借贷实施限制。中央政府引领着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努力。 据悉,在两个政府监管机构介入后,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发行债务或股票来融资的能力面临限制。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限制开发商在香港股市、香港债市和中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活动。 这个消息传出不到一周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冻结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所有债券发行计划。证券交易商19日告诉当地媒体,他们被告知要等待有关哪些公司可以发行债务的更严格的规则。上交所正在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督导下起草新规则。 “这种政策制定模式与去年股市危机应对措施的情况非常相似,”投资银行蓝橡资本中国的住房分析师Li Tang表示。“首先,地方政府采取了行动,但是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没有造成太多痛苦。然后,我们看到了一种协调的全国努力。” 至少有22个地方政府已经对购房出台了新的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政策是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国庆假日期间公布的。今年夏天中国各地房价涨幅高得异常。 最近几周,最过热的15个城市的交易量与价格增长有所放缓,但在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价格涨幅仍然超过30%,但把许多人挡在房地产市场门外。 楼价飙升还鼓励了正规和影子贷款市场向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大举放贷。未偿还按揭贷款处在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跃升17%,至16.6万亿元人民币。政府数据显示,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的贷款在过去三年里加速增加,在截至今年9月的一年里增加了四分之一。 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在21日举行的第三季度会议上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这包括“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 近来,中国在线个人对个人(P2P)贷款机构通过众筹贷款帮助支付按揭的首期付款,从而帮助潜在的购房者规避最低首付款限制,用较少的首期资金买下住房。 银行业监管机构还表示,将“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理财产品(WMP)是用一个投资池创建的,往往销售给银行的零售客户。 ...
微软昨晚着实是搞了一波大新闻,毫无征兆的放出了PC端VR头显。这块“大石头”显然把北美洲的浪花都溅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 小编第一时间连线了国内的14家VR创业者,看看他们对微软此举究竟有何想法。 黑晶科技 CEO 徐强: 2000块带inside-out跟踪的头盔是行业再次证明标准硬件都是巨头游戏,各头显厂今夜要失眠了,包括HTC和Oculus,国产头盔倒计时开启,看来美国人学会价格战,搞小米模式了! 互动视界 CEO 张海浪: 六轴传感器+Eege浏览器+Windows PC=299刀业界良心价。 微软给萎靡的VR局面打了一针强心剂! 兰亭数字 联合创始人 庄继顺: 1、搞不好盖上了创业公司在PCVR战场上的最后一块棺材板。 2、内容公司现在涨估值还来得及吗? 3、所有融不到钱的VR公司都在感谢微软八辈祖宗,其中一半是彻底融不到的,另一半是峰回路转重现希望的。 4、二级市场研究员大大的松了口气。 酷开VR 事业部负责人 李晶: AR+VR、硬件+平台+工具+应用,微软这盘棋大的足以让行业再次看见希望,错过了智能手机的微软不允许自己再错过AR/VR的时代。 但这个价格和六轴传感器的功能,让PC头盔的同行估计是挺难受的,PC生态注定是巨头们世界。 光和数字 联合创始人 李思: 按节气十月要收的作物是头盔?要是生孩子的话,这么多人都一个月生医院床位都不一定够,一个比一个个儿大,互相看着还稍微有点烦。 以下是正文: 个人觉得各大厂可能会在一番文明撕扯后各自保持自己的优势领域呈现鼎立之态; 目前看起来似乎没有哪家能呈现出类似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碾压全地球的局面; 对于内容公司来说,靠谱的有实力的大厂依次推出新的载体肯定不是件坏事,内容公司也会逐渐根据擅长的方向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对于国内有实力的团队来说,是个很好的时期,和全球优秀的VR内容开发者目前处在同一起跑线。 总之现在电视是越来越多,各种聪明人想办电视台的也越来越多,但没什么好节目~VC说那咱们做节目吧,一问说做节目得做半年,等不了啊,寒冬算了。 米粒影业 副总裁 陈琪玮 : 硬件公司要哭了; 芯片公司又笑了; 屏幕产业来劲了; 软件公司更忙了; 内容公司要涨了; VR产业更嗨了。 天舍文化 联合创始人 陈晟: 我个人持谨慎乐观态度。 1、inside-out位置追踪是亮点,但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做追踪而已。 2、在这个点推出一个没有动捕手柄的PCVR头盔,不完整。 3、最大亮点是价格,但是PCVR价格高有很大一半原因是PC主机价格高,这点并没有得到改善。 4、最最令人期待的Xbox是否支持VR头盔这点完全没有提到。 所以总的来说,微软联合几家关系好的厂商代工出相对低价的PCVR头盔,对产业是好事,不过缺乏亮点,所以也没那么决定性。 超级队长 CEO 王磊: 对行业发展是利好,但一夜之间千家万户各似春夏秋冬。有的人磨枪擦掌,有的人热火朝天,也有的人如热锅上的蚂蚁。 核心硬件厂商(头显/手势交互/穿戴设备/空间定位)均会受到激烈冲击,必然会带来硬件价格的波动。(甚至有营销层面的降价策略) 而各类硬件需求方也会在观望的基础上不同程度调整采购策略。(产品选择/价格底线) 喂啊科技 CEO 陈修超: 1、从线上游戏的分发角度上讲,我特别相信随操作系统的内置的游戏发布平台。 2、开发者们的红利时代已经开启,优秀开发商们准备好涨估值吧! 3、还没有VR游戏发行这类公司,传统发行商赶紧开启VR发行吧!前景不会差的! 4、国内的头显厂商赶紧签好内容,不然更加没有机会了! 幻竞VR CEO 程震: 1、VR市场还没起来,创业公司机会还很多,这个设备还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展示硬件,本身的用途不会太多。 2、微软VR的性能不高,内容制作也更简单,体验不会超越HTC Vive,对内容公司没影响。 3、微软推出VR,对于行业的确利好,但是促进有限,最多说明VR行业的Roadmap(项目推进)稳步前行不会无限推迟,如果(微软VR)依然无法变现或者培养出一个新市场,那对行业的刺激不大。 钛核网络 CEO 张弢: 微软的入局,将大幅提升VR在操作系统级别的支持,这对整个VR产业都是重大利好。让我们继续期待,Xbox平台的VR重磅发布。 TVR时光机 联合创始人 方相原: 1、微软推出VR产品势在必行。 2、多问一句:Oculus和win10的合作还算数么? 3、CP应该继续静下心研发产品。 小派科技 联合创始人 唐剑虹: 为了把VR做好,微软至少得把Win10系统优化好,顺便把显卡驱动也适配好,对小派的PC VR短期长期都是利好。 短期是节省适配人力,也能促进小派4K销量。长期来讲,有微软的推动,VR行业的发展会提速,也会有更多优秀内容团队由于硬件普及率的提高而加大优秀内容的产出速度,也能促进小派玩家的内容平台的发展。 微软推低价版VR,是VR行业的好事,也是PC VR从业者的幸事。 Famiku(举佳爽网络) 创始人 杨金鑫: 微软已经通过HoloLens印证了inside-out技术的成熟性,运用在了新发布的VR头盔上,这点非常重要。 要知道以前的空间定位解决方案通常使用的是outside-in技术,但随着inside-out技术愈加成熟,它将成为未来VR空间定位解决方案的趋势。 而且微软的inside-out技术价格很亲民,微软更有着和PS4用户基数不相上下的Xbox用户群,所以这个价格让VR离我们的生活更进一步,同时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使VR线下乐园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青亭君 微软这次真的硬了一把,和库克那老家伙满处叫嚷着"VR不行!我们要搞AR"不同,微软直接拿了产品出来,还只需2000块。 并且微软的副总裁Terry Myerson还在发布会上毫不客气的嘲讽各家头显厂商:不是我针对谁,我想说,在座各位的头显都是辣鸡。 莫名的感觉很爽。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花旗创投(Citi Ventures)最近战略投资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FastPay。 FastPay主要向数字化媒体企业提供贷款和财务解决方案。它的主要客户包括广告科技公司、App开发者、网络出版商、网络广告商、社交媒体营销商和创意工作室等等。FastPay在该垂直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 新兴的网络广告公司需要大量时间才能收回应收账款。例如某家社交媒体公司获得一笔大合同后,也许要等好几个月时间才能从广告主收回全部款项。在此期间,公司必须垫付广告成本和运营资金,压力很大。 这些初创的公司很难获得传统银行的贷款,如果想要做大项目,通常只能引入风险投资,出卖自己的股份;但是通过FastPay,他们有机会获得5000到200万美元之间的贷款用于资金周转。 凭借专有的技术,FastPay善于对新型的数字媒体企业进行风险把控,具体的做法包括要求企业上传订单发票、财务凭证,直接链入企业财务系统等等。经过审核后,FastPay最快可以在48小时内发放贷款。 FastPay创立于2009,自从创立以来,它已经发放了接近15亿美元的贷款。它曾获得来自富国银行,Everbank和SF资本的资金支持,还获得过OakHC/FT的风险投资。 FastPay公司的规模在70人左右,总部设立在洛杉矶,同时在旧金山,纽约和伦敦设有办公室。 花旗创投的战略投资,将会让FastPay在全球范围内更具增长动力。“数字营销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FastPay对于金融、科技和数字营销企业有独特的见解,我们能够服务好这个独特的行业。”FastPay首席行政官杰德·西蒙表示,“很高兴能够和花旗创投合作。这使我们能获得全球领先的专家意见,拓展我们的服务,触达新的用户。” “FastPay解决了数字广告行业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花旗创投的执行董事和联席主管兰姆尼克·格普塔表示,“通过与FastPay的合作,我们期待着为广告技术创新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融资选择,帮助他们聚焦自己更擅长的本职业务。” 花旗创投专注于加速花旗集团的创新步伐。它的战略聚焦在投资、引导和商业化潜在的创意解决方案,助推金融服务业的未来转型。 花旗创投重点关注五个领域:金融服务与技术,贸易与商业,证券与企业信息,大数据和分析,市场营销和消费者体验。花旗创投通过引入花旗在全球的业务网络和行业专家,帮助加速所投资的公司成长。 花旗创投近期的其他投资项目包括,LiveNinja(视频知识技能分享平台),BlueVine(小额融资)和Cylance(网络安全)等公司。 ...
去杠杆“接力棒”传到了银行理财。10月25日晚间传出的“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将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广义信贷范围”的消息在一天之后仍然持续发酵,监管层此举会对理财无监管式扩张形成一定的制约,据了解,目前该政策正在测试阶段。对此消息最为紧张的就是债市,26万亿元银行理财超过40%都流向了债市。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给债市带来的冲击将是短暂的,对银行的影响也将有限。 尚不挂钩考核 从10月25日晚间起,市场开始流传一份央行向金融机构下发的《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广义信贷”测算。对于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五个项目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 这一消息在业内迅速传播并引起热议,因为目前银行现有的理财规模颇为庞大,但相当一部分长期以来游离在表外缺乏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超过26万亿元,除去存款与现金占比的4.6万亿元,保守估计表外理财在20万亿元上下。如果这一体量的资金被放到央行眼皮底下监管,对银行的表外业务扩张将是不小的冲击。 毫无疑问的是,银行理财将遭遇金融去杠杆化的“洗礼”。国信宏观与固收研究认为,这只是一种技术口径上的修正和完善,和当年将信贷资产统计扩展到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相类似。央行也给了银行一段适应时间。 据悉,MPA新政可能从明年才正式实施,目前只是测试阶段。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今年MPA只是在做监测和评估,跟相关金融机构的考核并没有挂钩,“各地看着办”,“这次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是想试试看,如果纳入进去是什么样的情况,不纳进去是什么情况,两种情况都测试,给相关金融机构一个评级,但是后面是不是采取措施,纳入监管,要看形势发展”。上述人士表示。而记者从多家银行问询得到的答复也是“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债市“打寒颤” 尽管新规只是测试版,但消息一出,市场还是出现波动,尤其是与银行理财关系颇为密切的债券市场。昨日债市早盘大跌,长期利率短时间内调整了3-4个基点。 国信宏观与固收研究分析认为,之所以产生恐慌预期,其传导途径大致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监管,可能会导致银行收缩表外理财,然后购买量弱化,引发债券价格下跌。本周以来,债券市场本来就出现资金面紧张,叠加这个传言,市场调整加剧。不过,随后买盘涌现,现券收益率回落至接近尾盘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市只是打了个“寒颤”,新政不会改变债市的命运。有交易员表示,后续监管政策尚未明确,且不同机构所受影响不一,预计仅对部分中小机构扩张速度产生较强约束,整体而言利空效应或有限。 新规对于银行理财的影响预计也会有限。业内人士称,事件本身的实质影响相对有限,短期只是市场在前期涨太多且背离基本面、资金面的背景下“借机”调整。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表示,表外理财进MPA考核,政策出台显示央行和监管层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非常警惕,金融机构无序扩张受到政策打压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号意义更重要。 银行不会“伤筋动骨” 理财规模收缩对银行影响几何?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对银行并不会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他解释,如果是在两年前,该政策的影响可能会很大,但是现在银行理财市场已经过了一个高峰期,房产投资、股权、互联网金融等对银行理财客户形成了分流,银行理财也不再是居民理财的主流,不像两年前银行很多业务都要依靠理财。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对于居民还是银行,影响都不是很大。 公开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的热度在下降。去年银行理财规模迅猛发展,增速达50%以上,远超M2增速,但今年的规模相对保持稳定。 也有机构认为,该政策落地后对于谋求资产扩张的中小型银行影响较大。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指出,MPA要求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2%,其实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资产增速没有那么快,但部分中小型银行资产扩张较为迅猛,加强约束后,通过同业业务或表外理财“弯道超车”的难度大增。该政策透露出监管部门防范风险、压制银行过快加杠杆的意图,对今后银行理财的监管也将趋严,理财规模的增速将会放缓。 ...
双11前刀起手落,你会省下不少钱,哈哈。 你为何总是跟我哭穷? 是因为不会理财, 还是因为没有记账习惯? 。。。。。。 或许,原因并不是以上这些,而是: 你赚的太少! 可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挣的不比别人少, 却依然没有积蓄,那原因可能只有: 你!想!买!的!东!西!太!多! 我们总是善于找各种没钱的理由, 比如 8月份的工资交给了中秋节; 9月份的工资交给了国庆和份子; 10月份的工资交给双十一; 11月份的工资交给双十二; 12月份的工资交给元旦; 1月份的工资交给春节; 2月份的工资交给情人节; 3月份的工资交给清明; 4月份的工资交给劳动节; 5月份的工资交给儿童节 。。。。。。 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父母那辈人在像我们这般大时,按当时的环境看,挣得真心不多,听我爸说,那时候买双好点儿的皮鞋,恨不得要攒俩仨月的工资才能买到。可是他们却能为我们这代人创造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打小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住,然后手里还可以存一些钱。 再看当下的很多80、90后,储蓄状况却不容乐观,不要说让他们拿出十几、几十万买辆车了,就是让他拿出几万甚至几千块钱的现金,都有难度。 如果说刚走出大学校门,20出头儿初入社会没经验,工资低存不下钱也还能理解。如果你已经在工作中打拼4-5年了,年龄也直奔三张儿了,却还没有一分钱的存款,确实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了,是真的没挣到钱,没钱可存吗?还是曾经挣到过,只不过一次次的败给了自己的欲望,通通花掉了? 在和很多用户的交流中,我也清楚,你们并不是没有攒钱的可能,只不过在负债、失业、高额的物价以及节节攀升的房价面前,有时迫不得已的“月光”。可是抛开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动动心思和嘴皮子上,都没有攒钱的意愿和实际的行动。 一些不成建议的建议,送给身无分文的你。 戒掉不良的“烧钱”行为 1.还清信用卡里的欠款,然后停掉信用卡,这很重要 信用卡很方便,这点我们都深有体会。但信用卡对于有些人来说,则是陷入不理性消费的陷阱。 每个人都可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消费,在满足了自己的购物欲望后,从那一刻起你已经开始为银行打工了,这份“工作”,不仅得不到工资,还得给银行支付利息。看看世界五百强的名单中,前十名里有多少都是中国的银行。这份倒贴钱的工作,想攒钱的人趁早辞职不干。 2.没用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 我妈老跟我说,贪贱吃穷人。 手里的这点儿工资,就踏踏实实的应付生活必须品和大物件儿就行,其他那些可买可不买,或者图便宜,一时看着好玩儿的东西尽量不买,每次一两百不起眼,一年下来,这钱就不是个小数目。 上述两项最“烧钱”的不良习惯应该尽快改掉,然后为自己制定攒钱计划,你的兴趣会逐渐从消费转移到存款上,用不了多久,你的储蓄习惯就会养成。 再介绍几个部分亲测并且有效的增加存款的方法: 1.开源+节流,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开源,就是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增加收入,获得资本,有资本积累后,进行投资(比如安全的网贷投资),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节流,则如同上文所讲,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节俭不是抠门小气,而是一种美德。 2.从低起点开始,逐渐养成定期储蓄的习惯 一口吃不成胖子,攒钱也如是。 建议你开始攒钱时,可以拿出每月收入的10%-30%,比如你一个月到手4000块钱,发了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存下至少400块钱,有能力就存更多,这笔钱不要去动它,纯攒。坚持几个月后(有人也说,一个习惯的养成,21天就够了……便能养成习惯。虽然每次的金额不多,但时间久了,效果要远远好于偶尔一次存入一大笔的钱。 3.尽早还清银行的欠款,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当然,房贷除外~ 不解释,看上文。 4.提早把目标定出来 存钱之前,你得清楚自己攒钱的目标是什么?因为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傻存不是最终目的。 你是想未来十年换个大点儿的房子?还是两年内买辆车?亦或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自己读书深造?总之,把目标定下来,就有了动力。 5. 学习上的钱,大大方方花出去 在这个哪儿哪儿都发展的快,知识的更新也非常快的时代,上学那点儿东西不可能一直适应眼下的发展,所以花在提升个人能力方面的钱永远都不浪费,因为这是投资自己。 看着自己账户中的钱越来越多,你才会有安全感。 网贷财经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你是20岁,还是30岁,有多少花多少,没有积蓄的人,看似活的潇洒,但我相信,TA们心里还是有顾虑的,毕竟兜儿里没粮,心里发慌。 我把存款看的很重要,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为自己的养老提供保障,也可以在危急之时提供一些保障。 所以那位30岁还在跟我抱怨为什么自己攒不下钱,很没有安全感的朋友,加个油吧! ...
部分信托产品在近期频频发生风险事件,这将信托产品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曾顶着低风险、高收益、刚性兑付光环的集合信托产品,开始被部分投资者怀疑甚至“抛弃”。集合信托产品究竟是良好的固定收益产品还是合法的高利贷工具?该如何去评判一款信托产品是否值得投资,这成为摆在不少信托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优劣,可以通过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融资项目的还款能力、信托产品的风险水平和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等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别按照20%、25%、35%和20%的权重进行测评。 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由于目前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在设计上以债权模式或者“物权+反购”模式为主,收益一般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故可以用其预期收益率来评判其收益水平。为剔除期限结构对收益率的影响,测评体系用预期收益率/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衡量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能力。 另外,目前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基本上为项目融资模式,借款人或者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或者利税前利润(EBIT)已知,测评体系可用项目或者借款人的EBIT/信托产品兑付资金需求衡量项目还款能力。 “虽然目前固定收益集合信托有刚性兑付文化,但产品风险依然不容忽视。”研究员范杰谈到信托产品的风险水平时指出,风险水平较低的产品通常收益较低,风险水平较高的产品通常收益较高,投资者应该规避风险高收益低的产品,以及风险不可控的产品。 具体对信托产品的风控水平从两个方面评价:第一,项目或融资人自身是否有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第二,信托公式为控制这些风险采取的风控措施或者产品设计是否得当,是否有效。 关于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的自身实力不仅代表了信托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而且涵盖了信托公司开发集合产品的经验、在产品出问题之后信托公司处置资产的能力、信托公司股东对其业务的支持等。所以,一家信托公司的综合实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到信托产品的设计、运行、清算。 ...
近日,靠谱众投获悉,因监管原因,在消费金融领域,除了阿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非持牌金融机构的ABS发行下半年已陷入停滞,这与上半年互联网消费金融ABS的火热发行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表示,由于校园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问题频发,监管层对于在交易所挂牌的消费金融ABS态度非常谨慎,“目前基本不批,什么时候放开也没有时间表。” 阿里和京东因为拥有互联网寡头光环,在发行ABS产品时,对于券商有品牌加成作用。另外,即使基础资产出现问题,阿里京东也不会坐视不管,对ABS产品有无形的增信作用。 但普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其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风控合规,券商很难完全放心。消费金融做ABS,进入资产池的个人贷款成千上万笔,券商作为资产管理人,很难识别每笔资产的真实性。 交易所的ABS发行,名义上是备案制,实际上仍需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认可审批。下半年以来,消费金融领域问题频发,尤其是一些互联网新兴公司,成为监管层重点盯防的对象。 交易所目前给到券商的态度很明确:跟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的项目不要往上报了,报了也不批。虽然没有明确发文,但类似窗口指导的方式把意见传达下去。 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在交易所ABS发行过程中充当了管理人和主承销商的角色。 券商从2015年开始加大对ABS业务的投入,比如从固收部门分设业务条线进行项目招揽。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券商资管的专项资产计划共有156只产品,规模达1793.75亿元,比2014年底大增389.45%,其中大部分是资产证券化产品。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称:“我们接触过一些互联网金融类的项目,比如消费分期。在做资产支持计划的时候,首先要看他的股东背景,其次看他业务的信用逻辑,业务是不是可持续。尤其是风险收益的匹配度。” 在阿里和京东、分期乐和宜人贷之外,沉寂许久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近期重新开张。10月24日,“东方汇智-中腾信工薪贷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中腾信工薪贷ABS”)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即将挂牌深交所,发行规模近2.9亿元。 其内部人士透露,这很可能是消费金融场内的“最后一单”,以后不再发新的了。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是中腾信这一期,也是上半年完成,其早在今年4月份就拿到了交易所无异议函。这表明,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已经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 中信产业基金作为控股股东的中腾信。其他股东包括中航信托和华联股份。用于放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信托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目前麻袋理财和中腾讯的法人均为樊扬,二者作为关联公司,前者充当资金端,后者为资产端,而樊扬的另一个身份是中信产业基金的执行总经理。 作为中信产业基金打造的消费金融服务公司,中腾信面对工薪人群提供小额消费信用借款。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建立了110余个营业部。据中腾信助理总经理魏昆介绍,中腾信和纯线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不同,过去两年主要集中在线下,核心管理层来自Capital One、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 这也表明,至少在最近这段时间,场内ABS的门槛没有降低,依然还只是巨头的游戏。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学籍信息、本人电话,甚至父母和同学的手机号全部被晒在网上。记者近日发现,一家名为“中国信用黑名单”的网站公布了4242条网贷逾期者的个人信息,详细程度令人震惊。 该网首页印有工商部门的盾牌标志,似乎为政府网站,但ICP备案显示,该网主办单位实为“上海泰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面对质疑,该公司工作人员称,网站仅作为第三方平台,所有信息都是其他网贷公司提供的,“网贷公司已与贷款者约定,若对方逾期未还款,则有权通过互联网公布其个人信息,这是合法的,如有异议,那你就去起诉好了”。 10月24日下午,在记者采访之后,“中国信用黑名单”网站已无法访问。 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均被公示 “中国信用黑名单”网站首页风格简单——白色背景,上方有一工商部门盾牌标志,下方是一个搜索框,输入姓名、手机号或身份证号即可查询该信息是否被纳入黑名单。 搜索框下方列出了一份“最新黑名单”,近3000行内容,每行包括贷款者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逾期本息、逾期天数等信息,各行名字偶有重复,但数量不多。 这还不是最全的信息。记者点击“马××”等人名后看到,贷款者的微信号、支付宝账号、家庭住址以及包括学校名称、入学时间、专业、班级、学号、宿舍号在内的学籍信息、贷款者手持身份证拍摄的正面照、身份证原件正反照片、学生证内页照片,甚至父母、兄弟、同学等多位第三方的姓名、电话等各类信息都罗列得清清楚楚。 随机点击十余名贷款者发现,每个人的页面都包含了上述信息,且信息均未做模糊处理。 记者随机拨打十余名贷款者的电话,接通的贷款者中有人说“自己的手机前段时间丢过,个人信息被冒用,已向公安局报警”,有人声称“室友以自己的名义贷款,自己现在还在帮忙还款”,还有人认为该网站非官方征信平台,是诈骗网站,对自己的贷款情况表示并不知情。 李硕是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网站信息显示,其逾期本息共5012元,已逾期262天。记者通过网上公布的他母亲的电话联系上了他。 李硕称,自己的大学室友因为急需用钱,在他上大二、大三期间,用他的信息进行网络平台贷款。“刚开始他没告诉我用信息干什么,后来发现被室友拿去贷款了,之后他退学了,已经半年联系不上了”。 李硕表示:“有的平台会显示你什么时候借了钱,应该还多少,会发信息提醒。上海这个(指上海泰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没有发送任何信息给我。” 今年1月,有平台给李硕打电话,说他欠700元,已经逾期两个月,一共要还3000多元。当时李硕也没多想,正好手头有钱就把钱还了。之后,李硕又接到电话,说还有两个欠款,一个本金500多元,一个本金600多元,已逾期6个多月。“中间没有给我发任何信息,一下子要求我还1万多元,对于这么高的利息,我不能接受。”他表示。据李硕回忆,室友是在网上签的协议,约定逾期1天,利息17元。 记者注意到,网站首页底部有一“查看更多”链接。截至10月24日下午,总共可看到213页信息,最多的逾期402天,最少的60天,逾期金额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这些被公示的绝大多数为90后甚至95后大学生,另有少数70后白领。 公司工作人员称自己有权公示这些信息 工商资料显示,网站主办单位“上海泰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朱拴保。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投资管理、电子商务、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计算机网络领域内技术服务等。 资料显示,该公司在工商局登记的网站仅为一家名为“微众筹”的网站,并无“中国信用黑名单”。 记者以贷款者家属的名义与该公司工商资料年度报告载明的联系人取得了联系,对方自称姓李,承认“中国信用黑名单”为上海泰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网站,并声称自己是第三方平台,经过网贷平台授权有权公示这些个人信息。 该李姓工作人员称,贷款者和网贷平台签署的借款合同上已写明“如果逾期,网贷平台有权利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发布贷款者提供的信息”。公司在公示信息前,会确认合同是否存在、是否有本人签名,确认后即发布,“我们只要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当记者要求撤下个人信息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对方要求记者和网贷平台联系,称只有网贷平台那边的逾期记录被划掉后,网站上的信息才会下架。 “贷款平台委托我们发布信息,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对方称,如果贷款者和网贷平台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逾期后网贷平台可以公示提交的信息,当真的逾期了,网贷平台将贷款者提交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公布出来,是合法的。“你可以起诉网贷平台,说你和他们签订的合同不对。但这是你和网贷平台的关系,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是受他的委托,将这些信息公布出来。” 当记者最后问及“中国信用黑名单”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对方回复,如果有疑义,可以起诉公司,公司法人会找律师应诉。 记者注意到,该网站所汇集的借款平台包括小微学贷、极速学贷、闪电学贷等,但3家网贷平台的客服电话均无人接听。 小微学贷App的《注册服务协议》显示,用户确认本服务协议后,本服务协议即在用户和小微学贷之间产生法律效力。其中第六项的隐私规则说明,小微学贷对于用户提供的、自行收集的、经认证的个人信息将按照本规则予以保护、使用或者披露。当用户作为借入人借款逾期未还时,小微学贷及作为借出人的其他用户可以采取发布用户的个人信息的方式追索债权,但小微学贷对上述行为免责。 此外,小微学贷、极速学贷和闪电学贷App的服务协议里均写明:用户的借款逾期超过30天的,学贷有权对用户提供的及学贷自行收集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料编辑入网站黑名单,并将该黑名单对第三方披露,且学贷有权将用户提交的资料或学贷在公开领域了解的用户的情况与任何第三方进行数据共享,以便网站和第三方催收逾期借款及对用户的其他申请进行审核之用,由此因第三方的行为造成用户损失,学贷不承担法律责任。 专家称该网站大批量公示个人信息涉嫌违法 多位专家在采访中表示,像“中国信用黑名单”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网站大批量公布名字、手机、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是不合法的。 关于黑名单,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早已作出明确规定。其中规定,执行惩罚行为的主体只有人民法院。 “政府有必要取缔这样的网站。”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郭华表示,个人网站对于获取到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是无权公布的,也无权给其他人提供场所公布,“民间无权制作黑名单,信用评级也不行。” 在北京京师事务所王殿学律师看来,平台的上述说辞也不成立。由于该平台无法确定看到的合同是否能体现本人意思,也无法分辨欠钱是因为逾期未还还是别的纠纷。“只根据一份有签名的合同就确认可以公示个人信息,很明显是侵权。”他表示,在民事上,网贷平台和这家网站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许浩律师认为,即使合同签署双方同意可以公开信息,也应该有限度。被欠款一方只要事实真实,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不担负任何侵权责任。但若授权第三方网站发布,就是侵权行为。 “网站和网贷平台都有问题。”许浩表示,首先合同约定的内容可能已经涉及公民隐私权,与现有法律相违背。其次,该网站公示个人信息的行为还侵犯了第三方隐私权,“父母、兄弟、同学是无关方,逾期欠款也与公共利益无关,他们的个人隐私权受法律合法保护”。 他建议,该网站中的信息被公开者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该网站和相关网贷平台停止侵权,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
北京等6个地区的医保基金支付不足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称,这种说法属于个别媒体的误读,除天津外,北京、湖北等其他5个地区的医保基金运行平稳,百姓报销没有问题。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人社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1月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低于4.5%的年度调控目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5万人,完成全年120万人的目标任务。 社会保险方面,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1亿人、6.98亿人、1.78亿人、2.16亿人、1.82亿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225万人、3247万人、506万人、187万人、397万人。1月至9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支出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医保基金收不抵支,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6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李忠表示,这种说法属于媒体的误读。 李忠解释,我国的医疗保险是现收现付制度,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针对有的地区结余偏多、有的结余不足的情况,有关部门论证后提出,统筹基金结余的多少是判断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的核心指标。一般来说,医保基金结余控制在6到9个月的支付水平属于合理的,如果高于15个月就属于结余过多,低于3个月就属于结余不足,结余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基金的安全和效率。但这6到9个月的结余都是拿统筹基金作为分子、分母来计算的,报道这则消息的媒体却拿个人账户的支出来计算,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只有天津的医保基金结余不足支付6个月,北京、湖北、重庆、贵州、新疆的医保基金目前都在合理支付范围内,能够保证支付,基金运行基本平稳。 李忠还给出了一组数字证实:1月至9月,我国医保基金收入9266亿元,支出7341亿元,职工医保收入7257亿元,增长12.8%,支出5846亿元,增长10.7% ;居民医保收入2009亿元,增长22.8%,支出1495亿元,增长22.6%。“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基本医疗保障没有问题。” ...
政府引导基金推广的同时,资管机构正面临“资产荒”的困扰,政府引导基金成为银行理财资金选择的投向之一。 政府引导基金有多火? 根据相关金融机构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国内存续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3.3万亿。 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作为供给侧改革实施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省被广泛推广。从额度爆发点来看,启动的时间节点在2015年。 去年底发布的《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显示,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领域主要包括支持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等四个方面。 政府引导基金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设立,其本质也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形式。 在政府引导基金中,银行是重要参与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高峰阶段,股权基金业务在银行业的发展随之变革。 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表示,商业银行从通过“募投管退”等服务切入私募股权行业,再到发展股权结构化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并逐渐向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直投领域转型。 3万亿区域分布 浦发银行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引导基金与区域及产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国内共成立980只政府引导基金,其中789只已披露基金规模达33004.58亿元。 2015年初以来,中国政府引导基金数量与规模呈现“井喷”状态。 2015年全年新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为297只,基金规模15089.96亿人民币,分别是2014年引导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的2.83倍和5.22倍;截至2016年9月底,2016年新设立的引导基金数量和规模均接近2015全年的水平。 引导基金的区域分布方面,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VC/PE发展较好城市的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国引导基金已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为聚集区域,并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全面扩散的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成为政府引导基金设立的新沃土。 在投资模式上,虽然全球各国或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运作上各有特点,但主要采用参股支持和融资担保两大投资方式。而在我国主要有参股投资、跟进投资及融资担保三类。 银行理财资金重点投向 在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形式上,各地方政府根据投资方向和重点,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 政府引导基金推广的同时,资管机构正面临“资产荒”的困扰,政府引导基金成为银行理财资金选择的投向之一。 例如招商银行资管部今年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重点将城市发展基金、城市建设基金和PE型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业务作为核心,增加对基金优先级的出资力度。相当于作为LP(有限合伙人)的角色参与其中。 而这仅是银行机构参与政府引导基金的冰山一角。实际操作中,除作为LP之外,银行机构参与政府引导基金还有四类模式,基金托管人、募资财务顾问、项目推荐、投贷联动。 今年以来,银监会、央行等联合发布了针对银行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投贷联动成为银行重点关注的业务之一。 近期,政府主导设立的投贷联动引导基金也陆续启动。 例如上周张家港市设立投贷联动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成立投贷联动子基金,子基金与商业银行联合以“股权+贷款”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的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