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与众多机构一同卷入债券违约事件。此次事件发生在债市长牛崩塌的大背景下,爆出机构内控不严、协议上出现伪造的“萝卜章”等严重问题,突破银行间债市交易机构间互相信任的底线,成为具备历史性意义的负面事件。 12月18日上午,国海证券公告确认,这一事件涉及的公章确系伪造,公安机关已经立案。公告称:“根据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结果,相关涉事协议中加盖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印章与我司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印章不符。” 有观点认为,公安机关立案后,根据“先刑后民”的原则,有关合同的履行会被延后。这对债市及相关机构年底的资金周转,仍会造成负面影响。 记者看到的机构相关材料表明,至少有20多家国海证券的交易对手牵扯其中,大多为证券公司,也有个别城商行。在五矿、华龙技术性违约,爆出国海证券原固收团队成员在外和多家机构交易,案涉伪造公章行为后,多家机构派人来到国海证券北京分公司紧急沟通,但没有获得其希望的“认可交易”的承诺。 截至目前,国海证券与众多机构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前者认为主要责任在于冒用公司名义、伪造公章的前员工,国海证券是受害者(这是甩锅吗);机构方面认为这不能仅仅归结为个人责任身上,涉案者确为国海固收团队成员,不管案发后是否离职,不管是否涉及伪造公章,国海都该承认相关交易,承担债市暴跌造成的浮亏。 12月15日,国海证券债券事件发酵的第二天,国海证券众多交易对手机构纷纷来到国海证券位于北京市腾达大厦的分公司“讨说法”。16日,仍有部分机构在分公司与国海沟通此事,当天一位人士将其表述为“我们是来讨债的”。 15日的沟通会议召开了一整天,国海证券总裁项春生、常务副总胡德忠、副总卢凯、董秘刘峻、投资总监陈列江、投资管理部负责人陈嘉斌都有出席,并分别在会议上对各家被卷入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12月16日,记者来到国海证券北京分公司探访,大门开启,公司业务照常。直到16日晚间,仍有相关机构留在国海证券的贵宾室,焦急地等待国海的高管,与之沟通违约事件的处理办法。记者看到,国海证券的董事长何春梅也于当日来到北京分公司处理这起紧急事件。 国海证券已经在15日的公告里,对事件的关键问题作出交待,包括认定张杨、郭亮所涉业务相关协议中加盖的印章纯属伪造,也确认国海证券未授权二人开展这些业务、签订相关协议。这被市场认为,国海此举是为了撇清自身的责任(甩锅)。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违约事件发酵之后,国海证券就下达内部通知,“公司的公章要封印。” 面对国海证券的态度,机构显然不满意,认为国海证券不应将全部责任推卸到两个自然人身上。记者了解到,一位人士表达了所在机构的诉求,即国海要认这笔债券,哪怕现在因为流动性的问题很难接手,这些都可以协商,但是前提就是要认。 一位机构人士透露,已经向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反映该事件,希望借监管向国海证券施压,迫使其承认这些协议和交易。 记者获得了12月15日国海证券与各机构对于违约事件处理的沟通会的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违约事件爆发之后,相关地区的部分地方证监局也已经向国海证券询问情况。 希望监管施压 12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腾达大厦的国海证券北京分公司。国海证券共占据两个楼层,分别是15层和25层。15层是企业金融服务委员会的相关部门,25层包括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研究所、金融市场部等部门。 时值16日下午,分公司的贵宾室仍有两三批机构人士等待与国海方面沟通,但是无实质性进展。 其中一位机构人士在电话中表达机构立场:“我们的诉求就是国海要履行这些协议和承认这些交易,如果因为流动性的问题暂时不能履行,这个可以协商,但是前提就是得认。”同时,所在机构已经与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报告该事的来龙去脉,希望借由监管部门对国海证券施压。“先停掉他们其他的业务,不要让他们发债了,要给他们压力嘛。” 据此前报道,国海证券与华龙证券、五矿证券发生的违约纠纷系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会议纪要显示,此案涉及的债券还不止前述这几笔。一位机构人士提及,“张杨张罗的这些债券有一些是国海发行的债券,这些债不见得那么好,有一些本来是包销的。”从16日当天机构人士的表现来看,国海证券尚未给出令机构满意的答复,机构人士对此事十分焦虑且不愿多谈。甚至一位机构人士看到记者故意绕道而行,唯恐避之不及。 真假公章 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的机构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于:协议的公章是否为假?国海证券是否承认与22家(甚至更多)机构的债券交易,是否承担浮亏。 关于公章的真假问题,15日早上,国海证券方面已经向前来“问责”的机构给出较为明确的说法,“第一,我们查了一下我们的OA流程(行政部流程)以及相关部门的用印记录,我们可以确定,所有的用印都不是我们办公室有相应记录的;第二,我们也比对了公章,这个公章跟我们在公安局报备的公章是不一致的,所以所涉及到的协议的公章是伪造的。” 15日中午,国海证券发布的上市公司公告也明确提及,这些相关协议里的印章纯属伪造,公司未曾授权二人开展这些业务、签订相关业务协议。张杨已于2016年8月1日离职,郭亮已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然而,“讨说法”的机构并不认可这些定论。一位机构人士表示,应该将公章送到双方都认可的鉴定机构去鉴定,并非由国海单方面地自己鉴定。 为此,国海证券的代表律师反过来指责该机构人士,说道“根据《合同法》,一个组织、一个单位行为时看的是公章的,而你们提供的合同上,代表人签字是直接打印上去的,这就说明,你们自己的风险把控是有问题的。” 从会议纪要来看,公章的真假或决定了国海证券方面处理此事的态度方向。国海证券投资总监陈列江向机构回应了对于公章的态度:“如果是真的,我可以去给公司建议,哪怕再大的代价也要承担下来。如果公章是假的,那就另当别论,一定与真章区别对待。” 危及同业信任 毫无疑问,从业人员张杨和郭亮的身份也是此次违约事件的焦点之一。 张杨和郭亮都曾供职于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张扬处于失联状态,国海证券的公告明确了张杨已于2016年8月1日离职。郭亮则在案发后向公安机关自首。但国海证券的公告未确认郭亮在投案前是否还供职于国海证券。 机构则向国海一再追问,张杨和郭亮的离职手续是否办理完毕,张杨现在身在何处。 在12月15日的沟通会上,国海证券代表律师表示,张杨的离职手续办完了,八月份就离职了,郭亮的(劳务)合同在八月份到期。 据多家机构反映,张杨和郭亮如此操作已经很久,甚至有机构人士表示,“他们至少在签订协议时还是国海证券的员工啊,至少郭亮一直是。” 记者了解到,多家机构也理解由于债市暴跌,这批协议产生了巨大的浮亏,机构认为履行协议的时间可以商量。也有机构人士提出,由国海方面提供一个时间表,今年先给一部分(钱),以及剩余的分多久给。 然而,在会议沟通会上,国海证券总裁项春生表示,对于认还是不认,目前无法给大家满意的答案。国海内部也在做核查,需要各家机构整理相关材料配合国海来分析。 多家机构人士表示,此次事件中,国海证券发出公告表明的态度,不仅影响了整个债市的流动性,还伤害了同行之间的信任。甚至有机构人士质问项春生,现在到底哪些员工属于正式员工,交易时没人能够判断此人是在职还是不在职,他认为这样下去,没有人敢和国海做交易。 在15日的沟通会上,项春生承诺各家机构,接下来会对牵扯到的机构做逐一拜访,“最迟一周之内全部拜访完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世界影史上曾有一部讲述气候变化的灾难电影,雄踞全球灾难片历史票房第7位,这部电影就是由曾经执导《独立日》、《爱国者》等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打造的灾难史诗——《后天》! “后天”原版片名为“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文版片名将英文中“明日之劫”的含义隐喻成“后天”一词,讲述了一段因为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异变,而蝶应出的世界浩劫。 2015年消费金融领域的风口猛然加速,霎时间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寡头、运营商及海外资本的纷纷举旗参战,一场百家争霸的消费金融风口战,正在互联网上轰然打响! 需求的诱因 1997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为172个亿,2015年底是18.96万亿,根据波士顿的预测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额度将是23万亿,2020年消费金融需求将突破40万亿,扣除房贷份额(按2015年的75%占比统计),截止2020年非房贷的消费贷款需求将突破10万亿。 扣除金融机构的信贷份额(按2015年的18.8%占比统计),截止2020年非银机构的非房贷消费贷款需求将高达8万亿。 这个8万亿的巨大信贷蛋糕,就是不计其数的非银机构、互联网机构争先口后涌入消费金融领域的最大诱因! 现实的疯狂 如图所示,国内基于需求分类的主流消费金融机构已高达344家!而基于场景消费的互联网电商虽未被统计,但热衷于收藏热门APP 用户们不难发现,消费分期、现金贷等金融服务,也早已成了热门APP 的标配业务。金融从未如此疯狂,但现实已然! 盛世的背后 当下消金公司虽然经营方向有所不同:有的意图侵占原有银行的信贷市场,有的另辟蹊径挖掘细分客群。但无独有偶,所秉承的风控体系却高度相似:场景数据+央行征信+征信机构报告+运营商数据,共同组成了主流消金公司赖以生存的风控命门。 央行征信现在覆盖全国约20%-30%的市场,而三方征信机构包括芝麻、前海等领军品牌号称覆盖全国约70%-80%的市场,如此看来三方的“大数据征信”可以“完美”覆盖空白市场的信用需求,为消金公司开拓蓝海市场保驾护航,风雨无阻!但未来真的会如此美好吗? 超额的供给 消费需求作为作为居民的日常需求,理应是一种刚性需求,而非刺激性需求。居民消费作为常规性的计划开支,供给层面应该是迎合,而非透支! 提前透支或者过度刺激、超额供给,都可能引起巨大的信贷风险,而当下消金公司“高度相似”的风控体系导致目标客群重叠、信贷门槛低准入、客群重复授信等风险。这些风险隐患如同《后天》电影开场时,南极大陆瞬间崩陷的万年冰层,遥远无声但正蝶变着灭世风暴! 历史的相似 2006年,台湾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转销呆账(“呆账”国内称作坏账)高达90 亿元,当年亏损高于前三年累计余额。借此一场重击台湾金融史的信贷风暴正式降临——台湾双卡风暴! 双卡风暴的起因是,2000年台湾万泰银行发行“乔治玛莉现金卡”,现金卡(小额信用贷款卡,申请人无需存款就能从柜员机拿钱,取现非常容易);首次在台湾金融消费市场出现,造成一股旋风,让在台湾并不知名的万泰银行打响名号,业绩迅速好转,次年便由上年严重亏损转为14亿元新台币的盈利,相当于该现金卡带来50 亿元的获利。此举引发台湾银行的现金卡风潮。台新银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大众银行与中华银行等纷纷大量发行现金卡,于是各种信用卡与现金卡成为当今台湾消费金融最流行的支付手段。 2000年信用卡与现金卡也只有1830万张。而到2004 年,市场流通的信用卡有3600万张,台湾人口2000多万,去掉年纪不合适的、风险高的,合格的持卡人超过了1000万人左右,如此算来,人均持卡量超过3张,可以说市场饱和度相当高。 2000年-2005年,由于正常消费需求被无节制的刺激,导致民众循环的刷卡,借钱容易还钱难,这些的债务人在还不出钱的情况下,只好以卡养卡,也就是办一张新卡,从新卡借钱还款给前一张卡的银行,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再加上“双卡”的循环利率高达20%左右(一般一年期定存的利率不过2%左右),发卡银行在催讨无门、不堪负荷之下,终于爆发台湾金融史上严重的“双卡风暴”。 台湾“金管会”发现正常居民消费需求,因为双卡授信的超额刺激,而正式出面叫停时,双卡贷款余额已近1万亿元,而且这些均属无担保贷款,这些贷款每2元就有1元的呆账。不仅如此,银行其他贷款巨大,包括4万亿元的房贷、7000多亿元的房屋维修贷款、1000多亿元的购车贷款等。 2006年期“双卡风暴后遗症”在台湾岛内正式蔓延开来,06年台湾地区直销行业总营业额为553.4亿元,较2005 年大跌了130 亿元,这一跌,几乎又跌回3年前的市场水平。一个月因卡债而烧炭自杀者就一超过40人。而据“金管会”统计约有51万的卡债逾放户(超过六个月的本金加利息未还),占成人人口的2.5%,平均借贷金额超过190万,其中10万人向银行申请破产。2006年-2008年银行转销呆账785亿元,大量银行、企业宣布破产倒闭! 风暴的种子 台湾作为消费贷款的先行者,在双卡风暴之初已有很多方面走在当下中国的前面,如台湾联证中心JCIC 覆盖居民征信90%以上!这点与现在国内征信机构(个人征信牌照公司)所宣扬掌握中国80%以上居民信用数据的说辞“高度相似”。但为何如此“几近完美”征信系统,仍无法阻止台湾金融史上最惨重的消金风暴呢? 风暴之后的调研数据揭示了以上问题:双卡风暴期间,信贷资金的主要用途有70%为奢侈消费之用,30%才是用在民生消费。此外欠卡债的原依次为:【过度消费】占比最高,达到25%;其次【投资失败】占比21%;【用于生活开支】占比19%;【资金周转】占比14%。 过度刺激的居民需求,导致民众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发生了行为畸变,因为供给方面的超额便利的循环刺激,使得这一畸变不断放大,最后成为风暴的起点! 敬畏的今天 中国的消费金融现在也存在过渡刺激、重复刺激的潜在隐患:学生群体、低收入群体、无需求群体、投资偏好较低的群体,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营销广告的轮番轰炸、免费特权的循环推荐,在享受“普惠性”及“低准入性”的同时,被众多消金公司重复营销、循环授信。从“一无所有”到“负债累累”,从“腰缠万贯”到“一夜赤贫”,再到最终的“消金风暴”! 毋庸置疑,消费金融是将一个影响中国金融史的时代命题!但如何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坚守消费金融的纯正使命与神圣职责?这需要每一个消金从业者时刻警示自己,保持对金融的谦卑与敬畏,将消费金融作为终极目标而努力,初心不变、奋斗终生!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昨日记者从韶关警方了解到,广东韶关一名妇女花 50 多万投资 " 理财产品 ",上月初离家后失踪,警方紧急搜寻发现,她被人抛尸深山处。目前该案已侦破,犯罪嫌疑人李某坚已被执行逮捕。 她进入一栋大厦后失踪 11 月 10 日晚 8 时许,有韶关市民报料称,42 岁女子、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人潘某梅,11 月 6 日离家后至今下落不明,失踪当天去过火车东站旁边的财富广场大厦。 民警调查发现,潘某梅到过火车东站广场边的财富广场大厦后失踪,与财富广场一李姓男子有过接触。巧合的是,今年 10 月底,李某涉嫌其他犯罪被调查。种种迹象反映出李某有重大嫌疑,警方随即将其控制。 当晚 10 时后,民警在财富广场大厦内逐层搜索。在李某居住的 B1××× 房间,技术人员勘验发现,房间有刻意打扫破坏现场的痕迹。在讯问室内,李某交待的问题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叙事过程藏头露尾,审讯工作进展不顺利。 监控视频显示嫌犯行踪 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最终从调取的监控视频中发现端倪。民警从监控画面看到,潘某梅于 11 月 6 日进入财富广场大厦和李某接触后再也没出来,而李某却一个人出来,从外面拿了一个准备好的大行李箱进入大厦,再将沉重的行李箱拖出来,绑在一部摩托车尾架上运走。他由市区出发,一直开到始兴县马市镇的北山上后,从监控画面上消失踪迹。搭载大行李箱还带着 " 工兵铲 ",他想在高山密林里藏匿什么? 监控视频显示,李某拖着行李箱走出大厦。通讯员供图 在警方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李某的抵抗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供认其谋害潘某梅致其死亡的犯罪事实。据李某供述,他叫李某坚,现年 47 岁,在某理财公司当私人助理。2006 年,他因犯盗窃罪被浙江省某市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2013 年出狱。随后在推销理财产品时结识龙归镇妇女潘某梅,骗她投资了 50 多万元 " 理财产品 " 后,他将收来的钱款用于挥霍。潘某梅多次追问投资款,他便假意叫潘某梅到其住处谈。随后,李某坚将潘某梅杀害,再用事先准备好的大行李箱,将尸体装入箱内,搭载到始兴县马市镇的北山上抛弃,自认为抛尸野外远离作案现场不会被人发现。 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所有的产品都是解决用户问题的工具,解决问题也是产品存在的价值。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产品经理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到目标用户,分析挖掘他们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理成需求,设计成产品推向市场。 一、需求来源 一个产品的需求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需求靠谱,有的需求不靠谱,需要我们自己学会收集,整理,挖掘。 1.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需求往往来自于公司老板的想法。很多老板会把一些机缘巧合、经验积累,甚至可能是一拍大腿而来的想法拿来和你交流。首先要恭喜你,老板还是很重视你的,在这家公司你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会有更大的苦难等着你。 老板,尤其是创业公司的老板很多是不懂产品、不懂互联网的。但是他们往往都会听到很多互联网的名词,并且以为自己很懂。这样的结果就是老板的很多想法不能直接变成产品,还会对产品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需求。这个时候就要靠产品经理的气场、思维、口才来hold住老板。更关键的是你需要知道老板真正想要什么,想要打什么市场,消费者是谁,钱怎么赚。老板有一项能力一定比你强。只有你真正知道老板在想什么,要干什么之后,你才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他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2. 竞品分析 最容易听到的初级产品经理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产品是创新的,没有竞争对手”。这句话直接反映了产品经理的格局不够高、视野不够广。 产品是依赖于问题而存在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法。这些现成的解决方法就是你的竞品。不管这个解决方法有多么low,多么原始,多么和互联网不沾边,你多么瞧不上。但我们在做竞品分析时一定要认真考虑我们的产品和现有的这么多解决方法相比,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这就是竞品分析! 大多数产品经理做的竞品分析只是停留在互联网的区域,这是竞品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如果你的眼光只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也就很难做出真正伟大的产品。 以后,你如果再觉得自己的产品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不妨把思路放开后再想想。 3. 运营反馈 产品经理梳理需求后交给开发团队,这是对信息的过滤与加工,降低开发的成本,作为开发团队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帮助开发团队挡子弹。 运营的小伙伴直接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理应将需求梳理后交给产品经理,作为产品、开发团队的第一道防线,挡掉一部分子弹。但大部分情况,运营不仅不会帮你挡子弹,反而会多补上几枪。这就需要产品经理自己来过滤、整理运营的反馈了。 4. 用户反馈 好的产品经理除了对用户要有理性的数据分析、功能的埋点统计之外,也会找机会直接与用户沟通,获得对用户的感性认识。产品经理是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一种动物。拿到用户反馈后,一定需要分析这些反馈是个性化的,还是普遍性的,这个用户是在我用户池中的哪一组。 用户反馈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想法,产品经理需要做的第一步仍然是还原最真实的问题,再想出解决方式(需求)。 5. 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分为两种,宏观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调研。宏观市场调研一般通过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后整理分析;消费者调研是针对个体潜在用户进行交流,获得真实的问题反馈。 通过宏观与微观的调研相结合,能让你对自己的产品所处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需求优先级 拿到所有的需求后,我们需要对需求进行统一管理。需求池就是所有需求的集散地。需求池里面要包括需求的简单描述、需求来源、需求提交的时间、需求提交人。下面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需求池: 将需求整理好后,下一步就是最重要的判断需求优先级。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老板需求 > 我的需求 > 其他人的需求。 这也是很多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 一般来说,产品的功能分为三个类别:核心需求、基本需求、扩展需求。 核心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最小功能集合。最好只解决一个问题。 基本需求:为了让功能正常使用的流程性需求,比如:登录、注册、后台管理等。 扩展需求:为了用户能有更好的体验而设计的一些小的功能点。 按照需求的分类,结合当前产品推广的方案,自然我们的需求优先级就能定出来了。 三、需求开发流程 1. scrum 关于scrum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很详细的资料,这里就不再多说。scrum的核心是迭代,一般一个迭代周期是一周或者两周。 需求池里面会逐步积累大量的需求,但绝不可能把所有的需求都一次性交给开发团队。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的迭代周期前从需求池里面选择适量的需求进入开发过程。 选择的依据一个是前面我们定的优先级、另外就是开发成本,一些不重要,但开发成本较低的需求可以提前塞到这次的迭代中。 2. 需求锁定 当需求进入开发过程后,原则上不允许给开发团队增加另外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一个迭代周期内的需求是被锁定的。这种处理方式能最大化提升开发的效率。让开发团队有足够的时间优化代码架构。 3. 特殊需求-bug Bug在产品上线之前是由测试团队进行测试,开发团队修复。但当bug是在产品上线运营后才被我们或者用户发现,这类bug是需要列入需求池的。紧急的bug可以临时发布版本,一般不是特别紧急的bug会按照普通需求的处理流程来走。 四、版本管理 版本号是迭代开发的标志。很多创业团队开发的产品是没有版本号的概念的,开发的流程也一定混乱。目前有一些通用的版本号规则: 1. 版本号规则 一般版本号为:9.3.6,3.2.0这种格式。 第一位是主版本号:用于产品有重大更新的时候递增,如最近发布的iOS 10。 第二位是次版本号:用于产品新增部分功能、模块,但没有大范围的修改时递增。 第三位是修订版本号:用于产品修复bug,新增小的功能时使用。 第四位是build号:一般用于开发过程管理,不面向普通用户。 2. 版本库 产品的版本库是至关重要的路标,它会反应出来我们之前走过什么路,今后要走什么路。结合运营的指标,我们更是能够分析产品升级给我们的用户量、市场占有率带来是什么样的影响。 需求池、版本库、开发过程管理,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我们会逐步为大家介绍产品经理工作中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环节,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进步、成长。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报道,意大利国会最新通过的2017年预算法案(Stability Law 2017)允许全体中小企业通过股权众筹平台融资。 早在2013年7月意大利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众筹法规的国家。然而,规定设置的过于严格,致使搭建股权众筹平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上,这一市场在2015年的估值约为160万欧元,与相邻的法国同类市场近5000万欧元的估值相比微乎其微。 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一份文件。这份文件规定,只有“创新性初创公司”(Innovative Startups)才能通过股权众筹平台募集资金。同时,文件对“创新性”做了界定——只有在例如研发经费、雇用的研究人员数量等方面达到要求的年轻企业,才算作“创新性”公司。幸而这一标准在实施18个月之后的2015年1月,从“创新性初创公司”拓宽到包含所有“创新性中小企业”(Innovative SMEs)(比如,理念相同而经营时间长度不同的公司)。 然而,限制放宽之后,该文件的应用范围依然狭窄。2015年4月穆迪副总裁 Monica Curti 表示:“全体37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7000家有可能达到新规则的要求。”随后立法机构又于2016年3月实施了第三次拓展,将投资基金(investment funds)纳入可以通过股权众筹平台融资的机构。根据2016年11月通过的新修订的众筹法,所有意大利的中小企业终于都能通过众筹的方式融资了。 许多从业者为这项调整的产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呼求。与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情况相同,意大利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中小企业的发展。股权众筹长久以来被吹捧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市场的影响力也已彰显。 然而,尽管法律上已作出调整——该法案也具备扭转意大利众筹行业现状的潜力——其他未改动的要求和规定依然有可能阻碍这一市场的繁荣。例如,一项规定强制要求募集项目截止时,筹款人必须至少持有“合格投资人(qualified investor)”提供资金总数的5%,同时要求单笔投资金额不高于500欧元、零售投资人一年的投资上限为1000欧元。其中,“合格投资人”包括天使投资人(business angels)与投资基金等。 国外媒体援引股权众筹平台 WeAreStarting 创始人 CarloAllevi 的话:“新通过的2017预算法案让意大利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有关股权众筹的法律,为商业项目的落成提供便捷、安全和有效的途径。”该文章同时提到,有分析人士认为,从鼓励创新性生态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说,2017预算法案可以说是“欧洲最先进的法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李倩,前腾讯新闻中心主编,青山资本副总裁,“在行”全网评分最高的行家。 黄有璨,资深互联网运营从业者,豆瓣高分畅销书《运营之光》作者 本文源于李倩与黄有璨的一次私下交流沟通。全文大部分内容由李倩口述,黄有璨加工整理。 一个误区 过去一年多,我在在行开设了3个与“品牌”和“营销”有关的话题,见了200个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创始人和CMO(Chief Marketing Officer),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创始人和CMO,他们对于“品牌”这件事的认识都是很片面和有偏差的。 比如说,绝大部分的创始人和CMO会在脑海里有类似如下的一些假设—— “做品牌=做事件营销” “做品牌=做PR” “做品牌=做新媒体” 于是,当他们在与我交流自己公司的品牌该如何打造的时候,总是会问这样的问题——怎么做好PR?怎么做好新媒体传播?怎么做好事件营销? 你要知道,在很多创始人眼中,PR这个事往往就是我的产品Ready了,然后我就要到外面去吆喝一嘴,甭管是to VC还是怎么着。但我想说:如果品牌这件事只是简单的吆喝的话,可能你整个品牌的价值都已经被大大低估了。 再比如说,我发现绝大多数创始人和CMO们心中关于如何做品牌总有一个梦想——搞个大新闻,做个刷屏事件。 但,有了刷屏事件真的就能帮助你做好品牌吗?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像1年多以前有个生成高考新闻的H5小游戏很火。 据说当时产生了2000多万次传播,现在回过头去,我们应该都还记得这个小游戏,但你还想得起来这个H5背后的产品是什么,品牌叫什么名字吗? 再比如,去年国贸的斯巴达300勇士和一群比基尼美女的事件营销也很火,但你现在再想想,你能记住他们背后的产品叫什么吗?你对这个品牌会有好感吗? 所以,在你甚至都不知道品牌是什么的时候,我认为你是很难真正做好品牌的。 这里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很多人都说自己想要做好品牌,但却鲜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把一些跟品牌相关的经典书籍看上一遍。甚至是,很多人都不认为“做品牌”是一个学科,根本没有去了解过自从有“品牌”这个概念以来,跟它有关的说法和方法到底都有哪些。 这样的话,你脑海中的很多想法可能永远都是随机性的、片面的,就像上面提到的,今天看到别人刷屏了你就想要刷屏,明天看到人家做新媒体火了你就要去做新媒体,而很难形成自己的一套整体打法。 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仅出现在大量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身上,也还出现在市场品牌和营销领域的大量从业者身上。 什么是品牌? 于是,我们必须要回到问题的根本——到底什么是品牌? 我对于品牌的定义特别简单。我认为品牌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最终实际导向有两方面: 第一,它能够让产品产生溢价,让其产品比看上去的更值钱。 这个好理解,所有的奢侈品其实都是走的这个逻辑,包括像同样卖干果,三只松鼠这样的品牌肯定会比一个普通的淘品牌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第二,它能够带来一种信用保障,信用保障的背后是一种特定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哪怕你平常早餐天天吃路边摊的鸡蛋灌饼,到了某天你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的时候,你可能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麦当劳——至少你会更愿意相信麦当劳的东西是更靠谱,更不容易出事,更有保障的吧? 包括说,有些品牌比较好的公司,也会更容易吸引到人才,甚至有些好的品牌,大量的人才可能不要钱都希望到你这里来实习工作,这些也都是“信用保障”的体现。 甚至,一家有较强信用保障的公司,在遇到问题与危机的时候,它的抗风险能力也会是更强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罗尔给女儿捐款的事件,后面演变为大众舆论一边倒的对罗尔进行抨击甚至谩骂,但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发生这件事的主人公不是罗尔,而是某个之前有一定个人品牌的人,比如罗振宇罗永浩(无意冒犯),你会不会至少愿意给对方一点时间和空间,听听看他会怎么说怎么解释? 好,这是关于“品牌是做什么的”,我觉得有这样两个定义,足以帮助大部分人理解品牌是什么以及它能发挥什么价值了。 到底有没有必要做品牌? 接下来聊另一个问题——既然是“无形资产”,品牌肯定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做品牌呢? 我个人的建议是:一定要。 在我看来,未来的十年,将是品牌的时代。 一贯以来,中国的企业往往都更擅长在性价比和生产环节中建立和创造优势,但现在,如果你做一个产品仍然还要去追求“性价比”,我想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逻辑。 逻辑很简单,追求“性价比”往往就意味着你要玩命去压低自己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基本由物料和人力两部分组成,物价一定是不断在涨的,那你只能去压低人力。所以过去很多年里,其实很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基础上的。 但如今,随着行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红利在中国的消失,以及“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消费者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产品基本面上的“功能需求”。就像很多人现在哪怕再吃一份凉皮肉夹馍,他们一定看重的不是“吃饱”这一个需求,这决定了继续追求“性价比”会很难发展。 此外,在产品功能层面,大量的企业,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非互联网产品,也都在越来越趋同。这背后的逻辑是: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众创业浪潮洗礼后,几乎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个垂直方向,都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说,一碗重庆小面怎么做,基本现在已经非常标准了,甚至可以说这种东西是很难有秘密可言的。 所以,当你已经无法在产品创新和价格上有更大空间和作为的时候,你必须要开辟新的战场,在其他维度去建立起来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壁垒。 这个维度,我认为最有可能是品牌。品牌力弱的公司未来都是没有前途的。 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品牌?这里有三件事。 第一,建立品牌战略地图 任何一家公司,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战略地图。 “品牌战略地图”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两部分。第一是你的品牌定位,第二是你这样一个品牌,在品牌发展和管理的每个阶段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一个品牌的发展阶段我个人抽象提炼成了以下这几个—— 发现。就是被人找到和看到。 认识。即人家大概能看懂能理解你是做什么的了。 记住。不解释。 喜欢。到了这个阶段才会产生溢价。 忘不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每个阶段适合去做的事和要达成的目的都应该是不同的。比如说,大量的创业公司其实还处在“发现”和“认识”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如果贸然去做一些博眼球的营销刷屏,其实最终伤害到的是“喜欢”这个阶段的用户感受,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斯巴达勇士的营销事件。 所以,“品牌战略地图”,其实就是要有规划有预谋地把某阶段品牌要做的事,以及它的尺度、打法、排兵布阵做一个总体的规划,而不是完全“随机”式地在做你的品牌经营。 此外,我也要强调一下,我们目前看到的现状是很多人都在照抄竞品的品牌战略、定位、风格等,认为这些是可以复制的。但事实上,一个品牌的定位和其战略地图跟其团队风格、资源、市场环境等等都是相关的,因此每一个公司的品牌战略地图都是独特和不可复制的,需要Case by Case地去讨论。 当然,这里关于怎样结合自己的团队风格、资源等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和品牌战略地图,也是有一套方法的,我们就不展开来讲了。 第二,通过沟通建立信任感 有了以上的品牌战略地图,你要结合这份地图,在你的品牌所处的每个阶段,去与用户进行恰当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这样的互动和沟通与用户之间渐渐建立起来一种信任感,并逐渐去强化它,最终形成品牌溢价。 这里又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在跟用户互动和沟通的时候要谨记一个框架,叫做:内容+渠道+时机。 简单讲,做品牌就是围绕着这三个东西打转,即:你要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渠道,通过合适的内容去与你的用户进行互动和沟通。 包括我们在做品牌时总是会提到的“差异性”,也可以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有差异是最易于让用户记住的,但围绕着要跟用户去互动和交流,你可以是差异化的内容,也可以是差异化的时机和渠道。 此外,你也应该依照一种我称之为是“可视化”的方法来与用户进行恰当的互动和沟通,既提炼出来一切你想让用户感知到的东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各种方式呈现给用户,这个会更接近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文案”或者是“设计”等等。 最简单来说,香飘飘奶茶要是说自己卖得多,你可能没有感知。但如果说“连起来能绕地球3圈”,你就有感知了,这就是“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同样需要表示遗憾的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都是缺乏这种表达能力的。但其实很多的表达沟通方法在类似《战略品牌管理》这样的经典书籍中其实都已经有提及了,只是一来没有人去认真看和理解,二来很多人自己读书的时候可能也会面临到一定的理解障碍,可能需要一个对书吃得更透的人来带一带自己,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对于书中的方法进行消化理解等等。 第三,建立品牌溢价 沟通和互动是为了让用户开始能够认识你、记住你,甚至喜欢你,这其实是为了建立“信用保障”。但当已经有了基本的信用保障之后,你需要慢慢开始建立你的品牌溢价。 关于如何能够更好地建立品牌溢价,这里有几个要点—— 1. 保留品牌的连贯和一致性 这是最基本的,千万不要今天对外说我是一个“冷静、克制”的品牌,明天就又到处说我是一个“牛逼、霸气”的品牌。 2. 梳理出一个可视化的特征 什么是可视化的特征?可视化就是数据化、形象化,让普通人一听一看就能联想到某种熟悉的场景,秒懂。 就拿“薄”这个词来说,很多品牌在发布新笔记本电脑时,文案上都会说这是“超薄XXX…..”,那用户听了会懂吗?他们能1秒钟理解你这个“薄”是多“薄”吗? 显然不能。 “薄”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词,怎样才算是“薄”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用可视化的方法来做个文案的话,应该是像今年上半年小米展示小米笔记本“超薄”特性时做的一样。他们将小米笔记本Air与硬币做了对比,文案说“比一分钱硬币还要薄”。 用户一听这个文案,脑海中立即就能想到一分钱的厚度,这样小米Air本“超薄”的特性就跟他们脑海中原有的一分钱的形象关联起来了。如果别的品牌再发笔记本超薄的文案,就得好好想想还能用什么可视化的特征来替代小米本“比一分钱还薄”这个认知了。 3. 尽量坚持互联网化的新审美 “新”是和“旧”相对的一个概念,讲“新审美”,连带着我们也讲下“旧审美”。 “旧审美”我以往都用“父母表情包”来举例,这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传统的审美形式;“新审美”,典型是大家现在常用的 “暴走漫画表情包”、“傅园慧表情包”,这些戏谑的、萌萌哒的、互动性很强的、新鲜充满活力的形象,是互联网化的新审美。 4. 让用户参与和互动起来 这一点非常重要,基本上来看,如果你的基本业务中用户可以参与的环节越多越频繁的话,你的品牌溢价往往就会越高。最基本的,哪怕是做一个微信公号,你微信公号的评论区、后台留言,甚至包括第二天发一篇什么内容这样的事情,都是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有一些互动的,一旦用户形成了定期跟你互动的习惯,你对于用户就有了附加的情感价值,这种价值是能够创造溢价的。 5. 保证品牌的基本专业性 这个算是一个底线和基石性的东西了,就好比大家一直在说的,哪怕你的煎饼和牛腩再有情怀,你也要保证它要好吃吧?哪怕香奈儿爱马仕再奢华,你也要保证它背上去不难背,体验是良好的吧?如果没有这个做保障,一切都是扯淡。 总结 最后,我还想提一嘴,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即:每一个人在整个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链条上都会占据越来越高的权重。 所以,我也同时认为:未来个人品牌会成为一个所有人都会很在意的东西,而每一个人,无论是创始人还是部门总管,都应该学着去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具体关于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品牌逻辑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并且,在整个贯彻“战略品牌地图”的过程中,如果你能把“个人品牌”视作是一种工具,渗透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中去的话(比如说认识和记住这个部分,你就可以借由个人的故事、经历和理念去强化大家对你品牌的认知),它是能够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当80后基金经理成为行业主流时,90后开始冒尖。 传统限制较少的私募领域给了他们初次登台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纳入统计在内的90后私募基金经理共计23名,其中17名为男性,年龄跨度从1990年到1994年。其中1990年最多,高达14人,占比超六成。 1990年出生的杜仁华毕业于南京大学,去年年初成立小黑妞资产,管理规模为3个亿。今年年中刚毕业的石川手持金融学研究生的学历,在25岁这一年进入了中南资本。和他们一样,统计在内的90后私募中,除却1名学历不详者,仅1名为大专学历,其余全部为本科、硕士及博士学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科班出身,来自金融学、金融数学与精算、金融管理这类科班专业,或者是统计学、计算机等行业关联度高的专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杜仁华说。和60后和70后身处的那个股票和期货市场均处于摸索阶段的时代相比,处于这个世代的90后无疑是幸运的。“我们来的时候市场已经完善。前辈经历的行情让我们能够去学习他们的经验,去吸取一些养分,快速提升自己。” 在入行的最初几年,便经历了一轮牛熊,也让他们早早地学会敬畏市场。 小学下单 18岁入市 “其实说实话,这个年纪当基金经理这个职务有点不合适。我印象中是很少的。我是因为身在小型私募机构,才可能当基金经理。大部分大机构,都是很讲资历的。” 石川所在90后基金经理群体,人数不多,且公开资料少。有志于做基金经理的毕业生一般现在公募或券商做研究员,经过数年才得以升任基金经理。这几年由于60年和70后的基金经理纷纷“奔私”,85前的基金经理逐渐挑大梁,成为部门负责人。少数85后才得以有机会管理产品。至于90后基金经理在公募和券商里更是凤毛麟角。 1991年出生的石川也没想过一毕业就能当基金经理。本科主修计算机,辅修投资学的他也曾想过和同学一样,成为一名程序员。但正如他所说的,可能从他打电话为家人下单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走上这条路。 不同于一般基金经理的成长经历,石川在小学时就接触了资本市场。互联网和电脑尚未普及的那个年代,替家人盯着电视节目下方那一串串接连滚动播出的行情成为了石川小学放假时的家庭作业。当时,他对资本市场的印象只停留在数字。直到初中,才真正对同一行业的公司进行简单的对比。“同是好酒,为什么茅台这么贵,五粮液一股才三五块。”发出第一个疑问后,他在年满18岁那年就去开户。“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笑称。 研究生毕业那年,石川原本寻思着进入券商研究所。可是市场正好遭遇股灾。整个券商公募行业面临着裁员。石那一年券商的招聘主要集中在新三板挂牌等投行类业务以及后台业务。机缘巧合之下,他进入了一家校友企业当基金经理。在这家私募机构里,除了25岁的他,其他基金经理都是40岁以上。 撇去年龄上的差异,石川和他们一样对市场和投资十分热爱。平常除了正常的起居休息时间,他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与投资有关的事。和年长的行业前辈共事,在投资决策会上,并不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想错了没什么,不敢想才是问题。投资就是,不断的思考,并验证自己想法的一个过程。” 年龄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大多时候出现在与机构客户见面时。还记得第一次路演时,碰巧那时候市场横盘震荡,要预测行情十分困难。石川十分紧张,既担心说错话,又怕别人以年轻而质疑他。就算留了胡子也依然藏不住年轻,石川的外表很难给人以成熟的感觉。但慢慢地,他领悟到,专业度才是说服投资者最有效的方式。尽管执业仅半年,石川管理的产品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时代机遇 90后创立私募 同是90后的杜仁华自称长得老成,“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我是80后,甚至有人会误认为我是70后。” 和有些人误打误撞不同,杜仁华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最有精力的时候做最有兴趣的事情。他大学时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因期货是一个多空双向的市场,博弈更充分,机会更多,而将其作为投资阵地。起初,他在家族的贸易公司管理家族及产业客户资金。2015年,行业风向转变,杜仁华成立了上海小黑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改变了起初只管理家族和产业客户资金的模式,开始接触第三方投资者。 2014年被认为是私募基金大发展的元年,备案制的实施让私募基金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私募纳入正规军的大趋势,不仅让大批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奔私”,也让像杜仁华这样有志于把投资当做事业的投资新人有了自己的舞台。 这或许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先天优势。石川所在的中南资本于2014年12月成立,因为规模不大,无法像公募券商等大机构那样花三五年从头开始培养零基础的基金经理。拥有甚于同龄人的投资经验的石川在经过几轮面试后,拿到了这个机会。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虽然同样是基金经理,但觉得和大机构的基金经理就差太多了。”至少,他比同龄人更早实现了为客户管理资金的职业理想。 直接创立私募的杜仁华,已经不仅仅是只注重交易业绩的基金经理。身为小黑妞资产的创始人之一,他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重视团队和分工。擅长交易的他把公司的运营管理交给了另一位具有丰富金融从业经历的合伙人。“一开始觉得交易做好就可以,后来发现还要跟托管方、资金方等多方接触,后来就邀请高总过来,明确分工。”杜仁华说。 这让杜仁华能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投资和研究中。小黑妞成立后,监管接二连三出台规范私募行业的新规。“新规的出台,导致期货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受限,对公司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产品的设计、后端的运营、交易及风控执行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杜仁华认为,如果没有合理的团队分工,这些后台工作极易分散的精力。 受益于监管对私募的重视,小黑妞得以在政策之下诞生。随后监管对行业的整肃也让小黑妞在成立的伊始就进入规范化的轨道。这与早年60后和70后创立私募的野蛮生长截然不同。 修炼自己 敬畏市场 尽管石川自称风格偏保守型,“但还是比我的那些40多岁的同事激进些。” 去年股市巨震给石川上了深刻的一棵。还在读书的石川庆幸自己在股灾前走了,却“自作聪明”地在市场稳定后回来了。“我是抄底抄惨了。”石川说。 与业内的前辈相比,年轻的基金经理为什么更激进? “我觉得太年轻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吧。年轻人血气方刚比中年人激进一点,也是正常。初生牛犊不怕虎。激进还是对市场不够敬畏。”石川说。股灾之后,石川面对市场诱惑时不断提醒自己冷静,且不能高估自己。管理客户的资金后,他经常提醒自己要把风险放第一位。“我本身就比较保守,也在慢慢控制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多想想,有冲动的时候克制一下。” 经历了三轮牛熊,石川了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尤其是躲过股灾需要认清鉴定的信号。“技术上比如放巨量滞涨,比如指数高位跳空长阴。同时,政策上的信号最需要关注,然后就是市场上的信号,机构的态度。”石川继续说道,“一轮行情有他的逻辑。大行情有大逻辑,小行情有小逻辑,那么政策去扭转这种逻辑的基础时,我认为就要当心行情翻转的可能性了。比如杠杆推动的牛市,政府收紧杠杆时我们要注意。保险资金推动的行情,政府开始处理保险企业时,我们要注意。” 不过,石川也十分清楚,知道的道理和经验再多,也并不一定赚钱。“投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看似门槛很低,大家都可以,但其实门槛十分高。”他说。 投资在他们看来,更像是一场修行。“100分来看,策略只有20分。甚至是心态40分,资金管理40分。技术其实是最基础的。一开始会花精力去研究,越复杂越不好,越简单反而能挖掘行情。”杜仁华更注重在心态上去提升自己,并将此化为流程。杜仁华不选择实时盯盘,而是提前把策略做好,交由交易员执行,以规避账户资金波动对心态的影响。 仓位过重,也会迫使基金经理时刻盯着盘面,导致心态受影响。前段时间,期货双十一的行情对杜仁华触动很大。虽然回撤不是很大,但是当天从涨停到跌停,杜仁华身边有些朋友的账户都爆仓了。“因为他们在单品种上重仓了。”杜仁华说,这导致他们那天晚上回撤很大。“人在市场赚到的钱,并不一定稳稳落在你的口袋。所以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和石川一样,杜仁华认为市场无法预测。他采取多品种的投资策略,分散周期的同时放低仓位。“客户资金最开始都是一到三成仓位。”“很多交易做得好的人,对行业十分热爱,会把投资当成人生的修行。他们可以通过交易认识自己。遇到一些行情,可能会出现问题。但他们更多去反思,是行情问题还是自己。”杜仁华从一些60后期货团队身上发现,他们在市场多年,虽然不知道明年会怎样,但始终对市场保持敬畏。“他们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真的很不容易,也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停牌多日的陕国投信托公告,拟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购买长安银行股权,并称本次重组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涉及发行股份配套募集资金,交易方式暂未完全确定。 这是业内爆出又一家信托公司入股银行的消息。此前,上市信托公司安信信托今年来也频频属意银行板块,先后入股泸州银行与营口银行,此举也曾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安信信托有意于拿全牌照。 记者获悉,陕国投已停牌两个多月之久。 目前,长安银行的前三大股东及持股比例分别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20.00%、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20.00%、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12.00%,上述三家企业均为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 其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陕国投信托的第一大股东,陕国投信托实际控制人也同为陕西省国资委。 陕国投信托对长安银行垂涎已久,早在去年底,陕国投信托就认购过长安银行股份,据悉,陕国投信托于2015年12月底受让民泰银行持有的长安银行5666.67万股股票,转让价格为2.2元人民币/股,转让总金额为1.25亿元,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陕国投信托累计持有长安信托6600.62万股股票。 在陕国投今年的诸多动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多笔金融股权投资。今年11月份,陕国投公告称,与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定向发行股票认购协议书》,陕国投以自有资金2.79亿元认购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1.07亿股,持股比例约为1.66%。陕国投表示,本次参与华龙证券定向增发,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固有资产配置结构,提升公司固有资产盈利能力。同时,通过构建股权纽带关系,进而开展业务合作,以求实现互利双赢。 而在2016年5月份,陕国投公告称,拟追加2亿元入股陕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使用自有资金3亿元认购陕金资股权,持股比例5.36%。业内认为此次追加认购可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同时增加陕金资的收入来源,从而增加公司投资收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银行前员工冒充高管诈骗1700余万元,被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负责审理此案的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提醒,投资理财需谨慎,宜把握“一绷二审三不信”原则,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夏某和本案9名被害人均系好友。2010年起,夏某自称可购买银行内部理财,承诺的利息从45天10%、3个月15%到年息20%不等。初期,按时返息,到期返本,逐渐获得被害人信任,后被害人加大投入,直到最后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本息。据统计,夏某共骗取人民币2800余万元,截至案发尚有人民币1700余万元未归还。 法院判决被告人夏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责令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法官提醒,近年来,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屡见不鲜,诈骗方式主要抓住受害者以下几点“命门”:一是贪图高额回报,二是轻信“熟人”,三是迷信“内部信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防范,做到“一绷,二审,三不信”。一绷,即绷紧“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根弦。二审,即“审资质,审合同”,如投资者可致电银行询问是否有该理财产品、被告人是否供职等。此外,正规理财产品,理财机构一般会与投资人签订合同,投资者应详细审核。三不信,即“不轻信高息承诺,不轻信熟人,不轻信内部信息”。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加息落地! 12月15日凌晨3:00,美国宣布了一件大事,沉寂了一年的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上升至0.5%-0.75%。这是十年半以来美联储的第二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政策声明显示,本次利率决议是一致通过。此外,美联储依然强调未来将缓慢加息。美联储表示,货币环境仍然是非常宽松的,将推动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强劲、通胀朝着2%目标前进。预计明年将加息三次。 一场金融地震!全球货币市场的大屠杀 历次美国加息,发生了什么故事?让我们以史为鉴。 第一轮:直接导致拉美国家债务违约 时间:1983年3月—1984年8月 背景:1983年美国经济从石油危机中复苏,GDP增速回升至两位数,但失业率高达10%以上,通胀率高企。为了加速经济复苏,里根政府采取了减税等措施振兴经济,并且连续4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75%。 影响: 1、美元指数飙升15%,标普上涨3.5%,而黄金下跌20%,原油也下跌3%; 2、加息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拉美国家因入不敷出直接导致债务违约。 第二轮: 日本开始了数十年的萧条 时间:1988年3月—1989年5月 背景:1987年“股灾”促使美联储采取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影响不大。为抑制1988年起的通胀上扬,美联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加息12次,将基准利率从6.5%提升至9.75%。 影响: 1、美元指数上涨6.5%,标普上涨10.4%,黄金下跌14.6%,原油上涨6.4%; 2、之前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日本经济过度繁荣,美联储加息后,日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开始了经济萧条。 第三轮: 亚洲四小龙覆灭 时间:1994年2月—1995年2月 背景:1990年经济衰退,美联储不得不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到94年时,经济复苏也非常明显,市场出现通胀恐慌。为控制高通胀,美联储一年内加息7次,将基准利率从3.25%提升至6%。 影响: 1、 美元指数下跌9.3%,标普持平,黄金下跌2.7%,原油上涨18.5%; 2、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第四轮: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时间:1999年6月—2000年5月 背景:1999年,美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复苏,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出手,经过6次上调将基准利率从4.75%上调到6.5%。 影响: 1、 美元指数上涨8.2%,标普上涨6.8%,黄金上涨5%,原油上涨54.1%; 2、相对低息的利率,让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企业。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了货币的流动性,聪明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繁荣已经不可持续。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 第五轮:引发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 时间:2004年6月—2006年7月 背景:此前互联网泡沫破裂,让美联储不得不降息提振经济,这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2003年下半年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连续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年6月的5.25%。 影响: 1、 美元指数下跌3.3%,标准上涨11.6%,黄金上涨52%,原油上涨98.4%; 2、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加之美国住房市场降温、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并最终导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金融风暴。 此次加息会再次引发全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吗?辉财认为,从世界经济生态系统来说,美国一直扮演着一个供养者的角色,它的文化和经济输出促进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以这33年来的5次加息才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金融的走势。但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随着德国、中国等更多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生态系统越来越健康。这些负责任的大国,在促进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愿意承担全球经济繁荣的责任。欧债危机中,有德国的经济援助;在新兴市场中,也有中国的一带一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经济会是乐观的,美国加息的影响也将逐步削弱。但,风险防范还是必要的。 一图看懂美国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