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贷” 风波未平,济南有一女大学生又摊上烦心事了:出卖个人信息帮别人贷款,以此收取“好处费”,不过,最终,好处费没收到却欠下一笔债。有专门针对驻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每月的生活费在600元—1500元之间,不过,这些生活费只是“基本开支”,远远不够日常所用,于是他们就采取“借贷”、“帮贷”、“兼职”等方式来补贴支出,但由于缺乏防范经验,成为骗子行骗的对象甚至工具。 骗局:以好处费为诱饵的 “帮贷” 穿名牌、买名包、吃高档餐厅……如今大学生消费观念越发超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对每月生活费的要求有所提升。生活费不够用又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怎么办? “校园贷”、“帮贷兼职挣钱” 等方式成功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注意。 近几年,针对学生群体的校园贷成为网贷平台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有统计显示,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截至去年规模已突破800亿元。 在多地高校女生陷 “裸贷” 风波引发关注后,近日,济南女大学生又引发了一波借贷风波,不过,不是该女大学生借贷,而是通过出卖她的个人信息帮助别人贷款,以此来收取 “好处费”。 这名女大学生告诉记者,第一次,她还收到了3900元的“好处费”,但第二次,好处费没了,借贷人也不见了,最终,她面临着每月还贷4000元的状况。 “只要提供身份证、在校生学生证,帮忙办一下手机的分期付款业务,对方负责后期还款,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的报酬。” 在一些QQ兼职群、大学楼梯口中,这类“帮贷”信息非常常见。 笔者了解到,此类针对大学生的“帮贷”陷阱往往以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帮忙贷款。先做“小单”并支付好处费让你尝点甜头,得到信任后逐渐增加帮贷的金额,最后携款消失,这是此类诈骗一贯的套路。 案例:模特没当上个人信息被泄露 借贷平台有骗局,兼职中也有各种坑。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兼职不仅缺乏正规的签约合同,还会暴露兼职者的个人信息。 就读于济南某高校大二的小高非常时髦,经常入手一些流行的新品服饰和化妆品,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充裕,就会选择一些兼职自己赚钱。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平面模特的兼职招聘信息:工资日结,日薪300元以上,无需经验。看到工资待遇挺高,因为自己条件也比较符合就非常想去试试。”小高说。第一次去应聘就通过了,自己还非常高兴,直接与公司签了约。但第二次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被告知必须先交一定费用和完整的个人信息办理模特卡,否则就不能“接活儿”。 小高告诉记者,当时也没多想,狠了狠心花了800元,公司给自己拍摄了几张个人写真和艺术照,几天后确实收到了模特卡,拍摄活动却迟迟杳无音信。和公司联系得到的解释是“最近没有活动,等待通知”,后来拍摄通知没收到,却收到了一些招聘主播的电话骚扰,小高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淘宝记录良好,诚邀您加入淘宝刷单,80元-150元/时,时间地点不限,酬薪即时结算,详询客服QQ。”收到这样的短信,你会怎么办?要是因为感觉自己有了“特权”而沾沾自喜、跃跃欲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校大学生王菁菁就遇到了这样一种“糖衣炮弹”新骗局,“开始还挺高兴自己的淘宝信誉得到了认可,就点进去了,进入链接却发现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一系列信息,还需要先自己付款购买商品,觉得不大靠谱便退了出来。”王菁菁说后来看到有媒体报道了这种诈骗手段,自己非常庆幸没有被骗。“周围有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通过这种不法兼职不仅泄露了信息还遭受了一定损失。” 校园网贷“坑点”起点“急缺钱” 笔者查阅多篇公开报道显示,校园网贷悲剧中不少人都是因“急缺钱”而开始,如创业中出现亏损、因虚荣购买电子产品等。 诱惑门槛低:在非法校园网贷的宣传中,贷款门槛非常低,如征信有问题都能申请、不用还钱甚至还能挣钱等。 渠道网贷群:在QQ群中搜索 “借贷” “借款” “今借到” 等关键词,都能搜索到数十个QQ群,记者加入多个群发现,群消息中很快有多人发布贷款广告。 帮凶 “杀熟客” :校园贷学生中介的现象,且 “抽成” 相当丰厚。公安部门的调查显示,通过校园广告了解到网贷平台的占64%,通过业务员推销的占38%,通过同学、朋友推荐的占72%,通过电视、电话、网络广告知道的占34%(多选)。虽然并非所有熟人都有意害人,但熟人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播渠道。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外媒USATODAY报道,八年前,谷歌开始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八年来,搭载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已经完成了200万英里的测试,如今它终于打算要载人了。 此前,谷歌已经将它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重新命名为Waymo。从本周二起,Waymo公司将在凤凰城地区,开始接收那些想要参与其大型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项目的居民所提交的申请,入选的居民将加入到他们人数高达数百人的车队,来一同乘坐搭载了Waymo混合自动驾驶传感器的克莱斯勒Pacifica插电式混合动力微型车。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Waymo公司已经筛选出了许多凤凰城地区的居民来测试它的无人驾驶汽车服务。为了让这些居民能参与到Waymo新发起的的这场大型测试,Waymo公司将为凤凰城地区的数百名测试者,提供600台克莱斯勒Pacifica插电式混合动力微型车。 目前,已经有一大帮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纷纷表示自己将在2020年左右,研发出能提供打车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其中也包括福特、通用、丰田、沃尔沃、日产和宝马这些汽车制造业的巨头。 但Waymo公司在亚利桑那州的这个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显然要更接近于实现它的目标。 通过将自己的软硬件技术授权给那些打车公司,Waymo有望能收回它多年来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投资,而打车公司也可以通过Waymo所提供的无人驾驶技术,砍掉它们商业模式中最烧钱的部分:司机。 “不得不说,我们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决定,我们目前手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更多地了解人们将如何使用这种技术,”Waymo CEO约翰·克拉富西克(John Krafci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这是我们第一次让真人乘客坐上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来进行交互,”克拉富西克这样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是迈出了非常非常大的一步。” 虽然根据亚利桑那州的法律,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车上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被测试,但这个克莱斯勒Pacifica车队在最开始的时候,每辆车子里至少将乘坐着一名Waymo的员工。 “但他们坐在车里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去收集更多有关人们是如何使用我们的驾驶服务的信息,”克拉富西克这样解释道,“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将负责所有的驾驶任务。” 去年夏天,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首次实现了在测试中,让真人乘客坐到测试车辆里。但Waymo的这个试验计划比起Uber此前的试验,似乎显得更为全面。无论是参与此次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数量,还是Waymo希望获取到的乘客使用体验的数据量,Waymo的这场测试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此前Uber进行真人测试的规模。 此次扩大规模的测试将借用到600台搭载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克莱斯勒Pacifica车。在去年,Waymo的合作伙伴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它提供的测试车辆的总数量还只有100台。 根据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的透露,他们将从下月起开始生产这500台新补充给Waymo的定制化克莱斯勒Pacifica车,而这批新车随后很快就将被Waymo公司装上它们的传感器。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同Waymo公司之间的合作对两家公司来说是双赢的,我们将继续一同研发,去更好地认识将无人驾驶汽真正代入市场所需要经历的那些阶段。”马尔乔内在一份声明中这样说道。 克拉富西克表示,所有参与者都将“被鼓励用Waymo所提供的服务来满足他们所有的交通需求,”它将覆盖从日常上班通勤到周末的体育活动的所有需求。克拉富西克还表示,他正在为这个“数百人车团”寻找大量的测试用户,以便能满足这个大型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需求。 那些入选了这个测试项目的志愿者将无需支付任何乘坐Waymo无人驾驶汽车的费用,克拉富西克这样补充说道。 克拉富西克还表示,Waymo此次之所以选择凤凰城地区的居民来参与这场测试,主要是因为凤凰城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依赖他们的汽车。除了凤凰城以外,Waymo公司还在其它城市测试着它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其中包括有它在加州景山城的总部、华盛顿的柯克兰与德州的奥斯汀。 多年来,谷歌的工程师们一直都在雷克萨斯SUV上,测试着他们的雷达、摄像头和LiDAR传感器。在2015年的时候,一辆由谷歌自主设计的小型双人座汽车开始悄悄地绕着谷歌总部大楼进行环绕行驶测试,随后它又在其它城市进行了测试。 在去年,作为谷歌伙伴伙伴的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提供了100台Pacifica无人驾驶微型车。现如今,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再度为谷歌额外送上了500台Pacifica无人驾驶微型车的大礼。 Waymo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上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去年夏天的时候,长年执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负责人厄姆森(chris urmson)突然离职了。从那时起,厄姆森就一直在秘密领导着他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 几个月前,Waymo起诉了Uber公司,并指控后者旗下了无人驾驶卡车公司Otto的创始人安东尼?莱万多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在谷歌工作期间,从谷歌那儿窃取了它的LiDAR技术。LiDAR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光学检测和识别技术,它可以帮助无人驾驶汽车“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包括金交所在内的各类交易场所仍在从事类证券化活动,并向公众发行或转让相关的理财产品。 年初以来的各类交易场所整顿仍在持续展开。 日前,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联合办公室(下称清整办)在一份“回头看”通知附件(下称通知)中,对于商品类、邮币卡类以及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的交易模式、违规问题和整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不过,调查发现,包括金交所在内的各类交易场所仍在从事类证券化活动,并向公众发行或转让相关的理财产品。 全面覆盖的困境 针对各类交易所的整顿仍在衔枚疾进,但也有一些交易场所难以被整顿行动所覆盖。 调查获悉,一种有可能实现对交易场所整顿的规避路径是,部分区域场所在起名时自称为“交易中心”,而不采用“交易所”这一提法,以防止被清整办过早发现。 事实上,早在2012年3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下达之后,许多省份以 “交易中心” 为名义设立的交易场所就已纷纷出现。 “当时37号文主要还是针对交易所,后来出来的交易中心也是规避这个提法的一种模式,而且现在的交易中心特别多,很难统计全国的总数是多少。”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地方交易所人士称,“不是说叫交易中心都不会被整顿到,但很难保证全面覆盖,所以这也变相地给清理整顿带来了难度。” 另一更具隐蔽性的模式是,在区域交易场所上下辖子平台,与名义主营业务进行隔离,同时依赖于区域交易场所的定位进行品牌增信,从事其他类型业务。 上述地方交易人士认为,由于整顿活动更多以文件、通知为导向,缺乏统一的上位法正本清源,因此才容易带来部分交易场所无法被监管行动有效覆盖的问题。 “在名称、母子公司运作、投资者门槛等方面,区域交易场所缺乏统一的适当性标准。” 上述地方交易所人士表示,“虽然证监会也出台了相应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文件,但在适用范围上能否覆盖这些交易场所,还要看证券法等上位法能否将其涵盖。” “类证券化” 难灭根源 在诸多区域交易场所业务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类证券化业务,即将部分金融资产、投资计划以等份额的方式向公众进行转让,达到实现资金募集的目的。 虽然监管层在通知中强调了类证券化模式的违规性,但仍有部分交易场所在从事类似活动。 例如,西南某省一家交易中心,就具有与类证券活动相似的业务。 该平台APP公开销售的一款无预期收益率的理财计划,其投资门槛仅为100元且无固定期限,而投资范围则包括委托贷款、信托收益权及各类资产收益权等非标资产。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只类货币基金产品,但非标显然不是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从投资门槛,面向对象来看,显然也不是私募产品。”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助理表示,“所以说这更倾向于是一种把投资标的“证券化”了的现金管理产品,不从属于任何一类持牌机构,也属于监管体系以外的空白。” “这种模式也是这些交易所吃准了目前资管产品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而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上述基金经理助理表示。 事实上,在场外违规证券化乱象频出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认为具有私募性质的“正规军”——交易所ABS的定位反而变得尴尬。 “如果各类交易所、互联网金融都能做类证券化,那么要交易所ABS的意义是什么呢,前者几乎没有投资门槛,而后者几乎是准公募发行,但却不受到任何监管。” 西北一家券商ABS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于墨守成规做ABS的多少有些不公平。” 而在上述人士看来,类证券化业务的“治理难”困境,也与当前的机构监管转型不足有关。 “这个不是交易场所的问题,而是业务种类的问题。盯着地方交易所来防范类证券化,还是‘按倒葫芦起了瓢’,如果不从机构监管向业务监管转型,只要还有套利空间,这种类证券化活动永远都不会消亡。” 融资难PK降杠杆 事实上,尽管交易所在名称上的种类各有不同,但多数交易所具有共性——具有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特征。 “最后更多交易所还是为了做融资类业务,例如有些商品、金属类交易所,不少是以抵质押权的名义进行的融资;有的则直接做起了债权的发行转让、资产管理,其实归根结底与当下的多数P2P平台没有区别,打着信息中介、转让平台的名义,在和银行抢 ‘信用中介’ 的生意,赚取是风险利差。” 西南地区一家股交中心人士称。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催生诸多交易场所乱象的背后正是地方部门激进的利税、融资冲动和高层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诉求之间无法得到平衡的深层次矛盾。 “地方需要更多的融资增信,那么金交所、股交中心一类带有地域名称标签的组织就成为增信工具和通道,反过来说政府有创税诉求,所以各地都在争相办交易场所。” 东北某市金融办负责人坦言,“其中最特殊的一类是转让债权、票据、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这一类主要服务于企业融资需求。” 但上述负责人也表达了其对地方交易所 “增信” 行为可能带来诸多问题的担忧。 “这一类交易场所虽然是政府批准,但它们并不算是持牌金融机构,反而更多有地方背书的色彩。”上述金融办人士称,“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对地方部门的公信力以及相关国有股东带来信誉上的损害。” “不少数据显示国内企业负债率过高,所以才要提 ‘降杠杆’,但实际上在这些金交所、股交中心的类证券化融资业务上,企业仍在通过这种方法 ‘加杠杆’,积聚金融风险。” 东北地区一位银监系统人士称,“一边是地方利用区域交易所扩展自身空间,另一边则是中央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意愿。”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这两日,乐视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投资人问侦探,乐视之前投资过的懒财网会不会受到影响啊,看大家心里慌慌的,侦探用了几天时间仔细扒了一下懒财网。才发现这家平台信息披露做的烂的要死,但是标的金额堪比大标的龙头“红岭”,单家企业借款几个亿,某集团疑似借款十几亿,也曾与乐视发生过微妙的关系,啧啧啧。 懒财网运营公司“北京懒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份,网站于2014年5月份上线运营,至今已经三年了,是业内的“风投系”平台: -2015年6月份拿到了君联资本的A轮投资 -2015年8月份拿到了中路集团、 君联资本的A+轮投资 -2016年8月份拿到乐视控股、 君联资本的B轮投资 从平台的股权结构来看,是可以看到中路集团和君联资本的成分的(感兴趣的可以去核实一下哦),不过乐视控股的影子还没看到。针对这一点,侦探也询问了一下平台客服。 据平台客服解释“目前B轮资金已全部到位,工商局各类证件信息变更,是需要走完所有变更股东流程并工商局报备后才能完成公示”, 当侦探询问乐视具体占股比例时,客服这样解释:“目前是不能公布的,是需要经过股东大会进行确认,平台在乐视入股前,懒财CEO,CTO,公司内部员工持股比例占近65% ; 乐视入股后等比例划分后,也不会是大股东,决策权还是在懒财自己手中”。 根据工商信息来看: -目前平台第一大股东为懒财网CEO陶伟杰,持有34.16%的股份; -第二大股东为北京览才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持有27%的股份。 而此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懒财网创始团队。因此客服所说的目前还是懒财网团队控股侦探还是认可的。 据平台宣传,B轮融资金额1.8亿元,由乐视控股领投,君联资本跟投。(不过还有页面提到“2016年8月获得乐视控股B轮1.8亿元投资”,所以这个1.8亿到底是怎么构成的啊?统一好宣传口径行不行啊?) 去年8月份就开了发布会,目前工商信息还没变更完,进度还是有点慢啊,不过既然客服说资金到位了,那我假装放心一下吧。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超214万,累计成交量近300亿元。 其他的关于懒财网利率,投资体验一类的,网上也有相关的体验评测,侦探就不多说了。今天主要围绕懒财网的资产端来写一写。 话说为了写懒财网资产端,侦探用三天时间翻了大概1200个项目链接(突出辛苦的时候要用黑色加粗大字体)。并且选取了其中21个项目中的材料留档。(主要是为了防止一夜之间平台所有项目资料全部都无权限查看)有兴趣的可以找侦探索要(不过文章后面也会提到) 侦探翻看了这一千多个项目链接后,懒财网的套路才一点点浮现出来。原来隐藏在这家平台之下的..... 1 平台借款企业信息披露做的真的很差 《网贷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三十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资项目基本信息、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等有关信息。” 而懒财网是怎么做的呢?举几个栗子,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40(2),授信5000万的企业,发布的一个500万的借款标的,信息披露就是这个样子的 ↓ ↓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38(6),也是500万的借款标的,信息披露是这个样子的 ↓ ↓ 其他绝大部分借款项目中都是如此,相关图片中一般都是一张借款协议的封面,一张保证合同的封面,(这上面还打码)然后啥都没了。 实话实说,侦探写过这么多家平台,懒财网应该是借款企业信息披露做的最差的一家了。之前写过的平台就算是打码严重,但是营业执照或者借款人打码的身份证都是会提供的。而他家,你只能看个鬼。 侦探并不认为懒财网做到了《网贷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 而懒财网这样做的背后仅仅是单纯为了保护借款企业的隐私吗?咱们继续看。 2 同一企业多次超大额授信 一家企业借款总额可达4亿元 懒财网的借款项目很有意思,侦探也是看了很多次然后询问客服才搞明白的。再举个栗子吧。 标的名称: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5号(1)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004 此项目的介绍是这样的: 授信5000万(话说这样的授信额度已经很高了),本次借款总额500万。 侦探一开始认为只有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5号(1)-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5号(10)这十个项目,每个项目500万元,正好是5000万元。结果侦探多次翻看,发现事实并非这样。 根据侦探不完全统计,这家集团公司在懒财网至少发布了4亿元的借款,序号和链接如下: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18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791-3799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19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800-3809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0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810-3819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1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820-3829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2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974-3983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3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984-3993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4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994-4003 -上市公司类借款项目25号(1-10) 链接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004-4013 以上涉及8个不同项目借款,共计80个借款项目,每个借款项目中的集团公司介绍都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净资产:25亿元以上;总资产:200亿元以上;成立年限:5年以上;资产负债率:60%以上。 每个借款项目金额500万元,累计金额4亿元。 咱们姑且不提《网贷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借款企业的限额问题,就这一家借款企业发布的4亿借款的情况,就算是跟业内以大额标的闻名的红岭相比,也毫不逊色吧。 平台可能是为了降低这种上亿借款金额可能带来的关注(毕竟这一行那么多媒体记者盯着,谁家要是没事儿就发上亿元的大标,估计马上出名了),在每一项目中对企业的授信额度都是5000万,然后发布多次项目借款。 根据客服的解释,平台对借款企业进行多次累积授信。每一次新的授信都有足值的收益权质押等风控措施。 类似的情况侦探发现不止一例。据侦探不完全查询: -A上市公司发布4期项目借款,共计4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2亿元; -B上市公司发布4期项目借款,共计4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2亿元; -C上市公司发布4期项目借款,共计4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2亿元; -D上市公司发布3期项目借款,共计56个小项目,累计金额2.8亿元; -E上市公司发布8期项目借款,共计8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4亿元,(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一家) -F企业抵押项目发布7期项目借款,共计7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3.5亿元; -G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发布5期项目借款,共计5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2.5亿元; -H信托质押项目发布5期项目借款,共计5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2.5亿元; -I资管项目发布10期借款项目,共计100个小项目,累计金额5亿元; ......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以上的项目链接编号才只是3400-4200这800个小项目中的。无一例外,每家借款企业都是发布了上亿元的大额借款。 现在回到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募集上亿元的资金,做的这么简陋(寒酸)的信息披露,懒财网真的单纯只是想保护借款企业的隐私吗? 如果你还这样认为的话,那继续往下看。 3 神秘的保证合同 覆盖16亿的借款 上图是一张很普通甚至很不起眼的保证合同,在懒财网的信息披露中,虽然只有那么两三张图片,但是这张图,可算是能够牵出一个大消息。 就这张图有什么蹊跷之处呢?往下看。 上面第二点中提到的ABCDEF(至少这6家企业借款,甚至更多),展示出来的保证合同封面,都是一模一样的。对的,你没有看错,涉及到6家不同企业的共计16.3亿元的借款项目的保证合同,都是一样的。 这里要插一段解释,因为跟客服也提出过质疑,客服坚持称只是保证合同相似而已。对话如下: 其实判断相似还是一模一样很简单。那三个骑缝章的位置,角度,大小很明显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更直观的判断方式,就是把这几个项目的保证合同的首页下载下来,然后电脑自带看图软件进行“下一张”切换,就是下面这样 有过经验的人会知道,如果仅仅是相似的话,那么在快速切换的时候,有细微的差别都可以察觉出,而如果是完全一样的照片,点击“下一张”之后,你会感觉完全没有切换,还是当前的照片。(玩儿过找茬儿游戏不?) 那几张照片我就不发了,侦探把这几个不同项目的链接发出来,想要核实的可以自己去下载项目中的保证合同封面,然后用我刚才说的办法去判断,看看这些项目中的保证合同是不是一模一样的。 -A公司: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200 -B公司: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165 -C公司: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100 -D公司: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050 -E公司: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4010 -F公司: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970 写到这里,可能有一些投资人会猜测是不是哪一家担保公司对这16.3亿元的项目进行了担保,侦探一开始也是这样猜测的。 这张保证合同上面有三个章,其中一家是“北京懒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一家是“上海懒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另外一家公司到底是?!?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侦探只能求助平台的客服了。 平台客服的解释瞬间让侦探吓了一大跳。(点击图片可放大) 以上对话中省略了一部分关于求证借款主体是公司股东(自然人主体)还是上市公司企业(公司主体)的一些沟通,不过寥寥几句已经把重点说得很明白了。 保证合同不是担保公司签订的,三个章之中,除了懒财网的两个章,另一个章是借款人也就是上市公司的章。这句话读十遍,然后思考一分钟。 结合之前的信息和现在的信息。汇总一下,平台目前展示资料表达的意思就是“某一家集团企业利用不同公司(参股或控股),至少借款16.3亿元”,这些借款公司各有不同,侦探汇总一下: -A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以上;总资产:70亿元以上;成立年限:20年以上;资产负债率:40%以下;累计发布借款金额2亿元; -B公司:净资产:35亿元以上;总资产:120亿元以上;成立年限:3年以上;资产负债率:60%以上;累计发布借款金额2亿元; -C公司:净资产:35亿元以上;总资产:40亿元以上;成立年限:5年以上;资产负债率:10%以上;累计发布借款金额2亿元; -D公司:净资产:30亿元以上;总资产:50亿元以上;成立年限:5年以上;资产负债率:40%以上;累计发布借款金额2.8亿元; -E公司:净资产:25亿元以上;总资产:200亿元以上;成立年限:5年以上;资产负债率:60%以上;累计发布借款金额4亿元; -F公司:回购方情况 公司注册资本约1亿元,总资产150亿元以上。累计发布借款金额3.5亿元; 一家集团公司以6家公司的名义发布借款,很难猜到这家集团公司到底是哪一家诶。 乐视??? 可能吗?不要误导侦探哦。要拿出证据来哦。没有证据就是胡说八道。小心收到律师函! 为了满足你们的求知欲,侦探也把跟乐视相关的一些公司整理贴出来吧。(鉴于2016年年报是今年三四月份发布,而平台展示的信息大概率为2016年半年报或者2016年三季度报告披露的内容) -乐视网(300104):净资产99亿元,总资产288亿元,负债率65%(2016年三季报) -TCL多媒体(HK:01070):净资产66亿港币, 总资产191亿港币,负债率65%(2016年三季报)(贾跃亭间接持有港股上司公司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09%股权) -酷派集团(HK:02369) :净资产60亿港币,总资产112亿港币,负债率46%(2016年中报)(贾跃亭间接持有港股上市公司酷派集团有限公司28.9%股权;) -当代明诚(SH:600136):净资产23.7亿元,总资产31.9亿元,负债率25%(2016年三季报)(贾跃亭间接持有 A 股上市公司武汉当代明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0.96%股权。)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 (天津)有限公司:净负债8亿元,总资产108亿元,负债率107%(2016年年报)(属于乐视网重要的非全资子公司,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1.45%)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净资产14亿元,总资产22亿元,负债率36%(2016年年报)(属于乐视网重要的非全资子公司,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50%) 侦探只是把年报中披露的“参股和控股的其他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情况还有展示了资产负债的两家非全资子公司”整理了一下,乐视系那么多企业,侦探精力有限,而且并非每家公司都会披露资产负债情况。 (图片来自: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度报告更正公告) 像乐视嘛? 要说像也有点,不过没凭没据的大家都不要乱猜了。毕竟你们图样图森破! 平台公示这么模糊的信息,就是为了不让你们猜出来啊!! 不过侦探还是希望懒财网可以针对这一项进行回复。究竟是哪一家集团公司募资16.3亿元呢。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感兴趣吧。懒财网的200多万注册用户,或许都想知道吧。 4 平台确实曾经发布过乐视借款的资产 “什么,刚刚才说了没凭没据不要乱猜,现在又说有乐视借款的资产” 看到这点,你们先把手里的砍刀放下,刚刚是第三个话题,现在已经进入下一话题了。有新的资料咯。 在金融资产质押1号-20号(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045-3064) 看到没,信息很丰富啊。 -借款企业是北京某金融控股公司,注册资本金约10016万元,共借款1亿元; -质押的金融资产是“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本金为2亿元的信用借款”; -而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元,主要在家电、手机、汽车、文化产业方面均有涉猎,并有多个估值超过百亿的旗下公司。” 恩恩,听起来很乐视啊。那就继续看看。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懒财,披露了信息~~终于,在这个链接里面,看到了高清有码的借款协议~~ 通过查询可知(想知道怎么查询的可以私聊),注册资本金10016万元的公司是“蓝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哎呦喂,跟出借人“XX(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完全不一样嘛。除了隐约可见的地址和注册资本一样,企业名称对不上啊。 别急,继续看。这家“蓝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结构是这样的, 那么接着看看这家“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曾用名“韬蕴(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号的后六位“216739”,赶紧跟借款合同比对一下,是不是完全一样。 完全锁定了。原始借款合同的出借人就是“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 那么接下来,这家借款企业呢? 冥冥之中总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指引着我们找到真相 很明显,注册号的后七位是一模一样的,(小葵花侦探课堂开讲啦:企业注册号小知识:行政代码(6位)+企业类别代码(1位)+顺序号(7位)+检验位(1位) 行政代码 北京的企业都一样,第七位 类别,后八位都是独一无二的。) 再结合“成立于2004年,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元,主要在家电、手机、汽车、文化产业方面均有涉猎,并有多个估值超过百亿的旗下公司。”的介绍。这家借款企业就是“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而且还很不巧的看到了这笔原始借款的年息--13% 由此可知,乐视在韬蕴以年息13%借款2亿,后来韬蕴又以2亿的债权作为质押,在懒财网发布1亿元的借款标的哦。不得不说,玩儿的666啊。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笔项目在懒财网上线是在2016年5月份,这个时间点有点让人浮想联翩啊,因为平台宣称2016年8月份拿到了乐视的投资。 那么5月份是因为韬蕴这笔业务结识了乐视而促成了之后投资呢,还是因为乐视意向投资懒财网之后才促成了这笔平台的项目。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在乐视投资了懒财网之后的几个月之内,平台上这笔项目都还是还款状态的。 5 韬蕴和乐视的关系,不得不提 -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韬蕴二号产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就投资了乐视体育,占股1.5978%。 -韬蕴资本集团旗下的“韬蕴(北京)影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乐视影业,占股0.1434%(乐视影业43位的股东名单中,涉及了19位影视明星,大部分占股低于1%)。 -2014年8月,乐视网(300104)公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蓝巨投资(韬蕴子公司)等5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约45亿元人民币,蓝巨投资将出资15亿元人民币。 -2015年5月份,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入股韬蕴旗下公司“韬蕴(北京)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占股20%。 如果说乐视跟韬蕴是一对好基友,没有人会反对吧。关于韬蕴和蓝巨投资,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哦,也是有料的哦。(不太重要的信息可以隐身咯,你看不到你看不到) 而目前,因为“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更新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2次及以上”北京蓝巨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韬蕴集团下)已被列入异常机构。 到这里结束了吗? 虽然快了,但是...并没有结束,侦探在翻阅过程中,又发现了“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担保的一个标的,投资类资管质押268号(1-10)(https://www.lancai.cn/detail.html#3087-3096)涉及借款金额至少5000万元。 资管份额受益权质押的项目,韬蕴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担保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虽然资料也是各种打码,不过就上面提到韬蕴和乐视的一系列关系,如果平台不公示一些资料,难免投资人会瞎想,啊,不对,是遐想。 至此,关于懒财网的五个小情况已经写完。 本文信息来源懒财网官网、企查查,只是想了解平台的资产端情况,欢迎有理有据的回应。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晒相关协议。侦探举双手双脚欢迎。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及“一行三会”等14家国家机关召开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会议指出当前非法集资十大高发领域的特点,并列举了网络借贷机构非法集资的三个特点。 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玉柱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指出P2P网贷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增速回落,其整体风险水平逐步下降。人民银行、公安部等部委也分别就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非法集资进行了阐述。 会议列举了当前十大高发领域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 (一)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以投资理财为名义,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甚至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直接进行集资诈骗。二是为资金的供需双方提供居间介绍或担保等服务,利用“多对一”或资金池的模式为涉嫌非法集资的第三方归集资金。三是实体企业出资设立投融资类机构为自身融资,有的企业甚至自设或通过关联公司开办担保公司,为自身提供担保。 (二)网络借贷机构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一些网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出借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出借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形成资金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二是一些网贷平台未尽到身份真实性核查义务,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名义发布大量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 三是个别网贷平台编造虚假融资项目或借款标的,采用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模式,为平台母公司或其关联企业进行融资,涉嫌集资诈骗。 (三)虚拟理财涉嫌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以“互助”、“慈善”、“复利”等为噱头,无实体项目支撑,无明确投资标的,靠不断发展新的投资者实现虚高利润。二是以高收益、低门槛、快回报为诱饵,利诱性极强,如“MMM金融互助社区”宣称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的高额收益,投资60元-6万元,满15天即可提现。三是无实体机构,宣传推广、资金运转等活动完全依托网络进行,主要组织者、网站注册地、服务器所在地、涉案资金等“多头在外”。四是通过设置“推荐奖”、“管理奖”等奖金制度,鼓励投资人发展他人加入,形成上下线层级关系,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相互交织的特征。 (四)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将整幢商业、服务业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小商铺进行销售,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诱导公众购买。二是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有的甚至是项目还没进行开发建设时,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等形式,变相进行销售融资,有的还存在“一房多卖”。三是房地产企业打着房地产项目开发等名义,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集资。 (五)私募基金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公开向社会宣传,以虚假或夸大项目为幌子,以保本、高收益、低门槛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二是私募机构涉及业务复杂,同时从事股权投资、P2P网贷、众筹等业务,导致风险在不同业务之间传导。 (六)地方交易场所涉嫌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场所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有的现货电子交易所通过授权服务机构及网络平台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二是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和中介机构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少数挂牌企业(大部分为跨区域挂牌)在有关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宣传已经或者即将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向社会公众发售或转让“原始股”,有的还承诺固定收益,其行为涉嫌非法集资;有些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获得会员资格的中介机构,设立“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为挂牌企业非法发行股票活动提供服务。 (七)相互保险涉嫌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有关人员编造虚假相互保险公司筹建项目,通过承诺高额回报方式吸引社会公众出资加盟,严重误导社会公众,涉嫌集资诈骗。二是一些以“**互助”、“**联盟”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基于网络平台推出多种与相互保险形式类似的“互助计划”。这些所谓“互助计划”只是简单收取小额捐助费用,没有经过科学的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不订立保险合同,不遵守等价有偿原则,不符合保险经营原则,与相互保险存在本质区别。其经营主体也不具备合法的保险经营资质,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此类“互助计划”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可能诱发诈骗行为,蕴含较大风险。 (八)养老机构等涉嫌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二是以投资养老公寓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三是打着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亲情关爱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吸引老年人投资。 (九)“消费返利” 网站非法集资特点 消费返利网站打出“购物=储蓄”等旗号,宣称“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分批次返还购物款,吸引社会公众投入资金。一些返利网站在提现时设置诸多限制,使参与人不可能将投入的资金全部取出,还有一些返利网站还将返利金额与参与人邀请参加的人数挂钩,成为发展下线会员式的类传销平台。此种“消费返利”运作模式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人将面临严重损失。 (十)农民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特点 一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合作社打着合作金融旗号,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用于转贷赚取利差或将资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等;二是有的合作社公开设立银行式的营业网点、大厅或营业柜台,欺骗误导农村群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
25日,处置非法集资部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玉柱表示,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有所遏制,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部级联席会议将于今年5月- 7 月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 今天,处置非法集资部级联席会议13个成员单位召开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联席会议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非法集资案件5197起,涉案金额25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48%、0.11%。杨玉柱表示,非法集资案件数和涉案金额近年来首次出现“双降”,前两年案件集中爆发、急剧攀升的势头已经有所遏制。但非法集资形势依然严峻,案件总量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大案要案频发,风险隐患大量积聚,各地存量案件化解缓慢,新发案件不断积压,化解处置压力较大。 下乡进村趋势明显 民间融资中介机构是重灾区 杨玉柱介绍,非法集资区域性风险集中,蔓延扩散速度加快,非法集资组织化、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线上线下相互结合、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跨区域案件不断增多,并快速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突出,下乡进村趋势明显。民间融资中介机构仍是非法集资重灾区,大量投资咨询、非融资性担保、第三方理财等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违法开展金融业务活动,此类案件占非法集资案件总数30%以上。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增速回落,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整体风险水平逐步下降,但是经过前期野蛮增长存量风险累积较大,非法自融、设立资金池、非法挪用资金等违规经营问题突出,P2P网络借贷领域风险化解尚需时日。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呈现“下乡进村”趋势,一些地方的农村合作社打着合作金融旗号,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有的合作社公开设立银行式的营业网点、大厅或营业柜台,欺骗误导农村群众;有的投资理财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改头换面,在农村广布“熟人业务员”,虚构高额回报理财产品吸收资金。 此外,非法投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诱导性强。犯罪分子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等幌子,从商品营销、资源开发、种植养殖等“实体经济”向理财、众筹、期货、虚拟货币等纯粹“资本运作”转变,消费返利、养老投资等新型犯罪层出不穷,互联网+传销+非法集资模式案件多发,层级扩张快,传染性强,防范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 实现“穿透式”监管 5-7月进行专项排查 杨玉柱表示,下一步,部级联席会议将全面推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其中明确的26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梳理审查,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督促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切实防控本行业领域风险防范,对非法机构、非法业务实现“穿透式”监管。 杨玉柱还透露,今年5月至7月将组织各级政府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对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第三方理财、担保等投融资中介机构、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私募股权投资、电子商务、租赁、房地产、地方交易场所等企业及关联企业,各类涉农互助合作组织、养老机构、民办院校等重点领域、主体,开展全面风险排查,有效减少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 ...
自限额令出台,越来越多的平台进入P2P车贷行业,平台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些平台通过降低风控标准抢占市场,不仅增大了信贷风险,还容易引发行业冲突,车贷行业俨然已成为一片“红海”。其中车辆“二押”就是P2P车贷行业的典型痛点之一,前段时间发生了武汉宝威车贷冲进武汉图腾车贷公司的停车场拖车事件:某借款人先以自有车辆向宝威车贷做抵押贷款,未办理抵押登记,后借款人又将该车辆质押给了图腾贷,最终因借款人跑路无法偿还借款,宝威车贷认为图腾贷非法交易,为实现抵押权而进入图腾贷的车库拖车,冲突由此产生。 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车辆,很多平台会采取设立抵押的同时占有车辆的做法,如某借款人用自有车辆以“押证不押车”(在机动车登记证上做抵押登记)的方式在A车贷平台抵押借款(简称“一抵平台”);后借款人又将车辆抵押给B车贷平台借款(简称“二抵平台”),并约定车辆由B平台保管,据此,B平台把车辆关在自己的车库里,即“押车”。若此时发生二抵平台擅自处分车辆,或者一抵平台从二抵平台的车库中盗车、抢车的行为怎么处理?本文以二抵平台设立抵押同时占有车辆的模式为例,分析平台作为抵押权人或代理出借人擅自处分车辆以及盗车、抢车等情形中的法律责任承担,以及权益受损的平台怎样维权等问题。 【说明:抵押权人本应为平台上的出借人,但实践中通常由平台保管车辆,当债务人逾期时,出借人将债权转让给平台,平台成为新的债权人和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或出借人委托平台代为行使抵押权。】 一、二抵平台“押车”的行为存在无效的法律风险。 二抵平台“押车”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抵押最大的特征是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若以车辆做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即无须登记,抵押权便可成立。但司法裁判对抵押权人占有抵押物的做法是否有效的认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可以约定由抵押权人保管抵押物,双方实际上形成“抵押+保管”双重法律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物权法定主义,抵押是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一旦将抵押物转移给抵押权人占有,该约定是无效的,抵押权人需返还车辆,但抵押权仍然有效(详见案例:【(2016)川0725民初654号】)。也就是说,平台设立抵押同时占有车辆的行为有被认定为无效的风险。 二、平台擅自处分车辆,须赔偿抵押人的损失。 案例:骆小峰向鑫桐担保公司借款17万元,并将涉案雷克萨斯车辆(购买价格约为75万元)抵押给鑫桐担保公司。半个月后,鑫桐担保公司认为骆小峰将涉案车辆二次抵押,便将涉案车辆开走,并过户给做二手车生意的前公司员工蒋进周,所得车辆价款约21万元。法院认为,鑫桐担保公司未经骆小峰许可,私自将涉案车辆出售给案外人,侵犯了骆小峰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应当对骆小峰的损失进行全部赔偿。【(2016)苏05民终4523号】 抵押权人对抵押车辆没有处分的权利,抵押权人要实现抵押权应当按照法律途径合法、合理地解决。根据《物权法》第195条,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如果不能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因此,若平台擅自处分,以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转让车辆,给抵押人造成了损失,应予赔偿,而转让价格高于市场价值的,应当返还多余部分。 三、二抵平台擅自出卖车辆,一抵平台能否申请法院查封车辆? 一抵平台能否申请法院查封车辆需考虑一抵是否办理了登记。二抵平台擅自出卖车辆,则存在一抵平台能否对抗受让人的问题,根据《担保法解释》第67条的规定,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物被转让而未通知抵押权人或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同时在实践中,办理了抵押登记的车辆不能办理过户,因此二抵平台处分车辆通常与受让人仅签订买卖协议,未办理物权登记,车辆的所有权未发生变动。因此,如果第一次抵押办理了抵押登记,则一抵平台可以行使抵押权,可以向法院申请查封车辆。但若第一次抵押未办理抵押登记,则车辆被转让将致使一抵平台有不能直接就抵押车辆实现抵押权的风险。 如果抵押车辆被处分了未能追回,一抵平台找谁追责?一抵平台可基于与借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要求借款人清偿债务,或要求借款人另行提供担保措施。若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双方有协议约定:“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将抵押车辆做二次抵押”,则抵押人二抵车辆的行为即构成违约,一抵平台还可要求抵押人承担违约责任。 四、一抵平台在二抵平台的车库中盗车或抢车,涉嫌构成民事侵权以及刑事犯罪。 二抵平台因与抵押人协议约定享有保管抵押车辆的权利,一抵平台在二抵平台的车库中盗车或抢车侵犯了二抵平台基于保管抵押物而享有的占有权,同时也侵犯了抵押人对车辆享有的所有权。此时一抵平台(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和抵押人(行使物权返还请求权)均可要求一抵平台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要求一抵平台返还车辆(此处不考虑车辆已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形)。一抵平台盗车或抢车的行为还可能构成盗窃罪、抢夺罪或抢劫罪等,将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总结:抵押权人对抵押车辆没有处分权,车贷平台“押车”后擅自处分车辆,或抢车、盗车侵害了车主的所有权,平台不仅会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还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因此车贷平台除了要做好贷前风控,办理抵押登记,实施监控以外,还要注意以合法的方式实现抵押权。(谭鸿 |护金符律师团队)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进入2017年,无论是买方的资产管理行业,还是卖方的券商研究行业,都将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导读:我一直认为2017年是一个大的变革年,整个经济,金融,资产管理行业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时代特征来看,中国的经济超级周期结束后,大量行业的内生增长也会进入常态化轨道。对于资本市场来说,2017年开始了越来越市场化的变革。从IPO发行的加速到政府引导更多资金进入高ROE行业。 而我们所在的证券研究所也将出现变化。这是一个我为主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的行业,对于每天低头赶路的我们来说,更要去抬头看天,思考整个行业未来的方向会在哪里。以下是一些自己的粗浅思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 传统研究所收入模式的终结 在经历了2014到2015年癫狂的牛市后,卖方研究所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同时出现了巨大的产能扩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又都习惯线性思维。虽然2015年下半年就是就开始走熊,但绝大多数人对于佣金是线性思维的方式。这也推动了研究所的产能扩张。根据很粗略的统计,市场上提供研究服务的机构大约有30家。我们以平均每家100名分析师来计算,就有3000名分析师,而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也就3000多家。也就是说在A股,基本上达到了人均覆盖一家公司的地步。 根据这个数字,中国应该是全世界最有效的市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有如此高的分析师覆盖密度。然而,中国市场依然有大量典型的无效特征存在。虽然有一部分原因和没有做空机制有关,但也有一些和基本面研究的不足相关。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整体信息越来越偏向传播的角度。甚至我们出现了大量以吸引眼球,娱乐化为标题的研究报告。研究信息整体偏向于碎片化,也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整片化的研究和信息越来越少。 我是2009年入行做销售的,深刻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变迁。那时候我做销售的时候,许多券商并不重视销售岗位。许多券商像上海这样的大区域一共就几个销售覆盖。研究所分析师人也不是很多,当然对应的是佣金也都在低位。那时候我工作的小券商如果某个客户一年能给400万佣金就是非常之大了。 到了今天,研究所动不动就是150个分析师,40-50个机构销售。伴随着也是更高的交易佣金。佣金的提高我觉得有几个因素:1)首先是基金经理的年轻化,带来的换手率提高;2)其次是高换手大牛市带来的行为上的线性;3)最后则是基金数量增加,但是单一基金规模没有增加,导致市场上有很多规模不大的小基金,容易换手。 在大牛市高佣金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券商都在组建研究所。对于新组建的研究所来说,渡过最初“冷启动”时期最好的办法就是高投入。另一个特征是研究员个人的IP化。过去平台非常重要,但是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个人IP的价值不断增加。今天,你在哪个研究所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名字,你是谁。两者叠加,导致研究所商业模式越来越类似于电影行业。最终IP化的电影明星(研究员)成为了最大受益方,而电影投入方未必保证拍电影赚钱。 当我们发现未来几年的市场可能不会再次来临一大波牛市后,市场整体薪酬水平又大幅提高。这让传统券商研究所的收入模式逐渐要走向一个终点。 海外投行早已开始削减研究所 和中国不同的是,海外投行早已削减研究所的开支。根据Frost资讯公司的分析,投行给予研究所的预算支出从2008年的82亿美元下降到了2016年的40亿美元。券商分析师岗位的工作从2012年到今天下降了10%。 美国机构投资者对于研究佣金的降低来自于几大趋势: 研究报告的同质化。过去大部分人会为研究的内容支付。比如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行业观点,公司看法。今天大量的研究同质化,每个人对于公司的看法都差不多。这导致每周全球top 15投资银行发的报告中,只有1%被阅读; 机构投资者付费的不是研究,而是其他服务。也正因为研究报告的价值在降低,机构投资者真正支付佣金的部分是非研究的。比如交易系统的执行,比如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见面(Corporate Access); 被动产品的崛起。2016年,美国指数基金交易量占到了全市场交易量的30%。2016年11月,美国交易最活跃品种中,前十大有六个来自于指数基金,当然最牛的就是著名的SPDR 标普500ETF,每天的换手超过了1亿股。其他成交活跃的包括iShares罗素2000,日均交易量超过了苹果和亚马逊。被动产品占交易量比重的提高,也削减了对于研究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是更好的交易执行。 这也是为什么在海外,我们看到研究人员去产能化越来越迅速。大量的人工智能开始代替高成本的人。类似于Barclay,CLSA,渣打等机构都开始逐渐从研究服务业务中撤出。交易员已经被计算机取代。 当然,非同质化的独立研究机构一直会有价值。记得当年入行的时候,我在的研究所就是学习宏观经济独立研究所ISI的模式。当时的ISI不覆盖个股,只提供对于宏观,行业的研究。但研究做的比其他人都好,每年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投票都是第一。之后ISI内部出来的人,也基本上都是包揽宏观经济研究前几名。 大摩最牛的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最高的时候也仅仅排名第二,一直被ISI的创始人Ed Hyman压着。这种非同质化,将产品做到极致的独立研究所,依然有其市场地位。另一个就是提供研究的在线网站,根据美国咨询公司预测,在线网站到2020年的研究市场份额会达到14亿美元,占比从目前1%提高到15%。 高盛业务的启示 我们来看看全球最头部的券商高盛是什么业务模式?公司有四大业务板块:投资银行,机构客户服务,证券借贷,资产管理。每个业务下面又有一些子业务组成。比如机构客户服务中,包含了FICC(固定收益,商品,外汇),股票。 2016年高盛收入达到了306亿美元,净利润74亿美元。其中收入中有21%来自于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2亿,税前利润28亿;47%来自于机构客户服务,收入达到144亿,税前利润47亿;证券借贷业务收入40亿美元,税前利润17亿;最后是资产管理业务收入58亿,税前利润11亿。从所有业务的利润看,投行业务是最赚钱的,主要成本就是人。 高盛的研究佣金业务其实就包含在机构业务中,144亿收入中有30亿的佣金收入。但是这个收入里面其实真正研究的部分不多,里面主要是交易执行,PB主券商收入,以及大量的衍生品业务销售收入。其中,真正为研究支付的佣金并不多,也不是高盛的主要业务部门。 高盛模式给我们的启发是,最终真正有价值的是做到交易端。比如投行业务,比如融资融券,比如资产管理,比如电子化的交易执行。要做到交易端就是完成公司和公司,公司和人之间的连接。传统研究佣金业务在高盛内部的占比非常小了,而且利润率也不高。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高盛一直在全球削减其研究和销售交易部门,把重心放到利润率更高的公司交易环节。同时,在高盛年报中也明确提出未来会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率。 国内卖方和买方的痛点:效率提高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迅速扩大了信息的获取。单人上网的时间和场景已经无法再扩张了,那么接下来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迈向效率提高。而我们这个投资研究行业,因为时刻需要信息交流,也是一个科技发展的缩影。 微信社交模式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重。几年前大家都热衷建立各种微信群,出去聚会就会建一个群,没事在群里多讨论。但是到了今天,各种微信群越来越多,有时候联系一个人不如给他发短信。许多买方朋友都跟我说,每天收到的微信几千条,要看完是不可能的。过去我们是担心信息不够,现在我们的烦恼是信息过多了。在信息过多的背景下,必然发生着质量下降。 最近无论是和买方的基金经理,投研总监交流,还是和卖方的分析师,大家都普遍感受很累,但是效率又不高。买方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路演,但是一天下来自己真正能吸收的成分并不多。今天,接受的信息多,获得的服务多并不等同于投资业绩的出众。另一边的卖方分析师却有同样的苦恼。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并没有带来更加合理的分工。 相反,每个人在做相对类似的事情。最后比拼的是勤奋,是研究深度和广度。而大量分析师也反应了许多路演服务的无效性。的确,在那么多相对同质化的研究服务中,一定会有许多研究服务无法拿到佣金派点,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无效服务”。 作为多年的卖方销售,也不可避免经历过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带分析师上门路演是为了服务而服务,为了完成任务。这种对于双方的效率并不高。我记得刚入行时,我的销售师傅跟我说,做卖方销售就类似于谈恋爱。你把客户和你之间的时间排满,最终他就会爱上你。到了今天,我深刻感受到过去这种“做加法”的模式变得效率越来越低,未来的时代应该是做减法。 未来券商研究所的几大趋势 1.帮助客户做减法。 研究的本质是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经历了过去几年暴涨暴跌的教育,我们越来越强的意识到投资本质就是买入好的公司,然后一直持有。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证,我们都发现短期的交易极度拥挤,而长期的Alpha一直存在。无论是价值还是成长,只要是基于基本面选股的投资者,我们都发现低换手率的业绩要好于高换手率。那么低换手率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投资中的做减法。放弃大量无效的机会,放弃大量能力圈之外的机会,放弃大量基本面因素之外的机会。电影《Margin Call》曾经提到过,做投资赚钱就是靠三点:Be First,Be Smarter or Cheat。第一种是博弈,第二种是靠基本面的认知,第三种靠内幕信息。长期看,只有be smarter是可持续的。 所以对于卖方研究来说,虽然赚钱是靠客户的交易佣金获取,但研究服务将回归到更加本质的东西,就是帮助客户的业绩增长。移动互联网接下来就是提高用户效率,研究所未来也是提高客户效率。给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过去是给客户做加法,未来是帮助客户做减法。无论投资还是研究,最终将回归到本质的东西:创造价值。我个人认为,卖方研究需要开始接受市场换手率降低的大时代。股票的推荐和研究更加精准,公司的跟踪更加持续。真正驱动用户交易的,是高质量和深度的研究服务。 2.独立研究所的兴起 对标海外,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独立研究所,而海外有大量提供专项服务的独立研究所。中国目前大部分的非传统券商服务主要集中在专家服务,本质上也还是和海外提供Corporate Access类似。但是从研究内容看,海外有大量专注于某些领域的独立研究所:宏观分析,行业比较,细分行业的研究。 中国缺少独立研究所有几个原因。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牌照,无法获得研究费用的支付。中国的机构佣金绝大部分还是会支付给传统拥有牌照的券商,由于无法获得支付,独立研究所就没办法支付给足够优秀的分析师。但是这个状况未来会逐渐改变。一方面当然是长尾用户的付费欲望增加。比如以逻辑思维为代表的内容付费模式兴起后,越来越多长尾用户会理解为优质内容付费。另一方面,机构客户也需要大量独立的研究,甚至一些定制化研究。只要有研究需求,而且是有效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到付费途径。毕竟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为他们的客户创造价值也是其最大的驱动力。 3.互联网工具的另类连接 过去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更多是建立信息之间的传递,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号。这种是最粗浅的连接,提供的仅仅是宽带上的互通,但没有做到广度的连接。我们发现互联网的特征是打破供需不平衡,券商服务的供需不平衡也应该被打破。一头是获得服务过剩的机构投资者,另一头得不到任何研究服务的个人投资者。而整个A股的交易量由后者产生。这就如同当年分众传媒老大江南春提出的广告思维:前面是一部挤满人的车,后面却是一辆没人上的空车。未来,越来越多分析师服务能够连接到最后面的长尾用户,打破行业的供需不平衡,给全社会带来价值。 另一种连接是互联网带来的兼职研究员模式。目前我们看到大量对于各个行业有深刻理解的人,其长期雇佣价值也很昂贵。有些人是拥有股权的创业企业管理层,也有一些自己做二级或者一级市场的投资研究。但是这些人可以做兼职研究员模式,定期通过写报告,线下路演服务的方式给他们支付服务费。在这种模式下,单人的产出效率会提高,而研究所本身也不拥有高成本的劳动力雇佣关系。 未来最大的券商,是否意味着不拥有任何一个分析师? 4.研究所为入口,最终以交易端为核心业务 最后一种就是目前的高盛模式,券商核心还是赚取交易端的钱。那么研究所是一种流量入口,通过研究这个高质量的流量,获取高质量的人和公司。然后在其他方面通过交易端的产品来完成研究的终极价值。在高盛,研究部门更多需要去支持投行的业务,研究部的销售交易部,也需要更多贩卖公司的衍生品,融资融券业务,传统的研究报告只是和客户保持关联的一种方式,最终赚大钱是落在交易端。在这种模式下,需要更清晰看待作为成本中心的研究所价值。因为表面上看是成本中心,背后却带来了高质量的用户流量。 然而这种模式也有几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合规性。如何能够在研究和投行中建立防火墙,又同时能产生协同效应;其次是对于利益的分配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收入分配,还有其他包括人脉资源的分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就能成为真正的产业链研究所模式。 写在最后:终极券商研究所的模式 每一次的变革都伴随着痛苦,但最终是带来整体社会效率的提高。 过去十年,中国的券商研究所是在整体交易佣金量提高的大背景下,不断在做产能扩张。这一点从每年新财富评选越来越激烈就能看出。相比海外,中国的分析师更加勤奋刻苦,具有制作出好产品的基因。未来,随着整体交易佣金进一步萎缩,我们会看到一些新券商研究所模式的出现,这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变革时代。 进入2017年,无论是买方的资产管理行业,还是卖方的券商研究行业,都将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会推动这个行业在未来十年的大发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滴滴、摩拜、ofo均是在资本的推动下迅速成长起来。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为什么一切商业大故事背后都是资本故事?本文以摩拜和ofo的投资局为例,最终说明中国资本局中局:人造风口的出现,致使创新精神被用在了相反的方向,这是一套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造星路径,但它不可能永远成功。 今日中国,一切商业大故事背后都是资本故事。 2016年10月的一个夜晚,马化腾接到了一通程维打来的电话。 这样的深夜电话,马化腾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中,程维曾多次向他的大股东马化腾寻求帮助或建议。但这次,程维不是为了滴滴,而是为了另一家公司——ofo。2016年9月26日,滴滴以数千万美元战略入股ofo,程维希望老朋友腾讯可以参与对ofo的下一轮投资。不同以往,这次他被拒绝了。马化腾回复说,虽然两家关系很好,但很遗憾,他不能参与,因为腾讯已经投资了ofo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拜,投资协议刚刚在几天前签完。 经历过滴滴快的大战的创投圈都知道,对一个新兴的强竞争性的行业来说,腾讯这样的巨头进入意味着什么。目前腾讯为摩拜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在10%-15%,拥有董事会一席;滴滴为ofo的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在30%上下,拥有董事会两席。同时,腾讯目前仍为滴滴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在10%左右,略高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已在近期以上亿美元入股ofo,但未进入董事会。 在过去一年中,这样的电话每天都在发生。共享单车是目前创投圈最热门、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里面的主要参与者——摩拜和ofo,也成为了近几年资本进入密集度最高,融资速度最快的项目。截至2017年4月,两家公司共计融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各自估值也都超过了10亿美元,在刚刚完成的D3轮中,ofo估值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其中,ofo背后站着17位投资方(包括机构和个人),摩拜背后有22位投资方。两家公司聚拢了目前中国实力最雄厚的财务投资人与战略同盟者。 几乎在程维联系马化腾的同时,朱啸虎敲开了红杉中国掌门人沈南鹏的大门。朱啸虎是金沙江创投合伙人,也是ofo的A轮投资方,关于他最没有争议的说法就是他是一个有争议的投资人。他劝说沈南鹏:“大家在一起成功概率高,要是打仗所有投资人都会受损失。”事后他介绍,沈南鹏回答说,“我很遗憾,但红杉已经和摩拜签了法律条款。”沈南鹏给出了一个礼貌且令人很难反驳的理由——我不能为了几百万美元毁约,名声很重要。 关上红杉的大门,朱啸虎转身登上了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香港的豪华游艇。张磊答应了,高瓴愿意和金沙江一起投资ofo,他甚至当着朱啸虎的面拿起电话打给了同事。可挂掉电话,张磊面带“遗憾”地告诉朱啸虎,同事已经和摩拜签了,而他事先并不知道。 “不能毁约”,张磊说,但这位精明的商人随即表示,高瓴还是可以投资ofo的——就像他们过去熟悉的做法一样——高瓴曾经同时投资了Uber和滴滴,并在后期积极推动两者合并。朱啸虎终于有机会说出这个词了——“很遗憾”,他说,“但我们不接受同时对两家公司的投资。” 对于朱啸虎来说,从张磊的游艇走下来的那一刻,他就意识到这场战役再无可能像他之前预言的那样三个月内便可结束。 在互联网的竞争故事中,资本从来不是战争的最关键因素,但在强竞争领域,资本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经历了2015年—2016年的那五场大并购之后,某种程度上,中国互联网江湖再无“故事”——大小巨头各占山头,平台型机会几乎消失,人口红利走到尽头,互联网上半场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一方面变得前所未有地节制,另一方面又变得前所未有地贪婪,他们坐拥大量现金,但稳赚的押注寥寥无几。在滴滴进入之前,投资人就像“上方盘旋的秃鹰”——很多人都对共享单车感兴趣,但就是不出手,滴滴的入局让事情产生了本质变化,紧跟着腾讯入局,市场瞬间被引爆了。 正如ofo的投资人不断碰壁一样,摩拜投资人也同样会碰壁。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创投圈被迅速分裂成了两个派系,腾讯、愉悦、红杉、华平、高瓴等站在一边,而滴滴、经纬、金沙江等站在另外一边,他们亲历亲为、拉拢战队,并且每个人都在等对方摔跟头。 他们渴望战争,渴望参与战争,一场熟悉的充满想象力的甚至可以改变世界的战争——而共享单车,具备了实现上述梦想的所有条件。 摩拜的局 摩拜的投资局,始于李斌。 摩拜天使投资人、董事长李斌在2015年夏天第一次把摩拜介绍给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时,对方将信将疑,“还行,也许有人感兴趣骑骑。” “还行”——今天来看,这个评价冷淡得惊人,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共享单车是个大生意。 刘二海第一次去摩拜办公室,胡玮炜先是展示了如何通过短信来开锁,刘二海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我也能弄,没什么新鲜的”。接着他试骑了摩拜第一辆也是当时唯一一辆单车,车身吱呀作响,脚蹬子险些脱落。即便如此,刘二海依然在摩拜只有一辆车的时候,在2015年10月作为A轮唯一的投资人,投资了近300万美元,并在后续的B、C、D轮持续加注,在腾讯进入之前,愉悦是摩拜的第一大机构股东。 事后刘二海介绍,此前他曾投资神州、易车网和蔚来汽车,投资摩拜符合他面向“(出行)根据地”的投资逻辑,但他同时承认,他投资的更重要原因是因为相信李斌。 所有人都相信李斌,因为他们都从李斌身上赚到过钱。而刘二海比其他人更相信李斌,因为他从李斌身上赚到了比别人更多的钱。 李斌,连续创业者,蔚来汽车、易车网创始人,李斌于2015年初个人出资146万元投资了摩拜单车。目前李斌为公司董事长,王晓峰为CEO,胡玮炜为总裁,随着多轮稀释/增持,目前三人持股比例相差不大,也同在董事会中。 在摩拜的投资方中,多数人都和李斌有着不错的私交。其中,愉悦、红杉、高瓴、华平、TPG德太资本、淡马锡同时也是蔚来汽车的投资人,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同时是易车网的投资人,而腾讯和刘二海则同时投资了蔚来、易车、摩拜三家。刘二海称李斌是罕见的“商业奇才”,李斌创立的两家公司,目前易车网总市值超过17亿美元,蔚来汽车估值超200亿元人民币。 摩拜的战略思路和发展路径深受李斌影响。摩拜投资人、BAI管理合伙人龙宇介绍,今天摩拜主打硬件、网络、数据,而它的竞争对手则强调规模、运营,这与李斌在造汽车不无关系。她认为李斌是在用造汽车的眼光、决心和成本意识来干自行车。一位ofo的投资人曾略带刻薄地表示,“如果没有李斌,(摩拜)这家公司基本是没有机会的。” 王晓峰在摩拜完成A轮前后加入,到岗后第一件事便是启动公司的B轮融资,但这次融资进展得并不顺利——它的竞争对手ofo也是一样。据笔者了解,红杉在去年三四月份就有投资人在内部推了ofo,但没有通过。投资了700bike的IDG也曾看过摩拜,但当时IDG合伙人周全认为这件事需求太小,项目被毙。后来行业爆发后,IDG深感遗憾,并于2017年3月和蚂蚁金服一起入股了永安行。 2016年春节前后,李斌亲自出马找到了他的老朋友龙宇希望其能投资。龙宇说,她让团队去跟进,但遗憾的是他们没看懂。“直到我亲自见到王晓峰,那已经是C轮了,结果好辛苦才追进去,我一次又一次低估了摩拜,一次又一次低估了这个现象级事件。”她半开玩笑说,市场上大多数VC作决策并不比操纵玩具更困难,而她毫无疑问是理性的那一个。 随着2016年4月摩拜在上海上线了1000辆单车,事情开始有了转机——一些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祥峰中国基金投资总监赵楠介绍,2016年4月26日他第一次在上海试骑了一辆摩拜,兴奋不已,第二天就找到了王晓峰。“当时Davis(王晓峰)告诉我,摩拜已经和某一家基金谈了三个月,对方意愿很强烈,态度很诚恳。”于是,心急的祥峰直接将对摩拜的估值提高了20%,成为了其B+轮的投资方。 在签完合同的一周后,赵楠遇到了王晓峰嘴里的“某一家基金”投资人,也就是摩拜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在和对方交谈了五分钟后,这位年轻的投资人才意识到他上当了——事实上,熊猫资本找到摩拜,只比他早了两天而已。 B+轮之后,2016年9月,随着摩拜从上海进入北京,更多投资人开始蠢蠢欲动,“就像秃鹰在上方盘旋”,ofo投资人、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表示。 一些聪明的投资人在试探并等待滴滴的动作,他们的犹豫在于,出行领域滴滴最大,如果做一个2×2的角色矩阵来分析这个游戏,四种结果分别是:滴滴自己做、滴滴扶持摩拜、滴滴扶持ofo、滴滴什么也不做。他们最害怕看到的是投资之后第一种结果的出现。 巨头也在犹豫。朱啸虎表示,金沙江在2016年2月投资了ofo的A轮之后,将项目同时介绍给了程维和腾讯,但程维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兴趣,他们当时正在国内和优步中国厮杀。而腾讯则一直在摩拜和ofo之间徘徊。“早期腾讯投资部对两家公司的分析还是很迷离的,他们最早看的是ofo,但没想到经纬抢在腾讯前面投资了ofo。”一位摩拜的投资人说。至于蚂蚁,他们一开始犹豫是因为自己很早就入股了永安行,后来的犹豫则来自他们的贪心。 当时蚂蚁金服的投资部和王晓峰谈条件说,希望摩拜能够把永安行收了,然后蚂蚁再投进来,但最终没谈妥。 2016年9月26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一天,滴滴宣布战略投资ofo。“市场迅速沸腾了,仅仅一个礼拜时间,如果你人不在北京,基本上就投不进去了。”刘毅然曾参与过对滴滴的投资,他说,这个场面似曾相识。 刘二海介绍,红杉第二次跟进是为了再抢点份额,“就为了一点点份额”,沈南鹏给李斌打了40分钟电话。“他不断跟你说,咱这关系,咱关系这么好为什么还不给我这份额?” 事实上,滴滴的入局让投资人担心的第一个风险(即滴滴是否会自己做)消失了,但他们还面临着第二个纠结——投哪家? 对于到底投摩拜还是ofo,不仅腾讯内部有争论,在华平、红杉、高瓴内部,都曾有过分歧。“华平是TMT组想投ofo,消费组想投摩拜,但后者决心更大,行动更快,同时,消费组老大的级别更高。高瓴也是,其中一方意见很坚决,而另一方意见没那么坚决。”一位摩拜的投资人告诉笔者,当时摩拜C轮以2.5亿美元估值融资6000万美元,最后是华平、红杉、高瓴三家各出了2000万美元。 一位ofo的投资人称,腾讯最终作出决定,部分要归功于李斌和高瓴资本张磊对腾讯投资部的游说。“腾讯第一次只是象征性投资了几百万,但是(摩拜)把坑占住了。”而文章开头那通程维打给马化腾的电话,就发生在此时。“滴滴和腾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真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他说,腾讯和滴滴都曾试探过彼此,但依然改变不了什么。腾讯投资了摩拜,而因为它和滴滴的特殊关系,等于也间接投资了ofo,这直接增加了未来两家公司合并的可能性。 而刘二海不这么认为,他说,腾讯没有选择ofo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ofo并无技术驱动的基因。而华平投资执行董事胡正伟则表示,科技与物联网是摩拜最大的卖点,“至于ofo,他们对腾讯只有支付价值。” “如果说他们只是因为与李斌关系好——这未免有失公允,但当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用他的信用与能力为摩拜背书时,这很难不说服别人。”上述ofo的投资人说。多位早期进入摩拜的投资人表示,他们更多是靠着对市场和人的判断(早期摩拜能给出的数据也很少),而非对数据的相信。 两家公司的C轮也是投资人“抱团”的开始,参加进去的人越多,他们越容易相信自己作出了聪明的选择。刘二海说,为了让几个大机构进入,愉悦在C轮忍痛出让了一些额度,“这些像样的机构如果投不够三五千万美元,没人愿意参与你的事,名字不会白贴给你的”。他说,他需要广交朋友。 华平是摩拜D轮的领投方,此时摩拜的估值已经涨到了10亿美元左右,华平在此轮重注并进入了摩拜董事会。据笔者了解,由于投资人众多,目前,摩拜董事会共有13席,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分占7∶6,其中李斌、腾讯、愉悦、华平、高瓴、熊猫都在董事会中,另外,红杉、创新工场、祥峰投资为监事成员。 华平投资执行董事胡正伟介绍,摩拜是华平在中国20年投得最快的一个项目。在笔者采访的十几位摩拜、ofo投资人中,华平是唯一一家觉得双方可能会合并的基金。“这是一个典型的博弈,摩拜的经济模型非常好,但ofo铺量铺得太可怕了。”胡正伟说,“合并有两个前提,一是这个市场不能再吸收更多的车了,二是两家公司估值已经上不去了。”他认为,摩拜走到20亿-30亿美元没问题——相比于他们大手笔的投入,这个估算简直谨慎得过头,因为多数C轮进入的投资人认为、两家公司各自估值可以达到100亿美元上下,有一两位投资人甚至认为他们能超过滴滴。 “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诚实的吧。”他说。 ofo的局 几乎所有接受笔者采访的ofo投资人都认为,相比于摩拜早期投资方更多是因为“人的因素”走到一起,他们在一起,是因为相信“正确的可见的商业逻辑”。 因为同事一次偶然在北大校园里看到小黄车,朱啸虎发现了ofo。当时他只是简单认为这是个赚钱的生意——每天每辆车的使用频率是8次,每辆车成本200元,骑一次0.5元,两个月回本,同时车辆不出校园,易管理。他计算,校园一天可到200万单,一年收入3亿多元人民币,利润3000万-4000万元。“在A股上市没问题。”他说。 真格基金投资总监张子陶几乎和金沙江同时发现了ofo,此前他正在出行领域分析滴滴未进入的空白区域,他得出了五个判断指标——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筛选一圈之后,“只有ofo清晰符合85%以上的条件,根本没有选”。真格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早期的基金,张子陶说,“对于我们来说,10倍回报其实就满足了。”2016年底,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透露真格在这个项目中的回报已经超过了30倍,到今天,这个数字可能是50倍。 真格对ofo的更大贡献在于,其现任COO张严琪、华东区负责人欧竟、华北区负责人范若愚都是经张子陶介绍进入ofo,而并非像外界所说是“程维空降进ofo内部的滴滴系”。 经纬创投和元璟资本分别是ofo B轮和C轮的投资方,两家基金都表示,当时ofo的校园场景是很成立的,这意味着下行风险可控。“而摩拜的高价版城市模型是高投入,那个时候那个价格投摩拜其实是0和1的选择,成就成,不成会变零。”刘毅然说。 经纬是“ofo局”中的关键元素之一。事实上,2016年3月金沙江、真格、投资人王刚等一起以1500万元人民币投资ofo的A轮之后,这些早期投资人就一直在努力把这个项目推给腾讯,而经纬某种程度上打乱了这个计划。 “腾讯一直让我拖着ofo不要和经纬签,等到他们下周一过会。”朱啸虎说。可经纬还是抢先了一步——2016年5月26日,一个周四傍晚,经纬创投合伙人肖敏把戴威关在经纬的办公室里三小时签完了投资条款,对方还给经纬打了个折,最终经纬以800万美元领投了ofo的B轮,并获得一席董事位。 肖敏说,经纬签ofo的时候这个项目并不火,投资人压根没看明白,也不想出手,而戴威之所以没有等待腾讯,是因为当时只有经纬是确定的。 经纬签完之后,腾讯仍然在犹豫,他们甚至又见了戴威一次,但依然没作出决定。“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不认为腾讯周一的过会是一次成功的过会。”一位ofo的投资人说。但朱啸虎得到的反馈是,因为项目金额不大,经纬在此轮和金沙江跟平后,腾讯内部认为当时再进入意义不大。 经纬不仅抢先腾讯一步,他们还抢在了顺为基金和光速创投之前。而顺为在错失B轮之后,迅速找来雷军出马,雷军表示非常喜欢ofo的校园思维,于是小米便和顺为一起投资了ofo的C轮。顺为基金合伙人程天介绍,他们首次见ofo时公司日单在20万-30万,而投资时已经涨到了100多万单。2017年3月,ofo宣布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4月,摩拜宣布日订单峰值突破2000万——这个订单密度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排进了前五,对比滴滴,其在2016年11月宣布日单量是2000万单。 但是,无论ofo还是摩拜,其宣称的订单数据都未经独立第三方验证。 经纬进入之后只做了一件事情——和早期股东合力把一直观望的程维拉了进来。肖敏说,程维有三个选择:自己做、投ofo、投摩拜,而滴滴内部倾向于自己做,因为此前滴滴进入代驾、拼车等出行领域时,都是选择自己做而非投资。但当时的时间点非常微妙,滴滴正在忙着和优步中国的并购,内部找不到很适合的团队来投入,同时,程维开始思考,滴滴是否可以像腾讯一样,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扶持其他企业。这个战略思路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滴滴对ofo的投资判断。 ofo创始人戴威称,他于2016年9月19日第一次见到程维,双方简单聊了几句之后,程维便动情地说起了滴滴的发展历程。十天后,滴滴战略投资ofo,成为其B+轮的领投方。 B+轮领投方——这个位置原本属于元璟资本——在跟踪了摩拜、ofo四个月之后;在试探滴滴投资部并得到了“短期没兴趣”的答复之后,终于在B+轮第一个对ofo出价。可就在双方准备签协议的当天,犹豫了半年的滴滴突然出手了。 “如果滴滴再晚一天进,我就投进去了。”刘毅然说。最后,元璟退而成为了ofo C轮的跟投方。 滴滴入局之后,腾讯先是小笔投资摩拜,接着重注摩拜,紧接着滴滴加注ofo。肖敏说,腾讯投资摩拜之后,他们曾专门分析过战略资本到底能产生多大影响?结论是——这些大腿,没有想象的那么有价值。原因在于:滴滴是断人财路,你死我活,而共享单车不牵扯多方复杂利益;同时,巨头所坐拥的线上流量在这个生意中价值不大,因为单车的流量更多来自线下而非线上,反而,巨头需要他们的流量。 另据笔者了解,Facebook曾经想投资ofo,但DST的创始人Yuri Milner坚定地劝说ofo董事会不要同意。“Facebook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腾讯,而Facebook短期不会进入中国。”一位知情人说,“现在你和腾讯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但你拿了Facebook的钱,你就是腾讯永远的敌人。” 肖敏说,当时ofo还未开发自己的APP,使用场景都在微信中,所以他们最担心的是微信封杀ofo。此后,ofo迅速推出了自己的APP,并加快了从校园进入城市的步伐,并在城市与摩拜相遇,行业也真正开始大爆发。 “说真的,这真的吓到我了。”一位ofo的投资人说,仅仅在十个月之前,ofo压根没想过进城市,投资人也没想过会有如此激烈的竞争。当时红杉、华平投资摩拜之前都来找过ofo试探他们准备如何打城市,而ofo的回答是,“我们压根没想过怎么打。” 2017年之后,随着朱啸虎将中信产业基金等引入,ofo在短时间内完成了D1和D2轮,并于3月1日将两轮合并宣布其获得了4.5亿美元融资。肖敏称,当时这个项目已经被抢得非常火热,对于如何平衡新的股份比例分配,经纬等早期股东给了戴威很多建议。最后这4.5亿美元中的1.5亿美元设计成债。“前面进入的投资人不想‘稀释’太多,于是以借债形式融资,下一轮'债方'可优先债转股。” 目前,ofo的董事会有两名财务投资方,金沙江和经纬各占1席,滴滴2席,管理团队5席。 4月22日,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笔者,蚂蚁金服投资了上亿美元。在完成D3轮后,ofo的估值超过了16亿美元。 中国资本局中局 这是一件发生在资本寒冬下“堪称奇迹”的故事——从2016年9月到现在的八个月间,两家公司不断融资,估值从几千万美元迅速飙升到了10亿美元以上,其融资速度、资本参与密度、业务扩张速度都是过去几年所罕见的。就连马化腾也感叹,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甚至比当年的滴滴还要快。“这两家公司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帮对方融资的过程。”肖敏说。 “你真的很难知道你什么时候是幸运的,什么时候是聪明的。”一位ofo的投资人说,“浮躁的行业做着很浮躁的事情,只是后来做对了,就拼命找理由去解释。”另一位投资人则表示,行业才刚刚开始,现阶段所有关于“哪家会赢”的分析全都是错的,两家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像,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走。 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资本故事?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15年-2016年,整个市场的资金端变得前所未有地丰富和庞大,同时投资机构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心荒。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表示,中国有上万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整个2016年新募集的人民币及美元基金就达到1817只,募集金额达4294.5亿美元,资金端的丰富度(种类)大大提高。 但随着A股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的暂停,资本退出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折,人们开始变得谨慎,同时,在经历了O2O和智能硬件的连续扑空之后,投资人多少陷入了“绝望”的情绪中——大小巨头各占山头,人工智能遥遥无期,看不到下一个平台的机会在哪里。这个阶段,他们对项目的“审美偏好”也开始从规模转向效率。华兴资本也是摩拜的FA(财务顾问),其与摩拜签订了一个两年的独家协议,这也是华兴史上第一次。 共享单车就出现在这个当口。它生而具有讲述宏大故事的可能性,既能讲规模故事,也能讲效率故事,还能讲国民与环保故事,同时这个行业的单体经济模型(从盈亏平衡点到现金流水)都相对容易计算。两家龙头公司估值虽不低,但自身价值也明显。 真格基金投资总监张子陶说,这是一场线下流量战争。“整个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几乎枯竭,而共享单车的低成本获客就是杀手锏。”张子陶说,当大量项目都在争存量市场时,共享单车打了增量市场。它找准了一个空白区,同时不再依赖BAT的流量。 共享单车业务自带两个战略属性,一是支付,二是物联网和大数据。王力行说,今天摩拜和ofo获得巨头融资,与2014年滴滴、快的获得腾讯、阿里投资有着本质不同,当时巨头为了推广支付业务对两家公司有着极强诉求,但今天这两家公司更多依靠自己长大。它们从巨头身上借力,同时不受制于巨头。 在微信上,摩拜接连获得了小程序接口和微信入口。而一位微信的中层人士透露,他们同样也希望ofo接入小程序。目前,摩拜和ofo接入的地图都是高德和百度,都未使用腾讯地图;它们也同时都接入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只是排序先后有不同。 最后也最关键的一点,在经历了团购、外卖、打车大战后,资本已经太熟悉如何快速打造一只独角兽,他们轻车熟路,于是他们迫切想十倍、百倍来加速这个过程。龙宇表示,这场战争带来的乱象会比过去任何一次战役来得都快,整个战争过程也会大大缩短,因为这是一种跃进式打法,它打破了两家公司原有的竞争节奏。笔者所了解到的13位摩拜和ofo投资人,多数人都认为最快今年底,最慢一年内,战局稳定,胜负可分。 投资人的急迫情绪直接影响到了两家公司的管理层。戴威说,滴滴进来之后,公司节奏明显加快了许多。“投资人经常看到我们的负面新闻就转给我,很紧张地问怎么会这样。”这位90后创业者说,他只能不断安慰对方,这个问题很快能解决。 “因为滴滴那场战争,那场让人过目不忘的战争,大家特别喜欢把我们都套到那个逻辑里面,而忽略了处在风暴最中心的人。”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称。另一位摩拜的高层人士则称,这场战争说白了不是投资人打,决胜关键还是公司。 在如何看待“战争”上,这两家敌对公司管理层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戴威表示,“如果我只看五年,那我肯定要当战争打,如果我要看五十年,那我觉得这不是场战争。”他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现在走过的捷径,未来总会绕回来的。” 龙宇说,共享单车是个单边市场,行业属性决定了他们不必发动激烈的烧钱补贴战,摩拜和ofo短期内在增量市场和平共存本毫无问题。“两家年轻企业,本来可以很好去修炼内功,可现在又回到了疯狂铺量、狙击对手的老路上。”她说,大家好像觉得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 “说实话,我对现阶段是很悲观的。”张子陶说,整个互联网目前都看不到红利期,多数人都在自high。很多有价值的项目连建立壁垒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无情的竞争吞噬掉了。 人造风口开始出现,创新精神被用在了相反的方向:通过把风险复杂化来掩盖风险。“王刚投完朱啸虎投,朱啸虎投完经纬投,经纬投完战略资本投。”一位美元基金的合伙人说,最近投资圈热捧的“共享充电宝”就是典型一例。“就连我这个投资了共享单车的人,都会觉得这个项目实在太荒谬了。难道他们真的认为可以靠这种套路赚钱吗?”他问。 没错,这是一套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造星路径,但它不可能永远成功。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游戏中,除了钱,没有什么可以复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彩票,实在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它由国家领导,带有公益性,却又伴随着 “赌博” 心理。 众所周知,黄赌毒,都贴合人性深处的刚需,众多互联网玩家认为,彩票是必争之地。 因此,互联网彩票在金钱场中,上演了一出出拉锯战——资本的恋恋不忘,创业者的前仆后继...... 面对监管的铡刀,他们一边心焦难耐地等待开闸,一边用各种方式绕过监管,并兴起了一种新型的 “App代售” 模式,一切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1、死灰复燃 最近,关于互联网彩票的股票,突然飘红。 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彩票网——500彩票网,也持续一段时间的股票红火。 这是因为,最近网上出现了大量预言:“网售彩票禁令到期”、“互联网彩票即将解禁”、“互联网彩票前景大好”。 两年前,施加在互联网彩票行业的沉睡魔咒,已经松动了吗? 2015年1月,监管一咬牙一跺脚,给互联网彩票施以“沉睡”咒语——财政部、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行为自查自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彩票中心对擅自进行互联网销售彩票进行自查自纠,并对民政部、财政部汇报。 此后,原本一片红火的互联网彩票,陷入死寂。 这两年来,他们到底活得怎样? 实际上,部分玩家,正在用某些巧妙的方式,绕过监管魔杖,在互联网彩票还未正式放开之前,他们开始死灰复燃。 “监管的意思是,不要在互联网上直卖彩票,如果用‘代购’模式,相当于网上下单,再叫人跑腿去买彩票,不就绕过监管了吗?” 曾是互联网彩票创业者的成周,一语道破其中的门道。 而众多互联网彩票,正在如此操作。 知名的App,如“天天中彩票”,首页上,陈列着双色球、竞技彩等彩票,可以通过支付宝和网易支付购买。 “天天中彩票” App上购买彩票后,无法查看 “合作投注站点”。 “(这是)官方自运营的出票,我们这边只是统计数据,没有办法确定哪一个站出票,” 天天中彩票客服表示。 客服一直用 “这是商业机密,不能告诉您怎么对接” 来回答,拒不透露下单站点。 天天中彩票的官网注册是一家叫“海南天天众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查查查询,其法人毛涛,同时是“深圳市世纪彩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而这家公司的股东中,腾讯持股99%。 因此也一度引发用户猜想,认为腾讯是天天中彩票背后的“靠山”。 而一些App,则会玩得更为透明些,会公布合作投注站的电话、地址,供用户查询。 58同城,也有彩票服务,它的玩法是:给用户发纸质彩票照片。 “在58同城上买彩票不需要您在实体店把这个票取出来,彩票站会为您出票。” 58客服称,只要确认照片上的彩票和用户所选号码一致,就可出票。 与58同城合作的,是7家北京彩票投注点,朝阳门彩票站的店员表示,这属于“代购”,用户预订的彩票,会打印出来,“绝对是合法、安全可靠”。 “每天票特别多,有的时候店里忙不过来,”店员称,“每到开奖日,在网上投注只能到5点半,才能保证把所有订单打完。” 如果中奖了,用户怎样领奖? 去年底,58合作的一家投注点,中了双色球二等奖,奖金17万,金灿灿的奖状,摆在店里醒目的地方。 “58跟这中奖者先联系,垫付给他二等奖的钱,然后58再拿着这张票去中心兑奖。” 店员表示。 在整个购彩过程中,58彩票的盈利方式,是收取渠道费。 “用户每次购买,不管买多少,都是加收1块钱。”店员介绍,“我的销量给他一个点,我卖多少钱,给他1%。” 这意味着,58玩的相当巧妙,在这个过程中,两头收钱。 目前,PC端是完全禁止销售彩票,但却在各种App上,死灰复燃。 核心原因,还是因为手机购彩,还有监管模糊的地方。 因为电话购彩,有过开放先例。山东、海南都有“电话销售彩票系统”,均有自己官方客户端。 既然电话购彩合理,手机卖彩票应该就没事——这就是App端卖彩票的核心逻辑,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所有的玩家们都在小心翼翼地撞线。 业内人士称,至少有上百家的App,正在地下布局,具体销售额,难以统计。因为监管的暧昧不清,大家都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政策。 2、辉煌与阴霾 在监管的铡刀落下之前,互联网彩票曾经有过一段辉煌历史。 2010年9月,《互联网销售彩票管理暂行办法》落地——为此,互联网玩家们,已翘首以盼多年。 阿里、腾讯、百度三家流量巨头自然不必多说,网易、人民网、新浪网等大型门户网站也纷纷加入,彩票盛世终于开启。 “最顶峰时,大概有三四百家。”成周回忆。 这其中的利益有多大? 在停售前,按照民政部规定,彩票销售收入分为奖金、公益金和发行费三部分,分配比例分别为50%、35%、15%。 这15%,在传统的领域,就是支付线下实体站点发行费。 互联网的玩家,赚的也是这15%的发行费。 直到去年,财政部发布了新规定,15%的发行费已成为历史,13%成为个彩中最高的发行费。 “传统门店,需要支付租金和人员费,而互联网要支付运营和获客成本,最终的渠道费在7%~10%是正常水平”,成周称。 “这个收入已非常可观,”一家理财平台负责人称,自己忙前忙后,满打满算手续费分成只能拿到3~4点,有些资产甚至更少。 在利益的搅动下,互联网彩票从2011年150亿,迅速扩张到2014年底的850亿,呈现一个势不可挡的上扬态势。 2014年,世界杯的火热蔓延到体育彩票领域,更是一大助力——互联网彩票销售额占彩票销售总额,上升到22%。 实际上,2014年互联网彩票销售总额的“850亿”数字,不是官方统计的数据,成周估计,2014年淘宝一家,就占了100多亿;而据唯彩会估算,淘宝彩票2014年实际销量在“200至274亿之间”。 “总盘子可能要比850亿大”,成周称。 这一度也让所有人认为,互联网彩票的想象力巨大,将产生颠覆性能量——2013年11月,500彩票网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上涨54%,流通市值达到6.5亿美元。 正当行业中每个人的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时,谁都没有想到,狂欢会戛然而止。 3、晴天霹雳 2014年底,互联网彩票一众玩家还沉醉在850亿的数字里,国家审计署悄然启动针对18省市的彩票专项整治。 江湖上开始出现叽叽喳喳的传言:网络彩票将停售。 传言果然在2015年1月被证实。 “一开始大家还抱有侥幸心理,”成周称,“因为这并不是互联网彩票第一次停摆。” 互联网彩票自诞生起,争议一直未停。 围绕着网销彩票资质、管理问题,整顿被反复提及,禁令公告下了4次。 但前4次禁令,都是持续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平台又开始了互联网彩票销售业务。 俨然成为一场拉锯战——风起时,躲藏起来,积蓄力量;水面静了,又冒出头来,推广销售更盛从前。 所以,当第五次禁令下来的时候,行业自然以为只是短暂休整。 但这场整顿力度,远超预期:1月19日,卓彩网率先发布《卓彩网暂停销售通知》,紧接着,神彩网等也陆续宣布停售,恢复时间不详。 忐忑不安时,2月初,体育总局再次发文,要求所有彩票网站在3月1号前停止售彩。 停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2月26日,上市公司鸿博股份披露公司无纸化彩票代购业务暂停。 而2月28日,阿里淘宝、网易、新浪、人民网,多家互联网彩票销售平台开始宣布暂停销售彩票。 那些天,刷出各大平台的“停售声明”,颇有种山雨欲来的模样。 实际上,即使业内火热,但真正有互联网彩票试点资质的,只有两家——竞彩网和500彩票网。 其他网站的彩票销售,实际上一直在打“擦边球”。 大家的想法都是,先把坑占上再慢慢申请资质——大家的逻辑,无不是“这个彩票市场错过太可惜。” 但这两家,在撑了一个多月后,也选择停售。 500彩票网在4月3日选择停售——至此,互联网彩票销售“全军覆没”。 一批互联网玩家,开始等待政策松动、开放,这一等就是2年。 期间,有任何风水草动,都会被解读为将要“重启”,就像狼来了一样,多次之后,大家的心情从希望、失望、到了最后的绝望。 4、利益不均 停售之后,不少媒体将其归结于 “互联网彩票太乱”,其两大毒瘤就是——吃票和私彩问题。 “吃票” 的意思是,用户网上买了彩票,网站却并没有下单,直接私吞。 比如,双色球、大乐透等认知率最高的彩种,返奖率在50%,但彩票本就是一场小概率游戏。 如果用户中小奖,网站直接支付,继续隐瞒;如果中了大奖,网站支付不起时,就直接关站、跑路。 据《公益时报》报道,重庆一家名为“爱欧网”的网站,就利用不出票的方式,半年内营业额超过500万元。 另一个问题,就是“私彩”。 私彩就是网站自己做一个彩票池子,完全跳出政府监管。 “互联网确实放大了私彩的问题,”成周认为,“网络支付便捷、隐匿性高,更加方便私彩的传播。” 实际上,乱象只是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各地利益分配不均。 我国的彩票行业,是带有公益性质的。除了渠道费用,35%用于公益事业——这35%,会按照“五五”的方式,分给中央和当地政府,用于公益事业。 但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一家网站能辐射到全国。 这意味着,本来属于A省的彩票资金,可能会被抽到B省——这中间的利益分成,就变得错综复杂。 比如,重庆的电子彩票比较好,原本线下销售点只能卖到当地,借助互联网后能卖到全国,销量翻了几倍,就相当于把属于其他省的公益金夺走,这和“串货”的逻辑是一样的。 彩票其中的利益纠葛太深。 5、生存之道 主营业务被一刀切,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成为奢望。 500彩票网股价,一天内暴跌21%,即使近日上扬,比起最高的54美金,已经被斩去70%。 近日,一众股票概念股也发出财报,安妮股份去年彩票服务收入是0,但净利润达到1165.95万元,同比上涨7.15%。 这些大企业,除了彩票销售业务外,还布局了彩票上游、中游,断臂求生后还能勉强维持。 而小网站为了生存,就只能“迂回求生”——比如已被禁止的O2O模式,和现在的App代售。 另一些平台,宣布转型。 大奖网在获得B轮融资后,宣布改名为“奖金网”,主营业务由互联网彩票平台,转型为彩票技术提供商。 唯彩会则宣布,开始探索棋牌类游戏等博彩类游戏的运营。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开始做彩票社群、资讯,积累流量,做导流服务。 “现在都是在用偏方治同一种病,”成周认为,“互联网彩票体系建立的时间,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对于近日“互联网彩票将开放”的消息,业内人士多认为,又是一场“狼来了”,一个搅弄资本的手段。 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没有解决,监管怎么可能放开? 民间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设计专属于互联网的新型彩票产品,或者兑奖必须要在各省线下兑奖等。 但最根本的,可能要改变国内彩票发行体制——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传统的“五五分”制度。 政府还有一个担心的,是网销对线下实体站点的冲击。毕竟,实体站点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彩票的定义是通过互联网发信、运营,不与实体店冲突、竞争的全新的彩种。”成周认为。 互联网彩票的开启,实在是谈何容易——这完全要打破原有的价值构成,重新分配利益,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近日,《国家彩票》发布专题报道,讨论“网售前提”,算是财政部等高层释放的探讨、沟通信号。 “都准备好了吗?”卷首语这样问道。 “我们倒是早准备好了。”互联网彩票的众多玩家称,“关键是,相关部门准备好了吗?”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场刀尖上的舞蹈,恐怕还得继续……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