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风头正盛。今日头条、映客直播等互联网平台近日相继传出跨界消息,上市三年市值下跌超九成的聚美优品也不甘落后,悄然上线了现金贷产品 “颜值贷”。 经调查,聚美“颜值贷”涉嫌向学生发放贷款,且现有合同多个条款涉及学生身份。对此,该公司回应称,目前协议是在相关规定出来之前的,但实际业务已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协议近期已安排更新。 审核标准 “善变” 聚美“颜值贷”近日悄然上线,在聚美优品APP主页下方,其宣称“现金借款、不等待,专为爱美的你提供的现金借款神奇”。此外,该产品宣称安全便捷、10秒审核2分到账,灵活还款、最高借30万。在费率方面,聚美优品称“1000元借1天只用0.5元,日利率为0.05%(以实际借款利率为准)”。 中国网财经记者点击宣传链接,按要求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并按照要求上传一张“自拍”后,后台显示根据记者信息算出“颜值分”为635,暂时不能借款。而提高颜值分的方式有两种:多在小美购物和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聚美优品客服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表示,查询到记者是聚美优品的资深老用户,所以走“特殊”通道,直接向有关部门申请“加急”开通“颜值贷”,保证24小时内开通。开通以后,记者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和家属信息,绑卡就可将额度提现或者网上交易,交易地点不限于聚美优品平台。 一个半小时后,聚美优品客服就向记者确认,已开通“颜值贷”业务。记者按要求填写信息后,获得15500元的借款额度。 微博上一位用户也表示,“如果聚美老客户的话,可以联系客服开通。” 聚美优品“颜值贷”方面向中国网财经表示,颜值贷目前仅对聚美优品上优质的客群开放。贷款费率是日利率万分之五,与蚂蚁金服的借呗、微信微粒贷等主流贷款服务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乐信代为 “操盘”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聚美优品开展贷款业务选择与机构合作的方式。 上述客服人员指出,颜值贷这款产品实为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为5万元。目前合作方为金融公司,他们会使用“大数据”评估。未来将会根据情况提高额度,但是目前并没有30万的借款额度。 若记者未能按时还款,合作方将负责短信、电话等方式“催收”。 记者调查发现,客服口中的“金融公司”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分期乐(注:分期乐为乐信子公司)。 分期乐工作人员向中国网财经表示,“颜值贷”并非真正按颜值做分期借款,而是根据用户信用记录推出的一款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它是乐信金融科技能力与聚美优品消费场景合作,并匹配外部银行资金,面对聚美优品用户推出的一款产品。 涉嫌违规向学生发贷款 在新浪微博上,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确实在为颜值贷“代言”。8月31和9月1日,陈欧分别发微博为“颜值贷”宣传,称新用户借款999元免息,设置一亿元借款鼓励金,并在评论中称“可以借钱去还其他钱,反正免息,钱也不是欧哥出。” 而在评论处,记者注意到,有位自己学生党的用户,称因为免息已经借款。 中国网财经记者11日通过微博私信向该用户求证,她表示自己确实是广东某大学学生,在聚美优品上已借款999元。 此外,中国网财经记者在申请贷款后,“颜值贷”提供的“分期乐服务协议”中多处条款涉及学生。例如,1.9款称取现服务显示,用户为在校学生,则借款资金的消费仅用于学习及工作用途。4.11款强调,如用户为在校学生,则用户保证用户根据协议进行借款的行为已获得父母等其他管理人的书面同意及担保,并知悉且授权平台或第三方查询使用用户第二还款方个人相关信息、向用户第二还款来源方核实相关情况。 对于网络贷款机构向学生发放贷款,近期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反对态度。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9月6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此前,银监会特别提出要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做好校园网贷、“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 回应:将更新合同 针对是否发放贷款给学生,中国网财经记者两次向聚美优品客服人员求证,但口径不一。最开始表示有颜值贷功能、并且提交资料、年满18岁就可以申请贷款,第二次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放款。 而聚美“颜值贷”方面则直接否认了向学生提供借款。他们表示,客服询问只是核实信息的第一个步骤,除了客服询问,在授信和放贷前,颜值贷都会通过大数据风控系统对用户年龄、学历等做具体核实,不会对未成年人,或在校学生进行放贷。 “聚美对于金融业务秉持着小心谨慎的态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合规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业务,是针对优质人群优质场景做普惠金融的服务。” 聚美“颜值贷”方面强调。 此外,对于记者追问的借款合同中学生相关条款事宜,颜值贷方便回应称,“这个是分期乐老版本的协议,是在相关规定出来之前的,但实际业务目前已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了。协议我们近期已经安排更铝恕! 合作方分期乐的工作人员表示,用户通过聚美优品消费场景,分期需求由乐信“鹰眼”风控系统审核后,进入鼎盛资产“虫洞”系统为其匹配银行资金。在乐信匹配给银行授信之前,“鹰眼”系统会帮银行进行第一轮风控筛查,基于聚美优品用户身份信息、消费记录等,通过筛查的用户,合作银行再进行审核放款。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连续多日停播,微博大V被取消,众多死忠粉转黑,斗鱼官微悄悄删除 “一家人” 微博…… 嗨氏跳槽斗鱼直播后,期望的结果还未确定,各种负面却已接踵而至。可以看出,嗨氏现在并不好过,他甚至可能开始怀念在虎牙直播做“一哥”的日子了。 嗨氏出走斗鱼的导火索,公开的说法是他与楚河之间的争斗。但有深喉介绍,主播内斗只是表象,实际的始作俑者是直播平台背后的巨头。“嗨氏是虎牙一手捧起来的主播,平台给他提供了最好的发展资源,但有了成绩的嗨氏开始反过来要求平台更多,对于虎牙来说,打压嗨氏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简单来说,是虎牙借助楚河的手在打压嗨氏,意图就是让他以后听点话。 如果打压成功,平台既不用给嗨氏涨工资,还可以维护平台的稳定,以此来告诫其他主播不要轻易搞事,即便是嗨氏——也不能与平台对抗。 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就在“嗨楚之争”难解难分的时候,斗鱼杀出来截胡了虎牙。 一个心生异志,一个是势在必得,斗鱼与嗨氏火速达成合作意向,嗨氏在8月27日决定正式加盟斗鱼。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斗鱼来说签下嗨氏可能需要赌运气,如果嗨氏能够挺过虎牙的追责,顺利过渡到斗鱼,那么斗鱼连续的挖角策略就形成了一个主播矩阵,尤其在王者荣耀直播中会占有优势;就算嗨氏挺不过去,这次事件已经给斗鱼炒了热点、充值了人气,顺利吸引了百万量级的粉丝。 可以说,表面看起来是头部主播嗨氏被两家直播平台争抢,实际上是嗨氏成了虎牙和斗鱼较劲的棋子。 目前来看,斗鱼已经收获了不少的流量,而虎牙引进了AG超会玩战队补强,影响也不大。只不过,虎牙死忠粉和其他主播的粉丝对嗨氏的“攻击”还在继续,斗鱼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嗨氏的未来变数很大。 转会直播骂声一片,嗨氏难嗨 究竟是生病还是被禁播? 嗨氏宣布转平台后,使得原本就很热闹的游戏直播行业瞬间温度暴增,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主播之间的矛盾和主播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然而,嗨氏转会斗鱼后,只进行了一天正常的直播,此后便好几天没了音讯。 因此,坊间传出了嗨氏被禁播的说法。或许是为了辟谣,嗨氏5日晚在斗鱼与网友聊了半个小时的天,但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并没有进行游戏直播。 有人问你是不是被禁播了,嗨氏回答道:“我的样子像禁播吗?居然有人说我不直播了,这就很恐怖,我来北京看病,结果有人说我不直播了。” 不过,不少网友对于很多天都没有露面的嗨氏并不友善,甚至有人表示:愿病魔早日战胜嗨嗨。而嗨氏被禁播的言论还仍未终止。 9月6日晚,在停播5天之后嗨氏终于复播,他在斗鱼平台上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未露面”王者荣耀直播。在手游直播过程中,主播不露面的情况极为罕见,嗨氏给出的说法是“在酒店只能用手机直播”。 在数十分钟的直播过程中,嗨氏的影响力得到了展现,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时超过了200万。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黑粉,谩骂、驱赶的文字充满弹幕。 一时间,嗨氏粉丝与黑粉之间在直播间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各种满带攻击性的声音持续不断。 在整个直播过程中,嗨氏自动屏蔽了弹幕上的黑粉和粉丝的互怼言论,专心荣耀黄金二级排位赛里孙悟空抢人头、刷野的卡顿操作。嗨氏解释卡顿是因为酒店网络不好。 嗨氏此次复播,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迫于粉丝和平台的压力,游戏主播长时间停播对各方面影响很大,嗨氏不能冒险;另一方面,从嗨氏5日的微博内容猜测,他此次来北京并不单纯是看病,“文化部某司领导的关怀”背后可能暗藏转机。 虽然目前无法确定嗨氏是否得到某种帮助,但可以肯定的是,虎牙对他的追责还没有撤销,各路主播和粉丝对他的讨伐也不会停止。 不仅如此,嗨氏自己的人设也进一步垮塌,元老粉丝分崩离析。据深喉透露,目前仍在死心维护嗨氏的是五大元老之一“吃嗨嗨零食长大的”,而西楼、兰若都各带领一部分粉丝出走,其他两位元老目前在保持观望。 嗨氏的斗鱼直播,很难嗨起来。 主播跳槽频繁,喜忧参半 直播平台的竞争,已经从内容、技术、资源逐渐延伸至主播层面,每个平台都会进行主播运营的角力。这种情况在游戏直播行业更为突出,游戏主播的粉丝忠诚度和粘性更高,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体,头部主播粉丝数量基本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 可以说,牛掰的主播能给平台提供基数巨大的固定用户。 另外,现在的游戏主播影响力甚至不输一些明星艺人,他们能给平台带去关注度和话题。因此,最近发生了一连串直播平台挖角主播的事件,比如前陌陌一姐阿冷、企鹅电竞张大仙、虎牙嗨氏等。 不过,跳槽行为给主播和平台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有利的一面,还有不利的一面。重点说一下不利的影响。 比如嗨氏斗鱼首秀那天,平台安排头部主播卢本伟、张大仙等停播,并要求其到嗨氏房间刷礼物送人气。“据说是平台要求的,平台还要求几个主播给嗨氏刷礼物,就是为了保证他的名气和直播间人数。” 有个别主播在微博上爆料。 斗鱼的这种做法确实给嗨氏当晚的直播带去了几百万观众,人气随之暴涨。就好像虎牙曾经对嗨氏的资源支持一样,斗鱼对于刚刚捡回来的前虎牙“王者荣耀一哥”,也采取了一定的照顾措施。 但是,这种做法无形当中就引发了主播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主播粉丝对嗨氏的反感。近日,嗨氏的停播和无露脸复播或许正是受到了这方面影响。 不仅仅是人气下降、粉丝流失,跳槽的后果还有真金白银的损失。 斗鱼前一阵挖来的张大仙就为跳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9月4日,张大仙微博对外宣布,已向企鹅电竞平台赔偿200万违约金。很多人都知道,张大仙是企鹅电竞一手培养起来的网红主播,与企鹅有独家合约,但因为薪资原因跳到了斗鱼,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纠纷终于结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头部主播的离开对于直播平台来说会有一定影响。就拿虎牙来说,在嗨氏离开之后,虎牙的卸载量瞬间上涨,在应用商店的差评也增多。即便嗨氏400多万的粉丝没有全部转移,对虎牙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不过,这种影响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因为几天后虎牙就招徕了AG超会玩。虎牙官微宣布,王者荣耀职业联赛战队AG超会玩全队入驻虎牙直播,9月8日开始直播。 以AG战队的影响力和粉丝量级,虎牙不仅可以快速从失去嗨氏的流量损失中回血,还能吸引更多王者荣耀玩家和AG的粉丝聚集到平台上来。 总的来看,平台不断地挖角、主播频频跳槽,看似可以快速地给平台带来流量,但同时也造成了主播身价虚高、平台成本压力增大的负效应。更严重的是,由于挖角和跳槽背后的无序,导致游戏直播行业正在变成诉讼高发地,这无疑是对整个游戏直播生态的一种破坏。 如果游戏直播平台再继续乱挖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培养优秀主播、创新商业模式、遵循游戏规则才是正道。 相信真正喜欢观看游戏直播的用户,也不希望各个平台因为主播争夺战被搅得乌烟瘴气,导致对某些主播产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的怨念。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继迈奇化学、族兴新材、宏源药业、吉人高新之后,又一家新三板企业宣布终止IPO。 昨天(9月11日),福建森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森达电气(831406.OC)宣布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理由为“公司调整上市计划”。 255天的IPO排队之旅戛然而止,400多位集邮党很 “伤心”。 “我是在森达电气停牌前半个月进去的,辅导验收前,就是赌IPO。” 森达电气股东C先生说。 2016年6月1日,森达电气披露正在接受海通证券IPO辅导;2016年12月19日,森达电气宣布完成IPO辅导验收,并于12月30日开始停牌。 正是在2016年下半年,森达电气股东人数从53人暴涨至454人。这与其2015年6月29日做市后一年里只增长了几十位股东相比,堪称“疯狂”。 更能表现这种“疯狂”的是,在整个12月只有9天做市交易的情况下(后转协议转让),森达电气增加了200多位股东。 停牌前20天做市转协议材料报送后 “三类股东” 消失? 在森达电气2016年12月21日报送的招股说明书里,多名“三类股东”出现在股东名单里。 其中,中建投·新三板投资基金集合信托计划1号(鼎锋资产)持股1.16%,是森达电气发行前的第七大股东: 但奇怪的是,在森达电气今年8月披露2017年半年报中,前十大股东名单已不见该信托计划的身影: 值得留意的是,从12月21日报送招股说明书到12月30日起停牌,森达电气仍有8天协议转让的交易时间。但按照惯例,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股权结构即为企业IPO前的股权结构,一般不会随意变动。 在森达电气重新转为协议交易后,公司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既有1元/股的“白菜”交易价,也有30元/股的高价成交: 截至12月29日,森达电气报收5.76元/股,总股本1.008亿股,市值5.81亿元。 中报业绩下滑近三年净利润均不足2000万 本次股东大会仅有11人出席,但持有代表权股份比例却高达82.02%,与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82.75%相差无几。 C先生说:“中报业绩下滑,只是官话,真正的原因是不会说的。” 2017年上半年,森达电气营收7190万元,同比下降0.13%;净利润579万元,同比下降30.18%;扣非后净利润472万元,同比下降39.72%。 半年报表示,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本期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品的毛利率较低,且原材料铜排、板材市场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开拓费用、售后服务费和运输成本费用等增加所致。 近三年,森达电气净利润从未超过20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2016年,森达电气营收分别是1.28亿元、1.63亿元、1.74亿元;净利润分别是1075万元、1866万元、1841万元;扣非后净利润1035万元、1720万元、1692万元。 森达电气2014年12月3日挂牌新三板,主营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配套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城乡电网工程、建筑配电行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你绝对不知道你有多少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 ‘飘’。” 雷(化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特意指了指自己的脸。 我们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邮箱……也许在网络上已经是完全透明的了,但是连这张脸都要被“共享”,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面对着不小心曾在“灰产”上过班的技术人员——雷,联想到无数次不经意间面对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场景,真想说,“还要不要脸啦”! 自拍、变脸、美颜、支付……今天,你刷了吗? 网聊有风险,“视频” 需谨慎 搭载 “黑科技” 人脸识别的iPhone8发售在即,买了手机号码后要 “刷脸” 激活、支付宝联手肯德基试水 “靠脸吃饭”,招商银行可以 “刷脸” 转账......“人脸识别” 这个词,在商场和大街上到处都在出现,如今和别人聊天似乎不懂点 “人脸识别” 的知识都会显得很OUT似的…… 就在舆论都在为 “人脸识别” 技术进入商业化而欢呼的同时,这项技术所潜藏的一些危机也如同一盆冷水迎面泼来。 一周前,腾讯手机管家对外发布消息称,警惕类似某些手机FaceTime视频通话的诈骗事件。其安全团队已经验证,的确存在用户脸部视频被录制(盗用)的风险。 据腾讯安全专家杨启波分析,目前一些支付APP采用了“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技术,让用户直接“刷脸”支付,而不法分子利用FaceTime录制用户脸部视频后,有可能借此通过单一“人脸识别”验证,进而盗取用户的账户里的财产。 “骗子这是采用被动方式骗取个人‘脸部信息’,其实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还会主动贡献了许多‘脸部信息’。”作为曾经从事脸部识别软件开发的工程师,雷也对懂懂笔记表示,正因为“脸”是人们经常暴露在外的“信息体”,所以更容易被漏洞或者不法分子所利用。 与脸有关,免费APP背后的“野望” “你绝对不知道你有多少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飘’。”雷表示,过去许多用户都知道各类免费App有收集提取用户信息的风险,但却不知道许多免费“变脸”的App其实也在保存着用户的动态视频信息,“所有女生多多少少都会用过一些‘变脸’软件,所以被(运营者)保留的视频信息里,女生居多。” 雷在去年加入了深圳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参与了一个“变脸”App的开发。“一开始,以为这个项目也是靠广告和交易分账盈利的,但结果不是。”他说,在去年“人脸识别”还没火起来的时候,这个项目就开始做起了贩卖用户信息的勾当了。 “这个App虽然不是那么主流,但是在应用市场上也有好几万下载量,用的人还是有不少的。”雷说,这虽然是一款“变脸”软件,但是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截屏上传至后台,与用户所提供的个人注册信息相匹配。许多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脸”不知不觉就被“卖”了。 雷表示,一开始这些信息只是像传统用户资料般被非法贩卖,但是在有了所谓的“真人照”之后,这些信息就变得值钱了。“一条甚至可以卖到二十到三十块钱。”他表示,这些信息一开始只被用作部分网络平台或者游戏平台的“验真”使用。但随着一些App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之后,这家初创公司发现了新的“财路”。 “人脸识别火了之后,有的电信运营商有自助‘实人验真’系统,有的支付平台采用了‘人脸支付’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脸部特征+动作这样的验证方式。”雷强调,在人脸识别越来越多开始应用后,这个“变脸”平台也采用了与其他人脸识别平台一样的登录验证方式,“登录验证也是摇头、点头、张开嘴等简单动作。但不同的是,(变脸)平台并不是验证用户信息,而是录下了用户验证的整个过程。”一个完整的用户“人脸验证”的视频,就这样被储存起来了。 “Facetime那个(视频骗局)是被动录下了用户的脸,而有些App可是(利用猎奇)让用户主动将(视频)信息送上门。”他说,这样一条视频信息,可以被叫卖到50至80元不等,大量信息被贩卖更让用户的隐私安全岌岌可危。 “如果说Facetime那种(随机录制的)视频都可以解锁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的话,那这种正儿八经做验证动作的视频危险程度更高。”雷补充道,在他离开这家公司之后才发现,做这种“买卖”的小公司并不只是少数。从技术层面上看,应用商店中有许多与“脸”有关的App都有保存用户视影资料的嫌疑。 在网络上,我们很可能都是透明的。 个人信息被买卖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监管难、违法成本低、有利可图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热衷于买卖个人信息或者交易,过去因个人信息泄密而导致的诈骗事件频频发生。 而现在,用户影像资料也有平台在非法出售,大量的“人脸”特征信息被泄露,让本来具有单一生物特性的“人脸识别”技术变得不再安全。如果同时拥有了用户外泄的账户信息以及人脸特征副本,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个人财产转移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人脸识别商业化,关乎谁拥有了大家的 “脸” 无论是iPhone8的“人脸识别”,还是支付宝联手肯德基的“刷脸吃饭”,都因为将“脸”与腰包里的钱挂钩了,所以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担心“人脸识别”技术引发安全问题。 实际上,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人脸识别就被曝出可能存在安全威胁。就此事,专注人脸识别技术的商汤科技和旷视都表示,任何一种安全手段都不是独立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将人脸作为唯一的凭证。就连近日最近媒体频频报道的肯德基杭州“靠脸吃饭”的KPro餐厅,也不是单独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单一完成支付认证的。 “站在机器前,机器可以通过镜头分辨用户的身份,但是进行到最后一步的支付还是需要通过手机进行二次验证。”体验过肯德基KPro餐厅的一位读者刘女士告诉懂懂笔记,支付宝的“靠脸吃饭”虽然很新奇很吸引人,但在实际使用上问题还是很多的。 例如,浓妆艳抹、头发有留海的女生在识别过程可能会出现延迟或者一两次重试;而在支付之前,用户还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进行二次验证。她坦言:“真的不如扫码付款来得方便。” 而从去年就加入“刷脸”大军的招商银行,其4.0客户端的“刷脸”转账功能仍旧建立在短信验证通过的基础上,十足鸡肋。 如果这些支付过程都是为了刷脸而刷脸,岂不就是个噱头? 不难看出,现阶段所有涉及支付的系统都不是采取单一“人脸识别”技术,而是要结合短信、验证码、手机尾号等传统验证手段一并使用。懂懂笔记认为,采用多样结合的验证方法,表明许多企业在涉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安全性上,也并没有十足把握。更多的只是把“人脸识别”当成一项新的噱头,尝试吸引着大众的关注。 如今,许许多多“人脸识别”的应用已经逐渐商业化,走进大众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对技术应用中所涉及的隐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 蚂蚁金服陈继东曾指出:“从用户隐私上来说,人脸识别和指纹、虹膜相比,属于弱隐私。换句话说,你的脸,早就不是隐私了。” 但每个人的脸部特征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双胞胎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脸部数据是一种我们所有人无法逃脱的“数据链路”,很显然,这已经算是人的隐私因素之一。 有关人脸识别商业化所涉及的隐私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此前,Facebook因为未经用户允许而私自储存和使用用户的人脸识别数据而饱受诟病;而Google则因隐私政策和舆论压力而禁止Glass App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在中国,不管是“变脸美颜”App,“换装”App也好,甚至是纳入“人脸识别”支付平台或软件,都无时无刻的“拥有”着大家的脸,每一次使用就将有一份脸部信息“标本”本保存下来。 如果说政府部门录入民众人脸信息“标本”有助于抓捕罪犯、预防犯罪,人脸识别便是鉴权的一种手段,一切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而企业拥有这么多的“脸”,储存和应用几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对其进行约束,让数据隐私的暴露与否仅在一线之间。 虹膜、指纹、脸 科技的便利也是风险 “支付软件刷脸支付本身就留下了一个‘标本’,在银行刷脸取现也留下了一个‘标本’,各种与‘脸’有关的APP更是会留下一串‘标本’。”雷告诉懂懂笔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或许成必然,但是每个人的脸已经让许许多多商业机构有意无意间收录了,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生物特征”标本库。 假设一下,如果商业机构管理、运用不当,这些一经泄露就会为所有用户的信息、隐私甚至资金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虽然小公司利欲熏心,买卖人脸数据,但是大公司也未必就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不外泄,毕竟数据的掌控还有诸多人为因素。”他对此表示质疑。 在个人隐私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健全的美国,人脸识别在商业应用上都倍受民众诟病,隐私泄露隐患始终不能令公众放心。 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机制或者第三方机构对于用户数据提供监管保全服务。特征隐私数据泄露与否,全凭企业“良心”与“能力”。 人脸识别充当着人工智能的“眼睛”,作为人工智能与外界交互的一项重要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显得十足重要。在人口红利下,人脸识别有着十分庞大的市场空间,但在商业化上数据信息安全依然是所有厂商绕不掉的“门槛”。 随着人脸识别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及,很多厂商和舆论都把人脸识别万能化了。实际上,高科技应用的背后依然有可能存在风险、存在漏洞,数据的防伪和安全性依旧是所有厂商需要共同攻坚的难题。 因此,懂懂笔记认为,在涉及隐私、支付等高级别安全场景使用时,应将人脸与指纹、虹膜、声音等生物特征信号相融合,甚至与传统密码、短信验证相结合,而不是单一的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这样安全的系数就会大大提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潜在风险。 当然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这张脸,别没事到处“刷”。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风投人 “职业病” 一犯,就会发生大灾难?焦虑和恐惧让你不专业。 编者按:焦虑和恐惧是激励我们在困境寻找出路的一种激励和动力,但过多的焦虑和恐惧会影响人在各方面的表现和判断。风投人作为高压行业的从业者,在面临瞬息万变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市场,自然也少不了要面对自己的这两种负面情绪,那么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恐惧,做出专业且负责任的判断,让恐惧为自己所用呢?本文编译自Medium的原题为“Fear and the Venture Capitalist”的文章。 风险投资者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病”,他们很可能带着这些 “恶习” 上董事会。常见风投人职业病包括 自以为是,确信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因为几乎没人会挑战他们) 自立为“王”(因为他们确实有权力) “自我放飞”,越来越懒(反正也不用马上为项目负责) 而其中最坏事儿的就是风险投资者把自己的恐惧带进董事会,这也是今天文章讨论的重点。 冒牌者症候群 风险投资者有时投资期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投资是否成功。很多风投人某种程度上都有点儿“冒牌者症候群”的症状——工作中没自信,妄自菲薄。这些症状可能不易察觉。尤其是那些以往比较成功的人,他们心里可能觉得自己“风华不再”,人生的高潮已经过去。 风投人的恐惧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比如 没有控制权,或者受限于建议者角色;并且在决策时,对创业公司的现实状况不甚了解。 时常处于焦虑当中,担心他们投资的一系列项目进展缓慢,他们的投资“业绩”不佳。 向投资委员会宣布,投资的某个公司做不起来,将给整体投资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的恐惧 据我所知,最后一项是最常见,也是最害处最大的症状。 你的董事会成员们看起来可能是支持,但他们可能心里七上八下,焦虑着不知如何向他的合作伙伴解释,你的投资项目为何偏离正轨;也许他们作出很大努力才把让双方拉到谈判桌上谈交易, 但他们自己还没成为合伙人;也许这个决定很有争议, 他们担心越谈越崩,于是作出致命一击把项目毙了,一了百了。当然, 在投资之后,最好的伙伴关系会让双方之间等级和距离消失,但这样的关系简直是凤毛麟角。 风险投资是个很不错的行业,但人前风光,背后的焦虑感可能如狼似虎。如果你是风投从业者,每年你都要见很多不同人,光是要对上他们的脸和名字就够令人头大的了。你也可能担心自己没发现,甚至错过了赚大钱的好项目。你每天都很惶恐,不知道哪天别人会发现你其实不过如此,或者你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的投资者,就是个三脚猫。我不敢说所有投资家都这么想,但有很大一部分真的有这种感受:感觉自己已经穷途末路,脑子总是在高速运转,不过他们用多少冥想app都换不来一刻安宁。 恐惧是董事会的敌人 当你把恐惧带到董事会桌上,你就很难扮演好董事的角色。当项目脱离正轨的时候,如果你无法平静地思考,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去对项目进行恰当的调整。看着项目进展的速度不如人意,你心烦意乱,没办法平静地承认自己该调整一下期望,同时调整一下年度预算计划。也许你会做点什么来释放自己的恐惧,比如把项目的创始人撤掉,但你的举动可能让其他投资者坐立不安。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个负责的投资人,你可能言辞犀利,说出不利于合作关系的话:“我们把创始人炒了吧!”,“不管怎样先赚点本回来再说!” 不管你的恐惧以何种方式体现,都会影响你的判断力。也许你内心深处知道,这个项目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就能开花结果,但你还是被其他投资人说服,觉得早点卖掉才是正道。你也有可能责怪创始人,而不是正视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的市场分析有误。 不管怎么说,风投人的恐惧会是初创公司的大灾难。恐惧会导致错误决策和自毁行为,使得董事会人心惶惶、一片混乱,而这种混乱像病毒一样,很快会自上而下传遍整个公司。 化恐惧为力量 作为风投人,我们有责任学会认识到自己的恐惧,并对其加以控制。 我们不妨看看特警队员在战斗中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恐惧的。他们的做法是,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接受它并加恐惧转化为别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接受恐惧,并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撑过一场战役,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真正的战士会化恐惧为力量。好在风投人不用(经常)面对死亡产生的恐惧。 克服恐惧的一种办法,就是想像最坏的结果。其根本在于:通常结果没你想得那么坏。也许你在风投行业干了5到10年后,发现你并不是干这一块儿的的料,那你就去从事其他行业。这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其实,受这种结果影响最大的是你投资的团队,他们还不能抱怨呢!至少不能跑来向你抱怨... 同时,面对一家初创企业,怀着平静的心情,做出正确的决策,才是让企业不断进步的唯一解和最优解。 在实际操作上,这就意味着 抛开某次失败投资带来的耻辱感和挫败感,提醒自己:统计学上看,投资初创企业本来就有一定失败的比率。 打破自己脑中的幻想,别想着刚做的投资会有多大的成功,而是接受它的既定现实。 保持平静,评估你投资的企业目前的真实状况,以及它可用的资源。运筹帷幄,心中有数,才能大干一场。 保持同理心和信任。记住,无论你所感受的恐惧多么强烈,你的企业团队的恐惧都可能会是你的十倍之巨。他们可没期待着你吓破胆子,也没指望你会坐怀不乱。希望你也不要对他们有这样的要求。 如果你做了一笔坏的投资,要找出勇气来直面其他投资人,为企业做出最恰当的决定。这是你身为投资人的责任。 恐惧可以帮你从战斗中生存下来。在初创企业的投资上,恐惧也有巨大的威力,因为你的本能会迫使你采取行动,但前提是你要控制住自己的恐惧。对于企业家而言,如果你的投资人一见公司发展不顺就吓得跳脚(大概时常发生),这就可能导致大灾难。所以,你要确保自己的投资人不是这样的 “猪队友”。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fdestin/fear-and-the-venture-capitalist-7c7a1f3fbc04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因渠道变革饱受质疑的蓝月亮又因招聘模式被推上风口浪尖。近日,有求职者投诉称,蓝月亮在前程无忧平台的招聘账号因多次投诉曾被封号,投诉主要质疑蓝月亮是传销组织,招聘信息与招聘岗位不符。9月10日,蓝月亮对此事予以了否认。不过,此次否认不能掩盖蓝月亮近年在渠道转变上的深层次问题。业内认为,与大卖场决裂两年再次进入大卖场的转型过程中,蓝月亮的渠道布局陷入了“一脚踩空”的状态。除了渠道,在两年时间里除洗衣液外没有新品面世,产品更新速度过慢,也是蓝月亮需要面对的另一难题。 招聘模式遭质疑 按照前程无忧披露的信息,蓝月亮在前程无忧被投诉的职位包括县区推广主任、社区推广专员、人事伙伴主任、业务主任、销售主任以及促销督导等。投诉内容包括质疑蓝月亮是传销组织,更多的是质疑蓝月亮借助招聘来帮忙免费卖货或者推销月亮券。 对此,蓝月亮9月10日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称,公司一贯严禁招聘过程中收取求职者任何费用,确保所展开的一切经营活动依法依规,绝非个别求职者误解的非法传销。招聘平台上发出的招聘广告如实,并非虚假招聘信息。“蓝月亮对收到的投诉与反馈高度重视并已开展自查,对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规范,向全国各地招聘从业者强调工作纪律,避免对求职者造成误导,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对于蓝月亮的回复,北京商报记者多次拨打前程无忧客服和公司总部电话,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前程无忧网站上关于蓝月亮的招聘信息仍处在封闭状态。 “在朋友圈暴力刷屏、大量招聘销售人员是蓝月亮和传统渠道出现分歧后,在自建渠道上采取的营销战术。对于月亮券项目,因为没有详细的提成表,不能武断地说蓝月亮有传销嫌疑。”日化行业观察员赵向晖指出。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名蓝月亮销售人员处了解到,月亮券是蓝月亮最近推出的一项会员福利活动。在蓝月亮官方微信公众号“月亮小屋”上注册为会员后,即可购买月亮券。价格目前分为300元和600元两种,首次充值后可以限领一次体验券,体验券用于免费购买蓝月亮洗衣液“机洗绝配套装”。充值300元的月亮券免费购一套,充值600元的月亮券免费购两套。 赵向晖认为,消费者对于洗衣液这种产品没有品牌重视度,复购率完全取决于品牌的促销力度。蓝月亮在商超渠道没有过去那么强大的支点,单独仰仗电商渠道,出现这种“全体员工推销产品”的暴力刷屏方式也很正常。 一脚踩空 2015年,蓝月亮与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商超合作告吹,引起了整体洗涤行业的动荡。在降低连锁超市的销售比例后,蓝月亮试图通过自建“月亮小屋”进社区的模式打一场翻身仗。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蓝月亮的自建渠道发展并不顺利,“月亮小屋”社区实体店的数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增长,蓝月亮在线下渠道的布局陷入了“一脚踩空”的状态。 今年5月,蓝月亮重新拾起传统渠道,在各大商超广泛招募销售专员、搬货员等。但是在脱离部分大型超市的时间里,立白、绿伞等一众竞品的上位着实对蓝月亮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14年,蓝月亮已触及1.91亿消费者,家庭渗透率高达46.5%。而到2016年2月,尼尔森数据统计公布,纳爱斯集团旗下超能品牌在洗衣液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32%。竞争对手的一路赶超势头不可谓不够凶猛。 如今,电商渠道成为了蓝月亮的重要抓手。2015-2017年,京东自营蓝月亮品牌销售同比净增长均超过100%。今年初,京东“超级品牌日”主推的蓝月亮高端单品“机洗至尊”洗衣液,当天单品销售额达2016年“双11”销售额的33倍。但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还算红火的销量对应的,是蓝月亮自建电商平台“月亮小屋App”的式微。 赵向晖认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衣液能在京东和天猫买到,偶尔还有折扣优惠,那么去下载月亮小屋App就没有意义了。在品牌宣传上,月亮小屋App的更新和H5页面做得也很少。蓝月亮在电商平台上的转型也陷入僵局。 线下支点不稳,线上自建渠道没有声势,在这种情况下,蓝月亮发动了“人海战术”。据蓝月亮内部员工此前透露的信息,与各大KA卖场合作崩盘后,蓝月亮曾强制推行内部销售政策,要求全国各区各部门员工全员成为销售人员,但公司又不提供任何制度上的管控调度和实质资源的支持。从近期前程无忧上求职者的投诉来看,这种全员销售产品的策略依旧存在。 推新过缓 渠道上的变动走入了困局,但蓝月亮被业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产品端的革新在渠道危机爆发后就没有跟上速度。近两年的时间里,除推出“机洗至尊”洗衣液新品外,蓝月亮在洗手液、洗涤剂上几乎没有新品面世。而竞争对手中,立白、纳爱斯的新品推出速度要快得多,且在产品领域的覆盖面上也比蓝月亮广。 对于惟一的新产品,“机洗至尊”洗衣液以价换市的状态也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各大超市,过去一直以套装形式出售的蓝月亮“机洗至尊”洗衣液开始拆开进行单瓶售卖。此前,“机洗至尊”套装在超市的售价维持在139元左右,天猫旗舰店上售价相对较低,为99元一箱。而在月亮小屋App上,“机洗至尊”洗衣液的套装价格维持“99元活动价”已经持续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 同时,由于脱离商超渠道后才推出新产品,蓝月亮的“机洗至尊”洗衣液在市场培育初期并没有建立起与消费者的紧密关系。这一试图实现互联网化营销的产品在电商渠道上最终也没有占据非常优势的地位。在天猫超市上,按照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洗衣液是售价18.8元的超能洗衣液,月均销量达17万笔。蓝月亮的产品排在第二位,但不是“机洗至尊”,而是早期推出的“亮白洗衣液”,售价为39.9元。现在蓝月亮不得不在各大超市加重推出这一产品。 作为一家率先将“洗衣”作为一种服务来运营的企业,蓝月亮在主观意识上确实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更新颖的思路,但实施起来的难度也超出了原本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业内普遍认为,蓝月亮在走出下一步棋之前,需要停一停了。赵向晖指出,回归卖场之后,蓝月亮应该对目前的形式做出合理判断,而不是咬死“传统渠道式微”这一点。毕竟,商超卖场为品牌建立起的消费者关联度、价格优势和相比于电商渠道更容易完成“走量”的模式,都能够成为品牌维稳销量的根基。同时,在渠道受困的状态下,蓝月亮也应该从产品上着手,扩大品类范围,这也有利于品牌加强自身的知名度,补齐此前与消费者短暂“分手”造成的陌生感。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1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丁宁、丁甸、张敏等26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对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集资诈骗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判处罚金人民币18.03亿元;对安徽钰诚控股集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对丁宁以集资诈骗罪、走私贵重金属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偷越国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罚金人民币1亿元;对丁甸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7000万元。同时,分别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偷越国境罪,对张敏等24人判处有期徒刑15年至3年不等刑罚,并处剥夺政治权利及罚金。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不具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资质的前提下,通过“e租宝”“芝麻金融”两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虚假的融资租赁债权项目及个人债权项目,包装成若干理财产品进行销售,并以承诺还本付息为诱饵对社会公开宣传,向社会公众非法吸纳巨额资金。其中,大部分集资款被用于返还集资本息、收购线下销售公司等平台运营支出,或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被挥霍,造成大部分集资款损失。此外,法院还查明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丁宁等人犯走私贵重金属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偷越国境罪的事实。 案发后,公安机关全力开展涉案资产追缴工作。截至目前,本案已追缴部分资金、购买的公司股权,以及房产、机动车、黄金制品、玉石等财物。现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行中,追缴到案的资产将移送执行机关,最终按比例发还集资参与人。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二被告单位及被告人丁宁、丁甸、张敏等10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告人王之焕等16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二被告单位以及丁宁、丁甸、张敏等26名被告人的非法集资行为,犯罪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全国多地集资参与人巨额财产损失,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犯罪情节、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应当予以严惩。法院根据二被告单位、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各被告人的亲属、部分集资参与人、相关使馆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代表等80余人旁听了宣判。 ...
其实你真的并非一事无成,层层嵌套的从业经历在同仁中当属翘楚:银行跳到信托,信托跳到保险,保险跳到基子,基子跳到互金……算将下来,个人早已是金融全牌照,这可能比集团金融全牌照更稀有。 规模是一个行业的狂欢,业绩是一个民工的孤单。 如今的资管市场看上去很美,你看那信托20万亿,21万亿,22万亿,23万亿……突飞猛进,势如劈竹;但如今的资管市场又很吊诡,一边是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一边是金融民工展业的步履蹒跚,只看数据的话,你会以为自己做的是假金融。无论行业怎么策马奔腾,公司如何春风得意,个体的感受与此都是无序非线性的关联。看到行业规模砍瓜切菜般万亿万亿的增长,你揉揉自己的眼睛,掐掐别人的大腿,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身处其中。对于行业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具体到个人,艰难才是不变的记忆,看看行业日益膨胀的整体规模,光鲜亮丽的平均数据,你只能一声长叹:@#¥%……&*,这钱都特么让谁赚去了? 其实没这也不是很难理解,向来宏观易,总是微观难,个人日子个人过,自己业绩自己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市场的引擎呼啸嘶鸣,无论配速是六点九,还是九点六,也难免有人望尘莫及,只被甩的一身泥水;风口再大,也总有人杵在风口岿然不动,大风越狠我就越胖。不在一线,也许看到的永远是一片欣欣向荣,集合起来的数据看上去是如此的易如反掌,然而,这一切经不起细看,所有的业绩具体落实到个人就有些惨不忍睹,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书里不会有炮灰的留痕。 这光景难免让人回想起那句“年年难过年年过”的谒语,也难免让旁观者觉得你们这帮金融民工就是矫情,关起灯来吃面,放下筷子骂...,就跟好学生总说自己不学习,没考好一样,这种套路实在是装逼大忌。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倒苦水只是功成名就之后例行的忆苦思甜,这真是让人无言以对,无力反驳的误会。就像你说自己是搬砖的,他们说你别谦虚了,你们那搬的可是金砖,我只能双手一摊,甘之如饴的笑纳:是的,金砖会议那都是我们一手操办的。在圈外人看来,这个行业可能基本工资不高,主要看绩效,其实,工作这么多年,真正经得起看的还真就只有基本工资,低是低点,但毕竟实实在在的能落袋为安,那虽然尚可糊口,却不足以撑起脆弱的自尊,于是,外人问起绩效来,那必须是神秘一笑,讳莫如深,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使之不敢轻视于你。但春节回家除外,毕竟七大姑八大姨的不会问到行业规模,平均薪酬、薪资构成这么有技术含量又能让自己蒙混过关,强加特效的问题。 眼下,春节尚远,七大姑八大姨的朋友圈又已被我屏蔽,暂时可以忽略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但四季度确是近在眼前。只是如今业务寸步难行,监管步步紧逼。踌躇困顿之下,只有鸡头白脸学习钻研排山倒海的各种监管文件,并强词夺理、牵强附会的加以解读,怒刷存在感,但在苍白的业绩面前,一切煞有介事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毕竟,公司不是做慈善的,请你来也不是要供你考研的。所有没有业绩支撑的努力都只是个P,这样的比喻让你觉得受到了冒犯?真巧,P也是这么觉得。话音未落时,一直静音状态的P都会憋不住的冷笑:你丫还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资金荒,资产荒,资金荒完资产荒,资产荒完资金荒。荒到你都搞不清自己是个拓荒者,还是特么逃荒的。项目难做,这次实在真的难做,约束太多,红线太繁,风险高居不下,收益江河日下,房地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要强打精神喜迎检查,平台随时上演敦刻尔克大撤函,当初的两情相悦,山盟海誓了这么多年,眼看就要谈婚论嫁了,转眼就被一句:我们家是包办婚姻打入冷宫,连当初的情书都要拿回去……最后却连个名分都没有,成了为人唾弃的强行插足的婊子,看上去,平台是个好平台,就是被那帮搞金融的给带坏了,绝对是。 发行越来越难,今年难,明年更难,惨淡的市场行情下,早已顾不上怀念从前年化1.5、2,前端一次性收取的发行费了。明明大水漫灌,市场依旧久旱,那些长跪不起的资金狗成了这个时代金融民工最好的注脚。有搞资金的说自己像要饭的,但丐帮也是有节操有原则的,不食嗟来之食,而我们,什么嗟来,劫来,解来,借来的,只要能来都照吃不误,市场洗牌的时候,大家只关心吃没吃到,谁特么在乎你的吃相。但幸运的是他们再怎么痛苦不堪,焦虑不已,最后基本都能勉平,男儿膝下有资金。搞资管的就没那么幸运了,没钱,再好的项目也落不了地,发行费越来越低,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即便放下身段,碎了节操,偷情般的冒着被打屁股游街的风险出个安慰函也难博金主一笑,只能自己微微一笑很蛋疼,资金资产两头在外的苦果终于大丰收了。银行这个弱势群体一弱势,不出客户不出资金,其他强势群体也立马萎靡。有人说,这个时候正式发挥你们专业技能的时候啊,拼内功的时候到了。别闹,哥向来卖身不卖艺,除非再加5个BP。 业绩之事泰山压顶,裁员之声空穴来风,风声鹤唳之下天天就算计着公司要解雇我能赔我几个月工资……一惊一乍的人工智能仿佛随时随地都要把苦逼兮兮的金融民工取而代之。我常常在不同的床上做着同一个梦:有一天约个合作已久的客户去喝酒撸串,对方高冷惊悚的来一句:撸你妹儿,劳资是AI…… 古往今来,金融都称得上是个高危行业,诱惑太多,欲望太盛,虽说业绩惨不忍睹,但个人也并非一无是处,难得你入行这么多年还能一直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在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行业里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异类。不不不,您又误会了,我特么只是地位低下,从来没有得到过机会……而已。 但其实你真的并非一事无成,层层嵌套的从业经历在同仁中当属翘楚:银行跳到信托,信托跳到保险,保险跳到基子,基子跳到互金……算将下来,个人早已是金融全牌照,这可能比集团金融全牌照更稀有。只是业绩一如既往的无动于衷,你的展业难题差点就被列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议事日程了。你的每一个前任也都因为你的离去而长舒一口气,激动的热泪盈眶,老泪纵横:别的不说,这孙子发挥的实在是太特么稳定了。铁树终有开花日,斯人断无开张时。但这真的不能说是你的问题,毕竟,天赋异禀的你搞起金融来可以说只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不适合搞金融。你不是胜天半子,你是半子怼天还大获全胜,所向披靡、从未失手的幸运女神在你这也是无计可施,颜面扫地~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如今这情境,再不放手就真成耍流氓了。我心灰意懒的目送你绝尘而去,我华丽丽丽丽丽丽丽丽的转身离去头也不回,我双眼血红却不曾流泪,我心如止水祝你春梦了无痕…… 身为金融民工,我真的很抱歉~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日,国内两大排名靠前的中资银行接连被抹黑。先是招商银行被《华尔街日报》评论为“是中国最危险银行”。紧接着交通银行被穆迪“下调至垃圾级”。市场顿时炸锅了,是不是因为人民币越来越有吸引力,外资又开始唱空中国了?不过,最新的信息显示,两家外资机构的结论都有点站不住脚。 招行:质疑纯属虚构 先说招商银行的“最危险银行”。9月6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危险银行。 华尔街日报对招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招行表外有2.1万亿的理财资产,在中型银行中规模最大,其中“资管计划”在上半年增长20%,已超过4000亿元,“可能不良资产”;其二,招行客户之一“安邦保险”的海外并购正接受审查,可能会波及银行业务。。因此华尔街日报得出结论:招行相比其他银行估值过高,未来面临更大的风险。 那么招行是否如华尔街日报说的那么危险呢?记者翻阅众多财经专家的分析,基本上是一边倒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无逻辑、不专业,主观臆测。 招行随后对此的回应的内容比较多。挑些干货来看,招行表示,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来自私人银行客户的产品。招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同业,风险低;而私人银行客户资产投向不受限制和约束,其可以配置权益资产和非标资产,在2级市场持续回暖的情况下,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风险自然下降;另外,私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强,私行代客理财,即使有风险,也是由私人银行客户自己承担,不会转嫁给银行。所以,招行认为,其文中提到“招行理财产品风险敞口过大,可能带来4000亿不良”,基本上纯属虚构。 至于安邦资产持有其10%的股份,安邦无论作为股东还是客户,都不影响到招行的盈利。安邦持有招行股份额一度提高到10%,其属于财务投资。安邦事件不会对招行盈利和股价构成任何冲击。 交行:穆迪不够专业 “《华尔街日报》抹黑招行”这出戏还未离场,穆迪早已等不及的跳出来对中国另一大型银行出手。9月7日,评级公司穆迪发布评级报告称,下调了交通银行存款、基础信用评估和交易对手风险评估等三项评级,展望稳定。简单的来说,穆迪把交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从Baa3下调一档至Ba1,使该行从投资级跌入垃圾级。“调降交行的基础信用评估是因为,跟其他国有银行相比,交行的融资状况更差,并且市场融资成本升高的环境导致其盈利能力承压”穆迪在一份声明中称。9月8日,交通银行公开回应称:穆迪调降该行评级源自分析的片面性。其实也是想说:“穆迪,你不够专业!” 不过,很快,穆迪银行分析师、“交行报告”作者万颖就出来解释——“这是媒体误读”。据经济观察报导报,万颖表示,此前媒体在理解上存在误区。“基础信用评估(BCA)和交易对手风险评估这两个都不是评级,而是评级要素,非最后评级级别。”万颖表示,交行长期/短期存款评级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投资级别。 “垃圾是一个误解,需要澄清”,穆迪银行的分析师万颖表示。事实上,“垃圾级”一说主要是截取了穆迪对其中一项“基础信用评估”指标的下调结果做出的推断,混淆了评级要素和评级结果二者的概念。 万颖强调:“交行的级别是在A3,工、中、建在A1,农行在A2,交行在A3。要到ba1及以下才是非投资级别。有一些媒体将‘基础信用评估’搞混淆了,这个不是评级,只是一个评级的要素。最后的评级结果是A3,仍是投资级别。”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日前表示,不能把PPP变相作为政府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切实解决PPP泛化异化问题。 史耀斌是在日前由财政部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引领新常态,创新PPP发展理论与实践高层对话暨北京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史耀斌指出,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统筹推进PPP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精神,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进行了积极具体的先行先试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丰富了全球PPP发展经验。在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PPP作为财经合作重要内容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宣言。 史耀斌强调,当前PPP市场建设工作的重点是规范发展、防控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准确理解PPP改革科学内涵,不能把PPP变相作为政府一种新的融资手段,要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防控风险放在首位。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处理和曝光力度,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稳定社会投资预期。三是要抓好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公平采购、合同管理、绩效付费等关键节点工作,把好关口,切实解决PPP泛化异化问题。四是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细化披露内容,让项目在阳光下运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