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南青小麦被收购充作饲料一事已经告一段落。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查明的事实,是当地畜牧企业饲料储备不足,临时加价收购。农民要赚钱无可厚非,将要收成的粮食变饲料,引起如此大的震动,更多反映的是人们对当前粮食安全形势的普遍忧虑。几年来,从贸易战到俄乌冲突,随着疫情与全球经济结构性危机的不断发酵,动荡与不安步步逼近。此时此刻,粮食安全作为关乎千家万户,大如天的问题,再怎么警惕也不过分。在这样的阴霾下,国家对耕地抛荒,非主粮化的督查可以说空前严厉,农业部门带着纪检干部下田,大有一扫历年积欠的架势。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面国内外的粮食安全形势高度紧张。另一面农民种粮食依旧不赚钱。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但农村产业发展困难,农民没有出路的问题始终没有大的改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再怎么讲政治、加高压,恐怕也难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的凋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里不妨就以我所见农村农业发展的一些情形及其经验教训,抛砖引玉,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我所见的只是闽西北的一角,有很多特性问题,也有一些共性问题。我们还是先从种粮食说起。种粮食不赚钱,算得上是农民的老生常谈了。仅从经济上说,种粮食,特别是小农种植确实是不赚钱的。我这里给大家算一下帐,本地僻处闽西北,单季稻亩产在千斤左右,按一块四的收购价,一亩收入就是1400块。每亩的成本,种子50块,化肥200块,农药250块,雇人插秧300块,使用机械耕地、收割300块,找人晒谷子一千斤还要300块,不算其他零碎,刚好1400块,确实一分不赚。既然种粮食不赚钱,为什么本地还有人种粮食?目前本地种粮食的收入,主要来自政策性收入。我们给双季稻的散户一亩补助200块,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补助460块,百亩以上的560块。加上种粮大户有自己的机械,各种生产成本都低于小农,每亩收益就能达到四五百块,这就稍微赚钱了。所以,种粮盈利的边界线在面积上,按我们的政策,最低不能低于30亩,面积越大越好。但这个赚钱是相对的,不但辛苦,还得全家齐上阵并冒着水旱病虫的风险。相比其他出路,比如外出打工,完全没有吸引力。我们本乡有一万两千多人,一万多亩地,人均一亩多,如果分散到小农种植,可以说毫无价值。因此,除了少数留守老人还有会种植单季稻,自产自销,绝大多数人外出务工。从事小吃等产业,哪怕帮工,一个人一年也能赚个五万,远比种地划算。至少在我们本地,种粮作为主业已经基本消亡了。我们全乡享受种粮补贴,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仅有一户,种的还是黑糯米,大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取而代之的是三类种植业,这三者又是彼此联系的。本地发展的第一种产业是水稻制种产业,也是和粮食关系最密切的。本县是全国水稻制种基地,有制种的传统,也算过去农业生产遗留的一个配套产业。全乡目前从事这个行当的还有二三十人吧,相当部分去外地发展了。相比种粮,制种收益要高不少,每亩保底能收入2000块,一般收获三四百斤,一斤能卖七块钱。但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父本、母本不同期,天气异常影响授粉,都可能颗粒无收。制种能收四百斤以上,就算丰收,每亩纯收入就有千元左右。一般来说,本地制种的会多种一季烟叶,收完烟叶再来制种,充分利用土地,使收入进一步提高。本地发展的第二种产业是烟叶种植。烟叶是常见的经济作物,经济价值比较高,一亩纯收入能达到两千块左右。我们乡有一千多亩烟叶,每年烟草税能有四十多万,算是乡镇重要的收入了。但烟叶种植的风险比较大,比如两周前,本地一场暴雨,冰雹加内涝,几个乡镇马上要收成的烟叶基本都完蛋了。所以烟叶种植是一个看天吃饭的产业,有点赌博性质。顺便值得一提,本地的烟叶种植业者,除了几个制种的,几乎都是外地人。这些外地的专业烟叶种植户,种植技术、烤烟技术都比我们本地农民强,种植面积也大,一亩四五百块的地租给村里人也带来了一些收入,并填补了本地人外出打工后留下的农业生产空隙。当然,这些外地烟农一样会制种,这应该算是一种搭配路线。第三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盖菜种植业。盖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主要用途就是做酸菜。盖菜种植在冬季,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农闲补充种植作物,理论上说,可以在制种完成后,烟叶种植前,抢种一季。但实际上,我们的烟农主要还是外地人,一般在春节前播种完烟叶就回家过年,由于收购时间的问题,当年种了盖菜,第二年就不种烟叶了,只能制种。我们这里一亩盖菜的种植成本大约是1300块,亩产可以达到5000到6000斤之间,去年的收购价是四毛钱一斤,一亩能有千元左右的纯收入。本地的盖菜种植业是包产包销发展起来的,算是这两年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但受市场影响比较大,按村民的说法,就是收购价高于三毛五才算赚钱,关键是厂家如今已经不再扩大收购,没有种植指标了,所以这个产业发展也就停滞了。而且销售渠道完全掌握在厂家手里,我们本地的农民只能被动跟随,也没有议价的权力,特别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所以这个产业并不像前两个那么有生命力。这三个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是相对成熟的。年景好的话,烟种轮作收入更高些,能达到三千左右,菜种轮作更清闲些,亩收入在两千多,但空闲时打零工也能补充一部分收入。一般种四五十亩,一年有十万左右的纯收入,不比打工差,但和打工相比,风险要大很多。不过,这三个项目在我们的发展也差不多已经到达极限了。首先是土地,无论制种,烟叶,都要求上等的好地、交通条件要便利、排水方便、水源充沛、土地面积要大且易于平整和机械化收割。这样的土地占我们乡土地有多少呢?比如我们集镇所在的村,全村540亩地,这样的好地不过120亩。一些立地条件不错的地,甚至就在路边,只是地块不够大,也只能抛荒。至于立地条件更差的山垅田更不用说了。所以,就出现了一边大面积土地抛荒,一边本地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差不多到达极限。近年来,地租也在涨,每亩快五百了。有时还会恶性涨价,比如你要制种,却偏偏不租给你中央一小块地,你就得加钱才能租得下来。于是,本地农户甚至要去外地发展。虽然粮食种植作为产业消亡了,但粮食种植考核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在我们的基层以一种扭曲,乃至魔幻的形式实现。比如,我们为了套取旧村复垦和荒草地开发项目的资金,前两年开垦了一些新地。当年雇人种完了,检查一结束,就放任不管了。这些田都是零星地块和山垅田,完全不具备生产立地条件。现在督促之下,要恢复农田,田里的树都碗口粗了。只能挖掘机上阵,雇人播种应付任务,其实一颗粮食都没有收。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老龄化、空心化,粮食越来越没人种。大规模的土地抛荒,不断减少的粮食种植面积、不断被非主粮化的田地和上级不断压实的种粮指标是完全矛盾的。为了应付这种压力,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实在吸引不到农户。只能靠上下一起打马虎眼,逼不得已就雇人种地,起码维持住路边的田地,充个门面。实际上,我们基层政府已经成为本地最大的粮食种植户,就是一颗粮食都不收。类似的情形,就是我们乡镇开发的农业项目,要不然就是占用好田和农户争利,要不就是去开发山垅田。前者完全是依附于政策的,收益是有的,但随政策兴衰,旋起旋灭,难以发展成产业。后者完全可以说是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毫无价值。除了这三个田里的产业,这么多年来我们乡也发展了些山上的农业产业,同样是一言难尽。第一个是本地传统的柑橘种植业,种植面积不小,是九十年代发展的。但柑橘作为一种传统水果,全国产量实在太大,真卖不上价钱。这个产业,受市场和气候影响极大,典型的谷贱伤农,丰年就会出现大量的柑橘挤压,烂在田间地头,污染我们的水源。我们的果树品种老化,管理水平也低,既不掌握渠道,也没有深加工,自然卖不上价钱。这个产业目前只是留守老人的一个收入补充而已,没什么发展,日益破败。不过这两年,这个产业有了新的变化。本地有回乡创业的种植户发展了桔柚种植,是颇为成功的。桔柚的收益确实很好,一颗树能挂果四五百斤,产值一千多元。目前我乡的桔柚是供不应求,去年生产一百多万斤,销售一空,晚一点就预定不上了,果农人均年收入能有二十多万。但桔柚产业也没有那么乐观,至少三年了,本地还没有几个人跟进。一是桔柚种植成本不小,现在为了尽快出产,用的都是五年苗,加上肥料,整地管护,一株投入就要二百多,一般小农不太能承受。二是几个种植户精力有限,没有形成组织,管理完全靠自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个人管理的上限,其他农民没有这个管护技术,也没有跟随的意愿。从深层来说,我们的桔柚种植业,其实是二乃至三传手,建瓯等地发展的已经很成熟,很大规模了,市场饱和度正在快速上升,不知道这种好行情能持续多久。这种技术滞后和跟风,也是我们本地种植业普遍的情形。再一个,我们当地政府也没有太多扶持,或许是因为这是村民自己发展的产业,对我们来说隔了一层。相反,当地政府把很多政策配套放在了油茶种植业上,这是我们发展的另一个主要产业。本地的油茶种植业,和柑橘类似,也是九十年代末,本地农村人口还没大量外流,乡村产业相对红火时遗留的产业。我们的油茶种植面积也很大,和柑橘不同,茶油销路一直很好,无论自用还是外销都不错。正是因为这样的潜在优势,本地一直把油茶当做一个扶植重点,想打造出千亩油茶的地方特色产业。但油茶产业的发展并不顺利。本地油茶产业的主要问题是品种老化、产量低下、分散经营。于是,我们乡镇组织了合作社,推动了示范片,还投资进行了老油茶改造。按理说,也算对症下药,但在实际执行中又基本走样了。合作社空有架构,并无运转,改造了几片油茶树,却没有后续管护,丰产示范片至今没有产出。宣称的面积是千亩,实际上也就两三百亩,主要通过村干部经营,产权最终也以很低价格移交给村里。油茶年年还在卖,但还是本地的老油茶,从几个乡贤手里出货,基本还是农户分散生产。有趣的是,乡里唯一的榨油作坊,这两天,我特意调来它的执照,居然发现许可范围里,不是加工业务,而是收购,以至于我想给它搞点设备补助都没有由头。油茶产业还算多少有点成果的产业,之所以不太成功,说到底是我们政府不能发展太长周期的产业。政府投资没有收益,将来在乡贤手里也许还是会有长期收益,但没有后续投资,而我们的乡贤又惯于坐享其成,所以,这个产业也不会再扩大了。我们乡镇历年来做了不少项目,大部分都不成功,很有点拍脑袋的味道。比如十年前试图引入台湾技术养殖龙鳅,因为本地的泥鳅干,红糟泥鳅粉干颇有名誉。结果塘都挖好了,发现本地人根本不吃这种台湾泥鳅,依赖隔壁县的泥鳅也已经市场饱和了,销路没保障,客商也没落地。本地还发展过有机稻种植,也是包产包销,要打造千亩有机稻。这是针对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可那个村交通特别不便,要不然也不会变成贫困村,全村只有几十人还在居住,都已经准备撤并,扶贫一来立马冲上了风口。靠扶贫款红火了两年,甚至改造山垅田,扩充种植面积。后来对口的扶贫干部走了,包销的饭店也关门了,没有政策扶持,产业也就结束了。我们最热闹的时候,号称要发展三个千亩项目:一个千亩油茶,一个千亩有机稻,还有一个千亩莲子。千亩莲子是我们集镇所在村做的门面项目,最大的好处是领导一来就能看到,配合集镇改造的观景步道,也算一景。这个项目号称千亩,其实只有八十多亩,补贴按百亩给,千亩只存在于宣传报道。当初也是包产包销,政策一撤,如今连合作社的厂房都快塌了。田地变成荷花池了,现在项目停了,水也排干了,荒地还在长草,不知什么时候能恢复使用。村干部赚了不少,乡镇没赚钱,但也换来上级观摩组的肯定。总的来说,我们这些年政府主导的几乎都没能成功。首先,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没有市场敏感性,更多是被引导着做项目。比如莲子是去建宁参观后引种的,基本就是上级有资金,我们就套着做,以上级资金政策为导向,而不是市场为导向,目标也不是以发展为核心,是以出成绩为核心。这种成绩不是发展产业创造产值,而是上级看到我们发展了XX产业,但他们也往往止步于观摩活动。他们算的是政绩账,很多红火的项目,其实只是我们自产自销,乃至拔苗助长的产物,本身难以持续,我们也没有资源来长期扶持,也就只能昙花一现。其次,不得不说,村干部和一些乡贤在其中发挥了很不好,甚至很不光彩的作用。乡镇的很多产业,不可能靠自己的干部操作,又涉及村里的利益,只能是交给这些人经营。而这些人已经养成了靠项目吃饭的路径依赖,吃上又吃下,不在项目经营管理上用心,把心思全放在套取项目资金上。甚至很多时候,是利于项目失败,结束一个项目,他们才好转场到下一个项目,完全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一些原本前景不错,状态还行的项目,一旦转给他们,也因为缺乏管理,很快差下去了。最后,恐怕也要承认,我们乡村发展的很多项目是脱离群众的,完全是政府主导,与乡贤们私相授予。而一般群众哪怕名列在合作社里,也是空挂名,既不参与经营管理,更没有受惠。而像之前提到的桔柚种植,哪怕已有一定成果,我们基层有限的资源也集中在自己做的项目,没有提供太多帮助支持,甚至连直播都没有捎带上宣传。完全就是政府和群众各干各的。结果就是,群众不知道我们的基层政府做什么,我们也没有指导,引导群众要去做什么。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我们的基层人员配置并不少。但这些人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只是被动完成上级任务,填报造册而已。我们的一般干部实际上已经和农民脱节了,对农业发展更一窍不通,只能放任市场自由配置,群众自然也跟着市场流动离开农村。更不用说,有时候政策的反复是最为致命的。比如,我们曾经发展起来的特种养殖业,珍珠鸡、竹鼠,都灭亡于新冠初期的混乱,从此一蹶不振。当然,我所见的只是闽西北的一角,无论资源禀赋,还是交通物流,还是社会发展程度,都不能说带有太多普遍性。但一些问题,以我在各地所见,也是互通的。总的来说,我们当前的农村产业发展中,确实有一些问题。首先,农村的发展,即使是凋敝的乡村,很可能也不是完全的荒废,而是某种形式的饱和。就像我们乡镇一样,表面上看,将近七成土地都抛荒了,实际上,该开发已经基本开发了,剩下的无非是不符合市场要求,经济上是不划算,或者说不够划算的。这种情况下,因为政策的压力,一厢情愿地搞产业发展是不适当的,势必要出现大规模的浪费和弄虚作假。由于多年积弊,我们的基层账面上存在大量的旧账、假账,有必要进行一轮求真务实的大规模普查,来摸清我们的家底,才能做好乡村振兴的事业。于此同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更有必要拿出一个说法来。就像山垅田,坡耕地,以当前的市场环境,是完全荒废了。但它又是基本农田,有任务指标。在理清家底的情况下,今后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该改退耕还林的就还林,而不是空挂在账上,既无法运用,又造成负担。其次,乡镇产业发展的业绩观,考核模式亟需改变。当前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完全是被动追随政策,几乎不考虑市场和回报。如果不是政府而是其他地方,动不动拿几百万,几千万打水漂,早就该下马了。明明资源很贫乏的基层,大量资金无意义的浪费,却完全没有一套收支平衡的审计制度,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决策者却在某些大旗的庇佑下不用负一点责任,这本就不合理。多数主官的第一本能就是把手上资源全部变现,急功近利,不惜举债,一副“我走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架势,很少认真考虑产业的长期规划。我们的产业发展,要么乱枪齐发,要么一拥而上,甚至还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在过去,土地财政尚能支持的情况下,这种瞎干蛮干,有时也会出现歪打正着和力大板砖飞的情形。如今,各地银根紧缩,财政困难的情形已经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再像过去一样,希望靠大水漫灌来无心插柳出几个有前景的产业,几乎是做不到了。政府创业毕竟花的是公帑,更应该保守稳重些。人们往往认为政府做事就是成本高,效率低,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信息不透明,宣传和实际脱节也有很大责任。像我们宣传千亩莲子,实际只有八十亩,群众又会怎么看?尤其在产业发展上,更应该公开透明,把花的钱,赚的钱摆出来,诚恳接受群众监督,而不是基层主官在产业发展上几乎是一言堂,动不动拍脑袋决策。既缺乏成熟的产业调研和科学严格的项目规划机制,又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是难免要出问题的。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发现,政府硬上的项目,很少有成功的,而农民自发的项目,倒是有一定成绩。这除了是因为农民毕竟更在乎市场风向外,还因为他们已经进行过一轮自然淘汰了。今后,我们基层在项目选择时,或许应该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发现、扶植已经萌芽的项目上。而我们在基层长期依靠乡贤,村干部进行经营管理,不仅效率低,还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以至于产生出了很多过去不曾出现的难以想象的问题。不打破这些人对农村的垄断,不直接联系群众,乡村产业恐怕是难以发展好的。再其次,不得不承认,以分田、分山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实际上,集体财产分得越干净的村,往往发展得越差。无论是引入资本,扶植大户,还是通过合作社等形式重新恢复集体经济,都是在克服这个问题。然而,过去的资源分散造成了很多问题,大量的历史矛盾,完全没办法解决。包括二轮承包,林权改革都没有办法消除这些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要等到一整代人的消亡后,才能在一张新的白纸上创造新农村,但我们未必有这么多时间来等待了。未来,农村即使发展起来,能容纳的产业人口也是不多的。像我们这个万人的乡镇,真正能容纳的农业人口不会超过两三千人,这样才有机械化,集约化经营的空间。剩下的人,最终要依附于城镇化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中央要求发展县域经济,确实是格外富有远见与切合时弊的。几十年来,我们的农村是一个缓冲器、抽水池,广大农民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放任市场经济冲击,传统农村已经逐步走向消亡。如今,经济增速放缓,面临萧条的危险,进城农民可能要大规模回流。但事到如今,再把人赶回农村已经不现实。只有把县城发展起来,才能容纳这些回流人口,并由此带动农村的相关配套产业,这已经迫在眉睫。最后,包括种粮食不赚钱,农田的非主粮化,这是市场规律造成的。在经济上是由我们的资源禀赋,生产成本决定的。以当前的国际粮价,国内种粮还是成本高且不赚钱,但在当前环境下,还能把一切交给市场吗?过去的几十年,放任市场自由生长,结果就是农村被抽干,吃尽了。如今,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大争之世,无论是从粮食安全,还是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的角度。我们是不是应该改一改那种一切交给市场,一切为了利益最大的模式。在市场和计划之间做好平衡,使工农群众能享受更多自己劳动的成果。...
近日,一则关于浙商证券(601878.SH)研究所所所长助理、新科技首席分析师陈杭的爆料信息流出,爆料信息涉及推接盘票、无基本面研究吹票、让实习生代写研报、私人生活等,引发关注。红星资本局证实到,爆料内容源自陈杭此前所任职的方正证券(601901.SH)前同事谭珺,两人都曾在方正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组工作过。↑截图为谭珺的爆料内容根据谭珺爆料的内容,红星资本局了解到,陈杭于4月7日已在朋友圈发声明回应“文章内容纯属谭某虚构,本人已向所在公司汇报此事,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本人合法权利,追究谭某的法律责任”。4月9日,陈杭回应红星资本局:“每一条都是诽谤,这对我个人及公司都造成了声誉伤害,已经报警,并发了律师函。”↑截图为律师函,陈杭供图对此,谭珺回应红星资本局,“我爆料的内容没有一条是违法的,都是属实的。”此外,谭珺称,“我写了这个东西,只是发给他(陈杭)的浙商证券同事,让其转发给陈杭的领导,并不是我群发。”截至目前,谭珺却尚未向红星资本局提供爆料内容所对应的证据。谈到发布该信息的动机,谭珺称自己目前已失业一年多。“因为去年6月喊出4000点事件,当月就已经被方正证券开除、撇清关系,随后我遭到网暴,这些事情都在刺激我。”不过,对于谭珺是否已经离开方正证券一事,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谭珺提供的方正证券对其的通报显示,2022年6月6日,谭珺以“谭珺方正电子打分请支持”的微信名通过该微信的朋友圈、相关微信群发布了“我应该是全网第一个喊4000点的人吧,相信相信的力量”等不当信息。谭珺未取得证券分析师资格,擅自以“方正电子”名义发布涉及市场走势的言论。上述言论没有公司外发研报依据、未经公司质控合规审核。上述言论没有公司外发研报依据、未经公司质控合规审核。对于谭珺喊出“4000点”事件,方正证券在通报的“是否开除”一栏注明“否”,给予谭珺降职处分和罚款,并表示“将视该事件的后续影响,采取进一步的追加处理措施”。对于谭珺说言被“开除”一事,红星资本局求证方正证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陈杭则表示“一直没有开除她,但是她对外一直说开了”。谭珺称,离开方正证券后,她会在微信朋友圈、个人公众号等渠道发表对市场走势的分析言论。近期,疑似谭珺发私募产品的聊天截图流出,有网友质疑这一行为的合规性。对于这些质疑,谭珺回应红星资本局:“这张截图确实是我私下和客户联系时发的,产品是我们团队的产品,我还没发行,新点是在基金业协会报备的私募机构。”而后她又表明“自己还没有入职”。红星资本局先后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未能查询到目前谭珺的行业从业信息。↑谭珺发私募产品的截图,图源于网络4月10日,红星资本局在基金业协会上搜索“新点”,查到带有这一关键词的已备案私募机构只有上海新点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点私募”),但是在并未查到谭珺所推荐的“新点珺选力量”私募产品。基金业协会工作人员告诉红星资本局,“也有可能该款产品还处于募集阶段,还没提交协会备案”。↑截图为基金业协会随后,红星资本局向上海新点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求证,谭珺发的“新点珺选力量1号股票”的私募产品,是否属于新点私募的产品,新点私募回复“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便挂掉了电话。...
据报导,青岛银行工作人员吕女士称,自去年年底开始,债券市场大幅下跌,理财产品收益不理想,目前不能正常兑付的是山东信托的产品,客户被迫维权。她说:“因为我们是代销山东信托的产品,部分的信托产品没有按时兑付,也是因为市场坏的影响,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持续跟山东信托公司做沟通了,督促他们尽快出具可行方案。”公开资料显示,山东信托在售产品预期收益6-9%,100万元起投,不少投资人在网上投诉,包括:恒祥96号、前海75号、圆泰222号、尊享101-4号世茂项目等,多个信托产品违约无法兑付。3月27日,山东信托产品投资人周先生称,自己在银行大力推销下,购买信托产品,爆雷后没人管,常常有人去银行维权,但是都没有结果。他说:“很多很多啊爆雷啊,银行没有听说什么说法,深圳平安银行总部,很多人在那里啊,现在都很多人啊,现在闹得很凶啊,就平安银行有100多个项目爆雷。”而山东信托的客服人员却称:“我们公司目前是正常经营的,因为信托它是私募性质的一个产品,有监管要求规定,我们必须是落实到投资者本人,才能披露关于产品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投资人称,东亚银行代销的民生信托系列有很多产品逾期,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其实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报导称东亚银行有理财产品爆雷,但当时银行回应称是“谣言”。自2018年P2P爆雷后,中国大量理财产品相继爆雷,如今已蔓延至大型银行。早在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几乎同时撰文,直言“中国目前金融产品存在很大的风险”。当时就有经济学家解读称,“小银行有风险,甚至部分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有问题”,并发出警告称“很多人不懂,如果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银行代售,未来这些理财产品一旦发生风险.....”...
是真国企相关责任人(入股)事发甩锅或者预见事发甩锅?还是国企入股其它企业后相关人员捞钱联合分润或者收钱给对方增信?还是冒充国企入股的假国企?还是其它行为?众说纷纭。工商登记资料居然也有假?几天前,一家股东实力极为雄厚的公司登场——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恒基业),它的背后站满了大型央企和相关国有基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央企的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调基金)……这些股东可不是它自己说的,而是切切实实登记在工商资料中。但没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竟然是假的,中核汇能、国调基金更是在4月8日和9日双双打假这家公司。由于央企、国企实力雄厚,不少违法分子往往就想利用其名头为己谋利。翻阅以往相关的“碰瓷”或造假案例,大多都只是起个类似的名字或自称与央企、国企相关,但实际上八竿子都打不着。这家国恒基业竟然直接更改了工商资料,真是离了大谱了!5天前刚做完登记变更据了解,国恒基业这家公司并不起眼,但4月7日时,甚至一度还有媒体根据工商登记资料发布了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但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家碰瓷央企的假公司。4月8日,中核汇能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公司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注册为我公司下属子公司,并可能存在以我公司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不法活动的情形。“经核实,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我公司无关。”据介绍,中核汇能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的控股子公司,是中核集团、中国核电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建设、运营的专业化平台。而在4月9日,国调基金同样发布了严正声明,称国调基金与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无任何关系。“近期,我基金发现有名为‘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机构未获得我基金认可或授权,通过变更工商信息等方式,将企业登记为国调基金出资企业,并可能以国调基金出资企业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从上述两份声明内容来看,国恒基业主要是通过伪造相关材料在市场监管机构进行了工商信息变更。天眼查数据显示,相关的工商信息变更就出现在5天前的4月4日。从变更信息来看,主要涉及了6家企业,其中4家为央企,两家为“国字号”基金,且各家的出资额均为1000万元,分别占比16.67%。变更相关信息时,国恒基业的法定代表人也从王文号变更为了张奔。这个张奔到底是谁?天眼查数据显示,除国恒基业外,他还拥有北京佳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以及在多家企业担任法人、监事等职务。对于为什么国恒基业能伪造资料成功登记成为4家央企、2家“国字头”基金的子公司,证券时报向该公司登记机关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去电话,但由于在周末电话并未接通。假冒企业层出不穷假冒央企、国企,国恒基业并不是第一个。据了解,近年来假冒央企的案例层出不穷,2021年和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发布2批中央企业公告的假冒国企名单,数量分别为353家和528家。国务院国资委表示,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假冒行为仍是层出不穷。事实上,4月9日,除国恒基业外,还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2家企业注册为国家电投下属子公司。...
据爆料,杜兆才于 2017 年 6 月开始,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身份分管中国足协工作,担任中国足协党委书记,开始涉足足球事务。 杜兆才独步中国足坛的这五年,不断收钱、花钱、赔钱等等。直至 2023 年 4 月 1 日中纪委官宣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他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根据《21世纪体育》6日报导,杜兆才主要是以引援调节费收取钜款。从 2017 年夏季转会开始,中国足协创新设立了“引援调节费”,多年下来收取了 18 亿人民币巨资。收取“引援调节费”的措施,应该是杜兆才来到中国足协后的首个重大举措。金元足球的大潮中天价内外援球员层出不穷。为了“限制职业足球俱乐部追求短期成绩、高价引援,规范球员转会行为,维护职业足球联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中国足协“参考各俱乐部意见建议”,推出了“收取引援调节费”的措施。2017 年 6 月,中国足协发布《关于 2017 年夏季注册转会期收取引援调节费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该年夏季转会对外援身价超过 4,500 万人民币、内援身价超过 2,000 万的球员转会收取“引援调节费”。金元足球大潮过后,不少俱乐部陷入拮据状态。 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俱乐部向中国足协讨要“引援调节费”。 可仅有恒大收到了部分“引援调节费”返还。至今,其他俱乐部依然没有收到本该属于自己的这笔款项。...
日前,网传消息称催收公司CBC(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下称“CBC合肥分公司”)有员工4月6日被警方带走,涉及到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业务。4月7日下午,蓝鲸财经多次拨打CBC合肥分公司及该公司总部的公开电话,均无人接听。7日当晚,微众银行独家回复蓝鲸财经称,“我们对该事件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核查,目前没有该事件涉及我行的信息。关于该事件的详细信息以当地有关部门公布为准。”微众银行官网显示,微粒贷是该行推出的首款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自2015年5月在手机QQ、微信平台上线以来,已为超过千万用户提供贷款服务。据公开资料,CBC(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北京市,属外商独资公司(WFOE),为北京市第一家取得催告通知服务经营许可的专业性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分别设立39家分支机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长期服务的金融机构超200家,涵盖四大国有银行、多家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及城商银行。天眼查显示,CBC(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348万元人民币,参保人数为237人。经营范围包括:向发卡机构提供信用卡专业化外包服务;合同违约提醒通知服务;银行卡催告通知服务;信用风险管理培训和咨询;数据处理;企业或个人信用修复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研发、生产信用管理软件;销售自产产品;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等。CBC合肥分公司则成立于2021年。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催收行为制度规范,在规范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业务的监管制度中对催收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发卡银行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在签署分期还款协议后要停止催收行为。此外,《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外包催收机构的管理。2022年,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对银行保险机构自行和委托外部机构催收行为进行专门规范,明确设定不得采取的催收方式,进一步规范银行保险机构催收行为,维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3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银保监会严管商业类信贷产品的发放与催收。对此,银保监会回复称,高度重视整治银行保险领域违法、不当催收行为,不断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催收活动的监督管理,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催收合作机构的准入管理和行为管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不当催收行为。“下一步,将严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催收行为,加强催收外包业务管理,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同时,我们将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指导和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规范经营行为、优化金融服务,全方位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银保监会表示。...
4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进行解读。其中,关于快递电子运单,应避免在电子运单上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个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一、禁止“快递单”显示完整个人信息快递电子运单是记录寄递用户信息的载体,近几年随着电商市场的发展,电子运单的数量十分庞大,目前每年完成的快递件量超过1000亿件。但同时,因为这张小小的电子面单,信息泄漏和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事件层出不穷,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3月15日,“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公布的一批案例中,包括江苏公安机关破获黄某等人利用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公民购物信息案。江苏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黄某等人,勾结快递公司内部员工,通过在公司内部电脑安装木马程序等方式,窃取物流寄递信息,并向境外诈骗分子出售,非法获利2500余万元。江苏公安机关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查获快递面单信息数据一批。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涂刚在4月7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快递电子运单作为记录用户寄递行为的信息载体,其信息泄露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此次《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吸收了目前快递企业的有益实践经验,对个人信息显示、加密处理等进行了具体明确规定,有效提高了快递电子运单的安全性。《快递电子运单》标准:一联电子运单示意图。具体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禁止显示完整的个人信息。快递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等应采取措施,避免在电子运单上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个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2、推荐对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快递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等宜采用射频识别、手机虚拟安全号、电子纸等技术手段,对快递电子运单上的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3、规范个人信息相关内容的读取权限。快递电子运单上隐藏的、加密的信息内容,仅限于快递企业及其授权的第三方、相关管理部门,使用相关设备合法读取。涂刚表示,未来,随着国家标准的广泛采用,快递电子运单的生产和使用将不断规范,社会公众对快递电子运单信息保护直观感受将明显改善,快递领域信息安全管理将得到有效加强。二、媒体调查:部分快递面单信息未掩码目前包括菜鸟、京东物流以及抖音等,都有自己的电子面单。在过去的两三年间,这些企业也尝试联合快递公司推出隐私面单。去年6月,中通快递与抖音电商达成共同推进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作,中通快递将为使用抖音电子面单的消费者全量提供隐私面单服务,对快递面单上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脱敏,使用星号符号将消费者手机号部分数段代替。去年6月底,圆通也对外宣布基本实现全网除电商平台寄件外的快件隐私面单全覆盖。去年,圆通还成为国家邮政局快递隐私面单推广应用试点,采用“电商平台-自有平台-第三方打单软件”三步走的方式。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3月,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几家快递代收点发现部分快递面单信息未掩码。在暨南大学的快递驿站,发现“隐私面单”做得较好的是顺丰、邮政EMS,其中顺丰对收寄件人姓名、手机号码均作了掩码处理,而韵达、中通、申通、极兔等均有部分快递面单信息没有做好隐私保护。具体而言,韵达快递不同面单处理不同,有的面单是收件人信息作了掩码处理,寄件人的手机号码却完整呈现,有的面单又是反过来;中通快递面单收件人展示的是虚拟号码,而寄件人信息未作保密处理等。在叠彩园小区的菜鸟驿站、韵达超市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启林小蜜蜂智慧服务中心以及石牌西的中国邮政校园综合服务中心,南都记者发现申通、中通、极兔、韵达、德邦的快递面单均有部分用户信息未作保密处理,而极兔快递有的面单还会显示网购物品的具体信息。一位快递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快递面单信息保密处理在技术层面不难实现,主要还是看快递公司的执行力度。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地址:https://h.cjz.vip/cn/register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国资央企是“国之重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作为联系国资央企的监督检查室,要坚决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国资央企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国资央企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当前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要职责,在服务保障国家发展战略、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在国资央企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精准有力开展政治监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政治上看,观察分析形势注重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注重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注重防范政治风险,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业务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业务看背后的政治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监督重点,坚持分类施策,结合国资央企职责使命和行业实际,找准找实具体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围绕践行“两个维护”,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督促国资央企认真落实“三新一高”、建设一流企业、优化国资布局等重点任务,着力查找和纠正违背党中央要求、落实责任不力的问题;围绕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及时将新一轮国企改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性研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巡视审计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等事项及时纳入监督内容,时刻对标对表,纠正政治偏差,防范政治风险。 着力提高监督实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央企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监督首要任务,做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工作台账,确保贯彻落实到位。动态更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央企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汇编》,夯实政治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联系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不但要看是否“第一时间”学习传达,更要看有没有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有没有切实有效地执行到位,及时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有效解决问题,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加固国资央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党中央的徙木立信之举,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抓到底、一刻不松,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能否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检验国资央企领导人员是否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必须始终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坚决破除“国企特殊论”,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国资央企落地生根。 严肃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当前中央企业享乐奢靡问题依然易发多发,其中违规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公款报销等问题突出,隐形变异潜滋暗长,由风变腐、风腐一体现象明显。要紧盯不放、寸土不让,对国资央企领导人员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对党的二十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从重处理。把握风腐同源、由风变腐特征,严查国资央企领域风腐一体的重点案件。 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也是影响制约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顽疾”,必须找准症结、精准纠治。要紧盯国资央企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机械野蛮执行,领导人员政绩观扭曲、权力观异化、任性用权乱作为、玩忽职守不作为等突出问题,从典型案例查起,动真碰硬、深挖细查、务求实效。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握中央企业作风建设行业性、阶段性特点,结合具体案例、典型问题加强对中央企业作风建设的工作指导,督促针对本行业本企业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确保取得工作实效。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在严厉惩治不正之风的同时,大力弘扬国有企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新时代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更好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打赢国资央企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粮食购销等行业的腐败。当前国资央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决亮剑、重拳出击、精准拆弹,强化高压震慑作用。 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紧盯重点对象,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紧盯重大项目、物资采购、并购重组、国企混改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面提升专业素质,提高穿透性核查能力,识别“白手套”,破解“防火墙”,揭开影子公司、影子股东“合法外衣”,严惩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顽症,坚决清除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分子,深挖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背后的腐败行为。加大问题线索研判力度,扎实做好重点线索初核工作,提高核查工作质效。进一步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指导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严肃查办案件,探索建立重大线索备案制度,加强跟踪督办。及时掌握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查处党委(党组)管理干部和其他重要案件情况,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持续释放严的信号。 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对涉粮问题线索清底式“回头看”,持续加大涉粮案件查办力度,探索与公安、司法机关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案件,推动深化粮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智慧粮库建设;深化拓展融合监督,指导相关企业深化与地方联合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起底排查问题线索,严肃查办案件;组织开展对中央企业金融板块摸底监督,全面排查金融板块廉洁风险和监管监督现状,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产融结合;指导加强中央企业新能源业务板块廉洁风险防控,坚决查处典型案件;推动国资央企持续深化“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国资央企领导人员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巩固深化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结合查办的重点案件,注重发现同类企业的共性问题,同步谋划以案促改促治促建。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进一步用好案件通报,督促国资央企持续落实纪检监察建议,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制度建设,堵塞监管漏洞。结合典型案件拍摄专题片、编印忏悔录,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把国资央企反腐败同防风险、纠偏差、挽损失、修生态、强免疫结合起来,推动中央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推动国资央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规矩在国资央企已经旗帜鲜明地立起来、树起来,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还没有彻底根除。必须把国资央企领域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领导人员重视、警醒、知止。 聚焦“关键少数”做实日常监督。全方位了解干部,动态更新监督对象电子数据包,进一步破解信息不对称的监督难题,打牢日常监督基础。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用好工作沟通、谈心谈话、廉政谈话等监督手段,督促国资央企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持严格执纪执法与准确运用党的政策策略相统一,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改革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为试验者容错、为担当者担当,更好激发国资央企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切实提高日常监督能力水平。注重加强与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监督力量的统筹衔接和有机贯通,全力配合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30家中管企业并督促做好巡视整改,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优先办理审计移交线索,加大对联系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指导督办力度,推动取得重大进展,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落实问题线索集体研判、无实质内容信访举报筛选、重复件排查等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问题线索,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精准有效处置,充分发挥线索处置的综合效应。严把政治关、廉洁关,严格审慎、规范稳妥回复党风廉政情况意见,加强对联系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审核把关和抽查指导。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明确中央企业纪检监察组与党组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督促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筑牢派驻意识。完善“室组”联动监督,强化对国资央企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监督和精准画像。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指导,指导推动中管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探索实践“组组”协同监督,做实“室组地”联合办案模式,督促中管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主动派员参与审查调查,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支持有条件的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依法全面行使监察权。 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 把教育整顿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从严从实加强干部教育,强化政治建设、能力建设、纪律建设,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在深学习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保持学、思、践、悟的执着,把对“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扎实开展教育整顿,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在实调研上下功夫。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大兴调查研究,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调研方式,突出成果转化,围绕中央企业金融板块腐败查处和风险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表现、新能源领域廉洁风险防控等开展调研。 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坚持抓主抓重,态度坚决、行动有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忘我工作体现忠诚老实,以动真碰硬体现责任担当,以攻坚克难体现实干实效,确保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在国资央企领域落到实处,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原标题为《落实全会精神机关篇丨深入推进国资央企全面从严治党》)...
这一次,原料药涨价的原因,不再是原料药企联合起来对下游药企抬价,而是和下游药企成为了“利益共同体”。2022年8月,医保局发布通报,点名广州某知名药企白云山集团旗下三家企业与下游50多家药品代理商串通,对注射用头孢硫脒等87种药品采取用虚高价格采购原料药方式套现,并向下游药品代理商转移资金。这是药企发明的一种新的提价方式——通过对原料药的低买高卖套现,药企再以“原料药涨价”为由抬高药品的出厂和挂网价格。原料药采购环节作为两票制之外的阴影之地,如今成为了撬动企业盈利的新支点,也成为监管部门的新战场。除了联合做价以外,此前原料药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垄断”。2022年同样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施行的第一年,不少企业都收到了严惩。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某家曾在2021年接受过反垄断处罚的药企,如今仍然霸占着新冠特效药热熔挤出关键辅料的大单。“他们要求原料药厂优先供货,别的企业想要做那个产品基本就得等,而其它药物涉及这个工艺的也都得等,短时间也找不到很好的替代。”涉嫌控销只是事件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该家药企的产品承担着一定的疫情保供任务。这样的例子也是目前原料药供应内外交困的缩影:为了完成集采保供,一些药企只能先下手为强,以控销、包销等方式防止原料药的供货波动;面对集采的价格战竞争,一些药企想到通过控制上游来围堵其他玩家的入局,以提升自己的议价权……如今,当医保改革拿走了药企销售渠道里的拐棍后,生产环节就成为了企业们最后的安全感来源。在这场游戏里,药企们希望利用原料药擦边规则,合纵连横,扳回颓势;而集采限价,却让监管部门亟需打破两者的联盟。市场和政策两只大手在反复角力。而原料药的问题,其实是一场涉及医保改革调整期中药品价格与供应的大考。有些企业用了作弊的手段,暂时获得了不错的分数,又因东窗事发被撤销了成绩。药企应对集采的工具原料药厂垄断的问题由来已久。不过在十年前,这还只是一场小范围的博弈。针对原料药垄断的第一张巨额罚单开在2011年。当时涉及的药品都属于化学原料药中的小品种,获批生产厂家仅有个位数,真正投产的更是只有2-3家。在原料药从业者看来,小品种盛产寡头,但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比如那种用作农药解毒的原料药,全国用量非常少,企业动不动就停产了。这种品种最容易被操弄,原料药厂就会把企业都签死:要么我不供,要供我就卖高价。”一名原料厂负责人聊到。这名负责人提到,一些品种竞争的厂家不多,大家一起联合起来,拉高原料药的价格门槛也是常规操作。不过,那个时候的仿制药企业还没被集采压价,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对于原料药厂的不合理要求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者大体上也算是相安无事。但是,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和集采的到来,原料药价格这秆本就摇摇欲坠的天秤开始剧烈失衡,并很快波及到了更多、更常见的品种。一致性评价对原料药厂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成分纯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进而开始狂飙。上述原料药厂负责人以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环节举例:“这个过程我们叫‘过柱子’,之前客户要求95%的时候可能过一遍就行了,但如果要提高3个百分点,我们就需要过两遍甚至三遍的柱子,这个过程会损失大量的物料,收率也会减少很多。原先收率的80%,过了三遍柱子可能收率一下子就变成60%了。”据业内人士反映,以前原料药被称作是暴利行业并不算冤枉,毛利率可以轻松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现在基本上只能维持百分之十几。加上环评风暴的到来,不少原料药厂都没能熬过这一关。原料药企业也在尝试扩展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一些开始做上游的中间体,降低物料成本;还有一些原料药厂开始申报一些品种的制剂加工,再外包销售团队去打通市场路径。但现在,不管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行业的利润空间都面临着难以打破的集采天花板。一条路是产业链环节之间做兼并、挤兑,相当于在一块有限的蛋糕上多啃下一口;而另一条路就是各产业链环节的合谋。他们希望通过抬高药价,来恢复各自生产的利润空间:这相当于去切一块更大的蛋糕。而在产业链里,药企来做那把切蛋糕的刀子,是最合适的——不仅因为药企是直接报价方,同时也因为药品的成本核算相对复杂,给了药企更多的操作空间。“仿制药的成本核算,包括原辅料和包材成本、一致性评价费用、生产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等等,药监部门有时也没法准确地核实这么多的成本信息。”一名长期关注药监政策的业内人士说到。“对于药企来说,只有挂网限价是不能动的,只要是在这以下的区间内,定价都可以做适当调整。”上述原料药厂负责人补充道。正因如此,过评的仿制药企业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先涨价、再砍价”的现象。去年八月,河北省集采中心发布对涨幅过高的药品进行公示,共30种91个品规,涉及石药集团、宜昌人福、华北制药等50家企业——以原料成本变高、过评费用巨大为由涨价,再集采砍价,最终使得中标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不低的水平,是这些药企应对集采的迂回策略。药企出头报价,再联合原料药厂背书——盈利困境让两者不谋而合地走到一起,也就有了开头所说的白云山事件中的合谋。两票制后的暗箱:非集采药物的通道打通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广州白云山集团被通报的事件是通过采购原料药套现,不仅拉高了药品价格,还将套现资金转移到了药品代理环节,用以贿赂医务人员,开展药品违规促销。两票制从下游流通环节榨出去的水分,如今又在上游生产环节被输送了回来。药企和医院勾连的明线被切断之后,又多了一条暗线。被通报药物注射用头孢硫脒曾经是白云山的明星药,属于第一代抗菌素,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开发的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头孢菌素。但就算是这样一款看似成功的成药,在卖给医院时也必须用上灰色手段。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显示,从2013年开始,某医药公司销售经理就找上了江西省妇保新生儿科主任,希望提升头孢硫脒在医院的使用,并且以新生儿科每月使用注射用头孢硫脒处方量计算回扣。到了2015年,江西省妇保对头孢硫脒进行了限制使用,替换以非限制使用级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于是,经理再次联系科主任,以2.5元/支的回扣换取头孢硫脒在医院的用量。集采的本意,是和两票制通过打配合的方式,节省原本流通环节不必要的成本损耗,最终体现在药价的下降上。对药企来说,不用再费劲心思给医院塞钱就能打开市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事实上,对于头孢硫脒这样的药物,并没有过上以价换量的好日子。白云山头孢硫脒的销量在2017年开始出现在集采名单后不增反降,主要是受到了同类品种和二、三代抗生素的挤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0.5g/瓶的注射用头孢硫脒,医疗机构合计实际采购量分别为2283万瓶、2005.94万瓶、973.97万瓶。到了2021年,药品营收甚至同比下滑44.21%。这件事折射出问题是:仿制药产品数量多,门槛低,竞争激烈,改良和迭代速度快,进集采后很有可能会降价又降量,陪了夫人又折兵。既然不能靠集采拓土,这些仿制药企业只能又回到自己打天下的老路上。信条依然没有变:不搞销售,就活不了。“其实对于做仿制药的企业来说,销售就是命根子,这一点从来没变过。所以你说,两票制之后这些企业的销售一下子变干净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后来回扣这种事情会做得更隐蔽,比如虚开发票,做壳公司等等。” 前述关注药监政策的业内人士说到。在两票制的聚光灯下,销售环节的秘密动作变得更小心了。原料药就是一个可以打掩护的暗箱:很多药企先通过原料药抬高药品的采购价格,再用这部分溢价来收买医院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药企没通过抬价挣到钱,但是医院的渠道打通了。这种交易往往发生在集采的辖区之外,医院的盈利压力也会给非集采药品的进入留下巨大空间。“比方医院的需求量有1万只,他可能集采报量只会报个600、700只,那就不得了了。剩下的那一部分留给的都是一些非集采的药品,因为医院也要挣钱,集采任务完成就行了,不会多报出来一点。”上述原料药厂负责人说到。可以说,两票制后,行业各方的限制变多了,但需求没有变少:仿制药企业需要市场,医院和医生需要盈利,而且双方的需求都没法被集采满足。于是,原料药厂作为相对嫌疑较少的第三方,被用作了穿越限制、让药企和医院重新联系的通线。集采供应链的钢丝在医药行业从业者杨硕(化名)看来,操控原料药的药企固然应罚,但其余那些和原料药厂撇清关系、一清二白的药企,很可能在脆弱的集采供应链条下变成率先牺牲的小白兔。“现实的矛盾就是:那些低价中标的企业,可能原料药企反而升价,导致最后供应不了而被医保部门处罚。而且医保基本不给企业后续涨价空间,只要原料一直涨价,低价中标企业基本就是等于放弃市场了。”杨硕向深蓝观表达了他的顾虑。杨硕的想法被现实不断验证:据此前新京报不完全统计,国家药品集采开展以来,已有约20家企业出现断供情况。其中处罚最严重的,是2021年华北制药因未能按协议完成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供应,而被列入违规名单,被取消了接下来十个月的国采申报资格。这些断供的药企,很多都翻船在原料药涨价上。而涨价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外界环境的变化——原油价格上涨,疫情、进出口贸易受阻;比如趋严的药品使用准则——“限抗令”的出台就使得相关原料药厂数量锐减,因供应不足涨价;比如药品市场需求的突然变化——比如最近因为大规模甲流而短缺的奥司他韦。一边是未来的原料药供应像不断旋转的魔方一样瞬息万变,另一边是集采动辄1-3年采购周期,中标药企内心的紧张可想而知。从这些教训中也可以看到:药企抓紧原料药的过激行为,可能并不是被害妄想症发作。除了上述的多方面影响,原料药涨价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长期内在逻辑:近年原料药利润下降——相关原料药企业数量下降,部分停产——行业集中度变高——部分原料药企业拥有绝对议价权。在看清这一点上,长期存在的低价常用药短缺就是一块透镜。扑尔敏作为感冒药的主要成分,曾经在2018年每千克从400元涨到23300元,上涨58倍。价格暴涨源于垄断——在2017年以前,全国的扑尔敏生产企业多达四五十家生产企业,而到了2018年,这些企业因为严整改、高成本、低利润纷纷退场,最终只剩下6家拥有批文的企业,实际生产的只有河南九势制药一家。这家企业最终因为以不公平高价向下游经营者销售扑尔敏被处以115.73万元的罚款。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上。在经历了一波价格暴涨后,这种大品种原料药已先后被广西、云南等6个省份纳入短缺药品清单,重新调整定价逻辑;部分地区为保证供应不得不将它移出低价药清单。资质和利润的卡点,使得如今大部分原料药厂生产积极性低落,市场竞争度和参与度贫瘠——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小品种还是大品种,原料药垄断的这头大象都不会自动从房间里走出来。在杨硕看来,现在的原料药管制,除了“大棒”以外,还需要辅佐以放开的思路。“其实原料药厂涨多少、能得到多高的利润,还是应该主要看供求关系。”杨硕说,“如果不考虑这层关系,只限死企业的价格和利润,我觉得是无法根治问题的。”换句话说,要想让灰色的手尽早从药企和原料药厂上拿开,进而给市场更多正规和自由的竞争空间,就必须先让行业活泼、活动起来。而这样的弹性,也必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滋长企业们面对集采时的韧性。...
取钱时0.94元被银行“反向抹零”?近日,河南驻马店一名男子去银行取钱时发现,有0.94元没能取出。业务员称没有零钱,不满1元全部抹掉,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4月7日央视网)“反向抹零”,顾名思义,就是指银行在处理客户存款时,将账户余额向下“抹零”,即将不足1元甚至数元不等的余额全部抹去。近年来,这类乱象愈发普遍,大有泛滥之势,如2021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一名市民在某银行取款时,原本应取出503元现金,但银行“反向抹零”,只取出了500元,银行后来表示是由于系统故障导致。事实上,上述行为已涉嫌违法。从法律角度来看,银行存款是一种合同关系。而银行作为合同的一方,应遵守自愿、平等、诚信、公平的原则,不得擅自修改合同内容。银行“反向抹零”,实则是背离合同约定、未经客户同意单方面扣款,显然违反了上述原则。就客户权益而言,银行“反向抹零”行为也极为不妥。客户的存款是个人财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银行没有任何权力进行支配。而客户在存款时,也是希望将自己的钱款交给银行保管,通过银行来获得更好的利息和保障。“反向抹零”行为不仅侵犯了客户的财产权,也违背了商业道德和银行服务宗旨。在上述事件中,尽管用户向银行投诉后,银行方面承认了错误,并对用户进行了退款,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反向抹零”问题。一方面,银行的退款处理过程往往需要用户自行发起投诉,这对用户来说是一种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另一方面,很多用户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钱款被银行收取了,亟待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说到底,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和信誉直接影响着客户和社会对金融行业的信任度。银行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来避免“反向抹零”的发生,比如在ATM机上增加现金数量,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业务员进行培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扣费行为。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反向抹零”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和标准,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康、公正、稳定的金融环境,既维护客户权益,也保障金融行业发展更加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