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贷款应到各类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无金融从业资质的个人、中介、公司及其发布的各类无抵押、免息贷款等广告信息。如果遭遇符合上述“套路”的违法犯罪,必须提高警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 原本只是做生意周转资金,借款仅仅3万元,短短一年竟变成了800万元;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同样借款3万元,实际到手只有6000元……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遭遇,背后是以借贷为名非法牟利的违法犯罪活动(俗称“套路贷”)。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公安机关接到类似报案,经过调查,众多隐藏在借贷纠纷表象背后的犯罪黑幕浮出水面。以浙江杭州为例,截至目前,全市已打掉各类套路贷犯罪团伙数十个,刑拘团伙成员数百人,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近200人。 百万家产抵不过3万借款,费用利滚利多属“莫须有” “死也死不掉,活下去又看不到希望。”杭州市民何某原本拥有一间营业房、一家服装店,还有即将拆迁分配到手的安置房,生活上富足无忧。可如今的她不仅身无分文,还欠着800万元的债,为了逃债,一度7个月不敢回家。 去年8月,何某有一笔钱借给了朋友没还回来,但自己另外一笔借款却要到期了。为了周转资金,经中介介绍,她认识了某“寄卖行”老板朱某、吴某。对方提出借款3万元,10天利息是8000元,何华答应了。 双方签订合同时,合同金额显示的是8万元,并约定违约金比例为每天20%。何某说,“当时实际到手的是3万元,剩下的‘莫须有’的5万元分别是10%的中介费、10%的保证金、几万的家访费(即中介上门查看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的交通费),利息8000元也要先扣掉。” “后来,由于自己没有及时归还8万元欠款,我需要按照‘违约金’约定再支付几万元,加在一起,欠款一下子增至十几万元。”据何某介绍,同年9月,为了偿还之前的“违约金”,她又先后向朱某等人借款。随着借款额度越来越多,产生的利息也越来越多,利息和“违约金”叠加,雪球不断滚动。到最后,何某变卖家当,共得款300余万元,即便如此,依旧无法还清欠款。 借款3万元到手6000元,要还的钱却翻了十倍 今年2月1日,24岁杭州小伙陈某到派出所求助时,一开口就震惊了办案民警:“救救我,我让家里填了30多万元的债务窟窿,如今已是走投无路!” 陈某是杭州萧山人,大学期间对穿着特别上心,也热衷于请朋友吃饭唱歌,家里给他的每月一两千元的生活费,根本满足不了他。生活费没了,陈某开始接触“高利贷”,在校期间共计贷款10多万元。大学毕业,债台高筑的陈某为了还钱,想到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就联系了“高利贷”中介人冯某某。 2017年7月,由冯某某介绍,冀某某出面,俞某某出资,借款给陈某3万元。借款时陈某被要求“一式两份”写2张3万元借条,并以上门费、利息、保证金等为由先扣除2万元,冯某某还收取了介绍费4000元,实际给予陈某的只有6000元人民币。冯某某等人还威胁陈某,不许他去其他地方借款。 实际上,在借钱给陈某时,冀某某等人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在陈某身上“套路贷”10万元左右,再一步步垒高债款,最终目标是陈某家的房屋拆迁款。他们早就查清陈某家的房子即将拆迁。陈某对此全然不知,不断拆东墙补西墙,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半年时间就先后“套路贷”了10多万元。 不惟杭州,也不止何某陈某,据媒体报道,套路贷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多有发生,让不少群众合法利益受到损失。在打击套路贷的过程中,这一违法犯罪行为的内部逻辑逐渐清晰起来。 贷款应到正规金融机构,如遭遇“套路”及时报警 “套路贷和高利贷、一般民间借贷有所区别。”浙江杭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贾勤敏介绍,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在法律规定的利率范畴内盈利,高利贷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套路贷目的不在于“吃本金”“吃利息”,而是利用借款人着急用钱而又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心理,通过一步步设套,最终非法占有受害人的财产,本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套路贷“下套”一般有如下6个步骤: 首先,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招揽生意。日常生活中可能听到的“姐啊”“哥啊”电话,以及“低利息、无抵押、不扣车”的诱人贷款条件,往往就是迈向陷阱的开端,实际上这类公司是没有金融资质的。 其次,签空白合同。嫌疑人拿出一沓厚厚的空白合同让受害人签字,由于合同内容太多且急于用钱,多数受害人不会仔细阅读。嫌疑人随后在合同上随意添加内容,包括出借人、借款时间、利息额度。 第三,制造一个“证据链条”。除了合同,嫌疑人还要求被害人签一些法律文书,比如房产抵押合同、房产买卖委托书,有的还要求被害人办理相关的公证手续。另外,嫌疑人先把贷款金额全部转给受害人,再让后者取出钱来,形成“银行流水与借款合同一致”的证据,实际上取来的钱要立即还给他们。如果是现金交付,嫌疑人要求受害人抱着现金照相,制造受害人取得所有借款金额的假象。 再次,单方面肆意认定违约或故意制造违约。嫌疑人通过种种手段,让受害人“违约”,即便受害人到期主动还款,嫌疑人也会故意“玩失踪”,等到合同超期后才出现。之后,嫌疑人便宣称、认定借款人“违约”,要求赔偿“违约金”,这些费用往往比借款金额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受害人很难一次性还清。 然后,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在借款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嫌疑人会介绍其他“小额贷款公司”与借款人签订新的更高数额的合同来“平账”。实际上,这类公司往往是一伙的,只是在外用了不同名称,“平账”也只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让受害人陷入一环套一环的陷阱。 最后,软硬兼施“索债”。索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之前制造的抵押合同、银行流水等虚假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保全、拍卖受害人名下的房、车等财产用于还债;二是通过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电话轰炸等非法手段,滋扰受害人及其家人正常生活,强迫对方偿还“债务”。 “凡是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进行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惩不贷。”贾勤敏还提醒广大群众,贷款应到各类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无金融从业资质的个人、中介、公司及其发布的各类无抵押、免息贷款等广告信息。如果遭遇符合上述“套路”的违法犯罪,必须提高警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 ...
6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使用香港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暂行规定》,规定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的推出,旨在规范港股通下内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使用香港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香港券商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叶尚志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正在跟相关机构联系,这是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推进,不单是纯粹在交易上,资讯上的互换也加强了。 加强内地、香港机构联系 《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一是业务模式方面。允许具备相关业务资格的内地证券公司或子公司,将香港机构发布的就港股通股票提供投资分析意见的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客户;允许内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委托香港机构,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管理的、参与港股通的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关于港股通股票的投资建议服务。 二是参与机构资质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方面。从业务牌照和从业经验等方面明确参与机构的资质,相应规定其义务和责任。 三是监管机制方面。内地机构违反《暂行规定》的,证监会依法对有关机构及负有责任的人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者进行行政处罚;香港机构违反《暂行规定》的,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依法对有关机构及负有责任的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暂行规定》促进互利合作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20日证监会就《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5月21日,共收到意见建议31份,合计57条。 从反馈的情况看,各方认为《暂行规定》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将对深化内地与香港证券基金行业互利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有关各方也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建议,证监会经过认真梳理研究,采纳了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暂行规定》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 随着A股与港股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逐步深化,港股通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通标的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和投资顾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香港机构在港股通标的分析师数量、研究能力、研究便利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与境内证券研究机构互利合作、相互支持。同时,内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需要熟悉港股市场的投资顾问团队,为其提供专业投资意见,提升基金产品业绩表现;香港机构也希望扩展客户资源,积极参与A股市场双向开放。为深化A股和港股证券基金行业互利合作,更好地满足投资者跨境投资需求。 一位内地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具体的业务开展来看,开展港股通业务的内地投资机构很多在香港都有子公司,如果不选自己的香港子公司,选择其他公司会有一定的难度。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月29日晚间,基金业协会披露了5月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产品备案月报:5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435只产品,设立规模376.91亿元,分别较4月减少约47%和68%,同时也双双创下了近一年来新低。 因此,截至5月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7.03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4月底减少8376亿元,降幅3.0%。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资管5月规模下滑为今年来最大,也使得券商资管的规模首次下降至16万亿以下,为15.56万亿。 备案产品规模骤降近七成 根据基金业协会6月29日晚间披露,2018年5月1日~5月31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435只产品,设立规模376.91亿元,分别较4月减少约47%和68%,同时也双双创下了近一年来新低。 其中,证券公司及子公司备案215只,设立规模207.51亿元,占比55.06%;基金公司备案102只,设立规模37.63亿元,占比9.98%;基金子公司备案83只,设立规模121.8亿元,占比32.32%;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备案35只,设立规模9.96亿元,占比2.64%。另外,从规模下滑比例来看,期货公司及子公司下滑最大,下滑了近73%,基金子公司下滑比例相对最小,但也下滑了近66%。 “其实备案规模一直在减少,因为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早就出来了,而今年4月末正式出台后,5月的影响情况一下就显现了。资管新规要求向上向下穿透,不合符新规要求的协会自然不会给备案,这就会打击到很大一部分产品;还有就是新规的细则还没有出来,很多事情还定不下来,但是有可能会出现“枪打出头鸟”,所以一些机构就减少发行产品了;另外,现在的资金也少了,原来很多备案的产品都是银行委外,资管新规后银行委外近乎停摆,所以就没钱了,也就没有新的资管产品了”,业内人士这么向火山君分析道。 另外,按照产品类型划分,一对一产品共271只,设立规模181.86亿元,占48.25%;一对多产品共164只,设立规模195.05亿元,占51.75%。 按照投资类型划分(不包含券商定向合同),权益类产品39只,设立规模20.32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161只,设立规模193.64亿元;混合类产品83只,设立规模59.54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4只,设立规模0.22亿元。 5月券商资管规模下滑为今年来最大 随着备案情况同时公布的还有资管产品的总规模情况。基金业协会披露,截至2018年5月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7.03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4月底减少8376亿元,减幅3.0%。 其中,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5.63万亿元;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4.80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6.43万亿元;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627亿元。另外,存续资管产品中,一对多(集合)产品规模3.78万亿元,占比14.0%;一对一(定向)产品规模23.25万亿元,占比86.0%。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业务的规模相比4月下滑了0.51亿元,是今年来下滑规模最大的一个月。因此,也使得券商资管的规模首次下降至16万亿元以下,为15.56万亿元。 此外,在管理人资管规模分布上,截至2018年5月底,证券公司资管管理规模主要集中在100~2000亿元,基金公司专户管理规模主要集中在0~300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主要集中在100~1000亿元,期货公司资管管理规模主要集中在0~5亿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股市显著下跌、债券信用风险暴露,证券私募在煎熬中度过了上半年,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亏损;前五个月3000多只私募基金清盘或净值暴跌触及平仓线。困境中,私募基金产品难卖,规模也出现明显缩水。 证券私募规模减少614亿 市场低迷,私募基金遭遇产品难发、规模缩水的困境。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证券私募管理规模自2月起连续4个月缩水,共计减少614亿元,5月底管理规模为2.55万亿元。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规模缩水的私募有1288家,去年全年规模缩水的私募仅为691家。究其原因,客户结构对规模的影响较大,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私募规模缩水尤为严重。华南某私募直言,今年活得太艰难,新发产品都是用自己的股权融资回来才发的,券商代销只有一两只,但新增的没有赎回的多,规模缩水了10多亿,券商和银行的资金流出很多。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告诉记者,靠渠道募集资金的私募今年缩水特别严重,幅度在20%~30%,赎回很明显。“今年几乎没听说谁家能发出产品,也很少进入销售能力强的银行渠道白名单,短期规模肯定上不去。” 沪上某百亿私募产品部人士也表示募资非常难。“今年募的最好的产品也就几个亿,去年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卖几个亿。如果前期没有一定的规模积累和优质业绩,在这个时间点生存比较艰难。” 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私募基金12667只。对此,格上财富分析师徐丽表示,发行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而且销售难度非常大。 上海一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没有发新产品,渠道反馈说发1000万都很困难。 深圳一位券商人士直呼2月份之后私募产品就已经卖不动了,深圳一个很有名的私募一单都没卖出去。 深圳某大型私募负责人表示,其实在低位发产品、建仓为投资者赚钱的概率更高,但这时候没人会买。“现在就硬着头皮发一些,规模小也要发,逐渐引导客户。” 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今年2月以来A股市场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多次出现2%以上的单日跌幅。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私募产品普遍出现亏损。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全部私募产品平均亏损为1.89%,其中股票型私募产品表现最差,平均亏损3.07%,不过阿尔法、套利、管理期货、组合基金、债券、宏观对冲等策略仍然实现了正收益。 按规模来区分,截至6月15日,规模在100亿以上私募平均亏损2.58%,50~100亿私募平均亏损2.1%,10亿以下亏损2%。 回想去年底到今年初,私募销售火爆,部分私募月规模扩张达百亿。如今这些次新基金多数净值在水位线以下。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成立的2680只私募产品中有1154只净值低于1元。 上海某“公转私”董事长表示,上半年有5%以内的亏损,仓位从80%降到40%、50%,操作上比较谨慎,只关注优质公司,等市场挖坑的时候再去买。深圳某价值派私募也称,上半年亏损近10%,今年市场信心不足,投资体系被打乱,只能坚守消费、医药。 除了投资亏损,也有私募在抄底过程中被套。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抄底的历程。“我们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抄底银行股,越跌越买,现在套了百分之十左右。在下跌通道中做波段只要稍微大意,错过卖点,就套进去了”。他也表示,今年最幸运的事情是没有踩雷。 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目前的策略是拿着好股票,卧倒不动。好在持有的公司增长都不错,价格也便宜。 产品清盘增加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5个月共有3373只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去年同期仅1992只基金清盘,清盘数量增长近七成。另外,今年以来有1030只私募提前清盘,2014~2017年提前清盘的私募产品分别是497只、1903只、4113只、5662只。 关于今年私募产品清盘情况,徐丽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市场原因,股市出现几波调整,债市频现违约事件,很多私募净值出现回撤,也有风控不到位、投资策略没做好的私募机构面临产品清盘或客户赎回压力。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带来银行委外资金回抽,导致一些产品清盘,尤其在债券型私募中比较明显。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规模一直在缩水,年底打算主动清盘。“净值很难回去,过两天客户就赎回一批,我们也不想搞营销,做下去也意思不大。” 在清盘的私募中,北京某私募2015年在股灾前逃顶,今年却遭受重创,净值低于0.7元,无奈宣布清盘。据其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参与炒壳股,公司大量产品清盘,规模严重缩水,多个岗位的员工离职。 广东某知名私募2015年末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年市场持续下跌,其股权质押遭遇平仓风险。“这两年搞并购、加杠杆的私募大部分爆仓了,市场风格已经转变,而且市场下跌没有底,有些并购标的无论成功与否,复牌后都要暴跌。”上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感慨。 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企业发行的债券出现兑付危机,市场信用风险突出,部分私募踩雷多只债券。 生存压力骤升 小私募开始离场 规模缩水、业绩难做,私募生存环境恶化,不少小私募人员流失不得不清盘关门。记者了解到,某中型私募旗下产品清盘,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产品规模高峰时有70亿,现在很多产品都清盘了。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也向记者表示,其实私募洗牌从股灾之后就开始了,现在私募行业头部效应很明显。“2015年我们的规模超过20亿,股灾结束时赎回了一大半,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但他还表示渴望7、8月能够减亏,出现翻身的机会。 沪上某中型私募市场总监还告诉记者,小私募生存压力大,成立私募的热度正在下降。他之前有个证券类私募的壳想转让,但没有人接,最终只好注销了。他表示,现在行业生存率很低,如果没有管理能力和投研系统的支持,后续的经营压力很大;而规模达不到10个亿,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 记者了解到,私募的成本在增加。上海某十几亿规模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各种硬件都不讲究的前提下,成本勉强可以控制在一年400万左右。上海一公奔私董事长表示,小私募想要熬下去,就需要提升团队竞争力,但是要做基本面研究,没有三四万的工资根本招不到优秀的研究员,和散户没什么区别。所以很难在控制成本和提升实力之间找到平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原标题: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及单九良等21名被告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新华社昆明7月1日电 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单位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浩稀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以及单九良等21名被告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单九良和杨国红涉嫌职务侵占罪一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昆明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被告单位及单九良等被告人于2012年上半年至2015年8月期间,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未经批准,承诺给付固定回报,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情节严重,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同时,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单九良,副总裁杨国红还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 开庭期间,诉讼代表人、被告人均到庭参加诉讼,各被告单位、被告人委托的41位律师出庭辩护。法庭主持控辩双方围绕指控事实进行了法庭调查及法庭辩论,被告单位诉讼代表人及被告人进行了最后陈述,法庭将择期宣判。 被告人的亲属、部分集资参与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等120余人旁听了庭审。...
7月1日消息,这看起来像是纯粹的幻想,但是哈利·波特类型的隐形衣距离现实更近一步了!目前,加拿大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隐形装置,能够首次实现物体“完全消失”,即使在自然光线环境下。 在此之前,类似哈利·波特隐形衣的隐身装置相继以失败告终,因为它们无法在所有光线波长范围内工作。最新研制的“光谱隐身设备”与众不同,因为它通过消除光波穿过物体时的残留痕迹而实现。 当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某些颜色的能量会被光纤层转移,最终,抵达观察者视线的光波几乎与另一侧的光线完全相同,从而导致物体在白天“消失隐形”。 研究人员声称,除了能够让人们隐身之外,这一创新技术将为防雷达探测飞行器和防黑客网络电缆奠定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隐形技术倍加青睐,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创作的科幻小说《隐形人》,到经典之作《星际迷航》,物理学家在现实生活中也试图将科幻情节转变成为现实。 目前,加拿大科学家使用的是超材料(metamaterials),它可以弯曲物体周围的光线,这种技术能够应对一系列不同频率,例如:光线的不同颜色。同时,该技术还能扭曲光波,从而使人们认为研究结果难以置信。 来自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光线,从红色至蓝色,涉及到一个较大的波长范围,所有可见物体都会反射小部分波长,这主要取决于它们呈现的颜色。 最新研制的“光谱隐身装置”通过选择性转移光谱中某些颜色的能量至其它颜色,匹配物体反射掩盖的色彩,该装置可以物体处于隐形之中。举例说明,如果这个物体是绿色的,它将转换任何绿色光线波长至蓝色光线波长,从而掩盖绿色物体的存在。 一旦光线穿过该物体,隐形装置之后恢复光线,使其返回最初状态,因此这种干扰变化并未被探测到。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何塞·阿扎那(Jose Azana)教授说:“我们的研究工作代表了隐形衣探索之路的重大突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传播照明光波穿过物体而未探测到变形扭曲,使观察物体在现实宽波段照明下完全隐形,就像物体和隐形衣并不存在一样。当你观察一个物体,你事实上看到的是该物体改变与其交互光波能量的方式。” 多数隐形衣的实现方法涉及到改变光线路径,因此光波在物体周围传播,而不是穿过物体。其它一种方法叫做“临时隐身”,篡改光线扩散速度,从而使目标对象暂时隐藏起来,它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穿过光束。 在以上方法中,不同颜色入射光线必须沿着不同的路径穿过隐形装置,从而花费大量时间到达它们的目的地。光线波长轮廓的改变可由观测人员明显观测到,有时其改变状况并不符合之前的预想。 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路易斯·罗梅罗·科尔特斯(Luis Romero Cortes)强调称,传统隐身方案依赖于改变被隐形物体周围照明的传播路径,通过这种方式,不同颜色需要不同时间来穿过这种隐形装置,导致早期探测结果扭曲失真,并暴露了隐形装置的存在。当前加拿大科学家阿扎那提出最新解决方案通过允许光波穿过目标物体,而不是围绕目标物体,从而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同时避免了光波和对象目标物体之间发生的任何交互作用。 研究小组在光线照射一个光学滤光器之后对其进行隐形,从而证实了这个概念,光学滤光器是一种有选择性地传输不同波长的光学装置。该隐形装置是由叫做色散光纤(Dispersive optical fibre)和时间相位调制器构成,将它们放置在滤光器的前面和后面。 色散光纤将迫使一束光线(实际上是光波)以不同速度传播,过程中将其分解成不色的颜色,就像棱镜效果一样。时间相位调制器修改光线的光学频率,依据光波何时穿过该装置,允许它改变一种颜色至另一种颜色。 这种光谱隐形装置可以将光波转换为不同频率范围,之后被光学滤光器吸收,当光波从滤光器另一侧溢出时,能够完全逆转这个过程。 这看上去好像激光脉冲轰击在一个不吸收光线的介质,也就是说,光线似乎能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穿过物体。该装置还可以在隐形效果之外的领域找到相关应用。例如:有选择地消除或者恢复宽频带波中的颜色,允许更多的电信数据传输,从而减少信息拥挤阻塞现象。同时,它也可以用于防止窃听者通过探查无宽频光线的纤维光学网络,收集重要信息数据。目前,这项研究的完整报告内容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光学设计杂志(Optica)》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今年秋天的三款新iPhone中,至少有一款会支持双卡双待技术,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使用苹果的嵌入式虚拟SIM卡技术。 据悉,今年的新iPhone将采用苹果虚拟SIM卡与传统SIM卡托的组合形式。不过由于中国市场无法使用虚拟SIM卡,因此面向中国销售的版本将配备两个SIM卡卡托。 不过这份报道的真实性现在还无法确认,毕竟在以前iPhone 7发布的时候,也曾出现过类似于双卡双待的传闻。同时这份报告也没有明确的指出具体哪款型号新iPhone支持双卡双待,因为苹果今年将推出三款新机,分别是5.8英寸和6.5英寸OLED屏幕的版本以及一款价格稍低的6.1英寸LCD屏幕版本。 不过之前在预测苹果产品具有非常好口碑的分析师郭明錤也曾暗示了苹果会推出双卡双待iPhone的可能性,并且表示支持该功能的是6.1英寸和6.5英寸的版本。 双卡双待对很多用户来说非常方便,尤其是可以在不更换SIM卡的情况下兼容不同国家的网络。另外对中国用户来说,双卡双待的需求更大,很多人都选择工作和生活分别使用不同的号码。或者一个用来通话,另一个用来上网。 ...
停牌前 “闪崩”的瑞贝卡(600439)在停牌10个交易日后,昨日披露了筹划定增的情况并复牌,复牌后公司股票继续“一”字跌停,昨日收盘报3.82元。值得一提的是,停牌期间,公司控股股东提前解除了部分股份质押。 停牌前后股价连续三日跌停 6月12日、13日,瑞贝卡连续两日跌停,随后,公司发布停牌公告,称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自6月14日起停牌。 昨日,瑞贝卡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涉及境外投资及营销网络建设,且投资金额较大,根据测算,项目金额将在7至8亿元左右。由于该项目存在难点较多,在停牌期间难以形成募投项目的全部论证工作,尚未形成明确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公司股票于6月29日起复牌,复牌后仍将继续推进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相关工作。复牌后,公司股票继续“一”字跌停。 记者注意到,根据《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上市公司以筹划非公开发行股份为由申请停牌的,除符合本章规定可申请延期复牌的情形之外,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披露方案并申请复牌。” 停牌期间大股东提前解除质押 停牌期间,瑞贝卡曾于6月26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河南瑞贝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瑞贝卡控股”)部分股份提前解除质押,质押比例降至37.6%。 瑞贝卡今年一季报显示,控股股东持股数量为3.70亿股,持股比例为32.69%,其中,2.29亿股处于质押状态,占其持股的61.89%。 根据6月26日公告,6月22日,瑞贝卡控股将在第一创业质押的9000万股瑞贝卡提前购回,并办理了提前解除质押登记手续。截至该公告日,瑞贝卡控股共持有瑞贝卡3.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2.69%。解除质押后,瑞贝卡控股持有瑞贝卡被质押数为1.39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比例为37.6%,占瑞贝卡总股本的比例为12.29%。 值得一提的是,瑞贝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信托扎堆。一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七个信托计划产品,分属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五家信托公司。 那么为什么不申请延期复牌?为何不准备充分再停牌筹划定增?停牌是否与大股东提前解除质押有关?公司股价停牌前后连续跌停是什么原因,有无增持、回购的维稳计划? ...
简介:危机之前,泥沙俱下。不同于以纯粹以套现为目的,或绩差股的质押,誉衡药业虽然难言优质,但业绩也不能算太糟糕。选取这样一家过去表现尚可的公司,观察其股权质押比例步步攀高,直至爆发危机的全过程,或许更具典型意义。 风平浪静时,以上市公司为平台,以股权质押为资金枢纽,支撑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同步激进扩张,驱动业绩快速增长。时过境迁后,跌跌不休的股价,终将杠杆撕裂,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成为了为冲向激进者的危险“灰犀牛”。 最新的案例,是医药上市公司誉衡药业。2018年2月7日至今6月11日,誉衡医药实际控制人及其控股股东,已经两次被强制平仓。更为严重的是,其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比例,已经超过99%,处于平仓线线以下的有6538万股。 誉衡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此番危机,经历了从高比例股权质押、快速扩张、驱动上市公司业绩、股价暴跌业绩下滑,再到股权质押平仓的全过程。根据第一财经调查,剔除2016年四季度仅2015年至2018年4月前后,控股股东仅质押誉衡药业股份,就取得借款92亿元左右。 这些资金,很大程度被用于规模扩张活动。仅2015年至2017年三季度,誉衡药业控股东为投资支付的现金,就分别达55.5亿元、53.9亿元、44.6亿元,吞噬了大量现金流,誉衡药业自身也进行了大量收购。激进扩张后,后遗症显现,誉衡药业2017年利润大幅下滑56%以上,而股价连续遭到杠杆持股斩仓、股权质押闪崩的双重打击。 两次强平,股权质押危机高悬 誉衡药业的股权质押危机,早在2018年2月份就已开始逐渐暴露。虽然时间推移,但至今并无缓解迹象。 2018年2月5日至7日,誉衡药业连续三天大跌,股价最低时只有5.58元/股。2月7日,誉衡药业公告称,实际控制人朱吉满通过云南信托-盛锦 16 号信托计划(下称盛锦)持有的股份,被信托公司以5.63 元/股的均价减持1414万股。 按照誉衡药业公告的说法,朱吉满于2月6日接到云南信托口头补仓通知后,已表示有充分能力补仓,并告知不可随意减持。但是2月7日开盘后,尽管朱吉满已开始现金补足,云南信托仍进行了减持。 这并非朱吉满、哈尔滨誉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誉衡集团”)第一次爆仓。时隔4个月之后,作为控股股东,誉衡集团质押的誉衡药业股份,也出现了被动减持。誉衡药业6月11日披露,誉衡集团质押给江海证券的该公司股份,也被 被动减持170万股,减持数量、价格分别为170万股、5.75元/股,减持金额总计977.34万元。 对誉衡集团集团来说,股权质押风险还不止于此。不仅被动减持的风险仍然存在,而且还有所上升。6月8日的减持预披露显示,誉衡集团、誉衡国际、健康科技质押的部分该公司股票,如未及时追加保证金、提前回购,质权人可能进行处置导致被动减持。同时,三者可能减持股份,以化解债务压力和流动性风险,预计减持数量为43962459股。 类似情形此前已经出现。6月8日,誉衡药业公告称,2月8日披露的誉衡集团、誉衡国际的质权人,可能将合计减持不超过21981229股的计划,已经期满但并未实际减持。然而,时隔3天之后,江海证券将减持了上述170万股。 除了股价因素,能否提前回购、追加保证金,已成为解除质押风险的关键。而从公告信息来看,誉衡集团、朱吉满存在不小的资金压力。 4月12日,誉衡药业收到誉衡集团的通知,朱吉满、誉衡集团持有的该公司9.47亿股,被武汉江岸区法院冻结。一同被冻结的,还有誉衡集团及一致行动人西藏誉曦合计持有的信邦制药3.69亿股。根据两家公司后续披露,2017年12月20日,誉衡集团将誉衡药业8600万股,质押给武汉信用小贷公司,以融资4亿元,到期日为2018年3月20日。截至4月24日,誉衡集团共偿还9000万元,剩余3.1亿元则进行了调节,誉衡药业8.5亿股、信邦制药3.58亿股解除了冻结。 但股权质押冻结仍接踵而来。6月7日,誉衡药业再次收到通知,因股票质权人申请财产保全,誉衡集团持有的该公司1.97亿股,被上海第一中级法院冻结。资料显示,申请冻结方为 国泰君安。截至公告日,誉衡集团累计被冻结股份数为2.84亿股。 公告显示,截至2月8日,誉衡集团持有誉衡药业9.37亿股,占比42.63%,通过信托计划持有 1002万股,合计持有9.47亿股,合计占比43.09%,累计质押股份 9.31亿股,占比99.35%,最新披露则已增加到9.33亿股,基本已全部质押;誉衡国际持有4.295亿股,占比19.54%,累计质押股约4.281亿股,只剩140余万股没有质押,两者的质押平仓线区间分别为5.691元~7.182元/股、5.827 元~6.258 元/股。 公开披露数据显示2月8日,誉衡集团、誉衡国际已有60372.22 万股已触及平仓线,可能存在平仓风险。最新披露数据则显示,誉衡集团处于平仓线以下的股票6538万股,占其持股数的7%。 资金枢纽 通过频繁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朱吉满持有的誉衡药业股份,实际充当着誉衡集团、朱吉满的资金枢纽角色。 誉衡药业4月24日披露的股权质押情况显示,朱吉满、誉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股份质押给了第一创业、天风证券、国泰君安、渤海信托、武汉信用小贷等7家金融机构,融资金额共计42.87亿元,其中第一创业、天风证券最多,分别为9.27亿元、8.5亿元。 收购信邦制药过程中,直接出面的2017年5月10日,西藏誉曦与张观福签订协议,以30.2亿元的价格,受让信邦制药3.58亿股、21.04%的股份。西藏誉曦的部分资金,就来自质押誉衡药业股份。西藏誉曦收购所需的资金为 30.24 亿元实缴资本和增资款,由其股东誉衡集团自有、自筹。其中,16 亿元为誉衡集团向中融信托借贷,期限36个月,年利率 8.8413%;剩余 14.24 亿元,除了誉衡集团经营、投资所得,还有4亿元来自向天风证券质押的誉衡药业8100万股。 除了誉衡药业,信邦制药的股份也被质押。受让股份刚刚到手,就被迅速质押。当年6月2日,其中1.79亿股完成过户。几天之后,西藏誉曦就将其质押给中信信托。去年8月10日,剩余的1.79亿股过户后,又被迅速质押,质押方同为中信信托。 信邦制药5月3日对深交所的问询回复函显示,西藏誉曦质押信给中信信托的邦制药股份,融资金额共计30.6亿元。剔除滚动质押等因素,加上质押的誉衡药业股份,朱吉满、誉衡集团等,通过股权质押,共计融资达73.5亿元左右。 而誉衡集团2016年第二期短融补充募集说明书显示,2013-2015 年、 2016 年 9 月末,誉衡集团短期借款分别为3亿元、11.8亿元、44.2亿元、37亿元,在负债中的占比分别为 36.19%、50.63%、55.02%、 41.04%,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 年末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2.4亿元,增幅 274.74%。 该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对誉衡药业的股票进行质押,及誉衡药业融资增加所致,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并购对价的支付。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底,誉衡集团持有誉衡药业3.12亿股,质押股份为1.93亿股,比例略约为62%。到了2015年底,质押数量已增加至2.82亿股,质押比例已超过90%。 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誉衡集团(时名”哈尔滨恒世达昌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短期借款分别为27.2亿元、24.5亿元,借款收到现金34.7亿元、79.2亿元,同期,质押誉衡药业的借款为24.5亿元、24.5亿元,可见质押誉衡药业股权对其融资的重要性。 进入2017年以后,股权质押融资的作用明显下降。2017年至今,誉衡集团共进行了71次质押,其中质押融资、流动资金贷款共计30次,其余40次均为补充质押,明显超过融资次数。而且自2017年9月份之后,共计质押42次,而质押融资只有十余此次,其他均为补充质押。 扩张后遗症 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尤其是对誉衡药业的质押,为朱吉满及誉衡集团提供了大量资金弹药,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最重要的资金渠道。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仅2015年、2016年前三个季度,加上最新披露的42.87亿元,剔除2016年四季度及重复计算因素,静态测算,2015年、2016年,质押誉衡药业取得借款49亿元,加上最新披露的42.87亿元,静态测算,誉衡集团就取得借款近92亿元。若加上信邦制药,最近三年来,其股权质押融资总额则达122亿元左右。 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获得如此之多的资金,仍然出现流动性问题。朱吉满及其控制下的誉衡集团,究竟将资金用向了何处?这就不得不提誉衡集团近几年的外延式扩张,以及整合式发展模式,也就是通过并购进行的规模扩张。 公开可查数据显示,誉衡集团的现金流并不算差。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2亿元、—7.2亿元、9.8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其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6亿元,以上经营现金流净额合计超过17亿元。同时,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也为数可观。2014年至2017年三季度,其筹资净现金流为10.7亿元、26.4亿元、13.3亿元、46.5亿元,合计接近97亿元。 在此情况下,誉衡集团的资金仍然颇为紧张。2014年至2016年,其货币资金为12.7亿元、22.4亿元、 33.57亿元,短期借款却达11.8亿元、44.2亿元、42亿元,均远手持的货币资金。2017年前三季度,货币资金为49.1亿元,短期借款却达84.8亿元左右。 资金之所以紧张,与规模扩张形成的大量投资活动有关。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三季度,该公司投资现金流入约为22.6亿元、58.3亿元、41.9亿元、26.1亿元,流出则约为36.9亿元、74.2亿元、67.9亿元、69.9亿元,经营净现金流为—14.2亿元、—15.8亿元、—26亿元、—43.8亿元,吞噬了其大量的现金流。 大量的投资支出,主要来自其中为投资支付的现金,仅2015年至2017年三季度,誉衡集团为投资支付的现金就达55.5亿元、53.9亿元、44.6亿元。在此情况下,现金周转就主要依靠负债。数据显示,仅2017年前三季度,誉衡集团筹资获得现金、净现金流为125.1亿元、46.5亿元,其中仅借款取得现金就有84亿元,偿还债务就支付现金约66.8亿元。 在2016年第二期短融募补充募集说明书中,该公司就称,近年来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较快,生产规模及现金流量持续提升,如果未来发行人存在较大资本支出,而银行授信支持度不足,将使得发行人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风险。 除此之外,朱吉满本人及其实际控制的企业,还频繁在资本市场出现。除了斥资30余亿元收购信邦制药,此前还曾举牌山东药玻、广济药业。此外,根据2017年5月24日通过信邦制药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书,截至披露日,朱吉满、白莉惠夫妻控制的核心企业共计21家,其中包括12家有限合伙企业,而且10家均为2015年1月之后注册,注册资本全部在1亿元以上,累计出资额超过81.8亿元,其中出资额超过6亿元的就达到7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近来天台怕是有点挤。除了炒股的、赌球的,还有P2P踩雷的。 350亿意隆财富爆雷?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6月27日,上海意隆财富突然传出集团负责人集体失联的消息,目前意隆财富以及母公司阜兴集团已被查封,公司人去楼空。证券时报记者所在意隆财富的维权群里有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网 意隆财富官网显示,该公司是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为高净值人士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并依托投资方上海阜兴实业集团强大产业平台,借助多元化的综合产业布局,从而拥有更强大的风险抵抗能力。 据意隆财富官网,阜兴集团是集商业地产、资产管理、金融、稀有金属、健康医疗、贸易和文化传媒于一身的大型民营集团,分(子)公司近100家,员工3800人,业务范围以北上广深为核心,辐射华北、华东、华南、东北、深港区域,2017年集团资产管理总额超过350亿元,贸易总额突破300亿元。 太惨了!8天炸了42个雷 自端午节后,以唐小僧、联璧金融为首的高返平台纷纷出现问题,同时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统计显示,从6月19至6月26日仅一周时间,全国共计有42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5家国资系平台清盘并提供兑付方案,一家跑路;唐小僧、联璧金融两家平台警方介入调查;其余多数民营系出现跑路或兑付困难等问题。 实际上,从6月开始,P2P行业就一直处于动荡时期。备案延期,让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资产萎缩,资金趋紧,让很多本身有问题的平台也撑不了太久。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反映,近期互金公司接连爆雷已引起行业恐慌,投资者如惊弓之鸟,很容易造成平台挤兑而倒闭。 图片来源:菜鸟理财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8月至目前,问题平台共525家,其中2017年问题平台227家,2018年问题平台301家。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 高返利平台需谨慎 被称为民间四大高返平台的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使用的都是高返利套路。 钱宝网平台中,投资人可通过交保证金、做任务赚取高额收益; 唐小僧平台通过高额返现吸引投资者,诸多产品利率均在10%以上,事发前一天甚至推送了一波高返利的广告,收益率高达40-60%; 雅堂金融平台投资返现金额高,可以用信用卡充值。 联璧金融平台曾通过推出0元购活动,吸引投资人购买关联方产品后,平台进行全额返现。 不难看出,多数高返利平台合规度相对较低,信息披露水平较差或严重缺失。同时,产品线上化,如部分平台并没有明确资金投向,监管难度较大,投资人不能因贪图高利率回报而选择这一类看起来就可能存在问题的平台。 中小平台抵不住备案压力 除高返利平台,诸多中小平台在合规备案的浪潮中也会被清洗掉。 截至2018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872家,相比4月底减少了5家。据不完全统计,5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38家,其中问题平台10家(提现困难8家、跑路2家),停业平台28家。 备案延期给行业增添诸多不确定性。人人聚财首席执行官许建文表示,由于行业普遍预期政策不会放松,因此一方面有种小平台顶不住合规和经营成本选择清盘,或者选择新的资产合规的细分领域。 麦子金服副总裁兼首席风险官李晓忠认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看,备案整改短期内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一个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过程。 从最初的蛮荒时代到如今,网贷平台从6000多家缩减到1900多家,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减少,最终能剩下几家,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P2P接下来会如何? 所谓的爆雷潮,其实也只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3年国庆后的爆雷潮,近2个月倒闭了150多家平台,大致占总数的10%,爆掉的都是些超高利息的平台。 2014年国庆后的爆雷潮,2个多月时间基本也雷了10%左右的平台,其中有不少稳健的平台。 2016年监管意见出台之后,引发了一波雷潮,所谓的“国资系”、“上市系”开始纷纷爆雷。 而这几次爆雷潮下来,行业并没有被拖垮,反而发展得越来越有势头,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熟知,大家对于P2P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了。 任何行业必然要有所淘汰才会有所发展。爆雷潮就是一个加速洗牌的过程,洗掉得不仅是那些本身就摇摇欲坠的平台,也是投资者愚昧投机的心理。 爆雷潮或许会继续,但可以预见的是,爆雷的平台都是本身意图或者模式有问题的平台。接下来,经过一轮轮的洗牌之后,合规发展的基调不会变,整个行业会越来越健康;行业的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 有市场人士称,正所谓打过雷,下过雨,污浊的空气被清洗,才能迎来一个干净的大晴天,P2P也将在这波雷潮中,清理掉‘毒瘤’,留下那些真正做实事、踏实开展业务、积极合规运营的平台,迎来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该怎么办? 平台爆雷,损失最大的是投资人,他们该如何应对? 第一, 保存投资证据,在第一时间报警登记,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 抱团维权,力往一处使,尽可能多获得一些主动权。 第三, 借助法律手段,及时提起诉讼。 想投资网贷平台的投资者必须注意,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最首要的是保障自己本金的安全。不管投资什么品种,在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恐怕要更多地考虑安全性。 近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便表示:“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亏钱容易赚钱难,你看中别人的高利息,别人看中你的本金。对那些承诺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一定要瞪大眼睛,更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金融的力量,不在于短期高回报,而在于基于时间之上的复利。千万不要孤注一掷去豪赌,这样最终会死得很难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