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爸爸“爆雷”、银票网“爆雷”、投之家“爆雷”……近期P2P行业不太平静,一个接着一个平台出现“连环爆”现象。信息显示,仅仅7月12日、13日两天,就有6家平台出现逾期,一家疑似跑路。 与此同时,不少P2P平台对外宣称获得了巨额融资。不过,真实融资之外,还可能存在着将平台卖身包装成融资的情况,甚至还有投之家、抱财网、付融宝这样的平台:刚刚宣布获得巨额融资,不久就出现项目逾期或者爆雷的状况。对于诸如融资等利好消息,投资人仍然需要多加注意以防范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平台出现大额资产逾期而临时取消融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股权融资的时间跨度较长,很有可能在融资过程中问题才开始暴露。不过,在当前的P2P爆雷潮下,宣布融资信息也成为平台维系投资者信心的有效手段,不排除平台会故意散布虚假融资信息,来博得投资者的信任。 案例调查:抱财网获融资几天就现逾期 7月15日下午,抱财网创始人王尔明、张志威、徐展勤在其官方服务号“抱财金融管家”上发布逾期公告。公告称,目前,受宏观经济形势、网贷行业整体负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下降,导致部分项目发生逾期,平台出现短暂的阵痛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一周前,抱财网刚刚宣布获得了两家上市公司战略投资。此前,张志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此次入股抱财网的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为医药大健康板块,另一家主营新型材料,并涉足军工领域。两家上市公司计划共同注资人民币近2亿元;加之此前凯乐科技(600260,股吧)(600260,SH)、康得集团的入股,此次战略投资完成后,上市公司对抱财网的持股占比近40%。 抱财网网站介绍,平台于2013年4月上线试运营,是上市公司凯乐科技成员企业,北京中联创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截至2018年7月15日,抱财网累计出借总额达到86.56亿元,待收项目数为3148个,待收本金为22.3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金额逾期率、项目逾期率、逾期金额均显示为0。 抱财网创始人表示,抱财网一直以来坚持开展小微企业经营贷业务,以住房抵押为核心风控手段,即使出现逾期情况,押品仍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逾期并不等于债权无法回收,尤其是房屋抵押借款项目,属小额分散类资产,是第三方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优选项目。 公告介绍,抱财网已加大催收力度、与第三方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积极洽商合作;同时,对逾期项目开展司法处置工作;将尽最大努力缩短资产处置时间、探索多样化处置方案,全力减少投资人损失、维护投资人的权益。 新闻延伸:宣布巨额融资后爆雷并非个例 事实上,刚刚宣布融资不久就逾期的平台除抱财网之外,还有付融宝、投之家。 7月16日,付融宝董事长梁振邦在付融宝微信号发布《致投资人的公开信》,他在公开信中表示,目前付融宝的个人贷项目借款人保持回款,但是企业贷逾期了。而在一周前,付融宝刚刚宣布达成B轮融资,荣获上市公司万家乐(000533,股吧)控股股东战略投资8亿元。 7月15日,付融宝公告表示,平台近期在引入战略投资,增资扩股协议已经签署。因付融宝平台近期将有项目逾期,在主动告知投资方后,投资方担心对品牌产生一定影响,故而暂缓本次合作。 付融宝网站显示,2013年11月,付融宝平台正式上线,实缴注册资本1.1亿元,由江苏宝贝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立,软银中国、浙商基金(北京)和上海金邺实业战略入股。梁振邦持有40%的股份。 梁振邦表示,经过两天的协商,核心企业担保方书面承诺从2018年7月16日至10月31日,对其所提供担保的债务支付5000万至1亿元的还款,同时核心企业担保方还承诺将继续积极筹款并督促借款企业及时还款。另为增加征信,核心企业担保方新增四家公司追加担保。对于担保方代偿的还款资金,将根据逾期项目本息总金额,按照比例给予投资人回款。 记者打开付融宝网站发现,目前可以看到的项目只有8个,其中只有一个项目可投,但根据已披露的信息不能确定具体的借款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这8个项目的借款金额均为100万元。不过已经募集结束的项目无法获知其借款方具体信息,网站页面显示“为保护借款方隐私,募资结束的项目资料不再公示”。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广受关注的投之家在今年6月15日也宣布,获得上市公司母公司4.09亿元B轮融资。然而不到一个月,投之家就被爆出逾期。7月16日,根据投之家官方微博最新的消息,投之家CEO黄诗樵已经被收押,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目前也被警方采取了强制措施。 专家说法:不排除借虚假融资博取信任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网贷融资分为真融资和假融资两种类型。假的融资就是对外号称自己有多少个亿的融资,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平台增信,让投资人认为还可以在这个平台投资,甚至是重仓。一旦平台达到目的就可能很快跑路,或者是发布逾期的公告。互金行业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传统资本较高的评价,估值相对较高。但如果出现逾期、坏账或者挤兑,所谓的高估值都是一张废纸。 成都面壁科技创始人肖世海表示,融资造假在互联网行业是比较司空见惯的,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办法来遏制这种乱象,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人去较真,公众对这类造假的容忍度是相对比较高的,因为其危害性较小,其目的多为品牌包装,“无伤大雅”。而网贷行业也并不缺少融资造假案例,如果其目的不纯,很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但也正因为其影响较大,所以会有人愿意耗费更多的精力去核实查证,从而发现其中的端倪,避免更大悲剧的发生。 他举例道,投资方的口碑或者舆情是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投资方参加发布会的代表通常是有名有姓的,也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相关信息;宣布投资后,应该持续关注融资主体的工商信息的变更动态,如果投资方是上市公司,还应该关注投资方的相关公告。复盘融资造假后爆雷的案例,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的结果是可以提前预判的,遗憾的是部分投资者要么没有养成调查核实的习惯,要么没有调查核实的能力,或者不具备调查核实的客观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网贷行业是良币驱逐劣币,好的标的资本会持续受到青睐。当然这里面还有打着融资的幌子,实际是把现有平台卖给其他的资方接手。这个过程会以融资的旗号卖给另一家,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把眼睛擦亮,看一下这笔融资是真的还是这种所谓的卖平台,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被卖掉的平台大部分都出了问题。 他表示,新的资方进来后,可能要发自己的资产,不再从事原来的资产了,这也是风险点之一。资产本身透明度和真实性是原有投资者不了解的,他只是基于过去对这个平台的信赖在持续投资,这个时候可以从投资标的物,甚至投资协议看出一些端倪来,所以当发生股权变更时,投资人一定要盯紧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要一味觉得平台拿到融资了就是好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了债务人。”一家上海地区爆雷平台中层管理人员赵诚(化名)说。 7月初他所在的平台爆雷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平台多家借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而他自称,根本没有注册过这些公司,更没有发起过借款。 “我专门找了平台创始人问责,但他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肯说;我又找了风控总监,他干脆坦言自己不知情。”赵诚称。 如今,这些债务让他陷入旋涡,平台出借人天天电话催促他还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多个爆雷平台并不鲜见,银票网等爆雷平台都曾出现类似现象。平台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曾借用平台员工或亲戚好友的身份证注册大量“壳公司”进行财务包装,虚构贸易合同或应收账款债券进行自融。如今平台爆雷,这些假标纷纷浮出水面。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看来,这背后折射出爆雷平台风控缺失:一是平台风控部门未能对这些壳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没有认真辨别借款标的“真伪”;二是由平台内部员工或实控人亲朋好友设立的公司进行借款,理应列入平台关联交易并向出借人进行风险提示,但由于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部分平台趁机浑水摸鱼。 这位P2P平台负责人透露,辨别一个平台是否存在投放假标“自融”,并非难事,主要看其发布的借款标的是否主要由内部员工、亲朋好友等设立,或由管理人员通过批量采购“壳公司”(通常企业相关工商注册信息高度类似)发起。 赵诚认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平台创始人一味追求规模效应与资本运作获利,不顾风控与挤兑风险。 虚构借款标的 “当时创始人借口为员工办理团体险福利,让我们将身份证借给他几天,基于信任关系,大家都毫不犹豫地借了。”赵诚说。如今他得知,在办理团体险期间,创始人借机注册了数十家壳公司。由于公司注册采取认缴制,他们自称对此并不知情。 但其中并非没有疑点,赵诚回忆说,每当平台集中发行动辄上百万元额度的高利借款项目时,创始人都会找各种理由向他们再借身份证。 “现在回想起来,创始人有可能多次拿着这些身份证给壳公司大幅提高注册资本,并虚构贸易合同与应收账款债权,美化财务数据,最终让这些借款标的顺利通过平台风控,实现自融。”赵诚认为。 而风控部门负责人的说辞是,这些借款标的都由创始人直接拿过来要求迅速发行借款,且贸易合同与应收账款债权资料一应俱全,不便多问。该负责人还宣称,除了平台几位高层人员知道这些壳公司的真实状况,风控部门几乎都对此不知情。 “风控总监承认,其实他们的风控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因为平台创始人拿来的借款标的,几乎没人否决。”赵诚直言。据他初步估算,当前平台约有10多位中层管理人员被挪用身份证注册了借款公司,合计身背约3000万元“债务”。 “目前我们只能先向公安部门报案,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赵诚表示。 多位P2P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类似状况在爆雷P2P平台并不少见。部分爆雷平台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通过上述做法虚构借款标的自融后,主要将资金用于配资炒股、房地产开发过桥贷款或炒作虚拟数字货币等投机行为,然而今年以来楼市价格回落、股市低迷、虚拟数字货币价格大跌,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平台爆雷。 “听说有一家P2P平台负责人炒作虚拟数字货币亏损逾2亿元,不得不转卖P2P平台套现回补资金缺口,但这却给了购买方设立虚假标的自融募资的机会,最终导致平台爆雷。”一位P2P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 在这轮P2P爆雷事件中,很多平台员工甚至既是平台债务人,又是平台债权人。 在7月初平台爆雷前,不少员工参与了平台P2P投资。”赵诚透露,当时普通员工并不清楚其中的违规业务,反而认为平台管理规模快速扩张,因此拿出积蓄投资,进一步扩大平台业务规模。 “我们从风控部门了解到的平台运营数据,基本上都是逾期率很低。因为借款标的表面上看都是具有真实贸易合同背景的供应链金融贷款,银行票据承兑贴现,由大企业担保的保理业务借款,以及有汽车住房担保的个人消费金融贷款等。”赵诚告诉记者。直到7月初平台实际控制人向公安部门自首,才发现这些低逾期率都是由资金池业务伪造的“假象”。 赵诚看来,平台之所以爆雷,一个重要原因是创始人并未真正理解金融。 “创始人一直说只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实现上市,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不少违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他甚至认为金融市场流动性等风险不会降临。”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P2P“雷暴” 金融监管风暴未平息,P2P平台“雷“声已此起彼伏。 在这轮雷暴中,浮出水面的不仅仅是逾期、自融、假标、恶意逃废债等以往司空见惯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条以自融方式收购网贷平台随后脱手的黑色产业链,也开始显露出冰山一角。(马春园) “中介参与进来,一种是掮客,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价收购平台,高价卖出;另一种胆子更大,中介洽谈很多平台的收购,自己手头掌握多家空壳公司,然后在平台上发标,一方面募集收购资金,另一方面给收购方输血。” 近期,P2P网贷行业十分不平静,行业洗牌加剧。一方面,全国P2P平台“雷”声不断,网贷之家也卷入其中;另一方面,多家P2P平台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 “P2P平台获得融资需客观看待,有些是真实的,比如投资方对头部平台比较看好;但也有假融资,或给投资者信心,或存在猫腻。”7月16日,一位金融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期,投之家涉嫌集资诈骗事件,网贷之家卷入其中,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也反映出P2P网贷收购的乱象。即掌握大量壳公司的中介为收购方策划,利用多家壳公司在拟收购P2P平台上发布虚假借款标的,收购方以此实现“自融”,平台的待收规模进一步做大后再卖出脱手,这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收购P2P的连环局? 7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公告称,对投之家平台涉嫌集资诈骗案立案侦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消息一出,业内哗然。投之家为网贷之家兄弟公司,早期为P2P平台引流,后来转型P2P平台;2017年末引进新的大股东,即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母公司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网贷之家退出。 7月15日,投之家CEO黄诗樵回应媒体称,目前投之家的实际控制人是卢智建(并非珈伟股份董事长丁孔贤),爆雷源于对赌。 十分矛盾的是,记者查阅企查查发现,投之家大股东确实为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并无卢智建相关信息。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曾公告称,珈伟股份灏轩投资未对投之家进行投资。 黄诗樵自称,投之家原有的股东及运营团队和灏轩股权投资签订的是对赌式的股权交易。双方以“一年内将待收规模做到32亿元”为条件进行对赌。 不过,黄诗樵表示,由卢智建掌握的新股东方(企查查无法查询到卢智建相关信息)主要把控资产端,“新股东做法比较简单粗暴,不让原有团队介入,很多业务包括发标以及资金全部都在新股东手上。投之家实际逾期20亿元左右。” 网贷之家最新消息显示,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于7月15日早上已经主动到深圳经侦配合调查,尽全力追讨逾期标的的债务。此前,徐红伟表示,愿意用投之家被并购所获得的全部股权款、他在网贷之家的利润以及股权价值来尽量弥补投资者的损失。 7月16日晚间,投之家官方微博透露:“目前黄诗樵和徐红伟都是被警方拘禁(今天珈伟股份维权现场某警官口头描述)。具体请以警方官方信息为准。”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有可能是卢智建向投之家等多家P2P平台提出了收购方案,并提供资产端募资,且资产端和风控掌握在卢智建手中,当把待收规模做到一定程度后,再转手卖给上市公司。 不过,事件真实情况有待警方调查。 详解P2P收购产业链 投之家事件反映出P2P网贷收购乱象。 有公司收购P2P平台本是正常现象,收购价格一般是平台待收规模25%-40%。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中介,为收购方提供全流程服务,由此形成产业链。 也有P2P平台担心风险,即使清盘,也不会“卖身”。上海一家P2P平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准备不做网贷业务了,也有收购方找到我们,但我们不接受。后面我们不掌握资产端,如果收购方提供的资产出了事,我们是有责任的,需要追溯。” 多位金融律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描述了P2P网贷收购现象。 “卖方(指P2P平台原股东)主要想脱身,不赚钱风险又大,卖了可以寻求收益。但收购方的目的是什么?收购资金从哪来?都需要打上问号,很难甄别善意还是恶意。”一位金融律师称。 一位参与过P2P收购的金融律师介绍,收购方主要有几种心态,一是收购中西部平台,寻求获得备案,并不关注平台运营情况,更关心平台和当地政府关系;二是资产获取能力强的平台,受借款限额限制,收购多个平台,便于发标,突破限额;三是缺乏资产端的平台,收购资产获取能力强的平台;还有一种,就是收购方看中平台的抵押物资产,进行处置。 最坏的情况则是,卖方以为“上岸”,收购方却想着“捞一票”,或输血自身,或做大待收规模后卖出,涉嫌非法集资。 “中介参与进来,一种是掮客,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价收购平台,高价卖出;另一种胆子更大,中介洽谈很多平台的收购,自己手头掌握多家空壳公司,然后在平台上发标,一方面募集收购资金,另一方面给收购方输血,比如经营不善、缺乏资金的上市公司,把待收规模做大,把盘子做大,后期还可以转手给其他公司,实现脱身。”上述金融律师称。 之所以能从平台上募集收购资金,原因在于收购资金并非一次性给到平台。据上海一家P2P平台负责人描述:“比如我的平台待收规模10亿,跟收购方谈好了两亿收购,收购方先付五千万,之后在平台上发收购方提供的资产,比如每月1亿,并还给平台相应的资金,待收替换成了收购方的10亿,这时平台收到全部的收购款,实现退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徐红伟 资料图 7月16日,深圳P2P平台投之家微博表示,其CEO黄诗樵已经被收押,投之家董事、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目前也被警方采取了强制措施,投资人正在跟股东珈伟股份沟通,后因警方介入谈判中断。 但一位律师告诉澎湃新闻,微博中用的收押二字并不确切,因为只有判刑后才能使用“收押”二字,目前两人应该都在被拘留。 投之家发生了什么?为何投资人较为认可的第三方网贷信息网站网贷之家也会卷入其中? 7月12日中午,投之家被曝逾期,13日,员工们正常上班,发现公司图片墙与高管相关的照片全部被毁坏,仓库和CEO办公室被清空,办公电脑的网线和电源线均被拔掉,部分员工的硬盘甚至直接被卸掉。高管中CEO黄诗樵、COO邓伟、总裁助理颜渊集体失联,部分员工开始报案。 时至中午将近12时,邓伟出现召集理财顾问团队开会,并与黄诗樵电话连线,告知大家公司高层被骗,公司出了问题,并安抚员工让大家一起去报案。 7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以“涉嫌集资诈骗”对投之家立案侦查,失联一天的投之家CEO黄诗樵在朋友圈允诺:“我黄诗樵不是跑路的人,我会尽全力把真相还原,给大家一个交待。如果可能,我愿这一辈子都用来承担给大家带来的损失。” 根据投之家的官网,网贷之家多名高管在投之家有任职,比如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曾担任其董事长,但是在今年6月15日之后就变更为董事,新董事长和法人代表都变更为郑林国。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也曾担任其董事,但是在今年6月15日之后就退出了管理层。 这时候,很多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网贷之家,去其在上海的办公地维权。鉴于此,网贷之家曾经在7月13日发声明撇清与投之家的关系,但是又在7月15日反悔,称自己“做错了”。 在前一则声明中,网贷之家声称与投之家不是兄弟公司关系,2017年12月之前,上海闻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投之家68.8%的股份,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是闻玺的股东,但去年12月8日,闻玺已经从投之家退出。网贷之家的公司主体为上海盈讯股份有限公司,徐红伟等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股东,但闻玺和网贷之家是独立的两家公司,仅在股东层面有关联。 而在后一篇公告中,网贷之家进行了道歉,称自己摧毁了投资人的信任,愚蠢地选择了成为明哲保身的懦夫、临阵脱逃的逃兵。这篇公告显示,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已于7月15日早上9点半主动到深圳经侦处配合调查,尽全力追讨逾期标的债务。在此之前,徐红伟针对投资人的疑问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了愿意用投之家被并购所得全部股权款、网贷之家的股权价值来弥补投资人的损失。同时,网贷之家也会协助投资人维权,提供法律咨询和其他相关善后工作。 在徐红伟的一段录音回复中,他表示早期的时候,网贷之家和投之家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即他本人。但是,在2017年底签了并购协议后,后来又作了工商变更,法律层面上两家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与此同时,上述音频内容显示,徐红伟称自己在平台并购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对新的大股东监管不到位。新的大股东在外面收购了多家P2P平台,今年6月,通过舆情监控和工商信息查询发现,新股东参与了多家P2P平台的收购,背后疑似有温州帮的一个团队,来专门操作收购平台这些事。这些平台陆续爆雷导致投之家资产端逾期。而对于投之家标的及资金去向的问题。投之家的标的分为两类,大部分标的是新股东介绍来的,还有一些是投之家自己开发的资产,如车贷资产。 而投之家股权收购款去向的问题,徐红伟回应称,股权款中自己所得不多,并没有拿去消费,还曾试图挽救投之家,有一部分给了原来的财务投资者(即赛富亚洲等风投机构)。 从融资情况来看,2015年9月,投之家获风投机构赛富亚洲战略投资,完成Pre-A轮融资,2016年8月,获风投机构创东方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2017年12月,获鼎晖投资、赛富投资基金的战略融资。 就在一个月前,投之家刚刚宣布收获新一轮融资,平台估值达到10亿元。公司官网发布《投之家获上市公司母公司4.09亿元B轮融资》,称此次融资规模达到4.09亿元,上市公司平台(珈伟股份母公司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2.11亿元收购原股东35.24%的股权,同时通过增资1.98亿元,获得19.76%股权,直接或间接持有投之家总共55%的股权,获得平台控股权。 徐红伟的说法与黄诗樵较为一致。根据投之家CEO黄诗樵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的回应,他及投之家的团队被所谓的新股东给骗了。而所谓的新股东,是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姓卢。 数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所谓“卢老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温州团伙,控制的P2P公司绝对不止投之家一个,接下来注定会接二连三地“爆雷”。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近期,国内知名P2P平台投之家的“爆雷”事件不仅在网贷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还将A股上市公司珈伟股份(300317)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投之家曾在今年6月声称“获得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如今,伴随着投之家的“爆雷”,珈伟股份也备受关注。虽然珈伟股份对投之家融资事项予以否认,但工商资料显示的信息却与珈伟股份所言相悖,孰是孰非目前仍难定夺。 投之家背后的上市公司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透过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灏轩投资”),投之家的股权关系背后频现珈伟股份实控人之一丁孔贤,而作为持股珈伟股份逾10%的灏轩投资却宣称未与投之家签署任何投资协议,且从未对其进行投资。 近日,投之家的一则债务逾期公告在网贷行业引起轩然大波,而该事件也波及到了上市公司珈伟股份。具体来看,根据投之家官网在今年6月中旬披露的信息显示,投之家宣布获得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融资规模达4.09亿元,上市公司平台以2.11亿元收购原股东35.24%的股权,同时通过增资1.98亿元,获得19.76%股权,直接或间接持有投之家总共55%的股权,获得平台控股权。 根据目前的工商资料显示,镇江富隆天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隆天钰”)和灏轩投资各持有投之家64.76%和35.24%的股份,其中,富隆天钰由上海御物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灏轩投资持股,但并未披露具体的持股比例。灏轩投资进一步穿透至自然人显示,珈伟股份实控人丁孔贤持有灏轩投资99%股份,丁孔贤的兄弟丁孔奇持有1%的股份。 在投之家“爆雷”的7月13日晚间,珈伟股份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从未参与投资投之家,未来也没有参与投资任何P2P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计划。灏轩投资持有公司10.51%的股份,就上述消息内容公司向股东灏轩投资进行了询证并已收到相关回复,截至公告日,灏轩投资未与投之家签署任何投资协议,且从未对其进行投资。灏轩投资未参与投之家的任何经营管理,也未派驻任何人员进驻投之家,未通过投之家进行任何融资行为。 不难看出,珈伟股份的说法与投之家工商信息相悖,但究竟谁在说谎,目前不得而知。北京商报记者试图拨打灏轩投资、富隆天钰以及上海御物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相关方的电话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但均未有人接听。据悉,珈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丁孔贤、李雳和丁蓓3名自然人,并作为一致行动人,丁蓓、李雳为丁孔贤的女儿和女婿。截至2017年上述3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珈伟股份31.15%的股份。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珈伟股份董秘办公室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买卖电站资产遭质疑 实际上,珈伟股份近期还因收购二股东旗下电站资产被市场所广泛议论,公司股价自7月3日复牌后也遭到了投资者“用脚”投票。 据悉,因筹划重组事项,珈伟股份在今年2月开始停牌,本拟收购的标的公司为振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发能源”)和振发新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发新能”)旗下共计14家电站,但在7月3日珈伟股份发布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说明暨股票复牌公告。珈伟股份表示,最终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产为振发新能及振发能源持有的7家光伏电站项目公司的股权,电站合计总容量315兆瓦,作价约9亿元。经各方协商一致,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转为一般资产收购事项。 截至今年一季度,振发能源持有珈伟股份26.39%的股份,为珈伟股份二股东,上述交易也构成关联交易。振发新能为振发能源的全资子公司,振发新能与振发能源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査正发,因此标的资产实际控制人为查正发。 在当下最严光伏新政的冲击下,珈伟股份此次大手笔收购二股东旗下光伏资产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27日珈伟股份才发布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江苏华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新能源”)拟转让其持有的高邮振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消息。华源新能源拟向东方日升转让高邮振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转让价格不低于10.38亿元。 对于珈伟股份上述买卖电站资产的行为,珈伟股份则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公司购买和出售电站,基于当前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国家政策,在不同时间点,采取对应的经营策略”。但近日振发能源却被曝出欠薪、三角债、管理不善等新闻,珈伟股份此次收购二股东旗下资产也被市场质疑是为振发能源“输血”。 投资者对于珈伟股份购买二股东旗下电站资产的态度,反映在了公司股价上。7月3日复牌后,珈伟股份连续四个“一”字跌停,之后公司股价略有回升,但截至7月16日收盘,公司股价继续跌停,报收6.94元/股。交易行情显示,近10个交易日,珈伟股份区间累计跌幅达41.1%,而同期大盘涨幅为1.5%。 大举并购推高业绩 在2012年上市之后,珈伟股份的业绩有过一段“滑铁卢”经历,但之后通过大举并购,珈伟股份的业绩在2015年开始出现暴增。 2012年5月珈伟股份在A股实现上市,但公司上市首年披露的2012年业绩报告就出现“变脸”情形。在2012年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在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83万元,同比下降89.83%。之后在2013年公司业绩有所好转,但在2014年公司业绩又开始出现下滑,在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818万元,同比下降59.53%。 但自2015年之后,珈伟股份的业绩开始出现暴发式增长。在珈伟股份业绩暴增的背后,是公司不断的并购。通过翻阅珈伟股份的历史公告可知,珈伟股份的并购始于2014年7月,珈伟股份以1.2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山市品上照明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之后在9月收购欧洲L&D公司100%股权;进入2015年,珈伟股份的并购手笔进一步扩大,先是在当年7月以3945万元收购了正镶白旗国电光伏电力有限公司80%股权,之后在8月斥资18亿元完成收购了华源新能源的100%股权;在2016年珈伟股份继续并购,在当年6月以11.05亿元完成收购了金昌国源电力有限公司100%股权。 通过并购,珈伟股份2015-2017年业绩不断走高,在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37亿元、3.14亿元以及3.15亿元。不过,持续的并购对于珈伟股份而言可谓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近几年确实助推了公司业绩增长,但也给公司留下了一些隐患,比如居高不下的商誉。截至今年3月30日,珈伟股份的商誉高达13.87亿元。而在北京一位私募人士看来,珈伟股份的高商誉无疑给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埋下了雷。 根据珈伟股份最新披露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在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0万-4000万元,同比下降82.27%-95.57%。在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看来,并购带来的业绩、股价增长只是短期的,很难有持续性,并购所带来的中长期整合有待考量。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管理规模一路狂奔的私募行业,自2017年起,迎来逐步收紧的监管政策。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数家初创型私募发现,在市场行情不佳、监管又趋严的背景下,私募行业的进入门槛明显提升。 去年踏入行业的私募新兵,不但规模不见起色,业绩压力也倍增。数据显示,63%新私募已经亏损,91.6%的新私募规模不超1亿元。 与此同时,私募的注册区域也在受限。令初创类私募更为担忧的是资金募集艰难。今年的目标就是做好自营产品,度过寒冬先活下来再说。一家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初创私募告诉记者。 九成新私募 规模不超1亿 私募行业快速增长,私募新兵也越来越多,但新兵的整体特征是规模小、难盈利,尤其是在今年的这种行情背景下。 参照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2017年期间成立并持续提供业绩数据的私募公司有143家,其中有131家的最新规模在1亿元以下、占比91.6%,有8家在1亿元至10亿元之间、占比5.6%,有2家私募的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 不过,投身私募未必就意味着一帆风顺,大部分的新私募成立后即迎来亏损业绩。 据统计,在上述143家新成立的私募公司中,有90家私募的产品成立至今累计收益为负、已经呈现亏损,其中有49家的累计收益低于-5%,有31家公司的累计收益低于-10%,有13家累计收益低于-15%,5家公司累计收益低于-20%。 不过,仍有22家公司成立以来已经获得5%以上收益,有11家公司成立至今盈利超10%,有6家公司的盈利更是超过20%。 今年的弱市行情,无疑是这一拨私募新兵所要面临的共同难题。一名去年成立的私募公司合伙人跟记者感慨,选择成立私募的时点不佳,要是现在才开始建仓,在账面上和心态上无疑会好很多。 数据显示,2017年新成立的私募公司中,有10家私募的今年年内收益已经低于-10%,有2家私募的年内收益低于-20%。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表示,从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6月底,最近一年新增私募基金管理人4195家。这4195家私募是成立一年左右的初创型私募,至于有多少能够生存下来,目前并没有数据,预计短时间内就被市场给淘汰的概率不大,需要一个过程。 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投资管理方面,管理经验不足、风控、投资模型的不成熟等,这也是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能够生存下来的一个指标。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依靠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做出优秀的业绩,才能脱颖而出。当然也会面临其他的问题,比如行业资源欠缺、公司初期运营成本较高等。刘有华表示。 产品发行量迭创新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令初创类私募更为担忧的是资金募集艰难。 资管新规发布后,初创类私募的资金募集受到较大影响。资管新规消除了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降杠杆、打破刚性兑付,对于初创型私募而言,由于其募资能力本身就比较弱,据传已经有部分券商开始暂停代销私募产品,在整个市场都缺钱的背景下,初创型私募就会显得更为艰难。刘有华表示。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券商的私募产品代销都在正常开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私募产品的发售难度明显加大。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共发行8318只产品,私募发行数量相较去年同期的10556只,下降了21.2%。从月度发行数量来看,2018年1月股市火爆带动私募月发行2214只产品,创出年度最高。其后发行数量便一路走低,虽然3月迎来短暂微量回升,但到了4月发行量再度掉头向下,6月更是只发行了884只产品,创下了今年来最低发行量。 产品发行艰难,迫使不少初创私募开始收缩防线。今年的目标就是做好自营产品,度过寒冬先活下来再说。一家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初创私募告诉记者。 此外,私募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一年光运营成本就300万~400万,没有2亿规模根本没法生存。中量投总经理冉德超说。 前西南证券量化投资部组建人、总经理董江文告诉记者,他们为了筹划建立公司,已经花了数年时间,当前已发行了3个产品、管理规模超过3亿元,前期主要资金都是自有资金,目前仍在推进新产品的发行中,但现在的募资遇到两大问题:一个机构白名单的门槛过于绝对化、不认可投资经理的过往经历,一个是市场对量化投资的理解依然不足。 举例而言,董江文虽然是一名私募新兵,却也是一名量化投资老将,但由于投资经历主要来自券商行业,在争取进入一些机构白名单时会遇到一些障碍。 参照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董江文曾任巴克莱资本分析员、贝尔交易量化交易平台高级交易经理,2007年回国进入招商证券担任衍生投资部负责人。在招商证券待了将近5年后,董江文出走西南证券,成为西南证券量化投资部的组建人以及总经理,2016年离开西南证券,筹备中量投。 中量投总经理冉德超也告诉记者,在他们路演的过程中,时常发现投资者不太理解量化投资,A股还是以单纯的多头择时策略为主,大家不太理解量化投资是什么,常常会提出过高的收益预期。 甚至于,在一次营业部路演过程中,他们希望讲解量化模型,但投资者上来就问茅台、五粮液还能不能买,让他们也感到哭笑不得。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自打小米7月9日赴港上市后,港股IPO出现一轮井喷。7月12日,8家新股同时在港上市也成为市场奇观,业界调侃“锣都不够用了”。 港交所新政刺激因素被视为最大推手:早在去年12月份,港交所宣布,正式拓宽现行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主板上市;今年2月份,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就拓宽现行上市渠道、便利新兴与创新产业公司上市的细则展开咨询,征询公众意见。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将港交所的改革称为“新的大时代的开始”。今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新修订的《上市规则》,4月30日生效。5月3日,小米正式递交H股IPO申请的消息传出,7月9日成功在港正式上市。与小米前后脚,平安好医生、51信用卡、猎聘等一大批新经济企业赴港IPO。 满足大额融资需求或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一大内在动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9家中资公司登陆港交所,这些占IPO总量不到两成的中资公司创造了高达361亿港元的募资总额,占上半年港股募资总额的72%。德勤在报告中称,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的IPO数量为全球最多,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同比增长48.53%。同时,“接近五分之三的新股数量比例来自香港公司,但是八成多融资额比重仍然是来自中国内地企业。” 显然,虽然小米最终将募资额下调,但其内在一直冲撞着的融资需求无疑可以真实反映出一众赴港IPO企业的共同愿望。 不过,伴随香港市场IPO盛况,其首日破发的窘况也引人注目,并引发对新经济企业估值的思考。赴港IPO企业频繁遭遇首日破发与A股市场持续调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有一定关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一级市场估值存在泡沫是其中重要因素。由于一二级市场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不少Pre-IPO项目收益可观,使得此类投资吸引大量专业与非专业资金涌入,同时,由于资产荒的存在,市场上优质的标的公司稀少,不少投资机构将能抢到投资份额作为第一目标,甚至可以不尽调、不考虑估值的高低,积累形成越来越大的估值泡沫。理性地看,二级市场破发现象终将逆向传导至链条前端,促成新经济企业估值回归理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进入7月网贷平台出现连环爆,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有超过40家平台“爆雷”,恐慌气氛蔓延。 7月16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发文,要求P2P网贷机构在行业风险高发期,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对网贷限额等监管要求,做好风险防范;对于拟退出的网贷机构,做好稳妥退出工作。 7月13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也紧急下发通知,要求拟主动清盘转型或退出的P2P平台,应建立退出领导小组,退出中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业务数据、退出计划执行情况和资金清退进度,并及时安抚投资人情绪。 监管依然要求“双降” “确实存在挤兑的情况,全国大面积的暴雷,让这个行业草木皆兵。以前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平台小,苦于获客。但是现在全行业面临巨大的考验,反而庆幸小有小的好处,起码没有那么多的客户挤兑。”17日,深圳一家互金平台的CEO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 由于信心缺失,“挤兑”成为近期最让P2P平台困扰的一个词。根据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要求,“双降”依然是主旋律。 17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一波退出潮,一是一些实力较弱的平台,难以承受严监管的高合规成本选择主动退出;二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及股市影响,平台风控未做到位逾期过多,导致平台难以为继;三是“活期”等违规期限错配产品,无法抵御投资者信心缺失下的“挤兑”,造成资金链断裂。方颂表示,目前广州的情况较为稳定,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大平台爆雷,对整个行业的信心打击较大,风险有扩散的趋势。 企业也积极展开自救。上周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以下简称“防控中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2.0版)正式上线,并与民加科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贷天下”)自动化系统完成对接,在国内首次实现P2P自动化接入监管平台和实时报送数据。民贷天下成为全省第一家自动化接入防控中心非现场监管系统的机构,也是全国第一家自动化接入监管系统并实现实时数据对接的P2P平台。 民贷天下执行总裁李海青表示,民贷天下此举是主动拥抱政府监管、夯实合规体系建设的重要表现。他认为实时数据及时披露,可以让投资者更安心。 危机向其他行业蔓延 P2P爆雷甚至“感染”到上市公司。近期P2P平台壹佰金融“爆雷”事件让A股上市公司诺德股份头疼不已。诺德股份在7月16日上午紧急发布澄清公告,就公司已经出售持有的壹佰金融40%股权的过程以及相关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诺德股份公告称,近日,媒体发布了关于“壹佰金融“炸雷”事件追踪报道”,对P2P平台壹佰金融出现逾期风险,现任大股东“甩锅”、警方介入等相关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其中涉及到关于对诺德股份出售持有40%壹佰金融股权事项的关注,部分报道与事实不符。 诺德股份已于今年3月,将其持有的壹佰金融40%股权转让完成,诺德股份目前已经退出在壹佰金融公司的全部股份,不再具有股东权利和义务。 7月13日,运营近四年的P2P平台投之家发布《关于投之家部分债权逾期的公告》,宣布平台逾期。投之家曾发布公告称获得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融资规模达4.09亿元,上市公司平台以2.11亿元收购原股东35.24%的股权,同时通过增资1.98亿元,获得19.76%股权,直接或间接持有投之家总共55%的股权,获得平台控股权。 珈伟股份随后撇清关系称,上市公司没有投资投之家,该平台网站上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是其股东的内容不属实。投之家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宣传是在珈伟股份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目前已要求投之家致歉并发布公开声明澄清。 虽然珈伟股份澄清,但是仍难消除市场疑虑,7月16日,珈伟股份跌停。 “以前没出事的时候,你好我好哥俩好,现在一出问题就是各种澄清。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谁,幸亏投的钱不多,就当花钱买教训了。”华南的投资人林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先生表示自己已经投资P2P两年了,不过风险意识都较高,一直投资的额度较小。“平台背景参考意义也不大了,以前觉得国资、上市公司都较为靠谱,但现在该爆还是爆。”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大家好,我是手哥。 今天我在刷资讯新闻的时候,发现一桩特搞笑的事。内容大意是:浙江一些大金主、配资公司被上市公司忽悠去做市值管理(这是美名其曰的说法,直白理解就是联手坐庄,拉抬股价),提前说好有兜底承诺的。结果坐庄失败被埋,市值管理没做成,上市公司翻脸不认账,亏掉的坑填不上,双方最后竟然闹到证监会去了。。。 我真是纳闷,这到底是胆肥上衙门要公道?还是智商短路自寻死路? 估计有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是市值管理? 据百度,市值管理是指: 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效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好了,别装了,我知道你们根本没看懂啥意思。 在中国特色的癌股市场,所谓的市值管理,说白了就是找人拉股价。以前叫善庄,拉升股价的同时做点业绩,现在叫市值管理,搞点所谓的产业整合。再赤裸一点的,其实就是联合坐庄,自拉自唱,然后让韭菜接盘。 做市值管理的一般先和上市公司层面做好勾兑,布置好大致的做股价框架,什么时候出利好,筹码怎么分配。如果一开始,当公司股价在相对高位的时候,上市公司层面负责出利空消息,打压股价,以方便增持。 在完成增持之后,上市公司再不断出利好,新项目、并购等等消息就会不断披露出来。这些上市公司整天讲一个看起来很美妙的商业模式故事,等股价上涨到一定位置,市场也很看好,前往调研的投资机构大幅增加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该是出货了。 所谓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最大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为增发圈钱创造坚挺的股价氛围,以便圈到更多的钱。另一个就更简单一些,为了大股东高管等内部人以更好的价格高位减持。 仔细推敲,这不就是坐庄么!套路还是老式坐庄的变通。只不过这个庄家变成了大股东而已。 看看这种模式多么普遍,至于怎么绕监管他们自然有办法,但这不是你我能接触的层面了。这不仅需要懂资本市场,还要有非一般的圈内人脉。 其实市值管理这四个字真正火起来,是在15年年底“中国私募一哥”徐翔被抓之后。他旗下的泽熙投资利用“市值管理”的名义操纵股价,才让“市值管理”这个概念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至于为什么要拉股价,很多方面原因。大股东要求,有增发想法,管理层、VC、PE想套现等等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都是有想法的。一度在国内风靡,比如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的交易,一旦发生危机,股价下跌惨烈。 回到最初的话题,这明晃晃的坐庄,还理直气壮的去找证监会,真是胆子肥的不可理喻,难道让证监会给他们主持公道? 作为上市公司,靠联合做庄维持市值,也真是没有谁了,在大监管时代,管理层还能允许这么牛逼的存在,真是令人惊叹,主动送上门去,真是 把市场规则放眼里啊! 那么散户如何避免踩坑? 做市值管理的一般通过信托集合计划做1:2比例甚至更高的单票配资,然后在二级市场收集股票,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策划收购资产来做大市值,二者互为依托。 这类公司大多市值小,公司盈利能力差,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不少是游资或市值管理机构,信托等资产管理计划往往是这些机构的“马甲”。 目前在去杆杠的背景下,资金比血液还要珍贵。信托公司收紧配资业务,一些小市值公司的信托计划到期无法接续。同时,部分质押率很高的股票一旦单边下跌,没钱补仓,很容易触及平仓线而被强行平仓。在现在监管趋严环境下,“闪崩”大概率还会出现,比如今天的跌停的个股大部分都在此行列,大家保持警惕。 综上,建议大家选股时买些流动性好,业绩好的大盘股,那些股票除了国家,谁都做不了庄,因为以配资公司的实力基本上都是在小票上玩。市值太大的话它那点钱也掀不起风浪! 说一下大盘,主板回踩2803这个支撑点后拉回,整体回调结构走的不错,看今天量能,已经缩回1300之下,介入点在2785附近,创业板在科技股的带领下走的依然要比主板强势,支撑跟压力不变,后市继续看好。 今天市场最惨的一点应该就是妖股的闪崩,连带着把次新板块整体的活跃度都带了下来,目前市场的极限仍是6板,明日重点关注这里的赚钱效应能否回归。 板块方面昨天给了大家5G,今天领涨两市,科技板块还没到结束的时候,风华高科和中国软件在空间上已经率先走出来,不过就板块而言,我现在反而更看好芯片概念之后的表现,看好的个股已经说了不止一遍。就不再提了。 另外提到的防御板块白酒+医药这个大家应该重视,现阶段比买银行、保险要靠谱的多,周五提到的几个标的都还不错。继续保持关注。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目前对行情的预判都是对短期形势的把握,适合短线激进的朋友,稳定持续的行情还是站稳2850之后再去进场博弈,这里没有对与错,只是投资理念的不同而已。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网贷之家和网贷天眼推荐的,网贷之家评级排名第58名、网贷天眼评级排名第67名的永利宝暴雷。 又一家!16日,永利宝APP推送了一条令投资者担心的消息:“平台老板余刚与张玉丰现已失联,请大家速速报警进行维权!” 永利宝APP推送截图 此次永利宝爆雷可谓突然。据财经网报道,该P2P上月26日还受邀出席了由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主办的“上海金融信息下午茶系列活动之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公共事务联络官会议”。 就在6月22日,永利宝官网还宣布正式引入浙江聚富智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入股,并将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至1亿元人民币,管理团队保持不变;6月26日与投资人线上沟通的过程中,其CEO张玉丰还解释称,“融资不是为了跑路,永利宝发展三四年来,都是盈利的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永利宝由上海永利宝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并于2013年上线。 腾讯《一线》报道称,截至2018年7月15日,该平台交易总额76亿元,用户89万人,待收规模未知。 报道提到,目前永利宝官网的电话已无人接听,首页挂出的办公同步直播也处于“设备已离线”的状态。此外,原定于7月17号下午举办的“企业开放日”活动也已经取消,无法如期举行。 与此同时,由永利宝孵化的另一家平台火理财目前也处于官网电话无人接听,官网直播设备已离线的状态。火理财2015年上线,累计交易规模96.78亿元,截至6月30日,待收余额7.37亿元。 据张玉丰介绍,原来火理财团队和永利宝团队是同一个团队,现在股权转让以后,原来负责火理财运营的这个团队就跟着过去了。 官网资料显示,火理财目前的控股股东名天汽车是由名天集团、修涞贵(修正药业董事长)等国内各家企业(家)联合成立的新能源智慧汽车制造商。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曝雷。 对于此番P2P爆雷潮,业内人士表示,P2P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风控的问题,遇到流动性问题和监管压力,就会引爆风险。随着出借人的风险偏好趋于保守,一些实力不济,风险比较高的平台难以获取持续的出借人资金,从而加速了退出。此外,一些持续高返的平台具有一定知名度,一旦爆雷,会引发连锁反应。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近期P2P平台集中爆雷,宏观经济去杠杆导致的底层资产不良率上升,以及平台自身经营上的一系列问题是内因,而直接的导火索应该是唐小僧、联璧金融等明星平台爆雷带来的恐慌效应。这些平台出问题后,市场恐慌情绪传染引发资金流出,致使本就很脆弱的平台迅速爆雷。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