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公交线路停运引起社会关注。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询问,保定停运的公交线路还有望恢复吗?事实上,近年多位网友对当地部分公交线路停运提出询问,这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对于这一问题,保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回应上述网友称,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公交客运量骤降,公交运营收入不足正常经营的30%,并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公交公司经营资金异常紧张,同时首批购置的纯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已超出质保期限,存在安全隐患,已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被迫全部退出营运,公交运力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保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表示,公交公司只能根据现有运力情况,重新统筹调整线路车辆配置,以向客流集中线路倾斜、向上下班高峰时段倾斜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更多的市民出行。以公交目前经营现状,暂无力恢复包括18路在内的临时停运线路运营,在公交运力、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公交公司需优先考虑恢复市区内临时停运的23条线路保证市民正常出行需求。除了保定外,近年也有一些其他地方出现过类似公交车停运情况。保定部分公交线路停运今天也一度上了热搜,引起网民关注。交通运输部公交优先专家库专家蔡少渠告诉第一财经,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公益属性,需要地方财政支持。一般来说公交车运营成本高于票价,比如保定可能一个人公交运营成本六七块钱,而票价也就一两块钱,缺口可能就需要财政补贴。另外,国家对新能源公交汽车补贴大幅减少,以前一辆车国家补贴大概7万元左右,现在减少到1万元左右,而在地方财政吃紧的当下,就出现了上述运力紧张情况。对于疫情以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公交车减少甚至停运情况,蔡少渠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客流下降、成本上升、国家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巨减,地方补贴减少或难以兑现等因素影响。而解决这一问题,蔡少渠表示,这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的财政补偿、补贴制度,并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另一方面也需要公交运营企业多种经营创收,将公交客流作为“引流、营销”的工具,增强“造血”功能。近年保定部分公交线路停运,也引起市场对当地财政债务形势的关注。河北省下辖的11个地级市中,保定财政收入规模位居第四。作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保定区位优势较明显,具备经济发展潜力。跟不少地方一样,受疫情等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大规模减税降费,当地财政收入受到明显冲击。根据保定市财政局数据,受疫情冲击最大的2020年和2022年,当地一般公共收入仅微增。2022年保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6亿元,同比增长约1%。这主要得益于当年非税收入(166.4亿元)大增,弥补税收(149.2亿元)大幅减收。当然税收下降也跟2022年实施大规模退减缓税费有关。在河北省内,保定市对土地财政依赖度靠前,而近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卖地收入下降,对当地可用财力有一定冲击。根据保定市财政局数据,近年以卖地收入为主的当地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幅度较大。2019年当地政府性基金收入约为283亿元,2020年降至225亿元,2021年又猛增至约426亿元,2022年又大降至约249亿元,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不过随着今年当地经济稳步复苏,财政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保定市发改委对当地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文章称,一季度当地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投资、外贸、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前列。一季度,保定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73.7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4.5%)0.6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持平,居全省第9位。保定市发改委数据显示,一季度保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6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36.3%,超收38.2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全国(5%)、全省(4.7%)4.6和4.9个百分点,总量及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尽管财政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保定市今年预算报告在分析形势时也指出,当地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县级财源匮乏,收入结构不优,刚性支出压力巨大、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再加上中央留抵退税补助等一次性转移支付没有了,基层财力状况将会更加困难,同时民生政策提标扩面以及支持协同发展、绿色转型、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必保事项明显增多,保民生、稳运行、促发展增支压力很大,财政收支矛盾空前尖锐。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保定市今年预算报告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先按7%左右考虑,安排全市收入预期目标337.8亿元。根据河北财政厅数据,保定市2022年政府债务余额为1376.03亿元,位于限额(1451.33亿元)内。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7月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发布新闻称,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近期,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管理部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此外,针对以往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金融管理部门近期也对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和财付通公司等实施了行政处罚。当天,三家金融管理部门还同时披露了对蚂蚁集团、腾讯集团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行政处罚信息。根据第一财经梳理,相关机构及负责人共计被罚没金额超百亿元。其中,蚂蚁集团累计被罚金额超71亿元。被罚主体涉及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蚂蚁集团)以及集团的两家控股股东(杭州君瀚、杭州君澳)。央行处罚信息显示,支付宝合计被罚没超30亿元,蚂蚁集团被罚1.75亿元;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1号罚单显示,蚂蚁集团被罚没合计超37.62亿元;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显示,对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处以7368万元罚款。腾讯集团相关机构及负责人共收到5张罚单,被罚金额近30亿元。其中,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等,被没收违法所得超5.6亿元、被罚金额超24.26亿元。此外,支付宝、财付通的时任高管,相关责任人被罚金额从5万至147.5万元不等。整改和常态化监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等平台企业的处罚,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规范了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平台经济已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管,未来对大型平台企业将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有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稳定的预期,引导、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稳健经营,更好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最近在网上看到李昌平的一篇小文《警惕县城经济萎缩到只剩“公仆经济”的地步》。年龄大一点的朋友可能对李昌平并不陌生。他原来在农村基层工作,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2000年3月,他慨然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湖北农村的突出问题,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其后辞职离开体制,从事媒体和乡村建设等工作。在这篇文章中,他讲了最近他在一些地方调研的感受:我跑遍全国,感受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绝大多数县级城市的工业园区冷冷清清,房地产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还是热热闹闹的。中西部地区好多好多的县市,年财政收入就2-6个亿,年支出却是几十个亿或更多。为什么很多县市的吃吃喝喝还行呢?因为一个县市城区,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如:退休干部及事业单位人员、在职干部及事业单位人员、老师、医生等,这些人的收入是稳定的,中央每年数十个亿的转移支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县城吃吃喝喝经济也是稳定的。农村经济的“荒漠化”了!因此,大量农村人以前靠从事农业经济活命,现在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活命;政府也跟着转型——靠吃农业税、工业税转向靠吃房地产及中央转移支付,现在房地产不行了,靠吃病人、学生和形形色色的罚款。假如,中央转移支付减少,同步限制形形色色的罚款,让教育和医疗不把学生和病人当矿开采,县城吃吃喝喝经济也会立马死球球!我觉得,我们应当重视李昌平的这个警告。为什么?在三个月前发表的《通缩?什么样的通缩?不要将其与一般的通缩混为一谈》一文中,我曾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不是很准确地说,一元叫国计,一元叫民生。形象点说,也可以叫作上半身与下半身。昌平兄的这篇文章,引起我对这个新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思考。疫后的经济反弹不如预期,这几乎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在这个背景下,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讨论通缩的问题。对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一定要说通缩,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也不是一种典型的通缩,而是一种非典型通缩,即上半身与下半身之间是淤塞的。在这当中,我们尤其应当重视下半身的经济呆滞问题。因为那是与民生和就业关系最密切的。在这当中,尤其要注意两个具体问题。一是出口整体下滑背景下所谓低端产品出口的急剧萎缩以及对就业的冲击。出口问题整体的情况就不说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口结构的变化。到2021年,我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手机、家用电器等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接近20%,名列前茅、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的商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饰、玩具等出口比例,则从21世纪初左右的20%逐渐下滑至12%左右。特别是今年前四个月汽车的出口同比暴增120.3%。从产业升级的角度说,这当然是好事,但从就业的角度说,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下降,无疑会对就业产生严重的冲击。这也是近年来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就是李昌平这里讲的问题。他说,以县城为龙头的其他产业发展得如何呢?好像只有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罚款产业等以县城为龙头,再很少有其他产业以县城经济为龙头的。可能人们特别希望农业产业以县城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为龙头,但其实少之又少。如果有,也是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如生猪定点屠宰(在县城),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搞的都不养猪了,生猪产业完全非农化了,猪粮循环高效农业模式彻底崩溃了;强制农产品加工企业都进县城开发区,把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经济都搞死了,把乡村农业经济搞的养不活农民了。所以,李昌平呼吁,要解决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问题!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是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高质量发展当然是应当追求的目标,但绝不能由此造成更深厚的经济基础的呆滞与萧条。就是人们议论中的所谓刺激经济的措施,也应当有如此的考量。—————————— 相关阅读 ——————————李昌平:警惕县城经济萎缩到只剩下“公仆经济”的地步(1963年4月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2000年3月,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2011年创建中国乡建院。现任中国乡建院院长。)很多人主张发展壮大以县城经济为龙头的县域经济,最近几年的文件、报告、讲话、智库研究成果等,几乎是异口同声。我跑遍全国,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景象:绝大多数县级城市的工业园区冷冷清清,房地产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还是热热闹闹的。中西部地区好多好多的县市,年财政收入就2-6个亿,年支出却是几十个亿或更多。为什么很多县市的吃吃喝喝还行呢?因为一个县市城区,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如:退休干部及事业单位人员、在职干部及事业单位人员、老师、医生等,这些人的收入是稳定的,中央每年数十个亿的转移支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县城吃吃喝喝经济也是稳定的。以县城为龙头的其他产业发展的如何呢?好像只有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罚款产业等以县城为龙头,再很少有其他产业以县城经济为龙头的。可能人们特别希望农业产业以县城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为龙头,但其实少之又少。如果有,也是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如生猪定点屠宰(在县城),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搞的都不养猪了,生猪产业完全非农化了,猪粮循环高效农业模式彻底崩溃了;强制农产品加工企业都进县城开发区,把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经济都搞死了,把乡村农业经济搞的养不活农民了。农村经济的“荒漠化”了!因此,大量农村人以前靠从事农业经济活命,现在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活命;政府也跟着转型——靠吃农业税、工业税转向靠吃房地产及中央转移支付,现在房地产不行了,靠吃病人、学生和形形色色的罚款。中央转移支付+病人支付+学生支付+罚款支付+税收支付,支撑着县城的吃吃喝喝经济和虚假繁荣。假如,中央转移支付减少,同步限制形形色色的罚款,让教育和医疗不把学生和病人当矿开采,县城吃吃喝喝经济也会立马死球球!搞活经济,是要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渠道赚钱和机会,不要搞得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是要让更多的人少花钱供子女读书、基本不花钱看病、不是想到读书看病就不想结婚生孩子了;要少花钱供房,不是几代人大半辈子当房奴;要尽量少的罚款,不要没钱了就“用权生财”,以权寻租,形形色色的罚款无处不在,搞得老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搞活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中找办法,可能找到的办法都是坏办法。什么积极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什么降息、降准备金率,见鬼去吧,没什么意义的!搞活经济,要靠新制度供给,要清理过去的旧制度、旧法规、旧体制,给普通大众减负、松挷、放权。要解决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问题!...
银行乱象大家可能集中于银行柜台服务、银行贷款审批繁琐以及一些人通过贷款权力以权谋私,但另一种银行乱象更应该引起监管的重视,甚至应该从法律层面进行严格约束和惩罚,以维持正常的银行秩序和资金秩序。这个银行乱象就是银行买存款和以贷款充存款,这种乱象仅仅是在报表上体现为银行数据的好看,但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这种乱象主要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到底是谁的责任呢?首先,银行基层支行和员工通过买存款完成银行存款指标特别是时点指标,导致银行周边围绕不少资金蛀虫以赚取银行购买存款的好处为生凌晓到省分行当行长的第一个季度,分行存款余额距离计划只差一个亿,结果没有完成。一个支行长跟凌行长说,如果季末前您跟我说,给一定的费用和奖励,我可以通过购买存款完成计划。这就是著名的银行购买存款行为。又到半年末了,某银行支行还差5000万元的存款余额没有完成,支行长给资金掮客打电话,许诺一天万分之一的利息好处,结果最终商定给三天的好处在这家支行存款三天,支行付出15000元的好处完成了存款任务,资金中介获得了15000元的好处。这就是银行购买存款的事例,曾经在一个阶段特别流行。很多人只想到银行一些不法工作人员从银行贷款客户那里捞取好处,但并不知道还有一些资金蛀虫从银行那里通过购买存款、资金搬家的方式赚取银行的好处。一般情况下,为完成存款余额时点指标而购买存款的行为,一天的活期存款最高可以达到万分之五,更高的将达到千分之一的“返利”,从而导致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大量的存款“搬家”,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存款向地方小银行搬家比较多。2010年监管部门明确表示,要严禁各种形式的拉存款行为,取缔各种存款中介。可见各种存款中介活动是多么的活跃和猖獗。“存款中介”或者叫“资金掮客”就是一些银行买存款向资金中介提供费用和奖励,这些人从其他银行拉来存款,事情本身就是银行高息揽储的变异和高息拉存款的结果。曾经有一些公司专门充当存款中介,他们并不是使用自己的钱,而是通过承诺好处后把别人的存款拉到一家银行,河南某担保公司为存款者提供500万元以上、1-3月为一期的大额直存和50万-499万元、最少3个月一期的联合直存两种资金存款产品。直存是这些存款公司和个人将存款直接存到指定的银行,联合直存这些公司将存款资金汇总到需要存款的银行存款。无论哪一种存款方式,正常的存款利息由银行直接支付,而额外的利息和费用则由银行给资金中介,资金中介再按照约定给存款人好处。但无论如何都要求存款人出据承诺,在资金存款后约定的期间内不能提前支取、不质押、不换取、不挂失、不转让。存款贴息收益一般为每月1.5-2.5%,折合成年息最高达到18%-30%。因此,一般为短期存款,不会太长的期限。存款中介和购买存款不仅造成存款搬家,同时还存在大量的资金安全隐患,大家都知道很多存款丢失,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由于额外贴息以后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曾经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储户数十亿元存款丢失,山西某商业银行曝出1000多万元存款可能被银行“硕鼠”冒领,贴息存款是“丢钱”的主要情形之一。有的银行暗地里许诺给储户高额的贴息,或者通过存款中介向存款人贴息购买存款,储户需要向资金掮客承诺“不开通短信提醒”“不得查询余额”“不得提前支取”等条款。这种贴息存款被银行“硕鼠”骗走便不足为奇。其次,银行发放贷款充存款完成存款任务,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贷款负担加大买存款只是银行完成存款任务的方式之一,毕竟银行购买存款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的银行可能承受这个成本,有的银行不一定能够支付得起,毕竟买存款的成本还是比较大的,而购买存款的支行和个人实际上是在赔钱赚吆喝。但以贷款充存款就对银行非常有利了,毕竟银行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财务成本,只付出一定的贷款额度还可以收取一定的贷款利息,同时增加了存款,这是非常划算的甚至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啊。我们仅仅通过监管处罚通报看看一些银行以贷款充存款,或者把贷款直接转化为存款。2022年前十个月,有多家银行因涉及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行为领到监管罚单,渤海银行苏州分行、南京分行被合计罚款195万元,福建海峡银行三明分行被罚190万元;珠海华润银行深圳分行被罚30万元;北京银行南京分行被处以95万元罚款。2023年7月4日,龙湾农商银行因“违规将相关资金通过合作方返回存款“被监管罚款155万元,责任人陈昌、章芳芳被警告。2022年12月1日,大连农商行瓦房店支行以贷转存“冲时点”,被大连银保监局处五十万元罚款,并责令大连农商行改正。2022年10月30日,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历下支行因以贷转存虚增存贷款规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山东银保监局行政处罚罚款45万元。2022年6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延安宝塔支行因贷款转定期存款被中国银保监会陕西监管局罚款35万元,责任人张晓梅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以贷转存、存贷挂钩银行通过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或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将银行的贷款直接变成银行的存款,银行是完成了存款任务、实现了存款指标,但无疑增加了贷款企业的资金成本,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因为贷款能力比较差,只能接受银行把部分贷款转化成存款的无理要求,但贷款的融资成本无疑比正常的贷款要大得多。以贷转存、以贷款充存款、部分贷款直接在时点变成存款,对银行是完成了存款任务,但增大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银行的隐性腐败,扰乱了整个社会的融资秩序。其三,银行购买存款和以贷款转存款乱象的根源是什么?谁应该向这种乱象负责呢?银行购买存款和以贷款转化存款乱象的根源,无疑是银行的存款考核制度不合理,所有的银行每月、每季都有既定存款任务需要完成,存款任务有存款日均规模、存款日均增量指标、存款余额指标、存款余额增量等指标,甚至还有存贷比指标要达标,有的银行为了完成月末、季末、年末存款指标,甚至会出台专门的存款奖励计划,这种奖励计划会比平时的奖励水平高很多,这无疑会刺激一些完成存款任务有希望的机构通过购买存款拿到月末、季末的存款费用和奖金“奖励”。当然,与之相反的是,还有一些银行对月末、季末和年末没有完成存款任务支行和个人进行处罚,有的甚至直接与个人的职级挂钩,有的与员工是否转正、晋级、晋档、提拔挂钩,有的对没有完成的支行长和客户经理进行降级、降档甚至解除劳动合同,奖励差异也是非常巨大,因此支行和客户经理只能通过购买存款和以贷款充存款争取奖励、购买存款实现存款任务过关。虽然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多次发文,不允许商业银行拉存款冲时点,不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单独的存款余额指标考核,不允许商业银行制定单独的存款激励计划,但在一些地方银行仍然会死抓住存款时点数不放,甚至银行内部强行要求员工月底、季末和年末完成数百万之巨的时点存款任务增量,有的银行客户经理、信贷经理任务基本上以五千万起步!为了完成存款任务,特别是一些面临关键考核期的人员,只能通过购买存款、向贷款客户要存款等方式完成存款任务,有的甚至自己贴利息求客户赎回理财产品转化为存款完成任务!商业银行员工对存款冲时点、办假贷款转存款等早已深恶痛绝,本质是扰乱了金融秩序、败坏了银行形象、还可能造成银行内部的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一些存款被丢失案件的发生,彻底整治这些金融乱象实际上已经刻不容缓!商业银行购买存款和以贷款转存款除了增大金融风险,助长资金黑中介等金融蛀虫、银行人员变相向贷款客户捞取好处等歪风邪气之外,更大的危害性在于大幅降低了银行诚信度,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诚信价值观和依法合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将动摇我国金融行业稳定的根基。...
三年前,一篇名为《 胡祖六,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的文章刷屏,当时正值蚂蚁集团上市前夕,胡祖六是否“贱卖”蚂蚁股权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投资者胡先生自称于2011年投入100万元买了著名经济学家胡祖六团队的基金,该基金投资了蚂蚁金服、华夏基金等公司股权,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不料胡祖六团队将该基金的所有资产打包低价转让给了关联人——胡祖六的兄长和妹妹。 胡先生还称,已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信托公司和胡祖六团队赔偿损失。春华资本彼时表示,该投资者与春华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其陈述的关键情节严重失实、毫无事实依据,已于第一时间采取维权行动。 据了解,该投资者购买的产品系平安信托旗下的“秋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者实为春华资本LP的间接投资者。 界面新闻此前独家了解到,尽管蚂蚁集团上市被暂缓叫停,估值也因整改面临大幅下调,但在2021年10月,深圳福田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平安信托赔偿原告投资者胡先生损失242577元,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以100万投资额计算,综合考量蚂蚁集团和华夏基金的市场估值,法院酌情认定两项目赔偿金额合计242577元。也就是说,平安信托被判赔偿金额约为本金的24%。 一审中,深圳福田区法院认定,涉信托计划终止后A 、C项目(A 项目为华夏基金,C 项目即蚂蚁集团)的处置过程中,被告平安信托未恪尽职守,行为有失专业、审慎,已违反受托人之信义义务,依法应向原告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而投资者与胡祖六的春华资本并不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在该案中并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此后,平安信托不服判决进行上诉。 近日,界面新闻独家获悉,深圳中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平安信托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平安信托要赔偿多少钱?以平安信托秋实系列产品20亿元规模粗略计算,假设全部投资者均起诉维权,平安信托赔偿的总金额约达5亿元。 据界面新闻了解,负责本案的陆雪娣律师组建的团队共接受116名投资人的委托,采取的策略是先由两位投资者进行诉讼,生效后,其他投资人再跟上。 目前,与这些投资者有关的时效中断工作都正常进行中,但其他投资者的诉讼时效或成一大问题,这也将影响到平安信托的总赔偿金额。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投资者起诉时效为知道权利被侵害后三年。该案的相关产品为平安信托秋实系列,目前距离产品终止代保管、完成全部分配已超3年,是否以这个日期为界划定为知道权利被侵害,是否可以继续立案,这都有待其他投资者和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和操作。 虽然投资者称购买了胡祖六旗下春华资本的基金,但根据界面新闻获取的信托理财产品资料,投资者实为春华资本LP的间接投资者。 该产品是一款集合信托,该信托以春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内部编号L1102)为平台,通过L1102平台来投资标的企业股权,胡祖六团队的春华基金为股权投资企业L1102的GP管理人。 具体而言,信托资本占L1102的99.02%,胡祖六控制的春华明德(天津)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占0.98%。该信托理财产品投资了3个标的,分别为华夏基金、蚂蚁集团和一家医疗服务公司。 投资者、春华资本、平安信托三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华夏基金和蚂蚁集团股权转让:一)是否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让了股权;二)转让价格是否偏低。 回顾整个产品操作,据二审判决书,在A、C 项目(A 项目为华夏基金,C 项目即蚂蚁集团)的退出过程中,春华明德并未将底层交易文件等交易的具体情况披露给平安信托,平安信托丧失了向投资者披露前述交易的前提和基础。 A项目的投资金额占该信托的八成,投向当时的公募基金龙头——华夏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公司中信证券(600030.SH)为华夏基金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2.2%。据中信证券历年年报,华夏基金是一只稳定的“利润奶牛”,其2015年至2019年的净利润为14.14亿元、14.58亿元、13.67亿元、11.4亿元和12.01亿元。 而手握这样一只“现金奶牛”,该基金在A项目的投资中却只做到了平进平出。 二审中,法院认定,在A项目退出过程中,华夏基金项目对应的天津海鹏 29.9%的股权转让,构成自我交易。春华明德在转让天津海鹏 2.93%股权的自我交易中存在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 一方面,春华明德未充分披露交易情况,甚至未取得平安信托的同意,违反了忠实义务;另一方面,也间接证实了平安信托对投资者权益的漠视,对信托财产处分的漠不关心,严重违反信义义务。 A项目的投资并非真正的亏损,而是投资收益被输送,在存在自我交易的情况下,作为管理人的春华明德难辞其咎。 在C项目中,法院认为,从春华明德的一系列操作来看,与在蚂蚁集团未合格上市前让春华冒着违约风险而是为了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相比,更倾向于认定春华系与合众集团存在某种“抽屉协议”或交易安排,并试图侵占投资收益更具有高度盖然性。 界面新闻注意到,春华方面在二审中披露,C项目的退出是与合众集团签订合同、合众集团已经支付对价,但春华景信的股份或权益并未转让,而是处在在途交割股权的交易环节,不构成股份或权益的转让或拟转让。 根据春华资本与蚂蚁集团当初签订的合同条款约定,C项目的退出有多重条件约束,例如需取得蚂蚁集团的书面同意等。 二审中,深圳中院向蚂蚁集团函询C项目的退出是否征得该公司及原股东的同意,原股东是否行使了优先购买权,是否违反了不得向非中国主体转让投资份额、投资人的出资不应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资金、合伙人不应为中国境外注册的实体,是否违反了禁售期内转让股份或权益,拟将所持股份或权益转让是否导致该投资人、其现有合伙人及现有最终受益人以外的第三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蚂蚁集团股份或取得股权利益等问题。 2023年5月18日,蚂蚁集团向法院出具《回复函》称,春华景信历史上曾口头向该公司工作人员提及其间接权益可能发生转让的意向,但未告知具体方案,亦未正式向该公司告知具体方案,亦未正式向该公司提出书面申请。该公司并不掌握深圳中院函询中提及的春华天津于2018年10月26日签订交易文件将其持有的春华景信的权益转让给中国境外实体合众集团相关信息,亦缺乏渠道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因此无法就深圳中院函询中其他问题予以回复。 在此情况下,其实春华没有取得蚂蚁集团的书面同意,蚂蚁集团原股东也没有行使优先购买权。 按此说法,春华打了一个“擦边球”,在蚂蚁集团不知情的情况下,替合众集团境外实体“代持”了蚂蚁集团的股份。与此同时,这也许给蚂蚁集团埋下了一颗“隐雷”,下次IPO前得披露和解决这部分股权问题。 该案中,平安信托和春华设计了颇为复杂的多层次产品交易结构,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要对晦涩难懂的交易结构条分缕析。 特别是本案中涉及的蚂蚁集团的股权比较复杂,该案一审过程中,蚂蚁集团的上市更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在前次投资者公开信风波出现前,蚂蚁集团处于上市准备期,颇有未来大牛股之市,但此后蚂蚁上市突然被叫停,如何以公允价计算投资者的损失,也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界面新闻了解,法官在判决书中详细论证了损失过程。以判决书篇幅为例,一审判决书长达70页,二审判决书更是达到了170页。二审法院最后沿用了一审法院的赔偿标准。 以投资者购买了100万信托产品为例,两项目赔偿金额合计242577元。来看计算过程: 关于华夏基金项目。初始投资成本17.0411611亿元,累计分红1.21142989亿元,部分退出收到的对价5.64783686亿元,剩余投资成本10.18189435亿元。根据2017年财政部发布的《资产评估基本准则》,确定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2018年3月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估值指引(试行)》,在估计非上市股权的公允价值时,估值方法通常包括市场法﹣参考最近融资价格法、市场法﹣市场乘数法、市场法﹣行业指标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在估值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在选择估值方法时关注的各种因素,并结合自己的判断,采用多种分属不同估值技术的方法对非上市股权进行估值。 对华夏基金7.01%股权的估值,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曾适用市场价格比较法、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资金成本收益法等方法论证。后于2020年8月向法院提交《关于项目估值部分的补充代理意见》中,表示同意按14亿元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而被告平安信托提供的专家意见主张综合适用市盈率法、市净率法和P / AUM三种方法综合估值。 对于该争议点,一审法院注意到,在2018年5月16日被告春华明德Wanda致函被告平安信托陈蓉的邮件中提到:“按照P / E法(即市盈率估值法),华夏基金2018年净利润预测14.5亿元,参考当前全球基金管理类上市公司和国内证券类上市公司的一年远期市盈率倍数(13.8倍至17.5倍),假设30%-40%的流动性折扣,7.01%华夏基金股权的价格区间为8.4亿元﹣12.5亿元。” 依照该计算方法可计得,若不考虑流动性折扣,华夏基金7.01%股权的价格区间应为14.03亿元(14.5亿元x13.8x7.01%)至17.79亿元(14.5亿元x17.5x7.01%)。 在之后股权出售过程中,二被告在沟通中也多次提及市盈率估值法,二被告在坚持流动性折扣的同时,谈判参考的市盈率倍数不断降低,进而导致华夏基金股权估值不断降低。 法院认为,非上市公司股权对外转让,一般有溢价、平价和折价转让三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标的公司的投资价值高低和交易各方的议价能力等因素,一般而言,标的公司投资价值高就会溢价转让,投资价值低就会折价转让。 从司法审慎角度出发,法院难以对华夏基金、蚂蚁金服的投资价值高低作出评判;但从前述举证责任角度分析,被告平安信托应就未能对华夏基金的公允估值充分举证承担不利后果。综合考量2018年5月16日二被告对华夏基金股权估值沟通邮件结果为“假设30%-40%流动性折扣,7.01%华夏基金股权的价格区间为8.4亿元至12.5亿元”、原已申明同意按14亿元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以及相关商业习惯,法院酌定按14亿元进行20%流动性折扣后计算该7.01%股权估值,即11.2亿元。 依此计得的原告可得赔偿额为63587元【原告投资金额100万元÷秋实集合信托总实缴规模20.553亿元x (11.2亿元﹣秋实集合信托退出华夏基金时对应的转让款4.94655亿元x2)】,原告主张的该部分损失金额超出63587元部分,法院予以驳回。 关于蚂蚁金服项目。根据中金公司2020年9月22日出具的文件,蚂蚁金服2018年C轮融资时股价为35.28元/股;2020年10月蚂蚁金服A股IPO预定发行价为68.8元/股。因被告平安信托在2017年9月7日向秋实信托计划投资人发送延期征询函中曾提及“ C投资项目拟登陆A股资本市场,计划继续持有至公司完成A股IPO后从二级市场退出”,可见被告平安信托对于C项目有较大机率进行IPO是有所预期的。 故在被告平安信托有违信义义务的情形下,法院酌定以蚂蚁金服C轮融资时股价与其A股IPO预定发行价之均值52.04元【(35.28元+68.8元)÷2】作为计算原告损失的依据。被告春华天津间接持有蚂蚁金服股权数量为15699569股,依此计得原告就C项目可得赔偿额为178990元原告投资金额100万元+秋实集合信托总实缴规模20.553亿元x (15699569股x52.04元﹣秋实集合信托退出蚂蚁金服时对应的转让款4.49128005亿元)】,原告诉请超出178990元之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一季度末股票仓位还超9成,近11个交易日净值不动了,发生了什么?”投资者在基金吧里纷纷留言。上述被热议的是益民服务领先混合,记者注意到,近13个交易日中,有11个交易日的净值变动为0,其中连续9个交易日没有任何变动。对此,记者联系了基金公司,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基金净值近11个交易日为0,投资者懵圈近日,有一只基金连续多日净值“纹丝不动”,让投资者有点懵圈。记者注意到,自6月14日以来,13个交易日中,有11个交易日的净值变动为0,其中从6月14日到6月28日,连续9个交易日没有任何变动,其余两个交易日的净值变动也不超过0.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从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波动情况来看,此前还从未出现连续这么多个交易日净值波动为0,显然这只权益基金已经没有股票仓位。根据产品信息,益民服务领先混合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目前规模0.59亿元。截至去年末,该基金股票仓位为73.53%,到了今年一季度该基金还采取了大幅加仓动作,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股票仓位达92.45%。从持仓来看,截至一季报,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涉及电力设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相关热门赛道个股。该基金产品成立于2013年12月,成立以来总回报高达322.20%,经历5位基金经理。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从去年8月份开始管理这只基金,管理时间尚不足一年,截至7月4日,其任职总回报为-21.71%,该基金近一年收益为-19.64%,今年以来的收益为-0.94%。...
7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号“浙江发布”披露,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平台金融风险管控规则。严格落实平台企业金融业务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强化功能监管和综合监管,完善跨界、交叉型金融产品穿透式监管规则。落实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强化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管理,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资本金和杠杆率要求。规范平台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的合作方式,严禁平台企业通过售卖、导流等方式违规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突破经营范围限制。推动多部门协同开展金融营销行为治理,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
①高盛百页报告涉及12家银行评级,对5家银行下调评级至“卖出”②A股银行对此反应微小,H股调整大于A股7月5日,有关高盛下调国内银行个股评级的小作文在市场上广泛流传。根据相关截图内容显示,高盛在一份报告中,将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下调评级为“卖出”,看平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买入评级的为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从截图来看,似乎是罕见地大规模评级看空,有网友调侃高盛这份报告为“掀桌子”。尽管上述截图在盘中流传出来,A股市场反应较为平淡。7月5日,银行指数下跌0.52%,跌幅较大的分别是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也并未对应被下调评级的银行。相对而言,港股银行指数下探较深,跌幅为2.49%,同样是招行领跌。百页报告涉及12家银行评级,仅5家“卖出”事实上,所谓的高盛“掀桌子”并不准确,小作文有夸大其词之嫌。首先,从市场上流传出文件来看,这份名为《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的报告从三个大角度分析了对当前国内银行股的看法,涉及评级的有12家银行,覆盖范围仅为当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三成,集中在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之间。其次,尽管小作文中悉数列举了下调评级的银行,看起来“唱空”意味明显,但是记者梳理显示,高盛在对上述12家银行评级中,有5家给予“卖出”,4家“买入”,还有3家为中性评级。买入和中性合计为7家,并非像小作文渲染出来悲观的情绪。对此,一位资深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解读,这份报告的出发点与2013至2015年的周期相似,银行在下行周期开始时会致力维持股息,在股息、资本和拨备三者无法很好平衡时,将优先考虑资本和风险缓冲而放弃股息目标。因此,高盛预计内地银行在2023至2025年将面临类似挑战及重复派息模式。据此分析结论,高盛将农业银行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将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评级从“买入”下调至“卖出”。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12日,高盛还发布研报称,净利差有望逐步改善、贷款供应保持强劲、房地产风险的最坏时期可能已过等原因,给工商银行买入评级。不到一个月时间,高盛再有报告将工商银行调整为“卖出”评级,原因则在于对股息风险的担忧。国有大行刚刚辟谣近期,银行板块谣言颇多,7月4日,一则国有大行向地方政府新增贷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市场流传版本显示,近几个月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已开始向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25年期的贷款现行大多数企业贷款为10年期。部分贷款在前四年暂免支付利息或本金,不过利息将在之后累计。这一传言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为回应市场关切,7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接近大行人士处了解到,该传言不实,目前并没有关于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期限拉长到25年且暂免四年本金或利息的贷款政策出台。实际上,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主体的偿债能力风险水平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才会审批放贷。相对于高盛的报告,市场对谣言的反应更大一些。从市场表现来看,7月3日大涨1.73%的银行指数,在4日应声下跌近1%,并带动金融板块的回落。反观在盘中就在市场上流传的高盛报告,市场反应平淡,7月5日,银行指数下跌0.52%,个股跌幅不深,跌幅较大的分别是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对应高盛的评级,均为中性和买入级别。香港内地银行股跌幅更大不少内资银行是A+H两地上市,相对于A股而言,港股上市银行受到冲击相对更大一些。香港银行指数7月5日跌幅为2.49%,13只成分股悉数下跌,招行以-3.56%领跌。在2015年之前银行股都是机构的心头好,风险较小,投资回报率高,此后即便是增长乏力、不良高企,险资也保持着对银行股的格外青睐。从银行板块收益来看,H股银行指数、A股指数年内回报率分别为0.68%、0.64%,股价涨幅不大,但是每年稳定分红,较高的股息率才是险资持有的理由。不过,从资金变动来看,机构对银行股也并非是持续“买买买”。去年,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在A股被险资大幅减持。今年以来,包括太平人寿、平安人寿险资等险资也相继减持了港股的内地银行股。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今年6月12日,太平人寿减持工商银行港股7000万股,每股平均价4.31港元,总金额约为3.02亿港元。减持后,太平人寿持有工商银行H股约为42.82亿股,持股比例4.93%,减持至举牌线以下。据悉,太平人寿在去年11月两度在港股举牌工商银行。同样选择减持港股工商银行的还有平安人寿,港交所股权披露显示,今年1月9日、2月6日,平安人寿分别减持工商银行H股2713万股、8788.7万股,减持后平安人寿最新持股比例为12.94%。从减持的时间节点来看,险资的举措更多是基于兑现利润的角度出发,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太平人寿减持,工商银行H股自去年11月以来股价涨幅达到24%,这在银行股中表现相当可观,减持落袋为安,也可为优化投资组合拓展空间。“银行股的表现更多属于政策驱动,与经济周期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周期触底回升,银行板块也有望迎来困境反转叠加估值分位数低的超额收益机会。”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阅读:被指“唱空”中国银行业?高盛最新回应来自:上海证券报因发布近百页报告被指“唱空”内地银行股,高盛就此最新回应!“市场对于研报的部分观点存在一定误解。”7月6日,高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回应称,研报部分调整了个别银行的评级,并非唱空中国银行业。高盛方面还称,高盛并未假设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相反,高盛研报认为,地方政府债风险可控。地方债务对银行利润会有影响,但对各家影响不一。记者了解到,此篇题为《测试“不可能三角”》的报告为高盛在7月4日深夜发布,研报涉及的12家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平安银行。覆盖范围为当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三成,集中在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高盛在对这12家银行的评级中,有5家给予“卖出”,4家“买入”,还有3家为“中性”评级。研报中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观点也引发市场热议。“该研报并未预测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违约风险。”高盛表示,在其发布的银行及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研报中明确称,如果地方债务被允许展期,则违约风险可控。随着地方债务余额继续增长,预期存量债务展期及新增债务均会面临利率下行,从而带来利息收入损失。但由于地方债务中的债券部分有税收和资本节省,更高的债券占比可以有效帮助银行减少利息收入下滑对利润带来的影响。因此,地方债务中债券占比也是银行利润增长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产起家,转型金融后反而陷入绝境。或许中天金融实控人罗玉平也不会想到,转型后会败得一塌糊涂。 今年年初,中天金融发布公告称,公司房地产业务因不及预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宣布暴雷。 危机爆发至今,中天金融集团股份还是没逃过被摘牌的窘境。 6月28日,*ST中天发布关于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 公告显示,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15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3〕509号),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中天金融是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罗玉平的运作下,中天金融从一家年销售额不到200亿元的中小房企转身成为资产超千亿的金融帝国。 2018年至2020年,罗玉平曾蝉联贵州首富的宝座。 然而,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天金融出现大溃败:23年的所有盈利亏了个精光后还倒赔66.5亿,公司也被摘牌强制退市。 罗玉平曾拥有的辉煌,也随着*ST中天退市化为虚有。 01 从公开资料看,罗玉平是一位非常励志的白手起家富豪。 罗玉平生于1966年,四川合江人,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研究生班。 在那个大学生紧缺的年代,罗玉平却进入了工地,成为了一名包工头。 在工地一干就是几年。在此期间,罗玉平结识了日后的合作伙伴——肖春红。 此后,两人开始合伙在遵义承揽建筑业务。 直到1998年,两人才转战贵阳。肖春红成立了宏立城集团,罗玉平则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一职。 创业初期,肖罗二人拼劲十足,无论晚上应酬到多晚,第二天早上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二人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那几年,在贵阳随处可见宏立城开发的项目。 两人合作6年后,罗玉平开始不满现状并决定出走单干,誓言要超过宏立城成为贵阳“房产一哥”。 在此期间,罗玉平暗渡陈仓,另成立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2004年,两人分道扬镳。 此后,罗玉平主持开发了金石桥南苑和金石桥御景传奇两大项目,开始在贵州省房地产圈崭露头角。 员工眼中的罗老板出手大方,又讲究速度与排场。 这样的性格也使其在政商界积累了不少人脉,在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2006年,罗玉平拿出全部家当,创立了金世旗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年后,罗玉平通过金世旗控股收购了受坐庄案丑闻影响的贵州第一家上市公司——世纪中天。 收购之后,罗玉平将其更名为“中天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据媒体统计,罗玉平仅用了1.9亿便将总资产12.7亿元的世纪中天收入囊中。 借助世纪中天的声誉和资源,中天城投很快超过了宏立城成为了贵阳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正当所有人认为中天城投即将面向全国攻城略地之时,罗玉平却将战略发展转向金融市场。 2013年开始,中天城投斥资参与贵州银行的募资计划,通过两次增资取得贵州银行1.63%的股权。 02 涉足金融,通过资本快速扩展自己商业版图,可以说是每一位地产商和民营企业家的梦想。 2015年,贵州省提出了“引金入黔”。一心构想建造金融帝国的罗玉平顺应政策,首次提出了“大金融、大健康、特色精品地产”的战略发展方向。 正是这一年,罗玉平通过贵阳金融出资20亿收购了正处于风雨飘摇的中融人寿20%股权。 此后的一年,贵阳金融又先后增资近40亿收购了中融人寿31%的股份。 由于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的单个股东最高持股不能超过51%,因此,中天城投对中融人寿的持股份额定格在51%。 与此同时,罗玉平又通过中天城投斥资30亿元收购中天国富证券66.67%股权,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在金融圈跑马圈地的同时,罗玉平通过旗下公司相继投资或入股数十家企业,多数涉及投资和能源业务。并以大股东身份参与发起设立华宇再保险、以单一大股东身份参与设立百安互联网保险等。 不知不觉,中天城投已从一家中小房企蜕变成为了一家资产超千亿的商业巨头。 巅峰时期,中天城投的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罗玉平的身价也突破百亿。 2017年,中天城投宣告彻底摆脱房地产商的身份,将公司更名为“中天金融”。 彼时,公司金融类业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982%。 在金融市场尝到甜头的罗玉平,野心也是越来越大,剑指行业排名前四的华夏人寿。 2017年初,肖建华在香港四季酒店被有关部门带走,明天系帝国摇摇欲坠。 罗玉平再次看到机会,决定拟斥资超300亿元收购华夏人寿。 同年11月,中天金融与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胜世纪签订框架协议,拟以310亿元收购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并且支付了70亿元定金。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中天金融的总资产规模仅为760亿左右,而华夏人寿的资产规模已超4000亿。正因如此,该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并被外界比喻为“蛇吞象”。 面对庞大的华夏人寿,狂飙激进的中天金融仍然相形见绌。 为了能顺利将华夏人寿收入麾下,罗玉平一口气卖掉了70辆豪车,并拉来了浙江浙商产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消息称,浙商产融将为其提供100亿元借款,借款期限为36个月。而这笔资金正是用于收购华夏人寿。 除了浙商资本外,罗玉平还获得了贵州一家煤老板15亿援助。 为了顺利拿下华夏人寿这只庞然大物,罗玉平将地产板块(中天城投)明码标价以180亿挂牌出售。 然而,买家佳源创盛只开出了89亿价格。 然而,没想到的是,因收购方出现债务问题资金捉襟见肘,罗玉平连这89亿也没拿到手。 最终,因无力支付尾款,收购华夏人寿一事一直被搁浅,70亿元定金因合同原因也无法收回。 03 收购华夏人寿“失利”,成了中天金融扩张的重要转折。 当罗玉平骋驰在收购的道路上时,大本营却隐现危机。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公司的盈利能力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天金融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0.82亿元、14.67亿元、11.08亿元、5.72亿元、-64.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9.18%、29.53%、24.41%、48.40%、1221.92%。 更致命的是,2022年公司再次曝出亏损160亿。 对此,资本市场感到震惊,中天金融的股价也出现断崖式下跌。截至发稿,中天金融市值仅为28亿。 在此期间,公司内部又出现了人事动荡,中天金融高管离职的消息频频传出。 一名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令其最寒心的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人员的态度:“想让谁走就让谁走”、“让你在这个行业混不下去”。这些话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态度。 此外,还有报道称,中天公司内有人擅自利用公司资源以公谋私,利用公司资源干私活,同时员工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还出现了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的现象。 除了公司内部问题不断,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收紧,房企融资渠道开始收窄,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地产圈拉起警报。 更让罗玉平头疼的是,曾被中天金融寄予厚望的中融人寿因踩雷房地产投资发生巨额亏损。 根据中天金融披露的2021年度财报,中融人寿当年亏损65.36亿元,成为中天金融主要参控股公司中亏损最大的一家。 这件事犹如一条导火索,有关中天金融的负面消息纷至沓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2年4月,中天金融再次丢出重磅消息——宣布公司债务违约。 中天金融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逾期债务本金合计40亿元。其中这40亿的债权人包括长安信托、兴业银行(15.520,-0.04,-0.26%)贵阳分行、昆仑信托、珠海横琴金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上海杰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5家公司。 对此,中天金融回应称,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和解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展期、部分偿还等方式,争取尽快与债权人就债务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公司将通过加快推进住宅、商业、公寓、车位等资产去化,加快回收应收账款等方式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然而,有关中天金融负面的消息并没有到此戛然而止。此后又被爆出了与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以及渤海人寿的诉讼纠纷。 2022年开始,中天金融陆续收到许老板和姚老板的控告——要求还钱。 据媒体报道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天金融与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渤海人寿之间的经济纠纷已超过50亿。 目前,公司已进入清算重整程序。 如今的中天金融已陷入四面楚歌、内忧外患的境地。或许罗玉平自己都没想到,亲手创建的千亿帝国坍塌得如此之快。...
近日,兴业信托因筑地D015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筑地D015)受到各方关注。因该计划迟迟未能完成兑付,且兴业信托在产品设计、销售,以及后续管理中存在多处涉嫌违规情况,筑地D015部分投资人向福建银保监局实名举报兴业信托。 有投资者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银行保险违法行为举报调查意见书】——闽银保监举复【2023】65号,该文件显示,福建银保监局在对投资人所举报相关情况做出调查后表示,兴业信托个别销售人员,在产品销售推介过程中,存在信托产品收益率表述不严谨、不完整情况;在产品投后管理中,存在履职不到位情况;且兴业信托经营该信托计划时,存在对股权项目底层资产管控力度较弱情况。 中国网财经采访到兴业信托,其证实存在上述文件,但并不知悉文件相关内容。其同时表示,“投资人向监管部门投诉我公司旭辉项目后,我公司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调查工作,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全力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监管认定投后管理不到位 公开资料显示,筑地D015总募集金额4.5495亿,成立于2021年4月20日,到期日为2022年10月20日。该信托产品风险等级为R2级,资金用途是股权投资,年化业绩比较基准为7.5%-8%;项目通过对spv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最终投资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秀路与新如路交汇处“滨旭府”项目,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对赌回购方之一。 2022年10月20日,该产品并未按时兑付,旭辉集团构成违约,并引起后续一系列风波。兴业信托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多种因素影响,“兴业信托·筑地D015(旭辉杭州新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交易对手旭辉集团流动性出现紧张。截至10月25日,本信托计划项下尚未收到交易对手应向受托人支付的标的股权回购款。兴业信托已第一时间催促交易对手履行回购义务代偿义务。 同时有投资人反映,2022 年 11 月 2 日,兴业信托在未召开受益人大会、未取得受益人同意的情况下,与旭辉方签署信托计划展期协议;另据《北京商报》报道,该项目已展期两年,将于2024年11月20日前偿还所有剩余标的股权回购价。 对于投资人反映情况,兴业信托表示,其始终将维护投资人的合法利益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兴业信托已于2022年10月25日发布临时信息披露,并于2022年10月26日发布第三季度信托资金管理报告,提示投资者本信托计划项下尚未收到交易对手应向受托人支付的标的股权回购款,并第一时间催促交易对手履行回购义务和代偿义务。目前兴业信托正积极与交易对手旭辉集团协商退出方案,切实履行受托人职责,维护投资者利益。 但有部分投资人并不同意兴业信托方面做出解释,并向福建银保监局举报筑地D015计划存在“通过明股实债方式变相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债务性融资,且配合房地产公司进行债务虚假出表,与兴业银行超额重复融资”问题。 根据投资者提供的【银行保险违法行为举报调查意见书】——闽银保监举复【2023】65号文件,福建银保监局经过调查后回复,筑地计划为股权类信托产品,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兴业信托存在投资人所反映的问题。但调查发现,兴业信托经营该信托计划时,存在对股权项目底层资产管控力度较弱问题。 另外,针对投资人向福建银保监局反映,兴业信托存在“贷后监管严重缺位,无视该项目资金被抽逃”等问题,福建银保监局调查后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兴业信托默许纵容项目公司抽逃资金、默认交易对手挪用信托资金。但兴业信托已监测到SPV公司回款异常且持续未达标,应知晓SPV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存在投后管理履职不到位问题。 记者注意到,兴业信托投后管理履职不到位,不仅反映在对项目公司资金管理上,其同样未能对项目对赌方形成有效约束。 兴业信托发布筑地D015《2022年第三季度信托资金管理报告》中称:“本信托已触发对赌条款,我司作为受托人于 2022年8月17日向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旭辉置业有限公司发送《提前回购通知函》,要求旭辉方提前对标的股权进行回购。2022年9月29日,我公司基于旭辉舆情再次向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旭辉置业有限公司发送《提前回购通知函》,要求旭辉方尽快对标的股权进行回购。”但截止产品到期日,旭辉集团仍未兑付,并最终构成违约。 对此福建银保监局表示,该信托计划存续期间多次触发A类对赌条款,表明信托财产可能面临风险,兴业信托在项目存续期间未及时向投资者披露标的股权触发对赌条件的情况、未披露前期未行使回购股权权利的充分理由,以及后续兴业信托要求交易对手方回购股权但其未履行回购义务的具体情况,存在信息披露不到位问题。 曾引起受托人“怒怼”投资人 针对上述筑地D015未能到期兑付,以及该计划存在种种问题,投资人曾多次向兴业信托维权,但问题均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并于去年12月爆发了信托公司工作人员与投资人之间的言语冲突,并使兴业信托一时间深陷舆论“漩涡”。 2022年12月中旬,一条有关时长超过4分钟的某信托工作人员“怒怼”投资人的视频,很快在圈内传开,并引发大V转发,短短数小时,转评赞已破3000+,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大关,后来该视频在微博平台已经下线,但是在其他平台上,以及多个微信群里都保留了完整版。 后经多家媒体证实,上述视频中所涉信托公司工作人员来在兴业信托。在视频中,该工作人员大声喊道:“你们跟我客气,我就跟你们客气;你跟我不讲理,我就跟你们不讲理;我已经忍你们很久了;我天天在外面奔波,替你们要钱,你们天天跑过来,我得天天陪着你们。不要干扰我的工作!天天叫我来,叫我怎么工作。你们没要我来?这是我的项目,你们耽误我的处置工作就拿不到钱。” 有接近兴业内部人士曾向记者表示,上述视频所反映情况并非当时真实情况,有被曲解部分。同时,兴业信托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妥善应对本次信托计划兑付危机,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兴业信托已成立筑地D015项目处置专班小组,并已向旭辉集团发送《到期还款告知函》及相应的律师函,目前正在尽最大努力与旭辉集团谈判,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做好“保交楼、保民生”工作,项目处置进展信息将按照合同按期进行披露。 房地产资产占比较高,业绩下滑明显 记者了解到,除上述引起一系列因涉房业务引起风波外,今年5月,据上市公司ST泰禾(股票代码:000732.SZ)发布相关公告表示,近期其收到多份《执行通知书》,因债务到期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兴业信托申请强制执行,涉案的金额合计31.86亿元。 对于上述事件,兴业信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兴业信托一贯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尤其在近年各种内外部风险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一方面加大风险审查力度,响应信托转型号召,不断调整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另一方面不断加强风险资产处置,化解相关风险。 兴业信托2022年年报显示,信托资产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房地产资金信托资产规模113.44亿元,占本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的6.12%,该类项目受国家宏观政 策影响相对较大,房地产市场价格与销售状况将影响信托项目的资金回笼。本公司集合类房地产信托融资担保较为充足,抵押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融资人违约成本高,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设置得当。 另据兴业信托自营资产/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表显示,在其自营资产和信托资产中,分布在房地产领域的资产仍占比较大。2022年,兴业信托自营资产最终录得193.9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资产33.42%占比最高,规模达64.8亿元;总计1854.59信托资产中,房地产资产占比26.11%,规模达484.17亿元。 据信托业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房地产资金信托规模为1.13万亿元,同比下降0.44万亿元,降幅28.21%,环比下降7.88%,占比降至7.38%,同比下降3.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6个百分点。 另外,记者注意到受风险事件突发等影响,2022年兴业信托自营资产不良率出现明显上升,2022年末达29.93%,相较起初上升8.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其最终录得总资产648.81亿元。同期,受利息净收入锐减等影响,兴业信托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下滑10.52%;净利润2.59亿元,同比下滑72.29%。 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 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 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 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 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 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 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 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 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 财经贝EHZ客服: 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