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小牛在线逾期、假标、黑幕重重,投资人欲哭无泪。案例:小牛在线会员账号139****9918(因手机号码隐私、账号中间四位数隐藏)的投资人专项回款资金被小牛在线截留(被截留一半款项标的编号:安稳投-125天20180330-25194-t)、更有多个标的资金未兑付等,投资人深受其害..... 小牛在线出现假标,其创始人彭铁和高管已经涉足犯罪。 10月12日,小牛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小牛在线应深圳市金融办要求于本月12日前将电子版和纸质版的自查报告及承诺书同时提交给监管部门。与此同时,债转缓慢依旧存在,更令外界不解的是,小牛在线依然存在虚假标的,以“安逸信Z20180509-569”标的为例,该标的企业借款方是上海寅旺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陈子寅,但陈子寅对记者表示“我从没有在任何借款平台上借过钱,这不是我借的,对这笔借款完全不知道。”这不仅仅只是假标,伴随假标的是小牛在线高管们的犯罪行为! 上海汇筠律师事务所胡郁舒律师认为,平台提交自查报告只是平台自己检查完成,在自查报告中,需对平台自身存在的虚假标的等问题如实汇报,并由高管和股东签字。平台提交自查报告后,由当地金融办和协会对平台进行现场检查,哪怕金融办检查通过,并非意味着获得备案资质,需进一步等待备案政策的发布和落实。 债转缓慢存假标 “昨晚回款一块八“、”两个月出来0.82%“、“转了16次,出来了50元“...... 在一个190人的“小牛在线回款交楼群”微信群中,投资人每天都在交流自己标的到期退出的进展情况。这些投资者的所投的小牛在线产品有安稳投、升财牛、月续牛、存续牛、随心牛等,其中投资“安稳投”的投资人数量居多。 “安稳投”是小牛在线平台推出的委托投标工具,用户委托平台将资金投向平台项目,且回款本息由客户委托系统复投,期限结束时可转让退出。小牛在线“安稳投”产品投资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到期退出无法提现。 投资人乔女士在小牛在线平台上投资的一笔安稳投产品于2018年8月8日结束锁定期,在结束后乔女士多次发起转让,但至今只转出了0.82%,目前回款共60多元。乔女士在群里无奈地说,“刚刚继续申请转让,也不知啥时候是个头。”广州深圳的投资人果果则认为,“有百分比就有盼头,转了几次都是0(进度)。”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小牛在线平台债转专区出现多只问题标的。据《投资者报》记者观察,10月15日,平台在债转专区显示的300个标的中,有大量是问题标的。其中,多数问题标的特点是剩余期限较长,利率较高,标的中借款人的信息不明。 在10月15日的债转标的信息中,“安逸信Z20181015-148950”、“安逸信Z20181015-149480”与“安逸信Z20181015-148966”借款人除了姓名、身份证与借款金额不同,其他基本信息完全一致 “安逸信Z20181015-148950”标的的借款人是33岁的章先生,借款总额为13.9984万元,借款36个月,其转让金额为363.82元,剩余期限为903天。章先生借款用途为个人消费,还款来源为个人收入。在平台披露的工作信息一栏中,工作行业\性质、工作地点、工作职位均显示“无”,而在月收入一栏中写的是35000元。 在信用信息一栏中显示,章先生最近一次借款时间为2018年3月29日,历史借款次数为1次,借款金额与待还本息金额分别为13.9984万元和17.1480.4万元。 以上披露的信息与“安逸信Z20181015-149480”、 “安逸信Z20181015-148966”除了姓名、年龄、身份证件号码不同外,其余信息完全相同。 这样信息高度雷同的标的在小牛在线平台债转专区还有很多,除了个人信贷,还存在企业经营贷的虚假标的。 经调查,“安逸信Z20180509-569”标的的企业借款方是上海寅旺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陈子寅。信息显示,该公司于2017年12月22日,在小牛在线平台以企业经营性贷款的名目借款100万元,借款期限为120个月。 在该标的中,平台对借款企业基础信息的披露除了组织机构代码和营业执照外,其他均无显示。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负债情况、涉诉情况、还债能力等关键信息,小牛在线均显示“企业未提供”。 《投资者报》记者致电上海寅旺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陈子寅,陈先生否认了在小牛在线平台这笔借款,他说,“我从没有在任何借款平台上借过钱,这不是我借的,对这笔借款完全不知道。” 相关阅读: “千亿规模”的小牛在线假标显现!下一个暴雷的草根投资? https://www.wdcj.cn/1012077.html...
最近,诺亚财富在2018年钻石年会上将维权客户作为反面教材公之于众,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维权事件缘起于两年前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辉山乳业。有部分投资人调查发现,诺亚财富在筛选投资标的时存在违规情形后,向江苏证监局投诉。歌斐资产因此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日前又被曝出其多个银行账号已被查封。“他们刻意丑化我,他们恨我。”谈及这一事件,诺亚财富“照片门”主角韩庆国有些激动。12月6日,韩庆国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因为苏州中院查封了歌斐资产3个银行账户,我也是委托人,我代表我们公司到法院递交的申请。苏州中院11月7日发的裁定书,11月23日他们开年会。”韩庆国称,“诺亚财富侵犯我的肖像权,还说我收‘黑钱’(维权费),捏造虚假事实。”目前其已在多地法院对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及相关涉事主体提起个人名誉权侵权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诺亚财富多方人士,试图求证并了解“歌斐资产三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汪静波及相关涉事主体被告”是否会对诺亚财富正常经营造成影响。诺亚财富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鉴于涉及私募基金产品,相关信息根据法规和监管要求不宜对社会公众披露。受累辉山乳业诺亚财富与投资人的恩怨纠葛由来已久,而究其原因还要从诺亚财富所投项目频繁踩雷说起。2017年3月,辉山乳业陷入百亿债务风波,诺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诺亚财富”)全资子公司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歌斐资产”)涉及辉山乳业债务危机的产品有两只,分别是歌斐创世优选一号投资基金和歌斐创世优选二号投资基金。官网显示,歌斐资产成立于2010年,是诺亚财富定位于集团旗下专业的资产管理平台,以母基金为产品主线,业务范围涵盖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投资、公开市场投资、机构渠道业务、家族财富及全权委托业务等多元化领域。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歌斐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569亿元。韩庆国就是歌斐创世优选一号投资基金(辉山乳业项目)机构投资人的全权委托代理人。据韩庆国介绍,其所在的公司苏州市某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投了1000万元,约定的年化收益率是7.2%左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显示,歌斐资产涉及辉山乳业的债权总计达5.479亿元。歌斐资产曾向法院申请强制令,冻结辉山乳业及杨凯、其夫人和Champ Harvest Limited在香港的资产,以协助歌斐资产在上海提起的法律诉讼。但法庭文件显示,歌斐资产冻结辉山乳业香港资产的申请已被拒绝,法院没有针对该公司批予非正审强制令。那么,上述项目最新进展如何?诺亚财富还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诺亚财富方面并未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给予正面回复,仅表示,辉山项目在处置过程中有任何新进展,公司会依法合规继续对相关投资人汇报进度;公司将继续依法妥善处理辉山项目投资人的诉求,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韩庆国告诉记者,辉山乳业项目目前在全球招募战略投资人,第一次没成功,10月15日后又延长了一次,第二次11月15日已经结束,也没有招募到,没有机构接盘。在韩庆国看来,诺亚财富对外宣称辉山乳业在恢复中,但实际上辉山乳业债务多,短时间内还清债务很难。“如果后期的破产重整方案没有被债权人接受,将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相关债权的清偿顺序,法律是有规定的,我们作为普通债权人顺序靠后,能拿到的投资款微乎其微。”韩庆国称。监管方介入诺亚财富“踩雷”辉山乳业引起投资人不满,部分投资人调查发现,诺亚财富在筛选投资标的时存在违规情形,因此相关投资人进行维权,要求诺亚财富偿还投资款及收益。韩庆国告诉记者,其发现诺亚财富在投资辉山乳业项目时存在违规情形,分别在2017年七八月份、2018年1月份向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下称“江苏证监局”)方面投诉相关问题。随后的2018年7月31日,江苏证监局对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指其在两只以辉山乳业产品为基础资产的基金中未履行诚实信用义务、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警示函显示,未履行诚实信用义务方面,歌斐资产明知基金受让的基础资产系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沈阳)有限公司对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的借款债权,却在基金合同中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则涉及三方面:基金合同关于产品风险的揭示前后不一致;未对尽职调查中收集的辉山中国合并会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仔细审阅,未发现报表中部分数据勾稽关系的明显错误;未对尽职调查报告中的相关公司股权结构图进行仔细审阅,未发现图中辉山集团的股权结构与实际不符。韩庆国表示,在江苏监管局对歌斐资产出具警示函后,其所在公司(辉山乳业项目投资方)在2018年10月提出仲裁,随后法院查封了歌斐资产3个银行账户。对于具体细节,韩庆国方面表示,在仲裁期,按相关要求暂不能透露。不过,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歌斐资产的交行、中行、农行三账户被冻结,冻结资金550多万元,冻结方式为网冻,冻结期限为一年(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2日)。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投资方是希望仲裁委仲裁撤销相关合同,要求歌斐资产返还全额投资款,并偿付从投资项目开始按银行存款利率计息的利息,且承担相应的费用。从提出复议到撤回对于江苏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内容,诺亚财富方面曾在回复相关媒体时表示,由于通知有关内容与相关法院就辉山案件的生效判决认定事实有所差异,公司将就相关问题与监管机构作进一步的汇报。有歌斐资产辉山乳业项目投资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出来以后,诺亚财富向证监会提起行政复议。不过,上述投资人提供的一份行政复议终止材料中显示,因歌斐资产要求撤销行政复议申请,证监会准予,行政复议终止,落款时间是2018年11月29日。此外,上述投资人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行政复议的问询笔录文件,文件显示,询问对象是歌斐创新事业部投资总监,其有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是专业的财务人员。笔录显示,当被问及明知歌斐创世优选一号、二号投资基金受让的基础资产系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沈阳)有限公司对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的借款债权,却在基金合同中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时,歌斐资产创新事业部投资总监表示,歌斐资产法务认为叫应收账款转让合同不违背基础债权的法律实质。据其了解,歌斐资产类似产品中有基于贸易关系的应收账款债权,也有基于借贷关系的基础债权,都称之为应收账款债权。而当被问及“公司关于尽调有无相关制度”时,歌斐资产创新事业部投资总监表示,没有强制的尽调制度。公司会根据私募产品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尽调(FDD)或法律尽调。考虑到辉山乳业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是公开信息,且审计师是四大所,常规认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所以该项目未聘请中介进行财务尽调。韩庆国认为,歌斐资产在选投资标的时没有聘请外部的会计师及律师做相关的尽调,导致投资失利,这个单应该歌斐资产来买,不应该由投资人来买。“明知是借款债权却在基金合同中故意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涉嫌欺诈。”韩庆国称。知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歌斐资产辉山乳业项目投资人与歌斐资产的仲裁大约在2019年2月到3月期间开始审理,相关通知已通过仲裁中心向歌斐资产送达。“照片门”投资人和诺亚财富方面矛盾不断激化,也导致了后来“照片门”事件的发生。11月23日,2018年诺亚财富钻石年会在丽江召开。会上,汪静波表示 “出清坏的参与者,是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在讲到 “承担责任和独立思考是投资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时,大屏幕同步显示的PPT配图是未做技术处理的投资人维权活动现场照片。照片显示,多位投资人面部轮廓清晰。经韩庆国确认,照片中涉及到的几名投资人中有一位是辉山项目机构投资者授权委托人,其余均是辉山项目的个人投资者。其中,韩庆国三张外貌轮廓清晰的照片被单独展示,并在照片上方附上微信聊天内容:“有一个叫韩庆国的人,说是建立了个维权群,要交维权基金万分之五,我判断他是骗钱的,你知道这个人吗?”。在照片下方还配有“韩庆国,公司机构客户苏州市某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授权委托人,2018年多次来到公司通过…… ”的字样。对此,韩庆国表示,根本没有这个事实,这是捏造的。韩庆国名誉侵权案代理人、江苏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李沪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诺亚财富相关人士把韩庆国肖像在会议上公开,指出其向投资人收取万分之五的维权费用,并暗示韩庆国是骗子,该行为一方面侵犯韩庆国的肖像权;另一方面涉嫌诽谤,侵犯韩庆国的名誉权。李沪麟表示,事实上,韩庆国没有收取投资人万分之五的维权费。12月6日,韩庆国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做了相关陈述。据李沪麟了解,收取维权费是存在的,但收取的费用并没有给到韩庆国,而是由一位姓王的女士管理,支出多少都有明细,韩庆国本人没有经手,不存在韩庆国欺骗投资人,收取维权费的情形。王女士也同韩庆国到公安机关作证。韩庆国向记者提供的相关法律文件显示,其已于11月29号前往泰兴市人民法院,以名誉权纠纷,将汪静波、上海诺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诺亚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韩庆国要求判令,三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澄清事实,赔偿原告相应损失并承担本次诉讼费用。泰兴市人民法院传票显示,上述案件将在2018年12月25日开庭审理。“我们将申请网上直播,对于我个人的诉求,诺亚财富方面至今没有任何回复。”韩庆国表示。李沪麟介绍,韩庆国在泰兴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考虑到诺亚财富在丽江开会期间进行名誉权侵犯,是侵权行为发生地,韩庆国又在丽江公安报了案。目前对于韩庆国名誉权案是民事和刑事一起进行。数次被牵连不止辉山乳业,诺亚财富近年来数次被牵连进风险事件。公开资料显示,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创世鑫根并购基金曾参与设立乐视鑫根并购基金,认购优先级23亿元,此后乐视网资金危机爆发。诺亚财富曾表示要求该基金管理人暂停新的投资,并推动将基金已投项目加快退出。根据工商信息,深圳市乐视鑫根并购基金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注册成立于2015年11月26日,注册资本48亿元,其中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缴32亿元。近年来,诺亚财富还多次曝出风险事件。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被曝“烂尾”。有投资人称,在此前的宣传中诺亚财富承诺“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的收益目标。6年后该项目并未上市,6名投资人还上告证监会,称诺亚财富存在夸大销售问题。诺亚财富相关基金产品还深陷新三板困局中,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诺宝新三板麟凤一号和歌斐诺宝新三板麟凤二号两款产品作为母基金,将资金投向了知名私募鼎锋资产和景林资产发行的新三板基金产品。然而,随着一些曾受追捧的新三板企业市值一落千丈,有消息称,目前诺亚财富的这两款产品三年期限已到,因无法清盘退出又被迫延期二年,何时“解套”已成难题。此外,诺亚财富子公司还牵扯进一桩诈骗案中。诺亚财富方面称,“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资管计划系项目遭遇违法个人和机构恶意合同欺诈所引发的刑事案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此案两名被告因合同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十年有期徒刑。不过,这款资金被恶意挪用的产品,当初被介绍为“诺亚最安全ABS”。半年三遭监管通报所投项目频繁踩雷、风险事件频发,诺亚财富子公司半年三遭监管通报。除了上述江苏证监局下发的警示函之外,今年5月29日,香港证监会官网披露的消息显示,诺亚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下称“诺亚香港”)因在销售及分销投资产品方面的内部系统和监控缺失,遭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谴责并罚款500万港元。香港证监会指出,诺亚香港在产品尽职审查、合适性评估、提供予客户的资料,以及销售方面的监督及监控措施等方面没有遵守有关规定。事件起因是,2016年3月,香港证监会对诺亚香港的业务活动进行视察,发现诺亚香港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存在为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测试问卷不完善,产品风险评级欠妥,向客户出售不合适产品,销售人员没有向客户提供投资意见相关文件,没有足够监督机制监察产品销售情况等不规范行为。之后,诺亚香港按要求进行了独立检讨,采取了补救行动,并提供了纠正报告。2017年1月,香港证监会与诺亚香港共同委聘的独立检讨机构识别出不规范交易1243宗,涉及约5.23亿美元、757名所谓的“专业投资者”客户。对于项目赎回后净亏损或仍持有但受影响的客户,诺亚香港同意补偿亏损,要约赎回或出售客户所持项目。结合解决方案和相关情况,香港证监会作出了谴责并罚款500万港元的纪律处分。最近的1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安徽证监局网站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称,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防范利益冲突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安徽证监局决定对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据记者了解,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10日,法定代表人为殷哲,是诺亚财富的全资子公司。就诺亚财富如何应对上述不足等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诺亚财富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该相关人士未作回复。...
2014年春天,一位青岛女开发商在楼市调控中资金链断裂,远遁海外躲债,留下一个占地600余亩的烂尾楼盘和至少12亿元的欠款。伴随着上一轮楼市刺激政策,她的烂尾楼盘奇迹般复活,还以借鉴美国长岛模式的高端定位,一举售罄。女地产商不再失联,而是回国收割红利,又过上了开着游艇、出海钓鱼的生活。反反复复的调控,成就了一个个人间传奇,同样让人产生房价越调越高的预期。自2016年10月开始的这一轮调控,迄今过去两年多时间,依旧没有松绑迹象。甚至有观点称,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站上历史大顶。确实,房企融资越来越难、拿地越来越谨慎。就连“宇宙第一房企”万科都在高喊“活下去”。寒冬之中,各个利益群体正在如何度日?寒冬过后,我们又将遇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楼市?本期开始,《棱镜》将从房企融资、土地市场等角度,推出“楼市后调控时代”系列报道,试图拨开迷雾、管中窥豹。对于房企来说,资金如水,但水价越来越贵。正如富力地产,2017年豪掷200亿元收购万达77家酒店,激进投资之后,而今却躺在干涸的资金池中等待救援。该公司截止2018年三季度报显示,有息负债高达1556亿元。约63亿元的账面资金,尚不足以支付未来一年的财务成本。今年以来,富力连续四次发债失败,只得通过股权增发等手段,争取资金上的喘息空间。这对于一向注重公司股权控制的华南房企来说,不啻于断臂求生。富力不是孤例,即便是恒大、融创等销售规模排名全国前五的龙头房企,同样面临着债务和融资的双重压力,其中恒大11月份发债年利率已经高达13.75%,接近过去的两倍。按照恒大研究院的计算,除去民间融资和类金融机构贷款,中国房企截止2018年上半年的有息负债余额已是19.2万亿元的天量,每年的财务成本不会低于1.7万亿元。在这个资金并不宽裕的年份,中国银监会又要求严格执行“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和“严控房地产开发贷管理风险”等分类监管规定,过去凭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高规模发展的房企们,现在面对高成本资金,不惜“饮鸩止渴”。融资的政策窗口此时悄然打开,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房企发债总量546.5亿元,环比上月上升99.0%,尽管综合发债成本高达8.54%,创下2015年以来单月融资成本的最高水平。腾讯新闻《棱镜》注意到,大多数房企的发债目的是“调整公司债务结构、满足资金需求、偿还境内公司债券及金融机构贷款”。这是中国房企一直以来的“借新还旧”游戏,恒大、融创等巨头房企,更是资金链上踩高跷的个中高手。在这些巨头都在高喊“安全第一”、“活下去”的口号之时,其他中小房企的日子又是怎么样呢?房企都在借新还旧恒大是中国房企的风向标,该激进时激进,该减债时减债。而在中国房企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刻,恒大同样动作频繁。自10月以来,这家2017年销售规模全国第二的房企启动了一系列融资动作,不惜将尚未付清价款的香港“恒大中心”再次抵押,寻求筹集15亿美元的融资。此后的一个多月,恒大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景程有限公司先后发行四期美元优先票据,合计融资28亿美元,年利率最低11%,最高达到13.75%,比该公司2017年净利率(11.9%)还高出1.85个百分点。其中,恒大董事长主席许家印自行认购10美元,以示对公司的支持和信心。发债年利率如此之高,足可反映出恒大急需资金。该公司2020年到期的部分未偿美元债的收益率尚只有7.5%。恒大是中国负债第一的房企,截止2018年上半年,有息负债净额6762亿元,净负债率虽有所下降,但依旧停留在127.3%这一高位。自2018年6月底起算,该公司此后一年共计2800亿元左右的债务到期。该公司长期依靠短期融资和“借新还旧”,缓解债务压力。此次美元优先票据的融资目的,即“主要为现有离岸债务再融资”。“在中国境内的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规模比较大的中国房企,大多都在寻求海外发债,而且愿意接受更高的年利率。”一位长期活跃在香港的金融中介对腾讯新闻《棱镜》感慨,投资者一方面担忧中国房企的偿债能力,一方面又抵制不了高回报的诱惑。截止2018年11月底,中国房企在海外发行美元债券总额约41亿美元,环比增长419.3%,平均境外债融资成本11.47%,较前10月境外发债成本6.45%增长5.02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测算,尽管11月份中国房企的境外收益债券利息成本大幅提升,但预计该成本会在未来保持在较高水平。即便如此,对那些房企来说,这依旧是难得的政策窗口期。自2017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最严调控时期,中国证监会放缓了境内公司债券的审批速度,包括融创在内的多家头部房企公司债中止发行。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自当年第二季度起,基本暂停发放房企海外发债的批文。2018年上半年,呼吁监管部门放宽发债限制的声音渐高。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在《银行家》杂志撰文建议,“对于有能力赴海外发债的房地产企业,发改委和外汇局在完善备案制度的同时,应进一步简化直接境外发债的审批程序,降低直接海外发债的门槛,通过政策引导募得资金的用途,帮助房企更便利地以较低成本获得海外资金。”“进入10月,监管部门明显加快了发债审批速度,不管是海外美元债还是境内债券,从拿到批文到完成发债,前后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一家A股上市房企的CFO对腾讯新闻《棱镜》分析,房企债务大量到期,可能是债券发行审批加快的关键原因。恒大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下半年到2021年是房企债务集中兑付期,规模分别为2.9万亿元、6.1万亿元、5.9万亿元和3.4万亿元。面对这一难得的政策窗口,各家房企都在加速融资。据中原地产统计,进入11月份以来,有30余家房企发布了境内外融资公告,既有行业龙头,也包括民营企业,融资类型包括增发、优先票据、中期票据、可换股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ABS等形式,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有的房企融资是“借新还旧”,还有一些则在逆势扩张。包括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保利在内,中国房企Big5截止2018年上半年的有息负债总和高达1.585万亿元。值得玩味的是,在融创、恒大、碧桂园开始强调“安全第一”之际,财务一直很“安全”的万科却坐不住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以来,万科至少发起14次并购,累计耗资超过230亿元。除却通过并购间接拿地之外,万科前10个月新增建筑面积为4193.4万平方米,累计耗资1338.17亿元。据证券时报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万科合计拿地金额达到458.7亿元,相当于恒大、碧桂园、保利、融创四大房企拿地金额总和(477.5亿元)。万科的底气源于其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净负债率来看,该公司2017年底的这一指标仅8.8%,只相当于恒大、融创的零头。截至2017年底,万科持有货币资金1741.2亿元,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的总和(622.7亿元)。这样的房企自然成了融资市场的宠儿。11月15日,万科2018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完成发行,实际发行总额为20亿元,发行利率仅4.03%,相当于恒大新发美元债年利率的1/3。该公司发行的2018年度第八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为10亿元,利率为3.15%,是11月份房企融资中成本最低的一笔。不管是万科创始人王石,还是现任董事长郁亮,一直都以居安思危著称。万科2018秋季例会上,会议现场挂着满场鲜红的宣传标语——“活下去”,似乎给当今房地产行业浇了一盆冷水。“每到形势严峻,万科总会打响行业的第一枪,不仅带头喊行业不行了的口号,还会率先降价出货,”一位龙头房企中层对腾讯《棱镜》抱怨道,不要被万科的口号蒙蔽,它非常擅长“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毕竟它的负债是最低的、现金流是最健康的,在这个行业低迷期一定会抓紧时间壮大规模。”万科的“贪婪”正在见效。这家公司2018年前11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599.0 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 5439.5 亿元,排名重回行业第一。而在过去的2017年,万科的合同销售额一度落后于碧桂园和恒大。保利同样野心勃勃。2017年保利的合同销售额3092.27亿元,排名行业第五,仅以27.57亿元的微小领先优势领先行业第六的绿地。连续6年未曾进入行业前三的保利,喊出“2018年重回前三”的口号。这家央企背景的龙头房企之所以底气十足,与其融资成本极低关系莫大。克尔瑞地产研究显示,2018年上半年,保利通过各类融资方式,新增有息负债796.13 亿元。不过,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 保利的综合资金成本为4.86%,仅相当于恒大、融创等民营龙头的60%。凭借融资成本优势,保利还首次动用永续债这一武器。永续债的财务成本逐年攀升,一般来说,三年后所支付利率可能高达9%,甚至更高。比如,主动“去杠杆”的恒大于2017年6月30日,已经全部赎回了1129.4亿元永续债。而保利在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成功发行2018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永续中票)。该永续中票计划发行总额15亿元,实际发行总额15亿元,利率4.63%。2018年前三季度,保利累计新拓展项目108 个,新增容积率面积2456 万平方米;获取总成本1636 亿元,拿地金额占比销售金额53.9%。尽管截止前11个月的销售额依旧是行业第五,但从拿地金额来看,保利已经冲进前三,仅次于碧桂园和万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与万科、保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南房企五虎”之一富力,这家公司2018年以来的发债融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2月9日,富力地产取消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5月23日,富力取消了10亿元超短融发行计划;5月29日,富力一笔60亿元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宣告终止;8月29日,富力一笔60亿元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再次被终止。幸运的是,伴随着政策窗口打开,富力在9月份发行了三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合计拟发行总金额为122.21亿元;10月9日,富力获批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30亿元的公司债券。即便如此,富力依旧需要继续融资。该公司在11月5月宣布增发约8.0559亿股H股,募资约85亿元,用于“偿还债务、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投资”。这意味着,富力从9月起的三个月时间内,计划融资约315亿元。富力是房企中资金链吃紧的典型。该公司2018年三季度报显示,账面可用现金约63亿元,总负债高达2863亿元,有息负债高达155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7.73亿元。截至11月底,富力地产实现总权益合约销售金额约113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6%,但与其高企的有息负债相比,依旧难以匹配。富力之所以负债高企、现金流吃紧,与其此前的激进扩张关系莫大。2017年7月,万达、融创、富力的世纪大交易中,富力以200亿元价格拿下万达旗下77家酒店。2018年4月,富力地产还以57亿元收购部分海航资产,合作开发海口项目。“在市面上资金宽裕的时候,谁都觉得自己是在抄底,等现在融资环境下行,他们才发现自己是站上山顶。”一位粤系房企前高管对腾讯新闻《棱镜》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除非市场环境快速好转,但现在来看这是不现实的。”大批中型房企都试图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金补给。据腾讯新闻《棱镜》统计,截止2018年11月底,正荣地产、弘阳地产、大发地产、美的置业、恒达集团登录港股IPO,分别融资净额系38.44亿港元、19.81亿港元、7.4亿港元、29.17亿港元、3.13亿港元。2018年以来,中梁控股等7家中型房企申请赴港上市,目前都处于审批状态中。“中型房企还可以上市融资,但那些规模更小的地方房企,可能很难撑下去了。”一位河南本地房企副总对腾讯新闻《棱镜》说,“上一轮调控最紧的时候,也就是2014年冬天、2015年春天,大批地方房企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这轮行情起来后,大家又有些飘飘然了,真的以为房子卖得好是自己的本事。”...
多家内地银行在港股不受待见,屡次出现成交低迷甚至单日“零成交”的尴尬境况。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2月11日,广州农商行在香港全天无一股成交,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出现过单日零成交的情形。另外,从12月以来的总交易额也可看出港股交易清淡,并且股份制银行也难以避免,浙商银行在12月7个交易日的总成交额仅为5.54万港元,甚至低于港股的农商行。成交量低迷近期,港股银行成交低迷,甚至出现单日零成交的尴尬局面。12月11日,广州农商行全天无一股成交。浙商银行在12月3日的日均线为笔直的一条线,成交量和成交额均为0。延长时间线来看,11月单月内,就有徽商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九江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广州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出现过单日零成交的情形。除零成交外,多家中小银行甚至股份制银行在港股也呈现成交低迷的态势。12月11日,浙商银行在港股的成交量为1万笔,成交额为4.25万港元;而12月4日的成交额仅为1.29万港元。九江银行在12月6日-7日的成交额分别为1.27万港元、1.06万港元;甘肃银行近日也出现过单日成交额仅为6600港元的局面。进入12月以来,截至12月11日共有7个交易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这7个交易日中,浙商银行的总成交量仅为1.3万手,总成交额仅5.54万港元;广州农商行的总成交量仅为4.62万手,总成交额为23.1万港元;九江银行的总成交量为15.5万手,金额为162万港元。相比于H股上市银行的尴尬局面,A股银行新股的待遇却截然不同。12月11日,成都银行的成交量为5.5万手,成交额达到4605万元;而近期刚上市的长沙银行单日成交额突破1亿元;郑州银行当日的成交额也高达9155万元。多种因素分析人士认为,赴港上市银行交易不活跃、频现“零成交”的背后,主要是投资者结构不同、对内地中小银行还存在一定的担忧等因素导致。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认为,这一现象主要与香港的交易制度有关。一方面,香港投资者比较崇尚价值投资,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市场没有热点,投资者对此类股票的关注度就比较低。另一方面,香港股市没有所谓的壳资源问题,也就是上市比较容易,所以成交低迷是很正常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港股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而且70%-80%以上为机构投资人,所以出现零成交的情况跟市场的特点有非常大的关系,同时,也与最近市场的低迷有较大的关联。港股交易主要看重规模和知名度,因此银行要改变卖方市场态度。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也是银行港股低迷的一个原因。在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看来,中资银行股成交低迷,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比如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周期的弱化等因素。另外,目前港股和A股银行股的估值已经非常接近或者基本相同,所以在港股交易的优势较少,这也是交易低迷的一个技术性原因。银行的经营业绩不佳是否会导致交易不活跃,对此专家持有不同的意见。刘澄认为,交易不活跃与银行的业绩有关,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赴港上市的银行主要为一些中小银行,比如农商行、城商行,这些银行的未来经营业绩增长空间有限,甚至很多银行面临着经营业绩下滑,不良资产增加的状况。不过,王剑辉指出,交易不活跃虽然和业绩有一定关系,但是业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主要还是整体的估值比较便宜,也就是外部环境、周期预期为主要因素。加速回A事实上,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风险资产上升以及自身业务拓展的影响,商业银行存在补充资本的需求。而上市有助于补充银行的核心资本,同时也是快速补充资本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有更多的银行冲击资本市场,而与A股相比,上市较为便利的H股也成为中小银行选择的途径。虽然H股银行股频现交易不活跃、估值偏低、融资规模有限等现象,但是仍有不少内地银行继续冲刺H股。近日,来自港交所的公告显示,泸州市商业银行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计划于12月17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对于内地银行频繁冲刺H股,刘澄认为,主要是内地股市最近比较低迷,同时上市也需要复杂的条件、上市周期比较长,很多银行面临着排不上队的情况,即便排上队也需要漫长等待;而香港上市手续比较简单,使得很多银行将H股上市作为优选。A股市场仍是拟上市银行最为倾心的所在。为了解决H股的尴尬局面、多渠道补充资本,不少银行在完成港股上市后,又申请回A股上市。今年9月19日,郑州银行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A+H”股双上市城商行。青岛银行也于近日披露A股股票初步询价公告。此外,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浙商银行、重庆银行、锦州银行等都已宣布回归A股计划。对于赴港上市银行纷纷回“娘家”的原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目前来看,香港上市回归A股和直接在A股排队上市的银行数量较多,起步较晚的银行等候上市的期限可能会更长一些,且前景并不明朗,相比较而言,急于补充资本金的银行通过港股上市再回归A股是目前来讲比较现实的方法。另一个现实的考虑是估值问题,“从估值的角度和再融资的便利程度角度来讲,A股上市都更有优势。香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这也意味着A股上市银行发股筹资能筹集到更多资金,此外,A股融资使用的是人民币,港股融资港元还会面临汇率波动等问题,包括后续再融资需要经过更多的管理部门”。曾刚坦言。...
或许,很多人旅途中最漫长的路,是OTA平台的“套路”。“虽然看到过不少新闻的曝光,但是突然间让自己摊上了这种事还是有些懵了。”11月29日准备陪爸妈前往东南亚度假旅游的马晖,遇上了一件糟心事。她向懂懂笔记爆料称,在某OTA平台提前预订这款产品时,明明选择的是白天的航班套餐。但到了出行的前一天,她突然被告知旅行社为其提供的是“红眼”航班。“这种事情肯定要投诉到底 ”,马晖的声音里充满了怒火。几乎是在同一天,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对旅游行业10家OTA巨头进行了行政约谈,强调规范全市在线旅游经营行为,并要求涉投诉集中的企业,提交降低投诉量、设立投诉处理机制的相关办法和方案。投诉,真的有用吗?“我说要去消协投诉他们,结果对方理直气壮的说,产品页面、合同条款都有明确提示。”这让马晖感到非常无奈,由于时间、日程比较紧迫,她也不可能再去临时更改,于是只能“从了”。但是她出发前就下定决心,回国之后必须向有关部门投诉并申请维权。在部分旅游行业的内部人士看来,消费者投诉不是没有效果,但是这个感觉就像是挤牙膏:投诉多了,OTA平台就改一改;投诉降下去了,老问题还是会卷土重来。最终,投诉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拉锯战。据旅游315投诉平台发布的旅游投诉舆情报告显示,仅仅是在10月份,平台就收到了129条有效投诉,投诉量居高不下。其中涉及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诉108条,占比超过八成。近年来在线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但火爆的出行需求背后,也暴露出行业的不少问题——套餐、服务陷阱大行其道。无论用户有多精明,都免不了被平台摆上一道、算计一番。为何看似透明的在线旅游服务市场,仍有这些屡禁不止的弊端?经过信息时代反复锤炼的消费者,为何仍然无法摆脱被套路的窘境?这些投诉集中的问题,究竟是新猫腻还是老套路?产品说明用“蚊字”,下单自备放大镜“这些服务商的美工,设计详情页真的太‘细心’了。”马晖告诉懂懂笔记,因为考虑到爸妈是第一次乘机,加上年纪也大了,她在计划出游时特意选择了白天的航班。没成想,出发前头一天收到航班短信后,竟然是红眼航班。以为信息有误,她马上致电平台客服热线,却被告知该出行服务是由相关的旅行社提供,需要与提供方进行沟通。然而,旅行社的答复却让她哭笑不得。“对方强调页面标注的日间航班号只是待定,最终的航班是旅行社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的,而且详情也进行了说明。”得到回复后,她重新浏览了平台上这款套餐的介绍。果不其然,在页面备注的最下方,出现了一行颜色较浅、字体较小的文字。写着“往返乘坐航班,由服务提供商根据出行当天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不确保乘坐特定航班”。“试问一下,比介绍文字小一半的所谓特别声明,有谁会留意,这不明着挖坑吗?”然而,旅行社方面坚称自己没有责任,强调马晖确认下单就已经表示同意详情页面中承诺、说明的所有条款。这种说辞让她和家人感到十分气愤,本该轻松愉快的旅程,也徒增不少烦恼。而同样被平台美工小“蚊字”套路的,还有来自成都的读者韩颖。她告诉懂懂笔记,十月底她在某知名线旅游平台上,预定了十一月中旬的日本五日游产品。“但到了交签证材料时,提供服务的旅行社却表示要收取服务费。”尽管套餐显示费用全包,但最终她还是要多付出几百元的所谓服务费,韩颖感到十分不满。对方表示,平台承诺的是“过程费用”全包,而签证服务费是由代办这项业务的服务商收取,并不包含在全包费用中,条款也已经清晰“标示注明”了这一项。“再看介绍页面吓了一跳,确实有一行字——签证服务费另外收取,但是字体太小了。”在所谓的“温馨提示”中,除了标出这项服务费用的说明,还罗列了中途离团费、导游服务费等好几项额外收取的费用。页面最下角,甚至还用十分不起眼的小字号说明,提示具体出行路线、旅游景点、观光时间等,旅行社有权依据实际情况更改。若因行程改变所导致的费用增加,服务商概不负责。“这招太损了!”韩颖愤愤不平。在她看来,产品的解释权完全掌控在平台和商家手里。对其有利的部分,使用显眼的大字体。容易产生争议的条款,则使用浅颜色小字,让消费者几乎难以察觉。难道为了避开字号、颜色上的“套路”,用户在查看出行产品介绍时,还要自备放大镜不成?爆款产品藏猫腻,售后服务踢皮球“在国内踢球踢得最棒的,就是这些在线旅游平台。”提起十一长假期间那场出行服务纠纷,家住北京亦庄的李迪依依然满脸无奈。“我原本是在平台上预订的纯玩团,但是途中却多次安排去了购物店。”他们在向领队提出异议之后,甚至还遭到了对方讥讽,“导游说又不是逼着你们买东西,大家互相照应一下,在店里待够时间就可以走,别这么多事儿”。气不过的李迪在旅程结束后,便联合几名团友向销售该出行产品的平台提出投诉。“其实没多大事儿,也没有提出什么苛刻的赔偿要求,可到现在都没有下文呢。”他表示致电平台投诉当天,客服态度倒是很好——表示会抓紧跟进事件,并尽快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谁知等了好几天,答复不见踪影。因此李迪再次致电客服询问处理结果,这一次售后人员表示,平台仅仅是旅行产品的销售媒介,因为实际提供服务的是第三方旅行机构,如有疑问还是直接和该旅行机构沟通联系更好一些。“光是同行的团友,就有好几位投诉了,居然说没收到更多反馈。”虽然明知平台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李迪还是试着与旅行社方面进行了交涉。然而,旅行社方面却认为,他们所提供的所有旅游行程均是平台认可的,套餐产品也都是由平台进行销售,有任何疑问只能与平台售后客服沟通核实。在来回“核实”、“交涉”、“跟进”的过程中,他和部分团友都渐渐失去了耐心,索性放弃了维权与投诉。让他不解的是,明明是十分简单的小纠纷,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的在线旅游平台,为何迟迟不能给出确切的处理结果?如此推诿不怕用户大量流失吗?“对于平台而言,合作的服务商其实也是命运共同体。”曾在某OTA平台担任过售后服务经理的柯丽(化名)告诉懂懂笔记,用户投诉最多的出行产品,往往是平台利润最高的产品,这里面的水应该也是最深的。“部分由第三方出行机构提供的套餐产品,毛利甚至超过了五成。”柯丽表示,这些服务商给平台返利最高的产品,平台方面也会投入较大资源。“这类产品往往是平台假期主推的产品,推送积极,用户购买量也很大。”柯丽强调,这类产品的负面评价与投诉自然较多,但在线出行平台大都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删去评价中的差评,面对投诉与提供服务的机构互踢皮球,用各种方法消磨用户耐心……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售后套路。要是真遇上“锲而不舍”的消费者,索性赔偿了事,平台很少会处罚相关的合作机构,尤其是那些合作久、营收大的。有关数据显示,国内部分OTA平台售后投诉的解决率不足五成。不少用户反馈,最终都在平台、商家踢皮球的做法之下,成了一桩桩不了了之的“悬案”。“提直降代”加速,“鸡肋”产品有名堂“平台搭配销售的,往往都是些用不着的产品或服务,这里面肯定有古怪。”前不久,邹亮和家人一同从深圳自驾到漳州旅游,出行前他在某OTA平台上预订了漳州一家酒店的豪华套房,谁知此举却让家人最后惹了一肚子气。他告诉懂懂笔记,订房间时,平台提示若同时搭配推荐的产品一同购买,可以享受相当于八折的优惠,并返双倍积分。因此,他在下单的同时,捆绑购买了一张用处不大的专车优惠券。更滑稽的是,这张所谓的优惠券,提示只能在机场、高铁订单中抵扣。“一开始觉得优惠券意义不大,但算了一下,酒店房间倒是真能便宜不少。”然而,当他到达漳州下榻该酒店时,却发现前台公布的套房价格,比在平台上预订的所谓套餐优惠价还要便宜一点儿。也就是说,邹亮除了花高价钱预定了这间套房,还平白无故的为一张根本用不上的所谓专车优惠券买了单。更让他生气的是,这个套餐在下单、支付之后,是不允许取消的。“有的搭配销售很隐蔽,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察觉订单有问题。”经常出差的吴锡海向懂懂笔记爆料,两周前他遇到了一件囧事:自己在OTA平台上预订了从广州飞往成都的机票,当时是选择了价格最便宜的航班。然而在下单后,票价加上燃油、机建费用却比原先多80元。感觉有些蹊跷,他赶紧检查了刚刚生成的订单页面。最终发现,在套餐优惠选项中,勾选项含有意外保险的套餐。“套餐选项的位置十分隐蔽,差点就直接付款了。”当吴锡海把套餐选项剔除时,却发现机票价格立刻多了两百元,系统显示不购买套餐无法享受优惠。而恢复所谓的“原价”之后,机票的价格完全没有优势,甚至比航司官方平台上的票价还贵。在经过旅游圈的朋友点醒后,柯丽了解到,OTA平台搭配销售由来已久,但手段却越来越隐蔽,一般消费者很难觉察。“搭配销售的产品选项并不显眼,部分着急下单的用户,常常没有仔细检查就付款了,到头来连购买了什么样的服务都不清楚。”柯丽表示,不少航司纷纷“提直降代”,导致平台很难通过订单获取足够的利润。因此,利用捆绑方式搭配销售保险、优惠券、积分券等产品,就成了平台维持收支的另一重要方式。而这些用于搭配的产品,大部分都并非实物,成本极低,因此能够为平台提供很高的利润。有人会说,他们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在没有网络平台的时代,这些问题同样在旅游行业存在。没错,网络改变了消费者的效率,但改不了“车船店脚牙”行当里的人心。如果不是那些明星、导演、作家偶尔怒怼了一些OTA平台,我们或许想象不到,号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武装起来互联网平台,依然在玩着杀熟、捆绑销售、挂羊头卖狗肉的老套路。唯一的问题是,投诉能治得了这个行业的痼疾吗?如果连行业监管、第三方投诉平台和消费者人心背离都没辙了,如果我们只能日复一日看着那些旅游投诉舆情报告的发布,听着这些平台一次又一次的“致歉”,这旅游行业的漫漫“套路”,或许只能一直走下去。...
摘要:北京君正“意外”收购北京矽成让其站到了思源电气的对立面,本身没有像样利润的北京君正似乎想借此打一次翻身仗。 “截至目前,君正方面并没有哪怕是礼节性的接触思源方面,”接近思源电气(002028.SZ)方面的人士回应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关于两家公司是否开始接触的疑问。 两家上市公司争夺一家公司虽并非孤案,但像思源电气和北京君正(300223.SZ)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竞争也并不常见,双方似乎都没有让步的打算。 思源电气的收购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从6月开始谋划,到9月完成意向直至10月确定收购,思源电气收购北京矽成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矽成”)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但耗时良久的思源电气收购的只是北京矽成41.65%的股权。 北京君正则不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北京君正在11月10日宣布收购北京矽成53.59%的股份。与北京君正“羸弱”的收入相比,北京矽成的规模几乎十数倍于上市公司,“蛇吞象”式的收购一夜之间躁动了资本市场。 思源电气和北京君正都是在符合现有规则的前提下推进自己的资本运作,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后来者的北京君正“搅局”意图明显。以目前的情况看,北京君正若想完成半数以上的收购并非易事。来自于思源电气一方的收购对象手握“一票否决权”,北京君正自身的实力远不及北京矽成,这样的收购几乎就是北京矽成的“借壳上市”了。 截至发稿,北京君正方面并未回应《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采访要求。 搅局者北京君正 12月1日,北京君正回复了交易所的问询函,就公司收购北京矽成的诸多疑问一一做了回应。 从表面上看,北京君正对交易所问询的9个问题都做了回应,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对于市场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北京君正并未真正触及。 时间拉回到约一个月前的11月10日,彼时北京君正一口气发布了17份公告,核心内容是公司计划以26.42亿元收购北京矽成51.59%的股权,并且还可以持有上海闪胜创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闪胜创芯”)53.29%的LP份额,后者持有北京矽成3.79%的股权。 在本次交易中,北京矽成暂时整体定价为65亿元,北京君正拟以16.25元/股发行9089万股,并向不超过5名对象配套融资14亿元,用于现金对价和收购对象偿还贷款。 根据预案,北京君正是计划收购北京屹唐半导体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屹唐投资”)99.9993%财产份额、北京华创芯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创芯原”)100%股权、烟台民和志威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民和志威”)99.9%财产份额、Worldwide Memory和Asia Memory的各100%股权、厦门芯华全部财产份额,从而间接持有北京矽成过半股权的,上述6家股东合计持有北京矽成51.59%的股份。 上述6名股东中的3名持有闪胜创芯53.29%的LP份额,而闪胜创芯持有北京矽成 3.79%的股权,这3名股东分别为屹唐投资、华创芯原及民和志威。 屹唐投资、华创芯原和民和志威分别持有北京矽成34.44%、11.08%和3.92%的股权,是此次收购的主要交易对象,Worldwide Memory、Asia Memory 及厦门芯华主要是北京矽成的境内外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不过2.15%。 作为持股达到45.52%的两家公司,屹唐投资和华创芯原的主要出资人是北京国资。正因如此,北京君正的收购也让市场掀起了此次收购的地域之争。 因为在北京君正收购前,思源电气已经间接收购了北京矽成41.65%的股份。与北京君正“毫无征兆”的收购相比,思源电气的收购则是步步推进的“徐图之”。 6月底,思源电气公告称,计划投资上海集岑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集岑合伙”),公司认购出资8亿元,占集岑合伙总出资额的66%。9月初,公司公告称,集岑合伙计划收购上海承裕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承裕”)的全部有限合伙份额。 上海承裕共持有北京矽成41.65%的股权,其中40.01%的股权为直接持有,1.64%的股权通过闪胜创芯间接持有。在公告中,思源电气披露,按北京矽成整体估值不超过75亿元,上海承裕按其持有比例折算,该交易对价不超过31.25亿元,最终价格将随后公布,目前所签署的协议是意向收购。 10月10日,思源电气签署最终协议,按照北京矽成72亿元的整体估值,集岑合伙以29.67亿元购买了上海承裕的有限合伙份额。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武岳峰”)和北京青禾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实现退出。这其中,武岳峰持股90.6%,是最大获益方。 或许是为了增加收购的底气,10月26日,集岑合伙规模增加至30亿元,思源电气增资2亿元以10亿元出资占比降至33%,新进入的上海双创集银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14.58亿元成为持股48.6%的单一大股东,认缴规模达到23.01亿元的这家私募有两大出资人,其中之一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10亿元,其全部资金来自上海国资。“思源作为民营企业,引入国资也是希望能够增加收购的砝码。”接近思源电气的人士透露。 思源电气收购少部分股权是为了快速切入这块业务,避免重组的长周期。接近思源电气的人士透露,拿下这块业务后公司会逐步推进,但目前的局面是,思源电气的如意算盘并未实现。 显然,在思源电气最终收购北京矽成部分股份时,北京君正并未登场,一个月之后,突然搅局的北京君正打破了思源电气步步为营的算盘。北京君正收购的主要是北京国资份额,地处上海的思源电气收购的恰恰主要是沪上资本持股,这样的巧合并不多见。 作为后来者,北京君正吸引了市场更多的目光,这家上市以来籍籍无名的半导体公司曾因逾百亿的收购名噪一时,但收购失败后又归于沉寂。如今,再次卷土重来的北京君正能否顺利实现收购预期呢? 下探重组底线? 在规则内的市场竞争是各个市场主体所乐见的,如果有一方超出了规则,那么另一方或将受到伤害,在思源电气与北京君正的收购中,后者似乎正在试探重组的底线在哪里。 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君正实现营收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2079万元。而且自2011年上市以来,北京君正的收入就未超过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是一路走低,从上市初的6000余万元跌至2017年的650万元,期间还曾出现亏损。 如果扣除理财收益和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损益后,北京君正2014-2017年已经连续4年亏损了,2018年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仍旧亏损近300万元,这与北京君正所说的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似乎并不相符。 北京矽成则不然。2016-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北京矽成分别实现营收21.36亿元、25.12亿元和13.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91万元、6005万元和1.11亿元。无论是收入还是盈利情况,北京矽成都要远胜于北京君正。 也正因如此,如果此次收购得以顺利完成,那么持股50%以上的北京君正可以将北京矽成纳入自己的合并报表范围,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将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前提是公司能够将北京矽成纳入合并范围,由于思源电气收购在先,北京君正若想合并北京矽成并非易事。 在北京矽成的董事会构成中,上海承裕、屹唐投资和华创芯原都具有一票否决权,上海承裕已经由思源电气间接控制。因此,北京君正并不能通过其委派或提名的董事单独决定北京矽成的一些重要事项,也无法控制北京矽成的重大经营决策,暂时无法对北京矽成实现并表和实际控制。 据接近思源电气的人士透露,截至发稿,北京君正并未和思源电气以及武岳峰方面有过任何正式或者礼貌性的接触,北京君正对是否接触思源电气也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北京君正表示将与其他股东协商,就“表决权、董事会安排或者股权安排等方面达成一致,以实现对北京矽成的进一步控制”。可如果都不联系思源电气方面,协商如何进行呢?既然没有联系对方,北京君正所说的协商是否是在说谎,“糊弄”监管部门的问询呢? 如果无法并表,那么根据重组规定的相关解释,上市公司重大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需拥有具体的主营业务和相应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情况”。 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北京君正分别实现营收7011万元、1.12亿元、1.84亿元和1.6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5万元、705万元、650万元和2079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9万元、-2386万元、-1844万元和-281万元。 在北京君正的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和理财收益是主要构成部分。2015-2017年及2018上半年,北京君正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871万元、1412万元、1036万元和688万元。 同期,北京君正的投资分红、购买理财产品等收益分别为1545万元、2850万元、2414万元和1399万元。不难发现,北京君正各期的政府补贴和理财收益之和远超净利润,其主业由此可见一斑。 从北京君正目前的经营来看,公司近年来的净利润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理财收益,主业经营乏善可陈。收购成行又无法并表的话,北京矽成将为北京君正贡献大笔的投资收益,在公司主业持续得不到改善的前提下,北京君正或许事实上将依赖北京矽成的盈利表现。 兆易创新(603986.SH)2017年2月也曾计划同样以65亿元的估值收购北京矽成,后者给出了2017-2019年扣非净利润2.99亿元、4.42亿元和5.72亿元的业绩承诺。由于北京君正与兆易创新收购作价完全一致,因此北京矽成给北京君正的业绩承诺应该不会相去甚远。 那么,这意味着收购后持有半数以上股份的北京君正每年有望获得数亿元的投资收益。以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看,北京君正的大部分利润将来自北京矽成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与重组规定是明显违背的。 对于收购的资金来源,北京君正也是捉襟见肘。北京君正26.42亿元收购北京矽成51.59%的股权中,现金支付11.65亿元。 不仅如此,截至2018年6月30日,屹唐投资和华创芯原的长期借款余额为11.15亿元,北京君正合计需支付22.8亿元。北京君正计划配套融资14亿元,在配套融资足额募集的情况下,公司尚需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投入8.8亿元。 根据定增新规,北京君正发行配套融资的股份上限是4020万股,如果足额募资14亿元,发行价需要达到34.89元/股才可以做到。而截至12月4日,北京君正的股价为21.48元/股。 在问询函回复中,北京君正表示,因中美贸易战、人民币贬值等原因,公司股价下跌近40%,处于年度低位,相信在交易完成后,随着两家公司融合,“上市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取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这种寄望于未来股价翻倍的情况能否发生呢?如果不能,北京君正计划如何筹集资金呢? 北京君正解释称,公司尚有前次超募资金约4.49亿元可供使用,公司也可以用发债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如前所述,理财收益是北京君正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公司将超募资金用于支付并购,将失去理财的投资回报,那么本就扣非亏损的北京君正是否面临直接的亏损呢?如果公司发债解决资金需求,那么发债的利息如何偿还呢? 以北京君正目前的盈利能力,在扣除理财的投资回报后,公司似乎并没有能力覆盖巨额的利息支出,如果公司用北京矽成的盈利偿还发债融资利息,监管部门还会放行公司的发债申请吗? 因此,从北京君正的问询回复函来看,公司的回答并没有解决市场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对于北京矽成的这几家股东来说,或许他们有更大的动力推动收购的进行,私有化之后时间越久,他们的还款压力就越大。 躁动的资本 在思源电气收购北京矽成的部分股权之后,剩下几家资本的角色略显尴尬。 2015年12月,以上海承裕为首的4家私募,通过北京矽成以约7.94亿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收购ISSI(芯成半导体),后者从纳斯达克退市。 近8亿美元的私有化资金并非全部4家私募出资,大部分资金是通过银行贷款实现的,上海承裕、屹唐投资、华创芯原和华清闪胜等4家私募分别贷款1.95亿美元、1.35亿美元、7500万美元和7500万美元。 根据北京君正的回复函,按照并购贷款协议,并购贷款每隔6个月偿还总金额的15%,最后一期偿还总金额的25%。截至2018年9月30日,屹唐投资的并购贷款余额为 7.35亿元,华创芯原的并购贷款余额为3.36亿元。 如果按照借款金额和还款约定期限按时偿还的话,那么2018年年底,上述4家私募的大部分借款应该已经偿还完毕。北京君正透露出的信息是,如果没有新增贷款,则上述私募大部分的借款并未偿还。同样,思源电气公告中,上海承裕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负债也达到了12.93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借款还未偿还,因此,从资金退出的角度看,私有化的发起方需要找到退出的渠道。 兆易创新曾在2016年9月宣布停牌重组,2017年2月,公司重组预案披露,收购对象即是北京矽成,作价65亿元。 但2017年8月,兆易创新终止收购北京矽成。一年后北京矽成的单一大股东上海承裕借道思源电气实现了退出,而且思源电气给出的估值是72亿元,上海承裕获得的是全现金对价29.67亿元。与私有化时50亿元出头的估值相比,溢价超过30%。 在上海承裕实现“胜利大逃亡”之后,剩余的3家私有化股东没有了退路。原本一起合作的4家股东为何在退出时分道扬镳了呢? “客观地说,北京矽成内部股东之间多少是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否则也不至于弄成现在的局面。”接近思源电气的内部人士表示。 兆易创新收购时,上海承裕等4家股东承诺北京矽成2017-2019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99亿元、4.42亿元和5.72亿元。 根据兆易创新2017年4月发布的收购草案,2014-2016年,北京矽成的收入分别为20.38亿元、19.36亿元和21.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26万元、6142万元和1.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4万元、5906万元和1.41亿元,2016年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24亿元。 北京君正收购案显示,北京矽成2016-2017年及2018上半年的收入分别为21.36亿元、25.12亿元和13.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91万元、6005万元和1.11亿元,最近两年未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和3.11亿元。 思源电气则透露,2017年北京矽成实现营业收入25.12亿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和特殊项目(主要是PPA和SBC)的净利润为3.01亿元。 不难发现,对于2016年的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兆易创新和北京君正的分歧并不明显。但对于2017年扣非和特殊项目后的净利润,北京君正和思源电气有着上千万的差异。 然而工商资料则是另外一回事。根据启信宝和国家工商信息可知,2015-2017年,北京矽成的营业收入全部为零,净利润分别为-2873万元、-791万元和-90万元,连续三年均是亏损。 且根据启信宝工商数据,2017年,北京矽成登记的参保员工仅有11人,上报给工商部门的信息是北京矽成的单独经营信息还是合并以后的信息呢?相关方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2018年春日初至时,缺席陪伴孩子成长,疏于照顾父母,背着一个梦想奔走于多个钢筋水泥楼盘之间,用17年努力工作的杨庆,恰逢不惑之年,引咎离职了。 当他再次听到老板指责称,“打折的房子你怎么还卖不出去”的时候,已经身居千亿房企一方诸侯的杨庆不想再用“市场下行期,买涨不买跌”等各种语言体系试图解释了,因为他知道,老板不想听,老板想要的只是销控表上的房源编号被一道道划掉,因为那意味着已经卖掉了,钱可以回到老板的口袋里了。 “落袋为安”,是行业动荡期时,每一个老板心头那抹“急迫”。2018年,高杆杠运营累积多年的房地产行业,在去杠杆大势下,进入了“生死时期”。今年年初,在“裁员”年度大戏的大幕尚未拉开之时,“身先行”的房企就已经开始“拍戏”了。 杨庆是今年第一波“被离职”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16年房地产奋斗史,在他眼中,最大的喜悦来自于女儿骄傲地跟同学们说,“这是我爸爸盖的楼”。 地产操盘手眼中的“加杠杆” 17年前的夏天,那个怀揣梦想,刚刚大学毕业,背着一书包“未来”来到北京的少年杨庆,开始了某政府挂职人员的人生首份“工作”。一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庆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给一位新任高级副总裁做秘书,自此开始了“东跑西颠”的地产生涯。 从副总裁秘书到北京某项目的客服经理、从销售经理到一方大员,杨庆仅用了6年时间。2006年,这家公司启动了全国化战略。彼时,2006年-2010年,是早期有实力的房企全国化布局的启动和扩张期,因为,这一批房企在积累去香港上市的筹码。 杨庆抓住了这一波机会。但他没能来到更有潜力的城市。2008年,杨庆成为公司第二批外派人员,到东北某个城市主导重量级项目。他回忆称,当时当地市场特别差,销售压力非常大,去了不但要内部负责人事,还要外部负责市场、营销和政府打交道。 庆幸的是,杨庆的心态比较好,再加上这本来就是他的家乡,大学也是在这里读的,甚至老婆也是这里遇见的。不得不说,杨庆对这个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最终也算达成所愿。 在他看来,操盘一个市场下行期的项目,是挑战是压力,但获得的经验,也是财富。杨庆认为,在躺着卖房子的时代,房地产是没有营销的,真正的营销能力要从竞争的市场中修炼而来。 值得关注的是,彼时,房企纷纷开启全国化战略布局,因握有大量土地储备和全国化的品牌影响力,一批房企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地产行业加杠杆的指数不断攀升。杨庆看的很明白,他认为地产实际上是金融的分支,其本质不是用现金流来推动的。比如拿一块地的土地款,三分之一是自有资金,剩下的三分之二其实都是配资。整个链条加起来,加杠杆的比例小一点的可能是1:6,高的甚至达到1:9。 三、四线城市的赌博式投资 加上了杠杆的地产行业,如同插上翅膀,迅速起飞。伴随着这一波土地红利机遇,杨庆的公司拿地王眼都不眨,杨庆也迅速从管理一个项目,到一方“区首”,到城市公司总经理,再到集团总裁助理。在杨庆16年房地产奋斗史中,他曾目睹中国房地产商是如何利用从土地红利到人口红利,赚得“盆满钵满”得,也目睹了有些开发商又是如何踩错调控节奏,导致多年喘不过气,甚至遭到生死危机的。 2013年,杨庆再一次接下了“临危受命”。这一次,他的担子更重了。2011年,北京限购,楼市一片哀鸿,在北京重仓土地的房企一时间几乎“团灭”。无奈之下,有些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买了不少地,这些地很多都是协议买来的,有的项目在开发时受到了诸多阻碍,也有项目在没上市时,就面临着数亿元亏损的定局,这是已经算好的盘子,按着写好的剧本去完成,似乎就可以交差了。 但杨庆的不甘心,让他拒绝了按照写好的剧本“演”。在他主导的几个项目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要亏损数亿元的“剧本项目”。“那一年春节回家前,我到处去见人,求指点迷津,整夜睡不着,想着如何破题“。杨庆表示,“某天夜里,灵光一现,我查找了这个城市10年的规划,这让我见到了一丝曙光。最终,项目按照新的城市规划,改变了层高,利润一举回正。” 多年之后,他尚能回忆起这份“破题”的喜悦。正如多年之后,他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当年他跟妻子带着女儿开车路过自己盖的楼盘时,跟妻子闲谈中称,“这是我盖的楼盘”,没想到刚刚会说话的女儿记住了,以后逢人便说,爸爸盖的楼很漂亮。 没想到的是,三、四线城市是有些房企的“摇钱树”,却也是有些房企的“滑铁卢”。2011年前后重仓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多数没有等到2016年以来的火爆,甚至由于过多布局三、四线城市,严重拖垮企业前进的脚步,个别在三、四线城市做高端改善项目的房企,更是曾一度陷入生死危机。 杨庆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有句话称,“四线城市叫火葬场”,像燕郊、海南这样的投机市场城市叫赌场,加减杠杆的起落间,涨得快,降得更快,有去无回的也快。“我外甥刚毕业,家里给了200万元,然后他买了四套房,加了大量杠杆,现在都还不起了。”房地产泡沫一旦被戳破,可能很多年都恢复不过来。 杨庆也没有等到这些市场恢复过来,打折的房子也卖不出去了。不惑之年,他离开了“金融+杠杆”的房地产市场,庆幸的是,他没有像更多端着枸杞保温杯的,选择不多的中年人一样,他找到了事业的第二个起点。 地产职业经理人离职的下一站 杨庆离开后,没有复制职业生涯路径,没有再次选择进入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他进入了一家投资公司。 在他看来,去杠杆的政策对地产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实际上,踩不对调控政策的点,已经让不少房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增量市场的“戏份”已经不多了,天花板就在那里,赛道已不在。下一个地产时代,不再是开发时代,而是资产运营的时代。 用杨庆的话说,房地产的未来创新将来自于“地产+金融+产业+服务”,换句话说,当房地产市场进入“负周期”或者慢周期时,资产的增值涵盖不了融资成本的时候,在房地产领域,“金融+杠杆”是有危险的,资本金可能都会被吃掉。在房地产接下来的周期内,应该是“运营+杠杆”的时代,考虑好退出机制,通过后端运营提升价值,再退出换得收益。 现在的杨庆,组织了一个40人左右的团队,以房地产基金的方式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其中大多是股权投资,甚至控股控盘。在他看来,中国多数房地产基金公司的背景都是开发商的附属企业,资金多用于投资自身体系里的项目,甚至充当这些开发商变相表外融资的内部输血通道。 但在真正的不动产投资领域里,资本加资产真正两方面属性都有的,且两方面能力都很明显很强的企业较少,现在在国内有,但都没做起来,也不是特别大。目前,杨庆的团队已经握手好几个投资项目,其母公司的业务管理规模也达到了800亿元,能给其提供很好的增信背书。 杨庆称,“迈出这一步,是挑战,但也是我的机会”。或许,这也是今年大量被离职的地产职业经理人的事业第二路径。(文内杨庆为化名)...
寒冬之中,又一家私募传出总裁与大股东董事长双双失联的消息。 12月11日,江苏一家专做不良资产处置的私募——东方成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总裁及其大股东中润国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确认失联。据称两人携款跑路,涉及产品规模或超百亿。 目前该公司已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并向有关部门报案。托管银行目前正在盘点所有基金的流水,所有账户也已冻结。 三只基金逾期高管失联 应急小组已报案 基金君在东方成安的官网上发现两则12月8日挂出的重要公告。第一则是关于基金产品延期兑付的公告。 这份由东方成安及中润国盈共同出具的公告显示,东方成安管理的三款基金产品“东方成安银行三期私募基金”、“东方成安银行资产私募基金五号”、“中润特殊机会并购私募基金”将延期180日兑付。 产品逾期的原因,据称是由于近期国内整个不良资产行业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处置进度一再延缓,且金融市场环境不佳,加之突发状况的发生所导致的。 而上述所谓的“突发状况”,在另一份公告中揭晓了答案。公告称,12月4日,经确认,中润国盈董事长韦健和东方成安总裁缪宏杰均已失联,并接到集团近期产品延期兑付的通知。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公司正常运转,东方成安和中润国盈联合应急处置小组成立。12月5日,成立后的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赴南京和苏州与不良资产处置端负责人进行沟通。 公告表示,目前处置端公司运转正常,正盘点资产包、债权明细、债权金额,预估处置进度,并表示将全力配合资产包的处置和变现。 此外,应急小组成员已向上海市经侦大队、上海市金融办和上海市证监局报案并汇报情况。同时还控制了中润国盈和东方成安及所有有限合伙企业的全部公章和财务印鉴,并派人妥善保管确保使用安全。 接下来,应急小组将全力跟进盘点资产包明细、接洽清算律所,并组建各地应急小组和债务清算小组。 在管私募基金28只 实控人与失联董事长为父子关系 据官网介绍,东方成安是成立于上海的一家专注于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支由原法官、原检察官、律师、拍卖师组成的不良资产处置团队,目前已在上海、江苏、广东、辽宁、黑龙江、福建等地开设多家分支机构。 天眼查显示,东方成安成立于2015年7月,注册资本2亿元,实缴1.0158亿元;中润国盈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册资本10亿元,实缴资本5.408亿元,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都是杨本本。 股权结构显示,中润国盈为东方成安的大股东,持股62%,江苏成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8%。穿透后持股方均为个人,韦福华以57.84%的持股为实际控制人。 从两家公司的变更记录中,此次失联的韦健频频现身。2016年5月前后,韦健先后退出东方成安的法定代表人、投资人以及中润国盈的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东方成安的股东新增中润国盈。 根据公开新闻稿,韦健多以中润国盈创始人及董事长的身份出现。基金君通过搜索发现,韦健与中润国盈实控人韦福华应为父子关系。 新三板挂牌公司永盛包装2016年10月的一份法律意见书显示,在对上海首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介绍中,曾表示“公司股东李晓萍的配偶韦健的父亲韦福华持有上海首坦 60%的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职务。” 而天眼查信息显示,中润国盈的实控人韦福华正是上海首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另一失联者缪宏杰,则未出现在两家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中,在新闻稿中则以东方成安总裁身份出现。 大连保监局2016年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缪宏杰曾为富德生命人寿大连分公司副总经理。2015年曾因涉嫌违法销售行为,被大连保监局处以警告并罚款四万元。知情人士透露称,在收到这张罚单后,缪宏杰离开了生命人寿,并与朋友成立了东方成安,任总裁。 信息显示,东方成安是其他类别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目前在管28只私募基金。其中,东方成安银行一期基金的托管人为恒丰银行,东方成安信达并购六期基金的托管人为恒泰证券,耀华·成安不良资产并购的一、二期私募投资基金的托管人为国泰君安证券,其余24只基金的托管人均为浦发银行。 据界面新闻报道,东方成安和中润国盈两家公司旗下数十只产品涉及产品规模约110亿,失联高管已转移部分钱财去往境外,但尚无法确认具体数额。目前浦发银行已经在盘点所有基金的流水,账户也冻结。 曾利用东方资管虚假宣传 遭东方资管“打脸” 另外,东方成安官网还挂出一份今年11月19日发布的重要公告。公告主要是对网传的东方成安与四大AMC之一的东方资管全面战略合作的宣传进行说明。东方成安表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其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均有良好合作。 东方成安称,其股东江苏成安与东方资管此前部分项目存在合作关系。而对于部分员工使用“东方成安与东方资管全面战略合作”的不准确宣传,已进行严肃处理,并禁用相关表述。 然而此声明发布的第二天,东方成安便被东方资管“打脸”。11月20日,东方资管官网挂出的声明函表示:东方成安虚假宣传。 声明函表示,东方资管发现东方成安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中存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江苏成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全面合作、成安基金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都进行项目合作”等不实宣传。 同时发现东方成安大连分公司、龙岩分公司等所属机构在其办公场所醒目位置使用大幅字体宣传“中国东方资产成安基金 全面战略合作”,东方成安员工还以与我公司合作的名义向公众售卖理财产品,其部分产品的资金用途列明为“主要投资于东方资产资产包”。 对此东方资管称宣传与事实不符,亦未获其同意,已严重侵害公司权益。东方资管声明: 1、其未与东方成安及其所属机构或个人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合作,从未授权东方成安及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使用东方资管名称; 2、东方成安所属机构在其办公场所作的相关宣传与事实严重不符,任何产品宣传中涉及东方资管品牌及产品的情况均与事实不符,由此导致的任何责任均由东方成安承担; 3、已多次与东方成安严正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在其所有宣传媒介、材料上的侵权行为,并消除影响,保留采取诉讼等方式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在资管行业的变局下,公募机构不同产品规模的变化或将呈现出新的趋势。12月10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公募基金市场合计受托管理资产净值达13.42万亿,不及今年7、8月末时的峰值数据,但仍然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8.34%和0.45%。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年历史数据发现,公募规模从2015年10月底的7.1万亿增长至今,三年时间累计规模增长高达90.42%;但从具体产品结构而言,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增长速度也不尽相同。其中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成为了近年来增长的助力。在影子银行监管不断强化,各类资管产品不断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背景下,稳健偏好资金的外溢,将给货币基金等收益稳健类公募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在科创板的酝酿下,公募机构权益类产品规模也有望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权益类“曙光”虽然三年间公募产品合计增长超过九成,但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基金,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从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数据来看,今年10月底与三年前同期数据相比,股票型、混合型、货币型、债券型及QDII五种公募产品规模的增长大相径庭。其中,股票基金的增长最少,从三年前的7398.65亿元增长至今年10月底的8153.70亿元,增幅仅为10.21%,混合基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其在三年间从1.82万亿锐减至1.37万亿。这也意味着,股票、混合两种产品(下统称权益类产品)三年来规模不但没有出现增长,还从2.56万亿下降至2.21万亿。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这一负增长虽然与2015年A股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刺激基金申购规模增加带来的高基数效应有关,但权益类产品发展缓慢的事实仍然不可否认。一个佐证是,在A股交投相对并不活跃的2015年之前,权益类产品也曾出现过负增长。例如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权益类产品合计规模从1.79万亿下降至1.51万亿。A股市场的散户化特点是权益类产品长期增长受到遏制的主要原因。与成熟市场国家相比,A股市场具有低门槛等利于中小投资者直接入场投资A股的机制,而概念股炒作、IPO限价下新股申购中签的高收益也对中小投资者构成吸引。伴随着“科创板”的酝酿,其在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变革预期,可能会成为公募机构的权益类产品规模的增长释放新的机会。首先,证监会表示科创板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这意味着中小投资者进入科创板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其次,证监会明确提出,“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这已是利好公募机构权益类产品做大的明确信号。螺旋式增长不考虑不足千亿规模的QDII产品,上述权益类产品的负增长也意味着,三年来公募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下统称固收类产品)。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10月底,总净值8.33万亿货币基金已较三年前同期规模的3.72万亿增长了4.61万亿,增幅超过一倍以上达123.92%;无独有偶,债券基金经过三年增长,也从2015年10月底的0.59万亿元增长至如今的1.98万亿,增幅达235.59%。我们认为,近年来货基、债基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天弘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增加,提高了货基的销售能力;二是银行等委外活动的增多,而体现为固定收益投资的债券型基金则刚好满足了银行对资金端成本的匹配要求;三是影子银行治理下刚性兑付的稳健资金“外溢效应”,当含有预期收益率且刚性兑付的产品规模下降时,该部分资金较多会向具有相似低风险属性的货基产品流动;四是宏观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有所下行,导致部分资金持续流向固收类产品。上述产品也出现过阶段性的负增长,例如今年9月底货基规模为8.25亿元,较8月份环比下降接近7000亿元。货基规模的减少与季末机构资金考核压力及国债逆回购利率高抬诱发的短期赎回潮有关。数据也印证了我们这一观点,2018年3月、6月和9月的货基规模均呈现出环比负增长,而截至2018年10月底,也仅有上述3个月份货基规模出现了负增长。我们认为,固收类产品规模的“螺旋式”增长大势仍将在未来数年得到延续。一方面,虽然与公募基金净值化管理相似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设立蓄势待发加入战局,不过高达21万亿的传统非保本理财资金的外流,仍将成为公募机构固收类产品规模增长的巨大机会;另一方面,管理规模体量可能较大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仍然具有较强的委外需求,这反而会给公募机构带来更多合作空间;与此同时,今年网贷平台风险的连续暴露也将引导部分此类资金回归更加合规的公募基金,而固收类产品也将成为该类资金的最大去处。我们基于上述理由同时认为,具有资产配置功能的债券ETF也有望成为公募机构新的规模增长点。...
太丧心病狂了!相信大家这两天都看到这则消息:天津一男子给妻子买3000余万保险后,在普吉岛杀妻,而女儿仅20个月大。为亲人购买高额的保险,然后策划一场精密的谋杀以获取高额的赔偿,这种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居然会在现实生活里发生。但基金君提醒大家千万别去模仿,这种骗保行为最终只会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保险法》第四十三条: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据了解,该男子涉嫌诈骗,已立案,并被泰国警方控制。为骗保天津男子普吉岛杀妻文中称,天津一名男子给妻子购买保险后,带着妻女去泰国普吉岛旅游,并在一家私密性较强的别墅酒店将妻子残忍杀害,后伪造现场向岳父母撒谎称“妻子溺亡”。据了解,男子张轶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陆续为妻子小洁购买了十几份保险,保险金额可达两三千万,将妻子身亡后的受益人设为自己。然后带妻女去泰国普吉旅游,在一家私密性较强的别墅酒店将妻子残忍杀害,后伪造现场向岳父母撒谎称“妻子溺亡”。尸检报告显示,小洁死前很可能遭受了严重的暴力,致使多处外伤,肋骨骨折,肝脏撕断。案发后,小洁家人才开始调查张轶凡之前的行踪,发现婚后很长时间里,张轶凡满口谎言,家中百余万财产去向不明,并很可能有出轨行为。这些事不仅小洁的父母不知道,连张轶凡的父母也不知道,他们原本都以为,小洁和张轶凡是幸福的小两口。此前家人对张轶凡的评价是:老实,有点邋遢,但很疼人。不过婚后近2年的时间里,除短暂入职过一家保险公司外,张轶凡很可能都处于无业状态。在泰国的审讯室里,小洁父亲质问张轶凡:“你为什么杀小洁?”张轶凡答:“不想过了。”小洁母亲问:“不想过了就离婚啊!为什么要杀死小洁!”张轶凡未作回答。消息一出引起网友公愤:凌霄0311:老实不要再用在这样的人身上了,他们不是老实,是无能,没什么优点,又不会表达自己,让人误以为老实。晓宇同学很甜:真的很难想象他妻子在临死之前该多绝望 想象一下在得知老公要带自己去泰国旅游 在机场和旅途中多开心 可是却不知道身边的人正在想该怎么把你杀掉没茅台喝啤酒也行:在保险公司里净琢磨怎么骗保了雷神神经病55555:入职保险公司我都觉得有可能是提前预谋,搞清楚行规,在投保杀人上海张玲: 这真的是赤裸裸的恶魔在人间12月11日上午,天津警方称,涉事男子涉嫌诈骗,已立案。中国驻宋卡总领馆表示,普吉当地警方已控制该名男子“协助调查”。11日下午,死者家属告诉新京报记者,死者张红(化名)遗体已于11月10日运回国内火化安葬。泰国素拉塔医院的一份“死亡证书”显示,张红死因为“溺水”。人财两空是结局骗保不可取!事实上,这并不是最近第一件骗保事件,也不是唯一一件杀妻骗保的案例。10月,湖南娄底一起骗保案引发社会关注。男子因想逃避拖欠十余万的网贷,故瞒着妻子偷偷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赔偿金额为10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受益人为妻子。随后伪造坠河现场骗保,殊不知妻子信以为真,最后带一双儿女自杀殉情。2010年有一个叫姜立春的人,25岁,也是因为杀妻骗保被判处死刑。据了解,一般用来骗保的险种是意外险和寿险,因为这两种保险是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死亡,就可以获得理赔。上述种种例子说明,为亲人购买高额的保险,然后策划一场精密的谋杀以获取高额的赔偿,最后都只会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从法律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保险法》第四十三条: 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所以,为了骗保去进行谋杀、或者诈死等行为,在法律上是肯定不成立的。骗保者的骗保行为一旦被识破,不仅得不到理赔保险金,还将付出法律的代价。另一方面,保险业在积极地反欺诈。保险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有防范逆选择和保险欺诈的应对机制,包括大数据筛选、个案分析等,保险公司会对具有明显“欺诈标识”的中大型案件投入更多调查力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保险业借助大数据手段“反欺诈”取得了一定进步,陆续有反欺诈案件破获的案例出现。在精准识别和预防欺诈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跟智能风控和智能反洗钱方面,有些公司能在第一时间识别交易中出现的反常理行为和痕迹。所以基金君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进行骗保,更不可为了骗保而伤害他人,最后只会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