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同时增加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从事腐败相关犯罪的条款。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星期二(7月2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该修正案草案共修改补充刑法七条,其中在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方面,草案增加规定,对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等六类情形从重处罚。同时,调整行贿罪的起刑点和刑罚档次,与受贿罪相衔接。目前一些行贿人以单位名义行贿,规避处罚,导致案件处理不平衡,惩处力度不足。为此,草案将单位行贿罪刑罚由原来最高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的一档刑罚,修改为两档刑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另外,草案还增加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相关犯罪的条款。现行刑法规定了中国国有公司、企业相关人员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此次修改在上述条文中各增加一款,将现行对“国有公司、企业”等相关人员适用的犯罪扩展至民营企业。草案规定,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具有上述相应行为,故意损害民营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也要追究刑事责任。该规定将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平等保护。...
Wind数据显示,上周地方债发行1916亿,本周计划发行2268亿。截至7月23日,今年地方债发行4.75万亿,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约2.41万亿,完成全年额度的63%。一. 中央政策1.今年专项债额度下达3.7万亿,或预留1000亿中小银行额度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李大伟7月19日在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去年10月提前下达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19万亿元,人代会批准预算后下达1.51万亿元。今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报告显示,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8万亿元。5月下达的1.51万亿额度和提前批额度合计3.7万亿,这意味着后续还有1000亿额度待下达。而从近年惯例看,这部分额度可能是预留中小银行专项债的额度。2.财政部: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节奏李大伟介绍,上半年,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1721亿元,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近2万个,优先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各地专项债券支出进度进行通报预警,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节奏,积极发挥专项债券在拉动有效投资中的积极作用,以稳投资带动稳就业、稳增长,更好发挥专项债券的效能。3. 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央行副行长刘国强7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去年最重要的增量政策工具,起源于去年年中。去年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最终,2022年两批金融工具合计投放7399亿元,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重大作用。4. 发改委:坚持底线思维,稳妥处置化解地方债风险隐患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7月18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坚持底线思维,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做好迎峰度夏期间能源保供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5. 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6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2%。今年1-2月、1-3月、1-4月、1-5月增速分别为9%、8.8%、8.5%、7.5%。6.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7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二.地方动态1. 海南3个市县地方政府债券付息逾期海南省审计厅7月20日公布的《关于2022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财政部门对专项债券支出进度真实性审核不到位,部分市县上报数据不实。8个市县“以拨作支”专项债券资金6.86亿元,滞留实有资金账户。3个县上报专项债支出进度不实,涉及资金3.53亿元。1个市超进度支付债券资金698.95万元。审计报告还披露,3个市县地方政府债券付息逾期,罚息金额150.40万元。2. 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开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监测分析模块财政部山东监管局7月19日发表《打造“闭环”监管体系、推动地方财政运行监管工作提质增效》一文披露,自主开发山东监管局信息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实施财政运行“线上”监管,及时自动更新财政运行数据,涵盖地方财政收支、收入质量、“三保”、暂付款、库款保障等数据和内容,建设了预警监控模块,分类设置预警指标,进行实时预警监测,加快形成财政运行“立体画像”。结合融资平台公司相关监管要求,开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监测分析模块,实行市县“片管员”管理模式,定人定岗动态监控。3.“河南信用稳定基金”拟设立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思正7月18日在河南省2023年上半年省管企业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中豫信增将以维护河南区域信用环境为使命,围绕服务“信用河南”建设,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为设立“河南信用稳定基金”。引入河南省内外低成本资金,为河南省内企业债务周转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持续丰富稳定金融环境的市场化工具箱。4. 绍兴市:推动有条件地区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基本清零绍兴市7月18日发布《2023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半年度进展情况》称,持续推进存量资产盘活、政府基金预算、政府债券争取三个600亿元工作,加大隐性债务化解力度,推动有条件地区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基本清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5. 12家金融机构将为潍坊新增超2600亿融资7月13日,金融赋能潍坊高质量发展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潍坊举行。会上,潍坊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平安银行济南分行、浙商银行济南分行、齐鲁银行等12家银行、AMC、证券、信托金融机构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到5年,签约金融机构将为我市新增超过2600亿元的融资支持,并在资产管理、债券融资、信用评级、信托贷款、基金投资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6.“20昆明公租PPN001”已兑付“20昆明公租PPN001”的兑付问题引起市场关注。7月18日,该债券发行主体昆明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昆明公租PPN001”已兑付,但并未透露具体兑付时间及资金来源。公开信息显示,“20昆明公租PPN001”由昆明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发行规模为14亿,票面利率5.4%,期限3年。该债券于2020年7月17日开始起息,到期日为2023年7月17日。...
有网友质问:这就是漳平市所谓的“大力发展民间经济”?福建漳平市一村民陈美香自称购买了93万尾虎纹蛙和黑斑蛙养殖,却被当地芦芝镇政府认定为当地禁止养殖的牛蛙并给予了强制消杀,甚至受此影响,养在养殖场的98头猪也死了。陈美香自己找了鉴定机构对蛙种进行鉴定,鉴定结论显示这些蛙不是牛蛙。7月19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发布》栏目报道了陈美香的遭遇,称当地镇政府对蛙种鉴定的程序存在问题。芦芝镇镇长在节目中称当初技术干部称陈美香养的蛙“有可能”是牛蛙。此事引发广泛关注,舆论认为政府部门不能够以一句“有可能”当依据给农户造成损失。漳平市市政府事后回应,成立专班调查此事。7月25日,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联系到陈美香和当地有关部门得知,调查工作仍在进行。陈美香称,调查人员表示要对之前消杀死亡的蛙进行尸检。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邓长海表示,该事件疑点很多,“很蹊跷”,目前国家农业农村部也已经派员前往当地调查。邓长海同时否认之前在电视节目中的说法,称之前镇政府出具的鉴定报告没有问题。自称购进93万蛙苗,被当地镇政府强制消杀陈美香是漳平市芦芝镇大深村村民,从2004年开始,她开始承包了几千亩荒山,一直做油茶和水果种植。2022年她看到龙岩市在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只要通过验收,当地政府还会给予一定补贴。于是陈美香在漳平市国土自然资源局的同意下,将荒山开辟为稻田,开始准备搞稻蛙综合养殖。陈美香称,2023年2月,她从当地一个种蛙养殖企业购入93万蛙苗准备进行养殖,其中包括48万尾虎纹蛙苗,45万尾黑斑蛙。同时,为了饲养,她还购入了32万多元的饲料。但就在当月,当地芦芝镇政府工作人员找到她,称她养殖的蛙是当地禁止养殖的牛蛙。公开文件显示,早在2017年,漳平市人民政府就曾发布《关于严禁牛蛙和红虫养殖的通告》,通告称,近年来,该市牛蛙、红虫等水产的无序养殖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通告中提到“牛蛙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大量养殖会对生态平衡造成较大的破坏和威胁”。记者注意到,自文件发布以来,牛蛙禁养工作一直是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陈美香称,6月21日,芦芝镇政府组织30余名工作人员来到养殖场,对稻田内的蛙进行强制消杀。在此之前,她曾经转移了部分蛙苗到养猪场,但这批蛙苗同样未能幸免。陈美香说,这次消杀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部分的蛙苗都死亡,同时,她养殖场的猪死了98头,只剩下一头公猪。虎纹蛙还是牛蛙?结论迥异的鉴定报告陈美香养的到底是虎纹蛙、黑斑蛙还是牛蛙?双方对此始终意见不一。芦芝镇镇长赖尚京在《中国三农发布》相关节目中称,当初农业技术干部当时说“这个有可能是牛蛙”。陈美香拿出了购买蛙苗的合同,合同显示她购买的就是虎纹蛙以及黑斑蛙。蛙种企业的负责人也出面,保证自己出售的就是这两种蛙。“蛙还是只有蝌蚪形状,从外观看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蛙,我就请他们再给一些时间,如果长出来的确实是牛蛙,再处理我没有意见。”陈美香说。但镇政府方面执意消杀,陈美香找到了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求助,对方建议找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6月8日,芦芝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行来到陈美香的养殖田进行取样,并快递到福州某高校一名老师,由对方送到福州一家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不久后,鉴定结论显示,送检的蛙是牛蛙。不过,陈美香对于这个鉴定报告的结论存在疑义,她请求镇政府对蛙再次进行鉴定,不过被拒绝。在蛙被消杀之后,陈美香自己找到到了一个公证机构和厦门一家鉴定机构,找到了一些消杀后幸存的蛙进行鉴定,但请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见证被拒绝。而这家机构给出的鉴定结果则显示,送检的蛙种类为虎纹蛙。潇湘晨报记者对比了两家机构的鉴定报告,前者采用的是DNA序列同源性的测试方法,后者采用的是外观观测法。同时,陈美香一方对政府委托鉴定的过程也存在疑义。她厂里的一名工人称,当初政府部门过来采样时,取样的瓶子里已经就有了成体蛙。这些蛙是如何来的他们无从得知。另外,陈美香说,政府方委托鉴定报告显示,进行检测的也是已经长了腿的蛙,而当时她田里的蛙都没有长腿。《中国三农发布》节目援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何力的话称,蛙类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检测过程中相差不是很明显。相差不明显的况下,分子生物学还不一定完全正确。所以外形这一块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相关报道同时称,目前全国只有几个水产所拥有种植资源鉴定资质,司法鉴定机构目前并没有这个资质,而且只通过一项基因DNA,并不能将确定是否为牛蛙蛙类。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邓长海则在相关节目中表示,芦芝镇政府委托鉴定过程中程序存在一定问题,没有按照农产品检验的方式留样,蛙苗取样应该取三份,一份交给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一份由卢芝镇政府存留,另一份由陈美香存留。一旦当事人认为鉴定报告有问题,马上可以检测存留样品。另一方面,镇政府委托的司法鉴定中心经营范围没有对应相关的检测范畴。潇湘晨报记者查询镇政府委托的这家司法鉴定中心的资料,其经营范围为法医临床鉴定、法医毒物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病理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林业物证鉴定。当地回应:事件很蹊跷,农业农村部已经赶赴当地调查据报道,在相关节目报道后,漳平市政府方面作出回应。这份7月19日的回应称,漳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对事件全过程开展全面核实调查,有关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从快处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7月25日,陈美香对潇湘晨报记者表示,事后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前往她的养殖场进行调查,还有调查人员称要对之前消杀死亡的蛙进行尸检。但之前她已经将这些蛙尸体进行清扫,大部分尸体都已经腐烂。记者致电芦芝镇镇长赖尚京并发送短信,不过没有得到回应。芦芝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目前市政府成立专班,具体以专班公告为准。“这个事疑点很多,很蹊跷。”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邓长海对潇湘晨报记者表示,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之中。邓长海这次否认了在之前电视节目中的表态。邓长海说,之前芦芝镇政府委托鉴定没有问题,当时采样人员确实取到了成体蛙,“专家一看就是牛蛙”。另外,相关机构检测资质也没有问题。“物种鉴定资质是它是有的,种质资源的资质没有,鉴定牛蛙是物种鉴定,是可以的。”邓长海说,可以肯定的两点是,现在在陈美香的养殖田里有虎纹蛙是肯定的,在消杀前她的田里有牛蛙也是肯定的。陈美香自己鉴定已经是扑杀后了,从时间上讲没有参考性,被消杀的蛙到底是不是牛蛙还需调查。邓长海同时表示,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已经派员赶赴当地调查此事。...
眼下,2023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在开展,各地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就业,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加强就业数据的核查,严防就业数据失真。然而,我们的记者近日调查却发现,仍然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有的学生告诉记者,所在班级的辅导员甚至在微信群里告诉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时写‘灵活就业’”“碰到调查就说在做自媒体”;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最近进入高招时间,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但实际上今年只有2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如此作假,既掩盖了真实的就业信息,不利于精准施策,也是一次错误的诚信教育,危害不浅。有的学生说,“一边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一边又教我们弄虚作假”,诚信教育“最后一课”就这样崩塌。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得已“找门路”来完成“被就业”的任务,滋生了网购平台上就业协议“盖章”的生意。就业率失真背后,高校有自身的利益考量。一段时间以来,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其经费拨款、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绩效考核等等都与之挂钩。就业数据“不好看”,不仅“不好跟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交代”,也会直接影响高校考核。在利益驱使下,部分高校为了粉饰数据,不惜“注水”“作假”。真实是做好就业信息采集的底线也是红线,就业率“注水”问题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严查严管。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6至24周岁青年当中失业的总共有600多万人。新形势下,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应该感同身受。有关学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上级负责和对自身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规范就业信息采集,拿出更加务实之举,和全社会一道扎实地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反腐败工作向深水区推进7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消息在业内并不算意外——在唐双宁五年半前退休时,就有传言称其是背着处分“落地”。年初以来,金融系统内已有数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唐双宁是其中之一。显然,2023年金融反腐持续提速。《中国新闻周刊》梳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信息发现,截至7月24日,金融系统内的省管及以上级别干部已有60多人接受审查调查,40多人被处分。60多人中,除了中管干部数位,还有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40多人,省管干部10多人。今年1月10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公布,特别提到了下一阶段党风廉政工作的重点领域,其中就提到金融领域。西南政法大学金融法治研究院院长王煜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一轮金融反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体现,标志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向深水区推进。银行业仍是反腐重点银行业依旧是今年金融反腐的重点区域。今年以来被查的60多名金融系统内省管及以上级别干部中,有30多人来自银行。这与我国银行业的重要性和特点有着紧密关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王尘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我国,银行在金融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作为金融业的核心机构之一,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益牵扯面广。据官方数据,2022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19.64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79.39万亿元,占有金融资产的比例超过90%。另外,金融反腐也出现了链条化的趋势,即同一金融机构前后有多名干部被查。今年数位被查的中管干部中,有两位来自光大集团——7月15日被查的唐双宁和4月5日被查的李晓鹏均曾任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且是前后任。而此前,光大系统已有多人落马,成为腐败“重灾区”。包括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政总裁陈爽,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慧民和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智洋,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建旭,光大银行南宁分行两任原党委书记、行长苏树德和周江涛,光大城乡环保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陈鹏等。《财新》曾报道,在2021年10月中央第五巡视组进驻光大集团之前,有举报信指控李晓鹏搞小圈子和山头文化,过度提拔河南籍干部,大肆招聘河南人。上述被查的光大系统人员中,邹建旭、黄智洋、周江涛、陈鹏和张华宇都是河南籍干部,其中张华宇和李晓鹏是同乡,也是河南银行学校同一级的同学。此前亦有金融领域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些年光大集团被查人员,除了多是李晓鹏下属,也多与唐双宁关系密切。此外,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也有多人被查。3月23日和24日,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资深专员赵芝然和该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易景安先后被查。而在2022年4月,该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王业,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学庆和原风险总监韩凤林接受调查。同在去年4月,招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被查,他此前曾任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2年7月,曾任该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授信审批中心副总经理的李保奇被查。在王尘子看来,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前后多人被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我国加大对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单独作案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相互关联,业务链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现腐败问题,都可能传染至其他环节。另外,金融圈相对较小,容易形成裙带关系,腐败可能在同学、朋友和亲属间传递,导致金融腐败的亲缘案件较多。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则指出,这也意味着金融领域的查办策略可能做了调整,拓展了案件查办的广度和深度,强调“以案带案”,查“案中案”,因此金融领域腐败案件的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金融腐败如何运作?根据专家的总结,结合已曝光的案件,金融腐败有三种传统类型,分别是利用职务便利获取腐败利益、利用审批权力谋取腐败租金、利用内幕信息攫取腐败收益。利用职务便利获取腐败利益是金融腐败案件中极为常见的类型。《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几乎所有受到党纪党务处分的金融系统干部的通报中,都提到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影响谋取利益的情节。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武长海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利用职务便利获取腐败利益的行为,多发于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他们主管、经手、管理公共财产,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便利,通过非规范交易、伪造单据、假借户头、收入不入账等方式,直接收受他人名为手续费、劳务费、佣金等的现金或实物,或者间接为亲属、朋友等利益相关人从事金融活动提供资金便利。第二类传统类型的金融腐败是利用审批权力谋取腐败租金,这在金融腐败案件中同样常见,通常也是建立在“利用职务便利”的基础之上。“腐败总是与相对稀缺资源的垄断权相伴而生”,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面对稀缺资源,当配置资源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时,就会为权力寻租提供机会,引起严重的腐败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着信贷审批等权力,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银行系统腐败,很多都是“关键少数”利用审批权力开展腐败。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这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支持中国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开发性金融机构。反腐专题片《零容忍》显示,2015年,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向国开行申请48亿美元的巨额贷款授信,而这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国开行的定位。此前,党中央国务院启动深化国开行改革工作,明确要求国开行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压减商业性项目。胡怀邦作为国开行“一把手”,从“华信系”掌门人叶简明处收受了数千万元贿赂,用“一把手”的权力强力推动,把华信的业务包装成、解读成一种政策性业务,使得国开行批准了这笔巨额贷款。随着叶简明在2018年涉嫌违法被调查,“华信系”迅速陨落,国开行面临着巨额贷款难以收回。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也可能利用审批权力谋取腐败租金。王尘子解释说,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准入和机构业务范围实行较为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如果某些领导的审批权伸缩区间过大,就有机会通过拒绝批准、提出不合理要求、故意拖延审批时间等方式谋取私利。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利用审批权力谋取腐败租金的案件中,是金融机构高层、企业主和监管人员三方“猫鼠一窝”,金融监管部门充当“内鬼”。山西金融系统曾在2020年迎来一场反腐风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驻晋银行、金融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等多个系统都被卷入风暴之中。不法企业“德御系”2006年成立融资担保公司,随后又注册、收购了60余家公司。多年来,山西省多家农信社、城商行等金融机构共20名公职人员收受“德御系”财物,为“德御系”多笔违规融资贷款大开绿灯,“德御系”违规融资贷款达两千多亿元。在“德御系”不断膨胀的过程中,监管部门也在被围猎中失守。调查显示,阳泉市商业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首明先后为“德御系”关联企业累计违规融资上百亿元。2017年,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阳泉市商业银行出现违规经营票据业务问题,李首明为逃避处罚,打听到时任山西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安顺有一个愿望是退休后开茶楼,于是送给张安顺500万元用于开办茶楼。张安顺随后擅自将对阳泉市商业银行的处罚降低,从没收银行2000余万元、对董事长个人罚款50万元、吊销执业资格,降为对银行罚款100万元,对董事长个人罚款10万元。金融腐败案件中,还有一类是利用内幕信息攫取腐败收益。安徽省委原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树隆案是这类金融腐败案件的典型。陈树隆曾被吹捧为安徽的“股神”。其落马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指出,陈树隆表面上打着招商引资、金融创新等幌子,给他选中的一些上市的公司或者私营企业大量的政策优惠、财政扶持,在背后利用职权购买原始股、炒作股票,以此获取暴利。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9年至2015年,陈树隆作为相关股票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入上述股票,累计成交金额共计人民币1.21亿余元,非法获利共计人民币1.37亿余元。王尘子指出,金融行业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金融系统内,银行业、保险业、监管部门等的从业人员都可能利用内幕消息获利,“腐败交易的内容既可能是政策性信息,也可能是经营性信息;腐败交易主体既可能是企业和行业公职人员,也可能是某领域的公职人员之间;从现实表现看,腐败交易方式既可能是官员自己或其亲属介入市场获利,也可能是向他人泄露信息寻租或受贿”。新型腐败近几年,金融领域的腐败还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从传统型腐败升级为新型腐败。毛昭晖认为,新型腐败是贪腐者为了逃避法律制裁的一种“腐败变异”,职务犯法犯罪构成要件不清晰,在罪刑法定的司法原则下较难认定,具有极大的逃逸机会。今年2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文章《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出,要加大对“影子股东”“影子公司”“政商旋转门”“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查处力度。在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金融腐败案件中,有多个涉及“影子公司”“影子股东”。其中的运作逻辑,在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案中有着清楚的体现。根据反腐专题片《零容忍》披露的细节,孙德顺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为平台公司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零容忍》披露,两家平台公司是孙德顺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并不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影子公司”“白手套”之外,近几年的金融腐败案件中,政商“旋转门”和银企“旋转门”也十分多发,而这类腐败往往伴随着“提前筑巢”和“逃逸式辞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今年1月刊发文章指出,银企“旋转门”腐败中,提前编织权力网、“期权式腐败”等特征明显。比如在中国农业银行某二级分行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因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被上级行纪委调查,萌生离职念头。他找到多名曾在授信用信等方面接受过自己帮助的商人老板,表露离职经商意愿,希望他们届时能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相关商人老板也承诺即使该涉案人员不再担任该分行行长,以后也会给予他经济上的好处。新型腐败的出现,王尘子指出,是因为金融市场交易日趋复杂,资本运作更趋智能化和复杂化,金融腐败很可能被合规合法的表面形式所掩盖。另外,金融领域的专业化特点很强,随着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机构推出大量金融创新产品,新型腐败可能打着金融创新产品的名号实施。毛昭晖认为,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腐败者也开始学习和转型,“毫无疑问,金融领域部分贪腐的‘精英’,握有更多资源、资本,所以会逐步转向新型腐败,金融创新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贪腐空间”。如何治理金融腐败?如今,金融反腐已经成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王尘子指出,我国抑制金融腐败主要有六大支柱:金融机构自身的自律监督,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行业社会监管,由财税、审计等构成的外部社会监管,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监督,公检法机关的法律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今年以来,作为六大支柱之一的自律监督被重点强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提出“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即是重申金融从业者自律的重要性。审计监督的力量也越来越被强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在4月发文表示,尤其涉及“影子股东”“影子公司”“政商旋转门”等新型和隐性腐败的问题线索时,要优先考虑借助审计力量。武长海说,不少沉淀多年的金融腐败,都是借助审计的力量挖出来的。而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行业社会监管,王煜宇指出,当其出现腐败,比金融交易腐败更具系统性、体制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今年接受审查调查的60多名金融系统内的省管及以上级别干部中,有近10人来自监管机构,其中朱从玖在金融监管系统工作逾20年。在王煜宇看来,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机构由于在数目上大大少于监管对象,在监管信息获取上大大弱于监管对象,在监管收益(特别是个人工资收入)上大大低于监管资金,很容易被监管对象俘获,监管机构相对于监管对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无法保障,属于俘获性金融监管制度。这不仅不能有效遏制金融监管腐败,反而可能为金融监管腐败推波助澜。解决这些问题,她认为需要规范金融监管权力的行使,包括明确金融监管权力的具体内容和实施主体,完善金融监管程序性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监管”金融监管的约束问责和激励评估机制。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因为金融监管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制度得以实现的前提,“维护金融监管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反腐的六大支柱之外,还有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加强科技应用,这在新型金融腐败的治理上更具现实意义。中国证监会原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黎晓宏等人在所著的《金融反腐论》一书中提到,加强金融系统反腐工作,要善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理解数据、运用数据,打造“数字化”反腐铁笼。该书指出,企业或个人经济行为的表现根植于其关联关系,而关联关系就像DNA(脱氧核糖核酸)一样,其特征决定了企业或个人未来行为,并最终演化为不同的关联风险。通过对风险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和预警金融风险和腐败行为。而大数据基因图谱技术可以鉴定企业经济行为,得出金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此外,该书还提出可以建设大数据金融腐败预警框架和金融腐败预警核心指标体系。以大数据金融腐败预警框架为例,采用多元异构、跨域关联,基于全量数据,利用关联图谱技术,通过股权控制、高管关系、资金往来、社交信息等,可以描绘目标企业、法人的社会经济利益网络拓扑图。不同时点企业及个人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不同,通过大数据动态实时监测,可以描绘监测目标的风险状态,高维度俯视风险起源、传导、爆发、处置的全流程。“现在是数字化的时代,金融产业本身就是高度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产业,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产业。”王煜宇认为,将数字信息科技应用于监管,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金融产业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为治理金融腐败带来可期前景。...
室温常压超导,又被人突破了?这次,是韩国科学家。他们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韩国物理学家在论文中表示:所有证据都可以证明,LK-99是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的诞生意味着室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互联网,分分钟登顶Hacker News。假如这次发现为真,那么我们就能实现无损的能量传输,全球的能耗问题将从源头上解决,人类能利用电能获得巨大的力量。如果再从根上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我们甚至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太空旅行。而掌握这项技术的人,无疑将引领世界,简直就是科幻走进现实。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7.12008不过,这一次,是真的吗?网友们炸了:能复现不?甭管论文看没看完,网友们是先炸为敬。“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核弹级消息。”“这可太疯狂了。我对于这些科学研究通常都持怀疑态度,但这一次,似乎是可信的。接下来,就等着看实验结果能否复现了……”“我无法抑制自己的兴奋。这感觉就像2020年1月,一场巨大的浪潮即将到来,但还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活着真是太好了!赶快读读论文。”“大家请注意,市场目前对这篇论文持怀疑态度——即使概率能高达六分之一,都会让我惊讶。”“如果真的能实现室温超导电子设备,太赫兹处理器速度的前景就太诱人了!”“如果能证明这次是真的,那可真是重磅消息。但如果要等到应用,估计不会很快。无数例子证明,科学研究的实现会滞后20年。”“那些80年代中期的高温超导体现在都已大规模生产,用于核磁共振和聚变初创公司。我不认为所有的超导体突破都需要40年,理由很充分:行业引导、市场发现等都已完成。”甭管说得多么玄乎,还是让我们仔细读读论文。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韩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全世界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改性铅-磷灰石)。尽管人类很早就知晓物质的性质源于它的结构,但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影响超导体产生超导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力。它们通过引起应力使材料中的结构发生微小的变形和应变,从而为超导创造电子状态。而LK-99的超导性是由微小的体积收缩(0.48%)导致的结构形变引起,不是由温度和压力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通过临界温度(Tc)、零电阻率、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和迈斯纳效应,都可以证明LK-99的超导性。图1(a) 显示了不同温度(298K-398K)下的测量电压与施加电流图1(b) 为LK-99薄膜的零电阻率图1(c) 显示了外加电流对外加磁场(H)的依赖关系在图1(e)和(f)中,显示了在400K和3000Oe以上的情况下,临界电流值仍未为零(7 mA)从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判断,LK-99的临界温度在400K以上。图2:作者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与COD数据库进行匹配,确定了LK-99的晶体结构为多晶体(Apatite: 磷灰石)LK-99为灰黑色,与典型超导体的颜色相同。它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如下图),是一个被绝缘四面体PO4结构包围的圆柱形柱。在如下侧视图中,间隔6.514 A排列的这些圆柱形柱由非对称的六面体Pb(1)-On组成,包含两个对置的三角形。研究者发现,由于LK-99中Cu2+离子的替换,导致体积减少了0.48%,因为Cu2+离子(87 pm)比Pb2+离子(133pm)小。应力发生在网络部分,然后就导致了超导性的出现。而LK-99的热容曲线(右下黑色曲线)不遵循Debye模型,证实了LK-99具有被Cu2+取代而扭曲的结构。同时,LK-99的EPR信号图(如下),证实了Pb(1)和磷酸盐界面上存在量子阱(SQW)。而Pb(1)和磷酸氧之间通过结构畸变和应变产生了SQW,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与此前研究不同,LK-99的超导性的表达,与SQW的形成密切相关。Josephson等发现了超导体之间存在隧穿效应,这意味着电子通过隧穿在量子阱(SQW)之间移动时,电阻将为零。考虑到LK-99中SQW间隔预计在3.7 A~6.5 A,此时SQW之间的隧穿效应很可能发生,LK-99也就获得了超导性。总之,LK-99之所以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表现出超导性,就是因为LK-99中,Pb(2)2+离子的Cu2+置换所产生的应力没有得到缓解,同时又被适当地传递到了柱-柱界面上。这种适当的变形,在界面中产生了SQW,而不会产生松弛。在论文最后,研究者表示:所有证据都可以证明,LK-99是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而LK-99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包括磁铁、电机、电缆、悬浮列车、电力电缆,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和THz天线等。总之,LK-99的诞生意味着室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可以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上一个已被打脸今年3月,物理学界就曾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声称自己在21℃条件下实现了室温超导——由氢(99%)、氮(1%)和纯镥制成的材料LNH在21°C、1GPa条件下就实现了超导状态。如果他所述属实,无疑是在该领域取得了颠覆性突破,相当于摘下了物理学的一座圣杯。这样一颗惊雷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会上炸响,当场震惊了所有大咖。不过,很可惜的是,Ranga Dias的结果此后并未被任何一个实验室成功复现。Dias绘制的晶胞图,白色原子是氢,绿色的是镥,粉色的是不同位点的氢原子中科院物理所也发表论文“打假”,表示没复现成功:二元镥氢化合物(Lu4H23),在71K(-202°C)、218GPa条件下实现超导转变,这一结果既不“室温”,也不“近常压”。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3.05117在更早的时候,第一个已知的超导体只能保持在高达约25K的超导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所谓的高温超导体,其超导率高达90 K——液氮可以达到这种温度。科学家认为他们正处于室温超导体革命的风口浪尖上。1911年发现了第一个超导体Mercury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早期实验中使用的高温超导体(主要是氧化铜)都没有显示其超导性保持在约160K以上,低于南极洲记录的最冷温度。还有另一条预测的高温超导路径。模型表明,在巨大的压力下,氢可以转化为金属,在数百开尔文时可以超导。包括Dias和他的哈佛大学博士后顾问Isaac Silvera在内的几组研究人员声称在实验室中制造了金属氢,但该州存在的确凿证据仍然难以捉摸。研究人员更幸运地创造了在较低压力下凝固的金属氢合金。2009年,研究人员声称发现了第53种元素是超导体。在发现结果背后的数据受到操纵后,这一说法后来被撤销。2015年,来自德国的一个团队报告了硫化氢(H(3)S)的超导性,为203 K和155 GPa。四年后,有报告称氢化镧(LaH(10))在250 K和170 GPa实现超导。第一个室温超导体似乎触手可及。2020年10月14日,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上宣布,他们在含氢材料碳氢化合物(CSH)中发现了超导性,其含量为287 K和267 GPa——第一个室温超导体。不过,Dias随后就被打假,并以“黑历史”而著名。所以,这次韩国物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能被成功复现吗?参考资料:https://arxiv.org/abs/2307.12008 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雷根构筑了一个隐秘的利益输送网络:雷根及隐性关联方先行控盘了多家公众公司,并通过对倒的方式操纵股价至高位,再操控所管理的私募基金,通过隐秘的通道高位“接盘”股票,自身则顺势实现巨额套现退出。一家宣称管理规模达百亿元的私募——上海雷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雷根基金”或“雷根”),长期高调亮相各类榜单,以优异“战绩”吸引投资人入局。2022年年中,正当雷根继续绘制着千亿市值集团的蓝图时,投资人发现,自己购买的产品无法兑付了。2023年,雷根基金的兑付危机继续发酵,旗下产品陆续宣告进入提前清算程序。部分产品距离提交清算已超过一年之久,却仍未完成清盘。面对投资人的赎回要求,雷根方面打起“太极”,底层资产也成为不能说的秘密。证券时报记者循着基金文件及交易数据穿透调查后发现,雷根构筑了一个隐秘的利益输送网络:雷根及隐性关联方先行控盘了多家公众公司,并通过对倒的方式操纵股价至高位,再操控所管理的私募产品,通过隐秘的通道高位“接盘”股票,自身则顺势实现巨额套现退出。根据记者的追踪统计,被操控的接盘资金接近10亿元,至少涉及4家新三板公司以及1家港股公司。如今,这些被操控的新三板公司及港股公司,或已摘牌、或股价跳水。而以该等股票作为底层资产的私募产品,价值几何扑朔迷离,产品兑付遥遥无期。兑付危机雷根基金成立于2014年,母公司为李海龙、李金龙兄弟控制的雷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雷根集团”)。自2013年起,雷根集团先后将触角伸向基金、信托、资产管理、保险经纪、金融信息服务等领域,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披露的数据,雷根基金的境内资产管理规模为20亿~50亿元。自成立以来,雷根基金共在境内发行过127只产品,其中90只已完成清算(86只提前清算),37只正在运作或清算中。从业务布局上不难看出雷根集团的“壮志雄心”。在其官网上,雷根集团罗列了公司自2013年以来获得大大小小几十个奖项。雷根基金对外宣称目前境内外管理规模100亿元左右。在2022年宣传旗下产品“金融e家”的线下路演中,雷根集团更是预测公司三年后的估值将突破2500亿元。雷根集团营造的巨大“光环”,对于存在判断偏差的普通投资者而言颇具吸引力。“我参加了李金龙主讲的线上宣传会,承诺基金将投向港股打新和中资美元债,再加上会上雷根将之前的产品业绩吹得天花乱坠,并且跟我签订了回购协议,相当于保本保息,所以我没有考虑那么多就买了。”投资人张宏(化名)告诉记者。一位雷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雷根通常会与投资者签订一个股份回购协议,约定如果一年后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时,公司承诺将基金份额按照约定收益率赎回。这相当于变相对投资者做出保本保息承诺。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绍平接触过不下10位雷根产品的投资人。“我感觉多数投资人没有太多专业知识,雷根的产品很多都是通过比较专业的机构代销的,一些投资人基于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就进行了投资。”陈绍平表示。目前这些人皆未能获得兑付。清盘之谜2022年7月,投资人北京睿智融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睿智融科”)对雷根基金发起民事诉讼,揭开了雷根本轮兑付危机的序幕。睿智融科于2021年3月认购了雷根添宝全天候一号私募基金(下称“添宝1号”),累计认购金额9533.23万元。据了解,后因产品未按时兑付,睿智融科联合其他投资人,一致要求基金提前清算。截至发稿,添宝1号仍未完成清盘,资金至今未足额到账。添宝1号宣布提前清盘后,后续基金的提前清盘多由雷根发起。不少投资人表示,自己并未提前接到清盘通知,而当投资人提出赎回要求时,雷根又以各种理由拖延。雷根的官网上,关于公司动态、奖项、发展历程等各项信息,更新时间均定格在了2021年。中基协的信息显示,雷根基金存在长期处于清算状态的基金,且最近年度的财务信息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证券时报记者前往雷根基金位于上海华能联合大厦26层的办公地址,发现整层楼已无人办公,另一办公楼层38楼仍有部分工作人员。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表示想购买产品时,接待者说业务人员都出去参加活动了。在Wind及金斧子等第三方平台,雷根旗下所有基金在今年4月之后都已停更净值数据。而在此之前,大多数基金的业绩均显示表现良好。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运行中的37只基金,最后一次更新的净值均值为1.15,仅有6只基金净值在1以下。对此,有投资人表达了疑惑:“清盘前不久刚查看过自己购买的产品的净值还有十几个点的收益,表现这么好,怎么会说清盘就清盘了?”投资款去哪了?张宏在得知自己购买的雷根招金全天候6号私募基金(下称“招金6号”)提前清盘后,第一时间与雷根方面进行了交涉,但对方始终未透露底层资产明细。招金6号成立于2021年6月9日,基金合同显示,该产品为R4等级的中高风险投资产品,投资目标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投资组合,力求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投资人说,在认购前,李金龙一再表示该基金为港股打新策略基金,底层资产为港股IPO公司及中资美元债。然而,在招金6号运行仅一年半后,雷根基金便发布了该产品的第一次清算报告,宣告产品终止。截至清算基准日2023年1月6日,招金6号的总资产中,除98.87元的银行存款外,其余3170.9万元皆为未变现资产,显示全部投向了私募基金。暂时无法清算的资产需待变现后进行后续清算。招金6号清算报告中有大额未变现资产并非孤例。雷根创新全天候二号私募基金第一次清算报告显示,在2.03亿元的资产净值中,除了5.3万元的银行存款,其余均为未变现资产。在这些基金产品中,大额的未变现资产最终流向了何处?根据招金6号托管人广发证券出具的基金投资情况说明,该基金在存续期内,分别投资于起复精选混合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起复1号”)和起复精选混合七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起复7号”)。雷根添宝全天候一号私募基金的清盘报告中,同样出现了起复的身影(图1)。市值1.3亿元的未变现资产中,4829.98万元投向起复精选混合六号私募证券基金(以下简称“起复6号”)。从记者对起复的投资路径和资金规模统计来看,资金流向起复的雷根产品可能远不止于此(表1)。“通道”浮现中基协网站显示,前述起复系列基金的管理人为上海起复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起复投资”),基金管理规模为10亿~20亿元。实控人、总经理路东辉在设立起复投资之前从事物流、采购等工作,所有从业经历均与证券基金业无关。起复投资共发行过10只私募产品,其中9只均是在2020年6月至9月的三个月内密集成立,5只产品已提前清算。为何雷根发行的产品资金会流入这家管理规模比自己低、缺少业绩和知名度的私募?在投资人与李海龙的通话录音中,李海龙承认了起复旗下的基金实为雷根的投资“通道”,类似的通道雷根还有六七个,“有很多都是借的通道”。2022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股转系统”)对起复1号、6号、7号和9号基金连续发布了四则自律监管公告,限制账户交易6个月。因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1月5日期间,这几只基金与其关联账户在参与新三板公司金政科技(430381)交易的过程中,以异常价格大量或频繁进行反向交易,造成市场价格异常或秩序混乱。起复基金频繁交易的金政科技,第一大股东正是雷根的法定代表人李金龙。2021年年报显示,金政科技前十大股东中,除了起复四只基金外,上海超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超辰”)、上海玉屹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玉屹”)均与雷根集团存在关联。除了金政科技外,起复基金还频繁参与了另一家新三板公司华泓科技(836577)的交易。十大股东中,同样出现了雷根集团、上海玉屹、上海超辰几家关联公司的身影。借道起复“通道”,雷根在这两家新三板公司构筑了运作的闭环。上述运作轨迹勾勒出了李海龙兄弟的隐秘路径:雷根基金通过发行产品完成募资后,以起复基金为通道,通过嵌套的方式掩人耳目,使投资人的资金最终流向李海龙兄弟实际控制和提前布局的新三板公司。这与雷根向投资人宣传的资金用于港股打新和债券投资大相径庭。记者前往起复投资在中基协登记的办公地址,这里目前已是另一家公司,对方表示自己搬到这里已经一年,之前“有包括法院的人来找过起复投资,都没有找到”。记者随后前往起复投资的注册地址,门卫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说“这个注册的门牌号是不存在的,之前也有很多人来找过他们”。操纵股价证券时报记者获取的相关证据材料及交易数据显示,雷根集团构筑这个运作闭环的目的,实际在于操纵股价,以借机获利。根据监管披露的信息,2019至2022年期间,全国股转系统对包括雷根集团、上海超辰、上海玉屹、起复投资等公司开出的自律监管措施决定书不少于9份。股转系统点名批评了雷根集团账户组拉抬股价后大额、高价对倒华泓科技等4只股票的行为,采取限制交易6个月的措施。上海超辰、上海玉屹、上海谦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几家公司联系电话相同,主要人员均与雷根集团产生交集,在雷根操纵股价的过程中承担了抬价、套利、打掩护的重要角色。除金政科技、华泓科技外,雷根集团涉嫌股价操纵的标的还包括新三板挂牌公司惠同股份(834189)、欧耐新材(839679)及港股上市公司信恳智能(1967.HK)(图2)。雷根在这些股票上的操作手法大体相似。即自身或关联方先行买入股票成为重要股东,再通过关联账户左手倒右手,互相打掩护,助推股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抬升,随后,雷根借道起复基金之类的隐秘通道,利用投资人的投资款高价接盘,帮助自己高位套现。1、金政科技:雷根系买入价1.16元/股,起复产品233元/股接盘2017年11月至12月,李金龙及上海超辰、上海逊德、上海谦琰等雷根集团关联公司以1.16元/股的价格买入金政科技100%股票。自此,围绕金政科技的种种交易彻底成为李海龙、李金龙利益团队的内部游戏。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雷根多策略基金从上海超辰手中多次累计买入104.9万股,占总股本比例9.95%,成为新晋股东。这一连串交易的每股成交均价为73.98元,最高成交价飙升至158元。2020年四季度,作为“通道”的起复系列基金入场,以233元/股的高价接盘了雷根多策略基金的全部持仓和上海超辰的部分持仓,此时的成交价较李金龙利益集团的初始成本1.16元涨幅高达200倍(图3)。金政科技2021年年报显示,起复系列四只基金合计持股占比达27.52%。2、华泓科技:雷根系买入价0.79元/股,起复产品最高153元/股接盘2019年10月,上海超辰以每股0.79元的价格买入华泓科技,两个月内合计买入133.14万股,持股比例15.13%。几乎在同一时期,雷根集团、关联公司上海玉屹以及雷根基金发行的雷根有道基金、雷根多策略基金相继参与到华泓科技的交易,而通过这些关联账户之间的买卖,华泓科技的股价被一路抬升至152元/股。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起复系列基金密集参与到华泓科技的交易中,以每股120元的价格接盘上海超辰的部分持仓,以每股153元的价格接盘雷根有道基金、雷根多策略基金的全部持仓。两年的时间内,华泓科技股价暴涨193倍。3、惠同股份:雷根系买入价1.96元/股,股价最高260元/股2017年底,上海玉屹以每股1.96元的价格买入惠同股份100万股股票,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而当几天后雷根多策略基金从上海玉屹手中买入股票时,股价却直接被推升至了65.55元/股。随后两年中,雷根有道基金、雷根多策略基金、雷根鑫宝系列基金相继参与股票交易,股价始终维持在100元/股上下。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上海超辰多次买入上述雷根系列基金的持股,成交价240至260元/股。短短三年内助推惠同股份股价飙升133倍。4、欧耐新材:雷根系买入价1.7元/股,股价最高94元/股2017年年底,雷根集团关联公司上海谦琰以每股1.7元的价格买入欧耐新材,不久后,雷根多策略基金参与交易,股价飙升至每股82.7元,最高价升至每股94元。2019年年中,上海玉屹入场,接手了雷根多策略基金的持仓,此时欧耐新材的股价被迅速打回原形,每股最低成交价仅0.46元。接盘规模雷根系所操纵的交易标的,在其介入之前,股东数量少,关注度低,鲜有成交。雷根系公司介入后,通过关联账户之间的交易,随意哄抬股价,干扰市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而股价操纵者却赚得盆满钵满。记者通过整理公告、大宗交易及每日成交数据,大致还原出雷根系公司在四只新三板股票上的交易明细,并最终测算出各账户的盈亏收益。作为通道的起复1号、6号、7号、9号四只产品,自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年初,持续在高位接盘金政科技和华泓科技股票,合计净买入资金约有9.8亿元(表2)。起复基金中的资金正是来自于雷根基金一系列产品的投资人。反观雷根集团的关联方,上海超辰买入金政科技的成本为1.16元/股,2019年半年报的持股比例达到49%,而后经过在每股150元附近和233元附近的多次减持,至少获益7.34亿元,持股比例降至16.96%。利用相似手法,上海超辰在华泓科技上获益约1.41亿元。上海超辰在两只股票合计获益约8.75亿元。目前,起复系列产品对金政科技和华泓科技仍分别有27.52%和12.95%的持股。值得一提的是,在起复基金买入后,金政科技和华泓科技已先后从新三板摘牌。鉴于两家公司均已摘牌,股票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实际价值引投资者担忧。另一方面,由于雷根基金的多只产品均参与了这四家新三板公司股票的交易,雷根通过操控公司股价,也可以实现操控产品净值的目的,便于雷根基金打造“明星产品”,展现“辉煌业绩”。资产成色堪忧那么,这些在雷根集团操控之下股价动辄翻百倍的公司真实经营状况如何?摘牌前股价265元/股的金政科技,对应市值达到40.52亿元,而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仅892.32万元,全年的营业收入仅1026.11万元,亏损417.88万元,且全部营业收入均由关联方雷根集团的公司贡献。华泓科技摘牌前市值达到13.45亿元,而公司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仅378.67万元,资不抵债,营业收入仅447.62万元,亏损381.5万元。惠同股份2021年初的巅峰总市值达79.62亿元,而公司总资产仅4704.14万元,2021和2022年的营业收入合计仅1.07亿元,2022年亏损570.57万元,营业收入中,超过95%为关联方贡献。欧耐新材在2018年雷根多策略基金进场时,最高市值达26.30亿元,而同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835.01万元,亏损1641.2万元。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85亿元,净利润620万元。相比于巅峰时期的市值,上述雷根深度介入买卖的四家新三板公司,业绩体量小、盈利能力差、单一客户依赖度高、基本面不尽如人意(表3,见A4版)。而作为大力宣传“稳健投资”的雷根基金,不以基本面为投资基点,而是选择具有“壳”特征的公司肆意操纵股价,彻底将资本市场变成自身攫取非法利益的阵地。运作港股雷根实现利益输送的路径不仅限于内地资本市场,围绕港股上市公司信恳智能的宣传和交易,同样揭示出雷根集团操纵市场的嫌疑。信恳智能成立于2000年3月,主业为印刷电路板(PCBA)生产。2019年10月,信恳智能于香港主板上市,随后业绩连年下降。2022年,信恳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亏损907.9万元。根据2022年年报,注册于开曼的雷根境外基金产品——雷根国际成长基金SPC和雷根全球全天候策略基金SPC,分别位列信恳智能第四和第五大股东,雷根集团明面上通过基金产品合计持股6.59%。然而,根据雷根集团路演材料宣传,雷根集团才是信恳智能的实际控股股东。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雷根股票质押业务要素表显示,雷根集团实际持有信恳智能90%的股份,而雷根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却并未公开披露。根据重要股东买卖数据,雷根国际成长基金SPC和雷根全球全天候基金SPC在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频繁交易信恳智能,在此期间,信恳智能股价从上市之初的3.4港元,最高拉升至48.5港元。高度控盘之下,一家营收体量不过两亿多元的公司,市值最高飙升至122亿港元。除了直接操纵股价外,雷根集团也充分利用了信恳智能作为上市公司所具有的宣传优势,为发行的境外基金产品募集更多资金。2022年7月,信恳智能公告拟以人民币700万元收购雷根金融信息60%股权,后者核心资产为“金融e家”。在雷根集团的宣传中,“金融e家”被打造为全球化的资产管理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利用信恳智能的“壳”,雷根集团成功将旗下产品包装上市。收购完成后,雷根大借“金融e家港股上市”的噱头造势,以“大宗减持融资”、“股票质押融资”为名目进一步招揽投资人,扩大募资范围,直至本次兑付危机爆发。截至目前,记者收集到的雷根投资人维权信息已达17份,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投资者人数各占一半。产品何时清算完成?自己的产品究竟买了什么资产?什么时候能兑付?投资人仍在等待答案。就此,记者多次电话及短信联系雷根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李金龙,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7月24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7起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例,其中提到常德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涂碧波为家族企业“站台”、为亲属牟利提供帮助等问题。据通报,2004年至2021年,涂碧波担任武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常德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常委等职务期间,通过组织饭局、介绍引荐家族成员、直接打招呼等方式,帮助家族企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牟利。随着涂碧波职务不断升迁,家族企业做大成势,先后成立或实际控制8个房地产公司,在常德开发12个房地产项目,涂碧波夫妇参与投资分红,获取巨额利益。2017年至2018年,涂碧波利用职权为其妻弟欧阳某在融资举债等项目中“提篮子”提供帮助,并通过欧阳某低价受让某公司土地使用权的隐蔽方式,搞巨额利益输送。涂碧波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公开简历显示,涂碧波,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湖南省汉寿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函授本科。涂碧波(资料图)涂碧波长期在常德市工作,历任常德市委副秘书长,武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职。2017年1月,涂碧波任常德市副市长。2020年3月,他担任常德市委常委、副市长。2020年10月,涂碧波辞去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今年1月,湖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涂碧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6月,涂碧波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据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涂碧波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党的宗旨,权力观扭曲变形,亦官亦商,“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大搞家族式腐败,严重破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违规操作PPP项目,造成恶劣政治影响;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长期违规经商办企业,把公权力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肆无忌惮为家族企业“站台”“刷脸”,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为亲属攫取巨额经济利益;道德败坏,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湖南省纪委监委)...
私募基金条例出台了,私募基金估计强忍着,老实了一天。然后,又开始乱的一匹了。看消息,有私募基金在房企债券价格大幅波动时,据说询价交易是大肆违约,卖在最低点了第二天大幅V形反转后不卖了。恨不得挣钱的交易都归自己,赔钱的交易都可以不承认。还看消息,还有消息说有私募基金,各种放小作文,各种旧户往新户里面低价卖债,不知道想干什么,新户是谁的资金啊。还有小道消息,目前依然有大量的黑私募基金在债券市场玩的开心点不得了,比正规私募基金还厉害,也没人管。私募基金的行为就是搞钱,靠行政处罚自律处分来管,不是搞笑么。都是乱象,都不犯法。为啥偷一万块,要做牢,利益输送一千万、一个亿,没有然后、没人管...看来,私募基金依然是金融市场的特权阶级中的特权阶级。几时判决来几个,私募基金老板个人承担连带责任,赔个精光看看。...
7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IBC)会议发表报告,警告埃隆·马斯克首创的脑芯片技术可能会被滥用于“神经监控”,侵犯“精神隐私”,甚至“实施各种形式的强制再教育”,威胁到全世界的人权。据报道,近两个月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马斯克的大脑芯片植入公司Neuralink进行人体试验。马斯克一直强调Neuralink在治疗多种严重疾病方面的潜力。马斯克一直强调Neuralink在治疗瘫痪、失明、肥胖症、自闭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疾病方面的潜力,偶尔也会强调一些比较琐碎的应用,比如网页浏览或“心灵感应”。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特别提请注意“双重用途”人工智能脑芯片技术带来的威胁,因为这些技术很容易被重新编程或改造,用于对人类大脑不那么有益的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IBC)会议。委员会发布的报告警告说,像Neuralink这样的神经技术如果不受监管,将导致“通过神经成像监控和操纵人类心理的新可能性”和“改变人格”的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前正在制定一个全球性的“伦理框架”,以保护人类免受这项技术可能被滥用的影响,他们担心人工智能的进步会加速这种滥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助理总干事加芙列拉·拉莫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助理总干事加芙列拉·拉莫斯(Gabriela Ramos)表示,鉴于神经技术的突破可以“直接操纵”人类的“大脑机制”,“作为其意图、情感和决策的基础”,其影响“深远且可能有害”。据悉,Neuralink 植入物这样的神经技术通过缝在大脑某些区域的线状电极将大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Neuralink通过缝在大脑某些区域的线状电极将大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Neuralink的电极将与芯片通信,读取大脑中被称为“神经元”的特殊细胞产生的信号。由于神经元信号可以直接转化为运动控制,Neuralink 可以让人类用意念控制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外部技术,或者控制失去的身体功能或肌肉运动。马斯克曾表示,这就像用智能手表取代了一块头骨。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小组所警告的那样,这些通信途径是双向的。今年5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透露,他们能够训练人工智能有效地读懂人的思想,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将测试对象的大脑数据转换成书面文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研究人工智能问题的经济学家斯奎恰里尼(Mariagrazia Squicciarini)指出,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数据(如fMRI脑部扫描数据)中快速提取模式,这将加速脑芯片进入人类大脑。事实上,Neuralink 一直是美国国会审查的对象,四年来,FDA曾多次拒绝Neuralink的人体试验审批申请,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初。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在其长达 91 页的报告中提出了大量建议,其中包括呼吁工业界和学术界提高神经技术研究的透明度,以及起草“神经权”以纳入国际人权法。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的报告将新技术描述为对“人类尊严的某些基本方面,如精神生活隐私或个人能动性”的挑战。报告认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神经技术被用于双重用途,这样对医学有益的神经技术就不会被黑客、企业暴发户甚至政客所扭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的大多数发言人都表示强烈支持建立一个类似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的神经技术行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