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力,张巍,两位同样生于1980年,生日只相差5个月的80后新贵,最近几年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 从趣店第二大股东,到达意隆、国盛金控实控人,他们手握的财富以百亿计。 更有意思的是,杜、张二人曾与“明天系”关系密切。自从肥城大佬身陷囹圄之后,事情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对赌困局 近日,杜力操盘的国盛金控(002670.SZ)陷入了一场麻烦之中。 2015年,杜力、张巍以及中江信托共同完成了一项精妙的“蛇吞象”式资本运作。 杜力、张巍先行取得华声股份控制权之后,以重大资产重组的形式将中江信托旗下国盛证券装进了上市平台。不久后,华声股份亦改名国盛金控。 上述交易完成后,杜力、张巍以一致行动人的身份共同成为国盛金控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43.95%的股份,中江信托则持有16%股份,紧随其后为第二大股东。 为了重组顺利落地,中江信托还与国盛金控及杜力、张巍签署了《业绩承诺补偿协议》(即俗称“对赌协议”),约定2016年、2017年、2018年国盛证券净利润(归属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孰低)分别不低于7.4亿元、7.9亿元、8.5亿元,否则中江信托需要优先以所持国盛金控股份进行补偿。若需要补偿金额超出40.19亿元,超出部分由杜力、张巍代为承担。如果2016、2017年度实际净利润未达标但超过承诺额80%,可以在后续年度累计进行业绩补偿。 简单而言,若对赌失败,中江信托手中国盛金控股份将减少甚至完全失去。 从完成情况来看,国盛证券2016年实现净利润6.07亿元,完成率82.19%;2017年实现净利润6.42亿元,完成率81.38%。虽然差强人意,但压力全部叠加至了2018年。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18年上半年,国盛证券亏损1.1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以国盛证券为主要资产的国盛金控继续亏损0.79亿元,完成对赌基本成为了奢望。 根据国盛金控的推算,中江信托可能需要补偿高达3.11亿股的股份、16.93亿元的现金,并退回合计539.17万元的分红。而中江信托持有国盛金控的股份数量不过3.39亿股,以此计算,进行补偿后,中江信托持有股份将大幅下降至1.61%,甚至可能会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如此背景下,2018年11月27日,对赌的最后一个财年结束前夕,中江信托将所持国盛金控股份全部进行了质押。 消息一出,引来了一片争议。 北京炜衡(上海)律所高级合伙人邓学敏曾撰文分析称,业绩补偿实际上为一种债权,质权人对于质押股票可以优先受偿。2013年发生在华谊嘉信(300071.SZ)上的类似事件中,自然人王利峰在与对赌方明确签订了“限售期满前不可质押相关股票”协议的前提下,依旧将股份质押给了招商证券。对此,法院也还是判决招商证券优先于华谊嘉信获得补偿。当然,如果能够认定出质方与质权人存在恶意通谋行为,也就另当别论。 对国盛金控来说,中江信托握有的公司股份无疑是最容易行权的资产。此番质押很可能导致事情出现变数,国盛金控何时才能追回补偿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相反的,从中江信托的立场出发,虽然依旧无法摆脱补偿责任,但是此举却可以为之争取到更多转圜空间。 真假诉讼 在对股份进行质押的同时,中江信托的一纸诉状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因为涉及到巨额的股份变更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江信托的火线质押行为引来了深交所的问询。 在回复公告中,中江信托表示,2018年因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踩雷多个项目,公司资金流动性较为紧张,股份质押是为了补充流动性。 与此同时,中江信托还以受害人的身份大倒苦水,称自己早就失去了国盛证券的经营权,甚至连国盛证券的财务状况以及未达到对赌业绩的情况,也是从国盛金控公布的一系列公告中方才得知。因此,国盛证券业绩大幅下滑的责任应当在于国盛金控及杜力、张巍。 中江信托同时表示,已经对杜、张一方的不当行为提起了诉讼,并于2018年12月7日告知了国盛金控相关事宜,但是国盛金控及杜力、张巍却一直没有公告披露。上图截自中江信托对深交所回复函 面对中江信托的一系列反击,国盛金控相关人士向野马财经表示,“截至2019年1月14日,公司一直没有接到法院电话、传票或者其它通知,主动查询也没有发现相关信息。” 国盛证券人士则对野马财经分析,“大环境走弱是2018年公司业绩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自从2015年以来,公司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已经出现很多积极改变,比如公司净利润排名也从行业第69名上升至2017年的第36位。” 双方各执一词,到底谁是谁非还有待定论。除此之外,中江信托进行股份质押的质权人身份也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中江信托2018年11月27日所质押的国盛金控6.48%总股份,质押对象为江西创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西创元”)。 工商资料显示,中江信托与江西创元办公地址皆在江西省南昌市江信国际金融大厦。不仅于此,江西创元实际控制人徐春艳同时为中江信托两家股东江西省江信国际大厦有限公司、江西金麒麟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监事。 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中江信托“详细说明与江西创元是否存在其他业务关系或者关联关系并说明具体情况;本次质押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中江信托给出的回应是“我公司从股权关系中判断,与创元不存在业务关系或者关联关系,本次质押是仅为解决流动性风险,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正如前文所述,影响利润补偿与质权之间孰先行权有一个重要因素——出质方与质权人是否存在恶意通谋的主观动机。在对深交所回函中,中江信托着重强调质押是为了补充流动性,甚至不惜用上“踩雷”的字眼。上图截自中江信托对深交所回复函 有意思的是,2019年1月2日,中江信托将质押给江西创元的股票进行了解质押。 是流动性危机已经解决还是另有它因?野马财经就此拨打了中江信托联系电话,不过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盟友反目? 面对触发在即的对赌补偿,中江信托与国盛金控皆有着各自的立场。实际上,双方实控人此前可谓关系密切。 领锐资产、大连昱辉、天津瀚晟同创、深圳振辉利科技合计握有中江信托71%的股份,而这四家公司背后皆有着“明天系”的影子。例如2011年10月20日,西水股份(600291.SH)曾经公告称持有领锐资产股份,后全部转让。 至于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资本新贵——杜力、张巍。二人皆出生于1980年,是不折不扣的80后。除了国盛金控,杜、张此前还曾染指趣店集团(QD.NYSE)、达意隆(002209.SZ)。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中,射手座的杜力更多地站在台前,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同为趣店投资人的周亚辉在投资笔记中这样描述:“(杜力)天天就只用坐坐私人飞机,陪香港大老板们打打牌,游艇会一堆美女,电影里的一切我身边只在他身上看到过”。 相比之下,张巍则要低调得多。 张巍比杜力年长5个月,曾在中国华源集团旗下无锡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部门,以及北京百慧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职;后历任天津光科照明总裁助理、通达动力(002576.SZ)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以董秘身份参与了通达动力的IPO,不仅熟稔资本运作,而且对公司管理有着一定的经验。 目前,两人则依托“凤凰”为名的多个平台大施拳脚。以凤凰成长投资成纪药业,以凤凰祥瑞投资趣店,以凤凰财鑫(有限合伙)投资达意隆,以凤凰财智投资国盛金控。而这些公司背后,同样多次出现了“明天系”的身影。凤凰财鑫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股权结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凤凰财鑫(有限合伙)出资人LP为深圳同方知网。深圳同方的实控人明德国曾与“明天系”旗下上海银必信共同发起设立易安保险。 无独有偶,深圳同方还曾是凤凰财智的股东,后于2015年4月入股国盛金控前夕退出。 曾经亲密的合作伙伴,如今却突然反目,甚至可能对簿公堂。究其原因,除了涉及高额的补偿款项之外,有“明天系”高层人士向野马财经透露,此前在资本市场无人知晓的杜力、张巍,之所以能够突然调动数十上百亿的资金,与“明天系”的支持有着莫大关系。只不过,随着2017年除夕肥城大佬被调查过后,“明天系”人心思变。 对于这一观点,前述国盛金控人士表示,正如回复深交所公告里所说的,国盛金控及实控人杜力、张巍在2016年重大资产重组业务中,皆不存在与业绩补偿承诺相关的其它安排,不存在其它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摘要:新年交替之际,竟成了A股孕育“黑天鹅”的时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1月10日晚,董事长被逮捕的万家乐发布业绩预告,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预计亏损8亿元—8.8亿元,原因为商誉及债权等不良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约8亿元,其中对控股子公司浙江翰晟携创实业有限公司的投资及债权计提全额减值准备约7.94亿元。早在去年10月,万家乐的地雷便开始引爆。先是子公司浙江翰晟因牵涉P2P平台浙江草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非法集资要案,被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查封,董事长陈环也同时失联;随后,上市公司又因金融理财产品逾期未能支付本息,遭到15名投资者起诉;而半个月前,万家乐公告表示确认失联董事长陈环被警方逮捕,则将这出闹剧推向了高潮。万家乐失足年关令人唏嘘,然而在爆雷的道路上,它却并不“孤单”。在上市公司中有“股神”之称的上海莱士,曾在主业之外投资证券屡创佳绩,然而今年却因炒股巨亏,自家股价也从去年12月7日开始连续10个交易日跌停,大股东深陷质押爆仓;长园集团在上月底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自曝之前高溢价收购的子公司涉嫌业绩造假;“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在前三季度亏损1个多亿的情况下,年底突击将10年前购得的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以2亿元出售给了湖南电视台,但该计划最终因舆论压力被迫取消。重要人员失联、投资理财亏损、董事股东涉案……这一幕幕似曾相识。2017年年底,国民技术理财不慎、私募伙伴携款消失;ST保千实控人违规用上市公司名义进行巨额借贷担保、股价连续29个交易日跌停;以及獐子岛扇贝再次意外死亡,这些一年前的资本肥皂剧余温尚存,万家乐们今年又添了新的桥段。新年交替之际,竟成了A股孕育“黑天鹅”的时节。三位关键人士的资本游戏谈到万家乐,大家势必会想到那句“万家乐、乐万家”的广告语,其热水器的品牌知名度一度家喻户晓。然而此万家乐却非彼“万家乐”。早在去年10月份上市公司万家乐爆雷初期,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便在舆论狂轰下表示,其在2016年11月便已从上市体系剥离独立,上市公司仅保留了“万家乐”的企业商号和上市简称,除此之外双方毫无关联。半个月前,上市公司牵扯进P2P的案件随着董事长确认被逮捕再次发酵,万家乐燃气具也再度“躺枪”。2018年12月28日,上市公司万家乐公告表示,公司收到万家乐燃气具《关于停止使用“万家乐”商标并敦促更改企业商号的函》,为避免外界对双方关系继续产生误解,决定更名为“广东顺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万家乐在被变相借壳两年后终于彻底现身原形。上市公司万家乐不再是热水器万家乐,始于2016年3月,其原控股股东西藏汇顺投资有限公司以15.5亿元,将所持上市公司1.2亿股股份,转让给了擅于资本运作的“汇垠系”旗下公司广州蕙富博衍投资合伙企业,后者成为新任大股东;同年11月,上市公司又将全部燃气具资产作价7.5亿元出售给了万家乐创始人张明园及其子张逸诚。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更换大股东、半年多后再剥离原始业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汇垠系”通过变相借壳方式将万家乐改造成了自己在A股的资本平台。一系列动作完成后,浙江翰晟于2017年1月登场。上市公司万家乐公告通过收购和增资方式获得陈环为大股东的浙江翰晟60%股权。收购方案显示,浙江翰晟成立于2015年,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和供应链管理服务,截至2016年11月末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9535万元和3212万元。就是这样一家成立不满2年、业绩平平的公司,在当时估值却达到了6亿元,而根据财报,浙江翰晟在2017年净利润4303万元,未能完成当年4600万元的业绩承诺,但这并不妨碍陈环通过该笔收购从上市公司直接套现了2.4亿元。故事还远没有结束。2017年监管对杠杆资金借壳收紧,当年年底,“汇垠系”先后退出两家同万家乐拥有相同控股路径的A股公司——汇源通信(000586.SZ)和融钰集团(002622.SZ),而万家乐的董事长和多位高管则集体辞职,同时推举陈环担任新董事长。2018年1月陈环上任,同年4月,陈环又准备接盘广州蕙富博衍所持万家乐全部17.37%股份,取而代之成为大股东,但直至爆雷该笔交易尚未完成。那么,陈环究竟是何方神圣?早在两年前入主万家乐时,陈环的身份就一直被外界猜测,至今仍然充满迷雾。但可以肯定的是,围绕在万家乐周围的“汇垠系”、陈环和P2P平台浙江草根,一起编制起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首先,“汇垠系”收购万家乐的杠杆资金部分来源于自然人孙剑铖,而孙剑铖与陈环以及浙江草根大股东金忠栲三人,曾被媒体挖出同在浙江拓远律师事务所任过职;其次,孙剑铖曾在草根系旗下公司担任过法人和总经理,陈环则是法律顾问;此外,腾讯《棱镜》根据企查查发现,浙江草根第二大股东为“汇垠系”旗下的广州汇垠沃丰投资合伙企业。孙剑铖、陈环以及浙江草根大股东金忠栲三人关系图根据1月3日晚万家乐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最新公告,目前该事件仍在法律程序当中,尚无进一步信息更新,围绕万家乐的这场资本迷局,在2019年必定还有续集。从股神到巨亏20亿的韭菜就在万家乐成为“大佬”们的玩偶的同时,上海莱士则在二级市场做起了“弄潮儿”。1月8日晚,血液制品龙头公司上海莱士最新公告表示,控股股东科瑞天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一致行动人宁波科瑞金鼎投资合伙企业所持有的2897万股上市公司股票,因未能履行补仓义务可能爆仓,并将导致被动减持。实际上,2018年12月初至今,上海莱士前几大股东一直在质押爆仓和被动减持中度过,截至2018年12月27日,仅大股东科瑞天诚及其一致行动人就已经因质押爆仓,实际完成了3084万股的被动减持,占总股本比例0.62%,占其所持有股份的1.71%。与此同时,上海莱士也遭遇了连续10个跌停,股价从19元/股左右跌至目前7元/股左右。Wind数据显示,上海莱士大股东科瑞天诚和一致行动人宁波科瑞,以及二股东莱士中国和三股东深圳莱士,总共持有上市公司接近70%股权,质押率接近100%,考虑到他们的质押比例以及上市公司股价,去年12月的爆仓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大股东爆仓背后,是上市公司传奇的“炒股”生涯。2018年三季报显示,上海莱士去年前三季度证券投资损益为-20.07亿元。在其仓位中,重仓股包括了万丰奥威(002085.SZ)和兴源环境(300266.SZ),2018年初持仓市值总共达到31亿元之多,但这两只股票因为重组失败和股东爆仓等原因,均在去年出现了连续一字跌停的情况。尽管巨亏,但上海莱士并非“韭菜”出身,相反,其在A股众多投资证券的公司中堪称“股神”。2015年大牛市,上海莱士董事会以提升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为由,通过了动用10亿元资金对证券市场进行风险投资的议案,开启炒股之路;2015年和2016年,上海莱士确认证券投资损益8.75亿元和8.29亿元,仅通过万丰奥威一只股票,就分别确认了8.5亿元和3.75亿元的证券投资损益,同时将投资最高额度提升到了40亿元;2017年,股市行情起伏不定,但上海莱士仍然凭借对于万丰奥威的买卖确认了1.43亿元证券收益。炒股收益的确让上海莱士尝到了甜头,尤其是在2015年,这家从事血液制品的企业在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2%的情况下,依靠证券投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82%。但是,如同那句“不彻底收手就不能算赢家”的股圈“老人言”,2018年前三季度,面对股价自由落体,上海莱士在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7%的情况下,净利润下滑了238%。“一入股市深似海”的同时,上海莱士主营业务也在面临压力。原料血浆是血制品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和门槛,近年来采浆水平提升带来的血浆供应量提升,导致了血制品行业供需关系的改变和竞争的加剧;此外,“两票制”的推进,也让血制品厂商需要摆脱对中间代理商的依赖,直接到终端市场搏杀。抛开股市沉浮带来的业绩波动不谈,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莱士主营业务营收同比分别下降了17.12%和3.99%,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31.55%和16.76%,尤其是静脉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产品,2017年营收同比下降了22%;渠道方面,2017年上海莱士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为2.88%,此前一直在1.5%左右,而2018年前三季度,这项数字更是达到了7.95%。财报中表示为渠道市场销售模式向医院终端市场模式的转型所致,而上海莱士2017年销售费用中还包括了业务推广费1832万元,之前财年并无该项费用。曾经“躺”着赚钱的血制品行业正在面临洗牌,上海莱士不仅遭遇主营业务瓶颈,如今股市遇“熊”,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业绩坐着过山车、股价经历着自由落体,连几位大股东也搭了进去。卖画求生与业绩造假有时候,“黑天鹅”不仅能指对上市公司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也可以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外经历。一个月前的2018年12月14日,电广传媒公告表示,公司子公司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将所拥有的徐悲鸿《愚公移山》布面油画,以2.088亿元(含税)出售给湖南广播电视台,一时引起舆论哗然。公告显示,《愚公移山》是电广传媒于2007年通过拍卖取得,最终取得价为2800万元,去年5月,将其转到子公司湖南有线集团名下,以抵偿关联债务。从去年6月开始,电广传媒就一直试图通过拍卖兜售该画作,但因无买家举牌1.9亿元的最低成交价,直到湖南电视台年底突然出现接盘。徐悲鸿《愚公移山》舆论普遍认为,电广传媒此举意在年底突击制造利润,以避免因连续两年亏损从而被ST的命运。2017年,电广传媒净利润亏损4.64亿元。巧合的是,2018年前三季度,电广传媒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如果将《愚公移山》成功卖出,将确认1.6亿元的投资收益,刚好扭亏为盈。不幸的是,该笔交易在1周后便告流产,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为从根本上避免曲解与猜测”。与电广传媒颇具喜剧色彩的卖画求生相比,长园集团的“贺岁”故事可谓惊心动魄。半个月前的圣诞平安夜,其公告表示公司自查后发现,两年前高价并购的子公司涉嫌业绩造假。2016年,长园集团以18.8亿元、650%增值率的价格,收购了从事智能工厂工程项目的长园和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被寄予厚望的长园和鹰在成功踏入资本市场后却立即变脸,不仅没有新增项目订单,连之前的订单也没有回款。在上交所连续问询函下,长园集团对长园和鹰展开自查。2018年12月24日晚的公告显示,长园和鹰在2016年重组时声称的3份总共5亿元左右的在手订单,在基本都全部完工后确认了4.77亿元收入,但实际回款仅为不到7500万元。上市公司走访发现,以上三个项目实际上大部分早已停工,而对应的三个客户也都存在签署虚假《验收确认书》和无履约能力等情况。据此,长园集团独立董事表示,已有理由初步判断长园和鹰原负责人存在业绩造假的嫌疑。目前,为确认造假事实,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对长园集团展开了更为全面的调查,但调查尚未结束。与万家乐相同,2019年的长园集团还会“贡献”续集,一旦造假成立,仅商誉一项,其就可能直接面对16亿元的减值损失以上这些年末的“黑天鹅”与“爆雷”,不禁让人联想起2017年底的国民技术。依靠投资理财支撑业绩的国民技术在一笔5亿元的投资中,遭遇合作的基金管理人携款失联,随后开始漫长的立案调查过程。2018年12月28日,经过一年时间,国民技术公告表示,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已于2018年12月25日依法决定对涉嫌职务侵占罪的在逃犯罪嫌疑人代雪峰、徐馨漫妮、张俊琪批准逮捕。根据腾讯《棱镜》之前分析,这几位涉嫌坑惨国民技术的合作伙伴很可能身在美国。巧合的是,就在代雪峰等成为在逃嫌犯后,关于追捕和遣返海外在逃人员的专题片也在热播。公义只会迟到,却从未缺席,资本也不例外。...
近五年来超500家公司更改过证券简称,更名当日,上涨股数量占比较高。近年来,A股公司频频上演“更名秀”。不少投资者戏称,“突然之间,很多股票找不到了,因为换马甲了.....” 数据宝统计显示,自2014年至2018年,有566家上市公司更改过证券简称(不含被ST或撤销ST股)。就近来看,沙隆达A于今年1月10日更名为“安道麦A”、深赤湾A于去年12月26日更名为“招商港口”,欧菲科技近日发布公告拟将证券简称再次更名为“欧菲光”。值得一提的是,欧菲科技距离上次更名(2017年10月24日)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近五年来超500家公司股票更名近五年更改证券简称的566家上市公司中,在2015年及2016年股票更名公司最多,均超130家。2017年至2018年有所下降,这与监管制度趋严有一定关系。从个股来看,这五年间,不乏大量公司反复更改股票名称。据统计,股票更名超过2次以上的公司有32家。当前简称为“晨鑫科技”的股票在五年间共更新过3次简称,历史简称分别有壹桥苗业、壹桥海参、壹桥股份。最新简称为渤海租赁、国投资本,三七互娱、祥源文化等公司反复更名均超过2次。在更名的同时,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也发生了改变。从行业属性来看,33股在更名前后的申万行业发生改变,多由以机械设备、化工、轻工制造等为主的传统行业变更为传媒、计算机、汽车等为主的新兴行业。如机械设备股中南重工变更为传媒股中南文化(目前为ST中南)、轻工制造股冠福家用变更为商业贸易股冠福股份(目前为ST冠福,所属医药行业)、轻工制造股梅花伞变更为传媒股游族网络。更名后股价表现分化股票更名后市场表现如何?事实证明多数股票表现不尽人意。数据宝统计显示,566股更名后,无论是短期,还是中期,上涨股数量占比均不超过半数,仅更名当日,上涨股数量占比较高。从平均涨跌幅来看,更名当日,566股平均上涨0.33%,并跑赢沪指。21股更名当日遭爆炒,股价涨停,包括五洋停车、旷达科技、宝塔实业、乐金健康等(名称为最新简称)。然而,更名后3日,5日及20日(含股票名称变更当日)表现均不佳,且大幅跑输沪指同期涨跌幅均值,尤其是更名后20日,566股平均下跌1.08%。个股来看,统计显示,21股更名后5个交易日市场表现相对较好,且更名后20个交易日涨幅超过30%,原因系多数股票更名日期主要集中在处于牛市阶段的2015年。三泰控股更名后20日股价涨幅高达89.83%、中安消、智慧松德、恒顺众昇、二三四五及华讯方舟等更名后20日涨幅均超过60%。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3只行业变更股,简称变更当日,后3日、后5日及后20日(含股票名称变更当日)的平均涨幅分别为5.33%、4.07%、3.4%及0.08%,且均大幅跑赢大盘。股票更名对业绩影响不显著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自身进行股票更名的原因五花八门,然而终究还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提振股价和业绩。数据宝统计显示,近五年更名的566只股票中,股票名称变更当年净利润得到改善的股票不足半数,不少公司当前最新交易日处于风险预警状态,如*ST巴士、*ST宝鼎、ST岩石。其中ST岩石此前简称为“匹凸匹”。为了蹭“P2P”的概念热度,公司于2015年7月16日把股票简称由“多伦股份”改成“匹凸匹”,截至2017年公司的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仍为负数-36.69%。恒康医疗在2014年更名,此前三年公司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53.36%,更名后三年(至201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下降至-7.63%。有的公司是因为重组借壳上市改变证券简称,如2015年借壳“金丰控股”上市的绿地控股。数据显示,借壳前,金丰控股2014年净利润亏损3.65亿元,借壳后,绿地控股自2015年至2017年,年度净利润均超60亿元,连续三年稳步增长。单从更名前后的业绩来看,超250股更名前一年净利润增速低于更名当年的净利润增速,占比不足五成。从2018年以前更名的股票来看,宝诚股份2015年净利润亏损0.01亿元,2016年6月27日更名为大晟文化,当年实现净利润1.53亿元;索芙特2015年净利润亏损0.03亿元,2016年5月3日更名为天夏智慧,当年实现净利润3.23亿元。此外,游久游戏较更名前的爱使股份、神州高铁较更名前的宝利来等净利润及增速均有大幅提升。相反,皖江物流较更名前的芜湖港、中远海控较更名前的中国远洋、览海投资较更名前的中海海盛等净利润及增速均有所下降。从2018年更名股票业绩预告来看,18股预计2018年净利润下限超过2017年净利润,9股净利润增速有望提升,如省广集团(更名前为省广股份)、恩捷股份(更名前为创新股份)、帝欧家居(更名前为帝王洁具)等。苏宁易购(更名前为苏宁云商)预计2018年净利润为127.88亿元至132.09亿元,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较2017年有所下滑。机械设备股民盛金科变更为非银金融股仁东控股,预计2018年净利润将实现扭亏。关于上市公司更名,相关人士表示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关注其背后的合理性,避免上市公司随意“换马甲”,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者理性看待这一行为,更关注企业的经营和基本面,而不是单纯的名称变动。...
剑指未来人脸识别正在不可阻挡地走向娱乐化。从朋友圈里的AI面相识别小程序,到走进大街小巷的AI测肤,无一不是热火朝天。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感叹,互联网的记忆果真连金鱼都不如。想当初iPhone X刚刚推出人脸识别解锁时,网民们都在警惕人脸的安全,声称外出行走要戴上“脸基尼”,以防路边有歹徒冲出来突然拍照获取自己的人脸数据。如今才过了一年,大家就忘记了被“人脸泄露”所支配的恐惧。你在寻找明星脸,吃瓜群众在谷歌上找到你的脸可当人们都放松警惕时,人脸泄露也正发生在我们身边。当中国用户沉迷用人脸识别来测算自己这一辈子的运程时,海外用户则是在沉迷用人脸识别来判断自己的明星脸。最近在美国有一家名为POPSUGAR的企业推出了一款名为Twinning的爆款应用,Twinning的功能很简单,用户只需上传照片,就能通过人脸识别找到与其容貌最相似的明星。可就是这样简单的功能,却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产生了病毒传播,就连很多明星都进行尝试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结果。可就是这款爆款应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信息泄露。Twinning的照片储存利用的是AWS的云服务,但在权限设置中却产生了很大的错误。在Twinning的网站代码中,可以直接找到云服务器地址,进去后就能直接看到用户实时上传的信息流。现在在谷歌搜索中,还能看到不少泄露出来的照片。这也让很多人再次回想起人脸数据的安全的问题,随着人脸识别API接口越来越开放和廉价,提供人脸识别服务的门槛也日渐降低。就拿最近微信上很火的AI相面来说,从技术能力来看基本只是将人脸五官定点识别和传统相面中对于五官与性格运势之间的说辞联系在一起,几乎没有任何难点。其背后的杭州算术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互联网餐饮企业,并且从其分销模式上看来,他们花了很多成本推广佣金上,而目前这家公司唯一能找到的招聘信息,只有H5开发。就像这样的企业,我们以往向其授权个微信、LBS信息,或者提供自己的姓名时,似乎还没有什么隐患。但要是换成了人脸,是否会产生不一样后果?正常化的人脸扫描,或许不会伤害谁在2017年,斯诺登就曾经预言道,以手机解锁为代表的人脸应用出现,会让人脸扫描正常化,也会让人脸识别终将被滥用。如今我们的确也能看到,人脸识别除了被用作安防、支付等等领域中,也被大量地用于娱乐,甚至出现了刷脸领厕纸这样的神奇操作。和应用于手机和考勤机中的终端计算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会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这其中就存在不少数据泄露或被违规应用的可能。(明明就不像!)可同时我们也要弄明白,人脸数据泄露到底有哪些风险呢?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像Twinning那样,权限设置失误,将用户照片泄露出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隐私泄露的杀伤力其实也就和有人手贱将你朋友圈里的自拍发到微博上差不多。有人又要说了,现在到处都能靠人脸付款、申请贷款等等,会不会有人通过娱乐性的小程序收集了我的人脸数据,然后去破解我的支付宝账号呢?这个问题从技术上来看,大多数人脸支付、人脸安防都具有活体检测功能,很难通过照片去破解。即使是通过3D打印人脸面具来破解,也需要完善的3D结构光脸部扫描才能生产出足以对于人脸识别的面具。只要用户没有傻到对着来路不明的人脸识别应用摇头晃脑,基本也不会有相关数据流出。而且大多数应用和服务也不是光靠一张脸就要让用户付费,就算破解了“人脸密码”,没有用户名也是白瞎。所以担心别人抄袭你的脸,比担心走在大街上有歹徒会割下你的大拇指拿去指纹支付还要荒谬。最终的疑窦是,这些人脸识别应用会不会把我们的人脸照片卖给数据公司,用作训练AI的“肥料”呢?按理来说这种情况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但问题在于人脸根本就不是什么非常稀缺的数据,如今人脸识别技术能力的平均水平也不低,如果说收集数据,可能厂商们更需要的是暗光下的人脸,或一些特别角度下的人脸数据。大多数人脸识别应用所收集的毫无标注的数据,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虽然人脸泄露很容易发生,但人脸泄露带来的后果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剑指未来的人脸安全其实斯诺登所让大家警惕的,本来也是更“形而上”的隐私问题。就拿他个人的经历来说,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应用很可能让他通过一款软件就暴露身份,甚至天网之下无处可藏。从长远来看,人脸数据的泄露所带来的隐患基本在于两点。第一是人脸3D数据的获取。现在手机中的3D结构光普及程度还不够高,但长远看来3D结构光应用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时人脸识别应用获取的就不再是一两张简单的照片,而可能是金融级、安防级3D人脸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泄露给不法分子,可能就真的会让3D打印面具破解人脸识别的情况大范围出现了。尤其是人脸这样具有唯一性的生物信息,一旦被复制后会给个人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第二是人脸与其他数据标签的关联。目前刷脸支付的普及力度还比较低,人脸所关联上的数据标签还很少。但如今随着刷脸应用的越来越广,人们需要警惕的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降人脸与各种数据标签相关联。举例来讲,一些爱好测试类的应用很可能推出一些看似无害的小程序并与人脸识别相结合,不知觉间用户的人脸信息和兴趣标签可能会被打包出售给商家。下次走进一家商场时,售货员可能从监视摄像头中就能看到你的喜好。相信和很多技术一样,人脸识别尤其是精度更高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也会走过一段从滥用到规范的道路。在去年,中国泰尔实验室已经发布了《移动终端基于TEE的人脸识别安全评估方法》,对人脸采集、存储、比对等过程中的安全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评估方法终究与法律法规不同,想要对安全问题进行约束,既要靠企业的自觉,也要靠用户的警惕。简单来说,如果想保护自己的人脸信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小公司出产的美颜、人脸测试、皮肤测试等等硬件产品或App、小程序等。各种和商业挂靠的刷脸支付、专柜扫描检测皮肤,也可以先放一放,等待行业进一步规范后再进行。尤其是手机中有3D结构光功能的用户,更需要对相关产品谨慎对待。但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我们的脸不管怎样都时时暴露在各种设备下。在技术的风险下我们天生就是弱势群体,只有当我们自己意识到人脸安全的问题时,才能推动产业端的规范化。...
近日一则查封公告,让曾经风云一时的中科创及其老板张伟再度成为焦点。但中科创的窘境已早有迹象,旗下诸多金融类公司在深圳早已难觅踪迹,总部办公地址“三四个月”前已是一片工地,旗下主要平台88财富网2017年初就已突然关停。 张伟不仅是资本市场的老人,而且还是民间金融领域的一位猛人。曾经凶猛举牌新黄浦、参与天目药业(维权)股权争夺,直到最终取得中科新材控制权;另外,在民间金融兴起之时,其在深圳一手缔造中科创系众多金融类公司,号称管理资产数百亿,并大张旗鼓购买私人飞机。 在突然变故之下,中科新材已经宣布暂停金融类的商业保理业务,并且推选代理董事长。 被查封的“神秘”公司 近日,中科新材一则公告,让其控股股东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1月3日中科新材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中科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创资产”)办公场地被相关部门查封,公司实际控制人张伟、董事长兼总经理艾萍、董事张晓璇、董事任杰及中科创商业保理法定代表人(中科创保理)黄彬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暂时无法履行其职责;公司控股股东中科创资产所持7766.79万股中科新材股份全部被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冻结。 另外,由于子公司深圳市中科创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中科创资本)、中科创保理以及深圳市中科创价值投资有限公司(中科创价值投资)租用中科创资产的办公场地,也一并被查封,子公司部分电脑、文件资料被带走。之后1月10日晚间,中科新材补充表示,被查封的子公司还包括深圳市禾盛生态供应链有限公司(禾盛生态供应链),其中中科创价值投资和禾盛生态供应链自设立以来未开展具体业务。 深交所在1月3日也紧急下发关注函,要求中科新材说明上述事项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进展情况,相关子公司运营情况,资产被查封和冻结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影响年报编制,是否会影响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层的正常运作,是否面临控制权变更等风险。不过1月10日中科新材表示有关问题仍需进一步核实,将延期至1月18日前完成回复。 关于张伟的详细公开资料并不多,深商总会网站介绍,“张伟军人出身,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科创投资集团董事长”。根据相关资料张伟于2004年创立中科创,天眼查数据显示张伟目前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有163家,在121家公司任职高管。张伟在资本市场上成名是其2014年期间凶猛举牌新黄浦,他还曾涉足天目药业股权争夺。另外,张伟还曾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并任职深商总会会董、获得“深商风云人物”称号等,其还曾因购买私人飞机而出名。 但这位“风云人物”突然被带走或并非偶然,至少从其掌控的一系列中科创公司近段以来的状况中可窥见一斑。 中科创集团总部所在地“三四个月前”是一片工地,上述几家被查封的公司各种公开渠道难觅踪迹,如今实际经营场所又被查封。总部位于深圳的中科创几乎无从追踪。 上述几家被查封中科创系公司注册地多显示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这是一个常用的公司注册地。中科创集团及中科创资产显示注册地址在“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海关大楼21楼”,记者前往查看发现,此处为宝安区金融超市所在地,询问工作人员称:“这里没这个公司,乱注册的。” 记者通过多方打探,得知上述被查封的中科创资产、资本、保理等公司,实际办公地址位于福田区东海国际B座1201,当地保安告诉记者:“公司被公安机关查封,具体不清楚。”12楼中科创的办公室也被贴上了“龙岗公安分局大运城派出所”的封条。 (中科创资本被查封地) 另外,记者通过地图查询中科创相关公司,比较明确的有中科创融资担保公司,地址在深圳宝安区建安一路宝安区人民法院对面的深鹏律师楼203室,但该办公室显示为深鹏律师所会议室,工作人员介绍“没有这个担保公司”。 另外中科创集团及中科创财富网网络金融有限公司(中科创财富通),两家公司地图搜寻位置均在深圳福田卓越世纪中心,但被提示营业状态未核实,而且记者在卓越世纪中心原中科创集团所在地,已经是一个大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称:“三、四个月前已经开始施工了。”新装修的公司具体是那家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但电梯旁废弃玻璃门上的“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印证这里曾是中科创总部所在地。中科创财富通也即2017年初既已停运的P2P公司——88财富网运营主体。 (中科创集团总部原卓越世纪所在地) 对于本次子公司被查封,中科新材表示,上述事项短期内对中科创保理开展的业务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中科创价值投资未开展具体业务),对公司2018年度业绩不会产生影响,也不影响公司其他业务的经营。中科新材也正在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并将申请子公司办公场地的解封及返还相关资料。记者致电中科新材,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事情以公告回复为准。”其它便不再多说。 记者还致电龙岗区公安分局及大运城派出所了解相关情况,前者表示“不知情”,后者称“无法告知具体信息”。 入主中科创 中科新材2009年上市,曾用名禾盛新材,公司一直专业从事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PCM/VCM)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家电用复合材料主要生产厂商之一。 2015年三季度张伟控制的中科创资产逐渐进入中科新材,并最终成为实控人,之后中科新材又拓展了新的保理业务。商业保理业务正是张伟进入中科新材后公司拓展的新业务,也曾是被中科新材寄予厚望的转型业务,但从目前业绩情况看,张伟入主后中科新材向金融业务的转型并不成功。 2015年5月开始,张伟100%控制的中科创开始逐渐进入中科新材并最终控股,公司也试图转型金融领域涉足供应链金融。当年5月,中科创资产与赵东明、章文华、蒋学元签订《关于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书》,受让三人持有的中科新材(原禾盛新材)2712万股股票。股权转让完成后,中科创资产进入中科新材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12.87%。 2016年,中科创资产又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大宗交易以及参与定增等多种方式继续增持中科新材股票,持股比例达到27.42%。2016年8月底,中科新材原董事长赵东明辞职,2016年10月份,中科新材变更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中科创资产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张伟通过100%持股中科创资产成为中科新材的实控人。中科新材正式进入张伟时代。 早在2015年6月份,中科新材便设立了深圳市禾盛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后更名中科创保理)、深圳市禾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更名中科创资本)等5家全资下属公司,其中包含上述被查封的部分公司。 在2016年定增之时,中科创曾表示,定增后控股中科新材可以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做大金融产业。原来的资产借助中科创旗下金融企业的协同效应,以及10多年来丰富的金融行业运营经验和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供应链金融转型。 定增预案一开始也极为大气,称拟募资29亿元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管理信息平台、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数字印刷PCM)生产线等项目。但多次修改后,最终定增方案及实施完成仅为募资3.76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数字印刷PCM)生产线等项目,在2018年4月份中科新材也终止了对该项目的募投。 (2015年8月中科新材定增募资计划) (2016年8月份经过三次修改后定增募资计划) 中科新材也一直未改变主业对家电复合材料的依赖。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中科新材商业保理业务收入分别为1859万元、8811万元、6268万元,占比分别为1.77%、6.15%、7.56%。中科新材商业保理业务虽在稳步增长之中,但是与原主业(家电复合材料)占比一直超过90%的情况相比,向金融行业的转型并不太理想。 资本市场搏杀往事 除了中科新材外,中科创及张伟还曾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新黄浦和天目药业之中。 2014年中科创曾四度举牌新黄浦,与控股股东掀起剧烈的股权争夺战。 2014年3月4日新黄浦公告称,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中科创控股)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累计买入新黄浦5.065%的股份,第一次对新黄浦举牌,中科创及张伟也在A股资本市场引起关注。 之后的2014年3月16日、2014年4月19日、2014年5月27日,新黄浦密集公告中科创举牌消息,在强烈攻势之下,中科创持有新黄浦比例达到20%。期间,中科创与新黄浦当时的控股股东华闻投资争的不可开交,公司控股权也轮番易主。 在中科创第三次举牌持股比例的达到15%后,华闻投资称自己也有相应的增持行动,最新持股比例已超过16%,仍为彼时新黄浦第一大股东。随后便立即有了中科创的第四次举牌,中科创持股比例也一度超过华闻投资,成为新黄浦控股股东,不过位子还没做热,便迎来华闻投资的反击,华闻投资在2014年6月份又重新成为新黄浦控股股东。 华闻投资还一直牢牢掌控新黄浦董事会,并且强硬拒绝中科创进入董事会。在夺取控制权无果、进入董事会无门后,2015年初,中科创开始减持新黄浦,宣告中科创这场野蛮人的斗争中“败退”。 另外,中科创还曾参与到杨宗昌曾经对天目药业的举牌之中。 2013年杨宗昌通过收购长城国汇进而取得天目药业实控人,2013年4月份,杨宗昌等将部分间接持有的长城国汇股权,转让给了中科创子公司--深圳市威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威廉控股)。 多番变更后,天目药业控股股东幕后,出现了杨宗昌与中科创两大利益团体。其中,杨宗昌掌握着控股股东58.27%话语权,中科创方面为41.64%,余下的股权由其他合伙人持有。 后来,杨宗昌曾与中科创双方交恶,控股股东内讧,也给天目药业原实控人宋晓明的卷土重来创造了机会。在中科创数次涉足A股公司经历中,中科新材是其最为顺利拿下控股权的公司。 曾经的风云人物 关于张伟的详细公开资料并不多,深商总会网站介绍,“张伟军人出身,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科创投资集团董事长,2011年被评为第四届”深商风云人物“,他率领的中科创坚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首创”财富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中国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成为中国第一批财富管理业务的探索者”。 张伟 天眼查上统计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有163家,在121家公司任职高管。这些公司也展现了张伟发轫和主要集中于财富管理业务板块的特点,以及其上述投资新黄浦和天目药业的痕迹。 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张伟一系列财富管理公司的发端,还有以中科创为名的网络金融、财富管理、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资产管理、保险经纪以及众多的基金合伙企业等;另外,曾投资天目药业的主体威廉控股闪现其中,并且张伟仍在长城国汇中任职董事;其旗下也还有深圳五星商贸、深圳园丁影视投资、深圳市中晟置业等一批其它公司。 在2015年一篇关于中科创的宣传报道中曾介绍过其发展道路。中科创在2004年国家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限制时成立,最初进入的是担保行业;2008年,中科创转型,开始运营财富管理业务,并推出全新商业模式-“财富通”,布局金融创新领域;2011年,中科创继续拓宽财富管理业务,瞄准中国高净值人群,打造中国财富俱乐部且引进家族财富管理理念,“并将文化与圈子的概念融入金融”;2013年10月,中科创又开始进军互联网金融,上线网贷平台“88财富网”。 曾经的中科创及张伟确实辉煌,2015年时张伟曾对外介绍,经过十年行业经验的积淀,中科创旗下已拥有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地产、财富管理、并购投资、财富艺术馆、财富俱乐部六大板块,累计管理资产规模312亿元,迄今,已为超过76家港股及A股上市公司提供服务。 在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的大事记中也是满眼辉煌,张伟也曾被评为“深商风云人物”,并当选深圳市工商联、市总商会副会长,博鳌亚洲论坛等;彼时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还被宣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并有意借道港股公司粤首环保(01191.HK)登陆香江。 另外,张伟还被称为“买飞机的老板”,宣传中张伟曾计划10年内买下5架空客飞机,以进一步服务高净值人群,2015年其花费5亿元购买的第一架空客A319公务飞机到位。 云端之下 在飞上云天的同时,掩藏在云层内部的似乎是另一番景象,特别是伴随着中科创的重磅产品88财富网的落幕,中科创与张伟也开始逐渐跌下云端,就连中科创的百科大事记近年来也不再更新。透过前期的宣传可以窥见,88财富网这家P2P平台曾是中科创众多业务布局中的后起之秀,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主体业务,只是88财富网早在2017年初便宣布清盘,目前网站也无法打开。 88财富网曾被宣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改革的领航者,“独创的‘P2B+O2O’模式,恰恰修复了P2P模式的先天缺陷”,“借款方是企业,出借方是个人,相比个人对个人的P2P模式,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2015年前后应该是88财富网最为辉煌的时刻,赞助并参加APEC峰会,中科创集团签约钢琴家郎朗为其代言。2015年初的宣传数据情况是,“迅速跻身行业前十,交易金额已近22亿元,注册会员客户约16万,服务企业超百家”。 88财富网的公司主体是中科创财富通,由中科创集团100%持股,也一度是中科创集团的象征。中科创财富通网络金融网址为88财富网,目前该网站已经无法访问。88财富网、中科创财富通、中科创集团之前的办公地址也显示为卓越世纪的同一楼层,如今记者现场看到是一片工地。 早在2017年2月份,88财富网爆雷,公司突然宣布停运,并相继关闭新用户注册和投资功能。根据当时网贷行业媒体的报道,88财富网“2017、2018年待兑付本息列表”显示,截至2018年12月,88财富未兑付本息共计约7.53亿元。但此数据也受到质疑,称根据其官网数据,“88财富累计投资额约84.94亿元,累积兑付约49.40亿元,而目前公布的待兑付本息金额仅7.53亿,累积兑付与待兑付本息金额的总和远远小于累计投资金融,差额高达28.01亿元”。 另外,在停运之前,每日经济新闻还曾爆出88财富网涉嫌自融,平台上部分产品的借款人、担保方、P2P平台都由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制,且质押物存管机构与借款人地址在同一个地方。这些自融产品的相关方涉及张伟旗下的黄檀集雅文化产业投资合伙企业(黄檀集雅)、威廉金控(投资天目药业主体)等。而质押物为“画作”,甚至多个产品质押物均为同一“画作”,并且所募资金用途也存在含混不清现象。 88财富网成立到辉煌的时间,刚好与中科创举牌新黄浦、天目药业、中科新材等上市公司的时间相吻合,因此中科创的举牌资金也多受质疑。 不过通过相关消息,88财富网停运后网站并未关停,2018年12月末消息称,88财富平台计划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关闭,并表示已于2018年12月21日完成所有投资者本息兑付。目前所留咨询电话已经处于忙音状态。 除了88财富外,张伟旗下其它产品也存在不少运营风险。天眼查的统计中,张伟周边风险及预警提醒共有超1000条,其中近200条法律诉讼主要来自中科创旗下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以及财富管理公司和集团的借款纠纷、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摘要:通过这些卖家“代叫”节省网约车费用,究竟靠谱吗?如果真的能三到四折付费约车,折扣之外的钱谁来支付?这种便宜,背后又隐藏着多大的风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出售网约车折扣券,全国通用,最低可以三折打车。”作为一名普通乘客,余佳瑜是在去年底意外地发现了这样的“好事”,这令她欣喜不已。她是被朋友拉近了一个微信群里,里面有群友兜售网约车资抵扣优惠券,通常是五折左右,最高可达3折。实际上,这样的“好事”在不少城市都在发生,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咨询。好奇之下,余佳瑜添加了卖家为好友,咨询优惠券的相关事宜。当时,对方的答复是只能通过其“代叫”服务,才能享受这种超级“折扣”待遇。“说是代叫,其实就是预付折扣车资,发定位让对方帮着叫车。”余佳瑜告诉懂懂笔记,以前也有好友帮她叫过网约车,而这位卖家“代叫”预付的费用,自称是APP预估行程费用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过,想到要把一些个人信息都告知对方,容易泄露隐私,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那么,通过这些卖家“代叫”节省网约车费用,究竟靠谱吗?如果真的能三到四折付费约车,折扣之外的钱谁来支付?这种便宜,背后又隐藏着多大的风险?“优惠”最高三折?“黑产代叫”诱惑人心近日的一则新闻,似乎揭开了谜底。1月8日,广东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滴滴协助广东警方侦破的一起导致平台重大损失的网约车“黑产代叫”诈骗案,共计9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警方现场表示案件查证的损失达400万元。实际上,在2018年的1月3日和9月11日,广州警方就已经组织了两次针对网约车平台诈骗行为的收网行动,打击了多个诈骗团伙,共刑事拘留78人,缴获了大批扫号平台软件、银行卡及伪造身份证等作案物品。“代叫”成了诈骗行为,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究竟那些不法卖家宣称的所谓“折扣券”,和诈骗行为之间是什么逻辑?要搞清楚这里面的名堂,还是要弄清楚这种超低折扣“代叫”的实际运行过程。“我用了两三次,确实很便宜。付款后卖家就会通过微信转发行程,获知车牌信息。”通过余佳瑜的介绍,懂懂笔记联系上了她的朋友张先生,并了解到其以往“代缴”乘车的细节。张先生表示,让卖家帮着“代叫”网约车,操作上的确比自己叫车麻烦一些。首先,需要确定上下车的地点位置。如果是专车,还需要提供手机号码给对方。如果是快车,就只能通过卖家联络司机。尽管这样的叫车方式比较繁复,却节省了不少费用。张先生以福田中心到宝安机场为例,快车费用将近140元。如果使用类似的“代叫”服务,只需支付45元即可,便宜了将近三分之二。“有些卖家为了竞争抢用户,甚至说只要几十元就能跑全市。”他向懂懂笔记展示了一则贴吧内容,显示只需支付25元/单的费用,就能“代叫”网约车在市内不限公里和区域行驶。在张先生看来,“代叫”卖家使用的应该是官方的“优惠券”、“抵扣券”,本身是平台用于推广、促进用户使用其服务的一种营销手段。“都是官方的补贴机制吧,或许这些人有门路,反正大家都能有实惠,挺好的。”那么,如此大幅度的优惠,卖家真的是通过各类综合福利,进行合理抵扣的吗?“代叫”后拒不付款,平台垫资损失大“对于用户来说是优惠代叫,对于司机来说那就是坐霸王车。”谈到所谓的超低折扣“代叫”网约车,在广州开了四年滴滴的李师傅表示,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前几年,网约车平台上就有一些“卖家”抱有侥幸心理,冒着风险提供所谓的优惠“代叫”服务。“当时我们司机就曾遇到一些去机场、(高铁)南站的大订单,事后代叫的用户却没有付钱。”李师傅透露,一开始遇到这种情况,司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从前年开始,滴滴官方改变了垫付司机车款的规则。无论是“霸王车”,还是乘客真的忘记支付了车款,只要订单是正常的,司机基本上能在第二天收到平台垫付的款项。“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李师傅补充到,正常订单都能够得到官方垫付。可是乘客上车之后,如果临时改变了目的地、中途改路线接送朋友的话,订单就容易被列作异常了。如果司机想让平台垫付这种“霸王车”订单,就必须通过后台向“小滴”提出申诉,“虽然大部分订单最终都能够解决,但过程却要繁琐了。”“这些人太缺德了,平台要贴钱,我们要搭进去时间。”聊到警方侦破的这起“黑产代叫”诈骗案,他表示自己和周围几个司机朋友都是拍手称快。不过他们也很困惑,如今乘客在平台注册时,相关的绑定机制十分完善,讲求一证一号,为何还是有不法分子能够通过“黑产代叫”牟利呢?黑产无处不在,个人信息泄露成隐患懂懂笔记在滴滴官方披露的信息中发现,诈骗分子也分上下游,而且分工清晰,大量黑客软件和网上兜售的用户信息是最重要的作案“原料”。“黑市销售‘注册四件套’价格贵,但批量购买的话会很便宜。”一位网络安全资深业内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这些用于绑定平台的个人资料,大多是不法分子通过盗号的方式取得,也有在灰产之间反复出售的用户资料。不少中老年手机用户,以及对个人信息保存不当的群体,因为安全防范意识低,常常会成为灰产获取隐私资料的目标。据了解,最便宜的注册用“四件套”批量价可低至10元/份。而警方所破获的这一起“黑产代叫”网约车诈骗案,背后就是这样一条灰色产业链。诈骗分子的各个链条分工相当清晰,上游不法分子通过黑客软件模拟生成新的手机机身码,再通过相关软件平台获取众多“卡商”提供的手机号码和滴滴平台发回的注册验证码。之后,“代叫车中介”会使用这些软件和平台注册滴滴账号,再从“料商”手中购买支付宝账号、密码和银行卡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用于完成滴滴账号绑定,然后将滴滴账号卖给“客户中介”。“客户中介”则通过建立滴滴打车优惠社交群或发帖等方式招揽客户进行约车,说服客户每单支付费用为原订单车费的30%至35%。一旦交易一两次就会立即废弃该账号,重新注册新账号,而车费并未向滴滴公司和司机支付。因此整个欺诈的操作过程中,用户、司机、网约车平台三方都损失了很大利益。或许,有的乘车用户对此会不以为然,“黑产代叫”诈骗影响的仅仅是从业司机、网约车平台,只要优惠能使用,不会对自己造成损失和伤害。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黑产代叫”骗局频现,危害用户安全“还好数额不大,就当花钱买教训了。”经常往返深惠两地跑业务的李挺,向懂懂笔记描述了自己上当受骗的过程。他曾添加了一名自称能低价“代叫”网约车的群友,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约了车。当他将上车地点、下车地点、电话号码通过微信发给对方后,很快对方就分享一则行程信息,里面包含了车牌号码、等待时间等,并要求其支付27元费用。“也就是预估费用的三分之一,我马上通过微信转账给了对方。”然而,在指定上车位置等待了将近十五分钟之后,他依旧没能等到预定车辆。李挺立刻给“代叫”发了信息催促对方。没想到,对方已经将他拉黑。发现上当之后,因为要急着赶到罗湖客运站赶班车,李挺只好重新叫了一辆网约车。相对于这种自认倒霉,网约车“黑产代叫”骗局的危害还有更多层面。在走访滴滴技术部门的专家时,懂懂笔记也了解到“黑产代叫”陷阱背后的一些隐患。这其中,包括行程分享、一键报警等功能无法使用,会导致乘客与亲友沟通不顺畅,倘若用户搭乘网约车遭遇突发事件,更是无法及时与平台、警方取得联络。如果司机服务质量差,甚至产生订单纠纷,乘客更无法通过评分、投诉等渠道,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除此之外,用户将上下车地点、手机等信息发送给灰产分子后,也就暴露了大量个人信息,有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问题。虽然经历多次严厉打击,但灰产对于网络出行服务平台的觊觎不会停止,相关技术手段也会不断升级换代。滴滴技术专家对此表示,过去几年来平台一直在积极与警方进行合作,加大力度打击这一诈骗行为。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滴滴出行就针对部分乘客不支付大额车费,骗取司机信任诈骗司机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发现有黑产通过恶意注册乘客账号,利用“代叫”形式诈骗平台和司机。去年至今,平台通过大数据和情报分析进一步挖掘,对相关灰产诈骗行为进行了追踪、记录和分析。平台的安全部门在向广州市公安局报案同时,还梳理出了涉嫌订单数据和乘客、司机资料。回顾这些诈骗过程,其实不法分子利用的还是用户“贪小便宜”的心理。仅需花三成的车资,即可乘坐网约车,这样的“便宜”的确很有诱惑力。但细思极恐,这种便宜真的能占、又真能占到吗?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小便宜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大量的安全隐患,甚至得不偿失。损失时间和金钱事小,但置个人人身安全和隐私于不顾,所谓小便宜换来的可能是大亏。...
近日,深交所修改了交易所基金的交易和申赎细则,将商品期货ETF纳入T+0交易范畴。这是近期交易所层面针对商品期货ETF做出的重要规划调整,业内认为这体现了深交所对商品期货ETF的积极态度,未来商品期货ETF或有望加快落地。 深交所将商品期货ETF纳入T+0范畴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交易和申购赎回实施细则》有关条款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均围绕着将商品期货ETF纳入T+0范畴。 此次修订共有三处,一处明确了投资者当日通过竞价交易方式买入商品期货ETF份额的,当日可以卖出,以大宗交易方式买入的份额,在次一交易日可以竞价卖出。 另一处修订则明确了商品期货ETF在当日竞价买入后,当日可以赎回,当采用大宗方式买入后,次一个交易日可以赎回,当日申购的ETF在交收前不得卖出或赎回。 此外,此次修订还增加了一条对商品期货ETF的定义,该条目明确商品期货ETF是指以持有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设立的商品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商品期货合约为主要策略,以跟踪商品期货价格或价格指数为目标,使用商品期货合约组合或基金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申购赎回的ETF。 或预示商品期货ETF有望加速落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交所的此举是为商品期货ETF的落地铺路。 此前,多家基金公司曾先后申报过商品期货ETF产品。据粗略统计,自2015年以来,共有10家公司上报了19只商品及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其中明确为商品期货ETF基金及联接基金的共有9只。申报材料的接受日期最早的是在2015年10月,最晚的是在2017年1月。 据业内人士介绍,出于对这一品种的谨慎态度,相关监管部门让各交易所进行反复论证。 有基金相关人士分析,商品期货ETF的落地需要交易所层面和监管审批层面的共同推进,而这也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 从深交所的这一修订来看,这是交易所层面在推进商品期货ETF。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推进商品期货类产品的面世,证券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层面之间也在协商合作中。 多家申报了此类产品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他们的申报尚未出现新进展。 事实上,随着去年以来ETF的大热,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正在进行ETF产品线的布局。有基金公司向本报表示,商品期货类产品也将成为公司一项布局重点,基金公司已经为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近日,国内某三方私募销售平台推出线上直销渠道。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弱市行私募机构生存困难,部分私募寄望线上直销打破局面。 私募机构尝试线上直销 近日,三方销售平台推线上直销模式:在APP平台上推出私募直营店服务。私募机构可以直接与合格投资者对接,投资者可与基金经理联系。 私募分析人士陈熙伟表示,代销是借用别人的渠道。由于私募多、渠道少,选择私募就必须牺牲自己的利润。此外,选择代销,私募出让了销售过程中的主动权。发力线上直销模式或许能成为私募机构销售的新局面。私募排排网人士介绍,其推出的线上直销暂时不收取费用,后期可能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奶酪基金董事合伙人乔文明表示,经济寒冬投资人风险偏好降低。浮动收益类产品的销售难度增加。各销售机构基于过去数据来判断销售难度,会优先去完成过往表现较好的资产的销售。在这种线上直销模式下,私募机构会更加耐心向客户介绍产品特征。 乾明资产总经理李昊庭表示,2018年是A股市场极其艰难的一年,大部分权益类基金亏损,基金销售艰难。经受了2018年的艰难,一些收益较好的私募或选择这种线上销售模式。 分析人士称,线上销售模式出炉的背后是私募机构的募资难问题。多家私募机构表示,当下私募销售难,直销模式或有助于缓解局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1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5220只,管理基金规模12.79万亿元。相比去年,私募数量与规模都增长迅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法律人士提示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私募基金销售只能通过直销或者通过持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机构进行代销。目前私募机构多以代销为主。私募机构交由如银行、券商和第三方平台等代销机构来销售其旗下的基金。 私募排排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走直销模式的私募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因为私募机构一般都将精力放在了投研方面,较少私募将重点放在直销上。该负责人表示,已有700家私募机构入驻私募直营店。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私募基金募集应当履行下列程序,特定对象确定;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基金风险揭示;合格投资者确认;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被问及这种直销模式是否涉嫌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宣传,上述负责人表示,私募排排网只是提供平台,提供连接私募和合格投资者的渠道,不会做任何关于产品的宣传和购买引导,也不会推荐产品。 德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柯荆民向记者表示,私募机构宣传产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有效控制推介对象和数量;二是宣传对象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在互联网上募集,还得符合《募集办法》第20条的要求。上述直销模式本身是合规的,但在满足冷静期、合格投资者确认、回访等规定上容易引发争议。其提请投资者注意这层风险。...
股权质押业务的“雷”将对上市券商2018年的业绩带来多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家上市券商发布了2018年资产减值损失的公告。岁末年初兴业证券(601377.SH)、中原证券(601375.SH)和太平洋(601099.SH)发布资产减值公告,而此前有国海证券(000750.SZ)、南京证券(601990.SH)、西部证券(002673.SZ)等3家券商已经发布资产减值公告。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太平洋证券2018全年资产减值9.7亿元,兴业证券2018年全年资产减值达6.5亿元,中原证券仅2018年下半年资产减值就达2.1亿元,此3家资产的减值准备占2018年归母净利润的比值均超过10%,分别影响净利润7.29亿元、4.88亿元和1.62亿元。此外,国海证券2018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达3910万元,西部证券2018年上半年资产减值达1.7亿元,南京证券2018年上半年资产减值达5670万元。2018年券商股权质押业务频频踩雷,这成为券商资产大幅减值的主因。以太平洋证券为例,该券商对9家上市公司开展的股权质押业务“雷声不断”,涉及的质押股票分别为商赢环球(600146.SH)、胜利精密(002426.SZ)、当代东方(000673.SZ)、盛运环保(300090.SZ)、众应互联(002464.SZ)、天神娱乐(002354.SZ)、美都能源(600175.SH)、美丽生态(000010.SZ)和*ST厦华(600870.SH)。此九项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9.47亿元,占太平洋证券全年资产减值总额的98%。股权质押业务问题频出,其根源是股价的连续下挫,导致履约保障比例跌破处置线,触发协议约定的提前购回条款,融入方未履行购回义务,构成违约。加之部分融入方所持有的股票被司法冻结,还款能力弱更是加剧了股权质押违约的机率。通过质押所持当代东方的股票,厦门当代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先锋亚太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融入方从太平洋证券共融资7.35亿元,但质押的股票股价不断下跌,同时后两者所持有的股票被司法冻结,触发协议约定提前购回条款,融入方均未履行购回义务,且到期后融入方均未购回,这构成违约。又以兴业证券为例。该上市券商2018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6.51亿元,其中四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累计计提减值准备共计6.08亿元,涉及的质押股票分别为长生生物(002680.SZ)、中弘股份(000979.SZ)、金洲慈航(000587.SZ)和金龙机电(300032.SZ),资产减值准备分别计4.51亿元、1.2亿元、6581万元和354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兴业证券股票质押涉及的2家上市公司已沦为“退市股”。因涉及问题疫苗等诸多问题,长生生物已构成重大违法,2018年12月11日该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对其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弘股份因财务问题连续20个工作日股价持续低于1元,按照规定2018年11月8日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再以中原证券为例。2018年7至12月该上市券商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的三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计提减值准备共计1.7亿元,占公司当年资产减值总额的81%, 所涉及的质押股票分别为新光圆成(于2018年12月4日该股票被实施ST,目前简称“ST新光”)(002147.SZ)、神雾节能(000820.SZ)和银禧科技(300221.SZ)。前述6家上市券商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仅是股权质押业务风险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股权质押融资违约事件此起彼伏,诸多券商被卷入纠纷中。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下半年已经有东兴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西部证券、西南证券、兴业证券、银河证券和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发布了股权质押诉讼公告,2018年上半年则有中信证券、东方证券、西部证券等券商发起相关诉讼公告。...
*ST上普(控股股东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国务院国资委)1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因公司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亏损,公司A股、B股股票已于2018年5月29日起暂停上市。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再度亏损1.11亿元,且主营盈利能力在四季度没有明显改善,预计公司2018年度经营业绩仍亏损,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由此,*ST上普成为今年首家公告终止上市风险的国资公司,同时也是今年第三家公告此风险的ST公司。同日,*ST海润也发布《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提示公告》,公司2018年全年预计亏损,依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在2018年,包括*ST华泽,*ST众和、*ST上普、*ST海润在内的4家公司遭遇暂停上市,由于*ST上普的年度亏损额最低,*ST海润的保壳运作最为频繁,一直被市场视为最容易实现翻身的两家公司;随着这两家*ST公司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的现身,意味着去年遭遇暂停上市的4只ST类个股全军覆没的概率迅速大增。倘若4家暂停上市股遭遇“全军覆没”,没有1家能够重生并在2019年重返A股,这在A股市场最近数年来尚属首次。此前投资者豪赌恢复上市超额收益的套路也将不再奏效,甚至部分“超级牛散”还在这4家公司身上全部“中招沦陷”。一、首度全退?2019年开年至今,去年遭遇暂停上市的4家ST公司,已经全部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1月4日晚,*ST华泽公告称,预计2018年亏损10亿元-13亿元。此前公司已经连续3年亏损,已经被暂停上市。2018年预报亏损将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公司同时披露了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1月9日,*ST众和发布公告,2018年公司所处的新能源锂电行业产品价格依然在震荡下行,公司主营业务无明显好转;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债权人提出的重整申请,公司债务负担较重,财务费用较高,预计公司2018 年年度经营业绩亏损、公司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可能出现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交易的情形。紧接着,11日晚间,*ST上普首度明确,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02万元,在此基础上,公司主营盈利能力在2018年第四季度没有明显改善,预计公司2018年年度经营业绩仍亏损,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ST海润也在今晚发布公告,由于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两年被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18年5月29日起被实施暂停上市。公司2018年全年预计亏损,依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从前述公司前三季度财报来看,亏损额度最大,超过10亿元级别,因此也一直被市场认为是“翻身难度”最大的公司。不过,去年公司紧锣密鼓地进行了第一大股东更迭以及资产处置,同时,此前被弹劾离任的董事长孟广宝也以另一种方式重回上市公司,一系列举措被视为公司竭力保壳之举。不过公司今晚明确,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人民币10.48亿元,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公司下属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在此过程中公司出现大量诉讼纠纷和逾期债务的情况,大量财务费用未能有效化解。公司触发终止上市红线也仅是时间问题。综上所述,去年遭遇暂停上市的4家ST公司全军覆没的概率正在迅速加大,这在近年来尚属首次。二、牛散沦陷不少面临退市的公司都已经被机构大幅调低了估值。以*ST华泽为例,在被暂停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2018年4月27日*ST华泽的收盘价为3.31元时,有不少机构对其的估值下调为0。倘如4家个股全部沦陷,未来将有更多个股加入估值被调降为0的阵营之中。根据最新披露的股东数据,*ST华泽目前股东户数为6.7万户,*ST众和为6.1万户,*ST上普为3.6万户,*ST海润高达24.2万户,这意味着,接近41万户的股东或被埋。不仅诸多博取重新上市收益的散户将深套其中,而且不少牛散也“马失前蹄”。陈庆桃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截至2018年3季度,陈庆桃以119万股的持股数量位列*ST华泽第七大流通股股东,以100万股持股位列*ST上普第六大流通股股东,以1022万股位列*ST海润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更是以2000万股的持股数量位列*ST众和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对于自己钟爱于*ST股,陈庆桃曾公开表示,“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需求。中国内需是非常强大的,而国内很多企业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新老投资者要想在资本市场获利,就要多研究,在地雷中掘金,不要追高。”可见低价、低位是其重视的投资理念之一。不过,从目前迹象看,这种投资理念在今年遭遇滑铁卢的概率极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业绩连续多年亏损的公司而言,最终判决都要等待公司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之日后的十五个交易日内,交易所所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因此虽然目前这些公司股票退市风险大增,最终的审判依然要在2019年年中最有才能最终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