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5日,华商未来主题混合仍然垫底于偏股基金分类。对于华商基金而言,业绩不佳的并非只一只基金,而是除去货基以外的52只基金当中的51只,近1年来净值回报均为负数。总经理梁永强的离任与王小刚的继任宣告着华商基金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无奈的是虽有股东“空降”总经理救急,华商基金却仍难扭颓势,梁永强时期留下的烙印仍影响着这家公募基金。更何况,在大批核心团队出走之后,如今的华商基金新人当道,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3年。在经历了总经理、副总经理双双离职与数名基金经理的集体出走后,华商基金旗下产品业绩屡屡登上黑榜,似乎并不为奇。从2016年初至今起算,偏股混业绩榜单中,华商未来主题混合的三年业绩稳居倒数“首位”。截至2019年1月16日复权净值增长率为-61.16%,于同类基金中的排名一路走低几近垫底。这只当年由其原总经理梁永强所执掌的基金,为何会是如此表现?图片来源:天天基金股东背景赋予“线上线下”立体商业模式华商未来主题成立于2014年10月,彼时牛市还在“门口”,同时期成立基金大多收获颇丰。然而,成立华商未来主体只交出了-46.90%的业绩表现(截至2019年1月16日)。华商未来主题混合的现任基金经理为翟金林,在其履历当中,早年甚至有过一段中学老师的任职经历,而后转型成为天津信托投资研究员,在担任过项目经理、宏观研究员、固收投资经历、权益投资助理总经理后,于2017年5月加入了华商基金有限公司。相对于梁永强的低换手率风格,翟金林成为华商未来唯一的基金经理后,换手率曾一度达到188%,配置品种方面也更为多元化,除了军工之外还配置了医药、消费和科技等。只不过从其管理基金其间的任职表现来看,却并未能如其履历一般“励志”。无论是最早管理的华商新兴活力混合,此后的华商鑫安灵活混合,还是最后接手的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在其任职期间回报均为负的两成有余,低于平均10%左右,排名也几近垫底。图片来源:天天基金除任职基金经理外,翟金林同时也为华商基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在翟金林之前,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历任基金经理还包括梁皓、梁永强。然而无论是梁皓、梁永强还是翟金林在其任职华商未来主题混合期间的任职回报均为负值。此前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就因重仓军工为投资者所质疑,而重仓军工其实是其最初的基金经理梁永强的投资风格。作为这三者中最为知名的梁永强在2004年筹建之初,就加入了华商基金,并一路从基金经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当上了总经理一职。经历过几轮牛熊转换的梁永强,对军工表现出特别的偏爱,2017年其曾先后发表《洞见军工行业投资机会》、《关注军工供给侧改革机会》等多篇文章。多年以来,华商基金也一直以擅长军工股见长。抱团重仓的后果便是,一旦军工行情持续下跌,华商基金整体也势必损失惨重。抱团“跳崖”华商未来主题混合业绩不佳只是华商基金问题的冰山一角。从2016年开始,华商基金旗下重仓军工板块的权益基金深陷业绩泥淖,进入到2018年华商基金又相继踩雷“华信债”、“11凯迪MTN1”,并重仓“ST巴士”、“ST华泽”等垃圾股,导致基金净值暴跌,负面缠身。受累于军工股的萎靡,华商基金旗下基金不仅多数净值下滑严重,资产规模也较此前“滑坡”明显。在于2015年8月末达到763亿的巅峰后,便一路走低,截至2018年末仅剩有186.13亿的规模。截至2019年1月15日,根据天天基金数据,除货币/理财型基金外,华商基金旗下基金52只基金当中仅有一只华商智能生活灵活配置混合近一年来收益为正,有近两成基金于近一年间折损三到四成。除对军工的偏爱外,据新浪财经整理,从华商基金于2018年三季度末的持股上来看,其颇为偏爱“老次新股”风格颇为激进。梁永强任职华商基金总经理后,除管理华商主题精选、华商动态、华商未来和华商新锐产业4只基金外还建立了华商基金的事业部制。为了对应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浪潮,事业部制于公募之间颇为盛行。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推行,到2016年末,华商基金已成立了五个事业部,包括三个投资事业部,两个市场事业部。事业部不仅担负起华商基金人才的孵化器,也肩负着为华商基金留住人才的重任。时至今日,据此前媒体报道,华商基金内部员工透露,公司曾经引以为豪的四个投资事业部已经全部解散。包括梁永强投资事业部、梁伟泓投资事业部、翟金林投资事业部以及专户投资事业部。在梁永强离任之前,其所构建的事业部制已分崩离析。除此之外,公开资料显示,华商基金一直发行最传统的股债产品,对市场上一度炙手可热的分级基金、委外基金等都没有参与。核心团队“洗牌”,王小刚空降救场2018年7月,华商基金总经理梁永强、副总经理双双因“个人原因”离职。梁永强的接替者王小刚“空降”而至,与梁永强于华商基金一路成长不同,王小刚此前任职于华龙证券,算是股东派来的“空降兵”。华商基金成立于2005年,由三家股东投资组建,分别是华龙证券持股46%、华电集团财务公司持股34%、济钢集团持股20%。其中大股东华龙证券过半营业部位于甘肃,自身也面临着净利润下滑等问题。2018年,华龙证券摘牌新三板,有媒体报道指其内部出现分歧,部分股东反对新三板摘牌不愿陪跑IPO。此后,华龙证券也于2018年末“换帅”,亦是无暇为华商基金分忧。更何况,华商基金想要重整旗鼓,单凭一个王小刚恐怕还不够。截至目前,华商基金共计有18名基金经理。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共有9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率达到50%,有人新加入不久便离去,也有与华商基金共同奋斗了8年多的老将离场。2010年2月加入华商基金的高兵与2010年4月加入的孙祺均已于2018年11月份离任。华商基金正在遭遇一次核心团队的“洗牌”,除此之外,choice数据显示其于近两年离职核心人员数也达到了19人。人员流失令华商基金的人才储备显得异常单薄,平均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仅有2.9年,近一年来团队稳定性0.25。此外,据媒体报道,除去核心人员与基金经理的离职之外,2018年7月末,华商基金还进行了一轮裁员。据悉,该次裁员涉及运营、客服、品牌等多个部门,离开的人最终可能占总数的两成以上。华商基金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海通证券2015年底的数据显示,当年华商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平均回报全行业第1。然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末之时,华商基金固定收益基金平均回报已于全行业垫底。在大批核心团队出走之后,如今的新人当道的华商基金,恐一时之间难再有起色。...
摘要:现在的教育分期平台依旧未能很好地解决风控这一问题,事实上,很难做到对一家教育机构完全了解。而一旦遇到有教育公司跑路,这几乎是灭顶之灾。似乎没人能拒绝分期付款带来的诱惑,即便是在以“慢成长”为代表的教育行业。教育分期这项消费金融服务,市场庞大前景广阔,且风险较低,逾期率甚至不足1%,被视为较为优质的资产。百度金融等巨头纷纷入驻押宝,曾一度掀起腥风血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是消费降级,教育依旧是刚需。在市面上,瞄准消费者追求低价心理,教育机构纷纷推出各自的分期产品。VIPKID表示新学员分期付费可以0利息0手续费,且开课三十天之内,未上满十二节,可以申请全额退费……分期显而易见地拉动了企业业绩。达内科技入学学员中,有超50%的学生使用了教育分期;而沪江的5亿收入中,有20%来自于分期付款……所谓的教育分期,其实就是学费分期。金融机构先将学费一次性垫付给在线教育机构,学员按期支付给分期平台。无论对于金融机构还是对于学员、教育企业来看, 教育分期似乎都算是一款好产品。然而这一看似严丝合缝的产业链里,却不知在什么时候,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轨道。聚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教育培训行业有效投诉量1120件,涉及商家100家,其中,尚德机构、达内教育、华尔街英语、英孚教育等机构成为声讨的焦点,大多数投诉都与教育分期有关。2018年停摆的“学霸1对1”的学费欠款达2000万以上,很大一部分学员家长选择的是类似“教育贷”的教育分期产品。是谁推动了教育分期此前,教育分期贷市场经历过一场跌宕。2016-2017年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过度使用分期产品招生;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分期平台放松风控;大量培训机构跑路,学员投诉无门,培训行业遭受重创。“教育服务主观感受性较高,即便在机构不恶意欺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培训效果的不满也会引发退款纠纷,导致还贷意愿降低。综合来看,教育信贷已经不太被业内视为优质业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曾对媒体表示。然而,每年成几何倍增长的教育市场,需求依旧在。“经过2016、2017年,如今教育分期市场成熟,之前有很多机构耕耘过了。”一位教育分期贷业内人士向蓝鲸教育坦言:“并且商户接受度高,市场规模大。”2017年12月,互金整治办、网贷整治办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作为消费金融行业的龙头——现金贷由此熄火。无场景依托的现金贷业务涉嫌违规。而在政策的推动下,教育分期再次成为香饽饽。最初教育分期金融服务的切口是IT领域。“因为接受度高,客群是大学生或者脱产培训的社会人士,渴望职业晋升有学习欲望。”业内人士表示。而IT培训单价高,不少培训机构早期甚至提出了“X+ Y”的方案,即在培训期间,学生只用还少量利息,等培训结束,找到工作后再还本金和利息。“这种其实就是气球贷,然而即使毕业后学员也并不是那么好找工作,纠纷也就很容易出现了。”现如今,教育分期产品早已扩散到了K12领域。“在K12领域,付费群体是家长,B端商户不说,至少C端付费群体的风险是比较低的、可控的。”业内人士向蓝鲸教育表示。早期参与教育场景分期的消费金融企业大多是与北大青鸟、达内等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展开合作。而现如今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庞大,成为了不少分期平台的掘金地。海尔消费金融在线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发现在线教育分期这部分资产质量也明显优于其他场景的资产表现,而海尔消费金融的在线教育分期资产逾期率不足1%。”但将场景搬移到线上,身份审核更加困难,在线模式的退费率又远高于线下。“现在的教育分期平台依旧未能很好地解决风控这一问题,事实上,很难做到对一家教育机构完全了解。而一旦遇到有教育公司跑路,这几乎是灭顶之灾。”一位教育分期业内人士对蓝鲸教育表示。教育分期,让资本寒冬下看清谁在裸泳“在教育行业,分期非常普遍。”一位教育机构的前端销售人员告诉蓝鲸教育:“都是为了做生意,冲业绩,除了那种生意好到爆的,不愁生源的不需要,其他机构还是需要的。”“而相比于线下,在线教育更为需要教育分期。”他进一步补充道。此前在线教育一路风生水起。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增速直线上升,年增速从18.9%迅速攀升至27.3%。VIPKID仅用了4年,便成长为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教育巨头。烧钱模式,也自在线教育诞生之日起如影随形。6家上市纯在线教育企业,尚未有一家实现盈利。在线企业获客成本水平平均为58%,显著高于线下机构;付费用户转化率低,普遍在10%以下,变现能力不强。“机构间的退费率和续费率的差异是很大的。经济周期好的时候,大家不在意,投资人也不在意。” 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张翼曾对蓝鲸教育表示。然而只有潮水退去,才看到谁是在裸泳。2017年起,在线教育增速开始回落,2018年上半年完成募集基金的规模为341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则为1342亿美元,同比降幅达74.59%。资本寒冬来临,最先绷不住的便是在线1对1赛道。“学霸1对1”、“理优1对1”出现停摆现象,创始人卷钱跑路,留下一地鸡毛。而获客,则成功地遏制住在线教育的咽喉。人们渐渐发现,一路高速增长的在线教育,其获客成本也成几何倍地增长。为了保证成长和业绩,2018年8月份,上海一家在线教育企业就被爆出利用分期产品疯狂刷单,数月实现销售1亿元到3亿元的飙升。教育分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位业内人士直接指明:“现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教育分期可以提高转化率,何乐而不为呢。”急功近利之下,不少培训机构的重心甚至转变为“拉客”,虚假招生宣传,这让一部分没有偿还能力的人进入市场,留下后患。更多地隐患还还在后面。不少企业利用分期产品,一次性获得分期平台垫付的学费,从而补充现金流。而教育部要求教育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三个月,分期则成为了打擦边球的新形式。“然而,预收款并不等于现金流。企业提前收取了家长较长时期的费用,加上自己手里的现金,就误以为现金流是两者总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预算安排那都是有问题的,一旦遇到挤兑,很容易崩盘。”一位投资人补充道。另一位专做教育分期的业内人士则向蓝鲸教育透露:“由于不少企业打着‘零利息零手续费’的旗号,这部分实际产生的手续费利息需要企业自行补贴给教育分期机构,一旦发生大规模退费问题就会对企业造成不小冲击。”教育分期,是雪中送炭还是始作俑者到底该用不用教育分期?“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分期产品,原因还是对高速增长的要求。”在三好网联合创始人余敏看来:“教育分期本质上没有带来任何变化,相当于借着用户的名义,去找了一个机构贷款。分期对于教育行业来讲,没有任何的好处,它就是一个消费金融。”而51talkCFO徐珉则表示:“对于我们教育公司来说,做分期不是为了补充现金流,其实是为了帮助学生家长减少付费的障碍。家长可能会觉得一次付一万元有困难,可能银行里没有那么多存款。而此时利用分期产品,家长就可以零首付,让孩子上课了。”在他看来,分期产品确实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教育机构可以使用分期产品,但它不应该作为企业的销售工具。这一点也得到了余敏的认同,如果企业并非专注于教学服务,而是以强销售驱动,即使依靠分期拉来了客户,相关的课程质量跟不上,退费率依旧很高。事实上,“互联网+教育+金融”是一个被市场证明的模式,教育分期的需求也确实存在。一位消费金融服务从业者则坚定地认为:“消费金融是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分期只是一个工具,它既可以让一家好的公司跑得更快,也可以让一家公司死得更快。关键看教育机构的本质是什么。”...
雷军真的会把自己的“99亿”奖励股票捐给慈善机构吗?1月9日,市值相较最高点已经腰斩的小米集团(01810.HK,下称“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称:控股股东雷军及相关实体承诺锁定期延长,在未来一年时间内不减持小米股份,以示“对公司长远价值的信心”。与此同时,该承诺留有余地——雷军可以将所持有的约6.4亿股小米奖励股票“赠予公益慈善机构用于慈善用途”,不受承诺的锁定期限制。在小米IPO之际,这笔奖励股票由董事会和股东会授予给雷军,彼时价值超过99亿港元,截止1月15日港股收盘依旧价值64亿港元。不过,公告中并未确认雷军将把相关股权捐赠慈善机构,“只是提到了一种可能性,并且确认了慈善目的的减持不受自愿承诺锁定期的限制”,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深网》。问题来了,雷军为何要捐出这笔股票?这笔股票又将用于何种用途?提振股价小米董事会向雷军授予的这笔约6.4亿股的股权激励一度引发巨大争议。一方面,基于小米上市定价,这笔激励股票当时价值99亿港元以上,数额巨大;另一方面,小米总裁林斌“雷军对激励不知情”的表态引发巨大争议,“我们几个董事开会,在会议里面大家一致赞成通过做出决定”。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邓锋教授此前告诉《深网》,当这一事项形成议案,提交董事会审议之际,作为董事长的雷军“理应知情”。邓锋告诉《深网》,“如果说雷军未参与表决,那是正常的”,原因在于激励议案涉及雷军本人,需要回避表决,“但林斌说雷军对此不知情,那就是小米董事会秘书失职,未尽到董秘的通知义务”。雷军从未正面回应这些争议,而他在小米股价低迷时表态可能捐出这笔股票的做法,值得玩味。在港上市半年后,小米于1月9日迎来禁售期结束,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一如上周,小米基石投资者股份大批解禁,股价随之连续几日下跌,并一度录得52周最低的记录,每股9.44港元,较上市价16.5港元,下跌幅度达到42.8%。前述投行人士对小米解禁当日之公告颇为赞赏,一方面,尽管公告在“止跌”上“效果不大”,但表示出控股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顺便提出慈善捐赠,增加公众对小米的好感度”。香港一家中资券商的分析师告诉《深网》,“小米解禁之后,肯定有基石投资者出售股份,散户持有的小米股票也不多”。他补充道,“尽管与雷军有私人关系的投资者可能暂时不会动,但投资者对股票的热情正在冷却”。不仅二级市场投资者收益有限,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甚至可能无法覆盖成本。小米IPO定价与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F1及F2轮,总计融资320亿港元左右,成本均在每股14-17港元之间。截至解禁前一日,小米股价在1月8日收于11.1港元。这意味着,不管是参与小米IPO的基石投资者,还是F轮的投资者,事实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前述券商分析师告诉《深网》,小米基本面“维持在12-13元也算合理,但今(2019)年上半年预计没有时点值得买入”。他的理由在于,港股市场风险尚未释放完毕,“一是美股持续走低;二是全球企业业务也有持续走低的趋势。之前大家预期高,现在正在调整,估计投资者会继续下调预期”。捐赠股份的两大障碍小米官方并未给出雷军做出股票捐赠决定的理由,同样未回应后续捐赠安排。关于雷军此次潜在的慈善行为,香港一家投行互联网板块负责人对《深网》分析,“将这笔股票捐赠做成股权信托的话,可以减少个别潜在风险。做成基金会可以避税,但需满足慈善基金的相关要求”。北京纵横律所合伙人王慧表示,股权信托的优势在于资产保持独立,与委托人(捐赠人)、受托人(信托公司)及受益人(受赠组织)的资产均实现隔离,能够保证受赠组织的收益权。问题在于,在现有法律环境下,捐赠人委托信托公司设立股权信托的行为被视为股权转让,并无税收优惠。基金会形式则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需满足在慈善方面的资金支出需求。按照规定,慈善基金会每年必须拨出上年至少8%的资产余额用于公益事业,行政费用在这一数额基础上上按照10%另行扣划,合计年度净支出占到上年资产余额的8.8%。此前,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建议中国企业家,在现行监管下采取信托+基金会的模式作为股权捐赠架构安排——以较小的额度设立基金会,减少每年强制性支出;但以较大额度设立信托,以信托资产获得收益后再行捐赠给基金会,以保证灵活性。徐永光说,这是盖茨基金会的做法。然而,横亘在中国企业家股权捐赠上的主要技术性障碍,集中在公司控制权和税收两个方面。就控制权而言,中国内地资产市场要求上市公司“同股同权”,企业家若过多捐赠股权,可能造成控制权转移。股权捐赠的标志性人物、福耀玻璃掌门人曹德旺,就曾因这一问题,进而缩减了股权捐赠的数量。2009年3月,曹德旺表示计划将约7亿股福耀玻璃股份捐出,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但落地时捐赠股份减至3亿股。原因在于,监管规则要求“企业捐赠后,必须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不再对已捐赠股权行使股东权利”,若7亿股全部捐出,将导致福耀玻璃控制权易主。相较而言,被允许使用“同股不同权”上市方案的公司则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社交公司Facebook的大股东扎克伯格夫妇承诺捐出其所持有99%的股份,但要求将这些股份转换为不具有投票权的C类股,自己剩余的投票权依旧保证其对公司的控制。为保证企业控制权,法律人士给出了变通方案:在不改变股权所有人的情况下实现股权权益的转让,包括收益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在于,捐赠人仍可能作为股权所有人行使权利,如质押股权,使受赠者遭受损失。对雷军来说,这笔捐赠应该不会影响到他对小米的控制权。小米上市前,雷军拥有20.51%A类股份和10.9%B类股份,除了在公司章程修订、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会计师人事安排,以及主动清盘或解散等重大事件中AB股同权外,对于普通事项,每股A类股的投票权是B类股的10倍。雷军拥有小米57.9%的投票权,即便少量B类股份被捐赠用于慈善用途,也不会影响到他对小米集团的控制。另一个即税收问题。由于中国税收优惠条款曾长期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捐赠方的积极性。通常而言,企业家在股权捐赠时,不希望产生额外税收。然而,时任蒙牛乳业的董事长牛根生在2004年成立“老牛基金会”,捐赠他在蒙牛的全部股份。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告诉《深网》,据他所知,在一阵讨价还价后,牛根生补缴了捐赠股份而带来的所有税收,未有减免。随着2016年《慈善法》出台,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股权捐赠的税收政策变得较此前更为宽松。根据中伦律所律师刘永青的解读,基于最新的监管规则,企业对外进行非货币捐赠,需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但符合《慈善法》规定的非货币资产捐赠,无需缴纳增值税。股权是企业非货币资产的一种。安杰律所合伙人赵苗及顾问林娜表示,2016年出台的规定中,“实际上减免了捐赠人此前就股票增值部分需要缴纳的所得税”。这项规定要求,股权转让收入额以企业所捐赠股权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而非公允价值来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捐赠必须要通过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直接捐给自然人受益人或其他不符合条件的团体的,不能获得税收优惠。”安杰律所合伙人赵苗及顾问林娜解释。面对《深网》的置评请求,小米方面回应道,“对于此次捐赠的相关公益慈善工作,会在执行完善时再披露。”...
今天,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第二十五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涉及浙江东融股权投资、上海奇益投资、上海汇鎏投资等39家私募。同时,协会也表示,已将汇金方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508家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并在协会官方网站中予以列示。 我们来看看这几家拟失联私募机构:去年底上市公司扬杰科技公告,投资浙江东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基金产品到期后未兑付。 上海汇鎏投资曾经作为私募渠道,给晖晗置业进行资金募集,投入上海动迁房项目,但是资金投入不到三个月就玩不下去了,高管、法人代表均失联。上海奇益投资创始人吕小奇是资本市场知名牛散,但是曾经因短线交易被深交所公开谴责,随后又因违规巨量减持被上交所公开谴责。 汇鎏投资:深陷动迁房理财黑洞 高管失联 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显示,上海汇鎏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14日,备案于2016年1月14日,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属于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协会将之列入异常机构: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更新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2次及以上。 汇鎏投资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卜广亮,曾任国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产品部产品总监。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可以看到,汇鎏投资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000万,自然人股东俞婕认缴1600万元,自然人股东刘旭认缴400万元。 公司旗下备案了5只私募产品,包括汇鎏尊享物业租金收益权私募投资基金,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10月26日。 据了解,去年有多名投资人爆料,上海晖晗置业有限公司以收购上海市场上的动迁房为由头,以动迁房的租金收入作为给投资人的回报,通过私募债、私募基金以及民间借贷等多种途径进行集资。但到了去年7月下旬,晖晗置业突然宣布破产清算,资金投入不到三个月,项目无法进行下去,其实控人也被警方控制。 晖晗置业通过私募债和私募基金募集的资金规模大约在1.8亿元左右,晖晗置业私募债的受托管理人上海国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线下营业场所向众多个人募集资金粗略估计在15亿-18亿元左右,扣除晖晗置业收购400套左右的动迁房耗费的资金,有逾十亿元资金不知所踪。 其中,晖晗置业的私募基金募资渠道便是上海汇鎏投资有限公司,所发的基金就是汇鎏尊享物业租金收益权私募投资基金。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据投资人介绍,去年4月她认购了汇鎏投资发行的汇鎏尊享物业租金收益权私募投资基金,汇鎏投资与晖晗置业签订了租金收益权转让协议及到期溢价回购协议,晖晗置业将对应的40套动迁房房产全套资料质押给汇鎏投资进行保管并享有违约处置权。当时,私募的最终募集规模大概是3000万左右。 但是到了去年7月,私募的投资人收到汇鎏投资发布的《汇鎏尊享物业租金收益权私募投资基金重大风险提示》,称基金名下40套房产资料被晖晗置业强行取走。但是当投资人去维权的时候,汇鎏投资的高管、法人代表均失联。 后来投资者发现,晖晗置业、国赟投资和汇鎏投资拥有同样的实控人田国斌,他曾经担任国赟资产的法人代表、股东和执行董事,2017年3月转让掉公司。田国斌和汇鎏投资的股东俞婕为夫妻关系,后者也曾经是国赟资产的股东。2016年3月,俞婕把国赟资产的股份转让给范炳瑾。2018年6月,田国斌和俞婕都因诈骗罪被上海市虹口公安局逮捕。 2018年8月初,晖晗置业更是被其他投资人举报。而后,晖晗置业名下300余套动迁房被杨浦区经侦部门查封。国赟资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上海公安局杨浦分局对田某等3名公司高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浙江东融基金坑了上市公司5000万 浙江东融股权基金投资基金公司是39家疑似失联的私募之一。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账面上面有点闲钱的话,都爱去买点银行理财产品,或是买点私募基金。有的大赚一笔,比自己主营业务的利润还高,有的则不慎踩雷,为维权奔走。 前年,扬杰科技买了东融基金5000万的产品,现在也拿不回来了。 2018年11月12日晚,扬杰科技发布公告称,因为东融基金出现流动性危机,公司与东融基金、恒丰银行签订合同,投入5000万元认购的东融汇稳惠1号基金第二十四期无法按时兑付本金及基准收益,公司可能面临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或损失部分本金的风险。 不仅如此,东融集团代表人叶振称,由朝阳永续销售的东融基金的多数投资人不在债权人名单内。经扬杰科技委托律师事务所的调查,和其他债权人的信息汇总,了解到东融基金和朝阳永续存在资金管理混乱、账目不清等问题,原东融基金总经理张惟到目前尚未给出合理解释。 扬杰科技表示,具体情况公司已诉讼至法院,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公司可能面临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或损失部分本金的风险。 截至去年三季报,扬杰科技货币资金余额为2亿元,并且上述投资金额占扬杰科技2017年净利润的比重达到18.73%。另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2017年有826家A股公司的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 据了解,为追回这笔数额不小的投资款,扬杰科技已设立专案小组,与相关方联系并磋商,现场走访核查基金运营现状;委托律师事务所调查分析基金结构及底层资产状况,并启动诉讼程序。 扬杰科技在2016年底将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额度由不超过4.2亿元提升至不超过10亿元。随后公司加大购买力度,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投资收益4830.73万元、3672.84万元。 东融基金于2014年7月宣告成立。次年2月,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实缴1.1亿元。 协会备案信息显示,东融基金为其他类私募,其他类私募是可投资非标债权的一类私募基金管理人。 天眼查显示,姚蕾持有东融基金60%的股份,余下40%的股份为宗永亮持有。 基金业协会披露的信息显示,1989年9月至1995年9月,姚蕾是杭州拱墅区商业局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此后还分别担任过杭州武林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杭州城报传媒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一职。 奇益投资,巨亏5亿,还被交易所谴责 上了疑似失联私募名单的还有上海奇益投资。 这家公司的老总叫吕小奇,在2018年先后被沪深交易所公开谴责。 公开资料显示,吕小奇是资本市场知名牛散,同时是私募上海奇益投资创始人,该公司善于做金融业大宗交易,奇益投资的大宗交易系列2014年交易量接近800亿元。 不过,2018年7月12日,吕小奇已将已将股权出质给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质股权数为4995万元。 作为资本市场知名牛散,这位80后吕小奇曾大手笔连续举牌两家上市公司。 2014年8月,因为操纵股价遭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被没收违法所得5.66亿元,并处以60万元罚款。 去年,吕小奇还因短线交易两次遭到过交易所公开谴责。 从上交所披露的信息看,吕小奇因违规减持被予以公开谴责。 2017年8月,吕小奇举牌南京新百。 当年8月12日,南京新百股东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林雪映披露权益变动报告称,截至2017年8月11日合计持有公司5559.8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其中吕小奇持有4386.68万股。同时,公告显示,吕小奇预计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亿元,并且未透露任何减持计划。 10个月后的2018年6月,南京新百公告称,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林雪映当日减持公司股份4841.4万股,占总股本的4.35%。减持后,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南京新百852.45万股,二人合计持股比例仅剩0.77%。 吕小奇其在披露增持计划后,仅增持了1.72万股股份。这意味着吕小奇在远未完成前期增持承诺的情况下,反而大手笔减持公司股份4262.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3%。 吕小奇对此解释,南京新百长期停牌是其未能增持的主要原因。至于减持,则是由于近期吕小奇自身资金安排的需要。 上交所认为,吕小奇未遵守前期增持承诺且违规减持数量巨大,与投资者预期明显不一致,可能对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重大误导。此外,吕小奇在增持计划过半时,也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增持进展情况。据此对其予以公开谴责。 公告显示,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林雪映在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1日期间买入南京新百5%股份。由于南京新百在2017年2月至8月长期横盘,因此不难测算出吕小奇的举牌成本:以区间股价平均价37.72元/股估算,此次举牌耗资约20.66亿元。 而2018年6月7日吕小奇一口气抛售了4.35%,减持套现金额约为14.7亿元。剩余852.45万股股份按照南京新百最新收盘价9.05元/股计算,价值约为7714.7万元。如果以此计算,吕小奇此次举牌可谓遭遇滑铁卢,浮亏约5.19亿元。 早在2018年5月,吕小奇就因短线交易遭到过交易所的谴责。 去年5月28日,深交所在官网发布了对吕小奇的公开谴责处分公告,原因是吕小奇存在对欧浦智网股票的短线交易行为。这是首宗因为强平被动减持而被谴责的个案,吕小奇也成为首个因为被动减持而被公开谴责的股东。 2017年2月,吕小奇在二级市场上第一次举牌欧浦智网,取得公司3300.22万股,占比4.999%。当时吕小奇表示,认可欧浦智网的投资价值,希望通过长期持有获取收益。 到了2018年1月,吕小奇向欧浦智网发出了筹划要约收购的通知,吕小奇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以12.90元/股的价格要约收购欧浦智网5%的股份。 但好景不长,是仅仅一个月之后,2018年2月的一波股价下泄导致部分通过资管计划持股的股东被强制平仓,被动减持。欧浦智网中招,其控制股东一致行动人触及平仓线,而第二大股东吕小奇通过信托计划持仓的股份也被陆续强制平仓。 彼时,吕小奇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欧浦智网股份就先后3次遭到被动减持,卖出欧浦智网股票合计877.62万股,累计成交金额8696.31万元。 2018年2月2日,吕小奇控制的鸿轩3号、奇益7号被动减持欧浦智网同时,因信托公司误操作又买入了11万股,构成短线交易。 在纪律处分过程中,吕小奇提出申辩,称上述信托计划减持股票虽在结果上构成短线交易,但减持行为实际为信托计划被强行平仓所致,非其本人的主动行为,其本人亦无故意或过失。 但是深交所认为,鸿轩3号、奇益7号、奇益8号本次减持股票虽为信托公司强制平仓卖出,但根据欧浦智网就问询函的回复,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吕小奇对下单股票品种、数量、时点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实际控制信托计划的投资行为。 协会公布第二十五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 最后,我们来看看此次基金业协会公布的第二十五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日前,协会自律核查工作中发现39家疑似失联机构。协会通过该39家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中登记的固定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无法与其取得有效联系。 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私募机构,认定为失联机构。协会认定后将在官方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诚信信息-失联机构栏目中予以公示,同时在该私募基金管理人机构诚信信息栏目中予以标示。公示满三个月后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附39家私募名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针对此事,海口市工商局已对运营美团外卖的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无独有偶,三亚市工商局也在对当地美团外卖进行调查。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团第一次被调查了: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对“美团网”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合计罚没52.6万元。(法制日报)2018年4月,无锡市工商局紧急召开行政约谈会,约谈美团外卖,并责令“立即停止实施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的违法行为,防止损害后果的持续扩大”。(无锡日报)1烧钱垄断之后举起屠刀,100元外卖,美团先抽22元!在外卖领域,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参考此前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其中指出,美团外卖拥有外卖行业将近62%的市场份额,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外卖行业的老大。根据2018年美团第三季度财报,美团外卖平台日完成订单量已经接近2000万。市场份额和消费习惯都培养好了,接下来就可以举起屠刀收割了。最近两年,美团不断提高佣金,从一开始的5%,到后来的10%,再到20%,到如今的22%。这意味着,每100元的外卖中,美团就要抽取22元,而且这是商家销售额的22%。销售额的22%是什么概念?一道菜品平均毛利在45%-60%,去掉水电气,房租,日耗客耗,人员工资和物价上涨,到老板手里净利润也不过15%-30%左右。美团直接提走22%,拿走一多半,那些中小餐馆会受得了?有很多店主表示,刚开始,美团的服务不错,可以和你谈很多活动,入驻也有优惠,不过后来,佣金不断提高,还有很多附加条件,只能入驻一家平台,不同意的话就不给入驻。微博截图美团的操作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平台收割方式。所谓的互联网收割,就是一开始的时候烧钱占领市场,给你补贴,给你发红包,反正是到处都免费,不要钱,让你先加入。但等到占领市场,脸就变了,把手一伸,交钱!很多商家入驻外卖平台,各方面都投入了大量本钱和心血,如今一纸合约就要被下线,苦不堪言。2前三季度亏损67亿,增收不增利,收割商户补贴新业务那么,美团外卖佣金为什么要大涨呢?在大涨背后,美团这家互联网新巨头意欲何为?从财报中,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去年11月22日,美团点评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简单来说就是增收不增利,营收大增但利润大幅亏损。第三季度,美团的营业收入继续保持翻番式增长,实现191亿元,但经调整后的亏损净额为25亿元人民币,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42亿元,这意味着,2018年前三季度,美团的累计亏损净额共计67亿元。第四季财报还没有公布,按照前三季度的数据预估一下,美团2018年全年的亏损应该将近百亿。1月14日美团点评股价而美团上市以来,股价近乎腰斩,从70多港元跌倒如今的最低40多港元,盈利能力是不被资本市场认可的重要原因,而网约车、收购摩拜等新业务还需要大量烧钱,最快速获取利润的方式就是从已经垄断的外卖领域吸血。3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每天平均每40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人点外卖,国内外卖市场的高度成熟,用户已经有了稳定的消费习惯。而商家们考虑到平台的巨大流量,再加上线下生意很难做,即使外卖平台收取高佣金,也只好逆来顺受,为平台打工。但没有利润终究无法生存,商家为了活着要么选择以次充好,要么选择提高商品单价。如今消费者也可以很深切地感受到,叫个外卖,不仅商品单价上涨,就连包装费、送餐费也在不断上涨,吃个早餐,各种额外费用的支出甚至超过早餐本身的价值,最终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广大的外卖消费者。俗话说,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任何行业垄断都不是好事,我们以前在该平台得到多少好处,终究会加倍奉还。...
潮水退后,方知谁在裸泳。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乱象频发,非法集资事件层出不穷,动辄涉资数亿,造成普通投资者财产损失。贵州省能源担保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能源担保”)事件自2016年5月发生以来,已逾两年半,21世纪经济报道对此一直持续报道。相比近两年发生的类似事件,其涉资并不算高,且总体来说,事件已经得到较好解决,普通投资者基本挽回损失。但是,贵州能源担保、鼎盛鑫担保、重庆易九金融、深圳鹏金所等多方关系错综复杂,事件背后的真相如何,不仅重庆易九金融等合作方并不了解,甚至贵州能源担保内部高管也不知情,何况普通投资者。不过,随着深圳福田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则案情公告,谜团逐渐浮出水面。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在贵州能源担保此前披露的事件背后,却还存在鲜为人知的内幕,被指“披着国企外衣”,牵手P2P,输血实际控制人。贵州能源担保涉嫌非吸2015年,正值P2P等互联网金融的风口,金融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比如,一些P2P平台引入国有担保公司项目,P2P平台获得了资产,担保项目融资方获得了资金,双方一拍即合。但很多人忽略了背后潜藏风险,不单是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2015年,贵州能源担保与P2P平台合作,通过重庆易九金融和深圳鹏金所为在保项目融资。2016年5月中旬,发生兑付困难,涉案金额分别为2.84亿元、9500万元。不过,当时重庆易九金融和深圳鹏金所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重庆易九金融坚称自己是“信息中介”,争取贵州能源担保代偿,深圳鹏金所则自行为投资者垫付资金。因此,重庆易九金融的事,在各方协调和努力下,贵州能源担保代偿,鼎盛鑫担保为之提供担保,虽历经波折,此事总算已于2018年初得到解决。至于深圳鹏金所方面,2016年5月20日,鹏金所曾回应称,早已终止与贵州能源担保合作。目前,到期项目均已结清,鹏金所所有投资人已按时收回本息,未有任何损失。但此事并未就此结束。2018年9月30日,深圳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一则案情公告透露了贵州能源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公告披露了犯罪嫌疑单位贵州省能源担保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郭镇华、周宁智、杜晋、陈全利、黄鹏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跟重庆易九金融没有关系,但合作模式一样,这次是深圳鹏金所。”1月9日,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当时,深圳鹏金所自行垫付了这笔钱,贵州能源担保是否应该还款,存在商榷空间。在他看来,这应该定性为深圳鹏金所跟贵州能源担保的民事纠纷。对于此事,1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鹏金所方面,对方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披着国企的外衣?需要一提的是,在上述案件公告中,郭镇华是鼎盛鑫担保董事长、周宁智是天宏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杜晋、陈全利、黄鹏分别是贵州能源担保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郭镇华和周宁智并非贵州能源担保高管,既然如此,他们为何会牵涉其中呢?2016年5月中旬,贵州能源担保事件发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前往贵阳调查,刊发了《蹊跷的融资方 隐秘的大股东 贵州省能源担保在保项目2.5亿兑付危机调查》。谜团很多,包括融资方的真实性、贵州能源担保的实际控制人、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值得推敲的是,当时,贵州当地民营担保公司鼎盛鑫担保“挺身而出”,为贵州能源担保代偿提供再担保,不免引人猜想。鼎盛鑫担保官网显示,其于2016年3月3日在澳洲主板ASX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融资担保机构。随着了解深入,记者还发现,周宁智与贵州能源担保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原来,贵州能源担保并非国企,实际大股东为贵州纵横通达物资有限公司,占股50.67%,由贵州省煤炭经营指导服务中心代持股份。周宁智曾是贵州纵横通达物资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也是天宏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来到天宏业大厦,发现贵州纵横通达物资有限公司、天宏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均在该大厦。而且,记者获得的一份授权委托书(日期:2016年2月25日)显示,委托人为贵州省煤炭经营指导服务中心,受委托人为周宁智。授权委托书称,作为贵州省能源担保有限公司股东单位,现委托周宁智先生代为了解、调查、代为协调关于贵州省能源担保有限公司涉及易九金融相关事宜的情况。上述知情人士证实,周宁智确实是贵州能源担保实际控制人,有融资资金流入周宁智手里。“鼎盛鑫担保、郭镇华跟贵州能源担保没有关系,郭镇华将一些鼎盛鑫担保股份卖给周宁智,周宁智给了钱,其中有鹏金所的钱,因此,郭镇华才会牵涉其中。”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鼎盛鑫担保申请破产韶华易逝,风口过后,当年的参与方已然黯淡离场。多位贵州金融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自身经营问题,鼎盛鑫担保已申请破产。鼎盛鑫担保官网显示,鼎盛鑫担保是家庭无抵押装修担保贷款模式的开创者,目前全国已正式营业分支机构有16家,业务范围除已覆盖贵州全省外,还成功拓展至新疆、江西、广西、山东、辽宁、海南等地。公司累计担保总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服务客户超过8000户。担保行业并不景气,业务扩张背后,是风险的不断蔓延。企查查显示,鼎盛鑫担保法律诉讼达571条。2015年9月23日,鼎盛鑫担保投资人发生变更,鼎盛鑫担保董事长郭镇华、总裁唐文凤分别退出46.28%、22.45%股份。2016年9月1日,郭镇华退出鼎盛鑫担保法定代表人,目前法定代表人是张铁。1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鼎盛鑫担保官网客服电话,但无人接听。原重庆易九金融负责人则庆幸当时坚持“信息中介”定位,争取贵州能源担保代偿,没有像深圳鹏金所那样,自行垫付。“现在谁还愿做P2P呀,普惠金融是让银行去做,不是民间机构。现在跟易九金融没有关系了,做其他事了,虽然辛苦,不好赚钱,但不惹事啊。”原重庆易九金融负责人叹着气说。...
在网贷江湖的灰暗河床上,“砍头息”一直是难被清除的泥淖。监管层已经对放贷时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现象明令禁止、层层拦截,但借款用户的借款金额与实际到账金额的差异却显示,“砍头息”依旧活跃。随着监管部门对“砍头息”、设定高额逾期利息及罚息、手机回租违规放贷、强行搭售会员服务和商品变相抬高利率、恶意致借款人逾期、虚假购物再转卖放贷等等违规现象的清理整顿,“砍头息”愈加隐蔽,甚至披上了合规的外衣,趴在用户身上吸血。收取会员费、手续费、服务费、担保费等等已经算是老套路,咨询费、快速手续费、加速审核费等其他名头也屡见不鲜。然而,柒闻网发现,水象分期将部分本金变成优惠券——仅仅涉嫌捆绑销售、强制购买。还有平台强制绑定购买游戏豆等等,都能够从收取“砍头息”中“抽身”,大事化小,以消费的违规阻隔放贷监管。实际上,费心包装过的“砍头息”并没有减少其危害,反而因为隐瞒和隐蔽欺骗更多用户。有变相收取砍头息的借贷平台,其年化率高达336%;分12期还款的借贷,在前3期要求的还款金额已经覆盖借款本金;也有平台逾期1天罚息超100元……毕竟,“砍头息”已经出现了,高利贷和暴力催收还会远吗?会员费、服务费、担保费升级换代2018年6月4日,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风险提示函》称,对于某些平台通过出售会员卡、会员服务的形式,由借款人的借款本金中一次性扣取费用的行为,将增加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并可能涉及收取“砍头息”等问题。然而柒闻网了解到,借贷平台以开通会员,或收取手续费为由收取“砍头息”的行为,至今仍不少见。有用户表示,在求职宝上借款2000元,实际到账601元,另外399元被用来购买会员,1个月后仍需还款2060元。P2P平台有个好信的会员费则“更胜一筹”,在审核通过后,需要购买169元的征信报告,也就是开通会员。近日,有用户表示该会员费已经“涨价”,“想要下款必须先交268元”。子弹借款收取手续费,借款1000元,将在放款过程中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砍头300”,实际收到700元,且其借款合同不完整,部分信息留白。虾花花借钱还出现综合服务费,借款2500元,到账1750元,750元综合服务费“明码标价”。据了解,合众e贷旗下贷款产品“好易借”(原名“爱分期”),也多次被指收取“砍头息”。有投诉信息显示,好易借用户借款6500元,却被扣除了585元担保费,仅到账5915元,分期12个月后需还款8254.94元。计算可知,该好易借用户年利率为27%,未超过国家法定36%有效年利率。但平台还要求前三期分别还款2900.62元、2023.12元、2023.12元,剩余的1308.08元利息仍需分9期还完。也就是说,若借款本金按月平均计算,在前3个月内,用户借款1625元,却要还6946.86元,还款金额已经超过借款金额4倍。此外,更多平台选择以服务费的名义收取“砍头息”。其中,淘金高手上借款2100元,实际到账1575元,服务费高达525元,逾期1天罚息超100元;大王贷款上借款2000元,需从中收取580元服务费。柒闻网发现,实际上,除了巧立名目变相收取砍头息,有的平台更加直接,连理由也没有直接“下手砍”。赫美微贷合同金额显示借款79450元,实际到账5万元整;闪电白卡无息借款,借1600元7天还清,到帐1280元,申请延期7天产生逾期费320元;暖薪贷借款5000元,实际到账4000元;大圣管家贷款3300元,实际到账2400元;51乐宝借款3000元7天还清,到账2100元;京斗云借款2000元7天还清,到账1400元;在豆豆金上借款1000元,实际到账800元;来借钱平台借款1000元,实际到账750元……诸如此类,不绝于耳。不过,这些在借贷平台们看来,再为正常不过了。毕竟如果不通过“砍头息”或者“罚息”收取额外的费用,怎么能覆盖坏账的部分。在加上服务费之后,借贷平台的利息算下来又高得惊人。“砍头息”升级:变身优惠券、游戏豆、新人礼盒柒闻网还了解到,尽管部分平台对监管要求“无动于衷”,但还有平台已经做出了改变——在收取“砍头息”上“精益求精”、升级优化以规避监管。以水象分期为例,21聚投诉平台显示,该借贷平台被指“到账金额不符”、“收取砍头息”,其全部投诉贴达到5572条。在一名为《水象分期到账金额不符,高利贷》的投诉贴中,访问量已达98921次,联名投诉量达770件。据水象分期用户反映,申请贷款2500元分4周一共2543还款,但是到账1775元,咨询客服被告知剩下的725元在水象分期商城以优惠券形势发放,且优惠券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再次消费为前提使用。不过,柒闻网发现,水象分期服务协议中已经写明,用户在享受水象分期服务的同时自愿选择购买水象分期商城提供的商品。柒闻网还发现,在一些借款APP上借款将被强制绑定购买游戏豆:借2000元被强制另外购买400元游戏豆;借3000元被强制另外购买450元游戏豆。这意味着,“砍头”不存在了,但在本金之外,用户被强制购买其它商品。购得的游戏豆只能在APP中的游戏厅中进行使用,而不能兑换现金。对此,改平台客服表示,“借款前均有明细,费用为第三方收取,是提高用户借款通过率的,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借款。”还有平台强制要求购买新人礼品盒子,借款2500元,到手2100元,而这扣除的价值400元新人礼品盒子(又称“白条商品”)需要在3天内使用,否则将失去购买效力。律师说法:捆绑销售涉嫌违法《合同法》第二百条显示,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也表明,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但有律师对柒闻网表示,借款平台收取的会员费、手续费、服务费、征信报告费、担保费咨询费、快速手续费、加速审核费等等,“在法院裁决中不被认为是借贷本金,因此谈不上利息问题,更无法以上述法律条款进行约束。”尽管在借款人眼中,通过审批的借款与实际到账金额有异,合同上的借款金额有一部分被用于充会员、交服务费或提升贷款通过率,“与网贷平台收取砍头息没什么两样”。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第四条第一点指出,“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通知》进一步清理整顿了借款平台现行收取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行为。不过,还有平台通过强制购买游戏豆、优惠券、新人礼盒“更上一层楼”,规避监管。律师指出,借款平台要求强制购买其提供的商品,在商品所有权关系发生转移后,借款平台将更多地面临捆绑销售问题,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果借款人在借贷合同中选择同意选项,或者其借款服务协议已经写明“自愿购买相关”商品,而借款人勾选同意,那么对于借款平台的“强制购买”,在证明上将十分有难度。值得欣慰的是,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也好,强制购买商品也好,借款人的借贷本金计算均为实际到手金额。而依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第一条第二点,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因此,法定有效的36%借贷年利率红线不可动摇。借款人的审批借款金额“被砍”后,可按照实际到手金额计算年利率,如果超过36年利率,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提起行政投诉,也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请求确认借款合同中超越法律规定的条款无效。...
买否?买否?应是等待还是入手? 这是买房时,购房者常“患”的焦虑综合征。时常一股脑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回到家翻来覆去又后悔了。遇到开发商拒绝退还,少不了闹一场纠纷。 近日,东莞出台“无理由退房”新规,这颗“后悔药”抢先“治”好了购房者的买房综合征。 据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通知显示,买家交定金认购楼盘后,“两天内可无理由退房。”网友纷纷呐喊:望全国推行! 作为国内首个出台的“无理由退房”政策的城市,这新年楼市的“第一炮”释放着怎样的信号? 01 “两天无理由退定”了解一下 中国老百姓对房子的“寄托”,超越任何国家,买房自然成为人生第一大事。 房产的交易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过去购房者因为不了解政策,或不了解楼盘,一时冲动购房,之后却又后悔想要退定金、退房,然而开发商“不给退”的纠纷案例并不鲜见。 新年伊始,广东东莞给购房者发了颗“后悔药”,让这类问题将不再是购房者的“痛”。 2019年1月11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广使用〈东莞市商品房认购书(范本)〉的通知》。其中最“亮”的是,买家在楼盘认购后,“两天内可无理由退定”。 东莞是目前国内唯一正式出台“无理由退定”政策的城市,虽说这次“创新实施”要从今年3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却已登上了微博热搜。 站在法律的角度,东莞的“购房两天内可无理由退定”实际上是一种提倡,本质上是住房局提供的一种认购书模板,开发商可以选择用或者不用。 网友对于东莞新规的解读也是“鱼龙混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无理由退房”和“无理由退定”实际上是两个概念。 张大伟指出,“无理由退定”是说购房者在已签订认购合同、尚未签订购房合同的情况下,可以无理由解除认购书和退回定金。而“无理由退房”是指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后,可以无理由退掉房子。 东莞出台的“无理由退定”并不是指签订购房合同之后的退房,但这一举动的确能给购房者提供一个冷静和缓冲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避免了非理性购房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了后续的合同纠纷。 有部分专家则认为,“无理由退定”与“零首付”、“分期付首付”一个道理,都是一种营销手段,是“救”楼市的表现。 02 消费者权益“升级”,助攻“甩”楼? 网购之所以被“信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七天无理由退款”,楼市实施的“两天无理由退定”虽大相径庭,但也属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 房地产市场对购房者权益的保护“升级”,能否开启“甩”楼模式?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在购房过程中,签订各类协议后,购房者反悔的情况很普遍,而“霸王条款”的存在,极易造成购房者和房企、中介三方面的纠纷。 以往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约束,现在东莞市的“创新实施”虽然只是秩序规范,不涉及政策放宽,但属于释放积极政策的信号。 中国楼市历经多轮调控与多轮涨跌周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年的楼市调控次数高达440次左右,刷新历史纪录。 房地产市场受调控影响非常大,在高频度且强有力的轮番调控下,去年中秋后,楼市“高烧”一降再降,到去年年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轮调控已“触底”。 房贷利率率先回调,据业内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8%,相当于基准利率1.159倍,环比11月下降0.53%,为2017年12月以来的首降;全国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6.04%,环比下降0.33%。 去年12月底,全国各城市给楼市“松绑”的政策更是频出,先是有三线菏泽“打前锋”叫停限售政策,再是有一线广州取消公寓限购令,还对商服物业项目的限制“网开一面”。 深圳的四大行首套房贷利率由“上浮15%”降至“上浮10%”。而后,武汉、福州,南京等地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率下调。 市场心态在政策影响下波动占据相当重要比重,楼市“紧张”的氛围得到了缓解,对于刚需购买者来说,无疑是利好的。 东莞首推的“无理由退定”,打响2019年的“第一炮”,可以说是市场层面的调节剂。这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升级”,不仅有助于稳定提升市场交易,也有利于买卖关系的维持。 03 新的一年,楼市会“重建”风光吗? 虽然部分城市响应“因城施策”的原则,对楼市进行了适当“松绑”,但整体上还是“房住不炒”的紧绷状态。“全面降准”基调来袭,楼市状态发生为妙变化,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楼市的“凉”持续影响着市场,甚至牵连到了上市公司处置房产。昨日(1月14日),上海三毛撤回甚至两处房产的挂牌转让称,公司位于深圳两处住宅房产降价近200万后仍无人竞买。 李嘉诚可以算是房地产界的“老人”了,他退休后发出的首声自然也和楼市有关。1月11日,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他向香港市民发出“警告”:今年香港楼市“波动会更厉害”,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千万不要炒房! 张大伟分析,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起码30城以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潮。但从“早春”各地政策内容看,房地产调控2019年政策取向依然是“紧”为主,微调的可能性完全和房价挂钩。 易居房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也认为,2019年的市场不会出现明显的升温。根据2018年全国的二手房市场的数据,其预测,2019年二手房的价格平均会跌10%左右。 总的来说,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各城市将坚持“因城施策”的原则,2019年楼市会有微小浮动,但整体目标还是“稳”在当下水平,既不会再大跌,也不会大涨。 即便有了“后悔药”,大家也要量力而行,理性购房!...
2016年4月,上海许女士向名为“上海衡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小额借贷公司借款20万元,后因资金周转问题未能如期归还,随后欠款由20万变成60万,开始有人上门讨债,家人不得不按其要求转账还款;到了6月,衡燊公司负责人陈某某又拿着一张本该还给许女士的20万元借条催其还款,许女士无奈又花7万元“赎”回借条。(1月14日《人民日报》) 上述报道,就是“套路贷”的典型案例。犯罪团伙就是利用受害人借款的急切心理,以无抵押快速放贷为诱饵,通过“虚增债务”“制造银行流水痕迹”“胁迫逼债”“虚假诉讼”等各种方式哄骗、威胁,有的还雇用法律顾问,一步步诱使被害人签下虚高借款文书,陷入“套路贷”的深渊。最严重的,明明只借5万块,几轮下来,一套房子就没了。 近年来,“高利贷”“暴力催收”等“灰色贷款”乱象,让借贷人不堪其扰,倘若不幸陷入“套路贷”的泥淖,那更是雪上加霜、损失巨大。2017年11月,昆明龙女士因急用钱通过APP贷款,在经手了两个借款人后,不知不觉进入了“套路贷”的圈套,债务不断叠加,仅两个月时间,当初1万元借款(实际到手7000元,3000元是贷款押金)已经滚到了45万。可见“套路贷”猖獗至极、危害巨大,已经到了十分严重必须严厉打击的程度。 “套路贷”的危害显而易见,一是破坏行业正常秩序,让一些小贷公司走入歧途,抵消了小额、分散、短期、便捷、有效、实用等诸多好处。二是让消费者陷入困境,带来财产精神双重损害,既不能获得贷款的良好体验,还会梦魇缠身,不断遭遇各种骚扰,甚至不堪威逼导致自杀。三是暴利产生“示范”效应,一些借贷者看见有利可图,摇身变成放贷者,一旦断裂资金链,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跑路”也就在所难免。 由此可见,无论从维护行业正常秩序,还是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出发,都应对“套路贷”痛下狠手,绝不能让金融毒瘤野蛮生长。可喜的是,有的地方强化管理,有的地方强力打击,比如云南公开审理“套路贷”涉恶案件,四川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标准,对小额贷款公司服务管理作出《规范》,上海公安持续开展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整治措施。 面对“套路贷”“现金贷”“校园贷”等金融诈骗犯罪,有关部门要主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客观地说,“套路贷”一类诈骗犯罪,往往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很难找到犯罪证据。只有设身处地为受害者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优,才会抽丝剥茧。通过仔细梳理被害人与嫌疑人之间的账目往来,弄清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把“套路贷”的温情脉脉打回原形,暴露它的丑恶嘴脸,从而打击犯罪、维护秩序,清除病灶、确保和谐。至于有过“套路贷”前科的贷款公司,还是清理门户,褫夺他们从业资格的好。...
导读事件的导火线是汽车之家的会员费价格上涨,引发经销商不满。但实际上经销商与汽车之家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垂直网站汽车之家,正陷入一场危机。近日,中升、运通、永达、庞大等多家汽车经销商集团,相继宣布将暂停与汽车之家的商务合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多位汽车经销商及汽车流通领域相关人士了解到,接下来会有更多经销商集团下发此类通知。事件的持续发酵,令汽车之家的股价波动。1月14日下午,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介入下,庞大汽贸、运通集团等十几家经销商与汽车之家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会上,经销商对汽车之家的产品、服务、价格等方面提出了意见。汽车之家则表示,将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帮助经销商提升新车销量。然而,对于是否与经销商对价格上涨的异议进行沟通,汽车之家并未进行说明。1月15日,一位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该沟通会上,经销商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就汽车之家价格调整一事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汽车之家也没有表示会重新调整价格。“汽车之家还在强调他们上涨价格是合理的,没有足够的诚意与汽车经销商沟通,也没有想要下调价格的意思。如果一直无法取得进展,我们会采取其他办法和渠道来解决线索问题,汽车之家不是唯一的选择。”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逆势涨价激化矛盾在2018年全国经销商集团中排名第二的中升集团,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1月11日,中升集团于1月9日下发的内部通知在网络流传,中升集团暂停部分与汽车之家合作的广告等业务。1月11日晚间,汽车之家发声明称:“我们尚未从官方渠道得到中升集团要封杀汽车之家的正式消息。汽车之家和中升集团的合作互利互惠,过往的合作进展非常顺利;商业合作中价格谈判是正常的,即便没有达成一致,也不存在谁封杀谁的问题。”但是,随后却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跟进。1月11日,运通集团也宣布暂时停止与汽车之家的商业合作。1月13日,上海永达集团发布类似通知,暂停汽车之家所有“新增会员、广告计划合作审批,未签约的均暂停,已签约会员平台未付款的,暂停付款”。从表面来看,事件的导火线是汽车之家的会员费价格上涨,引发经销商不满。但实际上经销商与汽车之家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按照惯例,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汽车垂直网站,每年都会上调经销商会员费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即便价格上涨,也在汽车经销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通过线索促进交易能够保住经销商赚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尽管不少经销商对于平台价格逐年上涨颇有怨言,但汽车之家与经销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未受到影响。然而,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0多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汽车经销商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多重挑战。在激烈的价格战之下,汽车经销商遭遇了库存堆积严重、单车收益下降、现金流减少等困境。“大家的经营状况都不好,卖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赚钱了。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成本,线索获取的价格也是节流的主要领域。”1月15日,一位重庆地区的汽车经销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经销商手中获得的一份2019年汽车之家会员刊例价显示,2019年,汽车之家经销商会员的版本,在原有的标准版和豪华版基础上,新增智慧版和智慧科技版。其中,豪华版会员的刊例价,已经从5年前的20万元以每年约20%的涨幅涨至超过50万元。据一位经销商透露,即便是在厂商集采折扣之下,价格也已经逼近30万元。汽车之家的会员产品,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品牌,刊例价、折扣价有所不同。不过,汽车之家认为其涨价是合理的。1月13日,汽车之家副总裁兼经销商事业部总经理吴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汽车之家会员价上浮20%,不是单条线索的涨价。2019年汽车之家线索总量预计将增长10%,换算成线索单价仅提升9%,相较于市场整体6%的通胀和市场流量15%的涨幅,我们认为20%涨幅是合理的。”吴涛表示,4S店获取线索的成本一般是200-300元一条,同样花费20万元4S店只能获得1000条线索。而花费20万元购买一年汽车之家的会员,经销商平均可从汽车之家获取7500条线索。不过,不少汽车经销商对此并不认同。有经销商对记者透露,尽管汽车之家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但是所提供的线索质量却在下降。“2018年的线索质量连2017年的一半都不如。线索虽然多了,但是实际线索促进交易的转化率在降低。”一位汽车经销商对记者表示。他举例,表面上来看,花20多万买了会员可以获得大量线索,但最终促成的有效交易也就两三百单,如果将会费的价格作为经营成本,分摊到每辆成交的车上来看,每卖出一辆车,所需付出的线索费用已经逼近1000元。“汽车网站线索的成交成本如果超过1000元/条,基本上就算是达到了经销商可负担的临界点。如果更高,考虑到成本和公司的合理经营,只能弃用。”1月15日,一位汽车经销商对记者表示。或将重塑汽车流通利益分配事件发酵数日后,针对经销商的“封杀”,汽车之家仍予以否认。吴涛表示,汽车之家与经销商续约合作稳定,目前已与全国23000多家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包括300多家中升旗下的经销商。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运通、中升、永达等经销商集团高层后得知,计划暂停与汽车之家合作均属实。“300多家经销商与汽车之家签约或许是在汽车厂商的要求下执行的,从集团层面来看,确实提出了暂停与汽车之家合作的通知。”1月14日,中升集团的一位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汽车之家会员一般会在每年年底签署下一年的合约。也就是说,多数汽车经销商已经在2018年年底签下了2019年的合作协议。不过,在各经销商集团的声明中均表示,新增会员、未付款会员、广告合作等都将暂停。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若未能达成和解,经销商集团将不会在2019年新增广告合作,2020年的会员合作也将受到影响。并且,记者从中升、运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汽车之家至今仍未就此事单独与相关经销商接触。同时,记者也从汽车之家处得知双方至今未取得联系。“汽车之家从未接收到暂停合作的书面性内容,中升的高层到目前还没有跟汽车之家谈过是否要解除协议。”1月14日,汽车之家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可能将有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在汽车之家看来,经销商的行为不够理性。“本来是汽车生态圈里面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并且大部分下属经销商已经签约且付费了,契约也已经树立,此时再来个突然反击,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通过网络媒体曝光内部文件、喊封杀。价值大于价格的情况下,保持理智,实现双赢。价格大于价值时,也应该理性沟通,直到价值大于价格才成交。”1月14日,汽车之家董事长陆敏在其朋友圈表示。对汽车之家而言,线索业务是实现营收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领域。2016年,平安入主汽车之家之后,汽车之家全面抛弃了自营电商业务,汽车之家回归媒体属性,不再与经销商就汽车交易产生直接竞争,希望打造成一个“为经销商服务的平台”。根据汽车之家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当季度净营收18.884亿元,净利润为7.37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媒体服务收入为9.013亿元,同比增长20.1% ;面向经销商的推广服务营收为7.39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6.139亿元相比增长20.4%。也就是说,经销商推广占去汽车之家营收的一半。这也意味着,一旦经销商集体宣布与汽车之家暂停合作,对汽车之家的营收与利润将产生巨大影响。汽车之家要是与经销商达成和解,价格势必需要回调,其营收的增速也要受到影响。不过,在业内看来,此事件或会重塑整个汽车流通领域的利润结构。“如果只有一方挣钱,那么这个生态圈也不会健康。这个事件非常有意义,有利于双方回到一个更加对等、客观的位置,来好好商讨怎样更好地合作。”一位汽车流通领域的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不少汽车经销商眼中,汽车之家在整个汽车流通产业链条中的话语权太过强势。“汽车之家之所以有大比例调整会员价格的底气,主要是因为主机厂的大力支持。大笔市场费用源源不断流入汽车之家,并且硬性要求各经销商必须投资汽车之家。”1月14日,一位汽车经销商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汽车之家的商业模式颇有怨言。上述汽车流通领域的专家则对记者表示,借此事件,经销商将重新评估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模式,并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考量,来调整获取线索的战略。事实上,目前随着今日头条、微信等APP的兴起,汽车之家已经不再是用户接触汽车资讯的唯一选择。并且,在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经销商的营销手段也在发生改变。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从各自的长远发展来看,汽车之家与经销商需要达成共识,才能够在其汽车市场下行的情况下满足各自企业的诉求。“在汽车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汽车流通产业链各方要共度时艰。合作才能共赢,否则谁也过不好。”上述汽车业内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