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近年来影响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问题时,北京银保监局党委委员蒋平在昨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的新闻例行发布会上指出,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期限与资金实际运转周期不匹配,贷款到期后难以及时获得过桥资金实现再贷或续贷,是生产经营的一大“痛点”。有不少企业反映,倒贷一次(成本)超过半年利息。在蒋平介看来,解决这个“痛点”的良策之一就是续贷业务,而推广续贷业务,则必须做到定位明确、风险清晰、定价合理、商业可持续,杜绝以续贷为名义掩盖风险,树立银行机构规范做好续贷业务的信心。基于此,北京银保监局于2月13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引导银行机构在满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开展续贷业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逐步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占比。《意见》要求银行机构开展续贷业务应坚持正向激励。续贷政策本质上是对优质企业提供的激励型信贷政策,而不是救济型信贷政策。要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提出,对于确已无力还款且具有“僵尸企业”特征的客户,严禁以续贷为名义掩盖或延缓风险暴露;不从事具体生产经营的管理型企业集团总部和房地产企业等不适用续贷业务政策。据悉,目前北京地区已有多家银行机构开展续贷业务,推出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等授信放款模式。蒋平透露,后续还将逐步推出和完善更多监管工具措施,引导银行机构更为规范有效地支持优质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事实上,去年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北京银保监局已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各中资银行对北京地区民营企业的主要表内外业务规模达1.16万亿元,其中贷款7070.63亿元,持有债券6.51亿元,表外业务4520.70亿元,共支持民营企业27294户。...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2月15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为精准打击期货市场操纵行为,证监会近期起草了关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70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简称“规定”),近日证监会就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共7条,第一条为制定依据,第二条至第五条明确禁止虚假申报、蛊惑、抢帽子、挤仓等四种操纵期货价格行为。其中包括: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以成交为目的申报买卖合约,影响期货交易价格;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禁止从事期货投资咨询的机构或人员或其他市场影响力主体对合约或合约标的物做公开预测或评价;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单独或联合在临近交割月或交割月,利用不正当手段规避持仓限制等,影响期货交易价格。高莉表示,欢迎社会各界对规定提出宝贵意见,证监会将在进一步完善后按照程序发布实施。...
2月14日,节后第四个交易日,市场情绪仍然高涨。尽管沪指全天在2700点上方调整,微跌0.05%,日线勉强收获六连阳,但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6%、0.31%,2月以来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随着节后股市行情的好转,有市场人士开始猜测“牛市”将至,投资者及配资机构开始蠢蠢欲动。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微博、股吧等平台上注意到,不少投资者开始暗悔“没有加杠杆”,“加仓”、“搏一搏”、“配资”等字眼频繁出现。朋友圈的场外配资掮客也开始大肆吆喝 “机会不是每次都能抓住”,“五连阳了,这种行情再不做就太可惜了”等煽动性的言论。“这几天很多同事都接了配资的单,公司的会议室天天爆满,都是过来咨询或签合同的客户,1月份的一波上涨行情中我们这里也热了一把,之前我还接触了一家私募公司,签了一个月的合同,节前已经投进去了。” 2月13日,北京一从事场外配资业务的市场经理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记者说道。配资卷土重来2015年牛市的记忆犹在,但在连阳的撩拨之下,股票配资业务又开始如火如荼展开。“1:1杠杆年化利率9%、1:2杠杆年化利率10%、1:3杠杆年化利率11%。”节后第三个交易日(2月13日),一名场外配资机构客户经理推介业务的朋友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当天下午,记者致电了这名客户经理,他介绍称,其所在公司目前存量配资资金80多亿元,客户配资额在2000-4000万元以内,资金10分钟之内到账。“年前我们曾推出促销活动,但是目前的价格也不贵,如果你有10万资金的话,我们最多可以给你配到4倍杠杆,一个月起用,月息1.5左右。除了利息、交易佣金,没有其他任何费用。”上述市场经理表示。据该市场经理介绍,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配资公司与客户提前约定通道和利息,由配资公司提供账户,并对账户进行资金监控;客户操作账户,但须满足相应的风控要求;客户盈利随时提取,合同到期,客户取回自有资金或续签。其中,配资公司为了确保出借资金的安全,会对客户账户资金情况做实时的监控,设置平仓线和预警线,当客户资金到达预警线,配资公司会通知客户自行减仓或补保证金,不能再开新仓,而一旦客户资金触及平仓线,配资公司有权立即平仓。不过,为了加强风控,该配资公司对客户的投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中一倍杠杆投资单一股票的资金比例不能超过70%,两倍杠杆不能超过60%,三倍杠杆不能超过50%。客户投向创业板的资金不能超过总资金的30%。事实上,此类要求并非个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从事配资业务的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此前市场行情不佳,配资公司普遍较为谨慎。2月14日,广州一家投资机构人士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优先做主板市场,“目前的行情你也懂,我们要看票,前期超跌的个股应该会考虑”。该机构人士还说道:“我之前的公司现在都不做配资了,转做信托公司,(因为)2018年的市场做纯配资的没有几家能赚钱的。而且现在纯配资的公司很少,一般是抵押贷、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搭配配资业务。”两融渐活跃事实上,谨慎的不只是“资金方”,经历过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的投资者,对配资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仍心有余悸。“很多中介在推荐业务的时候,常常对杠杆带来的收益过分夸大,往往对投资失败的风险避而不谈,到时候不仅没挣到钱,反而背了大笔外债。另外这种借贷关系受不受保护,配资行为是不是非法出借他人账户,违反证券交易实名制等也尚有一定争议。”2月14日,华南地区一名私募机构投资者说道。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多名投资者处了解到,节后虽有杠杆行为,不过相比于风险较高的场外配资业务,大多数人认为两融更为稳妥。“场外配资最疯狂的2014年-2015年,很多人输得倾家荡产,我坚决不会碰场外配资,但是我的融资融券账户是满额运转的,资金成本是年化9%。” 2月14日,深圳一名散户投资者对记者说道。事实上,连续多个交易日以来,两融交易确实日渐活跃。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3日,两融余额分别为7225.66亿元、7260.86亿元和7316.04亿元,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券商营业部了解到,近段时间两融业务有复苏的迹象。“3根大阳线改变信仰了,只要不大跌,两融余额会上来。最近我们这边陆陆续续有人来开融资融券账户,期权业务也很活跃,因为杠杆比两融大。”2月13日,华南一家券商营业部经理对记者如此评价称。另一名投资者也在交流过程中向记者透露:“我的两融账户是正常运转状态的,但是现在的额度较节前并没有提升,主要是没来得及操作,准备加(额度)但不会加太猛,我认为三月后市场方向才确定。”不过,也有营业部人士对记者指出,目前的状况只是稍微比年前活跃一些,但变化不是特别大。“其实很多人是想融,但是没有足够担保品,现在做融资的客户可用保证金很多是负的,融不了钱,估计得等行情再往上走一段,客户才有机会进行融资”,上述营业部人士说道:“18年很多人就套住了,还有一些15年套到现在的。”节前证监会官网曾发布公告,表示沪深交易所正在抓紧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从制度规则上着手,拟一方面取消“平仓线”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交由相关方自主协商,同时,扩大担保物范围,进一步提高客户补充担保的灵活性。但上述营业部人士指出:“现在我们还没接到通知,这样对投资者肯定更有吸引力,但是对证券公司来说,机会风险并存,这会加大证券公司的风险和风控成本,什么时候实施还不一定,感觉挺难的。”...
(原标题:A股停牌王:我要复牌!监管层:想浑水摸鱼? )都说停牌难,有家公司却一停就是三年,最近它想复牌了,交易所却开出了一串“条件”——何时办成,何日再来!这家公司叫*ST新亿,自2015年12月4日以后再未交易,停牌时间长达三年,堪称A股的“停牌王”。最后的交易日期定格在2015年12月4日今年1月底,*ST新亿向上交所提交了复牌申请:俺想复牌了~上交所的守门功夫很是了得。2月14日对公司下发《监管问询函》,直指公司存在多笔“陈年旧账”未清理,包括公司目前仍涉及重大违规事项的立案调查、破产重整的再审审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振、公司治理不健全以及资金往来情况不明等重大不确定性事项。上交所直言,公司应认真落实前期监管工作函以及本问询函提出的监管要求,消除相关事项重大不确定性,明确投资者预期后,再申请复牌。多病兼久病*ST新亿的前身为贵州上市公司*ST国创,2014年12月由新疆万源稀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疆万源”)接盘原第一大股东股权,而后迁往新疆,更为现名。2015年11月7日,由于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根据债权人的申请,*ST新亿被新疆塔城中院受理破产重整。2018年半年报显示,*ST新亿的《重整计划》实质上已执行完毕,但76名中小投资者不服法院作出的裁定,向新疆高院申请了再审。新疆高院对重整立案审查后,尚无核查结论。这也使得*ST新亿计划的关联方资产注入不能执行,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此外,因涉嫌信披违规,*ST新亿已于2015年12月28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早在2016年4月28日,*ST新亿的年度审计报告已明确公司存在三项重大不确定性:一是公司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暂停上市的风险;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将股民的投诉材料转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其立案对*ST新亿破产重整一案进行核实和查明,相关核查结论尚未形成;三是公司当期无主营业务收入,公司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向公司注入资产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对此,上交所在2016年4月29日的监管工作函中明确了股票复牌的具体要求,即在上述有关事项的不确定性消除前,公司股票暂不复牌。多年过去,目前,上述三项重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最让市场担心的问题是——“若新疆高院决定再审公司破产重整,公司前期重整计划中确认的债务和权益调整方案将会发生变更,此种变更关系到公司及全体投资者利益,在公司该等重大不确定性事项确定前贸然复牌,将严重影响公司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且难以挽回。” 有法律人士如此表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死气沉沉。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仅为7.87万元;主要资产为其他应收款3.21亿元,以及前期抵债的韩真源公司股权对应的资产,公司计入了固定资产约5.8亿元。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也仅为1575.92万元,持续经营能力堪忧。同时,公司还存在公司治理不稳定的问题,如前期的股东大会中,存在否决董事的问题,公司也长期没有聘任专职董秘,且因为信息披露等问题被上交所公开谴责。上交所开出了复牌方旧账未了,岂能开溜?在上述种种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 *ST新亿于2019年1月31日向上交所提出了股票复牌申请。对此,上交所在14日的监管问询函中再次提出了五大问题,亦可视为复牌前置条件:一是公司仍处于立案调查中,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暂停上市及终止上市的风险尚未消除。二是人民法院正在对公司破产重整事项进行再审审查,公司应当核实再审审查进展情况,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相关审查工作,相关重整投资人应当做出限售安排、补偿承诺等相应的保护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举措。交易所提出,公司如拟申请在人民法院再审审查结论明确前复牌,公司重整投资人应当作出必要的限售承诺安排,并承诺如人民法院通过再审对破产重整方案进行调整,重整投资人应当按照裁定向相关股东或者当事人进行补偿,并提供相应的履约能力证明。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应当参照公司重组上市的要求,承诺自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至少限售3年。三是关于持续经营能力。相关方要明确推动公司完成利润承诺的实现方式、承诺方的履约能力,以及相应资产注入、恢复主业的具体安排。四是关于公司治理。前期,公司董事会选举中存在控股股东万源汇金和部分重整投资人争夺董事席位的情况,公司控制权不稳定。同时,公司长期未聘任专职董事会秘书达3年,信息披露业务严重不规范。上交所提出,公司及实控人应明确维护公司控制权稳定的具体安排,尽快聘任董事会秘书,提出规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具体措施。五是关于资金往来。公司长期向相关贸易公司支付大额预付款项,相关业务未能履行,资金被交易对方占用。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付资金无法追回用资产抵偿的金额约5.5亿元,在其他应收款挂账的金额约3.21亿元。上交所要求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贸易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全面核查,对韩真源公司等置入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核查,还应当核查导致前述资金无法收回的具体责任人,评估该等事项对公司经营的实际影响,并提供专项的核查及整改报告。一句话,不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预期,别想浑水搞事。...
一、艺术品信托财产丢失要点回顾 艺术品信托财产离奇丢失的几个要点 2019年1月底,某大型信托公司的艺术品信托名下的艺术品丢失事件曝光。根据该信托公司的法庭陈述,可知,杨某在担任该信托公司执行经理期间,发生艺术品丢失事件,造成约200万元的损失。信托公司认为,被告在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职。 但吊诡的是,原告在公安机关未查明物品丢失的时间与原因,根据信托公司提交的现有证据,亦不能明确认定杨某在该项目中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范围,不能证明杨某与艺术品丢失之间存在关联性,且该项目组成员有三人,杨某不是主要负责人。 最终,信托公司解除了与杨某的劳动关系。 这起诉讼围绕的主要是艺术品丢失事件所引发的劳动关系纠纷。那么从这起丢失事件,是否可以看出当前艺术品信托存在的某些问题呢? 这起丢失事件有以下几个要点或者疑点: 艺术品丢失事件离奇 信托计划中的艺术品,通过在银行租用保险箱的方式进行保管,在此过程中发生财产丢失事件,一直未能查明原因。 银行的保险箱业务有固定的流程,为何发生财产丢失,却一直未查找出原因?根据商业银行保险箱的管理规则,从保险箱中取出财产,需要账户所有人持本人身份证,进行验证密码的操作,随后在银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财物的取出。取出过程中,要通过名为双人双锁的两道流程。在保险箱外,亦有视频监控。在重重防备下,如何丢失,实在令人不解。 个人名义保险箱保管公司财产有较大隐患 杨某作为负责该项目的小组成员、信托执行经理,最初是保险箱的开箱人之一,后期该信托计划的艺术品则以杨某个人名义租用保险箱进行保管。 公司业务所用保险柜竟然使用个人名义进行租用,与理不符。从这件事明显可以看出,低迷的状态导致低落的士气与草率的态度,草率的态度必然以得过且过的方式工作。信托公司在艺术品信托上没有赚头,才会对信托计划的后续管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由此出现使用个人名义租用的保险箱存放信托财产的现象,这样极易出现操作风险。例如,如果杨某想取出信托财产,可以不知会其他小组成员,也不需要上级领导审批。整个信托计划寄托于某人的私德之上。 信托计划权责不明晰 信托计划小组成员有三人,包括单某、刘某和杨某,作为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单某在艺术品丢失后自行离职。单某作为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在艺术品丢失后自行离职,而并未被追究责任。这说明在信托计划最初的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明确每个客户经理的职责。例如,如果出现了第2点中提到的操作风险,项目组的成员该分别承担何种责任,应该在计划成立之前就明确,而非在风险真正出现后,任由部分责任人自行离职。这一类的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可能还存在很多,本次事件的可能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信托公司对于艺术品市场缺乏了解 信托计划以所募集资金根据投资顾问的建议进行象牙、玉器、寿山石、紫檀、端砚等古代稀缺性材质雕刻艺术品交易。 信托计划说明书中关于艺术品的信息缺乏准确性,象牙、寿山石、紫檀属于材料的范畴,而玉器是器物的范畴,端砚则是器物这个大类下的一个细分。这三类概念有较大的区别,不宜统称为古代稀缺性材质雕刻艺术品。 而且古代稀缺性材质雕刻艺术品这个概念也比较模糊,基本可以认定为生造。这个名词中的古代是指材质是古代的,还是只这个艺术品是古代的,不甚明确,比如玉石、寿山石和端砚石,都是史前时代由于地质变化形成的,而紫檀的生长周期也较长,最少也要100年才能成材,而且成材率低,有十檀九空、节屈不直和粗不赢握说法。这些材料本来就够古,那么就只能理解成这类艺术品是古代制作的。 但是,根据新闻报道,丢失的艺术品是现代艺术家完成的,那么这就不能称为古代艺术品。 此外,象牙贸易在全球已是臭名昭著,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2月30日发布通知,宣布于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出通知,要求对有关象牙加工单位和销售场所按照截止期限进行自查。交易现代艺术家创作的象牙制品在今后属于违法。 这点说明了信托公司对于艺术品市场没有基本的了解,可能一叶障目,只是关注了艺术品市场的暴利,在某些艺术品掮客构天花乱坠的游说下,就被忽悠进去了。而且,把象牙写进说明书,反映了信托公司对当今艺术市场舆论和国家政策把握不到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象牙交易已经被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抵制。 二、从公开数据看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不少报道和研报对于艺术品市场还是抱有较大的希望。但是从目前掌握的公开数据来看,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信托公司贸然进入必然面临较大的风险。 艺术品成交额和成交率长期低迷 总体上看,全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一个较为低迷的状态,2018年上半年春秋拍卖会的成交额为267亿元,比2017年后半年下降了1/3强,甚至不如2012年6月的281亿元。 除了2013年底和2017年底,成交额均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而且2017年底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天价艺术品的带动作用,例如2017年12月17日,齐白石的画作《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9.315亿元的天价成交,不仅刷新了全球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而且成为第一件成交价超过一亿美元的中国艺术品。 天价艺术品占有重要地位 据雅昌艺术网统计显示,2018年度国内上拍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超过亿元的共计24件,其中14件诞生自香港拍场、大陆拍场10件。较之2017年度此价位拍品数量下降超过40%,并且集中在2亿元以下成交。 尽管天价艺术品的成交量较2017年有所下降,但是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也出现约1/3的下降,天价艺术品在整个艺术市场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总成交额为267亿元,共有84630件艺术品成交,平均成交额为31.55万元。其中共有13件天价艺术品成交,通过港币汇率粗略估算,成交额合计约19.79亿元,占全国的7.41%。除开天价艺术品后,平均成交额降至29.22万元。由于极高值的存在,全国艺术品成交额的中位数可能更低。 而下半年还有11件艺术品拍出天价,全年天价艺术品成交额合计约39.74亿元,全年天价艺术品成交额占比可能会超过8%,这可在2018年底的数据披露后进行计算。 油画和当代艺术品占比提高 从绝对值来看,油画及当代艺术,成交额在近6年间有较快的增长,2018年上半年,成交额为37.06亿元,比2012年6月,同比增长38%,也超过了近年来最高的成交额36.53亿元。说明油画及当代艺术的需求有所上升。 相比而言,中国书画和瓷器杂项虽然成交额较高,但是并未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奢侈品的增长则更不明显,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 从占比上看,油画及当代艺术成交额的占比从2012年6月的9.5%上升到2018年6月的13.9%,增加4.4个百分点,在6年间的大多数时间超过了10%,整体处于上升的趋势。 当代艺术品存在严重的泡沫 卢森堡大学的几位经济学教授分析了近36年来的逾百万场拍卖记录,认为全球艺术品市场已经过热,尤其是战后艺术、当代艺术领域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上文讲到,油画及当代艺术成交额占比较高,而中国的油画除了20世纪初的部分作品外大多数可以归为当代艺术。 而在大多数学者眼中,当代艺术价格是被严重高估的。在浙江大学教授河清的著作《当代艺术:世纪骗术》中这样写道:凯洛斯直指当代艺术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一个金融和体质的乌托邦,魅惑而时髦的极权主义,庞氏骗局。 河清教授通过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对比了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区别,相对于传统艺术,当代艺术价值衡量标准不确定,销售也多采取囤积抬价的方式。当代艺术,首先获得市场价值,然后才慢慢获得所谓的审美价值。 由于价值衡量标准的不确定,为内幕交易提供温床,在获得市场炒卖之前,是要经过当代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学家、博物馆馆长、艺术主管官员和策展人等的遴选和追捧。一旦在市场获得好价,便有利于审美判断的确立和流通。 这个艺术市场是把艺术品当成投资和投机的商品,充满了投机性,并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少数有能力以巨额资金炒作的大腕多获得暴利。 有人把当代艺术市场比作股市。但是学者穆兰认为,股市还相对具有竞争性,而当代艺术市场则是高度垄断。股票价位尚有企业效益作为依据,而当代艺术市场则是任意、投机和高度不确定。股市相对有一定的透明,当代艺术市场则充满暗箱操作。拍方与买方串通,允许买方以拍卖品抵押不付全部购买款的事情,屡见不鲜。 河清还指出,在当代艺术市场,画商画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那些主导性画廊,相当程度主导了当代艺术的风向。这种主导性画廊一旦选中某个艺术家,便会发动一个制造需求的宣传战略,并能够在国际上动用一个重要的画廊网络:一种画商的无形联盟,共同炒红一个艺术家或一个流派,利益均沾。 这些大画商还与少数超级收藏家合作,垄断供求以求共获暴利。这些超级收藏家与捧炒某艺术家的画商协商好,相对低价买入一大批作品,许多是同一艺术家的作品。由此控制供货,囤积抬价。 因此,总结艺术品交易的流程,一般是先由画商展览、炒作,之后马上交拍卖行拍卖,拍得高价后又助成画商捧炒的艺术家地位的确立。 除河清的著作外,唐·汤普森的《疯狂经济学:让一条鲨鱼身价过亿的学问》也对类似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揭示。 三、对艺术品信托的反思 超然阁话廊这样说道:2012年,伴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渐进入调整期,艺术品信托市场便迅速回落,其发行规模和数量出现了大幅下滑。进入2014年后,随着国内艺术市场进入结构性调整,艺术品信托市场依然没有任何起色,产品发行数量跌至个位数。 这就不是简单的缺乏艺术品交易配套制度的问题了,这是整个市场不景气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德科地产频道指出,在经济持续不振的情况下,旅游地产这种非刚需的商品需求必然萎缩,而使用价值并不高的艺术品,情况可能更为严峻。关于艺术品市场的文章有许多,观点各异,十分全面,读者可以自行阅读并鉴别。 本文在对艺术品信托进行反思后,主要提出两个观点: 对于不了解的行业,就算收益率奇高,也不建议信托公司进入。对于目前的信托公司来讲,参与艺术市场,就像散户炒A股,怎么可能与那些掌握内幕的大型机构抗衡。 信托公司即便要参与艺术市场,也应换一种思路,可以把慈善信托的模式引入,致力于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这在之后的文章中会专门介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导读谷歌本身的定位并不是做手机实体的公司,在手机行业里面再去深耕,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和成本,这并不符合谷歌整个的战略和诉求。其在硬件方面的布局,仍然需要等待时日成熟,非短期内可以突破。尽管苹果在中低端市场没有尝到甜头,谷歌还是进入了这一红海。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谷歌计划在今年推出平价款Pixel系列手机,并发布一款智能手表。对于这一消息,谷歌中国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更加准确的信息。但是,谷歌的明显举动是,在今年积极推进硬件领域的布局。平价款手机旨在与苹果差异化竞争,以在发展中国家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随后稳步推进其他后续产品。不过,这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苹果低价手机iPhone XR出师不利,其销售一直低于其他苹果手机产品。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8年11月,苹果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的销量,相比以往的新品均有下滑。iPhone XR在整个11月的销量比iPhone 8低5%,只有iPhoneX销量的一半。因此,谷歌手机的定价可能会低于iPhone XR。另外,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幅已经明显放缓,除了苹果和三星,在中低端市场上,谷歌还面临华为、小米、OV等多个国产品牌的竞争。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师贾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谷歌作为安卓系统(Android)的掌控方,在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时,不管在销量还是市场上,它不能明显影响到第三方手机公司,例如华为、三星、诺基亚等等。他进一步分析,如果谷歌把更多有利的元素放在自己手机上了,而其它厂商享受不到,那么会造成一个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所以这条线是谷歌不会去跨越的。现阶段,它的所谓“廉价”手机,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价,还是很难覆盖到中低端市场,更多的是全面提升自己的产品服务。“软硬”兼施尽管谷歌在硬件领域的试水反响平平,但是谷歌一直在持续投入。2016年,自谷歌推出第一款Pixel手机以来,便瞄准了高端市场。去年10月,谷歌发布新一代手机Pixel 3/Pixel 3 XL,其中Pixel 3起售价为799美元(64GB版本)和899美元(128GB版本),Pixel 3 XL 64GB版售价899美元,128GB版售价达到了999美元。这一价格比上一代机型涨幅超过20%。由于市场反响不佳,谷歌在短短四个多月来,已经进行了三次降价促销。可以说,谷歌希望向苹果看齐,但即使是苹果也很难再维持高价格和高利润,且谷歌手机在市场上可谓是“忽略不计”。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18年Pixel的出货量约为468万台,约占总市场的0.33%。2017年的销量为345万台,占市场的0.2%。据悉,新发布的Pixel将会突出谷歌在软件领域的优势,包括无限的照片存储空间、内存更小应用等等。过去几年间,谷歌还从苹果挖走数百名硬件工程师,以及供应链专家,同时扩大与亚洲供应商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与苹果硬件产品的惊艳不同,谷歌的硬件自身吸引力则要弱得多。2月5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了2018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业绩公布之后,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在硬件方面,公司正在努力将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结合在一起,提供最好的体验。“它确实将产生大量协同价值,但这取决于我们所处的阶段。为了让核心产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目前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硬件来驱动计算生态系统的其余部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杠杆效应。”他相信,随着谷歌在硬件开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并周密思考,绝对会产生价值。“像Google Home Hub,它能同时在搜索、智能助理、YouTube以及你想要的照片等多个领域提供完美体验,这种未来前景可以预见。因此,我们正在投资,让梦想成真。”打“持久战”目前来看,谷歌的硬件业务正在摆脱“边缘化”的定位,以走向主流。尽管前几代Pixel系列手机在屏幕上广受诟病,但是,在使用OLED面板后,谷歌手机的体验和口碑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此外,谷歌还计划在可穿戴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计划在今年发布一款智能手表。而这一市场的压力并不比手机轻松。2月14日,市场研究和分析机构NPD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1月的过去12个月中,美国智能手表的销量增长了61%,总销售额同比增长51%(约50亿美元),苹果、三星和Fitbit三个公司包揽了88%的销量。Apple Watch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而谷歌Wear OS在美国智能手表市场的占有率仅有10%。因此,谷歌还在持续加大力度。谷歌招聘网站Google Careers近日发布了职位需求——可穿戴设备硬件工程副总裁。该职位将负责所有谷歌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发货;领导并负责主要位于Mountain View的大型工程团队,同时开发多种下一代可穿戴产品。GFK 科技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李宣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谷歌的硬件产品还是作为一个展示的平台,以推广自己的内容、软件和服务,可以说是渠道的延伸。从全球市场来看,它也并没有把终端作为主营业务的一个部分。“ 放眼手机行业,去做到一个全球市场的手机份额,与谷歌的核心利益契合度不是那么高,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但是不断推出一些终端产品,对谷歌移动应用和服务的推广意义重大。”谷歌本身的定位并不是做手机实体的公司,在手机行业里面再去深耕,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和成本,这并不符合谷歌整个的战略和诉求。其在硬件方面的布局,仍然需要等待时日成熟,非短期内可以突破。从2017年和2018年的Made By Google大会来看,谷歌似乎已经做好了在智能硬件领域长期投入的准备。在智能手机、手表、音箱、电脑等各个垂直类别上,谷歌面临着苹果、亚马逊、华为等品牌的竞争。或许,谷歌的目的仍然在于试验和推广,毕竟其80%以上的收入仍然来自广告销售。谷歌硬件部门负责人Rick Osterloh此前也表示,将谷歌硬件产品线,打造成全球性的知名智能硬件品牌,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硬件产品作为展示谷歌人工智能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媒介,我们需要通过产品让消费者感知谷歌AI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我们认为AI、软件、硬件这三个元素将产生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公司将真正掌握创造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的能力。”他透露,谷歌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一决心有多坚决?仍需拭目以待。...
“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说出这句话的翟天临于2月14日在微博上发表了“致歉信”,为过去一周内引发巨大波澜的“学术不端”事件道歉,在字里行间默认了自己论文抄袭一事。 从开年到现在,“住在热搜上”的翟天临为吃瓜群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从自己的论文,到导师和学校,甚至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同届答辩的同侪论文发表情况都被拎了出来。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翟天临在去年8月的一场直播中,他被粉丝问及博士论文能否在知网上搜到,他抬眼随意地回了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一句话,为吃瓜群众提供了过年以来的一连串大瓜,后续影响可谓“摧枯拉朽”。那么,知网究竟“是什么东西”? 知网的生意经 “知网”这个名字可能每个大学生从刚开始写论文起就知道了,特别是那些如今依然挣扎在毕业论文苦海里的学生,想必看到这个界面就想要流泪。 知网的背后是一家名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其母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知网拥有学术期刊、专利、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等等资源,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在论文查重方面,知网也是众多学生的首选。 知网却又不仅仅是一家公司那么简单。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缩写为NKI)这一概念,是一个“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国知网,是我国“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也就是CNKI)的其中一部分。 1999年,知网的前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四年后,更名为我们熟知的“中国知网”。 拥有国家的扶持和政策的支撑,知网还拥有着核心的版权资源,自己的赚钱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根据同方股份披露的2017年报,旗下同方知网的营收为9.72亿元,净利润高达1.96亿元,毛利率达到了61.23%。 但这9.72亿元里,飘着不少学生和高校的辛酸泪。 近期,知网就被苏州大学法学院一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该学生只想下载一篇7元的付费论文,却需要先充值至少50元钱(知网的最低充值限制),但剩余金额经过多次与客服的协商都无法退回。2月11日,江苏省姑苏区人民法院公布了此案判决结果,认定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其经营的中国知网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 主审法官表示,知网上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虽然本案的最低充值金额较低,大多数消费者尚可忍受,也未提出异议,但该做法的负面示范效应仍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规范、指引,商家应在充值时允许消费者对于充值金额进行自定义。 目前,知网已经对充值的收费方式进行了调整,可通过短信支付可以选择0.5元、1元或2元的小金额充值。 另一方面,学校可能更苦一些:知网的涨价幅度近些年来使得许多高校头疼不已。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在官网上贴出了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图书馆订购的‘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于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与对方进行2016年的续订谈判,上一年度合同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满后数据库商随时可能中断北大的访问服务。 次日,北大还发表声明称:“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同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就已经发布了知网的停用通知,通知表示,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在上述报道中,知网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知网很多资源是独家的,还有很多高成本的外文资料,由于近年来好的期刊资源价格上涨,知网的报价也就随之上涨。 这两起“停用知网”事件,最终都以高校恢复使用知网为结局。 说到底,由于垄断着众多论文期刊独家版权和独家网络信息传播权,知网的涨价就有底气。 而在校园网中自由免费地下着知网的论文,学生可能极少对知网的昂贵有切实的体会。知网涨价凶猛,都是学校在背后默默掏腰包,如果自己的学校不买,学生反而会埋怨、嘲笑自己的学校不给力。到头来,学校还是得咬着牙掏钱。 或许,你知道爱思唯尔吗? 学术界的“垄断”当然不止知网这一桩。 全球最大的科学出版集团之一爱思唯尔(Elsevier)成立于1880年,是一家经营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出版服务的出版集团,其产品包括《柳叶刀》《四面体》和《细胞》等学术期刊,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集。 2012年1月,著名英国数学家高尔斯(William Timothy Gowers)在博文中号召全球科学界共同行动,抵制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号召科学家不在该出版集团所属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和编辑。他认为,以爱思唯尔为首的国际出版业巨头无偿取得科学家们的科学论文等成果,以及审稿和编辑服务,而刊载这些科研成果论文的期刊却一再涨价,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 随后,便有学者建立起名为“知识的代价”(Cost of Knowledge)的网站,开启抵制爱思唯尔旗下学术期刊“盘剥科学”的签名活动。除了收费高昂以外,亦有学者表示,爱思唯尔还会采用捆绑销售的方式“强迫图书馆订阅许多他们不需要的刊物”。据光明日报报道,这项活动半年间就已获得全球超过1.2万名科学界知名人士签名声援,签名支持的包括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学校的学者。“知识的代价”网站页面 国内学术圈亦对此事颇为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孙博阳表示,学者是知识的创造者,但他们无偿地将研究论文转给了出版商,又有无数学者义务为期刊做论文评审。而学者要想看到论文,还要花大价钱将他们创造的知识买回来,让出版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他认为,通过传统的同行评议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和传播的模式,已经成为阻碍科学交流和发展的因素。 但转眼7年过去,即便早已将传统期刊搬到了网上,中国的高校和学生依旧苦于高昂的费用,心中暗想“我为什么要花钱下我自己的文章”。 学术垄断的现象是世界性的——若是从娱乐圈诞生的八卦最终能为学术界引来一些目光,也算是翟天临“学术不端”风波所促成的一件积极的事吧。...
摘要:顺势而为,谁能不比谁更聪明些?早上,看到公司领导发了我们一个LP做的一张图(下面这是图的上半部),并深刻总结了“事的曲线和人的曲线”,针对项目投资做了很多精辟总结。其中,提到:最深刻的复盘是投错的项目,还有最无奈的、最迅猛、最误导、最性价比高的等等诸多复盘。于是,有了这篇虚构/虚拟的文,与大家分享。本故事纯属虚构/虚拟,如有雷同,那就是雷同,读者们不用去猜测具体是哪个上市公司。以下,正式开始没错,这不是2019,也不是2018,这是2008;这不是来自平行空间,而是来自十年前的那场大败局。2008年创业板正在火热酝酿之中,且已有各方的强烈预期,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行业也正在快速迅猛成长的路上。本文,正是讲述一个发生在那段时间的一个PE投资的典型失败案例。小时候读《古文观止》,很多经典都是要全文背诵的,“郑伯克段于鄢”即是其中之一,文章叙述了春秋时期发生在郑国的王位继承及争权之战。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刻画及言语心理鲜明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可谓异彩纷呈。在国有与民营,混合改革,多种形式合作的当下,复盘这样一个案例,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引起一些思考的。本案例中主要是“郑伯”(某大型国有企业)与“段”(某南方国有投资基金)之间持续了至少三年之久的一场无烟的战争,中间还夹杂着民营企业“奥”,以及各大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还有公司上下各色相关人员。本人拟通过真真假假的形式虚构这个故事,希望可以引起投资人、企业和创业者,以及其中各管理和参与者们等的一些反思。幸福的投资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失败却各有各的不同,在资本嗜血回报的诱惑之下也暗藏着汹涌危机的投资风险。一、缘起,诱人的投资机会初,郑伯酿良酒,发于蜀,及海外,名扬天下。郑伯生一子曰“谱”,投巨资,养新药,惊世界。各名流资本趋之欲投,人亟请于郑伯,公弗许。谱通集团(“谱”)是“郑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郑伯集团是某省国资委下属大型国有企业,原以酿酒名闻天下,远销海外;而谱则亦是郑伯集团旗下一多元化高科技企业,主要涉及地产、医药、消费、清洁能源等行业。谱通集团又下设有一家专门以医药研发和化妆品原料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子公司,名为“美谱公司”(寓意又美又靠谱),美谱公司早期曾由一家民营企业“奥氏公司”参与创建。当时,美谱集团的主要销售客户为另一家民营主板上市公司“科家兄弟”,科家兄弟在化妆品行业发展迅猛,得益于创始人的影响力和对行业的整合,公司上市后股价接连翻倍。科家兄弟早期有一个南方国有投资人称之为“段基金”,段的母公司为莫干山的“莫邪集团”,为某国有大型投资集团。鉴于科家兄弟和段基金的良好关系及中间协调,奥氏公司的创始人与段基金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往来,段基金、奥氏公司、美谱集团三家走到了一起,共同签订了一项关于某生物创新药(代号:“六脉神剑”,在那个时候就专注创新药的公司确实不多)研发的投资协议,段基金顺利得以进入了美谱公司,且持有股份达到了三分之一。事实上,当时美谱公司的生物新药“六脉神剑”虽然处于临床二期,但市场口碑是非常好的,在国内也是属于非常创新的1.1类新药,当时同类领域只有日本国的“神木剑”、法兰西的“三个火枪手”,还有印度仿制药“神油无影”在市场上有所销售;且这些产品销量巨大,无其他更多竞争对手,哪怕潜在的研发对手都很少。而六脉神剑的临床效果(至少在一期和二期实验)非常突出,甚至比神木剑和三个火枪手要好更多,比神油还要无影,更安全,副作用更少,成本也比较可控。可想而知,在拟设的创业板对创新公司抛来橄榄枝的那个时段,嗅觉灵敏的各大PE/VC趋之若鹜,通过各种关系和能耐找到美谱公司的爷爷公司郑伯集团,而郑伯集团一方面大开长期合作的沟通,另一方面则无一例外地都加以了婉拒。而段基金则因其母公司江南莫邪集团的名声及基金之专业,再加以强大的投后管理能力和科家兄弟的协调,最终成功说服了郑伯集团和美谱公司。下面来说说,当时段基金内部怎么分析美谱公司及六脉神剑的这个诱人机会及设置投资方案的。投资亮点:1)美谱公司原有产品所处的化妆品行业发展稳定,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可以带来很好的基础现金流;而新近进入的生物医药行业本身是朝阳产业,市场容量快速扩大,创新药虽然风险较大,但一旦获得成功,会带来巨量回报;2)美谱公司是本地绝对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已有化妆品优势明显,新药六脉神剑更是技压全球(二期临床表现优异),有望超过神木剑、三个火枪手,以及印度神油(当年,三个火枪手仅靠专利转让授权就年入上亿美金);3)美谱公司背靠郑伯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关系基础稳健,有利于产品市场销售;公司管理团队优势互补,既有国有的优势,又有民营管理的创新理念和灵活的市场运营优势;4)美谱公司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及工艺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有助于发展高端化妆品行业,替代进口产品;而且本身也是既符合政策推动又能引领创新;5)段基金的投资成本具有优势,虽然以当前一定溢价的估值投入,但仍然有较大增值空间,且可以嫁接其他资源;根据保守的财务预测,届时六脉神剑一出,回报至少达五到时十倍或更多,原始投资金额亦在数亿之上。机会当然是诱人的,特别是经过DCF(现金流折现)及上市退出的敏感性测试后,如市场较好,能达十倍以上回报(看国际上,创新药物的投资一直也是热点,全球最畅销的十大药物里多个都是生物创新药)。然而当时六脉神剑这一核心药品毕竟还处在临床研发期,美谱公司的现有业务也面临一些竞争;而整个投资包括后续还要更多资金投入,客观上还是存在一定投资风险的(投资周期的不确定性,未来产品获批的不确定性,生产和销售的不确定性等等)。除了对产品的评估和产品风险之外,其他从PE投资的角度,还有三个风险:1)财务风险,前期谱通集团为美谱公司的六脉神剑项目建设提供股东贷款已有数亿左右,故造成美谱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2)经营风险(包括产品研发),六脉神剑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和新产品取证,如不能成功或者不能按期取证可能会导致盈利预测高估,销售和利润不能如期实现;且公司其他储备的研发产品目前来看,更为早期;3)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风险,虽说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乃国有结合民营的豪华阵营,且又从外资挖来职业经理人;然而这个班子毕竟组建时间不长,团队的管理能力对于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和业务拓展可以说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其他若干风险,当时段基金内部纷纷拿出了系列应对策略,包括:1)新产品获批及销售风险,段基金将通过其在行业地位和相关政府审批的积极沟通,加快药物审核流程,在产品上市后,还可以嫁接更多销售资源和市场营销资源;对更多产品,则也能帮助引入,构建完善的产品组合;2)设置回购保障,设置一定的土地质押和回购承诺,虽然最终没能让郑伯集团进行兜底,但至少在美谱公司层面设置了回购,并和奥氏公司锁定并让其承诺了一定的业绩及股份补偿;并通过谈判将回购利率加以提高;此外,也设置了其他诸如领售等投资机构惯用的条款;3)通过莫邪集团的关系,让相关金融包括融资租赁、风险贷等机构给予美谱集团一定财务支持,以解决股本金不足问题、适当增加长期负债,并调整有关核算科目,调整资产负债结构;4)进入美谱公司董事会,并设立一些关键条款并针对管理设置一些权限,包括资金流的监管;包括其他从管理层面的增值服务对接等等。在经过段基金内部多次讨论之后,段基金总体认为:美谱公司原有化妆品业务稳定,需求量大,新产品六脉神剑吸引力巨大,前景广阔;公司经营管理、技术储备优势明显;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有增值空间并具有一定的保障能力;段基金后续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层面可以加以影响并进行诸多资源整合和增值服务能力,可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基金回报。于是,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段基金、奥氏公司、美谱集团三家举办了隆重的签约仪式,美谱集团也召开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新闻发布会。仪式上,当地副市长以及江南莫邪集团的领导均前来祝贺:“这是一次成功的强强联合!美谱集团是本市第一家集国有企业、民营公司、国有投资基金三足共浴的新星高科技企业,我们非常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干杯!”二、投资,艰苦的决策过程在川,请段入驻,设酒席。公曰:“岩邑也,难焉,唯酒最好。”段请莫邪,允,谓之驻蜀大叔。段基金自开始接触项目前后花了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美谱公司的尽职调查,并动用了大量中介及外部专家顾问(以求谨慎和完善,包括对产业和公司的梳理,对投后服务的准备等)。不仅阵容豪华,且是费用昂贵,以求万物一失,做好层层风控。基于前述投资亮点及更为详尽的投资回报及分析之后,段基金内部完成了决策并最终投资了该项目超过亿元的投资(签署投资协议和完成投资款项的支付)。段基金内部也做了测算分析,对同期二级市场数十家上市公司统计倍数分析,还参考了美国Nasdaq和香港市场对生物医药公司的估值的分析等。虽然六脉神剑的销售还没开始,还处在研发投入阶段,产生利润也需要在后期,且当时美谱公司的利润只是原有化妆品业务的反应,不足以描绘更为美好的未来;但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未来,而且目前已在上市的那些生物医药公司里甚至有不少公司连年亏损,估值照样在百亿之上。在段基金入驻美谱公司的投资及过后不久,美谱公司的化妆品原料药销售依然发展迅猛,主要的销售客户“科家兄弟”也是反馈良好。而六脉神剑项目所需的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也是按步旧版处于安装调试阶段,厂房GMP标准处于国家药监部门的认证之中。事实上,美谱公司还拥有欧盟CE认证、各ISO体系、部分原料药的FDA认证,还有其他XO牛叉牛叉专项资质等众多业内最专业权威认证。而且美谱公司的的“谱美制药”还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无菌生产工艺,生产全系列无菌牛叉牛叉产品。一旦六脉神剑项目研发成功和项目建成之后,将会成为行业标杆和国内最专业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此外,美谱公司的控股股东谱通集团在郑伯集团的授权之下,不仅如约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还给了管理上的最大支持。谱通集团还对美谱公司新项目的建设和设备采购投入了大量资金垫付,以及派驻了关键的董事长、财务总监等人员,希望把酿酒的最好管理经验同样用在医药之上。事实上,鉴于当时美谱公司的巨额投入,当年的财务必然是亏损这一点段基金是知道的,而且未来也会有比较长的煎熬期。因这一特殊性,段基金对该项目的投资其实还是比较重视和谨慎的,在该项目的投资调研和决策判断上投入了比以往其他项目更多的人力和精力。下面再来说说,当时段基金在投资美谱公司时的一些花絮,即“吹牛过程、尽调谈判过程、相亲拍板过程”。所谓投资投人,连ISO标准检查都要看卫生间的清洁程度,何况这么大投资看点边边料料侧面记录其实也是更为真实的一面。1)之前曾说过,鉴于“科家兄弟”、“莫邪集团”等关系,以及段基金本身的专业能力,才最终使得段基金、奥氏公司、美谱集团三家走到了一起,最终排除了其他众多竞争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当时趋之若鹜的投资人还包括响当当的南海饿神基金(专业食品基金)、港龙真蛋基金(外资,境外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桃花岛基金(最大的连锁PE基金)。而众多投资者之中,段基金吹牛能力其实一般,而且说还比较实在,说的增值服务能力,投后管理和整合资源部分在后续还确实认认真真做到了。2)在段基金接触美谱公司后,投资团队迅速搜集资料和多次现场考察,包括对上下游的关系供货经销商等访谈联系,并与美谱公司和谱通集团多次沟通投资方案,形成最终的立项报告完成内部立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一次段基金的反应已经算是迅雷不及掩耳了,其实很多时候,国有基金和部分外资PE基金的反应会比较慢的,你懂。3)立项之后段基金迅速组织了多次专项讨论会,把对最重点的六脉神剑项目的前景、风险等讨论了个底朝天(也对日本国、法兰西和印度的同类产品做了很细致的分析);同时再次派出投资、研究、外部财务和律师团队共同参与了更为完善的尽职调查工作和初拟了投资条款;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每个基金内部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别看面上可能是那么风光。4)段基金、奥氏公司、美谱集团展开了长达接近三个月的投资条款谈判,事实上这个速度已经可以了。期间由于谱通集团和郑伯集团提出了一些对段基金较为苛刻的附带条件而使得谈判一度中断,而后来段基金又通过深入了解和经莫邪集团协调最终出具相应说明,才达成了一致;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段基金提出的最关键一条回购条款和保证被默默地拿掉了(仅保留了美谱公司的回购条款,而回购和业绩承诺之类的条款在PE投资其实是较为常见的,在VC投资阶段的容忍度更大一些)。5)项目最终上投委会,投资总监做充分演示,并就主要关键问题逐一沟通和解释答复,最大的集团领导一拍板“这匹马我相中了。”于是乎,全票通过决议;后续签署协议、打款、工商变更,完成投资——“这是一次成功的强强联合!”6)投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负责该项目的投资总监喝吐了两次,有一次还直接被送到了医院;投资经理连续赶材料加班超过凌晨1点的至少有两周;调Excel模型预测看得以为眼前飞蚊是回报率数字;一天三地赶飞机而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城市的总经理;最帅律师胡子一晚上白了好多根;诸如此类现象也只有PE从业者们有所体会啦【致敬!】本故事纯属虚构/虚拟,如有雷同,那就是雷同。三、投后纷争伯曰:“段驻蜀已有百天,虽有所成,利害不清,欲制吾。吾之财神,可设制之。”人曰:“奥亦闹之,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公曰:“允,请其喝酒。”段基金果然是业内最专业的投资基金,且做了大量的投后增值服务工作。仅仅在顺利投资美谱公司的三个月内,基金的管理层、投资团队及各部门相关成员多次以走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密切跟踪和了解公司的经营业务情况。并且外派了董事履职,以便更好与美谱公司进行沟通,同时还在资金使用和监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要求。先来看看,段基金的投后管理情况都是怎么做的。由段基金的高级副总裁直接挂帅,联合风控、法规、财务、投资、专家顾问现场走访美谱公司了解企业经营的动态情况和企业需求。由段基金负责此次项目投资的总监进入美谱公司董事会,保持长期业务沟通。主要的投后管理增值服务不仅仅包括经营层面,还包括资本、人才和品牌层面的对外对接,也包括了前三个月的“百日对接计划”(由各业务口进行业务访谈、梳理和指导)。1)研发及产品层面:针对投资后美谱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需要申请取证的产品数量较多,特别是六脉神剑药物在临床试验的最紧要关头,段基金通过自身的资源和渠道,协助公司美谱公司与药监部门和评审中心进行多次沟通。2)销售层面:虽然美谱公司原有的化妆品原料药销售比较稳定,但销售方式是针对大客户,而包括六脉神剑这样未来的药品销售则有不同的销售方式;在投资之后,化妆品原料药的销售总监由于身体原因离职了。考虑到未来药品销售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段基金通过专家顾问协调了部分地区卫生部及医院的相关专家对公司进行了指导,并向业内其他大的代理商基金推荐美谱公司的各项产品及未来储备产品预沟通。3)生产层面:鉴于国家对GMP要求的提升,以及美谱公司部分产品偶发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段基金积极参与现场生产情况的考察,与相关技术和生产人员进行沟通和了解,并协助美谱完成产品质量攻关小组和方案,也引进海外技术专家进行多方指导,同时在品牌公关方面积极做好放危机处理。4)财务层面:由于美谱公司前期投资量太大,公司层面对资金的需求还是挺大的,虽然前期由其大股东谱通集团进行了数亿资金的财务支持,但事实上,财务成本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段基金充分发挥其在银行资源方面的优势,联合莫邪集团帮助美谱公司对外筹资,提出了多种股债联合的募集方案;此外段基金还充当了相当长时间的红娘,利用莫邪集团和郑伯集团百年好合的基础之上,积极沟通是否可以有进一步资金支持,以及与奥氏公司的沟通。5)管理层面:段基金的投资总监作为美谱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多次参与业务沟通会和专项讨论会,听取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预算、规划等汇报,并提出相关实质性的建议;要求公司加强规范治理和运作,并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思路、方向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从股东层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6)资金风险层面:段基金进入美谱公司的监事会,从财务角度关心美谱公司的业务,并提出专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积极建议;美谱公司则每季度向段基金出具财务数据和业务流水情况,每月汇报大致资金预算情况(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持续投入期间)。7)文化品牌层面:段基金在人才、品牌方面帮助美谱公司招聘了相关管理人员,健全了美谱公司的绩效考评和内控制度,特别是引入了一个外资公司聘来的业务总经理;同时在公司文化与品牌方面也是做出了积极贡献。事实上,上述7个层面的投后增值可谓段基金针对性的“七道金牌”计划,也在历史上的投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鉴于段基金、奥氏公司、美谱集团的三家联姻,本意是希望充分发挥国有背景、民营市场化、资本优势等方面的特色打造成区域性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可能是三家都具有控制欲望,都想着按自己的思路去走,于是半年之后,陆陆续续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美谱公司后来到底发生了些什么?1)股东显露矛盾:美谱公司的大股东谱通集团本身就是一家庞大的投资集团,在当地及外省都投资了诸多项目,而且每年都有上十亿的投资压力。美谱公司只是谱通集团投资的某一个项目,在其眼里,只是一个配置和完成投资任务的一个小标的,因而重视程度不够,但因前期投资量太大,仍然希望牢牢把握住美谱公司的主导权。奥氏公司则从创业开始尝到了一些甜头,他当时倒是真心看好该项目,且一直都在努力。段基金在这个项目里是最后来的第三个和尚,还又是个国资背景大和尚,鉴于其在投资行业的影响力和过往的成功经验,也是信心十足,希望能都多多主导美谱公司的发展,其一些在资本市场的独到见解确实不和谱通集团那样的玩法有所不同。所谓高手们可以殊途同归,然而,三个和尚到了一起,到底谁来挑水,谁来指挥呢?2)团队出现不稳:美谱公司的内部管理一直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授权不明确等问题,销售与研发生产团队的磨合也是不够通畅。虽然在段基金进来之后,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人事、绩效、考核、合作、评估等体系),然而由于美谱公司一些旧有的文化影响,始终如同隔着一层厚棉毛裤,穿了嫌不爽,脱了又怕冷。特别是美谱公司的业务总经理,在之前公司还比较小规模的时候,有诸多成功的经验和经验已经逐渐不适应公司的大规模管理了。在段基金引入了专业管理人才之后,也是磨合的或惊或喜,于是个别团队成员开始离开,或是被高薪挖走,或是回家生孩子,要么就在公司爆八卦。3)市场有所危机:原本美谱公司的老业务化妆品原料药在市场上是一致发展比较不错的,也是前期产生现金流非常好的一块业务,而且在段基金投资之后仍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然而,半年之后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是当时美谱公司的一个大客户“科家兄弟”突然自己决定要进入化妆品原料药生产(以前是美谱公司的最大销售对象),为打造自己又控制力的产业地图,因而美谱公司该产品的业务开始出现一些业绩的影响(虽然是逐月影响,科家兄弟的市场布局也需要一点时间,如果美谱公司能赶上时间差,完全可以再创佳绩)。但美谱公司的管理层非但没有积极维护关系和开拓其他客户,反而决定把这一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放之任之了(当然也有销售和业务总经理的责任);虽然段基金在中间做了很多劝说,然而并没有获得谱通集团的支持。于是,市场和销售的下滑就不难理解了(至少六脉神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出来呢。)4)财务资金漏洞:一开始,在郑伯集团的授意之下,谱通集团确实给了美谱公司的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大部分是以借款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后续在建工程还需要持续的投入,在账面上就留下了很大的财务费用,作为股东的谱通集团只是允诺可以晚一些还款,因而资金压力实在太大。虽然段基金后来提出了多种募资方案(包括引入外资战略投资人,包括吸引新的财务投资人),奥氏公司也从民间找了些短期借款,然而最终的方案形成一致实在太难,谱通集团非常之强势。当然,基于六脉神剑等系列新产品的市场估值以及未来的潜在现金流,大家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然而再有信心,也不能让断了现金流的事发生啊,这点,段基金比谁都清楚和有危机意识。5)生产研发压力太大:由于股东层面的不配合,管理层的方向转变(包括放掉化妆品原料的现金流)以及生产研发的一些不可预测性(研发有时就是这么任性,一个试验做出来可以欣喜一整天,然后可能在未来的两三个月你都不能重复出来那个试验)。此外,原本美谱公司有个国外合作的研发机构,近期突然由于内部原因提出了放弃部分合作的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补偿,虽然是现金的补偿,但对于美谱公司相关的其他投入又不能立马掉头,可谓天有不测风云啊。研发的项目储备虽然多,出来的项目数却不能马上产生实际效益,研发的压力也是很大。生产层面也是受订单下降和相关生产质量验收、GMP升级等方面的影响,部分车间开始出现停产。除了上面主要的5个大的问题,期间也出现了若干次股东开户互相拍桌子的情形。作为企业管理的中间人,段基金是挖空心思并积极与各方沟通,包括外部的研发、业务合作也是谈了不少,但诸多都是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渐渐地,段基金也把该项目列为了重点警示项目。四、重组之路既段为蜀叔,公赐之食,食舍肉;公又夺之食,奥问“敢问何谓也?”段曰:“君患焉,天下有大美,吾却郁郁不得欢也。”段牵全发与郑伯、奥撕逼大战。当时段基金与美谱公司签订的主要投资条款及保障措施,从防范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回购、担保、业绩补偿等相应都具有。然而当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的无奈。由于六脉神剑项目开发进度一再拖延,美谱公司原有业务业绩下滑严重,导致人员纷争,偌大的几层办公楼有一半都黑了灯,车间也是黑乎乎一片,关灯吃面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鉴于美谱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亏损越发严重,段基金内部在多次投委会和总经理会议层面通过了尽快处理/退出的决定,并指示相关小组落实具体事宜。成也莫邪、败也莫邪,为了减少进一步地损失,仅是段基金的决议退出就在谱通集团和郑伯集团之间做了多方的努力才得以说服,并且也与奥氏公司进行了多次反复协商、沟通和谈判。鉴于三方执行层已达成和平分手的共识,各方内部纷纷履行相关程序,以积极配合重组之路。在段基金投资了美谱公司后,也在各层面给予了相当多的支持。在此次重组之路上,段基金也是最为积极的,给予的帮助也是最大的。期间,段基金仍然努力了这么几次:1)仍然积极协助六脉神剑的研发和取证工作,在努力了大半年之后,终于在重组的后半段使得神剑实质性同意批复,并进入后续行政审批流程。2)积极寻求外部其他投资人,努力盘活存量资产。至少在段基金的丰富资源和团队努力之下,找来了另外一家财务投资者和若干其他产业上市公司,均给予了初步的收购方案(事实上,觊觎六脉神剑的投资者一直都不在少数,包括在段基金退出美谱公司后仍有其他上市公司抛来绣花球,此是后话了)。3)协调聘请审计、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进行专项中介服务,确定重组方案和路径;这个过程也是与谱通集团和奥氏公司多次协调才最终确定了相对公立的中介。4)内部汇报、各种方案(包括破产重组)的内部测算和尽最快可能地完成相应决策程序;因几种不同的方案在收益差别、时间长短、实施难易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5)协助美谱集团员工安置工作(期间还闹了一次员工工会纷争,那场面,警察都来了;期间工厂还遭遇了一次小偷事件,办公室部分门窗被砸,多个电脑被偷。PS:个别重组公司发生类似的员工事件在PE投资圈还不算少数。)6)在保全荣誉之战和收益之战中,较为合适地协调了各方利益;在收回短期成本之后还努力存留了部分未来的预期(六脉神剑的部分潜在收益)。而谱通集团和奥氏公司的表现则多少有些差强人意,他们是这么做的:1)鉴于谱通集团在蜀地的强大布局与资产实力,此一事仅仅是起到了部分配合作用,在个别层面则反而给以不支持态度,土地和设施还是谱通集团前期垫付的(相应产生的财务费用还要归还给谱通集团)。2)谱通集团采取拖延战术,即使考虑最坏的打算,他们也可转为最大的债权和股权人,底裤守得比其他两家会更好。3)奥氏公司则是仍看重自己最先开始加入美谱集团的那一亩三分地,有着自己的计划。4)鉴于奥氏公司本身话语权相对较少,一会倾向于谱通集团,一会又倾向于段基金,摇摆不定。5)谱通集团和奥氏公司也是联系了个别整合者,但最终并不靠谱。6)对谱通集团这是荣誉之战,对奥氏公司则是收益之战。还有那些个中介,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1)奇葩的评估公司,仅仅是关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自己内部得出的结论就出尔反尔好多次;2)当地的律师事务所,没有主见,基本是谱通集团说啥他跟着走的思路;3)第三方咨询公司被临时拉入,简直活在延误缭绕的迷雾之中。最后,在经过长达近两年的讨论之后,段基金终于退出美谱公司,账面损失惨重;经过这一战,段基金也进行了各种反思,毕竟,这一失败案例对名声赫赫的段基金也是不小的一次打击。当然,失败也并不是坏事,在后来段基金的其他项目上,段基金则又发挥了其独特眼光与勤勉的投资作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有些投资,该是谁的,可能还真是谁的。如是投资,该隐和撒旦也不可避免。五、结局及沉思君子曰:“驻蜀叔段,纯也,进及退,不如郑伯。《诗》曰:‘郑伯克段,段多如尔类。其是之谓乎。”从投资到退出,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年时间的这段姻缘,无论是郑伯集团、谱通集团、美谱公司还是段基金和奥公司均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可谓是一个多方俱败的结果。虽说,再后来六脉神剑也终于最终获批,并被另外的外来一方收走,然而与前面的这几家投资人已再无更多关联。经过这一战,段基金也进行了各种反思;郑伯集团仍然是我行我素,反正有的是能;奥公司则大伤元气,重新进山修炼。虽然,各家在各自熟悉的领域也纷纷斩获不小,只是由于理念差异及执行不协调以及个别外在不可抗因素未能取得圆满成果;对于整个“郑伯克段于蜀”的投资案例,有很多地方确实值得深思。美谱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分析:1)六脉神剑产品不能如期取得批文。由于六脉神剑产品本身开发需要很大很专业的投入,必须需要相关管理、技术等人才的全心投入,而美谱公司显然在这一块的历史操作经验相对较少。另外,六脉神剑研发的延迟也严重制约了其他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几乎无新的进展),进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业务。2)销售政策及执行离市场脱离较远。美谱公司在丢失了大客户科家兄弟以后,并没有积极开拓新的客户,相反停止了原有化妆品原料药的生产,同时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把整个生产、销售中心放在刚刚起步的个别新业务。公司领导层在制定销售政策的时候,并未考虑市场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一味借鉴行业内最牛公司的方法,殊不知这样的方队只适合于庞大的公司,而当时美谱公司还远远没到足够大的成都,最导致业绩严重下滑。3)股东之间的矛盾。由于谱通集团和奥公司之间的分歧导致公司管理混乱,公司内部也是派别林立,而管理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也不能胜任这种环境之下的工作,造成公司历史的管理问题一直未能理顺。还有就是后续开启重组之后,几方股东出发点和诉求并不能完全一致,导致矛盾持续不断。4)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不完善。除了股东层面的矛盾,公司在关键各部门的治理结构和工作汇报流程等多方面存在相对混乱的问题,持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干扰了经营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一些不懂业务的管理团队的任意插手干预导致了公司财务和业务管理的进一步混乱。5)资金使用的不顺畅,这点不用多说。希望这一案例可以引起更多投资人、企业管理者等多方的警示吧。后续待有时间时,可能会基于该案例整理成更为详尽细致的小说。郑伯胞弟共叔段起不臣之心,大臣先后多次劝诫,望郑伯早日图之,然郑伯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由以待时机,当共叔段之心昭然若揭,引起民愤,郑伯才决心平叛,一击击溃。不可谓不用心,《左传》赞赏了郑伯的宽容,而《谷梁传》则各打五十大板。事物的发展总有符合预期,但也需遵循现实规律和市场行情,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独角兽在哪里,或者原先投的非主流业务倒成了最大的爆发点。顺势而为,谁能不比谁更聪明些?上面故事则纯属虚构/虚拟,如有雷同,那就是雷同,读者们不用去猜测具体是哪个上市公司。...
导读为了给工业园区招工,村干部被下达了招工指标,完不成招工指标的村干部或被停职。为此,就在春节期间,这些村干部进行了热火朝天的招工走访工作,年后还有村干部准备去外省招工。2019年初,各地的人工竞争已经初露端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东南沿海,一些中西部县城工业园区也出现招工难现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江西某县的情况就是如此:为了给工业园区招工,村干部被下达了招工指标,完不成招工指标的村干部或被停职。为此,就在春节期间,这些村干部进行了热火朝天的招工走访工作,年后还有村干部准备去外省招工。一方面是蔓延的“招工难”,一方面许多城市入户门槛一降再降。2月13日,西安率先在二线城市中发布最低门槛的户籍新政,这一新政的特点是,不仅对大学生放低门槛,同时对技校毕业生以及技术人才的落户也放开。种种迹象表明,如何为本地获取足够的劳动力,将是2019年许多城市和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干部肩负招工“硬指标”2019年春节刚过,江西某县的村干部们在经历了热火朝天的春节招工后,又准备外出到其他省份招工人。据了解,2018年该县招商收获颇丰,抢占了沿海城市向内地产业转移的红利,引进了20多家电子类工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地已经建设了科技园,重点布局电子电器产业,2019年将还有更多的工厂入驻。一位老家在当地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告诉记者,他春节回到江西老家后,发现“招工难”确实成为当地村干部的“年关”。据当地村干部介绍,现已经入驻县工业园的企业招普工要求,是年龄在18-50岁。“年龄要求最初是18-40岁,但因为招工难,将年龄上限提高到50岁,工作时间多是7:30-12:00和12:30-18:00。工人发计件工资,一个月正常情况能做到2500-4000元左右,企业还给员工交五险一金。”2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该县城一家电子企业招工负责人,对方表示,普通技术工人月薪3000元左右,技术主管月4000到6000,目前不好招人,“离招满人还差很远”。为什么会出现招工难?上述博士在调研中发现,原本在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为了降低人工等成本,将产业转移到内地。“但中部县城招工也不容易。和我同龄的年轻人,大多愿意去广东和浙江打工,收入高于县城,且大城市生活更热闹。”这位博士指出,从沿海回流到家乡的工人,大多是因为成家后需要照顾孩子,但企业的工作时间与留在县里的劳动力对工作时间的需求不相匹配,村里的人更愿意去一些小作坊去打零工,在照顾家里的同时也能挣钱。为此,当地政府在解决“招工难”问题上下了狠功夫。在当地召开的春节前工作安排部署会上,春节期间产业园招工、招商引资、森林防火、农村垃圾治理等都是重点工作,其中招工被列到了首位。地方要求在招工问题上蹲村领导亲自抓,还要求各村对在外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将其就业意向、相关需求登记在册,积极帮助有意向回乡就业的人员联系相关企业,为其就业提供方便。上述武汉大学博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地要求年初六每个村带去参加招聘的人数不能少于20人,初八时不能少于15人,初十不能少于7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书记们就要被停薪停职,专门做招工工作,直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恢复。某村村干部的招工任务是2019年要找到88位工人到企业去上班,工人要连续工作满3个月,才算完成招工指标。”他说。据他所知,当地有村干部准备春节后去外省招工,但春节后能否带回来工人还是未知数。而最新消息显示,经过当地政府与招工单位协调,招工单位同意将拿计件工资的工作时间进一步放宽,希望能招到更多工人。中西部城市放宽落户条件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江西某县城的案例绝非孤例,据媒体报道,湖北、四川等中西部多地县城工业园,都出现类似的“一工难求”的情况。而与县城积极招工的情况类似,一些中西部城市在新年后进一步放宽户籍政策,西安的户籍新政甚至升级到全面的人口战略,落户门槛降到几乎是二线城市中的最低。2月13日,西安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在学历落户方面,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凡符合相关条件人员,可迁入西安市落户。符合落户的条件包括,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此外,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西安市落户。新政升级前,西安的政策规定的学历落户年龄条件是: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西安此次新政最大的变化是对本科(含)以上学历的无年龄限制。另外,新政还增加了“凡在我市依法注册登记并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其法定代表人、员工和个体经营者可迁入本市落户”。新增的“投资创业落户”,将原“投资纳税落户”和“青年创业落户”合并,同时取消了纳税金额和年龄限制。无疑,西安2019年的新版落户政策,在专业人才落户、技能人才落户、安居落户、学历落户、购房落户等多种落户形式上,均再次大幅放宽条件。对比武汉、成都的政策来看,两地在本科生落户上均有年龄限制。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也均对本科生落户有年龄限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到两位90后甘肃籍985高校毕业生,他们均选择了在西安落户。然而,大学毕业后他们目前都在北京工作,暂时没有回西安的计划。不过,在他们看来,西安依旧是西北的中心城市,能吸引甘肃、青海和陕西地市的年轻人落户。西安高新区的一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介绍,在招人方面,近两年没有高端人才明显增加的迹象,但是随着西安高调实施人口战略的实践和宣传,让更多外地商人看到这座古城的活力和固有的科教人才优势,对城市招商有利。而西安的“新一招”让这座城市在人口上有了更多的“动能”。从2018年的城市迁入人口来看,2018年全年迁入的新西安人接近80万,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硕士研究生26762人,本科生237543人;人才引进32126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口的63.5%。一家已在武汉开设第二总部的创新教育企业负责人在春节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选择在哪里开设第二总部,成本考量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看能否招到人。...
现在的楼市环境里,开发商们的日子真是不太好过。上有限价压着,涨不了价。而且楼市环境这么冷,涨了价房子不好卖。想降价也不容易,继新名词“降价未遂”横空出世之后,在江苏邳州市又出现一个新词,“恶意降价”。这真是奇闻一件。开发商这是和谁有这么大仇怨,非要带着“恶意”去降价?这个恶意又是冲谁去的?“恶意降价”被通报这个冬天,江苏有点冷,邳州市也不例外。但比天气更冷的,是当地的楼市,心急的是则当地开发商。2018年2月初,江苏省邳州市房地产商会发布一则《关于邳州房地产市场近期出现销售乱象的通报》流传于网络。引来众多围观。公告里声称:邳州有个别楼盘出现了以低价扰乱市场、不正当竞争,销售价格严重低于备案价格的情况,个别楼盘降幅达2000元/平方米,此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秩序。邳州房地产商会要求房企按照备案价销售,不得挑起价格战。2月8日,邳州市相关部门的回复证实了这个消息,“上述通报是属实的,但针对该商会的合法性以及上述通报所提出的房地产乱象,我们正在调查。房产也是一种商品,降价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只要不是恶意降价,我们就不会干预,但会根据上级精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值得注意的是,邳州是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7位,且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还是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一个经济实力不俗的县也过上开发商降价卖房的日子,楼市寒冷真有这么大的威力?房子不好卖 开发商降价保命几个月前的邳州市,楼市还曾十分火热。2018年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同比和环比均为上涨。11月,邳州新房备案成交1064套,环比上月增长40.2%,同比上涨38.7%。风向转变始自2018年12月。按照邳房网的统计,12月网签备案成交976套,比11月减少88套,环比下跌8.27%。这一下跌势头一直延续至1月。2018年1月网签套数为852套,环比下跌12.7%。彼时,邳州楼市连续两月下跌,看起来是楼市随着冬天的到来一起进入了寒冷季节。但是开发商们能忍受飘雪的天气,却无法接受冰凉的市场。就在2月伊始,沉不住气的开发商想要降价保命。这下,当地有些人接受不了了。房地产商会直接甩出书面通知喊话,要求行业内“个别房企”不要搞价格战,不要扰乱市场秩序。降价就是扰乱市场秩序,这波操作不仅让降价的开发商有些蒙,也让一众吃瓜群众有些措手不及。房企涨价的时候从不见有人出来喊话“恶意涨价”、“扰乱市场秩序”,房价一降,市场秩序就被扰乱了?无独有偶,就在邳州出现“恶意降价”之前的几个月,毗邻的安徽省曾出现过开发商“降价未遂”的笑话。2018年11月,安徽合肥某楼盘传出降价6000元/平米,结果没多久,当地房产局长亲自前往调研,回头房价便又涨了回去。紧接着,砀山某楼盘降价后,当地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降价未遂事件”约谈会,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前有降价未遂约谈会,近有恶意降价被通报,开发商降价是动了谁的奶酪,竟如此不受待见?土地收入不能丢 房子却越来越多邳州2018年全年共出让145宗地块,成交135宗,总成交金额66.33亿元。尤其是11月、12月,分别拍出27宗、20宗,且多为低溢价成交。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卖出去的土地,不像以往那样能赚。再来看看2018年邳州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0.17亿元,也就是说,土地出让金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为0.47:1。 这个比值凸显出土地对于当地的重要性。楼市或许真的有些冷,开发商若是想要降价回笼资金,以求度过寒冬,不仅要做好准备以防“房闹”来找事,还得小心翼翼平衡各方利益,这么看起来,房企的日子有点不太好过,难怪万科还曾高喊“活下去”。开发商不会希望房价下跌。就像买了房的不希望资产贬值一样。但开发商确实就这样做了,这背后想必有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从徐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公布的预售许可证信息发现,2019年1月邳州市共发放14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相比12月的9张增长了55.5%。再加上2018年下旬发放的预售许可证,邳州楼市库存并不少。事实上,这次开发商大幅度打折卖房的背后,多数都有着库存因素。拿前期涨幅居前的杭州来说,2018年杭州全年土地成交2498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截至年底,库存大约14.8万套,最多的余杭区有83.9万方,萧山超过300万方。其他城市同样存在库存增加的情况。长江证券的15个城市数据显示,平均去化周期为36.9周,其中一线城市为42.4周,二线城市为27.5周,同比分别增加23.2%和19.7%。新房源马不停蹄入市对当前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在成交低迷的大环境下,前期被推高的房价摇摇欲坠,降价保命也就成了开发商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防涨防跌,楼市救火忙开发商能不能降价,看起来是个问题,实际上不应该是个问题。按照邳州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房产也是一种商品,降价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只要不是恶意降价,我们就不会干预,但会根据上级精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问题就在于怎么评定恶意降价。所谓的恶意降价,在经济学上是指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商品,损害市场正常的价格标准。但在市场上,行情好的时候卖得贵,行情差的时候卖得便宜,是正常的市场行为。邳州恶意降价的最新进展是,邳州市房产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对商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提出严肃批评,责成收回通报。以后房企们还想降价的话,或许会再掂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