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看地产”让我清晰地认知到,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大佬,几乎都是个顶个的高手。而碧桂园的一手乾坤大挪移,更是玩出了新花样。就在几天之前,房地产突然爆出了一条重磅新闻,过去一直稳居地产排行榜前三的碧桂园,突然因资金流动性问题无法正常支付对应的票息。而导致的后果就是碧桂园即将面临违约与暴雷的风险。一时间碧桂园要爆雷的消息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碧桂园的股票便经历了一次大跌,为此市场也不免担忧起来,碧桂园是否会赴恒大的后尘呢?从目前碧桂园的一些数据不难发现,现在的确处在一个十分困难的“阶段”。但是好巧不巧的是,恰恰是在碧桂园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掌门人杨惠妍却向香港基金捐了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价值接近64亿。大多数人或许并不了解碧桂园与碧桂园服务的区别。说白了,碧桂园服务更像是一种轻资产,例如物业服务等,这类资产早晚会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现金流也比较不错。所以对于碧桂园而言,这妥妥可以称得上是核心资产。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碧桂园真的朝不保夕了,靠着碧桂园服务,杨家这群人依然能够活得潇洒。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项稳定的核心资产,却偏偏被家族的人给捐了出去,且捐赠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持股规模的一半以上。这波操作对大多数人而言,属实没有看懂。或许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吧,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还一心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这就好比嘎腰子捐款、借贷款搞慈善,即便是中国首善来了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显然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多次帮助碧桂园力挽狂澜的杨女士,肯定不会做不利于公司的“傻事”。谁会觉得一直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会突然捐出去一半股权去搞慈善呢?当然也并不是因为什么“大爱”,这件事肯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般简单。话说杨女士这些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肯定不会因为这么一次小小的挫折,就头脑一热把资产都给捐出去了。如果真像表面所看到的这样,估计碧桂园早在恒大之前就已经暴雷了。不过话说说回来,这波操作的真正用意又是什么呢?其实里面藏着大猫腻。碧桂园此次捐款的机构十分有趣——国强公益基金,满打满算只成立了两个月之久,并且还是一家境外的公司。而国强基金的创始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就是杨惠妍的亲妹妹——杨子莹。这究竟是什么操作,在碧桂园即将面临债务违约之际,却将碧桂园服务的大部分股权捐给了妹妹的基金会。难道她不怕玩得太大最终把碧桂园搞垮吗?但如果说这种操作玩得最溜的,还得非许家印许老板莫属。就在两年前恒大暴雷之际,许老板就曾试图将恒大物业通过低价的方式出售给别人,上演一场空手套白狼,最终将恒大物业收入自己囊中。但当时的许老板还是太过于天真,不加装饰的想直接把恒大物业给出售了,好在监管人员制止及时,最终没有让许老板的手。这或许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许多企业的母公司或许真的都是“空客”,一旦有问题出现了,根本半毛钱都拿不出来。无论是恒大也好、碧桂园也罢,现在核心资产盈利最多的无疑是物业。如果选在这个时候将物业转手一变放到自己口袋里,显然并不现实。但毕竟慈善也是润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将核心产业以慈善捐助的名义往外润,想必各大监管机构都会变得非常紧张吧。一般的慈善基金会虽是以慈善来命名,但实际并没有太多的强制性要求,只需要将总收益的5%用作慈善即可。而许多家族的信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存在的。虽说捐出去的这笔钱和碧桂园已经没啥关系了,即便是未来为了保交楼掏钱,也不会动用到这笔钱。而从这件事不难发现,碧桂园此番操作很明确,就是为了资产隔离。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大爱无疆”,但实际却是左手倒右手,最终都将资产放进了自己的腰包里。而这个操作高明就高明在是借助慈善的名义来采取隔离措施的,十分之“朴素”。而之后会怎么样,谁又能说得准呢?...
网友评论:失真的交易是砍杀散户一把利剑!!!财联社8月30日电,昨天市场又传出量化基金将被规范的消息。有市场传闻指,相关部门将召集量化基金去青岛开会,相关的制度也将在10月份之前出台。不过,也有量化团队表示,还未收到类似的通知。另外,据机构人士透露,的确收到过针对本周一行情的电话问询。涉及的问题包括本周一的量化策略执行情况、相关的交易情况等。(证券时报)相关阅读:“量化基金是割韭菜工具、股市吸血鬼!”又有私募大V怒怼量化!https://www.cjz.vip/303744693.html...
事关财政风险的财政暂付款问题受到审计部门关注,而各地今年加快清理力度,财政部门加快催还借款,推动存量暂付款清零,并严控增量,防控财政运行风险。第一财经整理发现,最近部分省份披露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揭开当前部分地方财政暂付款存量难清理,增量难控制,使得财政暂付款规模较大,占财政支出比重超出国家设定5%红线,并存在违规出借企业,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等违规情形。比如,甘肃审计报告称,35个市县财政暂付款形势严峻,累计余额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超过10%。河北审计报告称,截至2022年底,13个市本级暂付款余额共计415亿元。暂付款项挤占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和正常的库款,形成“预算有指标,国库无现金”,加剧财政流动性风险。财政暂付款,主要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借出、暂付所属预算单位或其他单位临时急需的款项,属于非预算安排支出。按规定不得长期挂账,应及时清理结算。2018年财政部发文,要求2018年底前形成的暂付款项原则上应在2023年底前消化完毕。为了防范财政风险,并落实今年底前清理完2018年底前形成的暂付款要求,不少省份要求今年全面清理消化财政暂付款。比如武汉市财政局今年在媒体上公开催债。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财政暂付款属于非预算安排支出,从规范预算管理来说应该严控,防止一些地方暂付款存量和增量规模过大,从而产生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和财政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严控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防范潜在财政风险。财政暂付款规模大、难消化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地方财政收入紧张,而财政支出压力较大,一些地方为了绕开预算管理,通过财政暂付款作为支出途径,使得一些地方财政暂付款规模较大,且存量难消化而增量难控制,并出现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内蒙古审计报告在重点审计4个市财政收支管理情况时,发现4个市2021年底暂付款余额达470.5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消化存量进度较慢,2个市本级及8个旗县(区)未完成消化进度任务。二是控制新增力度不够,3个旗区超过规定5%的比例,新增财政暂付款12.12亿元。三是对企业借款问题仍有发生,1个市本级及3个旗区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45.85亿元。河北审计报告指出,财政暂付性款项未有效控制,加大财政运行风险。2022年四季度对财政暂付款项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将暂付款作为解决新增支出需求的途径,削弱了预算严肃性和权威性,10市超财力支出挂账220.37亿元;4市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0.68亿元;4市暂付款累计余额超过警戒线;10市新增暂付款超过规定比例。湖北审计报告披露,重点审计了20个市县至2022年底暂付款余额达260.55亿元,比上年增加13.86亿元,有的用于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财政暂付款待清理。广东审计报告指出,1个市和1个县财政暂付性款项未按规定及时消化清理,涉及金额13.07亿元。今年审计署也指出,地方财政暂付款亟待清理的问题。这包括一些地方存在暂付款余额增加,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2个地区地方不得不从上级超预算额度调拨库款、由银行垫款或对外借款280.72亿元来维持基本运转。财政部此前明确,财政借款一般仅限于临时性资金周转或应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临时急需垫款,只能借给本级一级预算单位,且不能借给或转借给企业,借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因此财政对企业借款,属于违规行为。而由于借款期限限定不超过一年,因此各地应该当年及时清理往年财政暂存款。近些年不少地方加大清理暂存款力度,部分地方存量财政暂付款明显下降。不过也有些地方出现上述存量财政暂付款清理难,且新增难以控制。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一些地方财政困难,为了逃避严格的预算管理,通过“以借代支”来新增支出,满足相关支出需求。而财政暂付款规模过大,降低了基层财政真实支付能力,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隐性债务,加剧财政流动性风险,影响财政正常运行,而一些暂付款管理不严还存在无法收回,资金安全存在风险。财政催债力度加大今年中央发文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其中就包括清理财政暂付款。而为了防范风险,以及完成今年底清理完2018年以前财政暂付款任务,各省近年也纷纷加大清理财政暂付款力度,而主要思路是全面梳理财政暂付款,积极稳妥分类消化存量,并严格控制增量。辽宁近日公开的2022年财政决算报告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称,近年上半年持续推进清理消化暂付款。下半年要全面清理消化暂付款,有效化解财政支付风险。要努力实现减存控增目标,提高财政库款保障能力。广西近日公开的财政决算报告称,建立暂付款分类管理机制,稳妥消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推动基层暂付款保持合理规模,逐步回补被挤占的库款,保障预算内支出需要,81个地区暂付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8个地区实现余额清零。广西称,下一步健全市县预算备案审查制度,指导督促市县编准编实收支预算并严格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执行预算,坚决防止新增暂付款。建立健全财政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市县稳妥化解存量暂付款。重庆近日也明确,严管新增财政暂付款。从不少地方公开的存量财政暂付款分类清理思路来看,对确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死账,按照规定程序报经同级政府审批同意后,属于财政支出范围的,通过补列预算或冲减当年预算指标方式进行核销。对预算单位的财政借款,督促提醒各单位及时归还,未归还的通过财政拨款抵扣归还。而对其他企业的财政借款,由财政部门归口业务股室核实欠款企业的偿债能力,下达催缴函,做好相应催收记录。对未能按时归还的,通过司法手段追偿。这也使得今年部分地方财政催债力度加大。比如武汉市财政局今年发布债务催收公告,要求259家企业及单位偿还2018年末尚未偿还的欠款。一位负责暂付款清理的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当地财政暂付款清理工作比较麻烦,难以消化。有些历史借款很难追回,事实上已经是坏账,最终在履行必要的追缴程序后,如果仍收不回,只能核销。比如一些地方公开催债的部分企业单位实际上已经破产注销,很难再追回借款。...
瑞士EPFL研究所近日研究出一种新型“仿生机械狗”结构,它根据实际犬类运动捕捉数据制作而成,不需要使用电力动力系统,放置在跑步机上就能自行奔跑。据了解,这一研究的目标不是与“超高科技的 AI 机器狗竞争”,而是探索基于现实生物学的机器人设计,从而实现“仿生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人物理效率。研究人员使用“金属杆”替代机械狗的骨骼,用三维打印聚合物滑轮作为关节,用细钢缆代表牵引肌腱。最终的仿生机械狗的四条腿各有三个关节,每个关节都能与其他关节进行机械协调,与真实犬类运动时的生物动作大致类似。同时,研究人员将真实犬类的运动数据分成多个描述狗运动主轴的矢量,进而利用3D打印,组装出最终的仿生机械狗结构。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8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其中提到,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此外,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实施意见。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经纪服务费用。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内容和标价方式进行价格欺诈。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收取经纪服务费用。房地产互联网平台不得强制要求加入平台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实行统一的经纪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干预房地产经纪机构自主决定收费标准。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互联网平台、相关行业组织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的,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反垄断调查。广州官宣:认房不认贷近日,国家层面不断释放积极扩大内需,实施房地产领域政策调控等信号。对此,连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表态,将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更有南京、东莞等城市已率先发布房地产最新调控政策。8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为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调控政策,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建房〔2023〕52号)要求,推动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广州市现就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通知如下: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本通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建房〔2023〕52号)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本轮政策调整是广州对中央新一轮经济政策的积极贯彻,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据悉,接下来,广州市还将成立安居集团,整合统筹多渠道租赁房源,并将房地产市场与当下紧密开展的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健全租购并举的超大城市住房体系。一套600万的房子首付款能减少240万据新华社,“认房”或“认贷”是银行在发放住房按揭贷款时评判首套房、二套房的标准,其中“认房又认贷”最为严格,指的是即便第一套住房贷款已还清,但因有贷款记录,再置换时仍被认定为购买第二套住房,从而执行更高比例首付及房贷利率。据中国新闻周刊,据易居研究院梳理,在“认房又认贷”条件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普通住宅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为80%、70%、70%、70%,比首套首付高出40%~45%,房贷利率差最高达到了70BP。若上述城市均实施“认房不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可从73%(北上广深平均数据,以下同)降至33%。按600万总价的房源计算,首付款将从435万元降至195万元,可以降低55%的资金支付压力。房贷利率从5.03%降至4.50%。按一线城市二套房平均贷款本金405万元计算,月供额将从21816元降至20521元,即减少1295元/月,30年累计减少47万元。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此前网传深圳地区将直接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但可能不会发文。8月28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向国有大行深圳分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查询,上述银行均表示,暂未收到监管正式通知,后续将与监管最新政策同步执行新规定。据第一财经,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落地“认房不认贷”政策,对外地有过贷款记录本地无房及卖一买一的置换需求来说,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将得到较大改善,同时房地产相关税费也有望按首套执行,此政策在降低家庭购房门槛的同时,也降低了购房成本。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是2017年以来一线城市政策放松力度最大的政策,充分体现了一线城市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线城市对购房政策做出了宽松调整的动作导向。此类政策客观上直接降低了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对于刺激购房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据中国商报,谈到相关政策执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第一,此次政策调整和过去不同,在‘一城一策’和城市主体责任的情况下,考虑到城市的差异性,不适宜国家自上而下统一部署,而是将政策的权限给到城市。是否执行、什么时候执行,由地方决定。第二,地方政府要执行该政策,需要与当地人民银行磋商,因为这项政策的权限不在地方政府,而在金融监管机构。进一步来讲,当地人民银行执行该政策时,也会考虑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情况。当地人民银行需要在评估当地房地产市场运行和风险的情况下来执行该政策。第三,银行目前房贷额度充足,房贷依旧是优质资产。去年四季度以来,房贷余额连续下行,对于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一定冲击。”...
8月21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单位,在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表示要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技术与贪婪联手,足以把一个市场玩残,家庭智能电视就是一个活例。如今,智能电视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按照技术演进逻辑,观众看电视应该越看越享受、越来越喜欢才是,现实却是:看智能电视成了一门“技术活”,是对观众能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当你打开智能电视机,正常流程是:先弹出两个开机广告,只有按“返回”才能关闭(有的不接受关闭)。进入“菜单”之后,电视频道就藏在众多频道当中,想迅速找到并非易事(视力不佳的老人尤为困难),一旦按错,就会进入其他频道,绕半天也走不出来。一番操作下来,不花几分钟是看不到电视画面的。对于电视的主流观众老年人来说,如此烦琐的操作,实在不够友好,以至于许多老年人开始怀念“一键开机”时代。至于“套娃”收费,更是心机重重、套路满满。之所以说是“套娃”收费,一方面是“娃娃”真多,别说增值服务需要付费,一些原本属于有线电视本应提供的服务,有时也被纳入收费行列;另一方面是“一娃套一娃”,用户成为会员之后,还有不同等级会员、不同细分领域会员等着,一层套一层,压根看不到尽头。总之,一个字就是“乱”。“套娃”收费,套住了谁?作为商家,当然希望用这种方法套牢用户,让用户不停地往外掏钱,从长远来看,被套牢的不仅是用户。先说智能电视本身,在收费模式上“玩花活”,以限制用户选择、牺牲用户体验、提高观看成本的方式换取短期利益,无异于与用户作对。其必然结果是,观众不断流失、收视率持续下滑。再说传播效果,电视是一个信息传播、政策宣传、成风化人的重要载体,观众流失直接导致传播效果打折扣。显然,这不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初心。无论是应用技术发展历史,还是电视技术创新历程,都可以推导出:科技当以人为本。只有服务于人、满足于人的技术创新,才可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更可持续的空间。智能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技术创新背离初衷、误入歧途的表现,被管理部门纳入治理视野实属咎由自取。对于行业而言,这也是一个自我纠偏、重塑生态的契机,要在社会效益与行业利益之间找到结合点、平衡点,力争实现一荣俱荣,避免出现一损俱损。把遥控器交回用户手上,让智能电视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不过,还是需要各方多花点心思、多用点力气。...
文章摘要1. 上半年,全国重点24城商场空置率下降,开业商场越来越多,餐饮作为引流“神器”入驻商场比例增加。2. 商场里“竞品短距离开店”的情况越来越多,不仅是茶饮、快餐,火锅、烤鱼、烘焙大店也存在这种情况。3. 一线城市商场中,火锅店、烘焙门店、点心店等竞品开在隔壁,形成“贴身肉搏战”。4. 餐饮品牌在商场中的选址策略有深思熟虑和无奈两种,有些品牌面临新品牌的冲击。5. 未来的竞争维度是效率和体验,去除过度营销,提供价值、好吃不贵的企业才是持久的“商战筹码”。一、一二线城市商场空置率下降,但新的“贴身肉搏战”正打响上半年,关于商场餐饮的信息,属实不少。先是空置率。2023上半年,全国重点24城平均空置率10.81%,相比2022年、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8%、2.3%,创近三年新低。其中,出租率超95%的购物中心占比超三成。再看开业情况。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拟开业商场达到588个,其中,广东、北京、上海拟开量均超过20个。开业越来越多,空置率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涌入商场中的铺子越来越多了。这其中,餐饮作为引流“神器”,入驻比例自然不小。内参君在最近的一线走访中发现,商场里“竞品短距离开店”的情况越来越多。以往,是茶饮、快餐等小店模型容易扎堆开店,但如今,火锅、烤鱼、烘焙大店等也存在这类情况。可谓“竞品开在隔壁,睁眼就是对家”!二、一线走访:开在海底捞隔壁的火锅店在北京某大型商场,新开了一家转转自助小火锅“农小锅”,这是一家来自郑州的时尚火锅品牌,定位“炸鸡+水果+涮菜,畅享不过三十块”。单人自助33元,不含饮品和牛羊肉、锅底,这些属于单独收费的“升级”项目。菜品以素菜、小吃水果为主,不限时不限量,SKU不算多但也足够丰富。戏剧的是,这家店就开在海底捞隔壁。一到饭点儿,两家都排队,虽说人均消费相差甚远,客群并不相同,但等位海底捞的人,也难免张望农小锅,看看“这里在卖些什么”。宣传立柱直戳门口,远远看过去非常醒目,摄图:内参君在另一家商场,内参君则发现了烘焙门店的“贴身肉搏战”:一个是新开业的泸溪河桃酥(升级店型),另一家是主打“国民小食,两口一个”的酥致堂。两家店都不算小,泸溪河以名气打天下,酥致堂则直接把试吃的车车推到了国道上“截流”,商战的氛围一触即发。可能因为有试吃,酥致堂人气更胜一筹,摄图:内参君无独有偶,在望京新荟城,鲍师傅开了一家超大的门店,而距离这个店不到10米,另一家“喜喜点心”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出现了。摄图:内参君在王府井东方新天地,一条街“汇聚”了七八个茶咖品牌,Manner、瑞幸、Tims、M Stand等争相开店,甚至多到无法用手机拍完整……摄图:内参君两大网红烘焙品牌“隔街对打”,在排队高峰时,甚至不知道队伍是哪家的。摄图:内参君仔细看下面这张图,江边城外和探鱼,一上一下,除了楼层不同,位置和占地面积都一模一样。从远处望过去,两家烤鱼属实让人“难以抉择”。摄图:内参君有时候,隔壁老王也可以演绎出浓浓的CP感,比如一麻一辣&一味一诚。摄图:内参君开在乐乐茶旁边的柠檬茶店,虽然面积只是乐乐茶的1/2(甚至不到),但是气势不能输;以及两家同样面积的奶茶店,夺目的多巴胺色,争奇斗艳。摄图:内参君三、“魔幻选址”背后,有策略也有无奈“竞品开在隔壁”的现象,并不是刚出现,之前在西式快餐、茶饮等赛道也常有,特别是在火车站、美食广场等原本就扎堆的商业环境下。但,这一波“贴身肉搏”,呈现出大店模型、旗舰店、首店、正餐的趋势。往往是一些已经有了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老店,面临新品牌的进驻的冲击。而且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商场餐饮,街铺的竞争同样激烈。“半径一公里内,以前两家火锅店,今年直接干到了七家。”在餐饮行业,说到选址的“魔幻”,今年还得“重磅”向库迪看齐。根据明亮公司的报道,库迪有贴着瑞幸开店的“打法”,选址和瑞幸的重合度极高,无论是一线城市、新一线还是三线城市,两者甚至“共享”一套选址逻辑,因此“正面对决”并不奇怪。甚至,在对联营商的宣讲、对消费者的介绍中,库迪也丝毫不避讳“贴着打”的战略。极海数据曾计算了每个城市库迪和瑞幸的平均距离,发现截至2023年4月初,库迪在北京的20家门店中,有30%分布在瑞幸50米范围内,其中最近的相距不到10米;70%分布在瑞幸100米范围内。20家店的平均距离甚至仅有114米。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策略型对打”解决了库迪在快速扩张中的选址难题:树大根深的瑞幸已做好了市场调研和验证,库迪要做的就是用抄底的价格“截流”客户。上文提到的“农小锅”,也在和海底捞的贴身肉搏中,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意思。毕竟,两个品牌的体量、定位、均价相差不小,农小锅对标的客群明显更为下沉。但,以33元的客单价“直面”海底捞,无论胜负,都显得勇气可嘉。万一人气盖了过去,对于这个外来品牌来说,似乎可以“吹很久的牛皮”。未来某一天,甚至可能出现宣传文案:超越海底捞的人气王火锅店!如果说库迪、农小锅选址有着深思熟虑后的策略,那还有一些门店,则在“商战对打”中充满了无奈。特别是商场餐饮,“最开始大家蜂拥涌入商场,前两年忙着逃离和唱衰,今年又开始陆续进场。商场餐饮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出清到争抢的周期。但这背后,恢复理智和良性循环,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商场眼看着咨询的人多,加速签约,但是在布局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经营中的尴尬情况。”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以北京来看,天眼查数据显示,1~6月,北京市新增注册餐饮企业761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63%,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街边铺面有限,新店开在哪里?很显然,新开的各大商场,成为品牌们瞄准的新目标。“现在餐饮品类的日均看铺量达到二三十组,且呈现上升趋势。我们也进行餐饮布局的优化,比如把超市区域都改成了餐饮区域,增加了30多个商户。”北京一位商场招商负责人透露。图源:央视财经二十年前,餐饮依靠商场扩张红利,成就了品牌;斗转星移,今天商场依赖餐饮品牌流量红利,反向开始扩张。在这个重心变化的过程中,餐饮在商场中的角色,显得越来越微妙:一面是引流利器,比例增加,多多益善;另一面,餐饮的同质化竞争也很“内卷”,大家汇聚在一亩三分地中,“短兵相接”的概率也在增大。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一些商场如此安排,本身就有“心机”。毕竟,对打是顾客喜欢的场景,一些品牌也不避讳。另一位专注“商场火锅品牌”的老板则坦言,全国新增商场如此多,很多餐饮小白杀入购物中心,并没有想清楚,在拿铺、考察方面缺乏理性,空有以卵击石的勇气,却忽略了商战的规则和逻辑。“预计今年11月份商场相对淡的时候,会有一些坚持不住的,到时候又将出现一波出清和重塑。”四、小结从短期来看,餐饮的“贴身肉搏现象”还会愈演愈烈。一个品类在某个区域中“加密开店”的情况,已经十分明显了。这其中,既有勇于冲击和挑战的新品牌、首店;也有一些根基较稳的老品牌。新老之间,上演一场“攻守”的擂台较量。对于卷入其中的餐饮品牌来说,还是要放平心态,不必恐慌,做最合适的策略,不要盲目打“价格战”;同时,选最恰当的铺子,而不是最贵或最便宜的。毕竟,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竞争维度,是效率和体验的竞争,那些去除过度营销、低价恶性营销,能够更好为顾客提供价值、好吃不贵的企业,才是真正持久的“商战筹码”。...
8月2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政策调整,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由于该要求未对执行细节给予明确说明,但其规范减持行为的方向无疑是清晰的。因此,根据上述条件,记者初步对527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符合不破发、不破净,且最近三年(2020年至2022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年均净利润30%的公司共有2799家,占全部A股公司的比例为53.06%。“这样的理解是最严格的,如果‘累计现金分红’指的是上市以来,那么受限的公司数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但也会有一千多家。”有私募人士表示。至少千余家公司“触线”“从何时开始实施、已经披露减持计划的是否追溯、破发破净按照哪个时点计算、累计现金分红是从何时计算,这些具体执行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有投行人士表示。其认为,再融资规则对上市公司分红已有要求,即“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如果参考这一表述,那么“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中的“累计”二字应该与“最近三年”相对应。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共有2799家符合标准,占全部A股公司的比例为53.06%,2476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将减持受限。2799家符合减持新规的公司中,有986家公司沪市主板公司、797家深市主板公司、262家科创板公司、698家创业板公司、56家北交所公司。如果将“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作为两个并列条件,即满足其中之一即不得减持,那么受到影响的公司数量会减少。例如,如果将不破发、不破净,且2020年至2022年进行了现金分红作为筛选条件,符合条件的公司数量为3229家。“在政策鼓励下,大批公司在过去三年进行了分红,这已经是市场的主流。过去三年没有分红,但历史分红较多的案例也有,但这类公司数量不会很多。”上述投行人士说。其认为,即便以较为宽松的视角来解读要求,也会有一千家以上的公司会因为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控股股东、实控人不得减持。或有更多公司积极分红从目前数据来看,不少公司距离破发、破净较近,如果股价下跌,可能触及上述条件,导致控股股东、实控人不得减持。例如,沃尔德目前符合上述条件要求。如果后续公司股价下跌幅度较大,可能导致其控股股东、实控人被限制减持。除了破发指标外,破净指标也会成部分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是否有减持资格的“标准线”。例如,国投资本目前市值为486亿元,符合发行价、分红两项指标,但其净资产规模较大,目前市净率仅为1.004。如果其股价下跌,导致市净率低于1,其控股股东、实控人也会丧失减持资格。上述投行人士认为,既然监管明确了三项指标,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影响。对于破发、破净指标,其认为,如果上市公司不符合这两项条件,但控股股东、实控人却有减持的意向,那么上市公司很有可能会主动发布利好,推动股价上涨以达标。对于分红指标,其认为,在这一要求下,会有更多公司倾向于分红,以达到标准,不排除会有公司在今年突然大比例分红。...
自杀者被劝诱走向绝路,而怂恿他人自杀的幕后“黑手”也被绳之以法。之前,中国四川成都的冯某在网上有关自杀的文章下,发布“一起自杀”“无痛死亡方法”等留言,还向多名网友推荐自杀的方法。山东济南患者马某听信了冯某的说辞,在冯某诱导下自杀身亡。今年4月,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冯某有期徒刑五年。近日,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冯某的上诉,维持原判。自杀者马某有心结难解,但出于对死亡过程中痛苦的恐惧,他曾放弃了自绝念头,如果不是冯某向其发出“一起走”的自杀邀请,如果不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杀方法,恐怕马某不会如此轻易地终结生命。从学界共识看,帮助自杀行为是指行为人为已产生自杀意图的人给予精神支持或鼓励、提供自杀工具或场地、授以自杀办法等,帮助自杀者实现自杀行为。由于帮助行为是一种辅助性行为,使自杀者坚定决心,促成自杀者积极追求死亡结果的愿望,一般来说,如无严重后果,对帮助人很难追责。本案之所以以实刑判决,从具体案情来考量,不仅因为产生了严重后果,也因为冯某帮助自杀行为,针对的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也是一个曾经放弃了自杀念头的人,对象本身控制能力弱,由此反映出犯罪者的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性严重,更应当追究刑责。尽管冯某未曾在马某的自杀过程中,亲临现场“下手”,但其必须对无辜者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冯某诱导性的话语,让马某轻生的念头愈发强烈,不仅如此,冯某还向对方传授“吸食氮气”的自杀办法,甚至推荐提供了同城卖家,并以视频确认是否正确安装等。这样肮脏的行为,虽然不是亲手杀人,却同样符合杀人犯罪的构成要件。“隔空”犯罪也是一种犯罪。比如,不少人之前对于强制猥亵犯罪,通常认为“接触”违法,却忽略了隔空犯罪也是一种严重罪行。考虑到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隔空猥亵”和线上联系、线下侵害的犯罪占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15.8%,“隔空猥亵”侵犯未成年人案件呈现高发频发的严峻态势,今年5月,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隔空猥亵”将以强制猥亵罪或猥亵儿童罪定罪论处。如此规制,目的是不让社会危害行为逃脱法律制裁。同样,对于“隔空助力”犯罪,用“软刀子”杀人,也不能逃逸于法网之外。“隔空助力”他人轻生,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与被害人进行交流,故而发现难、取证难、责任认定难。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冯某“隔空助力”他人自杀,网络痕迹不可磨灭,各项证据也都指向违法者,形成了闭合的证据锁链,最终“凶手”难逃。这起个案的处理,打击了“隔空助力”他人轻生者,也释放出了治理“隔空犯罪行为”的强烈讯号,具有不可忽视的警示教育意义。...
8月17日,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当代集团”)发布公告,公司于8月7日被湖北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原因是当代集团作为公司债券发行人,截至2023 年4 月30日未按期披露 2022 年年度报告,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清流工作室注意到,事实上,当代集团已经连续两年未披露年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代集团尚未聘请到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也关注到了当代科技评级下调及债券展期等风险事件,需要对当代科技的持续经营等审计风险做出判断。”当代集团称。2022年12月28日,当代集团收到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原因同样是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定期报告。资本大佬艾路明控制下的“当代系”是湖北著名民营资本集团,资本版图横跨医药、地产、金融、文体等多个领域,并曾控制有人福医药(600079.SH)、三特索道(002159.SZ)、*ST明诚(600136)等上市公司,不过,自从当代系近两年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其资本版图逐渐收缩,旗下上市公司亦大多易主。如今仅剩的“独苗”人福医药,当代系所持股权也已全被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同时,也正因当代集团连续两年未披露年报,其财务状况至今是个谜。清流工作室发现,除了当代集团,“当代系”旗下上市公司也屡屡踩雷信披违规,并频繁涉及向当代系“输血”。在当代系流动性危机之下,其旗下上市公司已然沦为控股股东的“提款机”。据统计,当代系已被查实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合计171.11亿元。频繁信披违规过去一年,当代集团受到的处罚不断。据当代集团公告,仅2022年度内,当代集团受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纪律处分一次,受到深圳交易所处分一次,受到湖北证监局警示函一次。截至今年6月29日,当代集团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一次,受到湖北证监局警示函两次。但到了近期,当代系上市公司再次密集陷入涉嫌信披违规风波。8月7日,即当代集团被出具警示函同一天,当代系原控股公司三特索道公告称,公司及原实际控制人艾路明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和艾路明立案。同日,人福医药也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实际控制人艾路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更早前的7月27日,*ST明诚公告,公司于 2023 年7 月 26 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事实上,当代系上市公司并非首次同时陷入信披违规风波。7月13日,因三特索道未对关联担保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深交所对其下发监管函,并对艾路明予以了通报批评处分。同一天,*ST明诚也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原因是存在未按规定披露担保事项、未按规定披露公司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等违规事实。今年2月,因当代集团及其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当代科技大额违规减持股份、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等问题,上交所公开谴责人福医药、当代集团、艾路明,称艾路明3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去年8月,深交所又对三特索道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据查明,2019年1月起,控股股东当代集团多次要求三特索道及全资子公司向其指定的第三方提供借款。三特索道出借的资金最终流向当代集团,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金额约42.02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约5.05亿元。这些占用资金已于2022年4月24日归还。多次掏上市公司口袋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前述上市公司屡次被监管处罚背后,频繁涉及向当代系“输血”。以人福医药为例,其疑似通过一起地产买卖交易向当代系输送利益。2022年3月10、11日,人福医药下属4家子公司先后与武汉珂美立德生物医药(下称“柯美立德”)有限公司签署物业资产购买合同,交易金额合计16.45 亿元,占人福医药 2021 年经审计净资产的 12.51%。根据人福医药公司章程规定,上述资产购买事项达到董事会审议标准,但人福医药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直至2022 年6 月21 日,人福医药才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上述资产购买事项,并补充披露前期合同签署情况及交易进展。人福医药“先斩后奏”披露的公告中,显示这笔资产买卖并非关联交易,交易目的是:“购买物业资产,可为其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才技术支持,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不过,清流工作室发现,柯美立德与“当代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柯美立德此前曾是人福医药全资子公司,2018年被转让给了武汉当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当璟商业”)。截至目前,柯美立德100%股份由当璟商业持有,后者由自然人刘柏君和黄文敏共同持股。早在2018年,当璟商业曾与武汉当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了武汉新控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当璟商业又与三特索道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武汉当代文旅产业发展集团;此外,当璟商业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工商登记电话,也与多家“当代系”公司的电话一致……除了疑似通过买卖为控股股东输送利益,人福医药账上还曾有逾百亿的资金被当代集团违规占用。经上交所查明,2019 年至 2022 年,当代集团通过第三方企业向人福医药及其下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借款。上述行为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金额为129.09 亿元。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未及时公告,直至2022年4月28日,人福医药才披露相关事项。另一家原当代系上市公司——三特索道,也曾疑似通过资产腾挪为当代系输血。2020年5月,为推进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工作,根据监管要求对崇阳涉房资产及业务进行剥离,三特索道将所持崇阳三特隽水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隽水河公司”)和崇阳三特旅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阳旅业公司”)100%股权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武汉当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当代地产”)。同时,为避免同业竞争,三特文旅将隽水河公司旅游类资产装入全资子公司崇阳三特文旅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崇阳三特文旅”)。也就是说,卖出去的两家公司其实仅剩下空壳。然而,到了2022年12月,三特索道又以1.48亿元的价格将隽水河公司买回来,其中包括股权转让价款3629.57万元及协助目标公司归还债务1.12亿元。为何要低卖高买一个已经转让的空壳公司?三特索道给出的理由之一,居然是担忧控股股东债务危机波及自身。三特索道称,2020 年实施股权转让时,根据协议约定,公司继续为崇阳旅业公司1.8亿元银行贷款(股权转让时余额为 1.3亿元)履行担保责任。经公司了解,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关联方当代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崇阳旅业公司则受疫情影响持续亏损,上述贷款崇阳旅业公司已明确表示无力偿还,当代地产作为其控股股东亦无法履行担保责任。若逾期还款公司资金安全面临极大风险。然而,这笔横空出现的关联担保,三特索道却从未对外披露过。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年7月深交所对三特索道下发监管函的剧情。同样疑似被当代系掏空的还有*ST明诚。据*ST明诚前述收到的警示函,2018年6月2021年3月间,*ST明诚为若干家公司违规提供担保,包括:武汉雨石矿业有限公司、武汉当代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当代明诚足球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众视盛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阿尔法文创(武汉)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迹寻科技有限公司、Super Sports Media Inc.。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被担保的这些公司要么归属当代系旗下,要么与当代系关系极为密切。当代系过去这一年当代系频繁向旗下上市公司伸手,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其发酵至今的债务危机。去年4月,当代集团中期票据“19汉当科MTN001”兑付逾期,揭开了集团债务危机的序幕。几乎是同一时间,当代系多家公司在武汉长江众筹金融交易有限公司(下称“长众所”)、武汉喆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挂牌发行的定向融资产品相继出现逾期,涉及金额约57亿元。从当年5月起,当代系旗下多家公司股份陆续被司法冻结。2022年6月,当代集团出现票据承兑逾期。2022年10月,当代系子公司当代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当代国际”)出现美元票据违约,在之后一个月更是未能支付香港联合交易所票据本息。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之下,当代系试图通过甩卖资产“回血”。今年1月,根据华茂股份(000850.SZ)公告,其控股股东华茂集团股权结构发生变更,持有华茂集团33%股权的当代系退出,由蚌埠阳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接手。今年2月,当代系开始酝酿转让三特索道股权及控制权,并在6月份完成对三特索道控制权的出让。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当代系资金黑洞依旧深不见底。2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发布的《武汉市 2022 年四季度欠税公告》显示,当代集团欠税金额共计2456.88万元。5月15日,当代国际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7月12日,据人福医药公告,控股股东当代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股权27.35%,目前已经被全部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与此同时,当代集团所持人福医药股份已出现多次被动减持和平仓。目前,据执行公开网,当代集团有16条被执行信息,执行标的合计65.6亿元;当代系实控人艾路明有6条被执行信息。另据清流工作室统计,当代集团仍存续发行有8个公司债券,其中4个债券已展期,其余4个债券已经全部出现实质性违约。与此同时,清流工作室获悉,当代系此前逾期的定向融资产品目前仍未兑付完毕。据投资者反映,定融产品爆雷后,当代系根据投资金额范围分批次向投资者兑付,目前已有投资金额较小的投资者拿回本金。8月4日,当代系向投资者出具最新的《告知函》显示,根据目前资金筹措情况,当代系现决定对原始本金小于或等于100万元尚有清退余额的已确权人员,陆续清退全部余额。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定向融资产品,疑似涉嫌自融。例如,根据当代系员工曾向清流工作室提供的“明诚57号”产品说明书,该产品100%投资于武汉当代明诚足球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明诚足球”)持有的资产收益权,由当代集团对产品本金及收益的偿付提供差额补足承诺。其中,长众所、明诚足球均为当代系公司。又例如,根据投资者提供的“长嘉117号定向融资计划”产品说明书,该产品发行人为武汉合嘉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合嘉置业”),由当代地产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当代地产为当代系子公司,合嘉置业与当代系关系也极其密切。工商资料显示,合嘉置业由武汉睿光联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武汉思瑞房地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3.56%及26.44%。其中,武汉思瑞房地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当代地产全资子公司,武汉睿光联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控股股东方津在多家“当代系”关联公司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