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小摩大涨前夜唱空中概股背后:客户通过小摩大买5600万股腾讯?
发布时间:2022-03-21 08:54 来源:风暴眼

对于跌宕起伏如过山车一般的中概股和恒生科技股,追涨杀跌喜欢跟着“大势走”一向是散户的“特色”。不过,最近知名投行小摩(摩根大通)却因为研报迅速“变脸”而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一张网友总结的小摩“精神分裂”的截图在金融圈广泛流传。

截图显示,在3月13日到3月17日短短5天的时间里,小摩对于中概股的态度经历了从“失去估值支撑”到“经济明显复苏”的180度转折。

由于在这5天的时间里,中概股经历了由“退市危机”暴跌到金融委会议引爆超级反弹的过山车行情,而由于截图中小摩研报发出的时间与中概股“追涨杀跌”的时间点几乎完美契合,因此遭到了群嘲。

有网友戏称“小摩的经济周期只有半星期”,并把截图与百日王朝前的《巴黎日报》的标题联想到一起。

风暴眼|小摩大涨前夜唱空中概股背后:客户通过小摩大买5600万股腾讯?

还有网友表示,“小摩这种用自己左脸打右脸的互搏手法,周伯通看了恐怕都得直呼万中无一。”

不过,据凤凰网《风暴眼》查证,截图中小摩“一天一变”的言论并不完全属实。例如,图中所说的“失去估值支撑”、“中国科技股不可投资”两个言论均出自小摩3月14日发布的同一篇研报;而且,截图中的几个言论并非出自同一个分析师。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摩的确在同一时段同时持有“低配中国互联网公司”和“超配A股港股”两种观点。这一点在小摩亚洲及中国股票首席策略师刘鸣镝接受媒体采访时得到了验证。

而在凤凰网《风暴眼》的采访中,小摩同时持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的确造成了投资者的混淆。

而且,小摩的确存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调个股目标价的情况。例如,3月14日,小摩将腾讯的目标价从570港币瞬间下调至265港币,将阿里巴巴每股价格从175美元瞬间下调至63美元,百度的港股目标价更是从235港币下调至85港币。

有匿名分析师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小摩研报之所以被批判,主要是因为该机构没有稳定的证券分析框架和价值评估逻辑。

见风使舵的小摩?

从去年11月开始,随着国内监管预期的放松,华尔街就持续开始上调对中概股的评级。

12月15日,摩根大通全球股票研究主管Dubravko Lakos-Bujas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高成长股及中概股有巨大机会,值得投资者押注。

今年2月,摩根大通又表示,随着盈利改善和货币政策放宽,中国基准股指可能走出中美贸易战以来的首个熊市,并在未来12个月内创下历史新高。

此后,摩根大通还声称现在是时候投资中国软件股了,因为估值已经下降,而且该领域有政策支持,并将一种中概互联企业或重申或上调至「增持」评级。

直至3月10日晚,美国SEC一纸“预定退市”的公告暴击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连三天不断创下历史最大收盘跌幅的记录,短短三个交易日,在美上市中概股合计市值蒸发100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400亿元。

在情绪的左右下,交易几乎与经济基本面脱钩,几乎所有人都在“踩踏”狂潮中挣扎。

狂潮之中,摩根大通也一变之前唱多的热情,开始大批量地给予中概股下调评级,发表了那份著名的集体看空研报。

在这份研报中,小摩写道“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对监管风险的日益关注,风险管理成为他们在中国互联网投资战略方面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在6-12个月内没有吸引力,股价前景不可预测,这取决于市场对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宏观复苏和互联网监管风险的看法。我们认为,由于短期内缺乏估值支持,整个行业的抛售可能会继续。我们将28只股票的评级下调至中性或减持。我们建议投资者在6-12个月内回避中国互联网。”

这份研报即是前文所述截图中“失去估值支撑”、“中国科技股不可投资”两个言论的来源。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的午后,港股科技股和中概股集体上演史诗级暴涨,沪指涨超3%,恒指暴涨超9%,创出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当日晚间,摩根大通亚洲及中国股票首席策略师刘鸣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模拟仓中维持超配A股和港股,估值很便宜,业绩和成长的信号很明确。“中国市场是我们在新兴市场中最为看好的市场。”

至此,小摩便给市场留下了”大跌中唱空,大涨后改口“的印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集体唱空的那份研报并非刘鸣镝所撰写的。

实际上,刘鸣镝在接受采访时也解释了为何会出现“低配中国互联网公司”和“超配A股港股”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

刘鸣镝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摩根大通的策略师在模拟仓中对互联网行业就持“低配”的观点,“这主要是出于监管的不确定性,且中国监管的细致度、严谨度都在不断进步,因此当时我们并不认为中国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会马上放松。” 但她也表示,这与摩根大通对A股和港股整体给出“超配”评级并不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刘鸣镝进行了解释,但在凤凰网《风暴眼》的采访中,小摩同时持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的确造成了投资者的混淆。

一位接受凤凰网《风暴眼》采访的股民称,”中概股权重最大的个股均是互联网个股,恒生指数同样是互联网个股扎堆,前10大权重股里面,腾讯、阿里、美团、京东占了4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占恒指比重如此之高,我就纳闷小摩是怎么同时做到看空互联网的同时看好恒指的。“

小摩集体下调中概股目标价,客户却买进5600万股腾讯?

小摩研报另一个被人诟病的点在于其在恐慌大跌中集体大幅下调了中概股的目标价。

3月14日,中概股暴跌当天,小摩一口气下调了将近30只中概股的目标价。其中,腾讯的目标价从570港币瞬间被下调至265港币,阿里巴巴美股价格从175美元瞬间下调至63美元,百度的港股目标价更是从235港币下调至85港币。

而就在仅仅不到半个月前,小摩还曾发布研报称,重申百度「增持」评级,目标价250港元。

同样的,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爱奇艺此前一月均被摩根大通定位「增持」评级。

对于小摩集体下调中概股目标价的举动,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就在《风暴眼》的采访中表示,在最近几个交易日里,投资者关注的重心一直放在“俄乌战争”、“外资出逃”、“中概股退市危机”等等这些偏情绪面的因素上,而这些虚无缥缈的因素并无法构成一个准确的估值体系,最近刷屏的小摩推荐批量卖出中概股的报告正是这种估值体系紊乱的一个表现。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则向《风暴眼》表示,集体下调目标价后,受金融委会议刺激,中概股迎来凌厉反弹,小摩分析师可以“流芳百世”了。这至少说明该机构没有稳定的证券分析框架和价值评估逻辑,对资本市场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缺乏全局观。最终导致该机构只能跟着市场风向和政策风向“随风倒”。

讽刺的是,与摩根大通分析师们的反复横跳相悖,投资者们并没有盲从小摩的决断。

在小摩一直唱空的这段时间,小摩的客户经过其交易系统买入的腾讯控股一直居于各大券商、各大经纪商前列,近60日里,小摩的客户总共买入了近5600万股腾讯。

而且近5天都在持续买入,与小摩的大举唱空截然相反。

且在18日又买入1136万股,还在追涨。

风暴眼|小摩大涨前夜唱空中概股背后:客户通过小摩大买5600万股腾讯?

不知道小摩的用户们没看到小摩的研报,还是客户们对小摩的研报也不相信,习惯性地选择了反着来。

总之,他们不但选择了反向操作,而且似乎比国际大行小摩的迷惑操作更有价值投资信仰,更理性......

同样无视了小摩分析师们的跟风建议和反复横跳的是段永平。

在3月14日中概互联暴跌之时,已经连续四次抄底腾讯的段永平连发两条推文,称本周五就要把果的看空期权卖掉,把这笔钱的一半以上买入腾讯。

3月15日受市场恐慌情绪影响,腾讯的股价再次暴跌,段永平依旧表示不慌,称自己准备拿BRKB换点腾讯控股,不等了。

到16日中概股大反弹,段永平显然向市场证明了一下投资的大道里谁更有型。

他显然深谙巴菲特说过的那句哲理——“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如果波动更大,股市会制造更多的错误定价。也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的减持建议就好像某种厌氧菌分解后的气体排放,比不上段永平还情有可原,离谱的是他们自己客户的投资眼光似乎都比小摩的这些顶级投行分析师毒辣。

在这次反转中,段永平与小摩的客户们显然更符合坚持优秀投资者的标准。

就像巴菲特所言:“买股票必须带着这种预期,持有的周期非常长,且已经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准备。你不用尝试抄底,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是底部”。

“你不应该指望别人告诉你,你应该做一些自己理解的事情。如果你自己都不理解,就会被随便一个人所影响。”

比之信口开河的投行分析师,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显然更为重要。

毕竟人们在投行的建议前总会不自觉地产生“选择偏倚”,只记得他们判断准确时的一阵见血,却总是忽视了分析师们的建议与市场走势大相径庭的大多数情况——哪个投行会对自己的黑历史反复宣传呢?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决策都要由投资者自己来承受最终后果,投行们不会为你负责,甚至,在市场恐慌中制造恐慌,在股市暴跌时大举唱空的他们,会故意消灭你的理性,以实现他们对市场的“期望”。

不太光彩的“看反”经历

回顾历史,小摩还发生过几次不太光彩的“看反”经历。

2019年,被摩根大通连续多次看多的优信股价出现大幅异动,原因是美奇金投资发布了针对国内二手车电商第一股优信集团(UXIN.US)的做空报告,而摩根大通则发布了针对此事的分析报告,对做空报告中交易量数据情况、车源量数据情况、创始人戴琨是否套现及优信未来前景四方面逐一作出了反驳,并给予了优信增持(Overweight)评级,目标价8美元,然后优信从此就与8美元渐行渐远。

而摩根大通最打脸的,还是他们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态度。

此前,摩根大通曾声称“永不使用比特币”,其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甚至表示,如果摩根大通的员工有参与任何比特币交易行为,他将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加密数字货币“不会有好结果”。

但2019年,摩根大通不但推出了自己的JPM Coin,还将加密交易所Coinbase接受为其客户,并在2020年10月为区块链项目创建了一个新的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加密资产的相关工作。

到去年摩根大通更是开始与NYDIG合作,向其高净值客户推荐被动型比特币基金。而NYDIG正是资产管理公司Stone Ridge的子公司,主营比特币管理。

而Jamie Dimon嘴还是一样硬,一边筹备着比特币基金的工作,一边说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比特币就像“傻瓜的黄金”。

到今年,摩根大通又表示,比特币“代表了唯一被认为是黄金替代品的加密货币,因此可以作为应对灾难性事件的对冲。”——只要我脸翻得够快,市场就永远打不到我。

除了在市场预测上的反复打脸,摩根大通还曾陷入多次“操纵市场”的案件当中。

2010年,LME发布报告称,有一个交易席位在LME的铜持仓量占到了总量的80%~90%,较一个月前再次大幅提高。这样的持仓量相当于世界所有交易所注册的铜库存总量的一半。

因为通胀和现货稀少,市场不断买入现货铜迎合投资需求,导致LME三个月期铜2009年上涨了140%,至2010年铜价一度达到9000美元/吨以上的天价,“坐庄者”得以不断在铜价加速上涨中获益。

后来被《每日电讯报》爆料这个大肆“囤铜”的“坐庄者”就是来自华尔街的投行摩根大通。

而铜作为国际性的大宗商品,其价格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以中国为首的工业消费大国的经济。

无独有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6年的“住友事件”,日本住友商社操盘手滨中泰男就曾大量买进铜,通过垄断现货长期控制大量的LME的铜仓单,使得伦敦铜期货市场长期处于现货升水的状态,以人为抬高价格,甚至一度控制了世界铜产量的1/5。而这笔庞大交易的背后,就是摩根大通为其提供的资金。

2019年,摩根大通的3名贵金属交易员又因涉嫌“白银做庄”的大规模犯罪被美国联邦检察院所指控,起诉书称“被告在A银行贵金属柜台工作时进行了广泛的欺骗、市场操纵和欺诈,通过下达他们打算在执行前取消的订单(欺骗性订单),从而努力创造流动性,并将价格推向他们希望在市场另一端执行的订单。”

即通过大量挂单和频繁撤单来影响白银价格,人为地“创造”市场活动和流动性,欺骗市场,是其他交易者以虚高的价格买入白银。

在指控中,摩根大通的交易员克里斯蒂安·特伦茨坦白,这样的行为在摩根大通的交易桌上已经被公开鼓励了大约10年之久,新人入职就会有老交易员教他怎么做。

而“白银坐庄”只是摩根大通无数骗局中一部分,因为在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里还称:“在数以千计的序列中,被告和他们的同谋者据称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金、银、铂和钯期货合约中下了欺骗性订单。”在金属市场,摩根大通“出演”过无数骗局的主角。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上周发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史诗级镍期货逼空,摩根大通正是项光达的最大交易对手方,摩根大通曾提供5万吨镍空单给青山控股,以致青山控股欠了摩根大通约10亿美元的保证金。

但这些堆积如山的诉讼卷宗之中,摩根大通依旧是那个是美国目前实力最强、业务最广

盈利最多的全球性银行。

一个在金融市场翻云覆雨的顶级投行,却在中概股的反转之间做出这样反复横跳的研报,到底是因为对资本市场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看着市场风向和政策风向“随风倒”?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具有一套完整又独立、只是不为外界所了解的“系统”,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场谐剧一般的反转,对于小摩顶级投行的地位,恐怕难有丝毫动摇。

参考资料:

《天下“老千”是一家 摩根大通两大做庄手法曝光 》. 每日经济新闻

《摩根大通被指囤铜坐庄 新住友事件或在酝酿 》. 东方财富网

《彭博曝光:摩根大通是镍期货逼空行情主角之一,青山控股欠其10亿美元!》 .交易员说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