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定义。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翻译过来就是电动垂直起落飞行器,一种当下正在进程中的空中交通工具。很多人更习惯把它称为“飞行汽车”,虽然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长久以来,人类对这种颇具未来感的交通工具就充满了想象。早在 1917 年,美国航空工业的先驱格伦 · 柯蒂斯(Glenn Curtiss)就尝试将汽车和飞机结合在一起,虽然这架名为 Curtiss Autoplane 的交通工具,从未真正升空。1940 年,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就预言过:“请记住我的话,飞机和汽车的结合即将到来,你可以嘲笑我,但是它一定会实现。”虽然这一下,80 多年就过去了。 《银翼杀手》(1982)中,飞行汽车成为了一个构建科幻感的重要元素 eVTOL 概念的真正出现,来自于 NASA 2009 年的一则 CG 动画视频。此后,波音、空客、贝尔等飞机制造商对 eVTOL 也多有尝试,但从没产出真正成熟的量产产品。得益于近年来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进步和城市空中交通对新型交通工具的需求,eVTOL 正在逐渐从幻想走向真正落地。 NASA 视频中的 eVTOL 采用了“倾转旋翼”构型。倾转旋翼机既能“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又具有巡航飞行的能力。目前,该视频在 Youtube 上已达 134 万次播放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开发 eVTOL 的项目已达 260 多项,国内小鹏汇天、峰飞航空、沃兰特等一批初创公司都成功获得融资,其中小鹏汇天 A 轮 5 亿美元的融资创造了亚洲 eVTOL 企业单笔融资纪录,国际上 Joby、Lilium、Archer 等 eVTOL 企业也已成功上市。 资本的火热表明了,当下这个节点,eVTOL 已经具备了一些真正落地的现实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eVTOL 的前景还不明朗,但明朗的东西都没有太大前景。不明朗,本身就是一种前景。 我们为什么需要eVTOL eVTOL 并没有创造第三维交通,这个事情 100 多年前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就做过了。eVTOL 和飞机看似接近,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们现在体量最大的航空形式,还是民用航空的点对点形式,从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通常是 1000 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运输。低于这个距离,从成本上来说,就没有太大意义。这里的成本不光是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因为机场通常都建设在远郊,乘客还必须匀出至少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倘若万一堵在路上,时间成本就更高。但地面交通的拥堵,其实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显著的问题。 地面交通,尤其是对于大城市来说,利用率基本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当下城市的路网规划和其它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之争的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美国这样高度依赖私人交通的地方。像底特律、芝加哥、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堵车就尤其严重。虽然他们的路网建设已经很成熟,但堵车问题仍然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也是为什么,Uber 这样的共享经济,会首先诞生在旧金山这样的地方。 既然地面道路没有空间,那把城市中的交通延展到空中,是不是有更多想象空间?eVTOL 所定义的场景,有三个关键词——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100~1000 米的低空领域、点对点,就是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 从这角度来说,直升飞机其实和 eVTOL 更接近,但直升机有它的问题。 首先,直升机需要停机坪。虽然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也不需要建个机场,但直升机体积还是很大,需要专门的停机坪,要么是在高楼顶部、要么就是在一个空旷处,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直升机点对点运输的范围。 第二点,直升机很贵。即便是以便宜著称的罗宾逊直升机公司,但其官网售价最便宜的 R22 机型,也需要 33.2 万美元(约合 210 万人民币)。要想真正构建三维交通,价格是必须跨越的门槛。 第三点,噪音问题。现代直升机的噪音通常在 90 分贝左右,已经可以对听力造成显著损伤。除了对乘坐体验有影响,它还是一个环境噪声源——没有人愿意一个直升机场建在自家附近,除非你拥有一架直升机。 第四点,安全问题。这并不是说直升机本身不安全,而是直升机的使用环境很特殊。直升机飞行的低空环境,充满了树木、电线杆、高压线等各种障碍物。同时由于高度低,一旦发生意外,飞行员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自救。 第五点,造直升机很难。相比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可操控性要强得多,比如垂直起落、横飞倒飞……这些动作本质上都是由螺旋桨和尾桨相互作用产生的,两边的升力总是在发生剧烈的周期性变化,在空气动力学上非常复杂。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造固定翼飞机的国家要远远多于造直升飞机的国家。 尾桨的设计是为了在相反的方向产生推力,使得直升机可以侧向移动 总结一下,eVTOL 和飞机并不相同。大型飞机解决的是 1000 公里以上的交通运输,而 eVTOL 的应用场景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内、点对点的交通运输。和 eVTOL 应用场景类似的直升飞机因为各种限制并没有广泛普及,其中有些问题 eVTOL 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造价、噪音,而有些问题,同样也是需要 eVTOL 去解决的。 eVTOL的限制 对 eVTOL 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能量密度的问题。当前主流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已经达到 500 公里以上,但放到同样载 1~2 人的 eVTOL 上,可能只能支撑 20 分钟左右。因为飞行消耗的能量,跟在地面上跑的汽车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这是人类无法颠覆的物理学定律。 eVTOL 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电机功率。虽然目前小功率电机已经在航空业上有一些应用,但大功率电机还是有门槛。很多航空公司,包括空客,都曾夸下海口:要在 2050 年把电动飞机放大到 100 座。这种大客机上的电机,功率就得以兆为单位,同时还要兼顾体积,这始终是个两难的问题。 eVTOL 的第三个问题是控制问题,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路线之争——是完全自动驾驶还是由人来操控?很显然,以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要实现 L5 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eVTOL 就需要有一个驾驶员的角色。这在航空上叫做死重,是无法减少的重量,进一步减少了 eVTOL 本就不多的有效载重。 除了上述的技术因素,限制 eVTOL 的另一个现实因素就是法规。按照逻辑,eVTOL 应该归航空部门管辖,但 eVTOL 不归属于地面塔台-航线这套体系,传统的航空没有办法监管。而一旦 eVTOL 发生意外,干扰的其实又是地面交通,又涉及到不同的交通部门的协同。 这些法规问题,很难光靠 eVTOL 公司本身推动。所以在初期,eVTOL 只能适用于一些非常特殊的、人流稀疏的场景,但这又是和 eVTOL 的初衷相悖的。 那eVTOL什么时候能够成熟,具体场景是什么? 可以明确的是,eVTOL 的前景还很不明朗,这个具体场景是什么,大众不知道,投资人、初创公司可能也不知道。 但航空领域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波音 747 自 1970 年就开始服役,52 年过去了,我们的飞机乘坐体验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eVTOL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样一个新的技术路线,正在演化一批新的创新能量。它正在原有的体系之外,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快速流动的新空间内,它就可能打破原有格局、产生改变。 一个很重要的视角是,当我们观察一项新技术的时候,时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维度——这项新技术是在未来 3~5 年内成熟,还是 15~20 年的时间?面对这两种时间跨度,创业者的技术路径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我们需要 15~20 年,才能在城市上空形成完整的点对点三维交通体系。那在今天直接瞄准这个目标去做产品就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哪家初创公司可以扛过 20 年的研发周期。 那合理的路径是什么?可能就是以每 5 年为一个阶段。在头一个 5 年里,创业者需要用 eVTOL 去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下一个 5 年,又是什么具体问题。最终,创业者需要保证,整个的技术积累,在 20 年后,达那个所谓的临界点。 就 eVTOL 来说,它的构型设计、动力系统、飞控等等,都可能在 20 年内发生变化,所以过早地追求一个“今天状态下的完美可用”,就可能在下一个真正爆发的时代里淘汰。 关于 eVTOL 的应用,我们可以举两个可能的例子。它们未必是 eVTOL 的未来,但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一个是将 eVTOL 作为培训教练机。因为一堂飞行课时间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它不需要续航特别长。人员也就是一个教官、一个学员,对负载也没有特别高要求。类似的场景还有观光以及表演飞行器,上文提到的罗宾逊直升机公司,销量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旅游行业。相对于直升机,eVTOL 优势在于,可以做到噪音更小、更便宜。 另外一个可能的场景是高价值轻型货物的运输。全世界有很多做无人机货运的公司,但盈利的不多,其中有一家就在莱索托。莱索托是一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小国,也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国家。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艾滋病血样的运输。莱索托超过 70% 的人口都在农村地区,地面交通非常糟糕。对莱索托的居民来说,去到最近的检测机构,往往要步行数个小时,或者乘坐昂贵的出租车。但莱索托国家面积又仅有 3 万平方公里,大致和两个北京相当。这些特殊的条件,都天然完美地贴合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或许也会是 eVTOL 的破局方向。 大疆为什么没有做eVTOL? 无论是在构型、机控或者能源系统上,无人机和 eVTOL 的形态都是最接近的,那大疆为什么没有做 eVTOL? 因为大疆已经是一个行内巨无霸。类比时下火热的电动车行业,它最初的破局者,并不是来自大众、宝马或者丰田这些传统燃油机大厂中的任何一家,而是特斯拉。因为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创新的风险非常大。 从技术角度来说,飞行器存在尺寸效应。随着物体尺寸的增大,体重与体积成正比,以三次幂的速度增加,但飞行器螺旋桨的面积是以二次幂的速度增加的,也就是说,螺旋桨的面积难以匹配飞行机重量的增加。大疆无人机的技术,并非完全无缝地迁移到 eVTOL 上的。虽然很多技术底层的共用性是非常强的,按照大疆的能力,肯定也可以做,但大疆必须要衡量其中的技术难点和风险——eVTOL 是不是可以给到足够的回报?因为公司需要对投资人负责、对股东负责。 以大疆目前的情况来说,现有的地位是稳固的,同时它在技术外延的方向上,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所以现阶段 eVTOL 并没有成为大疆的第一选择,不是一个明确提出的战略方向,但大疆也一定会在 eVTOL 领域有所投入。至于大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这个行业,还有待后续的观察。 而对创新者来说,在无人机这么一个成熟的领域打败大疆是非常困难的。创新者的机会在于,虽然大公司在技术上往往是领先的,但在决策上往往又是偏向保守的。在一个行业早期,创新者的技术未必先进,但他们通常会激进地在局部的地方寻求突破。本质上,大公司考虑的会是下一个时代的问题,而更多的创业公司,考虑的是下一碗饭的问题。通俗一点说,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最终,很多打破原有格局、影响世界的力量,恰恰会生长于这样的光脚时刻。 如果eVTOL真正成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最后让我们大胆想象一下。 eVTOL 的真正成熟,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城市中建立了一套点对点的三维交通网络。它最大意义在于,去掉了枢纽,相应的整个城市会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形态。那可能城市中心的房价就没有那么贵了,甚至可能人一辈子都不需要下楼了。 这种畅想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我们在无数科幻作品中所畅想的未来城市,真切地成为了现实。但反过来说,这种城市形态可能也意味着,接触点的消失。 构成一个城市文化的基本,或者我们对一个城市情感的寄托,恰恰就是这些接触点。它可能是公交车上不经意的偶遇,是街道旁面熟的小贩,是城乡结合部的混乱。当我们的城市都变成无限高的高楼,当所有人都使用点对点的交通工具的时候,市井可能就消失了,不经意的偶遇就消失了。从 A 点到 B 点,整个系统都在为一个目标努力——高效确定地解决问题。 或许那个时候,我们偶尔也会怀念一个旧时代城市的魅力,正如我们今天也会偶尔怀念绿皮火车一样。 财经贝CZH,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 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 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 https://www.cjz.vip/uploads/czh.pdf https://www.cjz.vip/uploads/czh689.pdf 财经钻CZH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 财经贝CZH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 财经贝CZH客服: QQ:369997928 微信:czhvipm 邮箱:czh@cjz.vip Telegram:@czhved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