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2016 年为了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规范行业良性发展。 2017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医联体建设要打破区域 二是医疗数据资源要共享 三是家庭医生签约要跟上 四是基层诊疗量占比要纳入绩效考核 从政策和行业来看,2017年将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目前,医改进入攻坚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已经迫在眉睫。 智慧医疗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BAT的医疗布局 多年以来,BAT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动作不断。但是,一个不得不直视的问题是,这片水域,却是BAT难以“玩转”的。 2017年初,BAT三家都调整了自己在互联网医疗上布局路线,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阿里和百度把赌注押在了智能的医疗“大脑”之上,而腾讯,仍然走在自己的入口之路上。 其中,阿里推出了人工智能ET,利用ET医疗电脑进行病症的诊疗。百度的医疗布局主要集中在医疗信息搜索,进而扩展到挂号预约等服务。腾讯则利用在社交方面的优势,从流量入口切入医疗市场。在医疗这个需要技术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引领的领域里,百度和腾讯,已然不约而同地,瞄准了互联网医疗的新阶段。 医疗创新要做好垂直需求 但就目前来看,现在医疗领域真正做大做到盈利的,都是把各自擅长的垂直领域做好做透,所谓的全流程服务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流量思维不适用于互联网医疗,政策是移动医疗模式创新核心推动力,资源下沉与市场化定价趋势为互联网盘活传统医疗创造空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目前还处于启动期,正渐渐成为传统医疗服务的有效补充部分。 还有要面临应用下沉问题,三四线城市的医院,形成了稳定的传统业务,对外来模式的冲击有排斥的态度,当地居民接受起来也比较难。 BAT做了很多尝试,但并未成功,进入互联网医疗领域,还停留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比如沟通、支付、资讯等。马化腾在北京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也坦言,“所有互联网+领域,我觉得最难啃的就是+医疗和教育了,这个是非常复杂的,每个角度的玩法都不一样,链条很多、很复杂。尤其医疗还有政策的问题,像医保、医药分家等等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现有的医保、医药分家等体制束缚外,健康医疗数据应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另一大障碍。 医疗入口除了基层医疗还有化验市场 目前随着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基层逐渐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一入口。在各创业公司集中火力抢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有限的三甲医院资源时,基层医疗市场的投资也异常火热。 2017年4月,国内专业的社区医疗管理运营商“陕西强森社区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同年3月,云南新康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获得8500万人民币C轮投资。 我们发现基层逐渐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一入口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入口,化验市场! 我们都知道,患者在医院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通常为挂号和化验。化验结果也是医生诊断病人病情的重要依据。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丰富,说的也是医疗水平和医疗硬件资源。挂号领域已经有了微医等等,但涉及到化验环节创新,目前还是蓝海。 业内人士朱珍表示,据统计,很多三甲医院每月的化验业务量约30万人次,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万的患者。检验科的医生每天工作繁重,同时他们调研发现90%的老百姓对医院的就医流程都不是很清楚,就医过程中,医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叮嘱病人就医流程、化验需要注意的身体条件等。 朱珍介绍,对患者来说要去医院化验,应对的是不同项目的化验检查、多项费用的支出、还有涉及到长时间等待排队、喧嚣的就医环境等各种情况,而且从临床医学方面讲,抽血化验对患者身体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常见比如空腹、特殊类比如性激素项目,必须在女性例假期2-4天采血,普通患者不了解这些要求。同时有的患者就医后需要进行一些多项检查,有可能在A医院做不全这些项目,还需要去B医院做;即使在A医院全部能做,但当天也不可能做完,很多项目有身体条件要求,医院也有采样时间要求;另外做完了各项检查,取报告时间也不一致,短则当天,长则一周,甚至有的项目需要1个月的时间等取报告,患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被浪费在往返奔波于家与医院的路上,就医流程变得繁琐又难。 化验市场是另一个子入口 虽然互联网医疗从健康管理到挂号预约、从医生问诊到线上药品,互联网医疗的服务链条正在不断完善,但传统医院的化验环节依然是用户就医流程里浪费时间最多的一环,恰恰化验又是就医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历来的医疗创新,鲜有创业者在此处发力。 那么能否帮用户节省时间,能否将医检搬上互联网,将大医院的医疗检测资源充分利用,用户在一些检验项目中不用去排队,可以提前在家解决? 比如用一站式服务解决这个问题,用户通过平台的微信端选择需要化验的项目,一键支付,专业客服确认身体条件,预约采样时间,平台将有专业的采样人员上门服务,第一时间将采样标本送至医院检验科或专业的检测机构,检验结果出来后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查看,同时纸质版报告也会以顺丰快递的方式邮寄给用户。用户带着三甲医院的化验报告去医院就医或者在网上咨询医生,免去患者排队时间,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医有很大帮助。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及咨询公司Markets & Markets 曾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家庭医护市场总值将达到3498亿美元。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可以看出国内互联网+医疗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把三甲医院的医疗检验资源通过创新合理释放,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和基层医疗领域。但互联网医疗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难啃的大市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月1日,菜鸟和顺丰围绕数据传输和信息安全问题掀起一场 “互撕大战”,双方各执一词。随后,腾讯、京东、美团、圆通、苏宁等公司悉数卷入并各自站队,混战局面犹胜于当年腾讯大战360。最后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之下,双方“握手言和”,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然而 “丰鸟之争” 并未就此偃旗息鼓,随着快递包裹量的急剧攀升,以丰巢为主导者的智能快递柜和菜鸟驿站在末端市场依旧充满竞争与博弈。 据《IT时报》记者调查了解,面对丰巢等快递柜的崛起,菜鸟驿站确实受到不小的冲击,合作店面有缩减之势;另一方面,急速扩张的智能快递柜由于重资产产生的高成本以及创收模式的不明晰,营收乏力同样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6月8日消息,菜鸟将参股智能快递柜速递易。“末端之战”已经燃起,从物流层到商流层,这片疆土终将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圆通 “禁令”:不许放丰巢 就在 “丰鸟之争正热” 之际,有网友爆料,圆通速递6月2日在内网发布通知称,严禁将快件放入顺丰旗下丰巢自提柜,提倡自建终端,对于一次未妥投的快件,可以放在就近的菜鸟驿站,圆通内部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同时强调,如放丰巢被投诉将罚款105元。这被外界解读为在美团、京东以及网易明确表示支持顺丰之后,圆通选择和菜鸟站在一起。 针对这一信息,《IT时报》记者致电圆通速递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公司只是要求慎用丰巢快递柜,而且这是4月份就发出的通告,这次仅仅是重申,“通告与其他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圆通也不想卷入其他公司之间的纷争。” 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但当记者追问 “慎用丰巢快递柜” 的缘由时,对方表示 “不清楚”。 据了解,2015年5月14日,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战略投资圆通速递,据传金额达到十个亿,占股10%左右。在此之后,2015年6月6日,顺丰领衔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运营“丰巢”智能快递柜,为用户提供末端收寄交互业务。 对于圆通此次重申的禁令,圆通一家加盟网点的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 “内网确实收到了相关通知,不过网点还是会配送快件到丰巢快递柜。” 在他看来,这只是公司高层的某种表态,具体到下面落实,因为实际配送情况的需要很难做到完全杜绝。 菜鸟驿站受冲击:收入没有房租多 圆通速递尝试用禁令的方式限制使用丰巢快递柜并引导快件往菜鸟驿站投放,在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快递行业研究员姚建芳看来,快递柜和菜鸟驿站具有相同属性的服务功能,二者之间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 她认为,在智能快递柜崛起的情况下,菜鸟驿站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此前,《IT时报》记者独家报道了菜鸟驿站终止与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合作的新闻,菜鸟官方给出的回复是升级服务标准,但这也意味着农工商旗下的好德、可的便利店不再为菜鸟网络提供末端包裹代收服务。 据上述圆通加盟网点负责人透露的数据得知,该网点每天大约有8000—9000份快件单量,去年下半年,走菜鸟驿站的件量大约占据两成,而丰巢快递柜只有半成左右,而从今年开始尤其是从3月末起,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二者的占比都在总件量的1/10上下徘徊。 松江区四季新城小区物业公司的一名经理则告诉记者,菜鸟驿站每放一件包裹带来的收益是1元—1.3元之间,多的时候可能会达到2元,每天平均按50件来算的话,一天的快件收入是60元左右,这样一个月营收不到2000元。然而,现在平均每平方米房屋的租赁成本为5000元以上。 虽然理论上,存放快件的面积只有一到两平方米,但实际上由于用户不及时取件而造成的累积面积会达到五六平方米,这样算下来总支出达到2.5万元到3万元之间,再加上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投入,做菜鸟驿站并不划算。 “很多菜鸟驿站都处于亏损中,未来将会有一半的菜鸟驿站都会关闭。”他强调说。 对此,菜鸟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夸大其词”,菜鸟驿站的存在依旧满足了众多用户的需求,同时实现了多方共赢,至于是否会与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重启合作,他认为这需要具体的业务部门进行对接沟通。 菜鸟进军 “快递柜” 零点有数快递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威认为,快递市场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尽管菜鸟驿站在与一些便利店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并不能代表菜鸟驿站这种商业模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也不能简单下结论说菜鸟驿站市场份额在减少。 相反,许多小超市、夫妻店非常乐意对接菜鸟驿站,因为引流效果好,也确实一定程度上给超市的销售带来了有利影响。而且目前的末端市场空间足够大,智能快递柜的铺设扩张还远没达到饱和的状态,二者仍会在市场上并存,谁也取代不了谁。 与此同时,菜鸟驿站也开始选择多元化经营。搜狐科技此前报道,6月2日晚间,有接近菜鸟的高层人士透露称,菜鸟正在谋求收购或控股另一家快递柜公司。记者致电菜鸟驿站官方人士,对方对此不置可否,但他表示菜鸟驿站在部分站点已经使用快递柜。 另外,早在今年3月,格格小区快递柜就发布通知称,格格小区App查/取件功能将在公告当周正式迁移至菜鸟裹裹App,菜鸟裹裹全面承接格格用户的取件功能,这意味着格格小区的用户数据信息将全部导入菜鸟体系,与此同时,这份通知还申明,3月10日—3月15日用菜鸟裹裹自提柜寄件立减5元,并且开启了 “用菜鸟裹裹取件,瓜分100万现金奖池” 活动。 丁威认为,这正是快递末端市场竞争的核心价值所在,即从物流层面到商流层面的转变,通过数据接口与消费者产生“亲密关系”,从而搭载更多的商业衍生服务。 在他看来,随着包裹量越来越多,且人工成本逐渐攀升,智能化、无人化的快递柜一定是各方积极发展的一个方向,在经过“丰鸟之争”后,菜鸟一定会加强对快递柜的重视,不论是参股、投资还是收购,未来都将可能会有新的布局。 姚建芳则认为,菜鸟收购或投资其他快递柜很有可能,这符合阿里一贯的行事风格,她表示,菜鸟驿站在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并且相对于丰巢等快递柜的重资产布局,菜鸟驿站只需要和当地的小卖部、便利店谈好合作就行,布局成本远低于智能快递柜,所以她依旧看好菜鸟驿站的未来。 6月8日,就在本报发稿前,智能快递柜速递易的母公司程度三泰控股发布公告称,继中国邮政和复星之后,新增了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方浙江驿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即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并已签订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 智能快递柜使用率达七成 目前,智能快递柜在国内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以丰巢、速递易和创赢联盟(包括富友、云柜、中集e栈)三家为代表的公司占据快递柜70%以上的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云柜目前拥有2.6万台快递柜、富友2.5万台、中集e栈1.5万台、速递易5.6万台,而据丰巢科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丰巢在全国70多个城市完成了逾5万台柜机的布局,其中上海占据1/10左右,接下来将在高档小区和写字楼开展进一步的网点铺设。 线上的数据在线下也得到了印证。6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季新城,据小区物业经理介绍,2013年开始,富友快递柜开始入驻该小区,那时候使用量还很有限,到了2016年,格格小区、速递易和中集e栈相继入驻,快递柜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正在和丰巢快递柜对接。 这名经理向《IT时报》记者表示,四季新城现有1600多户人家,每天包裹量大约有400—500件,周末会超过600件,而目前四家快递柜企业加起来共有500左右个格子,快递柜每天的使用率能达到70%以上。 “用户已经习惯使用智能快递柜,以前90%都是送到家里,10%放在我们物业或者用户指定的场所,而现在恰好相反。”他说。 上述圆通网点负责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丰巢等智能快递柜现在的势头很强劲,甚至有些小区禁止送货到家,必须走快递柜。”他告诉记者,6月初,在愚园东路28号的东海广场,物业规定所有快递统一放进丰巢,一时造成快递员扎堆拥挤,排队等候的场景。 在中集e栈的一名人士看来,快递柜的火爆也和快递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他介绍说,目前快递柜基本采取收费的方式,一个柜子的费用在0.2元—0.5元之间,平均按0.3元来算的话,假如快递员十分钟之内使用快递柜可以配送10件包裹,一件收入1.5元,实际收益就是12元,如果选择送货上门,10分钟可能只能送2—3件,收入最多只有4.5元,而腾出来的时间,快递员可以去送更多的单子,并开拓更多的用户。 不过他也指出一个问题,按照一些快递公司的要求,将包裹放进快递柜需要经过用户同意,但不少消费者都表示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短信通知去快递柜取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今年1月,生物医学解决方案实验室Draper Labs公布了一款名为DragonflEye的无人机。 这个项目旨在打造世界上最小的一款无人机,它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Draper的工程师其实就是在一只真正的蜻蜓身上安装了无人机科技,这只蜻蜓背上的 “背包里” 装着下一代的导航技术、合成生物以及神经技术系统,这些设备通过一块内置的太阳能电池进行供能。 近日公布的视频表明了Draper团队在DragonflEye上取得的进展,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系统是怎样运用到真实的蜻蜓身上。 在视频中,Draper的科学家将整个“背包”巧妙地安装在蜻蜓的背上,不会对蜻蜓造成伤害。在视频的末尾,我们看到蜻蜓成功飞了起来。 DragonflEye无人机的设计目的并不是要成为世界最小的无人机,Draper的工程师想要通过这个设备远程控制这些昆虫。这种团队能直接向蜻蜓神经索上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这些信号能指引蜻蜓的飞行路径。 这种半机械生物主要通过一种名为光极的光学结构进行控制,它能向指定的神经系统发送方向指引信号,但不会破坏蜻蜓的神经网络。 但除了最新的视频和图片,并没有其他关于DragonflEye的细节被公开,但Draper的团队曾表示,将来会打造一个能用于营救、信息搜集的平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沉寂了半年后,腾讯音乐再度传出了IPO的消息,由此也印证了坊间流传的说法,无论是酷狗酷我合并的中国音乐集团,还是加上QQ音乐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买买买”的背后或许只为IPO。 然而,就在腾讯音乐IPO的当口,三大品牌中实力最弱的酷我音乐恐怕在兴奋中有一丝隐忧,联想到千千静听、天天动听等产品的结局,成立12年之久的酷我音乐,是否会被腾讯音乐战略性放弃酷我品牌,成为资本游戏下的又一颗被牺牲掉的棋子呢? 5个市场信号,酷我落幕已是定局 对于酷我可能惨淡落幕的结局,在整个音乐市场中并不意外,此前的阿里音乐也曾出于战略考虑将“天天动听”更名“阿里星球”,并最终停止了音乐播放服务,千千静听成为百度音乐的垫脚石。不过,和天天动听们所不同的是,酷我未来被战略放弃的可能性要远高于转型,至少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 1、酷我每况愈下的市场份额。 2014年4月,早已并购了酷狗音乐额海洋音乐与酷我音乐完成换股合并,彼时酷狗和酷我分别以17%和14.6%的份额分列市场一二位。中国音乐集团上市受阻后,腾讯抛出了橄榄枝,并在2016年中旬完成了新一轮的合并,据艾媒咨询等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酷我音乐在2016年Q1的市场份额在12%左右,位居市场第三。但到了2016年Q4的时候,包括联通沃指数排名等在内的数据报告显示,酷我音乐已经不敌网易云音乐,跌出市场前三。此外,近一年来酷我音乐的百度指数下降了30%以上,App Store音乐类下载排行榜上掉落到第四位,酷我音乐业已掉出第一梯队。 2、腾讯音乐三大品牌的高度重合。 早在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成立之初,业内不乏腾讯试图收割在线音乐的声音,结果似乎并未如愿,原因之一便是QQ音乐、酷我音乐以及酷狗音乐在用户覆盖上的高度重合。一方面,聚焦在产品本身来看,腾讯音乐旗下的三款产品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本身在品牌知名度上处于劣势的酷我音乐,在市场份额上被QQ音乐和酷狗音乐高度稀释;另一方面,三大音乐产品共享版权,不排除内部存在“末位淘汰”机制,毕竟在实际市场份额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更大程度的聚合用户,更符合在线音乐盈利的本质。 3、酷我创始人的淡出。 酷狗与酷我合并后的人事结构还趋于平衡,酷狗音乐CEO谢振宇出任联席CEO,酷我音乐CEO雷鸣出任公司总裁。但到了腾讯音乐的时代,谢振宇、谢国民出任新音乐集团的联席总裁,腾讯公司副总裁彭迦信出任新音乐集团的CEO,雷鸣已经淡出了管理层。不禁让人联想到土豆和优酷合并之后的王微,在合并结束之后离开创业,雷鸣同样选择了个人的第三次创业。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入主优酷土豆之后,土豆网已经转型短视频,酷我的结局恐怕也在意料之中。 4、酷我的存在与否已经和IPO无关。 事实上,在中国音乐集团并入腾讯之前,一直在寻求IPO,那句“2015年底完成IPO”的壮志豪言仍在耳畔。可结果呢?美国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当时的中国音乐产业,加之与腾讯的投资关系,IPO计划被迫叫停。多次碰壁之后,腾讯音乐势必会明白一个道理,单纯在市场份额上一家独大已经很难“忽悠”投资者,近两年在版权积累上的疯狂同样是出于此。那么,酷我音乐便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处境,因为在用户群上的高度重合,酷我品牌的存在与否对腾讯音乐的估值并无太多的积极意义。 5、酷我音乐本身缺少足够的想象力。 从业务范围上来看,QQ音乐及相关产品涵盖音乐播放、全民K歌、企鹅MV、企鹅FM、轻听等产品,酷狗音乐在音乐播放业务之外拥有酷FM、繁星直播、说吧等等。相比而言,酷我音乐不仅在音乐播放业务上稍逊一筹,酷我听书、酷我K歌、酷我秀场等与QQ音乐、酷狗音乐同样存在业务上的重合,而这些音乐衍生服务仍是需要巨大投入的无底洞。那么就不难理解,腾讯音乐为了缩减投入、降低运营成本,牺牲掉酷我音乐的可能性。 腾讯音乐的野心是泛娱乐 在线音乐平台发展至今,早已经不是单一的播放工具,而是集社交、原创、粉丝经济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不惜大手笔买买买的腾讯音乐,所希冀的绝非是纯粹的音乐业务,而是从音乐衍生出的泛娱乐蛋糕。 在与中国音乐集团合并之前,QQ音乐的布局已经较为清晰,定位于打造听看玩唱的一体化娱乐平台,凭借庞大的曲库数量、付费绿钻服务模式、明星IP打造以及新增的弹幕功能,吸引到全年龄向用户。新音乐集团合并之后,腾讯音乐增加了直播、K歌等功能,在泛娱乐领域继续深耕。 无独有偶,同样奔着泛娱乐的还有阿里音乐,在腾讯音乐仍忙于独家版权的时候,阿里将大麦网纳入自家的大文娱板块中,阿里音乐朝泛娱乐扩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同样,作为在线音乐的后起之秀,网易云音乐同样表现出了跳出音乐播放,踏足整个音乐产业链的态度,先是拿到了SMG、芒果文创等投资的7.5亿A轮融资,并在音乐综艺方面积极“练兵”,同时在独立音乐人、短视频、线下演出等业务上表现抢眼。 整体来看,腾讯音乐在泛娱乐方向上并非没有优势可言,与腾讯文学、腾讯视频等形成业务联动,本身在音乐泛娱乐领域就有着不错的基础。在保证既有优势的情况下,剥除酷我音乐进而增强QQ音乐和酷狗音乐的品牌优势和流量优势,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毕竟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海量版权、营造产品独特性、提升社交互动以及粉丝经济的深度挖掘等,才是在线音乐平台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当然,站在酷我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活过了盗版盛行的时代,感受到了音乐行业走向正版的曙光,最终却沦为巨头资本运作的牺牲品。可这又何尝不是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的结局呢,可怕的不是对与错,而是失去了特色,失去了未来的价值。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上海市文化金融合作座谈会近日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出席并讲话。 董云虎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加强文化金融合作,充分运用金融杠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更好助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 董云虎要求,要坚持把握规律、稳中求进,积极推动文化和金融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要持续改进创新,增强合作实效,拓宽融资渠道,以版权资产为基础创新信贷、质押、担保、债券、保险等服务方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形成社会资本敢进入、愿投入文化产业的良好环境。要畅通对接渠道,加强上海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建好网上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文化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要强化协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上海文化金融合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宣传部、闵行区政府、浦发银行、上海双创共同发起设立的“上海双创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上海滨江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本次座谈会上正式揭牌运营。 据了解,“上海双创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投资方向聚焦于艺术、新闻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并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的部分项目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会上,闵行区政府、浦发银行、精文投资、上影股份、新金锦文等单位代表分别做交流发言。各区委宣传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代表约80人参加会议。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通过个人账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京东物流未来五年来自于京东平台的收入必须低于一半才能成功!十年后不超过20%。” 换句话说,京东物流将逐步扩大针对京东自身平台之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比例,刘强东的目标是5年内后,来自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比例就要超过50%以上。 这表明,刘强东已经下达了作战指令,京东物流将开足马力,全面与快递公司抢生意。在今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成立子集团的时候,外界已经普遍认为京东将与传统快递公司全面竞争。 刘强东的最新发言给这场战争添加了火力更猛的弹药。昨日的这段表述无疑与给京东物流下达了的“KPI”,也让京东物流与通达系等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彻底公开。 京东的主业原本是自营电商,但随着自营电商业务增速有放缓之势,业务量与京东第三方平台业务持平。公开的信息显示,目前京东商城第三方平台的订单有一半都是由通达系来配送。特别是618大促期间,三通一达对京东自营物流起到了补充作用。 京东物流独立之后,也需要承接大量的开放平台订单,刘强东在这个时候做出此番表态,相当于给其他快递公司敲响了警钟,京东很可能已经做好了不再使用其他快递公司的打算。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这部价值5万英镑的双人小型飞行汽车 “GyroDrive”,近期获得批准,可以路上行驶和空中飞行。 相关简介如下: 1、这部小型飞行器仅需要不到100米的跑道便能起飞 2、飞行器使用旋翼完成上下移动,借助“推进螺旋桨”向前运动 3、它在空中可以18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飞行范围为600公里 4、双座GyroDrive的最大行驶速度只有40公里/小时 5、GyroDrive的起步价格为150万克朗($ 63,500,£49,200) 6、捷克设计师在三月份获得了GyroDrive的牌照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商争相将首款飞行车推向市场,一位捷克飞行员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制造了“GyroDrive”—— 一款可以驾驶的迷你直升机。 GyroDrive基于旋翼机 —— 一种迷你直升机——借助旋翼上下移动,运用“推进螺旋桨”前进。 车辆需要不到100米就能起飞,飞行最高时速为112英里/小时(180公里/小时)。 初始价格150万克朗($ 63,500,£49,200),但根据规格,最高售价400万克朗。 设计该车的捷克飞行员Pavel Brezina说,这辆车是世界上第一款获得官方批准能够在道路行驶和空中飞行的产品。 Brezina先生在捷克共和国东部的前罗夫波克机场的一个机库里接受法新社采访,他说:“每个人都在试图制造一辆可以飞行的高速汽车,但这是另一回事。” Brezina先生的公司Nirvana Systems从德国一家公司购买旋翼机的相关套件,然后组装并安装系统,允许驾驶员在汽油机飞行和电动机行驶模式之间切换。 双座GyroDrive的最大驾驶速度只有40公里/小时,足够将两名乘员带到附近加油站或酒店。 其飞行距离为600公里(373英里)。 着陆后,飞行员只需要沿着车身轴线固定旋翼桨片,并拉出内置车牌,就可以开上公路了。 Brezina先生已经计划乘坐GyroDrives,把他的飞行员妻子和两名孩子带到伦敦。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发明家都在飞行汽车原型设计上疯狂地工作。 Brezina先生在开始项目三年后,于今年三月份获得GyroDrive的相关牌照。 在首次旅行中,他向西行驶了143公里(230公里),到布拉格郊外的一个机场,然后开车到市中心,在捷克首都瓦茨拉夫广场上喝杯咖啡,途中被警方拦截。 “嗯,如果你看到有人开这样的车招摇过市,你不会阻止吗? 反正我会的。”Brezina先生笑着说,警察只是检查了他的文件,进行了一次酒精测试。 竞争对手 GyroDrive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在邻近的斯洛伐克,AeroMobil公司表示,它已经收到客户订单,旗下的产品预计在2020年投放市场。 AeroMobil公司首席执行官Juraj Vaculik表示:“我们希望设计一款不仅可以飞行和驾驶,而且还能够满足每项技术和法律要求的车辆。” AeroMobil公司最初计划生产500台飞机,使用涡轮螺旋桨起飞。 该公司设计预期为路上时速最高99英里每小时(160公里/小时)、最高飞行速度达224公里(360公里/小时),飞行和行驶距离约435英里(700公里)。 五月中旬,日本丰田还公布了推出采用可伸缩翼和无人机技术的SkyDrive三轮飞行汽车的计划。 预计该车辆的最高飞行速度约为62英里/小时(100公里/小时),可徘徊在离地面约10米(33英尺)处。 它拥有93英里/小时(150公里/小时)的最高地面速度。 据报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四月份发布了一款原型机的视频,硅谷飞行汽车创业公司Kitty Hawk宣布今年推出“个人飞机”计划。 其他公司,包括Uber,也对他们的飞行车型进行了相关工作。 Brezina先生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过去七年来,他和朋友一起驾驶该车安全地在欧洲境内外飞行。 “我喜欢摩托车,这其实是一辆3D摩托车。我们还租用旋翼机前往其他大陆。”他说。 展望未来,Brezina表示,他对GyroDrive将来会很普及抱有怀疑态度。 “首先,这需要一定的素质才能成为一名旋翼机飞行员,其次,这不仅仅是推按钮那么简单。 我认为它会得到传播,但不会大规模应用。” 由于由斯洛伐克政府共同出资,AeroMobil的产品将不会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飞行车,因为它惊人的单位售价为120万-150万欧元。 Vaculik先生说,它会作为“某种飞行Uber服务”。 他补充道:“我们的理念是,没有太多的人拥有这辆飞行车,但是很多人都能使用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让用户 “看见” 的手段很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成立的。找到和用户习惯或目标匹配的场景和交互行为,才能获得最好且最有效的体验。 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去日本。酒店是朋友订的,所以下飞机后她负责导航。我凑过去一起看,只见她打开了booking,点了侧边栏,进了订单列表页,找到订单进了详情页后,在地图那儿点了用google导航。 看到朋友执行了那么长一串操作才找到订单,我问:“Booking首页好像就有你的订单,为啥你要进列表页?” 我朋友非常怀疑的看着我说:“是吗,没有吧。” 于是,我拿过她手机打开booking首页,果然订单就显示在搜索模块下面。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叫 “人欲关注,必先感知”,就是说要让人关注到一件事儿,“看见” 一件事儿,必须先察觉到它,感知到它。Booing的展示方法,虽然用了 “your upcoming booking” 来引导,用酒店图片来吸引注意力,可发现性也不算差了,但是依然没有让我朋友感知到它。 而且首页的订单在预订成功就开始展示了。出发前我朋友为了查状态、查价格,打开Booking那么多次,竟然一直没发现? 影响感知的因素可能是习惯、目标和环境。对我朋友来说,应该是查单习惯影响了她的心智模型。由于太习惯从左上角进入订单列表,所以视线流不会向下,因此也就无法注意到页面底部的订单模块。在我朋友的意识里,她看到的页面可能是这样的: 那么是不是离用户习惯的入口位置越近,模块就越有可能被发现? “我的携程” 行程卡片的设计可以证实这个观点。通常情况下,用户使用 “全部订单” 入口查单。在即将出行时,全部订单下方会开始展示行程卡片,目的是让用户在旅行的碎片时间内快速获取必要的信息。由于紧贴用户视线位置展示,点击已经超过了 “全部订单” 这个常规入口。 关于用户 “看不见” 功能模块的例子,最近我又碰到一个,是我携订单列表的交叉推荐模块。用户预订了机票/酒店以后,订单下方会有个模块展示相关用车、玩乐的功能入口,方便快速预订。方案是这样的: 功能上线后,转化数据不太理想,于是安排了一次用研。发现所有被测用户在查单过程中都没有 “看见” 这个功能。被告知后,大部分用户都表示对这个功能是有需求的,展示方式是可理解的,如果能发现,是有意愿点击的。 这次可能目标影响了感知:与目标无关的东西会被提前过滤,而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用户在搜寻信息时,并不会认真阅读,只是快速而粗略的扫描屏幕上与目标相关的东西。他们不仅仅忽略掉与目标无关的东西,而是经常根本注意不到他们。——《认知与设计》 所以,在用户的意识中,页面可能是长这样的: 交叉推荐作为第二张卡片展示,就是为了不管用户的目标订单是第几个,都能保证模块在用户的视线流内。但显然,只是安静的存在在视线流内是不够的。测试时,用户提到对模块的第一感觉是“订单”,而且不是目标订单,所以自然而然的忽略了。 回过头去想,我携首页的行程卡片之所以能被用户发现,也和卡片展示的正是用户目标有关。在没了“目标”这一关联的情况下,如何能让用户注意到卡片? 常用的获取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动效、颜色对比和形状对比,是转移了用户的注意力。在查单场景下,这样做多多少少会对用户的查单过程造成干扰。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用户查单完成后,把注意力延续到交叉推荐的卡片上。 携程酒店详情页的 “相似酒店引导” 模块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相似酒店引导” 的价值在于,当用户对当前浏览的酒店不满意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下一家酒店,省去了重新返回列表页的步骤。设计上,设计师没有按照常规做法把模块设计在页面底部,而是在用户点击返回的时候,弹出弹窗进行引导: 用户在详情页的目标是 “获得当前酒店的信息”。而点击返回时,目标会变成 “再看看其他酒店”。如果模块设计在详情页内,和用户的目标就不匹配,效果就不好。而设计成返回时弹窗,弹窗上的内容就是用户要寻找的内容,和用户的目标就匹配上了。这种交互方式即保证了用户的浏览行为不受干扰,又提升了引导的可发现性。上线后的引流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让用户 “看见” 的手段很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成立的。找到和用户习惯或目标匹配的场景和交互行为,才能获得最好且最有效的体验。这就是让用户 “看见” 的小心机啦。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最近研读《孙子兵法》,感慨颇多。结合兵法智慧来做好APP全面的运营推广,“海、陆、空”三军同时出击,直接触达自己产品的用户。确定目标用户后,直击要害,一举拿下;潜在用户侧面包抄,小火慢炖地进行转化;还要攻城掠池,抢夺竞品的核心用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营统帅上战场,雄韬伟略,指点江山的同时,也需要佩戴上宝剑利器,及时击杀和砍掉不必要的障碍。 战略布局:全渠道获取新的APP用户,提升下载量 1、海军:大浪淘金 所谓大浪淘金而不是大浪淘沙,目的就是获取核心“金子”用户。金子用户在后期的产品迭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永远是产品和运营人的老师。在大面积的海量线上应用市场,线上推广渠道如此之多,运营统帅,你该怎么做?率先出兵哪里? (1)广撒网 如果资金预算充足,可以进行海量市场广撒网,在应用市场上推出自己的APP。花钱,不等于烧钱,有钱就任性的运营人膨胀的话肯定会一败涂地,更何况,现在你有钱都不一定花的出去。要灵活应变、熟悉自己擅长的应用市场,业界口碑良好,和官方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 (2)重点捞鱼 比如App Store,上传自家APP就要仔细研究敌方排兵布阵的规则,航空母舰,一击即中,不要动用杂牌小船,会不小心翻船。为了快速上线苹果应用商店,曾全英文地填写了相关资料。真实可靠的用户对于我们运营统帅来说,那就是获取到了敌方将领领袖,得到KOL,会吸引进来一大批潜在用户。 2、陆军:单兵作战 陆军出击就是要占领“线下地推”的阵地。在传统陆军战争中要求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在运营推广时则要求每一个地推点都能够带来最精准的用户。 (1)阵地选择 核心目标用户所在地、人流量大的聚集地。确定自己的核心用户类型,如果是母婴类消费产品,那么小区、幼儿园、婴幼儿的教育、生活服务馆等等无疑就是你的首发阵地。 (2)出击方式 扫描二维码下载。简单粗暴的下载APP方式。将自己APP二维码印制在产品的宣传册、海报、小礼品、卡纸……甚至是精兵强将的铠甲上,之前有一场地推活动就是让人员穿上印有下载链接的APP二维码的宣传衣服,下载量提高不少。需要注意的是,衣服一定要设计的巧妙合理、创意酷炫,要让公司的设计师好好花费一番心思,这可是战旗!(请原谅,不方便附上照片) (3)盘点战果 士兵已经派上战场,且烈日炎炎、风雨无阻地辛苦拼杀了整个推广期,怎么颁发荣誉勋章?给每个人定量做考核。项目组遇到过争夺因战绩引发内讧的事情,着实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 统帅 “爱兵如子”,管理好自己的运营兵将,做到奖罚分明,合理、真实地个人运营推广数据才能真正地服众,赫赫战绩,跃于白纸excel表。让团队毫无后顾之忧、专心自己的领地。 3、空军:铺天盖地 (1)传统媒体 这种空军式的推广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在传统媒体上作宣传。报纸、电视、电台,已经落后,不过如果你的用户群体是中、老年人,这种方式倒也是很受用,周围玩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也在逐渐上升,但是,转化率不高,需要慎重投放自己的军用战略物资。 (2)新战略和玩法 真正能做到铺天盖地式的运营推广统帅,那一定是土豪级别的将领,得是总司令的嫡系部队。网易云音乐,不得不说她是“上天入地”了。前端时间,网易云音乐成功运营策划了地铁“音乐专列”。最近,网易云音乐和航空公司联合打造“音乐专机”,铺满整个飞机舱的音乐元素和UGC歌单,受到格外的关注。在App Store音乐类产品的排名升至首位,网易云音乐,打得一手空军好牌。 对于UGC内容型的产品运营统帅,充分了解用户在APP的参与度和留下的存在感。借助平台上用户贡献的原创、评论、互动内容,应借势发力,草船借箭,让用户帮助你冲锋陷阵,占领高山田野,动好手上的每一步棋,盘活全局。 小结 《孙子·谋攻篇》语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用户流量红利期已过,在线上、线下获取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应多运用运营之道而非运营之术,参透兵法策略智慧,借助手上利剑,打好提升APP下载量这一硬仗。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就在最近,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已经在地球上的麻瓜世界里上线…… 据俄罗斯卫星网(Sputnik)报道,俄罗斯未来研究基金会(Future Research Fund)的领导人安德烈∙格里戈里耶夫(Andrei Grigoryev)对该网站表示,俄罗斯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个神奇的“膜”材料,将被利用于制造特种部队狙击手和侦察兵的隐形斗篷。 当然,说哈利波特只是开玩笑,因为“此隐形”非“彼隐形”。格里戈里耶夫这样解释: “这一膜类材料不是视觉上的隐形,它能够阻挡病毒、毒气、过敏原等悬浮粒子,其功能超越了以前所有的同类材料。 这项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医疗、军事和其它很多方面的保护性材料中。此外,据卫星网报道,这一材料还可被用于制造轻便的战术服装,使其在在夜视仪、热成像系统中“隐形”。 但是,格里戈里耶夫与卫星网都没有公布一些技术细节,譬如这一膜材料如何能够在过滤微生物的同时偏折电磁波。 对于这一项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副教授表示: “由于该隐形衣采用的是特殊气体作为隐身介质,当这种气体存在的条件被干扰时,其隐身的作用也就消失了。因此,研究如何使这种气体在不同环境中保持稳定必将是俄军目前所面对的一项重要难题。” 隐形斗篷的战术意义自然不需过多强调。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军事领域首次曝出“隐形材料”的进展,甚至也不是俄罗斯的第一次。 研究出隐形斗篷的“未来研究基金会”——这是一个什么组织? 尽管“未来研究基金会”听起来非常像一个经济组织,但事实上它的全称为俄罗斯国防工业前沿研究项目基金会(Russian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Defense Industry, FPI)。 在国外的很多报道中,它被和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相提并论。 2012年,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建立了未来研究基金会,其目的是推动实用性的军事科学研究和开发计划。在建立之初,前国防部发言人Anton Tyuri表示:“基金会的首要任务是收集科技提案,并推动这些领域的研究,直到取得国防部想要的成果。” 据2016年的数据,该基金会在俄罗斯的大学实验室、研究院与商业机构中已开展五十多个国防研究项目,涵盖通讯、导航、军事装备等各个领域,这次的隐形斗篷材料研发就是其一。 隐形斗篷:梦想很近,也很远 在俄罗斯对国防科研开发的不断重视下,2016年,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旗下企业俄罗斯电子控股公司就研发出了一种铁氧体纤维材料,能够“在电子战中保护装甲车、防空导弹和飞机电子仪表,并阻碍敌人探测”。 该公司CEO伊戈尔·科兹洛夫(Igor Kozlov)表示这一低密度、高柔韧性的材料可完全抵御电子战武器中的冲击波影响,可用于保护医用设备、净化设施,甚至是俄罗斯的T-14阿玛塔(Armata)主战坦克。 俄罗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坦克由于体积问题,在隐形技术开发中也是重点考虑的对象。 科兹洛夫称:“实际上,我们是为俄罗斯的军事装备研制了一种抵御现代高精度武器的‘隐形斗篷’。” 而俄罗斯并非唯一一个在“隐形技术”上获得突破的国家。 201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Iowa University)研制的“超级皮肤”(meta-skin)能够在信号频率为8-10吉赫兹(GHz,表示10^9 Hz)时偏转75%以上的雷达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军事意义上的“隐形”是指规避雷达、红外、光电、声音等诸多探测手段,而一般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让个体在可见光下隐形(哈利·波特隐形斗篷,星际迷航罗慕兰战鸟)的“视距内隐形”技术虽然在军事上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受限于体积和战场的苛刻环境,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目前,与 “视距内隐形” 最相近的研究成果大概是加拿大Hyperstealth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量子隐形衣”。 该公司CEO在2012年表示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军方的投资,但是效果图上的神奇效果也让不少研究者们纷纷摇头。 石海明副教授在采访中对此表示:“不难推测,这种所谓量子隐形材料就是用一种量子材料实现光线在物体周围的定向折射,从而实现隐形。这一研究目前仍处于保密阶段,尚无突破性的成果出现。” 不管是以上哪一类“隐形技术”,目前都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隐形斗篷要克服体积、机动性等许多难题;目前的研究成果仅有部分的效果,例如屏蔽某一类传感器等。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