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们可以看到会议对企业家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重视规模和速度,唯GDP主义刺激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条件,以放松环境规制、忽视劳工保护等手段吸引投资,在地方间逐底竞争。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往往会竞相利用这些“政策红利”降低各种要素成本与制度成本,进行以价格为核心的逐底竞争。通常,想要获得较好的政策优惠条件,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征,即大型企业具有更强的政策套利能力,这也激励了企业家追求做大规模,一些中小企业则较难获得政策好处。 改革开放起始于计划经济基础,缺乏市场经济与培育企业家的土壤,最初人们大都以传统农业社会的商人思维经营企业,即用最少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商人思维善于抓住商机,比较灵活,依靠企业主个人判断和能力,具有“人治”的特征;企业家则专注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比如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并重视社会形象,依靠现代公司治理制度。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由债务驱动的投资主导模式受到限制,土地成本已经过高,货币水龙头被看紧,税收优惠政策得到清理规范,政府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各类要素实施市场化改革,依靠投资驱动与政策套利的做法走到尽头,而这些曾是中国一些企业长期生存的环境。生存环境的变化对长期缺乏核心能力培养的企业而言是巨大的冲击。 习惯跟着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走的企业失去方向感,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以及高科技领域受到政策明确指引,但还有许多企业因为没有能力介入相关领域而处于迷茫状态。同时,过剩的互联网资本在服务业领域寻找风口,即通过资本优势打击传统竞争对手并试图垄断,出现无序发展状态,部分过剩制造业依靠网络直播带货消化产能,但头部网红成本过高,砍价太狠,价格竞争让许多企业难以盈利。这些都是企业与资本寻找出口过程中走歪路的表现。 其次,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这不仅要求要素价格市场化,更要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法治与规则体系的建立,可以避免逐底竞争并引导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失去方向感基础上再承受市场规范压力,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与企业家有很强的不适应感,甚至有错误观点认为这一系列变化是为了抑制民营企业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放弃规范,并且提出“放水养鱼”才是支持民营企业的正确做法。“放水养鱼”就是要继续大水漫灌,但如果企业不提升效率,“放水养鱼”只会持续增加宏观经济杠杆,后患无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是靠放水,而是改变水质水温,即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微观基础,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以及公平竞争。 显然,我们的企业家的确面临许多挑战,一是要适应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化环境;其次,要实现从商人思维向企业家精神的转变,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其三,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创新任务不是在技术方面,而是企业理念的进步与公司治理的创新,最终抛弃套利思维,实现企业家精神的迭代升级。 企业好经济才能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为实现更高质量与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政府不可能存在抑制或歧视民营企业的动机,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企业家一时难以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的变化。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只有企业家改变商人思维,致力于管理创新、市场研究与产品服务创新,才能改变企业命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