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习多了就得想办法除一除,近段时间,A股上市公司频繁出现增持计划言而无信的情况。6月4日晚间,茂硕电源公告高管1年前做的增持计划终止,只有董秘增持了400股。从这个董秘增持的价格来看,很有可能还是突击增持为了给自己避风险的,近日来这种增持计划爽约的现象越来越多,监管层的确应该要管一管了,改变一下增持计划公告格式内容。 1年前,2018年6月24日,茂硕电源以董事长为首的众高管发布《关于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管理人员增持计划的公告》,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1000万-1亿元。 1年后,2019年6月4日晚间,茂硕电源发布高管终止增持计划的公告,原计划增持不低于1000万元,实际上只有董秘谢春华买了400股,董秘谢春华已经自2018年8月辞职,公司并没有公告谢春华这400股的具体买入时间。 不过,从茂硕电源2018年年报可以看到,谢春华报告期内并没有买入公司股份。也就是这增持的400股是其离职后买的,增持价格6.78元/股。 实际上,茂硕电源股价能出现6.78元/股的时间屈指可数,也就在约10个交易内出现过这个价格,实际上近两个交易日,茂硕电源就出现过这个股价,也有可能董秘就是在近两个交易日买的,也算是对自己此前做出计划的一种言而有信。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董秘也算是一个守信的董秘,虽然买的不多,但是算履约了,比其他一股不买的高管要好。 当然,这也是一种避险的措施,将来如果监管层真的要进行监管处分,自己也有个说法。 近段时间来,很多公司都出现了类似情形…… 5月30日,合众思壮高管终止增持计划,公司高管原计划增持不低于2 亿元,最终1股未买,终止原因,“增持人员积极筹措资金,但由于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增持股份的资金未能筹措到位,原增持计划的实施遇到困难”。 5月26日,德威新材高管终止增持计划,公司高管原计划增持不低于5000万元,但是最终1股未买,终止原因,“由于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因公司原副总经理张东清先生辞职,不在公司担任职务。”。 3月7日,雏鹰农牧控股股东和高管终止增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管原计划增持公司股票金额不低于5亿元,结果只有控股股东买了3863万元,高管1股未买,终止原因,“增持人员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增持,由于受国内 金融行业去杠杆、金融监管新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增持人员无法筹措充足的 增持资金”。 还有很多公司不一一列举…… 除了高管外,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也经常出现增持计划爽约的情况,以及上市公司回购计划爽约的情况,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公司敢于爽约,是因为目前监管规则并不能给予到这方面的处罚或者处分。 因为计划并不相当于承诺,上市公司认为,增持计划中已经披露了不确定性风险。比如以茂硕电源的增持计划公告为例,公司公告中已经明确表示,可能存在增持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导致增持计划无法实施的风险。 这个风险提示是监管层要求上市公司做的必要提示,每个增持计划,回购计划中都有。这个风险提示本来是帮助投资者注意风险的,现在却反而成了上市公司高管们不履行增持的保护伞。 可以肯定的说,1股不买说没钱的肯定是儿戏,你就算象征性的买个几百股,和董秘那样也算对得起这个计划,而就算针对这个儿戏行为,监管层目前能做的并不多。 我们可以看到,深交所有给过通报批评处分:比如远程股份实控人夏建统,没有在增持计划期限届满前进行增持,比如融钰集团董事长尹宏伟。 上面这些还是监管层已经监管处分过的,但是实际上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如此情况是没有被处分的。 因为从监管规则上看,的确上市公司有提示不确定性风险,也无法说言而无信,这就必须要监管层重新给上市公司发布增持计划立规矩了,不能简单地模板式地提示不确定性风险就OK了,这一点,上交所前短时间对华业资本的问询函是一个进步。 以下为上交所对华业资本的问询函截图: 2对于简单地不确定性风险提示,上交所要求公司就增持主体资金到位情况,提供资金证明,以及筹资计划,从具体资金情况提示风险,也就是风险要说具体,而不是套路式地风险提示。在上交所问询函后,华业资本补充了高管拟增持明细,可以看到,有的董事只计划增持2万元,也就是说,完成2万元增持计划,就算履约了。 对于规范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监管层已经有所变化,比如以前不规范上限,现在规范了回购金额上限不能是下限的2倍。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很多公司增持计划爽约的情形出现,如此,监管层可以将这些针对个别上市公司的专门问询进行推广,所有上市公司发布增持计划时要列明细,高管要做承诺提供资金证明,如此爽约的情况会少一点,就算爽约了,到时候追责也比较容易。 当然,对于几千万上亿元的增持计划,1股未买的行为,监管函和通报批评处分可能还是轻了点。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