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国内1,170家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达到了1.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创历史记录。有评论认为,这对债务推动型经济的中国来说是个令人不安的迹象。
据《华尔街日报》1月22日报导,数据服务商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规模达较2016年增长49%,较两年前的总额增长逾一倍。这些理财产品多由较大型银行发行,期限在三周至六个月不等。近期一至三个月到期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折合成年率约为4.9%,相比之下,中资银行基准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为1.5%。
但是,个别理财产品的标的资产基本没有透明度,这些理财产品通常利用杠杆来提振回报率,其回报率要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得多。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银行在为这些产品提供担保,并且承担标的资产的所有损失。
因为许多中小型中资银行由于缺乏稳定的存款基础,一直是发行此类投资品的主力机构,以此作为资金来源和创收渠道。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称,这种做法是一种影子银行活动。
许多银行已经把这些资产放置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而不是把它们记为负债,而且银行基本没有对这些产品的标的资产和杠杆情况予以披露。
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大部分资金被投向风险资产,一旦违约上升,银行就会蒙受损失,其融资能力也会受到钳制,因此外界担忧,银行严重依赖理财产品进行短期融资的做法可能是个问题。
对于中国国内企业热衷购买理财产品,香港独立研究机构东方资本(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总经理Andrew Collier认为,因为许多企业手头的现金没有更好的去处,就投向资本市场追逐更高收益。这一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表明企业对于通过自身业务获得强劲回报没有信心,而是寄望金融市场来获得更快收益。
海外评论人士文小刚认为,中国国内企业热衷理财产品从侧面证明经济陷入了全面疲惫状态,企业手里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去处,企业本身对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也没有信心,只好投资那些短平快的理财产品,而且投资制造业回报率太低,不如买理财产品收益高。但是,一旦这些产品发生违约,会造成企业损失。
理财产品是中资银行出售的短期类存款型投资产品,被银行用来筹集资金和增加放贷,通常投资于债券、贷款和信托等中长期资产。
Wind资讯的数据还显示,去年买入理财产品较多的上市公司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制造商、食品生产商以及科技公司。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