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股市波动、债市震荡,弹指一挥间,属于基金的2017年即将结束。这一年,虽然多项监管政策当头,公募基金总规模还是创了新高。截至11月底,国内公募规模为11.41万亿元,八成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这一年,私募基金跨越式增长步入规范发展新时代,8月底,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行业管理人总数超过2万家,备案基金数量逼近7万只,100亿以上的私募公司达到169家,成为与公募基金比肩相看的一支劲旅,也成为大资管行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年公募基金分红总额同比下降。不过,公募基金分红总额相比2016年却大幅下降65.85%。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宣布分红或实施分红基金数量为2420只,其中已经实施分红基金共分红1775次,涉及1051只,分红总额共计676.42亿元。与之相比,2016年同期784只基金合计分红1387次,分红总额高达1980.71亿元,2017年公募基金分红总额已经不足2016年同期的四成。
逐步弱化规模排名。从单个基金公司来看,受货币基金不再计入资管规模消息影响,未来协会和评级机构统计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会剔除货币基金的体量,而这也意味着未来公募基金排名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受此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位居头把交椅的天弘基金,该公司背靠阿里余额宝,目前规模高达1.7万亿元,是行业第二大佬工银瑞信基金6500亿元规模的近3倍。当公募基金快速回归主动管理本源时,连续3年担任规模大佬的天弘基金排名可能直接跌下神坛。此外,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和货基占比较大的基金公司受影响也较大。
参照三季度末数据,如果剔除货币基金,位于第一梯队规模2000亿元以上的排位变化如下:易方达基金以2590亿元排名第一,博时基金2325亿元排名第二,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中银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司相对稳定;第二梯队主要是规模在1000亿元的公司,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基金继续保留;规模500亿元以上的第三梯队中,中欧基金、银华基金、兴业基金均在列。
严监管:谁被掐喉
金融业最严监管年,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行政处罚超过2700件,罚款金额超80亿元。
基金子公司管理规定。对证券基金行业而言,监管大棒在2016年底就已发威,证监会于2016年12月15日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实施一年来,基金子公司总规模连续四个季度下降,通道业务萎缩,行业洗牌加剧。
受新规定影响,2017年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告别过去几年“野蛮生长”的态势,全面开启增资控股、调整业务、清理母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等工作。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11月底,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已从三季度末的7.96万亿元持续回落至11月底的7.63万亿元,而2016年底管理规模为10.5万亿元。79家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172.84亿元,过去一年内,55家基金子公司合计增资超过100亿元。
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落地。在2月份再融资新规和5月份减持新政的双重影响下,定增基金2017年几成鸡肋。流动性压力加大,套利红利被遏制,定增吸引力大幅下滑,规模较去年大幅度缩小,基金份额锐减六成,产品面临估值调整,二季度末约七成处于亏损状态。但到了三季度,定增基金略有起色,41只定增基金在三季度末有26只扭亏为盈。
最严私募基金管理新规。8月30日,国务院发布史上最严私募基金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准入标准的同时,还对信息披露、行业自律监督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最重要的是,征求意见稿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也作了明确规定。受此影响,私募机构出现“失联潮”,截至10月份,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第十六批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失联私募机构数量高达296家,其中,今年已公布6批失联机构名单,涉及数量217家,占已登记数量的1.003%。
公募FOF破冰。9月8日,证监会公布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单,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建信基金等6家公司旗下均有基金获准发行。这是基金业历史上首次推出公募系FOF,其破冰的更深层次意义在于,能有效解决目前国内普通投资者所面临的基金选择困难、资产配置困难等痛点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公募基金在公民养老资金中的作用,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对适合的养老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
流动性新规。10月1日《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该政策对我国4000多只开放式基金产生直接影响,对产品的设立、投资、申赎、估值及信息披露等各方面提出系统性要求,重点防范流动性风险。而数据显示,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9.96万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的93.29%。新规影响主要在三方面:其一,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质”方向发展;其二,对基金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三,基金公司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力将被进一步削弱。
专业点评: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对基金行业影响最深远的监管政策莫过于流动性监管新规,不管是哪一类监管,当整个市场都按照这个监管思路在运行时,如果基金公司不“照章办事”,就是死路一条。他认为,未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政策出台,对公募基金发展有利,因为“一行三会”统一监管的核心精神是参照公募基金监管制定的,把公募基金作为标杆并按照其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对公募基金影响有限,但对保险、券商、信托等其他行业的影响可能较大。他进一步指出,统一监管后,套利问题会得到遏制,因为统一监管规则之前,随着行业规模迅速扩张,会出现概念不明、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标准不一的现象,这很容易滋生监管套利、资金池、刚性兑付等问题。
至于如何看待严监管?有证券从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所谓的严监管才是基金行业的常态,严格意义上讲,基金公司必须要转变思路,真正从提高自身竞争力方面多做功课,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严监管”。严监管不会只是一阵风,未来必将成为常态,公募、私募都不能心存侥幸,唯有快速适应和调整,才能跟得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冲业绩:谁主沉浮
货基龙头地位虽保,但年底靠其冲规模的现象将被喊停。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1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市场共有347只货币基金,总规模高达6.8万亿元,占基金总规模比例为59.65%,货币基金规模连续10个月增长,货币基金继续保持龙头地位不变。然而,货币基金未来面临取消各家基金公司货币基金规模的披露和评价,目前347只货币基金将被剔除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排名。
货币基金为何争议如此大?上海一位证券投资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基金公司规模越大,收取管理费相应会增加,会提高基金公司整体利润水平,这是一些公司刷规模热情不减的原因。未来,基金公司必须要在提高投资收益、保护投资者权益与基金公司自身业绩之间找到动态、合理平衡,要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转变。
权益类基金规模前11个月减少1700亿元。有证券从业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道,近期股市波动促使权益类资产规模下滑只是表象,导致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减的主要原因是资管监管框架出台、银行信贷压缩、货币紧平衡等有关。
迷你基金加速清盘,今年已清盘和拟清盘的基金数将超100只。Wind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拟清盘数量只有19只,但从下半年开始拟清盘基金明显增多,尤其今年四季度以来更是进入加速状态,两个半月的时间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便接近50只。比如今年10月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超过10只,11月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超过20只,12月份刚刚过半,但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也已超过10只,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便接近50只。
债市大跌债基很受伤。今年10月以来,债市再次上演大跌行情,多数债基业绩表现不佳。Wind数据显示,10月底至12月初,在已公布净值的1210只(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下同)公募债基中,有897只基金净值下跌,占比74.31%,排除因巨额赎回导致净值异动的2只基金之后,最高跌幅达9.02%,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56%。
10月9日至12月14日,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803在49个交易日内大跌2.95%,振幅更达到3.89%,趋势下行行情让机构苦不堪言。不过,临近年底,三季度新增发行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达581.3亿,平均占每月新增发行份额的35%,10月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是144.3亿,占比25%。随后,债券型基金占比明显提升,11月发行份额309.9亿,达到11月新增发行总份额的51.4%,12月占比飙升至94%,债基发行份额骤升。
最亮眼的沪港深。论各类基金2017年的业绩表现,最亮眼的莫属沪港深基金,今年港股市场行情喜人,近89%的沪港深基金(成立满一年)取得正收益,个别最高收益甚至高达61.82%。另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今年58只沪港深主题基金中,有19只沪港深基金实现30%以上的收益,收益率在50%的有3只,回报率在20%-30%的占比一半。
数量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沪港深基金仅发行13只,2016年就猛增至56只,发行规模达到391.62亿元。到了2017年,呈现一种先扬后抑的态势,前5个月快速发行32只,后来证监会于6月份发布《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规则,沪港深基金的发行速度明显放缓,此后4个月仅发行13只,10月为零,截至三季度末,今年发行的沪港深基金规模达到150.6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61%。整体看,今年新成立的沪港深基金规模最大的也不超过8亿元,而大部分都是较小规模的基金。
偏股基金可圈可点:此前每一年最被人看中的冠军就是偏股型基金,但是今年似乎热度有减。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排除因机构资金巨额赎回导致净值暴涨的基金,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偏股基金产品中,东方红沪港深混合基金以59.81%的收益率暂时领先,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国泰互联网+股票、交银稳健配置混合A、华安策略优选混合分别以57.96%、57.19%、52.1%、51.72%的收益率紧随其后。
专业点评:恒丰泰石总经理韩玮表示:“回首2017年基金行业,资管新规下形成统一监管的格局,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得到树立,推出基金中的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等创新产品。”
道辛酸:公私踩雷不断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除去黑天鹅事件,一只基金命运几乎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决策。
乐视网:市值蒸发千亿,170只公募基金曾持有,13个跌停板
根据2016年基金年报数据,约有170只公募基金曾持有乐视网,到了2017年一季度,130多只基金撤退,但仍有38只基金仍然持有乐视网,其中富国基金、易方达旗下产品、广发基金、大成基金旗下也有专户产品新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截至三季度末,21家基金管理公司依然重仓持有乐视网,工银瑞信、申万菱信、华安基金、鹏华基金等公募基金赫然在列,翻身难如上天。
尔康制药:97只基金受累,复牌后5个跌停板
尔康制药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停牌,8月尔康制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立案稽查,中邮基金、天弘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诺安基金、安信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等不断调低估值。基金2017半年报显示,共有97只基金持有尔康制药,合计1.84亿股,占尔康制药流通股比例高达10.04%。除了公募基金,国家队基金和社保基金也不幸“踩雷”,比如,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468.96万股,全国社保基金四零三组合也持有1777.1万股。此外,陕国投旗下两只信托产品分别持有尔康制药4467.1万股和4300万股。
宣亚国际:4个跌停板坑苦重仓基金
今年9月4日,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蜜莱坞(映客直播主体)48.2478%的股权,交易价格约28.95亿元,映客估值为60.5亿元。此次交易采用全现金方式支付,但收购资金大多来自借款,典型的蛇吞象收购。12月18日,宣亚国际复牌,开盘即直接被封死在跌停板上。持有宣亚国际的基金公司有中邮基金、华夏基金、国投瑞银、广发基金。其中,中邮基金深陷其中,10只持有宣亚国际的公募基金产品中,有7只产品全部来自中邮基金,出逃无望。
康得新:白马突变黑天鹅,41家公募基金中枪
7月25日尾盘,康得新股价盘中闪崩,直线下跌封跌停板,截至收盘,报19.71元,跌10.00%。Wind数据显示,2017中报机构投资者中有41家基金公司持有康得新,涉及基金产品126只,其中,嘉实基金、兴全基金、上投摩根三家公司合计持有康得新股数位列前三,分别合计持有5225万股、3852万股、2979万股。
民生银行:自踩雷不断,中小基金
自身踩雷不断的民生银行自11月23日股价摸高9.44元后,开始一路下跌,而上半年该股最惨跌到7.32元。截至三季度末,共有177只基金重仓持有民生银行,合计持股84912.29万股,持股总市值为68.10亿元,其中浙商基金为代表的多只小型基金不幸踩中。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浙商基金旗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混合,三季度末持有民生银行1112万股,持股市值为8918.26万元,而这只基金三季末的规模也不过为15.7亿元。
ST新都:明星私募长城汇理踩雷
*ST新都成为“2017年退市第一股”。5月24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股票简称也变成“新都退”。宋晓明旗下的深圳市长城汇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新都退的第一大股东,该公司及旗下管理的两只私募产品共持有4930余万股,合计持有*ST新都11.5%的股份,按照10.38元/股的股价计算,宋晓明被坑了5亿元。
中科招商被摘牌:王亚伟的神话终结
市值一度高达2300亿,惊人缩水至不足65亿!中科招商于12月26日被强制摘牌。理由是,根据2016年净审计的财务数据,中科招商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之和占收入来源的比例为41.39%,未达到要求的80%。原公募一哥王亚伟彻底栽了,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5月,王亚伟通过其旗下产品“中铁宝盈资产-招商银行-外贸信托-昀沣3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18元/股的价格认购中科招商2777万股,投资总额近5亿元,最终悲情收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