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跟一些朋友交谈P2P盈利时,很多从业人员对于纯P2P的模式表示不看好,盈利的问题并没有各家CEO在媒体上说得那么轻松,很多盈利都是打肿脸来充胖子而已。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网贷也不例外。众多行业 “潜规则”,蚕食平台盈利的空间,这其中的苦楚可能只有老板自己清楚。
第一:理念泡沫
P2P网贷定位是信息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这导致很多平台的老板还真的认为自己做的是颠覆银行的新金融。于是,做什么都讲究大排场,毕竟做的是金融啊,必须要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一点也不务实。
一些小平台却坐落在最顶级的写字楼里面,而且一租就是整层或者半层,关是租金一个月就四五十万,如果平台隶属集团或者老板本身还有其他业务还好说,单单一个小平台在办公场地上付出这样的成本,要说盈利肯定是遥遥无期。
按三十万来算,如果平台在撮合借贷中所赚取的“利差”是5个点,那么单单场地这块成本需要7200万的待收来维持,更何况现实很残酷,第一:很多平台总待收都不足7000万;第二:很多平台所能赚取的服务费压根不到5个点。除此之外还要人工、运营推广的成本都是压在平台上的“大山”。
这样的情况,谈盈利是件很难的事情。
第二:运营人才泡沫
网贷行业运营成本,除了市场竞争的环境因素导致上涨之外,更多的是平台运营相关人员的不作为或者无作为导致的。
有些平台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一个月养团队,结果却尽是产出一些羊毛数据和阅读量低得可怜的公众号,选个渠道放羊毛需要几个人啊?做个只公示平台动态信息的公众号要一个甚至几个人?
我见过一个很精简的团队,平台满打满算不到三十人,二十五个人上下却维持着将近十个亿的待收,平台更是百强之内,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公司最基本的配置都很完善,从前台开始算起到CEO,有运营、技术、客服、人事和财务等等,其中还包括对接资产的风控总监和经理(资金和资产端分离)。
当然,不到三十个人的团队打造一个百强的平台,肯定是每个人都很忙,特别是运营团队和技术团队要经常加班,但是能够在网贷行业里脱颖而出,就说明二十多个人是足以维持一个平台的发展的。
行业里面仍然存在大批的从业者都是泡沫,这群人要么是不懂行业局势,要么就是深懂行业状况,但是包藏私心拿回扣和提点。当然,其中原因还包括绝大多数的老板,根本都不懂P2P。
现如今,很多平台的良序退出和淘汰将是优化团队结构很好的方式,至少基础员工的成本会降低一部分,但是不要想着降工资去求真正的人才,因为那部分人是有很多选择的,互联网金融并不只有P2P。
第三:资产端泡沫
在资产端存在两个比运营端更为可怕的问题,一个是资产端提点,另外一个是坏账。
在网贷平台成信息中介的情况下,平台的盈利模式就显得十分单一。目前很多合规的平台只能赚借贷间的“利差”(服务费),但是随着资产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借款人能获得的资金渠道可选性多了很多,并且利率持续走低。
并且,在资产端竞争的过程中,很多平台都将风控的标准降低。
比如原本价值10万的车,只能五六成的样子,现在却可以达到八成甚至十成;除此之外,借款人还有提点,跟理财端投资拿返利一样,现如今资产端借款拿提点也有很多,另外业务员本身也是有工资提点的。
这样一来,平台单一盈利模式自然受到冲击。而这样的粗放模式,最后买单的会是谁呢?
其实,在没核销坏账的时候,账面上很多平台都盈利的,但是99.99%的平台是默认刚性兑付的,在核销坏账之后盈利的平台却少之又少,这也就是资产端风险把控上的问题。
简单的说了三点,在平台合规之外平台盈利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也说下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说建议:
第一:作为平台的老板一定要务实;
第二:优化团队结构,加强团队建设专业化、精英化,花30K请一个真正有能力做实事并且有责任心的人绝对比花10K请三个半吊子强很多,因为前者会想办法帮你缩减成本,而后者只会增加无用成本,甚至拿回扣的方式提高成本。
第三:寻求新的盈利模式,目前资产端的竞争水深火热,贸然加入只会徒留一地鸡毛。
至于,新的模式其实很多平台都在尝试,有的平台继续纯粹的玩金融游戏,收集牌照准备开展新的业务;有的平台则是深入产业链进行产融结合;而有的则还在玩庞氏骗局,打擦边球的自融寻求突破,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