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观察
穆迪:中国影子银行达64.5万亿 受流动性收紧影响明显
发布时间:2017-05-09 07:21 来源:网贷财经 编辑:财经视角
近期,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测算出中国2016年影子银行资产达人民币6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不过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监管趋严,流动性收紧,影子银行增速有所趋缓。
按穆迪报告,该机构所定义的影子银行是指信贷中介产品,这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这三类 “核心” 影子银行,以及去 “通道” 后的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再加上财务公司贷款、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理财是增速最快的部分,在2017年一季度达29.1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也是影子银行资金来源之一。穆迪指出,自2012年允许投资资产的限制放宽以来,保险公司将其资产配置向 “其他投资” 和权益类投资倾斜,“其他投资” 就包括大量影子银行产品。穆迪指出,对这些流动性较低的投资敞口上升,导致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减弱;并且复杂的产品结构加大了潜在信用风险。
穆迪指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状况继续收紧,反映了监管机构加大对杠杆率增长的控制力度。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倾向趋紧及MPA的季末考核因素,3月下旬银行间市场7日质押式回购利率升至5%,理财产品收益率和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同时,穆迪提醒中小银行同业资金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中小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继续加大,因此若发生不利的流动性冲击,资金结构的脆弱性风险可能会提高。” 穆迪亚太区首席信用总监Michael Taylor 说道。
流动性风险隐患加大
穆迪指出,目前金融行业结构的转变导致风险增大。“金融体系流动性趋紧,可能会导致小型银行复杂且不透明的资金结构所固有的风险,成为现实。”
自2010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占金融体系的比重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产增速超过大型银行;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管理的资产占同期金融体系资产的比例,已经翻倍。按穆迪统计,从2010年到2016年,大型银行资产占比从52%下降到28%,中小银行资产从21%增至25%,非银金融机构管理资产从9%激增至20%。
这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层层嵌套的类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穆迪指出,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券商、基金及其子公司、保险公司等的资管业务比重上升,可能意味着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冲击,原因是此类业务资金结构的稳定性通常较低,并且多层信贷或者说多层投资嵌套导致底层资产的透明度较差。
二是中小银行大量同业投融资活动的流动性风险。穆迪指出,2017年1月,各类批发融资在所有资金来源中的占比达到36.1%的最高水平,到3月降至34.9%,但仍高于去年34.1%的平均水平。而中小银行通常更依赖于批发融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和发行同业存单。2017年第一季度新发行的同业存单达到人民币5万亿元的历史高点。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继续主导一级市场,农商行次之。
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提高加大了金融体系内的相互关联性,这可能会放大其对于负面消息的集体反应,并可能引发流动性紧缩。银行可能将这些资金投向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如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包括影子银行产品)。
银行同业活动在2014年后从买入返售科目转向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穆迪指出,后者的增加提高了常规银行和影子银行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对接资产构成及资产质量披露有限,可能会隐藏潜在的信贷风险,这令监管机构难以实施风险评估,并采取恰当的风险管控措施。“缺乏透明度同样会加大蔓延风险。”
三是中小银行、非银机构与影子银行的关联性风险。穆迪指出,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在同业市场筹集批发资金,并投资于各类资管计划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规避贷款方面的资本监管约束。同时,各类资管计划投资于债券,以及向传统银行融资渠道有限的最终借款人提供影子银行借贷,因此发挥了期限和流动性转换作用,部分情况下放大了杠杆。
从银行间市场来看,大银行整体上是净资金提供方,而中小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净借款人。穆迪指出,中小银行在2016年第四季度增加了同业借款规模。这些机构对银行间市场批发融资依赖性的增加,提高了相互关联性和蔓延风险,因为造成流动性收紧的意外冲击可能会更容易在金融体系中传导。
目前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则是这一现象的明证。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穆迪指出,在2013年刚刚推出时,余额宝的对接资产大部分为银行存款,到了2017年一季末,银行同业存单占基金投资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而银行存款的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其所持有的前十大债券均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同业存单。
因此穆迪指出,高度依赖于信心敏感型批发资金的银行,将面临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抽离的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流动性收缩的连锁反应。
核心影子银行复苏
在严监管的趋势下,“核心” 影子银行活动复苏明显,其规模增速已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穆迪指出,2014年以来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受到监管措施的控制,2017年第一季度其增速则进一步攀升,主要受到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强劲增长的推动。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贡献依然为负值,但在过去两个季度持续收窄。
这主要是因为,融资需求较高的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领域的借款人,面临传统银行贷款和一级债券市场融资渠道收窄的问题,转向影子银行寻求资金,尤其推动了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需求。比如,按绝对值计算,同期配置到房地产行业的信托资产,去年第三、四季度净增长人民币1240亿元。除此,近几月社会融资数据增速的超预期,而银行信贷增速不及预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拿债市来说,穆迪指出,2016年12月以来,各种期限的企业债券收益率差扩大,2017年依然居高不下,这可能反映了投资者对违约风险的意识提高、流动性趋紧和监管审查更严格等。同时,对于公司债券作为抵押物的要求从严,可能推动国内AAA和非AAA评级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扩大。
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新发行公司债券依然不振。据统计,与去年同期3.32万亿元信用债发行量相比,2017年前四个月发行量为1.52万亿元,净融资额为-867.78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7万亿元。穆迪指出,发行监管收紧可能促使国内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延迟或取消发行计划,或转向影子银行等其他融资来源。
穆迪助理分析师徐晶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剑指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并意图通过一系列新的监管指引予以解决,同时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有迹象表明控制金融体系杠杆率的监管措施产生了意外后果,例如此前已受到监管控制的‘核心’影子银行活动近期复苏势头强劲。”
银行理财增速放缓明显
同时,影子银行最重要的参与者——银行理财增速放缓明显。
穆迪指出,2016年下半年以来理财产品余额增速显示出放缓迹象,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率从2016年6月的41.9%降至18.6%,达29.1万亿元。新发行交易中,短期理财产品(1-3个月期限) 接近53% 。
据其分析,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可能是增长放缓的原因。2016年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长37%。若将此纳入MPA监管,将影响2017年小型银行大举扩张理财业务的动力。
不过,穆迪提醒,2016年全年中小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速度继续超过大型 (国有) 银行,越来越容易面临潜在的监管风险。
穆迪指出,理财产品的增长主要受到2016年发行的表外理财产品 (即非保本产品) 所推动。即使没有明确保证保本,银行也可能会因为声誉风险和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而予以偿付。同时,理财产品中同业理财投资者的占比上升,可能给这种稳定性较低的融资结构带来更多的潜在流动性风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