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被金融圈称为行业的 “黄埔军校”,人才外流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不过,随着行业发展的逐渐成熟,今年首次出现人才回流迹象。部分基金公司为了鼓励人才回流,还特设了 “离职人员60天反悔期”,即60天内反悔可以随时回来。
“因个人原因” 离职数量减少
笔者梳理了自4月份以来的公募基金人员变动发现,近一个月来 “因个人原因离职” 的公募基金经理数量占总体人员变动公告的20%左右。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目前大部分并没有明确的去向,坊间传言,许多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在公募基金之间流动较多。
“有了前车之鉴以及血泪教训后,目前公募基金经理自主创业办私募的都会很谨慎,不会轻易奔私。” 一位基金行业内部人士对笔者表示,私募只要做砸一两个产品,很容易把招牌给毁了,如此行情之下,很难东山再起,更多的则是一蹶不振。
基金公司增聘人才 “双保险”
尽管公募 “私奔” 的人数锐减,但随着新基金公司数量的锐增,公募基金互相之间的流动很大。为了防止人才流失,许多基金公司进行了人才储备。
笔者统计了解到,自4月以来,有41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的人员变动公告,占基金经理变更总数的75%左右(另有5%左右的基金经理“因工作原因调整”)。有许多基金产品经过增聘后,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三四人。如,华泰柏瑞增聘盛豪后,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还有杨景涵和罗远航; 东方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增聘黄诺楠后,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的还有徐昀君和朱晓栋两人; 民生加银鑫瑞债券基金增聘彭云峰后,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的还有李慧鹏和柳世庆等。
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笔者,之所以增聘人才增加,与基金公司储备人才、稳定队伍有很大的关系。
“增聘的基金经理,大多数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 该人士说,增聘基金经理,也是给基金上个 “保险”,免得独一无二的基金经理撂挑子,新的基金经理措手不及。
部分公司设60天 “反悔期”
笔者了解到,今年,那些曾经投奔私募、券商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以及营销人员的回流案例开始增加,其中不乏此前的明星基金经理。
一位刚刚 “回归公募战线” 的营销总监表示,“之所以重回公募基金,是因为私募真的太累了。” 他透露,2015年行情最火的时候,他跟着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私奔下海了,明星经理自己创立了私募基金,而他就成了 “经理人”。为了节约成本,“经理人” 啥都得干,产品设计、报备、营销、风控、后台管理等,不像公募,有整个团队作战。
“当年我们四个一起奔私的同事,如今三个回来了。”该人士表示。
“这或许代表公募基金业吸引力开始增大。” 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流基金经理具备更多的投资经验,业绩保障度会有所提升。而公募基金公司对于人才的回流也采取了 “敞开怀抱” 的态度,部分基金公司甚至特设了 “离职人员60天反悔期”。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力负责人表示,“做生不如做熟,在公司工作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的操作流程都熟悉,离职的员工能够再回来,说明是对公司的信任。我们欢迎。”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