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6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新华网思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未来金融:创新驱动与风险防范”的思客会。其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发表演讲,畅谈金融改革、“脱虚向实”等高热议题。吴晓求认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应从提供并购服务、分散风险、提供定价服务等方面发力。他还特别强调“不能因为有新的风险出现就停止金融创新”。 以下为吴晓求在思客会上的精彩发言,经思客编辑整理: 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度金融化? 现在有一句话传播得很广,说“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还有一句话叫“脱虚向实”,这些话都很有意思,研究者们会认真看待这背后的逻辑,我也在思考这个逻辑。实际上是说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金融发展的基石,这个逻辑本身没有问题。但细细想来,比如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在政策层面,在实际中它就会变成为实体经济提供物资,哪里有融资困难金融就要为它提供物资的服务。 至于“脱虚向实”,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个“虚”所指的是金融领域太大、过度了,中国经济的金融化过度了,所以要脱虚转实。其实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是实体经济在大多数领域都是产能过剩。脱虚向实如果转到医疗教育还可以,因为存在短缺,但是如果想到传统的实体经济比如制造业里就很困难,因为它已经产能过剩了,需要去产能。也有人说这个要往新技术、新产业里走,实际上那些地方还真不缺资金,因为那原本就是资本追逐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很多资金蜂拥而至。这些领域你别炒,资本是逐利的,它的灵敏度很高,闻一闻就知道哪个地方能赚钱。 细细想来,有些话似乎有道理,但还需琢磨。与脱虚向实差不多的还有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觉得这个理念没有问题,但要看怎么服务。如果说金融仅仅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刚才我说了,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些新兴的成长性很好的产业资本会自动进入,传统的也没有必要进入,没有必要给它提供融资,因为它的产能过剩了。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三个发力点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应从更深的层面研究,首先是提供更高层面的服务,比如提供并购服务。因为企业要不断发展,我们看看全球500强中相当多是通过市场并购完成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很重要的是为这些企业的扩张提供一个很好的金融手段,包括并购的机制。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要改革,如果只是停留在融资服务上很难为实体经济服务好,所以要推动金融的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提供并购服务,这是更高层面的服务。 第二,要为这些新技术成长为未来新的主导产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个金融服务显而易见就是提供一种分散风险的服务。一个新技术变成未来的主打产业中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实际上金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为新技术转变成新产业的过程提供保障,这个保障就是分散风险的金融服务。这里面包括以风险资本为特征的新的金融业态就出现了,最近几年的发展很快,这也需要推动金融的改革。 第三,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还要为实体经济的资产提供定价的功能。一个企业值多少钱,它怎么进行定价,企业间不是财务上的定价,也不是人们主观上的定价,需要市场上的定价,有了定价金融才能进行交易,否则无法交易,因为它是不公平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让金融对风险有定价的规则,这个市场就要很快地发展起来,发展起来才能对风险进行定价,有了对风险的定价金融交易才能成为可能,有了金融交易实体经济就活跃了。 不能因为新的风险出现就停止金融创新 这些看似比较朴实的提法,里面要包含很深的道理,一定要体会,所有的东西只有通过改革才可以完成,仅仅是从表面上简单地来说的话我认为这就是相对比较肤浅的理解,中国金融领域缺少什么呢? 当前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缺少适当的金融服务,这两者一个是需要财富管理服务,一个是需要资金与融资服务,这两个需求群体非常庞大,但又很难得到这些金融服务。他们的这个感受非常深,如同很多人说缺乏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样,很多人如果突然得了一场病到医院时会发现服务比较糟糕、很麻烦。所以说最缺乏的是金融服务,也是要特别着力发展的。 中国经济需要大力发展,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金融风险和金融业态是相伴随的,不同的金融业态有不同的金融风险。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许会有新的风险出现,我们不能因为有新的风险出现就停止金融的创新,风险和提供的功能两者相匹配,只要新的金融功能能够覆盖新的风险创新就值得。 这就是我对所谓未来金融的理解,也是我对“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和“脱虚向实”这两句话的一系列的思考。谢谢大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