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后悔的是之前没有IPO储备项目, 3月6日发审委放了11家企业IPO申请,这放行速度真是从未遇到。”北京一位券商投行人员向记者感慨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已经明显感觉到IPO提速,每月核发批文的数量几乎都是上半年平均的2倍以上。
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种IPO的加速并不是盲目的,证监会比之前更加强调上市公司质量。上述券商投行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严查“带病申报”,并劝退一些业绩出现明显下滑的排队企业。
2月初,证监会给各券商下达了《关于“自查自纠、规整规范”专项活动的通知》,业务排查的内容不限于IPO,还包括并购重组和新三板项目;在3月31日前,各地证监局要形成对券商自查情况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自查工作组织和开展情况、证券公司自查情况和效果、是否建议对券商进行现场检查等。
自查结束之后,证监会还将统筹组织对券商进行现场检查,并在5月31日前完成检查报告。
“现在我们投行项目暂时都停了,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正在自查自纠,整理底稿,极为重视,自查的项目包括2015年和2016年完成的全部项目。”多家券商投行人员告诉记者。
接近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自查自纠和现场检查并不是“一阵风”的过场,而是督促券商根据自查、现场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进行切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提高执业水平,形成长效机制。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目前加大了IPO在审项目的核查力度。据了解,证监会3月将对首发在审企业中确定30家进行现场检查,10家是抽签来定,20家是证监会指定;来自贫困县的项目和此前因为中报利润不达标中止审查、年报利润增加又恢复审查的企业都要进行现场检查。
截至2017年3月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为679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647家。而截至2016年11月4日时,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为737家。 近四个月内,IPO的排队企业数量已经减少了58家。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多次发言都强调要确保上市公司质量,2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把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比喻成珍珠项链的珍珠,首先强调的就是要保证“珍珠”的质量。刘士余称,2016年证监会花了很大功夫严把IPO公司的质量关,真正落实发行人和保荐人的责任,当前主动从IPO排队的企业中撤回申请的有90家。
“要从源头上防止‘病从口入’。”2月26日的发布会上,刘士余与分管机构监管工作的副主席李超均提到这句话,表示要从严做好IPO审核,落实券商程序保荐责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刘士余在2月10日的内部监管会议上也提到,IPO加速后申请IPO的企业会增加,他认为这是好事儿,不能因为IPO排队会导致堰塞湖水位上升就阻止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需要找米下锅,那么反而就要出大事了。”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