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披露称,万家文化原主要从事房地产、矿业等领域业务经营,2015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现在的互联网文化行业,但其业务经营还包括其他领域。 其中,在万家文化的子公司中,上海万好万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万家投资”)和浙江众联在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联在线”)是两家属于投资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子公司。 连日来,记者奔赴现场探访发现,上海万家投资已于三年前搬离工商注册上显示的地址,而浙江众联在线所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洗牌正在加速,风险不容忽视。 上海子公司三年前搬离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上海万家投资成立于2011年10月份,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万家文化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孔德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商务咨询,高管名单中,孔德永为执行董事,监事为詹纯伟。 记者梳理万家文化2012年至2015年报告发现,上海万家投资的业绩一直处于“过山车”式的状态。 数据显示,2012年,万家文化旗下仅有两个子公司实现盈利,上海万家投资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实现净利润54.80万元;2013年,上海万家投资开始出现亏损,当年亏损-269.67万元;此后的2014年,该公司净利润却盈利262万元,而在一年之后,上海万家投资又再次亏损-77.86万元。 记者发现,相比于万家文化其他几个子公司在年报里频繁出现,上海万家投资似乎一直很“低调”,不过在2012年起的4年间,上海万家投资一直“稳坐”万家文化年报里提及的“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 不过在2016年的半年报中,记者注意到,上海万家投资似乎被万家文化赶出了“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行列,仅以公司的子公司身份出现。 为解上海万家投资的最新情况,2月17日,根据工商注册上显示的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路1619号2202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不过,当记者到达上述地址时,发现该地址却是另一家公司在办公。 上述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上海万家投资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搬走了,具体是何种原因搬走的他们也不清楚。此后记者又拨打了上海万家投资的公开联系方式,联系方式显示的区号是浙江杭州,此后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业务调整,公司已经撤走了上海万家投资,目前万家文化在上海已经没有子公司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万家投资虽然早已搬迁,但其工商显示的状态仍然是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控股P2P公司 记者同时注意到,万家文化的主要子公司中,还有一家名为众联在线的主要运营互联网金融公司,而且资料显示众联在线住所与万家文化地址一致,均在杭州市白马大厦12楼。 据记者梳理万家文化此前公告发现,众联在线的前身为浙江游易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控股51%,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投资管理、网络在线咨询服务,其运营的P2P平台名为“黄河金融”,万家文化曾称黄河金融是沪深两市第一家上市公司运营的P2P平台。 万家文化曾在黄河金融上线运营时的公告中表示,黄河金融通过与众多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排他性的战略合作联盟、率先引入商业保险机制等举措,形成了“小贷公司初审推荐项目、黄河金融复审发布、独立第三方全额本息担保、保险公司商业综合责任保险、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托管”的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同时,面对P2P行业良莠不齐所带来的信任危机,黄河金融率先推出了“7天内无理由退货”、“14天后第三方无条件赎回”等特色。 另据“黄河金融”2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已完成投资总额35.9亿元;为用户赚取利息8196万元;风险补偿基金1155万元;借贷余额4.51亿元,而据其2月14日发布的2016年度运营报告通知称,当年度总成交额突破24亿元,为投资人赚取了4300万元收益。 至于黄河金融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据万家文化2015年年报显示,众联在线当期亏损118.55万元,而在2016年中报则显示,众联在线当期营业收入594.87万元,营业利润为301.70万元,净利润293.4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万家文化还曾使用自有闲置资金对黄河金融进行过短期理财产品投资。公告显示,2016年1月,万家文化全资子公司杭州万好万家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闲置资金在“黄河金融”上进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 P2P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 记者实地探访万家文化时,在同一楼层并未看到资料中显示与万家文化位于同一楼层的众联在线的明显标识,仅仅看到有财务部、行政部少数几个部门,办公人数不过十数人,并未见有运营部门和运营人员。 随后,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了黄河金融公开电话,在电话中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黄河金融并无线下实体运营门店,产品可随时提现,目前投资名额已满。 而事实上,银监会去年8月正式出台网络借贷监管办法,对借款上限、资金存管、备案登记等方面提出要求。此后,一些行业乱象与企业问题也纷纷暴露出来。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