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鼓励个人投资6万亿的地方债 你会买吗?
发布时间:2017-02-27 07:17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东方头条

  前两天,财政部发了一个通知,拉开了今年地方债发行大戏。

  地方债其实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借钱,承诺一定期限后连本带息一起还,就和理财产品一样的。

  发债借钱,就意味着要有人买债,地方政府才能借到钱。地方债一般都是谁买呢?基本上都是银行买走了。

  为啥都是银行买呢?今年地方债发行总规模预计在6万亿~7万亿元之间,6万亿也就是6000000000000,大家可以数数有多少个0,也只有银行财大气粗才有这么大的胃口。

  不过,今年财政部在通知中说了,也不要全让银行接盘嘛,鼓励个人也来投资地方债。听起来不错啊,个人投资理财也多了一个渠道。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6万亿~7万亿元的地方债中,置换债券发行规模在5万亿~6万亿元之间,新增债券在1万亿元以上。也就是说80%以上的地方债都属于置换债券。

  那么,置换债券又是什么鬼呢?

  置换债券的角色是债务置换。举个例子,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融资了1个亿,本来说好到期连本带息一起还给银行,但是眼见就要到期了,地方政府还不上钱。

  怎么办?地方政府灵机一动,再发行置换债券,这个债券将原来要还的1亿元和要还的利息的偿还时间拉长、利率降低。

  比如,原来3年期年化利率3.5%,现在通过置换债券变成5年期年化利率2.1%,把短时间高利息的债务置换成长时间低利息的债务,也可以叫做债务展期。这样的话,相当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要还的债务和利息减少了,可以缓解压力。

  说得更直白一点,债务置换就是借新还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置换债券继续向银行借钱,对于银行来说就有点悲惨了,钱没收回来不说,还要继续借钱出去。

  本质上,地方政府欠下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只是延长了还款期限,到了下一次要还钱的时候,再通过置换债券继续借新还旧,至于什么时候能还完,这个就很难说了。

  用我们平时的话来说:欠钱的都成了大爷。你说银行惨不惨?长期下去,银行再有钱也扛不起这越滚越大的债务雪球,而且这些巨额债务的风险犹如泰山压顶,银行也越来越不想干这苦差事了。

  好了,既然地方政府举债需求越来越大,银行又难承其重了,那么就扩大地方债的参与者吧。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来政府大力发展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地方建设,如今更是喊话个人投资地方债。

  地方债能不能买?就像我们购买理财产品一样,主要看看风险有多大,收益有多高,流动性好不好。

  风险有多大呢?上面小编其实已经分析过了,地方债大部分都是债务置换,借新还旧意味着什么,其中的风险有大,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

  那收益有多高呢?很抱歉,地方债的收益与国债差不多,甚至比国债收益还低,一般年化收益也就3%上下;流动性方面,地方债一般分为3年期和5年期,流动性也一般。

  大家可能疑问:地方债风险这么高,为何利率这么低呢?有人要说了,因为有政府信用背书。

  那小编要问了,地方政府背书能有国家背书强吗?能有央妈对银行的背书强吗?而且,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态不会给地方债兜底。这背后的原因,你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不可说的秘密了。

  看到这里,要不要买地方债,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小编还要告诉你一个真相:在你纠结要不要买的时候,其实你早已经买过地方债了。

  就像小编以前为大家分析的,在主流的理财产品中,债券是主要的配置资产,而在债券市场上,除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地方债已经成为第三大债券品种。在你购买的银行理财、信托、基金中,很多理财产品的投向就是地方债。

  换句话说,金融机构通过包装将地方债装进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中,然后卖给我们每个人。

  你以为地方债的风险主要是银行担着,其实已经通过各种理财产品转移到我们每个人身上。

  讲了这么多,主要是让大家弄明白理财产品背后的逻辑。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