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定制基金,这一自去年以来影响基金行业的最大变量正在发生变化,由此也使得新基金发行市场跌至冰点。
距离2017年1月收官仅剩3个交易日,新基金发行市场开年遇冷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尘埃落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23日,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3.57亿份(A、B、C未分开计算),同比创下2003年以来新低。
新基金发行遭遇断崖式下跌
就基金发行的数量而言,今年以来,全市场共计发行新基金77只(A、B、C分开计算,下同),然而去年11月和12月,新基金发行的数量却高达每月196只,今年1月新基金的发行数量降幅超过60%。
从发行总额看,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共计募资57.12亿份,然而在去年11月和12月,新基金海量发行的态势到达顶峰,发行总金额分别为1889.72亿份和805.41亿份,1月新基金的“吸金”能力更是下降超过90%。
具体而言,作为2016年的发行大户,混合型与债券型基金在1月“吸金”表现欠佳。与去年12月相比,上述两类产品的募资总额分别大幅下降约80%和95%,成为导致基金发行市场遇冷的最大推手。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自去年以来,委外资金大行其道,由此带动基金规模快速扩容。不过,去年年底以来,伴随有关方面对委外定制基金的审批日益趋严,新基金发行的收缩并不意外。
三天便多达18只延期募集
在1月16日-1月19日这一周内,突然出现18只公告延长募集期的基金,其中19日成为重灾区,有12只基金在这一日公告。
业内人士陈健恒和唐薇表示,本周资金面持续紧张,尽管央行持续投放28天逆回购等跨春节资金,但资金紧张的局面未能缓解,融资利率进一步上升,7天回购加权利率回升到接近3%的水平,1个月融资利率上升到6%以上,3个月存单利率也回升到4.5%以上。
这一现象也直接影响到不少机构的态度,自救都来不及的时候,基金也就成为了被抛弃的对象。
一直以来委外都被试做公募行业的救世主,2016年基金行业规模大增中50%左右的份额都被委外所占据,这也让不少基金公司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2017年加大这部分的投入,没想到才开年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委外都救不了的市场,基金公司该如何应对?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