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银监会的一纸文件让野蛮生长的各类交易所生意迅速冷却下来,原本分布在全国的上百家地方交易所在经历“清洗”之后只剩下数十家。 五年后,各地方交易所再次面临新一轮的整顿风暴,这一重击也让今年刚刚踏上风口的交易所再度跌落神坛,而这次还搭上不少正在筹备上市的新金融巨头。 记者获悉,证监会还将在本周五召开相关会议,各地方交易所负责人,以及与之有股权或业务关系的新金融机构负责人等都会出席。 1月9日,由证监会牵头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对下一阶段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做出动员和部署。各类交易所从业务模式到审批流程,无一不成为监管清理整顿的重点。 各类交易所发展再度“受挫” 根据证监会网站上发布的内容,9日的会议上,提示了一些交易场所开展连续集中竞价交易,诱导大量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参与投资等违规行为;贵金属、原油类商品交易场所、邮币卡类交易场所开展的违规行为的风险。 也“点名”了一些交易场所会员、代理商等机构涉嫌欺诈误导投资者;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微盘”交易涉嫌聚众赌博等等违规行为。 此外,除了针对一些违规业务和行为,监管部门对于手握交易所审批权的地方监管部门也做出提示。“部分地区盲目重复批设交易场所导致过多过滥,少数省市抢跑设立票据交易场所,部分股权交易场所违规上线私募债产生兑付风险。” 同时,证监会也明确表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国务院文件规定,有的甚至构成严重违法行为,侵害广大投资人利益,带来大量的信访投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亟需予以清理整治。 事实上,这并非是监管部门第一次整顿各地方交易所。 2011年《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的接连发布,让当时刚刚活跃起来的地方交易所业务瞬间偃旗息鼓。 尽管暂时终结了各类交易所野蛮生长的态势,但其处理结果仍然为其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埋下了伏笔。本着“谁批谁管”的原则,上述两份文件把各类交易所的审批和管理权限交到了地方政府的手中。 尤其,从2014年开始,“资产荒”持续蔓延,很多巨头开始拓展非标业务;而2015年开始,新金融行业监管收紧,交易所牌照也成为了抢手资源;再到2016年,受监管新规影响,P2P平台们迫于转型压力,也把目光投向了金交所。 一度陷入沉寂的交易所再次变得抢手起来。 某地方监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手握审批权的地方政府而言,许多三四线城市在金融业发展上本就与一二线城市有着很大距离,筹建交易所不仅对于提振区域经济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能够迎来一些巨头企业的入驻,何乐而不为? 新金融巨头受波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金融资产交易所全国目前就有41家,分布在20个省市。 包括陆金所、百度金融、京东金融、奇虎360等在内的新金融公司都已入股和参与设立了金交所,而两家对金融业务野心勃勃的地产巨头,恒大和万达,也已经完成了对金交所的布局。如果再算上今年面临业务转型,正在与金交所合作消化大额业务的P2P平台,此次金交所业务整顿所波及的行业范围更大。 从去年开始,涉足新金融业务的企业们开始积极布局金交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该领域缺乏专门的资质,而金交所的业务与之又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相比其他门槛更高的金融牌照来说,这是一块性价比很高的准金融“牌照”。 从目前四十几家金交所涉及的业务来看,其范围包括:基础资产交易(金融国有资产、不良金融资产、私募股权、委托债权投资、应收账款等)、权益资产交易(信托受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小贷资产收益权、融资租赁收益权、商业票据收益权等)、信息提供和发布(信息发布、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服务等)。 但是,按照本次联席会议披露的内容,除了一些贵金属、原油、邮币卡等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业务被禁之外,正在日益崛起的互联网资管市场也颇受影响,其中,对于债权投资的拆分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更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证监会就曾下发监管函加强地方交易所与互联网平台合作销售企业私募债的行为,并指出该业务存在的四大风险:涉嫌变相违反私募发行的人数限制、突破合格投资者制度、增信不足以及跨省发行难以追偿等问题。 而在金交所与P2P合作的过程中,很多平台采取的也是金交所产品收益权转让的方式,面向投资人出售产品,这种模式下违背200人的上限要求。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轮清理整顿地方交易所的过程中,相关业务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