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
95后冲入股市:经验消灭的痛感,只有年轻才能唤醒
发布时间:2019-03-18 08:56 来源:冰川思享号

2019,岁在己亥。今年年初以来,无论指数还是股民,已经开始躁动起来。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月18日到2月22日的新增投资者数31.61万户,较上一周环比大增50%。这也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单周新增投资者数量首次超过30万。

在魔都,杨浦区营口路一家证券营业部,门口张贴着延长开户业务办理时间的通知。

在扬州,有客户发现,通过网上开户系统开户,竟然要排队。

“股民已经开始‘跑步进场’,都是年轻股民。”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说。

而中国股市,似乎总与排队相关。

“营业部门口有长长的队,他们一会排成B形,一会排成S形……”

“S”和"B"的组合也是股市段子常客。最经典的段子,据我所知至少有十年以上流传史了,说的是:

“有的人赶紧离场,有的人加快进场,擦肩而过,同时暗骂一句:SB!”

场景不限,似乎在顶部和底部,都说得通。

01

没有什么A股市场的事情是不能用一个段子解释的。如果不行,就两个。

但毕竟有的擦肩而过,未必要奉上这两个字母。总有年轻人长大,有了自己的钱,有能力进入股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何等豪迈。这里的江山,换成“股市”,似乎也不错。

看,股市新来了年轻人,他们准备登高望远。

此前深交所发布的《2017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指2017年新入市投资者中,超过一半的投资者不满30岁。具体数据是:

25岁以下投资者占比28.2%,30岁以下投资者占比55.8%,新入市投资者平均年龄31.2岁,而5年前新入市投资者平均年龄约36岁,新入市投资者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

假如这一比例大体不变,2019年新入市的投资者中,“95后”已经占到四分之一。

那么,“95后”有什么特点呢?

我一直认为,“95后”应该是第一批整体上从出生就不为吃饭发愁的中国人,并且理论上,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有自己的房子。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正是“95后”出生。这场改革对他们今天面对的世界关系重大。

何况,独生子女政策下的“95后”,他们多数没有兄弟姊妹,甚至没有叔叔阿姨,前两代的房产,未来都属于他们--尽管只是期权,但毕竟也没有人争夺家产。

这也意味着,“95后”,特别是城镇“95后”,相比“70后”“80后”在同样年龄时,会有更多资源、意愿与条件纵身资本市场。

从人力资源市场的反馈信息,“95后”的职场表现,有独立、自我、不受约束的特点。他们想什么就是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现在,他们来股市了。

但在股市里,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种人--股民。股民自有股民的逻辑。

此前有媒体采访,发现他们的特点是“做短线居多,一般资金量不大,但炒股理念各具特色。”买入股票“多数为低价股、‘一元股’。”

这哪里是什么“炒股特点”,分明是所有“新股民”的共性。股民再分类,也只有“新股民”和“老股民”两种罢了。

02

A股将近三十年,“95后”之前,老股民已经轮番入场。

海量的资讯是奔腾不息的水眼,弄潮的草莽英豪掀动一波波浪头。 他们仍然记得,那片江湖曾有过怎样的繁盛与疯长,以及怎样的冷酷与残忍。

老兵永远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老股民永不退休,只是逐渐低调。

1990年代初的草创时期,也是江湖最为草莽的时期。多少人怀揣着最初的野心,懵懂而热情地进入股市。他们的身影在长长的队伍中挺拔,在纷乱的人群中变得炽热。

那是“50后”“60后”股民主导的江湖。

1950年出生的杨怀定,江湖人称“杨百万”,也有“中国第一股民”的大名。1990年,中国股市的创世之年,“杨百万”年方四十。

对当时尚不富裕,大多数人还在体制之内的中国,往往要三十到四十岁以上,才有资格、有可能,面对这样一个陌生、刺激,充满风险的场域。他们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股市最初的中坚力量,在他们中间,曾经出现了一大批“民间股神”,成为早期中国股市神话般的英雄。

当然,有志不在年高。总有些年轻人,他们的野心比同龄人更为茂盛。1993年,1976年出生的徐翔,17岁带3万元入市,1990年代末成为浙江敢死队“总舵主”。未来,他还将在股市中翻云覆雨,最终折戟沉沙。当然,这是后话了。

徐翔的同龄人,或者说“75后”,在本世纪初开始大批入场。今天,他们已经成为A股投资者中数量最大的群体。彼时,市场经历了1990年代十年,这十年看似惊险,却也波澜不大,五次“牛熊交换”,已经足以让很多股民成为“老油条”。

迎接他们的是“5·19行情”、“6·24行情”。

03

直到近十年后,“80后”开始登场。严格来说,“80后”并不是独自登台,因为当时已经开始了“全民炒股”。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后,伴随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第七次牛市开始。上证综指从998点一路狂飙到6124点。

▲沪指历年变化,最高点为6124点(图/网络)

“80后”股民的代表,股市“叶荣添”,真名胡斌,1986年出生。自2008年起,以1999年的TVB商战剧《创世纪》的主角“叶荣添”为名,预测股市行情。此后,却因与另一股评人候宁的“百万赌局”事件和“跳楼事件”,饱受争议。

我还记得我曾经在一篇小文中这样记述那个全民投入资本市场,股评师满天飞的年代:

“那是一个充满传奇与英雄的江湖。布衣英雄们,出身草莽或是一介书生,身负绝学,开宗立派。刀剑不长眼睛,胜负只在毫厘。博客上发小还丹,股吧中做狮子吼,一分分比拼,不放过每个扬名立万的场子,才成就名动一时的大侠,泰山北斗的帮派。自此,一呼百应,隳突南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荣耀与光彩,写在每个跟帖者脸上。

那是一个充满欲望也充满希望的江湖。剑花,烟雨,江南,乌衣子弟、江湖菜鸟,匹马单剑踏上江湖路。一个个论坛飘过,一个个名门拜过,跋涉不悔,诚心诚意,只为进个根深叶茂的名门正派,习得一部受用终身的秘籍。

那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时代。世道顺畅,行情可人,不要说身怀绝技的名侠、大派,连揣着水果刀溜门撬锁的小贼,都尽可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酒足饭饱之余,论坛里泼辣的对骂也显得风情万种。”

6124点之后,就是一个巨大而长远的下跌,几乎跌回原点。

同样是这个江湖,同样是那些民间股神,那些来路不明,或妖媚或光环十足的股评家们。权力、盟约、背叛、阴谋、流血……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邪门歪道现身,自我吹嘘、不嫌肉麻的星宿派来了。吸星大法也开始现身江湖。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江湖自古以来,最可怕的不是至高武功秘籍,不是刀剑拳脚,而是陷阱、阴谋,是人心中的鬼蜮。

贪婪和恐惧遮蔽了眼睛。江湖豪客们仿佛像被关在地道暗室里,只能乱砍乱刺,不被人杀死,就要杀别人。到处是最后的稻草,到处是致命的诱惑。

好年景过去了。英雄时代过去了。当年的大侠盟主,要么爱惜羽毛退隐,要么被官府收编,要么卖艺苟活,要么加入了下三滥的剪径队伍。还有一些,在不见天日的地方流落。

他们来的时候是神,如今却成了买不起鞋的刀客。他们本可以早些金盆洗手,最终却溺死在马桶里面。

这就是江湖。真正的巨兽在网络江湖之外,无比庞大,无可战胜。那是另一种吮吸和操控下的江湖,它真实地存在于肉身的世界。

04

又十年。当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也终于揣着荷包里的铜钱来到门前,中国股市在沉寂五年后,终于开始了一波大行情,并最终以2015年股灾的戏剧化结局落幕。

这一幕只有为数不多的“90后”亲身参与,但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待他们成为中国股市的主力人群后,他们应当一直记得这些大事件。毕竟,能在资本市场目睹这样的“大场面”,在全世界的股民中,也是机会不多的。

今天入场的“95后”,他们没有见过波澜壮阔而又异常的6214点之战,没有见过中石油如何筑成高不可攀的峰顶,没有见过一天之内大盘如何逼近涨停又一头狂砸下来……很难说,这是他们的幸运或者不幸。

就好像《银翼杀手》中那段最经典的台词:

那就像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

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

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

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

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

死亡的时间,到了

05

从中国股市开张的第一天,关于股市是什么,用来做什么,就是一个“天问”,隔段时间就会拿来讨论。

它是“赌场”吗?是“黑庄”的乐园吗?是“提款机”吗?是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工具吗?

这些问题自然有官方的说法,有专家的说法,有民间的说法,有一时的说法,也有不变的说法。

可以肯定的是,不变是常态,是根本,那就是中国股市的根本作用。

今天的中国股市,可以看做一直处于2015年“股灾”的后遗症中。在经历了那样一场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大幅波动,又紧接着一次因熔断造成的“3.0股灾”,中国股民似乎终于自我教育得成熟、低调,“闷声”。追问和吐槽日复一日衰微。

经验消灭的痛感,只有年轻才能唤醒。

这两年,管理层则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于聚光灯的中心。

“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IPO从暂停到常态化……每一次监管言论,每一次政策变化,每一次传说中的“窗口指导”,都比以往更能规训市场。

中国股市绝不可能再容忍一次2015年式的大幅波动,这也意味着,“维稳”是第一位的。

A股毕竟在中国。股市历来的使命,也是未竟的使命,显然还会继续。

长远来说,世界各国股市的基本规律,一定仍然起作用。股市无论如何不会脱离经济基本面自行舞蹈。

来日方长。在资本市场上,你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你们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等你们自己得出答案。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看它是金山银山,它就是。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