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资金持续紧张、债市剧烈调整,终引来风险事件的爆发。日前,债市接连传出三起利空传闻,一家券商负责人失联、一只货币基金爆仓以及一只债券违约,“三连发”后,银行、券商、基金公司无一幸免。截至12月15日中午,多家相关企业紧急回应,均否认了传闻,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债市再现剧烈波动,很难避免不会爆发连锁的风险事件,且债券代持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变相加杠杆行为,本身就是一大隐患。
当事公司紧急辟谣
债市几乎在一夕间曝出多起利空传闻,国海证券、华龙证券、廊坊银行以及数家基金公司均牵扯其中。
具体来看,一则传闻为“国海证券两名债券团队负责人出国失联,请廊坊银行代持的100亿元债券浮亏巨大,国海直接不要了,章是萝卜章”;一则为“华龙证券有5亿元利率债交易未按时交割而构成技术性违约,截至12月14日尚未解决”;还有一则是“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货币基金遭遇投资者巨额赎回,公司可能面临6亿元的巨额赔款”。
三则消息在市场上迅速发酵,促使多家企业在12月14日深夜紧急辟谣。华龙证券表示,“经查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经公司研究决定,我公司将先于12月15日第一时间完成15国开18等债券交割,维护市场秩序,消除负面影响,并追究相关机构的有关责任”。
廊坊银行称,“该传闻属于谣言,廊坊银行与传闻提及的国海证券无任何业务往来,不存在传言中所谓的债券代持业务”。廊坊银行还表示,该行债券业务一直遵循合法合规运营的原则,所有业务运营正常,并不存在传言中的亏损。
而第三则消息中提及的一只货币基金遭遇赎回,因前期传闻多指向华夏基金,华夏基金也在12月14日晚间表示自己是“躺枪”,称该消息为不实传闻,华夏基金旗下所有货币基金均申赎正常,未有巨额赎回,运作稳定。
相比之下,回应速度慢了半拍的国海证券,在12月15日早间临时停牌,称存在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随后在当日午间,国海证券也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债券团队原负责人张杨、郭亮所涉业务相关协议中加盖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与公司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印章不符,纯属伪造。二人目前均已离职,郭亮已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公司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
除了上述四家在传闻中被点名的公司,很多被含沙射影的机构也纷纷撇清关系。12月15日,易方达、银华、博时、天弘等20余家基金公司均向媒体辟谣,称公司根本没有所谓巨额赎回,运作稳定。
原罪在于债市暴跌
然而,当事公司都予以否认,此前集中曝出的传闻又是从何而来?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几则消息其实在圈内已经传了几天了,只是在12月14日才集中曝出。以“一只货币基金遭遇投资者巨额赎回”的传闻为例,其并不完全是无中生有,确实有家基金公司遭遇了大额的赎回,但金额并非传闻中所说的那么大。
据此前传闻称,该基金公司碰到了600亿元规模的基金赎回,这一数字是被推算出来的。按照相关规定,当货币基金巨额赎回时,时常会出现一个1%的强制赎回费用,这一资产通常又会被计入基金资产。
但公募基金与银行的合作沟通一向弱势,面对银行等机构巨额赎回,业内鲜有征收这1%强制赎回费用,当有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发生巨赎时,基金公司甚至还会自掏腰包代付这部分费用。因此,按照业内传闻的6亿元代付款,再以1%的强制赎回费用倒推,则基金赎回的规模高达600亿元。
“这个说得太夸张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真正赎回的规模只在50亿-100亿元之间,而且是个正常的赎回操作,投入方有需要,为了缓解流动性所以赎了一笔钱出来。但尽管只是100亿元以内的赎回量,该基金公司一时也没有足够额度,用自有资金临时过渡了一下。
该人士还以银行理财举例称,不少银行都有类似“日日盈”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的说明书中都会提到,如果遇到大额赎回,银行可能无法一下子提供全额资金,会让客户先按部分赎回。“这起货币基金赎回也是正常的业务操作,只是赎回量超出了基金公司的日常资金流规模。”
而真正值得关注的并非是这只货基被赎回的金额,而是赎回的原因。业内人士廖鹤凯表示,近期债市暴跌,一些基金参与了债券投资,投入方可能怕在市场的下跌行情中损失太多,所以进行赎回。
产生这种恐慌情绪不无原因,廖鹤凯表示,本轮债市的跌幅之大,已经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从公开数据来看,10月下旬以来,由于资金面偏紧和流动性收紧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
Wind数据显示,继10月20日触及年内最低点以来,指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5%一路走高,到月底上行约9BP至2.74%,11月进一步上行逾20BP至2.95%,进入12月以来,短短10个交易日便急速上行约27BP至3.22%。
此前一度表现坚挺的30年国债也最终扛不住下跌风潮,继12月12日“黑色星期一”中暴跌近6BP后,30年国债收益率12月13日、14日又分别上行8BP、5BP。有债券业人士用“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近期债市的悲情。
债券代持模式埋隐患
这一轮暴跌也直接触发了债券市场隐藏许久的隐患,即债券代持模式埋下的“地雷”。
廖鹤凯介绍,债券代持是债券交易的一种手段,极为普遍,各地方都有。另有相关人士补充称,因为在我国缺乏衍生工具,不能轻易放大杠杆。债券代持,相当于变相的杠杆。以券商自营盘为例,买入债券,找人代持后获得资金,继续买入债券找人代持,1亿元的资金可以放大到几亿元,获得超额收益。
这也可以解释,本次传闻中的代持债券为何会发生风险。“债市一直以来被视为资金的避风港,因为市场波动非常小,债券代持一般情况下都能应付得了,也就是说加杠杆做的业务没有出事,公司都是能挣到钱的。没想到市场会一下出现这么巨大的跌幅,公司的亏损也是成倍的。可以说是‘成也杠杆、败也杠杆’。”一位券商人士表示。
债券代持模式也因本次的风险事件引发了市场的讨论。一位债券分析师介绍,一直以来债券代持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且处于一个政策真空地带。作为最大的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上一直以来就有许多“上不了台面”的虚假交易行为,此类交易就包括代持、债市丙类户垫资、无实际资金往来的撮合交易等。
另有债券人士介绍,目前大约有三种债券代持存在不合规的灰色地带。一是监管机构会按照债券交易量排名来进行优秀评定和国债承销资格,因此对于银行、券商来说,都有意愿成为代持方,用来冲击交易量排名;二是为了将利润转移释放,用来修饰财务报表,通常在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一些机构为了掩盖债券投资的亏损,就以代持方式向其他机构转移这部分亏损;三是像银行在考核时将债券暂时转出来降低风险资本占用量等,过去代持行为多发生在银行,现在券商和基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大。
“债券代持常常会造成交易价格偏离市场正常水平很多,给市场带来波动并影响正常交易。”上述债券分析师表示。廖鹤凯进一步分析称,如果债市未来再出现大的波动或调整,在代持模式下,很有可能还会爆发风险事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