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设立的频率越来越高。11月18日消息,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相关议案,同意出资2.55亿元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持有51%股份。 议案显示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并同意授权经营管理层负责办理与消费金融公司筹建、开业有关的各项事宜,签署与消费金融公司筹建、开业有关的各项文件。 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保险、信托、电商、支付公司在内的多类机构纷纷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但迄今为止,获得正式牌照的17家公司中,银行系占据八成以上。此外,筹备中的消费金融公司有9家,其中银行系为8家。 据统计,在已经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17家消费金融公司中,由银行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高达12家,银行参股2家。 截至2016年11月18日,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处于申请及筹备中,其中已确定由银行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有8家。 银行系跑马圈地,民营系苦苦等待 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不一定要有银行参与,但目前已经开业和正在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由银行发起设立的仍然占绝大多数,这是为什么呢? 从监管层面来讲,银监会和央行给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门槛是导致“银行系跑马圈地,而民营系苦苦等待”的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银监会公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要求: 1. 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且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2.消费金融公司至少应当有1名具备5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并且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15%的出资人。 3.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可见,资质要求较高是将大部分申请机构拒之门外的原因之一。银行作为老牌金融机构,其消费金融业务属于其零售业务的一部分,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从业经验,多数能够达到监管要求,“过关”相对容易。 监管者对于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仍持谨慎态度,与民营系相比,发放给银行主导或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似乎更为稳妥。即便是三家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海尔、华融及捷信的主发起人也都有着强大的背景。 此外,对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占主导的现状,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消费金融体系尚未健全,在个人征信体系、欠款催收和坏账处理方面,大部分非银行机构还欠缺经验。银行的零售业务很大一部分就是消费金融业务,可以说银行本身有做消费金融业务的经验。 在征信数据方面,银行本身有大量消费者的历史数据积累,如信用卡使用、个人借款等信息。银行主导或者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有利条件更好地把握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风险控制,降低放贷风险。 银行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在经验和规模上都有较突出的优势,这些优势都可以移植到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 BATJ等巨头没有牌照,绕道布局消费金融 目前只有正式持有牌照的机构才能正式用“消费金融”字样冠名公司,但是没有消费金融牌照就不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吗?答案是否定的。 面对潜力巨大的消费金融蓝海,民营部队难以拿到牌照。电商、网贷平台等各类机构纷纷绕开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最常见的是以小贷、保理公司为依托,开展消费金融服务。 例如蚂蚁金服推出的“花呗”及“借呗”、京东的“白条”和“金条”、腾讯的“微粒贷”、百度的“百度有钱花”产品等,均属于消费信贷。事实上,无论是“花呗“、“借呗”还是“百度有钱花”等其背后均是由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小额信贷服务。 不持牌也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不过正式的牌照还衍生出了其他的权利,因此不少机构对消费金融牌照的渴望仍十分强烈,部分优势如下: 1.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可以通过境内同业拆借、接受股东存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进行资金融入,资金成本将显著低于小贷公司和非持牌机构。据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可享受金融机构15%所得税的政策。 2.经营规模方面:消费金融公司规模主要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经营杠杆可以达到8-9倍,而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其他机构由于融资方式受限,其资产端的扩张能力有限。 3.直连央行征信系统:消费金融公司的征信系统将直接连接到央行征信系统,同步上传个人征信数据,有利于公司降低经营风险。 目前,监管部门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发放较为谨慎,每个城市只能申请一家企业试点。因此,民营系消费金融公司较难取得突破,消费金融牌照仍然属于稀缺资源。
消费金融已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预计到2017年,消费金融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4%。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