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在监管层的大力支持和规范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P2P网贷行业成交额连创新高。而随着监管风的强势来袭和P2P网贷平台表示坚决自律的决心,一些P2P网贷信息中介平台相继掀起了“风险备用金”改名潮。 “风险备用金”掀起改名潮 今年8月,某贷就发布了将“风险备用金”更名为“质保服务专款”的公告。在公告中称,依照监管与税务部门规范性要求,某贷的“风险备用金”将正式更名为“质量保障服务专款”。而紧接着,另一平台也发布了“风险备用金账户”变更公告。至于变更的缘由,其在公告中表示:基于网贷监管细则出台后的合规要求,同时为提升赔标审核时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而随后,便刮起了“风险备用金”改名潮,越来越多的平台加入其中。 “风险备用金”更名并不意味着平台是否靠谱 网贷暂行管理办法对P2P网贷作为信息中介的定位已尘埃落定。作为金融信息服务中介,网贷平台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而在当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互金整治行动当中,任何提供保本保息等直接或间接担保的平台,都会被列入了重点清理整顿行列。 而今,“风险备用金”改名潮的刮起,不得不让人猜疑是否有平台提前得到了关于“风险备用金”相关监管的小道消息,亦或者是只是为了符合监管让平台更合规,而就“风险备用金”做更名。 事实上,针对网贷行业普遍采用的“风险准备金”创新探索,无论是网贷《暂行管理办法》,还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似乎并没有明确具体提及。而这也让不少拥抱新规的网贷平台心生忧虑,“风险备用金”是否需要更名?如果只是一个名称会让投资者误以为平台兜底,那么,更改成“质量保障服务专款”就不会有歧义了吗? 尽管一些平台对“风险备用金”进行更名,只是为了更加合规,但仍有很多人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为合规的平台,终究是合规的,而不想合规的平台,再怎么对“风险备用金”进行更名,最后依旧有跑路的可能。完全从“风险备用金”上来对一个平台下结论是否合规,并不是良好的决策。如果只是因为一个合规的平台没有将“风险准备金”更改为“质量保障服务专款”,投资人就对其另眼相看,认为不更名的平台就是不合规,显然是不理性的。而只是因为一个平台对“风险准备金”改了名字,就认为其是正规平台,也是不理智的。因为一个平台是否靠谱,单凭“风险备用金”是否改名无法判断,还要看平台风控等其他因素。 “风险准备金”并不等同于“保本保息” 风险准备金(又称风险保证金计划),是指P2P网贷平台公司建立一个资金账户,当借款出现逾期或者违约时,网贷平台将会动用资金账户里的资金来归还出借人从而达到保护初级人的目的。 一定意义上讲,从“风险准备金”来源和使用规则来看,有别于保本保息。我们知道,“风险准备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P2P网贷平台自由资金、借款管理费、追讨回来的违约借贷的资金、出借人收益的分成提取等。当具体项目出现逾期或坏账之时,对于一些承受能力较低的平台而言,“风险准备金”也并非就一定能全部兑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而是视不同资产、不同情况而定。尤其是对于大额项目而言,一些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对于小额而分散的资产项目,尤其是车贷这类个人抵押贷款,“风险准备金”可能很少被触发。而且如果平台有银行直接存管保障项目的真实性、资金的独立性,有没有风险备用金关系就可能不大了。 然而,对于一些具有“风险准备金”的平台而言,是否将其更名,还需要综合平台各方面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更名后,平台风控、信息披露等方面也仍是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