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文章认为,金融行业由于数字化的属性,天然适用于信息科技数字技术创新,而随着监管的重视和细分行业的规范化,过去互联网金融的纯商业模式创新将一去不复返,过去在资金端的创新也会向资产端和技术创新转变,原先线上资金+线上资产平台的模式,逐渐转变为自营线上和线下资产的模式,特别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领域,以及风控和风险定价,这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景气度与产业资本关注度不断上升,同时资产端和新技术驱动业务创新空间广阔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关注互联网金融了呢?” 以下是上述文章中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聚焦于P2P、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等几大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隐患,也是专项整治的“1+N”牵头文件。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去年8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进一步规范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扭转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正确创新方向的局面,并通过总结治理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工商总局等多部门相继发布了各自领域的整治方案,最终将形成中国总体互联网金融整治报告,目标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政策的监管已经最严厉,同时对二维码支付、区块链等的政策态度转暖,所以我们判断,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底已现。 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利好而非利空,行业政策底已逐渐明朗。 一方面是政策的重视和细分行业的规范化。今年以来,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金融科技的重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再到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纲领性文件,各细分领域从业务活动开展到信息披露监管已规范化和细致化。 另一方面则是行业景气度和产业资本关注度仍旺盛。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规模超过了12万亿,接近GDP总量的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更是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同时,Visual Capitalist数据也显示,全球27家估值不低于10亿美元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中,中国占据了8家,融资额达94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过去1年,互联网金融完成了近1500件的投融资案例,位列前列。 进一步梳理从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项政策、纲领性文件,我们可以发现在15年上半年之前多以肯定、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为主;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爆发出来,P2P问题平台、e租宝事件等等,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于是更为严格的治理相继出台,更为细致的细分行业监管也逐渐完善。 同时资金又回流到相对安全的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有良好背书的大平台,如陆金所、蚂蚁聚宝、京东金融等。原先线上资金+线上资产平台的模式,逐渐转变为自营线上和线下资产的模式,特别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领域,以及风控和风险定价,这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从单纯商业模式创新,到资产端和技术创新 金融行业由于数字化的属性,天然适用于信息科技数字技术创新。对于之前的互联网金融,现在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在行业监管越细致化、规范化的背景下,过去的纯商业模式创新已一去不复返,之后的机会更多集中于从技术本身出发,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同时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自发地通过技术进行革新升级。 过去科技驱动金融创新更多集中于渠道的信息匹配和资金端的创新(纯信息中介类P2P、各类宝宝等),而未来的机会一是向资产端创新转变,如消费信贷、中小企业信贷、贸易金融中的票据验真等;另一方面则是金融产品、结合新IT技术的业务拓展、乃至货币和资产体系的革新,如智能投顾、大数据画像、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以及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创新技术驱动业务等等。 景气度和产业资本关注度不断上升,同时资产端和新技术驱动业务创新空间广阔,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关注互联网金融板块了呢?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