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校园贷大溃败 P2P与银行合作求“新生”
发布时间:2016-09-30 08:15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我们决定退出校园网贷市场,计划在最近发布正式关闭校园贷的声明。”近日,我来贷中国区总经理陈俊仁如此对记者表示。

我来贷并非唯一的例子。由于乱象频生,8月份以来,银监会、各地行业协会纷纷要求对校园贷进行整治。监管严令之下,校园贷正在上演一场集体大撤退。广州P2P平台壹宝贷近日也对记者表示,将退出校园贷市场。此外,趣分期也在近期宣布,将停止校园分期业务。

现有业务难以为继,金融科技被P2P当成求生法宝。但业内普遍认为,以大多数P2P平台的技术实力,转型金融科技只是噱头,并有逃避监管之意。在此情况下,一些平台开始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以求转型获得新生。

校园贷大撤退

“我们近期将关闭全部校园贷业务,结清所有在职校园代理的薪资费用。”陈俊仁称,预计我来贷将在国庆节左右,发布正式关闭校园贷的声明,以满足监管要求。

我来贷2013年创立于中国香港,2014年进入内地市场,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市场定位于大学生、年轻白领的小贷小还,此前以校园网贷为主营业务之一,大学生的借款额度在1500元到8000元。

陈俊仁称,刚开始进入内地时,为了熟悉市场,我来贷将学生借贷作为切入点,但后来业务重点逐渐转移,目前学生放款量占比约为13%。下一步,该平台的目标客户群体将向工薪阶层转移。

不少P2P平台把校园贷视作蓝海,投身校园网贷业务。但由于乱象丛生,清理整顿也很快开始。今年8月底,银监会发言人曾表示,拟对校园网贷采取“停、转、整、教、引”的“五字”整治方针。随后,深圳、广州等地行业协会也出台规定,要求除了助学、创业等少数类别外,其他校园贷业务一律退出。深圳还要求,校园贷平台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

不仅是我来贷,监管风暴之下,涉及校园贷业务的其他平台也纷纷退出。如趣分期,以校园贷起家,上线两年便获得30亿元融资。但在9月上旬,该公司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据媒体报道,趣分期已于今年早些时间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转而专注做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

主营消费贷和校园贷的壹宝贷,也在近日宣布退出。壹宝贷CEO罗浩杰称,校园贷竞争已经白热化,但由于没有信息共享系统,在中介的助推下,多方借贷、过度负债的情况比较严重,学生贷市场的风险越来越集聚,“加之各地对校园贷的限制,也加大了营销成本,因此我们将选择一些风险与收益匹配度更高的市场。”

“退出校园贷市场是非常明智的,”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说,校园贷本身就不太好做,容易产生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问题,但获得的利润却不大,“还不如早点退出,早点转型,做一些更有前景和空间的市场。”

避风金融科技

监管严令执行在即,问题平台层出不穷,不仅是校园贷,整个P2P行业都面临着如何规范的迫切问题。

曾经为各方追逐的P2P行业,已经开始为资本所避之不及。在此情况下,P2P平台为了规避监管、谋求生存,开始去P2P化,摇身一变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一时间,几乎每个平台都在大谈“智能投顾”、“大数据精准风控”。目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等便已经对外透露定位金融科技公司。此前,宜信、积木盒子等多家P2P平台,先后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壹宝贷也计划跟上这股“风”。罗浩杰称,放弃校园贷后,目前在通过技术手段,向其他机构提供风险管理、风控模型输出等金融科技服务。陈俊仁亦称,我来贷的多维度风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授权的各种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从而达到精准风控、快速放贷的目的。

问题在于,金融科技的概念虽然风靡一时,向这一方向转型似乎也是大势所趋,但诸多P2P平台,是否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水平,却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中国95%以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没有技术可言。”曾光认为,单就被热捧的大数据技术而言,在大多数P2P平台就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没有阿里、腾讯、京东等平台的数据来源,更不用说通过大数据进行风控。

曾光认为,大数据风控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足够多的数据,用户量、活跃量、交易量如果达不到千万级,都不足以称之为大数据。二是有了大数据,还要能将这些指标应用于制定大数据的风控体系中。

华创证券在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市场经济仅发展30余年,建立完善的市场统计规范的时间更短,用于金融分析的样本较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智能投顾对数据的提炼及解析。而如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数据非常全面且经历过很长的历史周期,更适合做量化分析。

深圳P2P平台友金所总裁李昌国认为,金融科技的目标不应是投资人、借款人,而是要用技术力量服务于其他公司或者企业,如果仍涉及客户的资金或投资信息,那么还是一个P2P,而不是金融科技公司。

“金融科技的系统、人员、架构都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玩”的,争先恐后变身金融科技公司,只是为了紧跟热点炒作。”曾光说,由于相关监管规定对金融科技公司没有约束力,跟风还有偷换概念、规避监管之嫌。

寻求银行合作自我救赎

现有业务难以为继,金融科技也可能前路不通,与银行进行合作,被一些平台视为救赎之道。

9月20日,我来贷与南粤银行合作,共同推出移动端借贷产品,提供50万元以下的纯信用业务。陈俊仁称,通过该平台线上渠道,覆盖银行一些过去客户经理没覆盖的地方,为银行获取客户,并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反馈南粤银行,由该行最后决定取舍。

南粤银行常务副行长兼零售金融总部总裁甘宏介绍,其2013年就涉足微小贷、信贷工厂的运营模式,目前为止,微小速贷产品发放超过75亿元,“下一步需要互联网金融公司来帮我们提升客户体验,还可以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

对于定位金融科技的我来贷,未来还将寻求更多银行的合作。陈俊仁介绍,除了靠精准风控和大数据技术,为金融机构做技术输出,未来也会探索资金端财富管理的模式,“但会和银行合作,通过金融机构来做。”

同我来贷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类似,今年5月,友金所与北京银行合作,友金所负责批量化获客,进行借前调查、借中审查、借后管理,友金所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对接到北京银行,银行根据自身风控政策快速审批,发放贷款。

“银行会跟我们合作,还是因为看中我们有批量获客能力。”李昌国说,友金所的专长就是针对小企业,银行看中平台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拥有的资源可以借用,可以为其节省放贷成本。目前,友金所还在跟多家银行洽谈合作。李昌国称,但股份制银行及中等规模的银行,对于合作机构要求很高。

经济学家张五常助手、大学教师李俊慧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走向合作,这也是趋势所在,传统银行可以选择自己新建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可以选择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直接利用其积累的租值。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