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们得以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一边赖旧账,一边筹新款。
据报道,作为“巴铁”输血方——华赢凯来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一个多月来饱经媒体质疑,如今其多笔早期理财计划已经到期。公司不仅不予兑付,还通过承诺年化20%的高收益率要求投资者续签3个月。更有甚者,据称华赢凯来的一些营业网点还在继续宣传巴铁项目,1万元起步的投资计划依然在销售。
这个年化收益率20%的项目值不值得续签不言而喻。其盈利模式不清晰,存在多处虚假宣传;之前的扩张具有借新还旧色彩;在各地成立的诸多项目公司以PPP工程名义,假借国家信用来集资。但这些项目多数尚未立项或亏损累累。作为一个前期投入巨大,但资金回流渺茫的财务项目,已经足够不靠谱。
然而,在货币流动性高度宽松,居民投资保值增值需求高涨的中国市场,我们几乎可以断言仍会有不少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受惑掏钱。但这背后又将承载着多少“接盘侠”的血泪。
我国一向对非法集资管制甚严。十多年前,即便是孙大午这样的正经实业家,在求贷无门之余,向职工乡亲募集资金,也酿成了刑事大案。而这几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裹挟下,另一个现象陡然出现:部分恶意理财产品、种种乱象肆意妄为,令人惊诧。
像华赢凯来已经明确发生了投资计划不能到期兑付的情况,甚至员工工资都出现了拖欠,如果还在发售新项目,实为怪谈。须知《证券法》规定:若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即便是上市公司、中央国企也无权继续发行债券。有欠债不还记录的公司在申请贷款时自然也很难不被拒绝。相比之下,巴铁们得以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一边赖旧账,一边筹新款,法律法规亟需完善。
巴铁项目的主要毛病在于资金运用合理性、自融自保等基本面,并非遭遇意外导致投资失败的商业问题。而其理财产品也多为期限性产品,不存在会诱发恐慌、触发挤兑等“可以不倒也要倒”的情形。管理此类理财机构乱象,也是当务之急。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