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G20普惠金融 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2017-03-29 06:54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中国首次主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于9月4~5日在杭州召开。在过去的一年间,“数字普惠金融”被屡屡提及,中国为了在G20峰会上推动普惠金融议题,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升级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下称“《指标体系》”),并制订《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下称“《落实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普惠金融”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背后,究竟蕴含了何种深意?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关注G20成员国,也要重视非G20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尤其是帮助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发展普惠金融。”他认为,落实到国内,就是要让小微企业、偏远地区居民、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多种群体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未来,必须借助数字化手段来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数字技术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手机的使用、支付手段、网络和通信服务、移动数据、云计算等,这些将为普惠金融发展插上翅膀。
 

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负责人对记者称,中小微企业是推动整个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传统金融的痛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0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据广发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平均每家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约为70.5万元。”
 

普惠金融的昨日与未来
 

其实,普惠金融的概念诞生得非常早。在过去的几百年,普惠金融跟随时代发展经历了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报告(下称“报告”)指出,15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展开信贷业务来遏制高利贷,被认为是普惠金融的萌芽。20世纪以来,小额贷款先后在孟加拉、巴西等国家出现,国际上掀起一股减贫热潮,人们意识到,单一提供贷款是不够的。
 

2005年, 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概念。它的含义是: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
 

从2005年至今,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机构在普惠金融方面表现突出,赋予了这个概念以新的含义。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普惠金融对于增强金融包容性,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到2014年的3年内全球共有7亿成年人首次获得了账户,获取的金融服务在逐步扩展,但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这部分人群如果能够被纳入金融体系,无疑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也能够极大地促进在全球实现逐步消除贫困的发展目标。
 

为更好地反映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进展,2016年G20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标,形成了升级版《指标体系》,涵盖3个维度(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和质量),包含19大类35项指标,分别从供给(金融机构)和需求(金融消费者)两侧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根据世行的最新数据,中国的大部分指标均排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特别是账户普及率和储蓄普及率等指标表现较好,显著优于G20国家的平均值。
 

“在普惠金融道路上,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数字技术将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我也希望中国将这些宝贵经验输出到各国,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分享到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便捷,从而推动全球经济高效增长。”盛佳说。
 

中小微企业是重中之重
 

在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之中,除了个体以外,中小微企业则是重中之重,且涉及体量巨大。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为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而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对实体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小微企业一旦获得发展机会,其对民生、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得到凸显,同时盘活整个实体经济。
 

拉卡拉负责人对记者分析称,中小企业、小微商户融资难成为痛点,需求远没有被满足,是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亟需突破的重点。据广发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平均每家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约为70.5万元。若把尚未注册的小微商户计算在内,数量更多。但由于中小企业存续时间不确定,缺少可抵押资产,银行获取中小企业信息成本比较大,加之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少、频、急、短等特点导致其市场交易成本比较大,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即使获取银行贷款,其成本要比大企业高很多。
 

据世界银行测算,大、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成本为1:1.4:1.6,可见,越小的企业,融资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落实框架》的核心目标是营造有利的监管环境促进竞争,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其中列为优先的三项改革措施包括: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接受动产作为抵押物贷款给中小企业;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这三个领域都可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在《高级原则》中均有所体现。


 

数字技术驱动普惠金融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盛佳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数字科技的不断创新,普惠金融发展必须借助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提升。而在过去,传统金融体系服务成本高,覆盖范围不够,使得中小微企业、偏远地区居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往往被正规金融排斥、享受不到金融服务。
 

这些年来,普惠金融发生了四个变化:从公益到建立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局部地区到世界;从小微贷款到更为丰富的整个普惠金融体系(包括小微贷款、储蓄、支付、理财、保险等);从人工实现到了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让普惠金融跃升到了“数字普惠时代”。
 

在这一方面,例如蚂蚁金服、网信集团、拉卡拉等都是新型金融服务企业的代表。
 

从2010年的“阿里小贷”到后来的网商银行,蚂蚁金服主导的小额贷款,采用在线放款的模式,在5年多时间里累计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近7000亿元贷款。
 

此外,拉卡拉用征信+大数据+云平台+风控系统+产品+服务完整输出的模式,提供收单机具、金融、经营、行业应用等综合服务。该模式让中小企业、小微商户在数据、平台、风控、和受理端都保证竞争优势,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经营等发展难题。

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是需要高性能、大并发的实时交易系统,“未来在交易确认的速度应该是毫秒级别的,每秒的吞吐量应该达到几千甚至几万笔。”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